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去观音》观后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不肯去观音》观后感

时间:2024-08-05 19:00:24 炜亮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不肯去观音》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肯去观音》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肯去观音》观后感

  《不肯去观音》观后感 1

  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流传着很多关于当地的历史传说,有些流传的广,人尽皆知,有的流传的窄,只有当地人一代一代往下传。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作为宗教的祭拜,是神圣的;而作为其来源的传说,却是一段足够令人听得津津有味的好故事。如今,这段传奇故事被改编成了电影,自然也会加入些电影的元素进去。《不肯去观音》虽然是中国首部观音题材电影,但是其绝对不是宗教电影,而是一部有故事、有人物、有惊心动魄、有回味留香的剧情片。

  现存关于普陀山不肯去观音的`传说,基本上都是关于日本慧萼法师的。而电影在创作的时候,将唐朝这边的故事进行了大幅度的丰富。也就是说,我们都知道慧萼法师没能把观音像请回东瀛,才将其留在了梅岑山,但是传说中并没有告诉我们这观音像从何而来,对中国这边的某些人某些地方有怎样的意义,以及其本身有何经历,以及为什么慧萼法师会在梅岑山顿悟。这一切细节,都是电影需要下功夫不足的。没有这些血肉,《不肯去观音》就只能是一部纪录片,而不会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影像。

  影片《不肯去观音》的编剧团队一定是翻越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才将观音像的传说,与历史上唐朝皇帝对待佛教和道教的态度结合在了一起,叙述出了“灭佛”和“救光王”这两项非常有戏剧张力的内容。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故事在,观众才能体会到慧萼法师所要请的这尊秘色瓷观音像对于烧制者余秀峰、守卫者五台山无尘方丈、加持者光王等人的意义。这些人的生命已经与这尊观音像血浓于水。影片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为观音像的“不肯去”做出了电影化的解释。

  比《不肯去观音》作为电影更有价值的一件事,是本片也从慧萼法师的角度去讲述了这段历史。虽然不是故事的主要参与者,但是慧萼法师的戏份在本片中堪称男一号,而且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如果只听传说,我们所知道就只是慧萼法师在梅岑山产生了顿悟,可是并不知道其为什么顿悟,有顿悟到了什么。影片对慧萼法师的在唐经理进行了叙述,对他的心路进行了剖析。原来看似一次的大彻大悟,是经历了三个阶段才达到了。

  第一次他以为抱着观音像回东瀛就可以不辱使命,结果悟到了自己想法上的浅薄;第二次他用身体抗住考验,用诚心打动了无尘大师的人心,悟到了诚心可以感动人心;第三次他死而复生,才悟到了佛讲缘之深切,绝不仅仅是对身体的有形考验。因此,从慧萼法师的角度去看这个事情,不是观音“不肯去”,而是自己“无缘请”。人可以靠身体靠意志扛过风雨的考验、跨过艰难险阻,但是缘是无形的。无缘即是不可强求。你用有形的牺牲和付出去强求缘分,便注定与缘背道而驰。无缘请,即拜谢离去,慧萼法师才放下了一种执念,与佛更近。

  《不肯去观音》观后感 2

  少年时在家乡就住在弘法寺旁边,也有几个相熟的出家人,于是经常进出于大殿和斋房之间,吃过一些供果和斋饭,见过一些法事和盘禅,久而久之对佛法也有了些许个人的领会,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觉得信仰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可以涤荡内心的污尘,清洗罪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匪盗之徒都能被佛法感化,境界是何等的慈悲。

  于是当知道有《不肯去观音》这样为菩萨拍摄的电影时,就很生相往,观影过程中,也确是再次聆听到佛法宣诏,字字珠矶之余,每一个色都有让人深有领悟的故事设定,把佛法融入电影中。如纯纯的美女李纯饰演的莲妹,视每一个人都如亲人,哪怕敌人,不止是菩萨心肠,更是少女的人性之初,如旭日初生般明媚;再如东瀛和尚慧萼,在因与果,求与得之间苦苦徘徊,纠结于求佛像而忽略了佛心,终于在经历千难万险后得道,传灯与普陀道场,可谓一代宗师;又如武者尉迟将军,忠与义之间两难取舍,一马当先却只是迷途打转,难得善终;最后举一个例子是秘色瓷大师余秀峰,一生向善,大善变大智慧亦成大勇,虽然血染普陀,却留下香火代代相传。

  这是影片中最有佛缘的几个角色,而如聂远饰演的光王,王者之路、重重追杀,宫廷权谋,得助于莲妹一家的庇护,有点类似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给影片增加了更多表面的戏剧性的看点,然而打打杀杀中最迷人的,却不是争斗,而是慧萼求佛,莲妹济世,不肯去观音院的前世今生。

  故事发生在唐朝武宗灭佛那一段血腥的历史,但给观众的感受在惊险之余还是非常美好——就像影片最后一幕,所有主角的后世在观音下祈福,普陀道场一直拉至远景整个地球,浮云下的世界美好依然。好像在宇宙中真的有一尊观音——或许就是莲妹,在遥遥的庇护着我们。现在是美好的,但我们都知道,每一尊佛像的背后,都有着惊天动地的故事,或杀劫,或苦难,或路迢迢,或情漫漫,不经过淬炼,得不到真金,就像余秀峰的三代单传,善念善行,才烧出一尊秘色观音,这样的历程其实在佛教的故事里只是沧海一粟,只有到了佛像面前,你才知道肉体和凡俗是多么渺小。

  和佛教有关的电影,《不肯去观音》无论内涵还是表相都是相对很纯粹的,我能记得的比较有内涵的日本的《罗生门》,比较通俗流传甚广的`《少林寺》,比较极端如《春夏秋冬又一春》,近些年比较受欢迎的或许就是《少林足球》《西游降魔篇》,另外向佛法致敬的电影更是不胜枚举,例如台词和《不肯去观音》有多处相近的《一代宗师》,这足以说明,佛教对于亚洲电影的影响,是深刻的。

  和西方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电影不一样,我们东方有宗教电影都是美好而又详和的,讲述的故事虽然布遍灾难或死亡,但整体都是明亮且经典的,犹如《不肯去观音》观音现身时,暴风雨过后的彩虹和莲花。这种特质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爱每一个人,善待生命,善待自己,在这个越来越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都很需要《不肯去观音》来给自己做一次灵魂的清扫。

【《不肯去观音》观后感】相关文章:

观音的日记02-09

观音乐喷泉10-08

滴水观音作文09-27

滴水观音作文04-27

观音留香的作文09-18

南海观音作文09-20

铁观音作文05-16

[通用]滴水观音作文01-21

《观音山》观后感--09-01

千手观音作文素材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