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明烛》观后感
在身处黑暗之地,却又在温暖萦绕之处,余晖的升起,溅起泛红的波澜,染红万鹤之家,染红鹤鸣湖畔那一簇簇蒹葭,染红了黄花花饱经风霜的心灵。
一簇传说中的“红芦苇”,招致着许多探险者的瞩目,它象征着母亲对孩子最真挚的爱却让黄花花的父亲因为一次寻找“红芦苇”的冒险中悲惨死去,让原来幸福的家庭陷入痛苦的沼泽中。母亲的心灵不能承受如此大的打击,精神和现实的双重打击让她患上重病,时而和蔼可亲,时而歇斯底里。黄花花常常为此以泪洗面,甚至不能去上学,但是这个坚强的女孩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脚步毫不停歇。在她最困难的时期,她父亲生前拯救过的叔叔“金柱”在强烈抗议修筑工厂的村长话中有话的教导下幡然改途,为花花母亲筹钱治病。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花花母亲重回健康,花花含着泪,想起这段日子受过的苦,与母亲紧紧相拥。这部电影《一江明烛》揭示着贫苦人民所处生活的悲哀并赞扬其质朴心灵。
剧情虽温暖人心,但令人发指的一些片段却披露着“有钱便能拥有天下”的道理。“红芦苇”在金钱至上的今天,就像狮群中肥嫩嫩的一块肉,人类总是以自相残杀的方式去抢夺宝物。花花叔叔金柱在想起“红芦苇”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是当年和老蔫儿找到了红芦苇,说不定早住了豪宅,开了汽车了。”就揭示了这个社会很可悲的一面。花花父亲虽大智若愚,知难而退,但禁不住红芦苇诱惑的'金柱却坚持寻找,最终掉入冰窟,这导致花花父亲的去世。金柱仍然不悔改,又在金柱和钱老板的一次交易上以红芦苇为筹码换取给花花母亲治病的五万元钱。在这里,红芦苇倒不像是一件稀世珍宝,却是一件衡量权利的法码,社会就是这样的吗?为利益不顾一切,所谓“抛头颅,洒热血”,就是这样的吗?这种人,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但比简单失去爱心的人可恨数千倍。
在利益面前,信任及友谊即为乌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加略人犹大蒙主被耶稣拣选为门徒,三年与主同在、同行、同桌、同吃;最后竟然以三十块钱,将耶稣卖给仇敌!主耶稣曾经给他许多可以悔改的机会,但他仍硬心到底,不肯悔改。最后的晚餐中,当主耶稣宣布了圣餐的意义以及作出立约的宣告之后,紧接下去,说了一句令当时的众门徒大吃一惊的一句话:“看哪,那卖我之人的手,与我一同在桌子上。”这件事给门徒的印象太深了,以致当他们提起那个夜晚,不说主与门徒守逾越节的那一夜或主设立圣餐的那一夜或主与门徒立新约的那一夜,而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另一方面保罗也以此警诫哥林多教会信徒,在守主餐的事上,当加倍的警醒;要记得那卖主的犹大,他的罪是何等的大!我们也要小心,免得跌倒。的确,钱确实是能将一些人的灵魂玷污,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相信爱心的力量,金钱又能怎样捆束我们呢?正如这一江明烛一般。
一江与明烛,烛告诉着我:“你我的爱心像蜡烛,只要燃烧起来,就会温暖人心,照亮你我生活。”江告诉着我:“这是我们的湖,它映照着人心的恶,映照着善与所谓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