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百鸟朝凤》有感1000字(精选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观《百鸟朝凤》有感

时间:2024-05-17 22:39:55 艺诗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观《百鸟朝凤》有感1000字(精选15篇)

  导语:《百鸟朝凤》这部电影的上映之路可谓历经波折,先是排片过少,再又出现“下跪门”。究竟这部电影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观者的感受。

  观《百鸟朝凤》有感 1

  见过人生如戏,以为阅过沧桑,却总有不经意间的感动在某个瞬间。

  电影如潮中,本来没有注意《百鸟朝凤》,只为方励那一跪,知道的,重点关注了;不知道的,赶紧去看简介。业内的,一个情分;槛外的,一份唏嘘。

  是的,一个不悲哀却无法欢笑的故事,一位极有建树的第五代导演鼻祖的遗作,拍此片的时候,他也许并没有预知,自己也如同焦三爷,时日无多,会凤来泣血。而我的感动,却是不知名的,甚至自己很惊诧,有多久没有感动到落泪?为天鸣第一次吸上来的手心儿里的那捧河水;为天鸣去而复返时师傅留在桌子上等待他的唢呐;为天鸣接过的祖师爷的那一尊三百年传承的宝贝;为一个半途而废的唢呐手捍卫儿时的未竟事业大打出手;为混战中被践踏碾压的老一代艺人视若珍宝的断管残花;为师兄弟同仇敌忾的累累伤痕;更为老班主毕生绝唱“百鸟朝凤”时从喇叭口倾泻的拳拳热血,昭示着恪守忠诚,承载民间绝学的一代艺人,殚精竭虑,油尽灯枯!血花绚烂,血色斑斓。这些并不风姿矍铄的镜头竟然让我和游天明一样泪眼婆娑。我只能解释为,这些“傻傻”的泪,触动了我们天性的纯良,和不曾失去,却一直被压在心底的精神世界。原来焦家班班主选徒弟时就心明眼亮:只源自天鸣扶起爹爹,抚摸爹爹额头的伤口时,那一颗晶莹珍贵的泪滴。

  影片没有宏大的气势,包括传说中《百鸟朝凤》的曲子也没有美如天籁,绕梁三日,更没有真的引来百鸟,也没有凤凰的存在,那只是一个行业的至高点,如同围棋的最高段位,习得此曲,即是下一任班主的象征。电影表现手法很娴熟的吴天明特色,主人公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有所暗喻:游天鸣,由天命,听天由命,难不成天明导演预见了自己的无力回天,亦或预见了快餐时代这部戏的厚重与残缺?反正《百鸟朝凤》的'情节很现实,结局更现实。专业的影评留给诸多名家,我暂取一瓢饮,除了感动和遗憾,还有爱与哀愁。

  我看到了焦师娘很爱很爱爱她的丈夫,以及她丈夫的事业。她没这样说,她只做了自己分内之事:锄地,做饭,安慰小徒弟,照顾小徒弟。但是她风吹日晒的脸,会在丈夫吹起唢呐时,满面荣光。哪怕是丈夫醉酒时顽童一样的表演,她仿佛心领神会,带着崇敬,认可,爱恋,宠溺。而天鸣爱情的空白,不得不说,也许,他缺少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因为他把唢呐爱在骨头缝里了,也要有一个接纳这份执着的姑娘才好。

  天鸣在师傅暮年做了接班人,却在他手艺如日中天时,遭遇民间绝学的没落,就像西安街头,唢呐人在沿街乞讨;就像文化局的正傅局长确立了唢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没能感召回八台唢呐;就像尽管称之为遗产,却不能兑换成金钱赚的金玉满盆,甚至没有改变游家班班主放了妹妹自由,没有了换亲的资本便要打光棍,而他的师兄弟们风餐露宿,拼却一根手指也不足以养家糊口;就像片尾焦师傅的墓前,天鸣一腔悲愤,双泪横流,无语对苍天,只能鼓足勇气为师傅吹一曲杜宇声声,师傅却用一个转身告诉他,不如归去,如何来兮?

  万卷归宗,百鸟朝凤,可惜,天明时节,凤隐山林。不知天明导演可曾瞑目,天堂途中,可曾听到影院增排的消息,可曾看到他的同行们为他奔走跪求。愿爱与忧愁不再,天明与天鸣开怀。

  观《百鸟朝凤》有感 2

  “百鸟朝凤”没那么简单

  《百鸟朝凤》是唢呐名曲。然而,它并不仅仅是一支曲子那么简单。据影片主演陶泽如介绍,《百鸟朝凤》原是欢快的曲子,常被用于乡间结婚喜事。然而在电影《百鸟朝凤》中,吴天明导演将其改成了哀曲,变得深沉庄重。一般情况下不吹此曲,“只有德高望重者,才配得起为他吹《百鸟朝凤》。这首曲子,承载的是对人生的评价。”

  正如黄建新导演所评价:“吴天明用‘一个年轻生命的成长’与‘一个生命的消亡’交叉来表现了一种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是他的,又是全人类的。电影到了这个份儿上,才是真正的大师。”

  辗转两年,上映不易

  2014年吴天明导演离世后,因为缺乏宣发费用等原因,《百鸟朝凤》被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吴天明导演的女儿吴妍妍四处奔波,直到遇见了著名制片人方励。“我让方励老师看了《百鸟朝凤》,他看完之后背过身去,半天没有说话,等他转过身来,满眼都是泪水。然后他问你缺什么,我说缺资金,我现在没有足够的钱来做这件事。方励老师说你缺多少钱我给你补多少,一定要把这部电影推出去,哪怕头破血流,也要为了这部电影跟市场打一仗。让观众都看到吴天明导演这么好的一部作品,这样我们才对得起这位艺术家。”

  对此方励表示,《百鸟朝凤》是“电影中的电影”,每次看片都被感动落泪,因此毅然决定亲自带领“志愿者”队伍,集结社会各方力量与业内同仁,为电影推广尽其所能。

  于是,在《百鸟朝凤》制作完成的.两年之后,这部影片才终于得以跟观众见面。

  “大半个中国电影圈”自发力挺

  作为吴天明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百鸟朝凤》在整个电影圈和业内得到了前所未见的支持。近百位志愿者不辞辛劳,为电影推广尽其所能。全国九大影业发布联合声明,为影片发行保驾护航。张艺谋、徐克、黄建新、陈凯歌、贾樟柯、张一白、韩寒、黄健中、谢飞、何平、张扬、管虎等多位著名导演齐声应援,义气相挺。

  著名导演贾樟柯认为:“《百鸟朝凤》表现出对文化本身的‘在意’,这个时代在意这样事情的人不多了。只要看五分钟,就会被这部电影打动。”著名导演黄建新看完《百鸟朝凤》后大力推荐:“这部电影包含着天明导演对生命的体会,对理想的坚持,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灵魂的拷问。影片大情大爱,至情至深……我是含着眼泪看完的。这部电影富有魔力,你看了,会影响你的人生……”

  奥斯卡金像奖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倾力推荐

  曾执导《愤怒的公牛》、《出租车司机》《无间道风云》等片的奥斯卡金像奖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对《百鸟朝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盛赞吴天明是“一位电影界真正的巨人”。

  马丁表示:“吴天明先生是一位非凡卓越,有胆识的人,他一直在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对自由的信念。实际上,我认为他始终相信这两者是共通的,而我和他有着相同的信念。吴天明先生给予了所有的人,给予了全世界不寻常的宝贵的东西。如今,在这位艺术家离世的两年后,《百鸟朝凤》终于要在中国上映了,我强烈建议大家珍惜这次机会,到电影院观看这部优秀的电影。”

  国外巡展,获奖无数

  《百鸟朝凤》在国内公映之前,已经参展过许多国际电影节,并获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大奖”、法国tours电影节“观众最喜爱影片奖”、第 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大奖、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等多个奖项,在釜山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东京电影节中成为官方展映影片,所到之处,皆获极高评价。

  匠心传承,时代风骨

  《百鸟朝凤》讲述的是在当下民心浮躁的时代里,对匠人精神的传承,不被现实折服的任性,以及追求理想的执着。正如影片主演陶泽如所说:“《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中,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多的是德,是风骨气质,是坚守信念的精神。”方励也表示:“这部电影讲述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意境。不管外界多么喧嚣浮华,心中一直有自己的坚持,这是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的。”

  观《百鸟朝凤》有感 3

  在上映之初就,就急忙的去看了《百鸟朝凤》,因为觉得它在院线一定命短,怕失去了在电影院内观赏的机会。看完本来并无太多感想,可前几天突然看到了影片的制片人下跪求排片的新闻,反响很大,票房逆袭,这才努力提起精神,好好思考一下这部电影。先说那天去看电影,因为在下跪事件之前,所以在买票的时候发现排片率的确非常可怜,大多数影院一天只有两场,分别排在大早和半夜。因为本片是有曲江投资,所以西安有两家曲江旗下影院都给予了全天排片的待遇,这才顺利的去看了电影。令人意外的是,与想象的不同,影厅内入座不少观众,人数甚至多于之前看《荒野猎人》了。

  我之前并不了解吴天明,也不了解第四代导演,但对于能看到这样的作品感到很难得,尤其在现在浮躁的大环境中,更觉得难能可贵。不过看完之后,电影给我的感觉,如同片中的唢呐匠人一样,显得过于“老派”,老派的剧本、剪辑、和手法,还有那关于正付局长的笑料,甚至特效都做得很老派。在这个时代,这部电影就像片中的唢呐一样,是匠活,但格格不入。

  在影片中,每到了吹奏唢呐的场景,电影就采用背景音乐配合演员表演的形式,对比起《爆裂鼓手》中实拍的演奏场面(虽然有很多替身镜头),显得毫无力度,不过焦三爷醉酒时独自吹奏的戏,倒显有些味道,当然这与演员的表演也有很大关系。片中一直在强调的曲子“百鸟朝凤”,经过前半部分的渲染让人很是期待,最后终于吹奏“百鸟朝凤”时,我却失望的发现演员的动作与背景音乐甚至不能很好的合上节奏,十分出戏,最后也未能听完全曲。在师徒关系处理的方面,有些地方我也觉得不算合理,虽然焦三爷说他之所以给主角传授“百鸟朝凤”是看到主角扶起父亲时的眼泪,但在其中我并不能很好的能体会到这种心情,很多地方更会感到“因为游天鸣是主角,所以他才能这样”的心理。总之,导演在这方面的处理就像之前所说的“老派”,现在看来,都显得有些勉强。

  全片的表演最出彩的必然是出演焦三爷的陶泽如了,他把焦三爷严厉不失温情,顽固而又执着守卫着传统文化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导演也通过了这个角色,诉说了自己的担忧,这是对未来,对传统文化甚至对电影的担忧,并且是很绝望的。影片结尾并没有给唢呐人留下任何希望,焦三爷看似德高望重,最后为他送行的却只有主角一人,就连寻常的四台八台,也没法凑齐。主角一人苦苦的坚守着唢呐,焦三爷的确没有看走眼,但他又能在这洪流中坚持多久,如果顺应剧情发展到现在,主角又会变成怎样呢。传统文化的衰退,是悲哀,也是必然。文化是要顺应时代的,否则无法在历史长河中生存下来。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多都是在漫长的农耕文化中发展而来,仪式感较重,背负着人们对于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吃饱穿暖这样的美好期许,而在当代社会,除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对于摆脱了农耕文化的人们,那些简单朴素的需求对于我们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失去了仪式感的唢呐声,也注定会慢慢被人遗忘,以后也许只能在片中提到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或者民俗演出中才能听到了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师娘这个角色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第一次见到小时候的主角给他递水的样子,半夜送食物的样子,像主角师弟告别时微微挥手的样子,的却是是那种陕西农村女性性淳朴善良的形象,让我想起了已经去世的姥姥,感觉很亲切。其他的角色,相比之下就表现平平,出演童年时期的小演员的有些灵气,但主角长大之后,却比较木讷,表演显得刻意。片中还有一处应该西安人才能发现的穿帮,如果没记错的话,主角去西安应该是在1992年,这时在一个拍摄钟楼的镜头出现了钟楼地下通道的出入口,而钟楼地下通道应该是在2000年左右建成的。说实话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细节,但我还是认为在一部导演是陕西人并且又有曲江参与的影片中,这种情况不该出现。

  总的来说,《百鸟朝凤》值得一看,虽然它没有我之前预期的那么好,但也谈不上失望。昨天看到在下跪事件之后,《百鸟朝凤》的票房已破千万。老实说,我很不喜欢这样的可怜营销,哪怕这的确是为了中国电影的未来担忧而下跪。一身傲骨,就像片中唢呐班和洋乐队冲突时一样,不仅打不过别人,连唢呐也折掉了,吴天明导演泉下有知的话又会作何感想呢。但从结果来看,这一跪又得到了很好的回报,人们也似乎也开始从无尽的娱乐中清醒过来,纷纷关注起了这让人无法轻松的严肃电影。对此,我觉得这也只是众人一时热潮摆了,过不了多久,这些担忧的言论就会从朋友圈、微博里消失。而真正的情景,则更有可能是最近看的另一侧消息:今年北京电影节上,塔科夫斯基的电影票全部售罄,可在观影时,观众纷纷抱怨看不懂,睡着,或是用手机查影评。如果变成这样,我觉得还不如让这些电影少些关注,去让真正热爱电影的人,有机会看到看到那些优秀的作品,而不是沦为让人去装腔作势的资本。当然,《百鸟朝凤》和上述情况也不一样,首先我不会说它是一部文艺电影,这些年“文艺”承载了太多不属于它的意义,《百鸟朝凤》只是一部普通的电影,和同期上映的《美国队长》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它没有先锋的实验态度,也想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它只是不想逗你笑,也不想让你爽,想严肃地去讲一个故事罢了。

  如今,《百鸟朝凤》受到了很多关注,排片率大增,票房也变得很可观。但这真的是一种惨胜,是由导演的去世以及制片人的下跪换来的,更不提前期还有众多明星卖力推广,甚至我觉得《百鸟朝凤》此时已经承载了超出电影素质本身的赞誉,与之前的无人问津相比,真让人哭笑不得。如果说一部电影,或是我们的传统,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人铭记,那我想它还是会在时间长河中,慢慢被我们遗忘吧。

  观《百鸟朝凤》有感 4

  看完《百鸟朝凤》,不知为何,眼里满是泪水,怎么也止不住。感觉自己越来越容易流眼泪了,或感动,或叹惋,或同情。一直喜欢那句话“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风霜而愈益温厚。”其实,流的不仅仅是泪水,而是在不断洗刷着自己的灵魂。人要永远守住自己那颗善良的心,感恩的心,最初的心,博爱的心!

  人生在世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自己一直在思考的话题,面对世俗的浪潮,竞争激烈的社会,自己多少次怀疑过,自卑过,困惑过,迷茫过,不知道该做一个怎样的人?会来事,圆滑,伶牙俐齿……直到遇到东青,才让我坚信要做一个“真、善、美”的人。任世俗尔虞我诈,你争我斗,自己依然要坚信“真善美”,任何时候,内心的这些最美好的东西是不能丢的!当我们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都丢了时,就如行尸走肉了!其实,每个人都在渴望美好,可是多数情况下都在名利、世俗、权利、金钱、美色等的压力或诱惑下,选择了妥协,就这样一步步离那个本来心存美好的自己越来越远。自己坚信并做个“真善美”的人,才是最踏实最充实的,才有可能影响更多的人。

  人生最应该重“珍惜”而字,感恩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人,尤其是促进了我们成长成熟的人!那其中展现的中国一脉相承的师承文化,师徒深情让人感动。良师难遇,遇到了也不一定会有教的缘分。当有幸有好老师教我们的时候,那是上天厚爱,一定要珍惜这份缘分,更加努力,勤学苦练,虚心向老师学习,体悟老师的心,才能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还有,自己为什么而来,往往就得到什么,为谋生而来,最终就是谋生,为利益而来可能财聚人散,为了追求趋向于精神或灵魂的东西,最终就得到真正的快乐。否则,终有缘分尽的那天。珍惜才会拥有!

  牢记使命!我有责任!做好接班人,不忘嘱托。看到其中的传统唢呐艺术就这样一步步在消失时,我感觉自己的心也很痛很痛。金钱,西方文化的这些思潮冲击掉了我们中华民族太多的东西,那一刻有愤怒,有叹息,有悲凉。可是,我不应该仅仅这样,无意义,我应该做点事情。“要为这个民族保留一份纯正的血脉!”是啊,我们中华民族消失的岂止这些非物质类遗产,更多的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和魂!艺术,技术失传尚且很难再摸索,可是倘若我们的根和魂没了,那又将何处去寻?我虽然渺小,在良师益友的引领和陪伴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让我们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做这份事业,不为别的,就觉得作为中华儿女一员,有责任!不希望我们的五千年文化就这样扭曲和消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孝敬父母养育子女的使命,和睦家庭的使命,兴盛家族的使命,振兴民族的使命,自己只能去做好接班人,尽己所能,完成这些使命!

  观《百鸟朝凤》有感 5

  由中国第四代导演吴天明执导的绝唱之作《百鸟朝凤》,已经于2016年五月份正式上映了。如今,虽然已经离电影的首映过去了一个月有多。但是,电影给予我们观众的深刻意义,却是久久难以忘怀的。

  尤其是作品当中,所传达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广大中华儿女们去深思、学习并且发扬的。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个电影。从更为深远的意义上看,它更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关于文化的坚守,是一份多么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文艺传承重在品德

  电影当中的焦三爷,俨然是一位将传统民族文化唢呐发扬光大的'艺匠。他有着匠心独运的技艺,而更为重要的是,他更有着希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决心和毅力。

  他挑选传承人的时候,是非常严格的。在游天鸣成为名曲百鸟朝凤的传人之前,焦三爷就进行过严格的挑选和考察。而天鸣的品质品德,恰恰成为了他可以成为传人的关键要点。

  技艺传承更多时候,是艺德和艺品的传承。在焦三爷的多种考验之下,天鸣成为了传统文化唢呐传承的传人。

  文艺坚守重在刻苦

  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坚守,离不开刻苦学习和努力钻研的毅力,更离不开学艺者那份不折不扣的苦功。任何文艺文化的坚守,都是一个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过程。正如那句话所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技艺传承与坚守,都离不开这种精神。

  天鸣之所以可以坚守传统文化与文艺,恰恰是因为他那份肯下苦功懂得坚持和刻苦的精神。在焦三爷考验并选择天鸣的品质的同时,他那份刻苦和用功更是三爷考察的元素之一。

  也正因为这样,他才可以排除万难,克服困难,将那份传统文化的技艺坚守下来。

  文艺发扬重在真诚

  传统文化在现今的社会,受到了种种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多新潮、时髦的文化元素,正冲击着民族文化的传统技艺。

  很多人都因为功利而放弃了对传统文化技艺的继承与发扬,包括游家班在内许多唢呐文化弟子。因为金钱、财富的追求,而放弃了对唢呐文化的发扬光大。

  很多人因为钱财而拜倒在西方文化的石榴裙下,赶时髦、追求功利、醉心名利钱财。很多人退缩了,很多人迷失了。可是,游天鸣没有辜负焦三爷,也没有辜负传统技艺的传人。他 继承着三爷的心愿,坚守、传承和发扬那份唢呐文化和技艺。

  在电影结束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民族文化技艺的传承与发扬光大的希望。尽管金钱、名利、财富、时髦等不断充斥着民族文艺的时候,依然会有很多人、很多中华儿女们,为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而努力着、刻苦着、继承坚守与发扬着。

  而我们,当以德艺双馨的方向,去发扬民族文艺的传统精髓!正如那曲饱含深意的“百鸟朝凤”般,悠扬而深远!

  观《百鸟朝凤》有感 6

  《百鸟朝凤》讲的是唢呐匠的故事。唢呐作为一种中国乐器,是古时候的礼制的延续。红白喜事,不同场合、不同社会地位,排场和所奏曲目也不同。普通人家过世,吹四台,富贵人家吹八台,而德高望重者过世才可吹奏“百鸟朝凤”——一首难度高、气势浑厚的大悲之乐。

  电影开始时的1983年,还是唢呐匠备受尊重的年代。但与其说尊重的唢呐匠,不如说尊重的是“礼”。那时候的婚礼请唢呐班来演奏,是要对唢呐师行迎师礼的。主角焦三,就是这样一位备受尊重的唢呐匠。因为在无双镇,只有他的焦家班会吹“百鸟朝凤”。

  但焦师傅逐渐老去,他需要把手艺传给一个“把唢呐吹进骨头缝儿”里的人。这个人就是他刚收的小徒弟,游天鸣。游天鸣十几岁到焦师傅家,从吸水学起,到学会用唢呐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鸟叫,最终二十几岁学成“百鸟朝凤”,从师傅手中接过焦家班,自立门户为游家班。

  游天鸣自立门户应该是在1995年左右,那时候改革开放已经十几年了,全国都在搞经济建设,大家一致向“钱”看。老辈儿的规矩,婚礼丧礼的礼制,都没人在意了。唢呐匠作为礼制产物,自然也不再有当初的江湖地位。游鸿明自立门户后的第一次活儿,是小学同学的婚礼。演奏时的太师椅变成了长板凳,入门时的迎师礼变成了大红包。导演用钞票,展现了物质对精神的侵蚀。

  有人看过电影后说备受鼓励,要开始保护民族文化,复兴民族文化。我当然不否认这点,唢呐是非常有特色的中国民俗乐器,更不用说背后的礼制曾经是非常先进的国家、社会制度。但看过电影中令我感触颇深,几次落泪的不是因为这是中国的文化,而是我看到当一个人心中有了“应该怎样”的信念的时候他的'人生状态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准备去看这部电影,你不要想着这是一部拍中国唢呐匠的电影。你可以把唢呐换成小提琴,换成油画笔,甚至换成寿司。不要去挖掘“民族”的东西,不要去从唢呐中找“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就仅仅是看一个人喜欢一个东西喜欢到极致,是一种什么状态。

  电影中两个场景触动我最深,恰好体现了这种匠人和个人的精神。

  第一个场景,是游天鸣和小师弟蓝玉在草房里睡着了不慎失火。天鸣从火中抢出了师弟的唢呐,但火势太大,天鸣来不及拿自己的唢呐。焦师傅闻声赶来,看到天鸣手中空无一物,蓝玉手里的唢呐完好无损,愤怒难忍给了天鸣一个耳光,厉声说道:“告诉你的唢呐离口不离手,唢呐呢!”天鸣老实不敢说话,蓝玉见状向师傅解释到,自己的唢呐是天鸣从火力抢回来的。焦师傅听完便消了气。

  观《百鸟朝凤》有感 7

  《百鸟朝凤》,一个很不错的电影,其中讲到了两代唢呐匠为了唢呐艺术的传承而进行孜孜不倦的努力。其中,诸多画面令人难以忘怀。

  第一个是,主人公焦班主选拔接班人。他看的不是一个人才的能力和天分如何,而是看他的内心和做事的态度。看到父亲摔倒会流泪,练习吸气时的卖力,割麦子时的脚踏实地,为了守护唢呐险些被烧着等细节,这些经历也为游天鸣练就一身好本领打下了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做事情稳扎稳打,才能步步突破。在年轻时,选择了好老师,就选择了榜样和事业。在年老时,选择了好学生,就选择了未来与传承。焦班主用慧眼选择了好的继承人。在当今迷乱复杂的社会里,我们要学会选择。

  第二个是,焦班主对艺术的追求。爱到骨子缝里去,爱到心里去,爱到自己为了唢呐流血,用生命在追求和守护着艺术。他说,时刻记住,唢呐是为自己吹的,不是为别人吹的。他用一生在坚守着对唢呐艺术的追求。看到焦班主在喝完酒后,吹起唢呐时的如痴如醉,炽热的心在守护着自己所爱的事业。我想,他们虽不是物质的真正富有者,但是确实是精神上的真正富有者。追求唢呐艺术之路也是一种事业。他们为了这份事业,用一生的时间在追求,在呵护,在进行最后的奋力拼搏,直到生命的终结。甚至,在最后要离开时,还想到为下一代人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献计献策。试想,我们任何人不都在追求着自己的事业吗?我们对于我们现在从事的事业能不能爱到骨子缝里面去呢?为了事业,不顾一切苦难和阻挠,放下个人的成败得失,能够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用一颗匠心精神,去做一份事业,将来又有何事不可为之?

  第三个是,中西文化的对抗。电影里的唢呐,代表的不止是唢呐,更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当西方文化冲击传统思想,当现实的压力不断袭来,我们又该如何思考?是坚守,还是放弃?随着一代又一代老人撒手人寰,我们民间优秀的艺术又将何处去安放。等上一代人都逐渐离去,发现我们成为社会真正主力的时候,我们生活中的艺术又能见到多少?中华文化的精华又能留下多少?如果不去继承,那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痛,也会成为代代人的痛。没有继承,就没有传承。没有传承,就没有文明。我们这一代人需要把握好当下美好的艺术,让其在现在以及将来发挥他们璀璨的光芒。一个人去拼命守护事业,生命会枯竭。一群人去拼命守护事业,生命会鲜活。我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热爱艺术的人民,凝聚起来,众志成城,为了艺术的继承,为了艺术的发展,共同奉献和努力。希望将来有一天,生态长城建设起来了,在长城沿线的大讲堂里和大剧院里,我们都能听到这些民间艺术家们的悠扬美妙、无与伦比的演出。

  观《百鸟朝凤》有感 8

  一个叫”方励“的人,为着“百鸟朝凤”多排片,居然给全国院线下跪,震惊全国,也震惊了我!我为他对中国电影文艺片的这份虔诚而深深感动。当日我买到夜场的票,看了吴天明导演的绝唱之作“百鸟朝凤”,发表一则微信。

  这些年,一些有良知、有追求、有责任感的电影人迷盲了,中国电影市场以400亿票房位居世界第二,可是除了商业片大行其道疯狂敛财外,浩浩荡荡的现代化电影院线,再优秀的文艺片也难得一席之地,常常处于被冷落,被排挤,被虐待的尴尬境地。“百鸟朝凤”就遭遇了尴尬!

  吴天明导演最后的'遗作“百鸟朝凤”就是,过去一周院线排片不到1%,而且都被挤出黄金时段,眼看档期快结束,票房几百万,距离投资人收回本钱还差600万。无奈之下,制片人方励惊人一跪,求院线多排几场。这一跪惊动了很多人,触动了很多人,也包括我这个关注中国电影的普通观众,我们有良知,有强烈的意识支持中国优秀电影!

  在同一档期,一部【美国队长3】在院线居高得宠,七天就卷走中国人8个亿的真金白银,可是“百鸟朝凤纵然好评如潮,却没有基本的排期,更不要奢望票房了。我们就那么崇尚美国大片吗?我们就那么舍不得花钱看自己的电影吗?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坐视中国优秀文艺片被排挤和冷落?不可以!

  昨晚(5月13日)我买票去看了23点的夜场,深夜一点才回家。33元的影票,我觉得这电影票钱给的太少了,不足以体现这部片子的价值,如果不是网购,就是原价让我买票,哪怕是100元,我不会觉得冤!

  “百鸟朝凤”非常好的一部电影,讲的这样一个故事,800里秦川,两代人为传承唢呐民间艺术,顽强地坚持付出代价,让我们看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濒危,抢救之急,传承之难,令人心痛。这样的好电影不仅是正能量,而且于民族文化发展,有深刻意义,大家都该去看,而且非常好看!作为观众,我们应该有基本的审美,也应该有基本的良知,要支持真正优秀的中国文艺片!

  我看的夜场电影,也许与方励的那一跪有关,他唤醒了我们的责任意识。这场电影人很多,接近半场人,整个过程人们都肃然起敬,鸦雀无声,终场很多观众缓缓起立,慢步离场,眼睛里含有泪水!我想不要只怪院线,他们是商人,难免只看票房!中国电影发展,俺们观众有责,我将自觉当好中国文艺片的坚定支持者,一直会坐在观众席上!吴天明走了,张艺谋、贾樟柯们加油!我们是你们的铁粉,不会变心也不会掉队!今天听新闻,方励一跪,得到响应,今天全国院线排片达到2.4%,建议大家有时间都去看看,就当是给吴导献了一束花!值得!

  观《百鸟朝凤》有感 9

  一个人半夜跑出去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相信很多人如果没有看到方励视频直播下跪的新闻,根本不会知道这部影片,也不会去看,影院更是排片率逐渐变为零。今晚去看的人不少,但多数都是上了些年纪的。《百鸟朝凤》可以说是老一辈导演对传统文化消失与传承的一次怒吼和老一辈电影人骨子里的坚持。

  影片勾起了我很多小时候了记忆,很少写影评观后感,今天却想着说几句。十几年农村生活现在想来却是一辈子难得经历,住在土房子里,睡着暖和的炕,看到师娘说她两个孩子都没了是她的命的时候,突然想到小时侯邻居家想要个男孩,可生了六个都是女孩,无奈年纪太大生不了了,也被罚了好多,也许也是命。老六的年纪和我差不多,小时侯爷爷奶奶还打趣说我和小老六成亲,时过境迁现在再也听不到奶奶的声音了。农村生活没有城市那么高大上却也乐趣无穷,掏鸟窝偷西瓜烤小麦挖甜菜放猪放学路上捡几枝黄豆,太多的记忆。老人在炕上剪鞋样做鞋我也会跟着学,做出来的鞋舒服保暖不捂脚,现在纯手工一双也不会便宜吧。

  外面土墙上糊着鞋垫,房梁上放着酱块,冬天到了糊窗户纸,就是东北四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夏天来了,去酱缸里捞包咸菜,在院子里摘个黄瓜柿子直接就吃了,现在想想却很奢侈。很多东西现在都已经消失没有了。小时侯的村子有一百多户,年初回去房子倒的倒塌的塌,不足二十户,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小时侯傍晚在十字路口会有人拿鼓出来,没事的人就会出来聊天扭秧歌,现在城市里取代的应该是放着《小苹果》的广场舞吧。逢年过节会有秧歌队进每家拜年,讨个吉利钱,亦或是送门神财神,有时候还会组织一台二人转。红白喜事确实也请唢呐班,长的音发闷,短的音调高,想来有个同学家里原来做这个,他也学吹唢呐,农村也叫喇叭,吹唢呐的人叫喇叭匠。

  后来好像学弹琴。逐渐被钢琴架子鼓萨克斯取代。唱戏也变成了唱流行歌曲。现在家长让孩子学西洋乐器的也多吧,民乐的.也少,更何况唢呐这种东西。小时侯有太多的回忆,庆幸自己经历看到过很多现在已经消失的传统。时代发展变迁,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不符合时代进步的东西也必然会被淘汰,就像唢呐班面对西洋乐队一样,而物质的突飞猛进却让我们社会浮躁起来,连传统文化中值得传承的精髓都会被湮没掉。没有传承一直媚外,终究会成为无根之木,长得再快再高终究经不起风雨。时代发展进步是好事,忘记了传统的传承却是我们的失败,人终究不能忘本。毫无逻辑啰嗦一堆,改天整理一下吧。最后一句向吴天明导演致敬。

  观《百鸟朝凤》有感 10

  由已故著名导演吴天明执导的电影《百鸟朝凤》推开西北的重重山水,伴着黄土地上的一声叹息,带我们走进了唢呐技艺由兴至衰的历史轨迹,也品味了新文化冲击下“传统匠人”的文化情怀。

  唢呐作为一种民族艺术,本在农村广为盛行。但随着西洋乐器的渗透,这种传统的唢呐技艺正在消失。正如影片中唢呐班被西洋乐队冲击的七零八落一般,许多传统匠艺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冲击下,面临由兴至衰渐渐消无的困境。这些走在窄窄田埂上的文化技艺,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文化之根的延续,需要被保护,被传承,被复兴。而在这条并不好走的文化寻根之路上,有焦三爷,有吴天明,有你,也有我,共同用唢呐声声浸润中华文化之根。

  浸润文化之根需要信仰支撑。片中焦三爷说,从前出活的时候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可现在呢,谁还把唢呐匠当回事。尽管愤愤和不满,但仍含着血吹奏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支百鸟朝凤。那些愤懑终化为一声叹息,留下世代相承的信仰绘成这个时代的精神底色。若是没有这些老一辈对艺术的'无私奉献,对规矩的坚持把控,对文化的爱惜传承,那一首百鸟朝凤终将成为历史中的老照片。时代向前,精神不倦。新一代的技艺传承者们也要像老一辈艺术家一般守着信仰,专于一事,将文化的瑰宝传承下去。

  浸润文化之根需要创新守卫。师兄弟们的远走他乡,游家班的难以为继也是现实生活中民俗文化的真实写照。民俗文化本就生于土地长于山水之间,土地在变迁,文化发展自然也要随之向前。和从前的锣鼓一响,脚板就痒不同,现在的受众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欣赏眼光也随之改变。与其故步自封,不如锐意创新。正如小提琴至于梁祝一般,优秀的艺术一定是敢于创新且契合环境的。这就需要坚守者们在复兴之路上多一些对当前时代的琢磨思考,用创新精神造出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作品。

  浸润文化之根需要担当护航。电影上映期间正逢《美队3》上映,尴尬的排片数量让《百鸟朝凤》票房可以用惨淡来形容。出现这种情况是在商业电影环境下,商家为了规避风险的“习以为常”。有人如此评论:“你还有无数机会看到超级英雄一次次拯救世界,但却不一定有机会再看到中国老电影人憋了一口气,闷住一口血,吹奏的那一曲《百鸟朝凤》了。”

  是啊,优秀文化和老一辈人艺术家的心血若是就此淹没在冰冷的商业运作之下,让民族因利益驱使丢掉了文化的根未免得不偿失。所以要守住优秀的民俗艺术和文化还需要少一些利益的计较多一些对文化艺术的时代担当。

  观《百鸟朝凤》有感 11

  来说说我的观后感,一个农村小朋友起初背负着父亲年轻时的梦想,拜在唢呐大师焦三爷的门下,带着懵懂,历经千辛万苦,耗尽心力,终于从师傅手里继承下来唢呐的真传,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代大潮的席卷,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无数次较量中节节败退,我们的小主人公自立门户的同时发现唢呐匠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不复从前,唢呐这种音乐也已经不被人们重视,自己从小看得无比神圣并为之奋斗多年的东西,一下子在今天这种环境下失去了所有的重量。在影片最后几分钟,有这么一个场景,大城市里,一个老唢呐匠坐在路边吹唢呐,面前放了个缸子,两个小姑娘路过往缸子里丢了几枚硬币,扬长而去,听都不带站那听一会儿,这一幕被主人公看在眼里,觉得这是整个电影最刺眼的地方,讽刺的太狠了,如果说的直白些,那些还抱着唢呐苦苦坚守的匠人在这个充满商品经济的社会大潮中跟乞丐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如果你问我,这个故事好不好看,那就要看从什么角度去理解了,如果从大部分人推崇的情怀上说,其实真的就那样,如果说这是一种情怀,倒不如说这是对现实文化的讽刺,从整个电影的叙事来看,反正我没有感觉出拍摄这个故事的人们对唢呐这个文化的有多么浓烈的感情,甚至百鸟朝凤这个曲子都没有在电影中完整的出现过,以至于看完电影对这个曲子毫无映像,而且在几处感情比较激烈的地方背景音乐用的也是弦乐而不是唢呐,这不是讽刺又是什么,唯一有那点意思的地方就是焦三爷喝醉了吹奏的那一段还算有那么点儿感觉,焦三爷拿起一支唢呐口齿不太清楚的介绍着,这是他太爷的太爷的太爷传给他的,我特别想知道这些唢呐背后会不会有一些故事,贯穿整个电影的那首曲子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样的传奇,然而这些在影片中都没有提起,我只看到焦三爷那一箱子大大小小各种型号的唢呐在影片中匆匆出现过两次,我个人觉得一件东西,一首曲子,能流传下来,必然它的经历,有它所蕴含的独特的意义,人们要传承的是精神,是文化,而唢呐正是这些东西的一个载体,人们才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坚守着,否则为什么搭上那么多感情与精力去坚守一个冰凉破旧的物件呢。

  所有说从情怀这个角度去看,看完此片,你依然不了解唢呐,也只是很同情那些苦苦支撑的唢呐匠人,如果在现实中偶然听到百鸟朝凤这首曲子,你也估计不会听出来这就是那首百鸟朝凤。就更别说看完此片会哭晕在电影院的座椅上了。

  最后,我还是建议没看过的朋友们,可以去看一看,你可以不抱着要支持国产电影,支持传统文化这种感情去,换个角度,或许也能发现其他的一些东西吧。

  观《百鸟朝凤》有感 12

  在一声声如泣如诉的唢吶声中,影片结束了。百鸟朝凤,凤就是殉道者的化身,捍卫和守护着光明和希望的灵物。只有凤凰才会涅盘,重生的便是他的徒弟。焦三爷走了,孤零零一座坟迎着余辉,百鸟朝凤就下了,唢呐才能继续着它的生命的光辉。我想这就是好的影片的特点吧,它总会给观者留下思索体会的空间,让人从中感悟到灵魂深处的一种东西!

  唢呐是本土乐器,它本是先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创造的能抒发自身情怀的工具,与那土地上的人们精神息息相通,见证表达着那块土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更是人们精神价值的一片守护地。如影片中所言,“百鸟朝凤”是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听的,所以当查家子孙用高价请求焦师傅给其当了四十年的村支书父亲吹“百鸟朝凤”时,焦师傅断然拒绝了,原因是其父在位期间将村里其他四个姓氏人家全挤走了,德性不够。而当窦家请唢呐班时,焦师傅主动提出要给窦老爷子吹“百鸟朝凤”,原因是老爷子生前“抗过日,打过土匪,领人修大坝时被砸断四根肋骨,称得上德高望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唢呐班已是那土地上传统价值体系的坚守者——以德为重,而不以金钱权势论英雄。而学习“百鸟朝凤”的人也必须是人品好。

  在我眼中看来,这部影片是借唢呐,展示人伦道德的美好向往,以及对一种坚持的“匠人”意识。就如同焦三爷在选徒弟时候,其实对幼年男主角是不满意,可是因为看到他在父亲摔倒时,流下了眼泪,师父感觉到了他的善良,这才收他为徒。影片中的焦老爷子,就是拥有此种情怀的艺术家,匠人之所以成为匠人,必须具备一种热情,和普通劳动者不同的是,无论你富贵发达还是穷困潦倒,仍然会为你的手艺而孜孜不倦地努力着,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当今社会,所有的技能都是围绕着“有用无用有钱没钱”而进行选择,所以,影片中,对那种匠人精神的坚持,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在选接班人时候,他选择了天赋平庸,但天性善良,做事耿直的男主角。因为焦三爷明白,心系一处,无事不成,这是匠心,只有具备这样的精神,才能把唢呐技艺给认真坚持传承下去。

  虽然最后传统的匠艺化作一纸冷冰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太多的遗憾;失传的独门绝活成为历史书页上的记载蕴含了无尽的惋惜;在这一刻,我想起了北宋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百鸟朝凤》已成绝响,街坊巷陌再无回音。传统文化是否正在没落,匠人精神是不是早已没有人记得?但仍有人坚守着,有人传承着,有人喜爱着,不会灭亡,因为它在很多人心里活着。

  观《百鸟朝凤》有感 13

  《百鸟朝凤》5月6日上映,在13号之前应该始终是高口碑低排片的状态,上映7天的总票房360万,与同期《美国队长》的8亿票房相差甚远。5月12日晚,63岁的方励先生双膝跪地求网友在微博、朋友圈上推荐《百鸟朝凤》;求电影院线的经理增加拍片量,证明他们是有情怀的、爱电影的!此举有人点赞,有人抛砖。

  方先生以下跪的方式推荐一部他认可的电影,我们愿意相信他的真性情。但每一部电影都有它的'市场逻辑,观众不喜欢,也不应该有什么人心浮躁,情怀单薄之类睥睨天下的话来,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话很不爽。

  市场不那么喜欢《百鸟朝凤》并不等于大多数人讨厌艺术片,《百鸟朝凤》票房不好也不等于对吴天明导演的否定,他的《人生》观影超过两亿;他的《老井》是中国第一部获得A类国际电影节大奖的作品;他的《变脸》获得近50个国际电影节大奖……这些殊荣都不是岁月的小溪可以带走的,偷换概念往往看似有理,实则无理。

  《百鸟朝凤》是唢呐匠人的最高追求,是对技艺的考验,更是对人品的考验。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会有多少只唢呐被搁浅,我们不知道,但又会有多少人追忆过去,死守着承诺?生活的艰辛让不少唢呐人换了行当,但凡可以为生,游天鸣的师兄们也不会换了行当。喜欢这部电影对渐远艺术追忆的主题,但感觉它不细腻,削弱了打动人心的力量。比如说下雨天焦三爷和他夫人找吸水练气的天鸣,焦三爷把蓑衣、斗笠披在天鸣身上,很感人的画面却少点动人的情绪。还有电影的某些部分画面略粗糙,剪辑好像也不那么流畅,如天鸣第一次独立吹唢呐挣钱后看望焦三爷,三爷喝醉酒后的画面很模糊,我说的模糊不是从三爷的视野,而是从旁观者的视野,可能他转的快了,让人晕,但还是心里还是觉得画面质量不高。还有就是语言,除了焦夫人的话有点陕西方言的味道,其他演员普通话太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农村,这样的普通话和对话内容违和感太强。

  如果艺术片想保持自己的独立,就做好自己吧!如果还想得到市场的认可,不妨多了解一下观众,或许他们没有某些人眼中那么功利。

  关于下跪,我想说,如果电影人跪着,那么电影如何在观众心中站立!

  关于艺术片,我想说,既然选择了一条人际稀少的路,那就别抱怨地走下去,别~~~

  希望喜欢一部电影只是因为喜欢

  观《百鸟朝凤》有感 14

  师兄们告诉焦三爷,天鸣病得厉害。焦三爷略加思索,说:“游家班班主病了,今日就由我代劳吧。”说完,他背朝人们,剧烈地咳嗽几下。片刻,他转回身,捧起唢呐,坚定而又大声地说:“《百鸟朝凤》,敬送亡人。”

  唢呐声响起,抑扬顿挫,真好似百鸟朝见凤凰。天鸣的鸟叫也是惟妙惟肖。渐渐地,天鸣愣住了,他看见一股殷红的鲜血在锈迹斑驳的唢呐管上流着,是那么刺眼!一股,两股,天鸣毅然拿走师父的唢呐,三爷再也没忍住,“哇”的一声,一口鲜血吐在地上。但他顾不得擦去嘴角的血迹,大吼一声:“拿鼓来!天鸣,你继续吹!”说着,便“咚咚咚”地敲了起来。那一刻,他的眼神是那么坚决!那么无畏!

  我的眼泪从眼角悄然滑落。这个坚毅的身影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头。

  焦三爷是在用生命吹唢呐呀!他不顾自己老弱的身子骨,毅然决然地吹响《百鸟朝凤》,这不仅是对德高望重的死者的敬重,更是对唢呐艺术刻骨铭心的热爱啊!他把唢呐吹到了骨头缝里!我的视线又一次模糊了。

  为什么焦师傅能用生命吹唢呐呢?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是传承的力量!他用自己的鲜血告诉乡亲们,不要忘记唢呐;告诉天鸣,不要气馁,牢牢守护唢呐的技艺,八百里秦川不能没有唢呐! 无双镇民间艺人焦三爷是位吹唢呐的高手,方圆几百里只有他会吹百鸟朝凤,只有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的唢呐曲。但焦三爷老了,他需要一位出色的年轻人将唢呐传承下去,而淳朴踏实的'徒弟游天鸣在历经辛苦,努力学艺之后,继承了师傅衣钵。可好景不长,随着西洋乐器的出现,唢呐逐渐被取代,让人心中十分酸楚。游天鸣在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艰难生活中仍然坚守着唢呐,强悍得令人心碎,又脆弱得让人心疼。

  在时代的变迁下,传统艺术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更多的人选择了西洋音乐。时代的年轮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沉淀在历史长河中,像焦三爷这样的匠人渐渐走远,这样朴素有傲骨的传承文明之人,如今又有多少?唢呐,也许现在已无人愿为它奉献了,那些死死守住这份艺术的人,也只能随波逐流,或跟随他们心中的传统和傲骨,被新的潮流,渐渐冲远。

  电影的最后,焦三爷临终前对游天鸣说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我死后吹四台就足够了。但是,最后,在焦三爷坟前吹唢呐的竟只有游天鸣一人了,百鸟朝凤凄婉的声音伴着呜咽的风声,飘飘渺渺,悲伤与凄凉,在唢呐的笛眼中潮起潮落。百鸟朝凤,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让我理解一个老匠人的执着和精神的传承。

  观《百鸟朝凤》有感 15

  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一小段电影《百鸟朝凤》,觉得不错,休息的时候又特地找来视频完整看了一遍,看完觉得特有感触,特写来跟大家分享。

  《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作品。吴天明作为老一代导演的代表,他的作品追求的是纯真艺术之美,而他本人对于艺术的热爱,则通过片中唢呐匠焦三爷完美的演绎了出来。

  影片中,老一代唢呐匠焦三爷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老人家表面上严肃古板,实则心中充满了正直与热血。在焦三心中,“百鸟朝凤”是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听的,当查家子孙想用高价请焦师傅给其当了四十年的村支书父亲吹“百鸟朝凤”时,焦师傅断然拒绝了,原因是其父在位期间将村里其他姓氏人家全挤走了,德性不够。而当窦家请唢呐班时,焦师傅主动提出要给窦老爷子吹“百鸟朝凤”,原因是老爷子生前“抗过日,打过土匪,领人修大坝时被砸断四根肋骨,称得上德高望重”,而此时他的身体早已积劳成疾,此时他使用生命在吹唢呐!

  在焦三那个时代,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是从前出活的时候,“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下面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当后来天鸣告诉他出活已经没人行出师礼的时候,焦三只是愤愤的说“没规矩了,没规矩了”,然后拿出自己珍藏二十年的老酒与天鸣共享,又把祖宗传下来的所有宝贝唢呐全部赠给了天鸣,最后演奏一曲后醉醺醺的躺在地上睡着了,尽显无奈。

  焦三膝下无儿女,收了两个小徒弟:游天鸣和蓝玉,来传承自己的手艺。而当他最后只能选其中一人作为接班人的时候,他没有选更有天赋的蓝玉,而是选择了技艺不如蓝玉的.天鸣,原因很简单,只因他看到了天鸣在他父亲跌倒时留下的眼泪,由此看到了一个人内心的善良。而事实证明焦三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天鸣接班后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传统唢呐的地位日渐被西方乐器所取代,天鸣没有忘记师傅的教导,即使收入越来越低、甚至已经到了娶不上老婆的地步、所有的师兄弟都放弃唢呐进城打工,他仍然选择了坚持。

  影片结尾,天鸣在焦三坟前独自吹了一首《百鸟朝凤》为师父送行,焦三坐在旁边一脸欣慰的表情,演奏完他便转身离开了。看完影片,心里感触很深,首先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担忧,再有就是师徒二人对于艺术真挚追求与热爱的佩服,还有很多想说的却不知怎么表达,只能推荐大家抽空看看此影片,谢谢

【观《百鸟朝凤》有感】相关文章:

观《百鸟朝凤》有感04-15

百鸟朝凤观后感11-04

百鸟朝凤的观后感01-12

《百鸟朝凤》观后感06-21

百鸟朝凤观后感12-09

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09-28

百鸟朝凤电影的观后感02-13

百鸟朝凤观后感(精华)03-12

《百鸟朝凤》观后感14篇11-04

《百鸟朝凤》观后感(1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