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刑法相关的法律(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与刑法相关的法律国学常识

时间:2021-08-17 15:37:29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与刑法相关的法律(国学常识)

  第一篇:为什么给犯人剃光头?

与刑法相关的法律(国学常识)

  汉代的笞刑和髡刑

  据说现在给犯人剃光头是为了便于管理,但在古代,剃光头是一种刑罚,叫髡刑。这一刑罚最早见于《周礼·秋官·掌戮》:“髡者使守积。”髡刑与墨、劓、剕、宫等肉刑同属损害人身体完整的刑罚,因为古人将发作为“体”的一部分。三国曹魏时有完刑,实际也是髡刑,就是完全剃去受刑者的头发,使其头成丸状。古时男子蓄发,并以之为美,长发更美,剃发无异于去首。髡首有标记的作用,常人不去头发,罪犯去头发,让人一看就知道谁是罪犯。髡刑主要是作为附加刑使用的,秦时对刑徒加施髡刑,汉代在完城旦舂刑上加施髡钳,魏晋以前一般都是与徒刑并用,因而髡首也成为徒刑的别称。不过,北齐时髡刑变成了流刑的附加刑。与髡首相近的一种刑罚是耐刑,耐只是剃去犯人的鬓、须,是秦时最轻的亏伤人体的刑罚,因而成为对少数民族首领、郎中以上有身份的人施加的特殊刑罚。

  第二篇:“网开三面”的“网”原本是用来干什么的?

  “网开三面”源于《吕氏春秋·异用》记载的商汤的故事,“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 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罹)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 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 昔蛛蝥(máo)作网罟( ),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 汉南之国闻之曰: 汤之德及禽兽矣。 四十国归之。”原来“网开三面”的“网”原本是用来捕鸟的,后人讲这个故事时也称之为“汤罟”、“祝网”、“夏网”、“解网”、“开三面”、“一面开网”、“开三面网”、“去三面网”、“网祛三面”、“商王解网”、“解罟师网”、“一面施鸟网”、“网罗三面解”、“殷王解网罗”等。

  在侦查破案中,对于投案自首、主动退赃、交代揭发问题的.犯罪分子从宽处理,可以促使犯罪分子分化瓦解,从而达到侦破全案的目的。“网开三面”用于案件处理,就是形容法网宽仁,从宽处理罪犯,给罪犯以生路。

  第三篇:“桎梏”是什么东西?

  桎梏是古代木制的狱具,包括桎、梏、拲( n ),都是束缚囚犯手脚的狱具。桎是木制脚镣,用圆木或方木中间凿洞,让罪囚把双脚伸进去后用绳索捆牢,有的用木楔连锁,视其罪行轻重来决定时间长短。梏是首械,即颈枷,与后世的木枷刑具类似,犯人示众时要在枷板上写明罪囚的姓名以及罪名,意在告示他人。拲是木制手铐,两手共一木,与后世的铁手铐类似。1937年殷墟小屯一处囚禁奴隶的地牢中出土的陶俑手腕上都带着拲,男俑手拲在身后,类似近代的背铐,女俑手拲在身前。西周时将被囚者的罪行分为上中下三等分别使用不同的狱具,给予不同的约束。《周礼·秋官·掌囚》记载:“上罪梏拲至桎,中罪桎梏,下罪梏。”即,对重大犯罪者要颈戴梏并用拲缚住双手,同时用桎限制双脚的行动自由;一般的犯罪者需要颈戴梏,足带桎;而轻微犯罪者只是颈戴梏。京剧《玉堂春》中的苏三所戴的刑具就是梏拲合一的。王的同族只是拲手,有爵者只是桎足。桎、拲、梏三种械具都是木质的,后世概括为“三木”,故三种械具全部加身的罪囚被称作“三木犯人”。

【与刑法相关的法律国学常识】相关文章:

关于古代刑法的相关国学常识(三篇)07-29

与岳父、女婿的相关国学常识07-31

古代刑罚的相关国学常识08-01

与古代职官相关的国学常识07-30

与“诏狱”和“窃”相关的国学常识08-01

2017法律的相关书籍推荐07-14

经典刑法格言02-25

国学常识学习07-26

国学常识整理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