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妈妈》观后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电影《妈妈》观后感

时间:2024-05-13 16:04:50 秀雯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妈妈》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妈妈》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电影《妈妈》观后感

  电影《妈妈》观后感 1

  从决定看电影到开场一共就用了10分钟的时间,真的是拍脑门决定,并不是因为标题的吸引或则广告的带入,只是偶然的想法和偶然的决定碰巧开场的时间,因此并不了解这是一部煽情电影……

  电影的内容非常精彩,几乎用的是纪录片的形式呈现,也非常希望能够唤醒社会对“阿尔之海默症”的关注,并且能提高社会责任,让更多人了解发病后的状况,在患者被需要的时候,每个人都能伸出友爱的手,做出理智正确的判断及做法。我想这也是影片的最终所期望的吧…

  故事情节也很接近于平凡的生活,非常对现代文艺青年的口感,抛开电影本身的内容不谈,来抒发一下贴近生活的'未来吧。

  阿尔兹海默症是上世纪有一个叫‘阿尔之海默’的医生发现的,但是这么久了,一直在我们国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普遍缺乏认知,很多人可能跟“糊涂”(可能仅仅是小脑萎缩吧)了相连接一起并论,觉得是同一种病情,虽然我也不懂,但我真的知道阿尔之海默症是特别特别严重的“病”,是一种精神疾病!!

  除了展现出来“阿尔之海默症”的题材,还有另一个表现,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问题,我是在爸爸患病治疗期间,我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每个人的晚年都是一场腥风血雨,那是自己与自己的战争,无论你身份高贵家庭显赫,还是身处贫穷潦倒,我们都是基因的奴隶,DNA的战争从未停止,这一点是不可否定的事实!

  我们现在无法体会65岁以后的生活,也许那种铺天盖地的孤独无助的感觉每天都能将清醒覆盖,让人会不得不做出一些类似于孩童时期的举动,就是为了引起注意,被照顾被关注,实际内心实在呼喊:我需要陪伴!

  一个家庭最绝望的,也许是没有新鲜的东西被灌入,两个女主角围绕一个主题,整理爸爸的考古日记并且出版,这是一个长期努力并且很难完成的事情,女主没有结婚没孩子,心灵深处还背负着内疚(影片并未展现细节),整个影片都很压抑,是那种看不到希望的样子。

  在年轻女孩出现的那一小段,有个大概一岁的小孩,和一个青春活力无限的妈妈,这一段看到了激情与希望,可是没有像预想那样会留下来,该离开的还是会离开,现实总归会回到现实。也许这一段是在惊醒现代社会,一定要生孩子,有年轻的生命,生活才有力量!不然随时都会被岁月吞噬。

  故事的结尾也很有意思,影片中有提到说,妈妈就像大海一样,结局就放在了大海边,两个快乐的孩子相互依偎,相互鼓励,相互被需要,相互陪伴。

  女主角还是幸运的,因为有个身体健康的妈妈,还有自律有内涵的灵魂,有爸爸的日记可以回忆,做义工,用自己的善意拯救了年轻的小女孩。

  我们平凡的人并没有主角的光环,没有那么多伟大又有意义的事情,也许等很多年以后的一天,孤独不可避免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像女主角一样,读很多很多书。仅此而已……

  电影《妈妈》观后感 2

  影片《妈妈》主要讲到一位85岁的老母亲照顾着65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女儿,在这个过程中让完全孩子心性的老顽童重新锻炼身体,只是为了继续成为孩子的依靠,只因“为母则刚”。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妈妈说到“每个妈妈都是母狼,我虽然老了一点,但是我的耐力不差,保护幼崽是天性,我会保护我自己的小孩”。

  回想现实中满头白发的妈妈,在人的印象里应是享受着天伦之乐,但是电影中却是满头白发的妈妈又重新做回年轻的妈妈,只为照顾女儿。当自己女儿被人说是小偷时,她拖着年迈的身体说:“她不是小偷”。拼命地维护着自己心爱的女儿。在她推着轮椅上的女儿和一群同样得了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聚集在一起时,大家不由自主地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在那一刻,让我体会到不管我们几岁,妈妈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妈妈永远是妈妈,永远是那个对我们不求回报的妈妈,永远是那个愿为我们付出生命的妈妈。

  那么,我们能为妈妈做一些什么呢?是给妈妈买一个空荡荡的房子,是给妈妈买一堆吃不完的保养品,还是把妈妈送去没有亲人的养老院?不,在我看来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是和妈妈一起度过快乐时光,是在妈妈伤心、难过,孤独时给妈妈一个拥抱并对她说:“我爱你”。这一定是无价的也一定是年迈的母亲最想要的。

  米尔曾说过:“母爱是世界最伟大的力量”。因为在感觉母爱可以让哭泣的你变得欢声笑语,让饥肠辘辘的你变得饱食暖衣,让落魄的你变得充满相信。母亲她可以为我们做到返老还童、整夜不眠、甚至无所不能,她就像一个超人妈妈,为我们付出一切。当然,母亲对我们的付出是我们一生都无法回报的。

  在这里祝全天下母亲:多一点开心,少一点烦心;多一点快乐,少一点悲伤;多一点幸福,少一点痛苦。祝母亲永远安康,幸福一生。

  电影《妈妈》观后感 3

  妈妈是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她身上的标签是热爱看书、看电影、饮食讲究、穿着优雅、过目不忘的记忆力、顽皮、叛逆、自由自在,85岁依然活成了有情调的老小孩形象。

  女儿是出生在同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他们那个年代的知识青年都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特殊时期,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父亲跳湖含冤致死,女儿一直因为父亲的死背负着罪人的身份存活着,她的人生底色没有一丝丝自我,一直活在对父亲的愧疚和不配爱母亲的影子里:她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苦行僧般的日常修行,吃素、生活朴素(从来没有穿过裙子)、热衷于做义工、资助从小学到大学的姐弟学生、救赎偷盗的周夏。在女儿的认知里她认为自己是杀死父亲的刽子手,断送母亲后半生幸福的刽子手,对过世的父亲她选择过清教徒般的生活,洁癖,吃素,衣着朴素内敛,面无喜色,生活过压抑,爱做义工这样的生活方式,而对于母亲她认为自己不配爱母亲,从来不敢与母亲袒露心声、同床共枕,母女二人的交流通常都是通过暗号和纸笔沟通的,有的只是对母亲默默的关怀、付出。常年活在对父母亲的愧疚之中的她,由于压抑的情感没有得到释放出口,日积月累的病态生活方式导致她最后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病。

  母女二人生活方式的转换是由母亲得知女儿患病开始的,母亲退休的20年间,都是由女儿悉心照料的,而后她得知女儿患病之后母亲的本色上身,保护幼崽的天性被激活。

  奚美娟老师克制的演绎将一个阿尔兹海默病人的患病过程演绎的惟妙惟肖,观影过程中你不觉得是在看电影而就是在经历现实生活,从最初的`记忆消退,忘记母亲周三的食谱、忘关水龙头、做环卫产生眩晕、找不到回家的路得知自己患病的过程中这些情节之中几乎都没有台词,没有过多的台词衬托,全靠演技演绎。患病之后她病态的状态下情绪反而得到释放反驳母亲、脾气暴躁、孩子般的哭泣、吃红烧肉的情境、忘记自己名字的反应,雨天叛逆的孩子的形象时时刻刻都体现着阿尔兹患者的特征。

  吴彦姝妈妈的演绎患病前的知性、优雅、顽皮、收留流浪猫、爬高的老小孩形象到得知女儿患病后的冷静、从容、顽强、乐观、对生活有态度、体面有尊严。

  电影《妈妈》观后感 4

  电影《妈妈》是一部深刻描绘母爱力量的影视作品,它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温情与挑战的世界,让人不禁对“母亲”这一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故事的核心是一位平凡而又非凡的母亲形象,她或许面对着生活的艰辛、社会的压力或是家庭内部的矛盾,但始终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子女撑起一片天空。影片中,母爱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既有温柔细腻的关怀,也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敢,每一个细节都深刻揭示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观影过程中,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些日常而真实的瞬间——母亲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是一个背影,都能让人感受到厚重的情感重量。这些场景不仅仅是对母爱的颂歌,也是对每一位观众内心深处情感共鸣的唤醒,让人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点点滴滴。

  此外,《妈妈》还巧妙地探讨了成长与离别、理解和宽恕的主题。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看到子女与母亲之间从冲突到和解的过程,这不仅是角色的成长轨迹,也是对观众的一次心灵教育,提醒我们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每一刻,学会感恩与回馈。

  总之,《妈妈》这部电影以其深情而不失力量的叙述,成功地捕捉了母爱的精髓,让每一个走出影院的人都能带着一颗更加柔软和感恩的心。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封写给所有母亲的情书,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叫做“妈妈”。

【电影《妈妈》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妈妈观后感11-17

我和妈妈看电影08-12

电影《妈妈的天空》观后感05-10

网络妈妈电影观后感04-18

电影《妈妈!》观后感精彩12-11

电影《妈妈》观后感15篇11-17

《妈妈咪鸭》电影观后感10-21

妈妈的爱电影观后感范文10-16

可怜妈妈电影观后感优秀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