古人祛暑三宝:凉枕凉席凉床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人祛暑三宝:凉枕凉席凉床

时间:2022-11-23 09:10:37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古人祛暑三宝:凉枕凉席凉床

  过了夏至,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也随之而来。如今各种降温设备五花八门,没有空调、电扇可以降温的古人在夏夜休息时如何祛暑?凉枕、凉席、凉床这三样东西可谓必不可少……

  凉爽“药枕”最受古人青睐

  唐代文人薛逢《石膏枕》诗云:

  “表里通明不假雕,冷于春雪白于瑶”

  古代睡觉对枕头很在意,夏天当然首先要在枕头上想办法。

  所谓枕,“卧所荐首也。”这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上的解释,枕头就是垫在头下的物件。从《诗经》所写来看,枕头在先秦时已是常见的寝具,如《唐风·葛生》一诗就有“角枕粲兮,锦衾烂兮”的说法。这种角枕是先秦时很流行的一种枕头,由牛角或鹿角做成,很上档次。但角枕并不是古人夏天常用枕,炎炎夏日古人一般都用凉枕。

  仅就质地来说,能“荐首”之物均可以做枕头。古人多用的方枕,就有金属、玉石、陶瓷、木材、竹质、丝织品等多种质地,同样材质的枕头也有不同的款式,如玉石类枕头,有文石枕、白石枕、桃花石枕、青玉枕、碧玉枕、翡翠枕、水晶枕、琥珀枕、玻璃枕、珊瑚枕、石膏枕等。

  由于玉石质地的枕头降温效果好,所以最受古人青睐。据载,清末慈禧太后入殓,所枕的就是一只翡翠枕头,雕成西瓜状,名曰“翡翠西瓜枕”,后被军阀孙殿英盗出。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所记的“夜明枕”也是一种玉石枕头:“虢国夫人有夜明枕,设于堂中,光照一室,不假灯烛。”虢国夫人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姐,从枕主人的身份看,夜明枕确是相当讲究的稀罕物。

  类似的,水晶枕也是有条件的古人夏用枕头。《杜阳杂编》记载,李纯(唐宪宗)当皇帝时的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大轸国曾进贡一只“重明枕”,洁如水晶,中有楼台人物,栩然若生。《杜阳杂编》是本笔记小说,重明枕是不是水晶枕存疑,但唐代人青睐水晶枕是毫无疑问的。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佛塔地宫中曾出土过一只水晶枕,据考为唐僖宗李儇礼佛之物。

  此外,“石膏枕”也是古人夏天休息时的消暑佳物。唐代诗人薛逢《石膏枕》诗即称:“表里通明不假雕,冷于春雪白于瑶。朝来送在凉床上,只怕风吹日炙销。”

  石膏枕还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保健枕,而古人祛暑用枕较为讲究、也较为流行的是使用可以降温安神的药枕,药枕多用菊花、荞皮、蚕沙、茶叶、决明子等中药材做芯,因其性凉,可清脑明目,更具有保健功能。

  除了祛暑,古人还喜欢在夏天的枕芯里放上檀香,可以驱蚊虫、除异味,这叫“枕檀”。唐孟棨《寄内诗》即称:“瘦尽宽衣带,啼多渍枕檀。”

  在古人夏天用的枕头中,最有技术含量的是一种“冷暖枕”。这种枕头是一种瓷枕,枕头里面是空的,有个夹层,上有一个注水洞口。夏天睡觉前,用从井里刚打的凉水注入其中,上垫枕巾,头枕其上,凉爽宜人;到了冬天,则灌温热水于其中。

  竹制“凉簟”被古人称为“夏清侯”

  隋炀帝杨广《夏日临江》诗云:

  “夏簟荫脩竹,高崖坐长枫”

  古人管凉席叫“夏簟”或“凉簟”。簟是一种竹制的席子,亦指用细芦苇编织的席子。在早期,席和簟是有严格区分的:席子性温,是冬天用的,而簟性凉,是夏天用的。三国时期东吴的张纯在其《席赋》中所说的“席以冬设,簟为夏施”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南朝梁江淹《别赋》称:“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

  夏簟祛暑降温、凉爽宜人,所以古人送给它一个相当到位的称呼“夏清侯”。不少古诗中都提到了夏簟,如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诗:“宴引春壶酒,恩分夏簟冰”;元稹《友封体》诗:“雨送浮凉夏簟清,小楼腰褥怕单轻”。连隋炀帝杨广对夏簟都高看一眼,他的《夏日临江》诗中就有一句:“夏簟荫脩竹,高崖坐长枫。”

  夏簟在宋元时更受欢迎,这之后人们干脆将夏簟直接称为“凉簟”,进而有了现代“凉席”的概念。南宋辛弃疾《水龙吟·过剑南双溪楼》词云:“云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这首词是辛弃疾途经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时所写,由此可见,凉簟在当年的南方很流行。

  古代有两种凉席尤受有钱人青睐。一种叫“桃笙”,这种凉席选料讲究,要用四川阆中山的桃笙竹篾来编织,暑天睡在上面不出汗。魏晋时期桃笙已很出名,西晋左思《吴都赋》即称:“桃笙象簟,韬于筒中。”还有一种叫“黄琉璃”,其加工方法比桃笙凉席更精细,竹篾加工时要细磨,这样编织出来竹席黄亮似琉璃,故名。黄琉璃是送礼佳品,唐代任衢州刺史的郑群曾送一副给韩愈,韩愈遂写下了《郑群赠簟》长诗:“蕲州笛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瑰奇。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体坚色净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

  编织精美的竹凉席甚至被古人称为“玉簟”,李清照《一剪梅》词称:“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其中的玉簟并非是玉石做成的凉席,而是竹簟。但古代贵族确有用玉做凉席的,南朝梁萧纲《筝赋》称:“命丽人于玉席,陈宝器于纨罗。”这里的“玉席”即是真正用玉石做的凉席。

  古代还有一种用象牙做的凉席叫“牙簟”,据刘歆《西京杂记》“昭阳殿”条记载,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妹妹赵合德所居昭阳殿内卧室里,就有“玉几、玉床、白象牙簟、绿熊席”。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象牙席,为清雍正年间文物。据说此象牙席系在广州制成,共制5件。由于工艺难度极大,造价昂贵,清世宗胤禛曾下旨不许再制,以示“躬行节俭”。

  在上述质地凉席之外,古人还喜欢用牛、虎、熊这类兽皮做凉席,甚至有用猪毛的。一种叫“壬癸席”的凉席就是用猪毛做的,此即明高濂《四时幽赏录》引《河东备录》所说的:“取猪毛刷净,命工织以为席,滑而且凉,号曰壬癸席。”

  弥勒榻四面床为古人首选寝具

  南宋词人程垓《小桃红》词云:

  “珍簟小胡床,待日长闲坐”

  床是继席子之后,出现最早的卧具。“床”这个字在甲骨文里已出现写作“爿”,早期的床坐卧两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即称:“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

  床一般用木材制作,故过去床写作“牀”。但出于祛暑考虑,也有的床用玉石、象牙、水晶等来制作。其中,“石床”就是古人认为最好的夏用降温寝具之一,南朝宋武帝刘裕有“热病”,坐卧都需要用降温物品,有人便献石床,“寝之,极以为佳。”刘裕出身贫寒,是位布衣皇帝,刘裕认为用石床太腐败,遂将石床打碎——尽管用玉石制床也是有传统的,据说上古三代时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纣王与妲己所用的床就是一张玉床,《世本》称为“纣作玉床”。

  比石床还高级多的是“象牙床”。据《战国策·齐策三》“孟尝君出行国至楚”条记载,当年孟尝君巡行到楚国,楚国送给他一张象牙床。因为“象床之直千金”,太贵重,当时一个姓登徒的人被派送床,怕万一有闪失,“卖妻子不足偿之”——卖了老婆孩子也赔不起,根本不敢去。可见,象牙床在先秦时就是珍稀床具,价值连城。

  上述床具并不是功能单一的凉床,古代夏天专用的凉床一般称为“小床”,亦即一种简易单人床,也称为“榻”,以别于常规卧具、双人使用的“大床”。榻与床做寝具时,功能上稍有不同:床多是家用,而榻多为客用;床多用来卧躺,榻多用于坐和小憩。

  古代凉床什么样?有箱式和框架两种结构,一般以木板为面。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佚名绘《槐荫消夏图》中有一张凉床就是框架结构的榻,此凉榻比较讲究,后置一座山水独屏。

  类似的凉榻在宋代很流行,如南宋马和之《荷亭纳爽图》也是这种结构。这种榻属于板榻,没有常见的围子,故古人又称之为“四面床”。

  将四面床稍微改一下,后有背板,一侧加扶栏,一头有枕,就变成更为讲究的榻——古人称为“美人榻”或“贵妃榻”的家具。

  还有一种“弥勒榻”,夏天也多当凉床用,弥勒榻又叫“罗汉床”。四面床应该是这种罗汉床去繁就简、去了围子后形成的榻或是复杂了的四面床。

  较低廉的凉床多用藤、竹制作,其中竹床、竹榻在南方最常用。宋人吕荣阳有一首诗所描写的就是夏天躺在竹凉床上休息的情形:“老读文书兴易阑,须知养病不如闲。竹床瓦枕虚堂上,卧看江南雨后山。”

  在古代,还有一种“胡床”也是古人夏天常用的睡具。南宋词人程垓在《小桃红》中曾称:“珍簟小胡床,待日长闲坐。”所谓珍簟,就是珍贵的竹席;而所谓“胡床”,其实不是床,更似现代夏季老人休息时常用的躺椅。

  夏日祛暑养胃家常菜

  木耳炒百合

  做法:

  1、 准备黑木耳适量,干百合30g,适量淀粉、食用盐和葱花。

  2、 先将木耳和百合用清水泡发并洗净,热锅加油爆香葱花,先加入木耳翻炒,再加入百合继续翻炒。

  3、 用少量清水加淀粉混匀,木耳炒熟后加入淀粉水勾芡,再加入适量食用盐调味即可。

  木耳性平味甘,有很多的食疗药疗作用,其营养丰富,制作方式可荤可素。能益气强身、活血养血、润肤驻颜,令人容光焕发。木耳能够疏通肠胃,润滑肠道,同时对高血压也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百合作为食疗中药,有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五月之后,夏至、大小暑也很快到来,闷热天气容易让个人烦躁失眠,此时多吃点百合可以有效缓解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的症状。木耳炒百合爽脆而不容易腻,是夏季养胃的好食材。

  桂圆石斛汤

  做法:

  1、 取桂圆5~10个去壳,石斛10g,白糖少许

  2、 将去壳的桂圆、石斛一起放锅中,加适量清水,小火烧沸15分钟,加糖调味即可。

  桂圆肉又称为龙眼肉,有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的功效。对于夏季头昏,心悸失眠,以及由脾虚引起的下血失血症具有缓解作用。石斛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养阴清热,生津利咽,益胃清热的功效。

  桂圆石斛汤具有补脾健胃、除烦热的作用。有胃热重、舌苔发黄的人,可加入洗净的竹菇一起煮。

  清炒紫甘蓝

  材料:紫甘蓝、醋、糖、酱油、鸡精、油各适量。

  做法:

  1、先将蔬菜洗净,撕成块状,一定是要用手撕啊,这样口感才好。调味汁事先调好。

  2、油热后将紫甘蓝放入爆炒至断生,这个时候我喜欢加一点点水,锅里噼哩叭啦的声音很好听,而且总觉得像锅贴那样拿水呲一下才好吃。之后放入调味汁炒至均匀就可以出锅啦。

  功效:甘蓝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种,你知道吗?除了具有防癌功能外,它还有护胃的功能,并且拥有“天然养胃菜”的美誉。其所含的维生素K1及维生素U,不仅能抗胃部溃疡、保护并修复胃黏膜组织,还可以保持胃部细胞活跃旺盛,降低病变的几率。

  拔丝地瓜

  材料:地瓜500克,白糖150克,清水100克,香油30克,花生油1000克。

  做法:

  1、地瓜洗净去皮,切成滚刀块。

  2、勺内加花生油烧至90℃时,把地瓜块放入油内炸熟透至色泽金黄色时捞出控油。

  3、勺刷净加清水、白糖,用慢火熬糖,从水大泡变成水小泡;从糖大泡变成糖小泡至浓稠变色时,倒入炸好的地瓜离勺、颠勺,使糖液完全沾在地瓜上。

  4、倒入抹过香油的盘内,上桌的时候要上碗白水,沾着吃,才不沾牙。

  功效:地瓜具有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的作用。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夏季祛暑的`蔬菜以及清暑利湿食疗方

  1、黄瓜(清热利尿)

  黄瓜性凉味甘,起到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渴生津功效。可用于身热烦渴、热毒疮疡、黄疸热淋、小便赤黄等症。《本草求真》称黄瓜“气味甘寒,能清热利水。”《滇南本草》称“解痉癖热毒,清烦渴。”

  黄瓜的性味偏寒凉,多食易耗损正气,有伤脾胃,故气血不足者、久病体虚者,老人或青少年、孕妇、胃寒腹泻者、四肢不温者均不宜多吃。《滇南本草》称:“动寒痰,胃冷者吃了,腹痛吐泻。”生吃黄瓜也不应空腹吃,以黄瓜做汤料最好后下,以免久煮颜色变黄破坏养分。

  2、丝瓜(祛暑清火)

  丝瓜嫩瓜及花皆能够吃,且营养丰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矿物质钙、磷、铁,还附有皂甙、葫芦素等防病保健活性成分。

  丝瓜不仅营养丰富,其药用价值更高,它起到清暑凉血、解毒通便、祛风、化痰、润肌美容、通经络、行血脉、降血压、下乳汁等功效。丝瓜全株可入药。瓜根、瓜藤、瓜叶有止咳、祛痰、活血通络及抵抗细菌的效果,鲜丝瓜叶可擦治顽癣。

  丝瓜花微苦、寒,清热解毒,可用于肺热咳、咽痛、鼻炎、痔疮等的医治。丝瓜子有清热、化痰、润燥、解毒效果。丝瓜络更是一味常用中药,起到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利尿消肿的功效。

  3、芥蓝(利水化痰)

  芥蓝产于中国南方,栽培历史悠久,属甘蓝类蔬菜,是中国的特产蔬菜之一,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地区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家常菜。

  因为茎粗壮直立、细胞组织紧密、含水分少、表皮又有一层蜡质,所以嚼起来爽而不硬、脆而不韧,苏东坡还曾写诗赞美它:“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

  芥蓝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很高,远远超过了苋菜等被人们普遍认为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最为重要的是,芥蓝中附有丰富的硫代葡萄糖苷,是强有力的抗癌成分,常常食用还有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防止心脏病的功效,其抗癌抗氧化的效果不容小觑。从中医角度来讲,芥蓝味甘、性辛,有利水化痰、解毒祛风的效果,很适宜夏天食用。

  清暑利湿食疗方

  苦瓜黄豆排骨煲

  材料:苦瓜,黄豆,排骨。

  做法:排骨先用沸水煮熟,然后过一遍清水,主要是清洗干净,接着把苦瓜切成块,和排骨黄豆同时放进锅内煮。大火先煮15分钟,后改小火焖煮1小时,最后加入调料就可以了。

  功效:苦瓜属性凉,而且有很好的清热效果,黄豆能益气补虚,解毒,这道菜非常适合夏天食用。

  番薯红糖水

  材料:番薯,红糖。

  做法:番薯洗净切块,煮熟后再加入红糖,主要是和糖水,可以多加点水煮。

  功效:番薯本身有很高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身体虚,体乏的人有很好的效果,加上红糖有健胃补脾的功效,非常适合脾胃不适的人食用。

  太子参瘦肉汤

  材料:太子参,瘦肉。

  做法:太子参洗净后加水煮熟,大约煮40分钟,接着放入瘦肉改小火同煮,煮熟后就能食用了。

  功效:太子参的味道是比较甘甜的,不过有点小小的苦涩感,有着补脾肺的功效和益气生津的疗效。此汤有益气养阴生津的作用,男女老少皆宜,尤适用于虚不受补者。

  藕节炖排骨

  材料:排骨350克,鲜藕300克,姜丝、绍酒适量。

  做法:

  1、排骨切小块,水后盛入炖器。

  2、鲜藕剥皮切条块,与姜丝一起放在排骨上面

  3、放入800毫升清汤,加盐、味精、绍酒调好味,灌入排骨里,上笼蒸30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薏苡仁红豆粥

  材料:薏苡仁30克、红小豆30克、小米适量,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解暑祛湿。适用于脾胃虚弱者食用。

  苦瓜排骨汤

  材料:苦瓜、黄豆、排骨、生姜各适量,加适量水煲汤。

  功效:清暑化湿。适用于热气较重、伴有湿气重的人饮用。

  冬瓜海带汤

  材料:冬瓜(带皮)、海带、赤小豆、绿豆各适量,一起煮汤,煮至豆熟即可。

  功效:清暑利尿。适用于暑热天气,或伴有口渴、尿少、尿黄者饮用。

  猪骨莲藕汤

  材料:粉莲藕、猪骨、生姜各适量,加入适量水煲汤。

  功效:清暑祛湿、滋阴益气。适合各类体质的人长夏时节饮用。

【古人祛暑三宝:凉枕凉席凉床】相关文章:

夏夜与凉床散文11-28

凉床抒情散文03-11

一枕月光,梦里凉qq日志01-11

似凉非凉,非凉似凉散文随笔04-26

12-11

02-10

凉夜02-05

凉秋04-13

微凉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