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偷自行车的人
前不久在网上学习周传基老师关于电影的讲座视频,特意向大家推荐一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搜索一下。周老师提到了《偷自行车的人》这部片子,看完之后果然发觉这是艺术片里的艺术片。
记住这个导演的名字,维托里奥德西卡,电影至出生以后就被商品经济领养了,这个父亲让他扮猴耍,电影成了经济的婢奴,像是厨房里的蛋糕酌料配比按章吃客的喜好而定,是贴上价格标签贩售的一道菜,一道文化产品,这道菜以其前所未有的造梦能力提供给几乎所有张嘴的人品砸,垃圾食品很快占据了天下。《偷自行车的人》不是菜是一剂良药吃下微苦却沁人心脾,他搅动你的良知神经重新活跃一下。
《偷自行车的人》通过一对父子寻车的故事将意大利工薪阶层社会做了一次解剖,我们得以跟随一对悲凉父子的视角审视了这个正在疲惫呻吟着的的社会发生了什么。
片中演员表演精湛,不仅主演入戏其他演员也非常的投入,这就等于让身为艺术家的导演和身为艺术家的演员一同完成了一部艺术品,电影关于世界观的构建显得驾轻就熟,从镜头和配音上从故事衔接上从演员的表演上将各种主要矛盾表现的淋漓尽致,余音绕梁。这样的作品才使得电影的力量发挥出来,像是这样的好电影才使得电影找到自己在艺术之林中的地位和尊严。
我们先说故事结构,开篇从失业的人群开始,给人的感觉就是主角是镜头的一个随机选择,男主角作为一个样本和跟踪主体而出现,打破电影为了主角而拍的思路,这里的主角服务于电影,电影选择了主角而不是主角利用了电影,这点要意识到。主角在失业人群中得到一份必须要求有自行车的工作,男主角和妻子当掉几套床单床套换来了后来被盗的珍贵自行车后满心欢喜,那种短暂的`幸福大大的反衬了人物的悲凉。车子被盗工作不保,父子开始了艰难的寻车记,因绝望心急而孤注一掷的父亲偷车被抓,父子二人默然的消失在街道的人海中,从人群中来到人群中,抽样调查结束。整个过程捕捉痕迹的将社会的街道,人家,居楼,市井,工人一一展现。
《偷自行车的人》以寻车为主要情节,伴随着寻车过程里的镜头自己在叙述更多的故事,这个镜头里将社会的各个角落挖掘出来:失落之人常常排成长龙等待骗钱的女巫帮助的(社会已经出现巨大问题,人民开始无助)、高档餐厅里富人边听音乐边悠然品尝拔丝面包、教堂里有老人以听到为由蹭汤、自行车市场里的急于向小孩子推销铃铛的商贩、依然热烈举行的足球比赛、中午正在休息中的妓院、拥挤不堪的公车、包庇邻居的小团体等。有人说写实嘛,很简单,把现实的拍下来一剪辑就完了呗!写实主义如果这么简单的话那就不足以成为流派了,眼睛所看到的并非就是真相,真相可能仅仅藏在一个细节之中,很多人实际上每天都生活在糊涂里而不自知而已。导演是一个有慧眼老师,他来教我们如何看世界。比如说吧,电影中男主角因为丢了车子不能按时接儿子只能迟到赶公车的那一幕,画面里所有的客串演员也好龙套演员也好都非常的入戏,男主角被夹杂在人群中,如果没有前面的观影你甚至分辨不出人物的主与次,挤镜头里主角有一个心理细节,马上要上车的时候男主粗鲁的用手抱住前面的老妇人往车里推,老妇人不耐烦的回头看了一眼,那一刻男主顾不得体面了,他知道自己的小儿子会焦急会害怕。没有对白表现力却力透纸背,这个镜头我看完很感慨,自己因为联系不上亲人不也会如此焦急吗?而焦急与无奈就让人做了一次粗俗的人甚至让自己讨厌的人,这种恼怨情绪一直盘踞在父亲的心里,虽然中途因为心疼儿子而花钱喝酒时大肆的自我安慰一把,可是当自己看到无数量别人的自行车窜流而过心中焦急之情越发严重,于是决定孤注一掷索性偷一个不管那么多啦。
镜头随着父子走街窜巷,寻屋钻堂的时候,这个开放的世界无数角落里的人物与生活陆续被揭露出来,所有人的对白与态度都是赋予生活气息的,也就是电影的写实主义,人们对于政府,对于他人,对于审美和宗教的态度林林总总都有直接的表现。导演将继续利用大量的对话会继续将次要人物的生活撕开让人窥探,比如:男主抓住一个形迹可疑的人认定他是偷车贼那一场戏,警察与父子二人进屋搜查时老妇人连声抱怨,(那种写实像是杜甫的《石壕吏》)。老妇人儿子失业,生活困窘,家境破败。最后男主沉默而出,故事依然没有断定那人是偷车贼,可是观众看到这里已经对那个吓抽筋的可疑男子产生了怜悯,就算是偷车贼也是一个可怜的偷车贼,他有恶行却不见得是恶人,影片中的悲伤和无奈并有特定指出某某某是大恶人,打倒他就是胜利,这好比是现实中的复杂性,被他人称为恶人的人在自己圈子里还被称为好人,老实人,厚道人呢。这也是现实主义手法,不过多渲染,让现实自己说话,好与恶美与丑的评判交给了观众。这是艺术与商品的区别,前者让你思考,后者让你爽。
电影还有很多其他看头,比如意大利人的服饰,巴黎女人优雅,意大利男人帅气,意大利不愧是当年文艺复兴法院之地,那里曾经发生过绚丽的古罗马文明,整个民族在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之后,从建筑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却饱受艺术熏陶,所以很多奢侈品都产至意大利是有道理的。男主虽然经济困窘却是表情肃穆,虽然忧郁却颇具男子气质,笔挺的衣服加上一定顶精致的帽子嫣然一幅绅士范儿,小儿子出门仔细的前整自己的理发型,休闲上衣短裤黑鞋再配上一根围巾,活脱脱一个小明星。生计是生计,审美是审美,谁说只有名牌才可以美。
第二点,虽然社会失业率猛增,很多人生活艰难,但是你仔细看看电影中警察出现的地方,再对比天朝警匪的形象如何。社会经济崩塌了,国家公信力还在,比如,将要发生群殴时警察一来立刻安静了,而警察靠的不是蛮横姿态而是谦和的调和者形象,是听人讲理的警察而不是给人家讲法的警察。
第三看教育,看看父亲如何与儿子交谈,“你认为某某某会当选吗?”(把自己小儿子当做一个独立公民来看待),吃饭的时候说道给儿子斟上酒说道“要知道,我们都是男子汉”,父亲把儿子当做一个男子汉来看待,这样的教育之下的孩子自然是电影中所呈现的,在父亲将要与众人发生冲突时,小孩儿及时叫来警察避免了冲突,在父亲急于寻车而强迫老人随行时小孩反问为什么不尊重老人先喝汤再走,这是什么,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小孩形象在电影中的出现十分重要,虽然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摆在人们面前,可是大家不至于绝望,因为人们依然坚强,希望还在。
【观后感:偷自行车的人】相关文章:
偷自行车的社会10-10
偷自行车的社会10-10
偷影子的人经典句子05-10
偷金盘子的人04-23
偷故事的人作文04-29
《偷影子的人》的名句04-22
偷自行车的社会小学作文05-13
偷影子的人好词好句05-10
《偷影子的人》的经典语录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