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观后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二泉映月观后感

时间:2021-03-31 16:02:0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二泉映月观后感

  观二泉映月心中有不少感触想要与大家分享,那么,下面请看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二泉映月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二泉映月观后感

  篇一:二泉映月观后感

  初赏《二泉映月》时,震撼于那种惆怅与感伤。复杂的情感交错迷离,可始终以“悲”为首。奏出伤感与憧憬,写下作者那辛酸的一声。“以曲代话”,讲述了阿炳大起大落的奇幻人生。欣赏之后,心久久无法平静。闭目凝神,恍惚之间,在无尽黑暗中隐隐约约看见一根线条还在颤动。乐章以尽,心却无法再静。这也许就是这曲子的魅力吧。当时,我这样想着。

  这次,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聆听。“这曲子第二次听还会那样震撼么?”我疑惑地问自己。话音刚落,曲声便起。我聚精会神,静静地倾听着。一声低缓沉重的开头,使我心头为之一颤,实在令人心寒。继续听着,心中便会莫名而生一种渗透人心的凄凉与悲惨。似乎心随曲调而变而动。这种“随之”的感觉又是那么的微妙。又好似这一乐曲将“二泉映月”这个华美的名字诠释了。闭上双眼,全神贯注地听着。浮现于眼前一片苍凉的景象。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人,身上挂着各种乐器。月光柔情,倾泻而下,冷冷的月光在那人的身上更显显凄美。他满面皱痕,饱经风霜的脸上明显地流露出惆怅。那时彻底的惆怅。那对未来无比向往,对美好无限憧憬的双眸久久凝望着残月下的那一潭清秀的泉水之上,水面倒映着残月。冷月、寒水,更激起他内心的自责与愧疚。就这样,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间,一个脆弱、无助的身影久久停留在那倒映着残月泉水旁,许久、许久。

  也许是这曲子的魅力,使心更静得听着。合着眼的周围都黯淡着,光也只是微微的。凝神,用心灵向远方望去,此起彼伏的一波波线条越来越近了。随抑扬顿挫的曲声,而高低起伏地跃动着。下方是一片湖,一圈圈晕随线条有节奏地扩散开来。线条随曲调,水晕随线条。这样,他们默契地合作,组合着。

  这一切都源于曲声曲调。这微妙的旋律,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作者的伤悲与愁思。这又是为了衬托出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向往。这乐曲更是以无言的话写下阿炳坎坷的一生,并借此告诫后人不能重蹈覆辙。

  二泉映月——多么华美的名字,可谁又知道在这华美的外表内隐含着无比的辛酸与至极的怆痛呢?

  篇二:二泉映月观后感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二泉映月》,以构建中国写意戏剧为理念,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进程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堪称融通吴越文化根脉的一个创举。

  全剧以阿炳寻觅娘亲的心路历程为主线,多层次地展现了阿炳的人生遭遇、性格缺陷、艺术追求和对命运的抗争,最终让阿炳找到了自我,找到了人生的源头和归宿。在悲凄的身世和孤独的背影后面,展现出阿炳高贵的心灵和旷世才艺。“小百花”把越剧特有的言情、诗意和唯美注入了阿炳形象之中,设计了最美的唱腔来演绎阿炳的艺术人生,令人耳目一新。

  茅威涛演的阿炳,唱腔、动作、身段、形态、舞姿、气质之美无可挑剔,美不胜收。活脱脱展现了一个身虽卑微,心却高贵的阿炳形象。本人十年心血研读阿炳,完成《走进阿炳艺术人生》一书。在我心中凝结的阿炳就是这样洒脱、倜傥,浑身充满灵气和艺术细胞,阿炳生命前半程,那亮眼的34年风光无限的人生决定了阿炳就该是这个样子。不愁吃穿的小康日子,出众的`才艺,小神童、小天师的美誉,加上1。74米的高挑身材,结实的身段和挺着腰板走路的人相,阿炳就是这等的生机盎然、顾盼自雄!至于瞎眼之后的后半生24年,黑暗苦难并没有磨灭阿炳视音乐为生命的个性特色,他的爱国情怀,他的人格、志向、骨气,他好胜要强的本性,不可能把他改变成那副猥琐不堪弯腰曲背的可怜相。贫穷和疾病可以迟滞他的行为动作,不可能压制住他心中音乐的律动。音乐的阿炳同时又是文化的阿炳,虽然他只读了三年私塾,但他历来十分看重自己身上那一点斯文,阿炳身上有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的尊严,他的心始终是高贵的。

  茅威涛克服重重困难,在阿炳辞世64周年之际,给无锡人民奉献了这部《二泉映月》大写意,为传统越剧注入了当代人文精神,其意义远非仅止于这部二泉剧,而是叩开了一个时代的大门,开始了现代文艺创新传承的历史进程。

  全剧的音乐构架以《二泉映月》为基调,兼及阿炳《听松》等其他几首存世曲目,最终融入了脍炙人口的江南小调的越剧唱腔,可谓匠心独具。其中有一个唱腔旋律,使用在悠风徐至的前奏并贯穿至惊人魂魄的尾声,那简直是浑然天成,十分惊叹茅威涛一闪念灵动的神来之笔!“说新闻”是阿炳的重头戏,现实生活中阿炳的说新闻甚至比二胡更为重要,它是阿炳文化的重要内涵。以“说新闻”来展示阿炳爱国愤世忧民的历史担当,位卑不忘忧国的骨气和情怀十分重要。茅威涛演绎的阿炳“说新闻”一节,人物造型唱腔设计合理且有意境,与许多老无锡心中留下的阿炳腔调情状也相吻合。随物赋形、行止相当,体现了写意《二泉映月》的思想性及其艺术性的含量,体现了这部转基因写意戏剧融通吴越文化根脉的创新价值。

  形与神,是两个概念,看见过阿炳与是否理解阿炳有质的区别,纠结阿炳所戴帽子的大与小,长衫颜色的深与浅,墨镜倾斜度的大与小,其实并不很重要。茅威涛阿炳形象的创新价值,重在阿炳形象的神态,重在其行为举止的情趣是否符合阿炳的个性特点,在于人物形象演绎过程的人文意蕴和社会价值。

  写意与纪实相对,写意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态和作者的情趣,写实则是具体地描写事物,犹如国画之中的写意画和工笔画,写意戏剧重在思想性和戏曲艺术性的融合,茅威涛的阿炳,在“人”的情与理的交融上做足文章,十分可贵。

  篇三:二泉映月观后感

  我国著名民间音乐家阿炳一生历经千辛万苦,虽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但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创作了270多首音乐,其中最有名的是二胡曲《二泉映月》,今天,我就来欣赏欣赏这首举世闻名的音乐。

  音乐声响了起来,一开始那委婉的曲调似乎把我带到了无锡的惠山脚下,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二泉的泉水淙淙地流着,阿炳坐在一旁,聆听着二泉的流水声,轻轻地拉动着二胡,向我们讲述他那艰辛而又不平凡的一生。渐渐地,旋律又突然高昂起来,急促的音调仿佛是阿炳在叹息自己坎坷的一生,又像想念自己的亲人,我脑海中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阿炳提着二胡,蹒跚地走在街上,夕阳映红了他的身体,秋风吹动着他的衣袖。听着那优美的旋律,感受着曲调的起伏,我感觉到有一种东西流入心底,深深地感动了我。升腾跌宕的旋律又渐渐恢复平静,这又像阿炳想起了师父,小时候,阿炳的师傅手把手地教阿炳,虽然现在师父已经不在人世了,但师父对阿炳的淳淳教诲,阿炳牢牢铭刻在心上,可是,阿炳又怎么才能报答师父对他的养育之恩呢?听着听着,旋律又升了起来,这陌生又好像熟悉的旋律萦绕在我的耳畔,回荡在我的心田,渐渐地,我的眼眶竟然湿润了,我听到了阿炳坎坷的一生,听到了他坚强的品质,也听到了他的叹息……

  音乐结束了,可那动人的旋律仍然回绕在我身边,挥之不去,这首千古名曲的旋律永远记在我心中。阿炳虽然有着坎坷的一生,也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悲惨命运,但是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他都坚强地活了下来,他这种品质实在令人敬佩,难怪日本的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要这样说:“听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这首《二泉映月》所包含的情感。

  篇四:二泉映月观后感

  缓缓地,序幕拉开,演奏者坐在台中央。素衣裳。二胡,很旧。全场静极了,没有一点声音。

  弓平架好,演奏者一昂头,弓拉开,弦颤动。这句引子,好比一声漠然的长叹,开始了这段悲剧的诉说――平静中的忧伤,凄凉的曲调在琴弦上回转,在弓中蔓延,只能说听得心酸,听得流泪。

  旧社会。街上喧闹,小贩的叫卖声,戏院里的唱戏声,茶楼里的评书声。转角胡同口,幽静,无人来往。没有人会去注意这条脏兮兮,坑坑洼洼的路,顶多也就赏几个铜子,算作过路。

  碗,破得只剩下个底,别再破了,破了那什么乞讨啊!屋子很黑,到处散发着霉味,没有家具。木板咯吱咯吱地呻吟,泪早已流干,早已蒸发。

  声音渐渐弱了下来――又一声长弓的拉响,心也为之一颤!起伏,高亢,低吟,长鸣,短促,由沉思而悲伤,由悲伤而悲愤,由悲愤而怒号,由怒号而憧憬,最后剩下了什么?凄凉。种种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我还能怎样形容呢?用语言吗?用声音吗?用表情吗?用肢体吗?不!只有听了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哀伤,怎样的催人泪下啊!

  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聆听《二泉映月》,末了,痛哭流涕。他跪下了,他说:“这样的曲子应该跪着听!”

  演奏者的弓在琴弦间来回,忧伤全寄其中,没有雕饰,那是能感觉阿炳心的律动的演奏啊!

  眼泪(怎样的眼泪?找不到词语形容它……)流落,无声,因为它已破碎。

  渐停,渐续,渐起,渐止。最后的叹息短暂而漫长――全区到此就结束了。野菊花,凋零。

  场内寂静――那是心在鼓掌,心在思索,心的永不能平。野菊花,凋零。

  ——《二泉映月》,凄凉……

【二泉映月观后感】相关文章:

二泉映月说课稿07-11

读二泉映月感04-10

读《二泉映月》有感04-30

二泉映月课文原文11-10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1-15

品读《二泉映月》散文04-04

二泉映月读后感04-03

读《二泉映月》有感作文04-21

二泉映月阅读的同步练习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