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拐点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的拐点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而战国时期应当是最劳农伤民的时候了,在秦王朝还没有强大时,存在着几个很强盛的国家,在秦孝公执政期间,秦国的一些土地被魏国占领了,当时也有一些有志之士向秦孝公觐见,说的大多都是以仁义治理天下这些的道理,但对于当时急于在他执政期间做出成绩的秦孝公来说,这些方法他不会采用,那些道理虽然对治理国家有用,但是,它的成效会在几十年后或者更久才会体现出来。
所以,秦孝公颁布了招贤令,这时远在魏国的商鞅,还未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商鞅,一个需要变革的秦国正在等待着他。我始终相信,有些人的命运在历史的这幕大剧中,始终是有所安排的。这时的商鞅在魏国正处于不受魏国君主重用,不得志时,他急切的需要一个可以施展抱负的地方,于是这次,他怀着一颗向往光明的心,踏上了他的秦国之路。
商鞅到了秦国,他找到了一个名叫景监的宦官去向秦孝公来引荐自己。于是商鞅获得了第一次觐见秦孝公的机会,一般的人,可能会在第一次面见君王时就直接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但是商鞅并没有,他开始给秦孝公说以前那些迂腐的治国理念,秦孝公是越听越生气,过后,秦孝公大骂景监,说他找来的是个什么人!第二次的的机会又来了,商鞅这次依旧没有表明自己的想法,而是继续以迂腐之道向秦孝公诉说,这一次,秦孝公已经是听的昏昏欲睡了,(商鞅的心里这时才有了底,他知道他可以开始在这里开始他的变革之法了,他以法治国的理念将会得到重用,而他前两次之所以以迂腐之道陈述是为了试探秦孝公是否有耐心,与宽广的胸怀,因为一旦使用变法,这两点对于一个君主来说,是不可少的因素。那么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宦官景监与秦孝公的关系是比较好的,否则,商鞅不会一而再的得到觐见秦孝公的机会)
很快,商鞅的第三次觐见机会来了,这一次,商鞅开始阐述自己的治国之道,当谈到以法家理念治国时,秦孝公的眼神开始变得锐利了,就这样,接下来的几天他们都在一起交谈,在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商鞅变法以开始悄悄酝酿了。
在商鞅开始变法的时候他首先要取得的就是人民的信任,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那么这个变法谁会去执行呢,于是便有了“徒木为信”这一事,通过这件事,商鞅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商鞅开始变法的第一项就是“废井田,开阡陌”,以前秦国的田地是像井字一样,周围的八块田由私人耕种,中间一块是公田,政府的,这一块田是由这八家合种,然而,每年收割时,私家田地粮食都多于公田,所以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就将中间的一块公田也变成了私田,由私人种,但政府会对这些田纳税(这个制度表面上看是件好事,但是政府对田纳税,纳多少税是政府说了算。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粮食产量)并且,商鞅还主张“重农业,废除工商业”,(因为当时的秦国薄弱,打仗就需要粮食,所以农业变得很重要),商鞅决定变法的那一刻,其实他的心里也会想到自己的结果,但是他还是要义无反顾的去做,于是商鞅开始触犯到那些贵族阶级的利益了,商鞅废除了世袭制,(以前你做官,你的这个官位可以传下去的,你死了,传给你儿子,你儿子死了,传给你孙子,但是现在不行了,如果你没有上战场去立功,那么,你的官位在你这一届就结束了。)商鞅还鼓励老百姓去打仗,参与军队战役,取得敌方首级者,按首级领取官位等,这样让普通老百姓也有了立功获封的机会(商鞅实际上的废世袭制,鼓励老百姓去参战的手段都是为了调动人民对打仗的积极性)当然,事实说明,这些政策得到了重用,在战场上,秦国的军队开始变得勇猛精进了。除此之外,此外,在秦国,如果一个村子有一个人犯了法,没有人告密,那么事发后,整个村子的人都是犯法,会执行死罪。商鞅的一切制度都是为了让国家的权利集中于君主一人的手中。一切的法律制定出来,它的前期是需要有人去触碰这个法律以严正这个法律的有效性,严格性,是不可撼动的,商鞅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人出现,终于,不负商鞅所愿,终于等来了这个人的出现,然而这个人的出现也使商鞅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人就是当今太子,当时太子犯法,商鞅以法严格对待太子,迫使太子之傅公子虔受刑,致使太子怀恨在心,也为商鞅日后悲惨结局埋下伏笔。此外,商鞅还以叙旧为由相约魏国公子卬,酒至半旬,商鞅借机杀掉了公子卬,比举亦使魏国人对商鞅心怀恨意。
在商鞅变法的推动下,一个强大的秦国,残酷的秦国开始慢慢崛起,商鞅变法为以后得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原名应该叫公孙鞅或卫鞅,应在秦国开始商鞅变法立功后,秦孝公封赏其於商之地,封之为商君,故人称为商鞅。秦孝公死后,它的儿子也就是当年曾被商鞅用法所惩的太子继位,史称秦慧王,商鞅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保护伞。秦慧王为当年之事始终怀恨在心,并且朝廷一些贵族及昔日受刑的公子虔也早已对商鞅有恨意,于是,都在皇上面前弹劾商鞅,而这正中秦慧王下怀,且如今的秦国已羽翼渐丰,于是秦慧王下令追杀商鞅,数年前的商鞅曾怀着一颗光明之心从魏国奔向秦国,而此时,他却要逃离这个他曾施展他抱负的地方,但这一次,他并不知道自己该去那里。
商鞅开始他的逃亡之路,他一刻也不能耽搁,驾着一辆马车,开始逃亡,但在出城门时却遇到了阻碍,守城的士兵不放商鞅出行,商鞅逃亡,不可泄露自己真实身份,于是,守城士兵说“商君有令,黄昏非军事者不可出城”,时至黄昏,商鞅便想先在旅店暂宿一宿,奈何,店主不肯,因为秦国法律,无身份证者不可住店,于是商鞅长叹一声说“我商鞅制定法律,就是想一辈子把人民关在城里,没没想到关住的却是自己”,第二日,商鞅逃亡到了魏国,而魏国不可收留商鞅,并说了一句既实在又具有讽刺意味的话,魏国人说道“你现在用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如此强大,我们哪里敢收留你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魏国说此话情有可原,商鞅本是魏国人,后又设计杀死了公子卬)商鞅知道自己想留在魏国是没有指望了,于是商鞅又向魏国人表明自己想从魏国逃亡到其他国家去的愿望,但这一想法也被魏国人拒绝了。万般无奈之下,商鞅走投无路只好带着自己的一些随从回到了自己的的封地,而那里正有几十万军队埋伏在那,商鞅回到封地,看着随从一个个被杀死,他的心也渐渐的暗了,他想做抵抗而最终也只是困兽之斗,就这样商鞅被抓了,秦慧王使用了商鞅变法中最严酷的法律—五马分尸来制裁商鞅,一个对秦国来说功不可没的人才,一个伟大的变革者,终究没躲过他惨烈的结局。(从踏上秦国国土的那一刻起,从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的那一刻起,商鞅的心里应该也隐约知道这片国土会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同时,也会成为他的葬身之所,但他还是毫无畏惧的走了下去,因为结局无论好坏,他更希望自己在这过程中曾轰轰烈烈的投入其事业中,无论怎样,商鞅变法确实为秦国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良好基础,无论是在秦国还是在历史上,商鞅以一个变革者的身份伫立,不容忽视。)商鞅的血为秦国的战车涂上了一层润滑剂,在战场上,更加勇猛无畏。
秦慧王虽然处死了商鞅,但依然沿用其法律治理国家,而历史证明,往后的其他秦国君主仍十分钟爱商鞅变法。秦慧王去世后,又经过几代君主,终于到了秦始皇嬴政这一代,秦始皇17年统一六国的序幕正式拉开,一个一个的大国渐次吞灭,几年时间内,秦国成为了世界上统一的真正大国,秦朝一代代的君主用了五百年的时间终于在秦始皇这一代登上了胜利的巅峰,可惜,这样的胜利却没能持久,强大的秦王朝只在历史上存活了22年,便走向了覆灭。(秦王朝的覆灭是有其原因的,当时的秦国并没有即使的悬崖勒马,一再的沿用商鞅变法,特别在始皇期间,法律更加严酷,当时民众在水深火热中,没得到休养生息,秦始皇并没有看清局势,在当时吞并六国后,还一再使用商鞅变法,是一个不明智的做法,在秦国没有强大之前,需要商鞅变法的辅助,一旦秦国吞并六国后,商鞅变法就已经是个败灶了,始皇期间,多数民众称之“暴秦”,一旦民心不稳,就必然有反动,在不久后,中国历史另一个伟大的朝代正将崛起,而它并没有像秦国那样猝死,一口气竟活了四百年!)
【历史的拐点观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拐点励志故事09-22
关于历史的谜语08-17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12-17
有历史故事的成语09-07
经典历史故事的成语08-16
盘庚迁都的历史故事10-18
毛笔的历史形成过程07-28
历史上的兰陵王11-23
陶渊明的历史评价05-24
历史上的张飞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