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博物馆观后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文字博物馆观后感

时间:2022-09-05 16:27:4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字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656号。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以下是小编带来文字博物馆观后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字博物馆观后感

  文字博物馆观后感【1】

  寒冬时节,我市的文字博物馆震撼开馆了,消息传来真是高兴的我合不拢嘴。放寒假了,我就嚷着让爸爸带我和姐姐一起去博物馆一睹风采。当我们来到博物馆正门口,只见两只金黄色的玄鸟各立一边,路过的人们无不惊叹它那奇特而夸张的造型。

  经过玄鸟即是字坊,它采用了甲骨文中“字”的字形建造而成。跨过字坊是开阔整洁的馆前广场,两旁各竖立一排甲骨文“碑林”。穿过广场正前即是宏大的博物馆建筑,金壁辉煌气势恢弘令人折服。

  在爸爸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大厅,环顾大厅四周,是四块巨大的白色浮雕,大气磅礴。大厅顶部采用穹庐顶的样式。北面的浮雕介绍的是中国文字发展简史,南面的则是一片甲骨惊天下,东面的是中国书法简史,西面的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的参观中时光似乎倒流,开始了中国文字的演变的旅行。在文字发展史的二楼北厅,有一处是反映古人制陶的场景。雕像是那样的栩栩如生,后面的布景是一泓看起来触手可及的清水,远处是飞翔的鸟儿和现场的声光配合将我们带入了迷人的远古时代。

  在二楼东厅展柜前我被那各种精美的文物所吸引,久久不舍离开。这里有各式造型古朴、庄重肃穆的青铜器;又有长短不一保存完好的竹简;还有晶莹剔透、质地温润的玉器。这些珍贵文物见证着数千年文字的.演变历程。三楼北厅的第四展厅,主要展示民族文字大家庭藏族、朝鲜、东巴、水书、白族等众多少数民族文字,这些文字的展示让参观者啧啧称奇。在三楼的历代书法展览前,我这小小的书法爱好者沉湎其中流连忘返。

  三个小时的参观在不知不觉中度过,我们恋恋不舍地走出博物馆,脑海里还浮现着参观时情景。通过参观进一步了解了我国5000年的文字史,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字,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我对祖国的热爱,更激励了我好好学习、努力拼搏,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力量,使祖国更繁荣更昌盛!

  文字博物馆观后感【2】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由于没来过安阳一直对安阳文字博物馆很向往,今天我有幸去了哪里。

  刚到就看到 “中国文字博物馆”这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些大字上面是甲骨文中‘字“的模型。从大门口看博物馆主体那金玉辉煌的高大建筑,这座古式建筑真宏伟。外表刻画很多中国特有的各种图腾,散发着古老的中华气息 。穿过大门通向主题馆的道路两旁,由28片铜质甲骨组成的碑林,它隐含了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文化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它代表28星宿,象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中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和一”思想的生动体现。走过碑林,金碧辉煌的屋檐红黑相间的柱子的主体馆已展现在眼前,主体馆地上四层、地下还有一层,高度32.5米,建筑采用殷商时期的饕餮纹、蟠螭纹图案浮雕金顶,采用红黑图案的雕墙和雕柱,展现殷商宫殿“四阿重屋”的特征。博物馆的外形来源于象形文字“墉”,这是殷商甲骨文、金文所概括富有哲理、经典、最神圣的建筑形文字的“墉”字,不仅表现了中国文字文化内涵,也显示了文字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进入馆内便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甲骨文,这些文字是有我们的祖先按照实物形态所创造周末又到了,今天没事。我和室友一起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没事的时候在网上查过一的。中国文字应该算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中国文字的主要发展历史,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中国文字博物馆反映了中国文字发展史的基本脉络,可以说是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尽管这些文字已不再使用,但是它也为我们现在的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值得我们去回顾去留恋。

  在一楼展区,,当看到“一片甲骨惊天下”展区,我不由的惊呆了。一排排展台和大厅四周的墙壁上布满了刻着甲骨文的甲骨、卜骨,这些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见证了中华大地悠久的'历史和璀灿的文明,述说着中国文字的源远流长。我从对甲骨文的人一无所知到了对甲骨文有了些许的了解,有次感到我国的文字也是那么的博大精深,那片片甲骨都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结晶。

  甲骨文的发现宣告中国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形成较成熟的文字体系。如今,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4500个,能够释读的约1500字。它是商王占卜的纪录,刻在牛骨和龟甲上,也有少量的羊骨、猪骨和鹿骨等。商朝时期,生产力仍很低下,人们难以抗拒自然界的灾害。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要求助神灵的护佑,因此商代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在祭祀的同时,商王根据自己的需要,让贞人即主持占卜的人用甲骨进行占卜,向神灵询问吉凶。具体做法是在甲骨上面钻孔或凿孔,然后烧灼,在甲骨的背面就会出现裂纹,即兆纹,根据裂纹走向判断吉凶,最后将占卜内容及结果用文字的形式刻在甲骨上。这就是甲骨文的形成,它记录了商代社会繁荣景象。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蔡伦的活字印刷术的制作流程。它分为7步,沤竹、浸灰水、打浆、蒸煮、荡帘抄纸、焙纸、揭纸。这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工程。正是有了这个发明人们才很方便的携带书籍。

  在二楼,主要有钟鼎千秋、物以载文两个单元。这里展示大量珍贵文物,包括各式造型古朴、庄重肃穆的青铜器;出土于墓葬青铜器,每件青铜器内都有铭文“爰”字,是商代某家族的“族徽”。长短不一、难以保存的竹简;造型小巧精致的铜印;晶莹剔透,质地温润的玉器,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怎么不令我们为之叹服。

  殷墟出土作册兄鼎:高22.1厘米,口径15.7厘米,腹径16厘米。銘文为“乍册兄”三个字。这件铜器的造型非常奇特,从整体看,如三个象首相连,它的足如同象鼻。它的上下以连珠纹装饰,腹部装饰着三组兽面纹。

  云几鼎:这件圆鼎内侧有两个铭文。第一个字是一个族徽。第二个字是自己的“己”字。商代青铜器上的金文字数普遍很少。当时的贵族常常把自己名字或家族的族徽铸造在上面。这件青铜器纹饰精美,正面是殷商时期常见的兽面纹。

  金文是刻或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重在纪念和流传,商周时期同样重要。先秦时期政府公文、文化典籍、民间契约、书信往来等等书写在竹、木简或丝帛上面。

  先看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册”与“典”两个字,“册”明显是一个象形字,为用两根绳子编联的若干根竹简。而“典”则是在“册”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为单手或双手捧册。单就甲骨文金文中“册”字的出现,就足以说明商朝时期人们已在简牍上书写。

  在三楼,中国文字博物馆专门开设了“民族文字大家庭展厅”,主要展示我国的民族文字。这里展示了我国的许多民族的文字。比如: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等这些在我国少数民族使用最为广泛,在这里还有在我国沿用时间极短的文字,虽然极短,但是对于了解和发掘少数民族文化十分重要。

  我国从古至今出现过近40种少数民族文字。根据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产生年代和使用功能,大致可分为古代民族文字、传统民族文字、新创与改进民族文字等类别。这个展厅分为古代民族文字、传统民族文字、创新民族文字三个单元。

  三楼第四展厅中有小篆,小篆是秦朝是统一使用的文字,它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看到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陈列着的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名家真迹。

  进入三楼第五展厅主要展示从印刷术到资讯化,分为印刷术起源、雕版印刷、活字演变、汉字进入电脑,展现了从印刷术到信息化,将纵览汉字从雕版印刷到计算机时代的历程。

  观看了文字博物馆以后,我了解了我国文字的发展历程。这些文字的创作耗费了我们祖先多少心血啊!我被这种敢于探索的精神所感动。正是有了这些文字才使得我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的方便,才是我们的世界更加的丰富多彩。我们应该懂得珍惜它们。并且完完整整的将它们传给下一代。

  尽管现在已经进入了计算机时代,但是我们不能废弃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产。我们要将它们传承下去。我们应将它发扬光大,让世界人都知道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笔伟大的财富。让中华文化在世界大放光彩。

【文字博物馆观后感】相关文章:

参观文字博物馆06-01

文字的无聊与无聊的文字的散文09-26

文字06-22

文字07-07

文字07-07

文字07-06

文字07-08

文字07-06

文字07-08

文字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