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
一堂“太空授课”,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如果说此前和过去的载人航天器我们更多地骄傲于宏观上发射和运行回收的成功,那么我们现在骄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实验的细节上的生动美丽的展示,一堂太空课,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对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的影响。航天科技能够强国,能够振国威,能够带来民族凝聚力,这话过去也许有些抽象,但是,面对天宫课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学演示,会由衷地感叹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进,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天宫课堂不仅给青少年演示了科学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
其次是对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的影响。有趣的“太空授课”,让平时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生动起来,看得见摸得着,一滴水珠中蕴含着几多科学的原理,一次航天员称重,蕴含了简便的科技应用,不仅让青少年兴趣盎然,也让成人观众更加喜欢科学,而航天科技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难解,航天科技最终是为生活科技化服务的,这对于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很有裨益。
第三是对航天科技改变生活的影响。航天科技中蕴含了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都会极大推动民用科技的发展,数字温度表、干吃面、尿不湿、心脏泵和补充液体等等无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结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经广泛栽培,服务于人类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没。
第四是对趣味教育的影响。相信看了这一堂“太空授课”,即使很不愿意学习科学知识的学生也会感觉到,原来科学可以这样有趣,这样生动,这样实际,从水滴到失重的单摆运动,从陀螺的轴心运动规律到液体的张力和毛细现象等,如果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能够多些像“太空授课”这样的趣味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将学习科学知识从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够激发更多的孩子投身于科技事业,更会在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总之,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不能想当然,过去我们不少人以为航天员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湛蓝,通过这次“太空授课”我们知道了,航天员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学和科技永远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航天科技不仅壮国威,更关系我们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国梦脚踏实地,科技梦张力无限!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这次授课与上一次一样,继续使用“天地对话”进行授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给我们上了一节生成有趣的物理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一个小实验不仅教给我们了物理知识还反映出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这份成功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没有他们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跨过道道险关,怎能从无到有发展起我国的航天事业呢?
我们相信,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将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虽然疫情阻挡了我们上学的路,但阻挡不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心。今天我看了《天宫课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似乎有诉不完的科学情怀。
在空间站里,陈冬、刘洋、蔡旭哲等三名航天员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它拉近了我们与宇宙之间的距离。在这一个小时里,我大饱眼福,不仅看清了失重状态下饱和液体结晶的现象,了解了在空间站里必须通过离心力才能使水油分,还知道了在微重力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会大显神威。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太空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最后,他们还为现场课堂的同学们解答了很多有关宇宙奥秘的问题,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是现场的一员能向他们请教!
我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听完这堂课更加激发了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探索宇宙奥秘,必须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将不懈地努力奋斗,去实现我的天宫梦。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3
北京时间20xx年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这是20xx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首次太空授课后,中国航天员第三次进行太空授课。
“天宫课堂”彰显中国科技自强自立。开启这堂特殊的天地课堂,让国人感到骄傲与自豪。目前,除了由美俄等六家西方航天机构共同建设的国际空间站之外,另一个就是中国自主建造的天宫系列空间站。相信中国空间站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更多惊喜。开设“天宫课堂”彰显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精神,只要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攻克航空航天领域的科技难题,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坚定自信,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天宫课堂”激荡青少年的爱国激情。中国空间站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8年前的那一堂课,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这次“天宫课堂”第一课更是吸引了广大青少年,激发出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兴趣。问天实验舱介绍、毛细效应实验展示、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现象……让广大青少年在感知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信心与力量。
“天宫课堂”激发中国人的壮志豪情。“天宫课堂”通过央视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和载人航天工程网广泛征集授课内容、互动提问和创意建议,择优纳入“天宫课堂”筹划实施,过程凝聚人心。后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科普教育,开展科普实验,解答广大青少年提出的各种疑问,无疑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公开课。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
“天宫课堂”第三课于10月12日15:45开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我和老师、同学们在课室中观看了本次直播。
“天宫课堂”第三课共有两个地面课堂:主课堂在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分课堂在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河南省科技馆。在本次太空授课中航天员们为我们进行了以下7个课程:
1、问天实验舱介绍:展示介绍问天实验舱的基本情况以及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设施设备。
2、毛细效应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液体显著的毛细现象,讲解毛细现象的重要性及其工程应用。
3、水球变“懒”实验:探究在微重力环境下,液体与液固混合体在相同冲击作用下的振动表现。
4、太空趣味饮水:展示在微重力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的有趣现象。
5、会调头的扳手:展示微重力环境下的扳手旋转翻转的现象。
6、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介绍生命生态实验柜进行的水稻种植和拟南芥种植研究项目,演示样本采集操作。
7、天地互动环节:航天员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天地互动。
对比前两次的天宫课堂,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以往天和核心舱的基础上,新增了问天实验舱,这样“太空教师”的活动范围更大了,相应在直播当中用到的摄像机机位和保障设备变得更多,地面调度的操作也更加复杂。
天宫课堂一次比一次更成熟,这背后不仅有航天员们的不懈努力,也有各个领域的专家们的倾情付出。天宫课堂的三次成功举办体现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稳健发展,对于培养青少年的航天精神和科学兴趣更加重视,方式更加多样。
看完天宫课堂第三课之后,我的内心更加激动澎湃,我要努力奋斗、坚持学习,未来为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10-27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0-27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0-12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1-05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1-16
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观后感11-05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5篇11-02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9篇11-03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0篇11-05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5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