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10-08 11:22:0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1

  今年开始的初中新课程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尝试。地理科目的新课程从教材、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胆的改变。经过暑假对新课标的研读,使我感触颇多,特别是聆听有关专家对地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教材的详细说明,使我对新一轮初中地理课程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受益良多。以下几点是我对地理新课标的学习体会:

  一、地理新课标更切合初中学生心理和生活需要

  新课程内从学生社会需要、学生发展的角度去选取内容。更切合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社会,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地理学习更利于自身的发展。

  二、地理新课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从侧重教学结果转向侧重教学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以组织者的身份来参与学生的学习,改变以前的灌输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知识形成的'过程等,也就是课堂以学生为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感性导入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新课开始前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感性材料,如: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学

  感性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随后的教学活动难免要涉及教材知识,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或逆的心情,在教学中尽量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课堂,利用地理知识解决,这样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才能真的活跃,效率才会高,学生也不会感到累,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将知识点进行升华,让学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可以设计一些分歧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教材关于北京古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的建设之间存在的分歧。

  假设性问题的提出;如中东地区的石油丰富,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石油枯竭之后如何发展?这样设计可以引入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新能源的开发,自然也就理解了可持续发展。

  4、教师必须写好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是珍贵的案例,写好教学思能够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

  三、地理新课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地理新课程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题材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更能使学生学会学习,体现自我价值。

  总之,地理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更新观念认真去研读地理新课程标准,用心去教学,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2

  经过这次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我对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经历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到“一览众山小〞的历程。这期间对地理新课程标准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理解。

  首先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应当要热爱地理学科,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要对学生有爱心、耐心、信心,这样才会想方设法地探索各种教法、学法,设计更合理的教学流程,让学生乐学、善学。到达教学的目的。才会将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教育观念尽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自己的地理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实效。

  其次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己,新课标与旧教材相比,无论是从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变化比拟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探索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活到老,学到老,否则,就会落伍了。只有学习,在理论上才会有所提高;知识上才会有所丰收,教学技艺上才会有所增长。通过培训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反思过去自己的初中地理教学,有许多缺点。如:教学方式方法古板僵化,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较少;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动手动脑练习较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不高;对学困生的关心辅导较少……今后,我会不断地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补充学科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熟悉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学以致用,与时俱进,把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并做到多学多思多改,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好教师。

  第三,培训让我明白要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地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的重要出发点,改变了以往片面注重结果,关心结论的做法,对学生在探索、体验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与肯定。我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意见,进而不断改良自己教学,使自己升华。

  第四,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李政道教授也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现实是,我们教的学生,越教越没有了问题,即使能攻克试卷上的一道道难题,但面对生活的难题却知之不多。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开展,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得不到应有的塑造和升华。因此,除了重新审视提问的价值以外,我们还应该从提高教师的"提问"能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开展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等几个方面入手加以改良。

  第五,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地理学习评价中,过去那种仅仅以"双基"落实为终极目标而无视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的做法已经遭到了普遍的质疑。《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评价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形成"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的多样性评价模式。多样的评价手段能够针对不同的地理学习任务,不同程度的学生,起到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促进与鼓励地理学习的良好作用。总而言之,这次新课标和内容创新修订,要求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以后还得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发现。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做一名合格的地理老师。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3

  新版课标新增了“地理核心素养”板块,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即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打下基础。那么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为起点,遵循学生发展规律,聚焦重要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素材,优化、丰富学习活动。所以,我们在保持传统地理教学手段的同时,最好再融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设计具有整体性的教学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落实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4

  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同学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地理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我认真践行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收获了一些浅显的生疏。

  一、运用新理念,实施新课程

  国家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开篇指出:“地理课程的设置必需着眼于同学的全面进展和终身进展”。在义务教育阶段,同学应“学习对生活又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进展有用的地理”。不难看出,这一理念提出的目的是“转变留意学问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乐观主动的学习态度”,让教学从单纯留意学问的传授向引导同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方向转变,从而促进人的可持续进展。因而在实施地理新课程中,必需回归同学的生活世界,让同学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成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一部分,正确引导同学“从现实生活经受与体验动身,发觉问题、乐观探究、培育同学的实践力量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关怀社会生活的态度”,为同学创新力量的进展及终身学习打下必要的技能和基础。基于以上生疏,我在处理地理新课程和现实生活关系时,常留意其间的亲密联系。例如,在“经纬网”教学中,就以同学看电影、找座位的生活阅历来支配教学活动,可让同学凭电影票上的“几排”、“几座”次序,找到自己的.座位,借助于这个实例,学习用经线、纬线的交叉点来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当地理学问融入生活情景时,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忱,很简洁突破“经纬网定位”这一难点。

  再如教学“气候的变化”时,提前布置同学每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学习播音员怎样由卫星云图预报天气,分小组争辩如何合理支配农事、调整出行方案,感知气温纯降水变化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同学自己的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例,能让同学生疏到:很多地理学问就在身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和地理背景有着亲密联系,从而感到学习地理学问对自己的生活的确有用。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同学猎取了新学问,形成了新阅历,拓宽了他们的地理学习空间。同样,教学“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针对各地农夫焚烧秸秆的做法,让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农夫这样做的缘由是什么?对本地空气质量造成什么影响?假如自己经过这片田地时,你的感受是什么?在田地里烧秸秆会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有哪些?进而思考争辩有效利用秸秆的方法和削减空气污染、降低大气粉尘的措施。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同学猎取了新学问,形成了新阅历,拓宽了他们的地理学习空间。

  二、废弃旧理念,转变学习方式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同学的进展”,要求地理教学应从有利于同学“生活再现”和“终身进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同学乐观性、发挥同学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促进同学主动地、富有共性地学习。老师应与时俱进,转变原有角色,从学问传授者转向同学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争辩者、开发者,在M主教学氛围中,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形成互动沟通的学习过程,摆脱过去同学被动接受、老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同学主动学习制造机会,为同学转变学习方式制造条件。让同学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满怀兴致的自主学习;在共享阅历的同时进行有序的合作学习;在体验地理学问的生成过程中,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探究学习,从而培育同学的实践力量、探究思维力量。使宽松的课堂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布满生活气息的地理课程,成为同学张扬共性可持续成长的沃土。

  具体在组织教学上,充分利用教材中“活动”栏目的文字、图片、图表、图像系统以及质疑性的问题,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让同学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使思维力量、动手力量,在“活动”中、在“合作”中、在“做”中得到充分进展,并在“参与”中得到欢快和满足。例如,学习“地球和地图”中,老师可以指导同学用乒乓球制作简易的地球模型、用橡皮泥制作地形模型;动手绘制校内或教室的平面图、世界各大洲轮廓图;动手拼补中国政区图和大洲分布图。其他活动还有:与同学一起争辩爱护“四合院”、“窑洞”等特色民居的方法;调查家庭生活条件在近二三十年来的变化;通过让同学分角色扮演农夫、开发商、X府人员、环保人士,来探讨“热带雨林”的开发与爱护;有时引导同学走进本村、本社区调查人口诞生率、死亡率的特点,并能以地理小论文的形式发表自己对人口问题的看法。此外,老师可要求同学编辑地理专题学问墙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无不是让同学走进自己的生活实际,自主体验,参与实践。这样同学在获得学问技能的同时,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又体现出探究的乐趣。只有转变学习方式、拓展同学的地理视野,才能激发同学学习地理的乐观性,满足同学成长的多样化需求。

  三、善用评价制,促同学进展

  新课改提倡“立足过程,促进进展”的课程评价体系,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进展潜能。因此实施新课程中应有多块化的评价方法,如提倡使用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和情景测验等。

  一段激励性的话语、一个竖起的拇指、一种会意的微笑都是我们常用的评价方法。老师要以宽容博大的心胸,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同学,敬重同学的个体差异,更要树立每个同学都能成功的信念。“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以考分论英雄,让“丑小鸭”在不久的将来,都能成为秀丽的“白天鹅”

  “地理学习评价要留意同学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学习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在教学活动中,笔者为激活同学思维,经常创设开放性问题,模拟现实生活情景,加强地理学习与同学生活阅历的联系,引导同学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结合每年的“环境日”“气象日”“地球日”“人口日”让同学进行社会调查、家庭采访、实地观测等活动。引导同学将自己的生疏和体会写下来,以此评价同学参与探究活动力量、评价同学对科学方法的把握状况。再如学习“陆地和海洋”一节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发觉了大西洋两岸的陆地轮廓很吻合这一特点,以此来评价同学观看、分析、合作、沟通的优良品质;还可通过对大陆外形“北宽南窄”,像倒立三角形的探讨、推想,去评价同学想象、猜想的科学探究力量;而由魏格纳创建的“大陆漂移说”的过程,又可评价同学对科学学问获得的艰辛历程,有个良好的生疏,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老师擅长抓住每个同学的“闪光点”,爱护他们求知发问的士气和爱好,多鼓舞少指责,淡化不足,适时适度的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同学看到自己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和成果,并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逐步成为适合时代进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学问、有力量的创新型人才。

  “给同学机会,让同学自主体验”,“给同学问题,让同学自主找答案”,“给同学活动空间,促进同学进展”。总之,新的课改实践召唤新的教学思路对策,新的教育理念,必定会在课改实践中逐步升华与完善。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5

  新课标更加注重地理课程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到地球资源是有限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观念、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以及关心世界的态度;新课标还特别强调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了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和有机联系,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了学科实践性要求,推进育人方式大变革,需要地理教师对这种学习活动方式和地理学科合二为一提出方法和策略;

  新课标还要求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忌教师采用“满堂灌”的课堂形式,而是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多样化地理课堂形态,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对课堂教学内容深刻理解,对所学地理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推动了地理课堂转型。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6

  一、修订思路重视育人途径

  课标在修订思路上,高度重视育人途径的表达,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以综合育人,实践育人。这就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地理学科对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意义表达,可以从情境教学、深度学习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和实践。

  二、课程目标注重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旨在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乐善乐学、不畏困难,观察和认识地理环境,体验感悟人地关系。

  形成系统、动态、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树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滋养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和谐观、共赢观、发展观,可以从空间视角、区域视角认识人地关系,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

  三、课程内容着重实践性特色

  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遵循基础性、综合性、时代性、实践性、灵活性原则,在地理活动中,突出地理实践性特色。在“课标的内容”要求中,突出地理工具的使用和“做中学”的要求;在“教学提示”中,结合主题内容,从情境设计、素材选择、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提示。

  四、学业质量反映核心素养

  地理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综合评定学生面对不同情境时,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反映出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和课程目标实现的程度。

  这就对我们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整体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要聚焦重点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活动要强化基于真实体验的地理实践活动,然后通过一步一步的诊断、评价,不断矫正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向,改进细节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学业质量要求。

  讲座的最后,韦老师勉励教师们要转变观念,深刻领会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突破难点,推动义务教育地理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守正出新,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师路漫漫,任重而道远。“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通过此次学习,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挖掘知识背后的素养意义,达成核心素养立意的课程目标。希望通过地理老师们对课程标准要求的落实,能够共建出一个生动、智慧、高效的地理课堂,助力学生成为活跃的、负责任的时代新人。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7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在新课标中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和满堂灌中解放出来,目前新课标的改革,无论从改革的理念上,方向上,以及其具体的要求上,都很贴近时代的脉搏,把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及价值观的导向作为地理课标目标的理念,加强地球学科、空间科学、海洋科学和国家安全教育,并突出义务教育学段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是真正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尊重人的发展。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得出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夯实基础——空间感知

  新课标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人类地球家园,从太空→地球→地面→世界→中国由远到近的认识逻辑,将学科知识逻辑与学生学习逻辑很好的结合。地理学科中有许多章节都或多或少涉及对空间的感知。一位法国地理学者提到对于空间感知需要把握的原则有,一是分布的原则:看空间,二是调合的原则:看个体与整体之相关——空间联系,三是互关的原则:看要素间,人地间相互关系,四是因果的原则:看因果关系,五是演变的原则:看地理过程。从空间看待一切是地理学的根本思想。

  二、开拓创新

  新课标中提到的“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积极开展地理户外实践”这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手,例如在“附录2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参考示例”中找到了令人兴奋的“学习活动设计”,“探索太空,筑梦航天”作为一个对“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延伸,可以结合我国的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帮助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同时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情怀,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飞天”的种子。

  三、与时俱进

  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将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地球的演化过程,都会涉及到地理知识,这反映出地理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因此作为一线教师,除了要将地理知识准确无误传授给学生外,还要通过课程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8

  俗话说“越珍贵的东西,总是越容易流逝〞,转眼间,20多天的陕师大培训之行已近尾声。意味着我将离开这科学和艺术的海洋——陕西师范大学,回到我的工作岗位上去。回忆这短暂而丰富的习过程,使我的思想和情感有太多的触动。下面我把我的一些感悟分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第一,我对陕西师范大学培训之行的情感。

  很幸运,我能到陕师大培训,这是我第一次来西安,一切都是新鲜的。来西安之前,西安对我而言是一个梦、一段神话。最吸引我的是故都西安深厚而辉煌的文化积淀,美丽而感人的历史和神话故事。来到西安之后,闲暇之余,我领略了西安的一些景点。如陕西省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大唐芙蓉园、鼓楼等。这一切让我留恋忘返,兴奋之余,也为先人之智慧深深折服和敬佩,同时也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

  从报到后的第二天,我们就开始紧张而充实的培训学习,培训过程分别在陕师大雁塔校区、西安文景中学、西安第九十九中学、陕师大附中进行了学习。培训过程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各位老师的博学和他们对人对科学的态度。每一位老师都是被精选的相关学科的名师,他们知识渊博,授课内容丰富而独到,授课方法灵活多样。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他们又是那么的温文尔雅,那么谦虚真诚。他们都能如此,我怎么能不深深自省呢?这一切让我感到深深的感谢,也许只有自己认真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我的工作之中,才是对这一路的良苦用心最好的报答吧。

  第二,我对培训课程的简单回忆和感受。

  学习过程中对不同方面的知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了学习。例如苏争艳老师的《初中核心素养漫谈》、“麻辣教授〞王国杰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岳大鹏老师的《自然地理前沿问题与可持续开展教育》、延军平老师的《人文地理前沿问题与地理教育》、何军科老师的《中学地理有效教学设计》、薛东前老师的《地理学研究进展、前沿领域与地理教育》、张立昌老师的《有效教师与有效教学》、王用钊老师的《现代地理教师素养与有效教学》、李铁老师的《常见地理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王炎老师的《初中地理教学常见问题与对策》等20多场次的集体培训让我们耳目一新,纠正了很多认识方面的误区,深化了教学理论水平。这次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体会到新课程教学应该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从而到达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通过收看教学视频,我感到自己确实长了不少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要力求新颖,要能抓住学生的心,要讲求实效性,不能为了形式而没有实质内容,不能是课堂热闹而学生却一无所获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尊重学生,让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中的朋友。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教师唱主角,学生作配角。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充实自己的`头脑,要有过硬的根本功。通过本次培训,我还感受到:地理学科是一门专业很强的学科,地理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才能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初次任教地理的老师来说心中要装着目标,手中要拿着课本,眼睛要盯着学生,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变化,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在实践中锻炼教育的智慧,提升教育的视野于境界。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哲学在信息社会中已显得底气缺乏。如果是死水一潭,不仅一桶水不够,十桶、百桶也不够。教师需要的是长流常新的活水和学生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才是适应新时代的根本的要求。

  第三,我对我的教学之路的简单想法。

  学习结束之时,我对自己的教学之路也有了一些想法。

  首先,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我该深深自省,认真而努力的向他们学习。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持续不断的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主动的找先进的资源进行学习,做好教学反思。

  第三,未来的教育教学之路对我而言还很漫长,我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历,积极争取考研,深造学习。

  第四,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端正态度,坚持崇高目标,守住自己的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以上就是我对这次培训的简单心得,在此我感谢在这次培训学习过程中给予我帮助领导和老师们,真诚的给你们说声谢谢您,您辛苦了。最后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格言勉励自己吧。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9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此次地理课标中新增的很多内容重点强调了对学生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塑造培养,如《人口与人种》一课中,课标由说出人口与人种的特点,分布地区,语言和宗教的分布地区。变为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课标的变化令我们需要再次明确的是学科教学培养的底层逻辑,不是需要学生学会某个内容的.分布特点等内容,而且通过对内容的学习培养思维能力,树立一些观念和意识。那么从素养的角度出发我们会发现背诵不是学习的最优路径,这会期望我们老师重新思考教学策略,对我们是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10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特别是对于地理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以及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角色转变,有些体会。地理新《课标》之新,就在于地理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

  因此,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

  一、对于教材有了新的感受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教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联系生活,感悟知识。展开一个地理知识内容,首先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境,生活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

  并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知识解决大问题。新课程标准还特别注重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地理素养,爱国意识,全球性认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开放式地理教育。

  二、对目标有了新的认识

  按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今后的教育目标是以指向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为核心,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生存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初中地理课程应该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

  三、对多媒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的应用,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行动中获取新知。再比如初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展示各种真实的图片及动画,演示各种天体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等,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这种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11

  最近研读了20xx年义务教育地理新课标,感触颇深,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大时代的进步和国家、社会及公民个人的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积极向上。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

  新课标的特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关于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关于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增强指导性、加强学段衔接。

  新地理课程标准呈现以下特点:

  一、课程性质

  在20xx年修订版的基础上提出:引领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地理课程贴近生活,关注自然与社会,体现地理学特点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以及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本课程与小学科学、小学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有关内容相衔接,与初中其他课程部分内容相关联,为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理念

  1、坚持育人为本,确定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课程目标

  2、优化课程结构,搭建基于地理空间尺度的主题式内容框架

  3、活化课程内容,优选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理素材

  4、推进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教学方式

  5、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设计细化了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要求学生学习之后不仅掌握基本的知识原理还能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学提示中强调要利用情境教学、实践探索、问题引导等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培养真正的有地理素养的人才。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1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本周认真研读了《地理课程标准》前两局部内容:前言和课目标,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内容总结如下:

  一、对地理课程性质的认识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说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

  二、对地理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的认识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应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根底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二〕学习对终身开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开展等内容。

  〔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开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的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五〕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六〕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鼓励性评价机制。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13

  今年开始的初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尝试。地理科目的新课程改革从教材、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变。经过暑假对新课标的研读,使我感触颇多,特别是聆听有关专家对地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教材的详细说明,使我对新一轮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受益良多。以下几点是我对地理新课标的学习体会:

  一、地理新课标更切合初中学生心理和生活需要

  新课程内从学生社会需要、学生开展的角度去选取内容。更切合学生生活与社会开展的相关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社会,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地理学习更利于自身的.开展。

  二、地理新课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从侧重教学结果转向侧重教学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开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以组织者的身份来参与学生的学习,改变以前的灌输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知识形成的过程等,也就是课堂以学生为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感性导入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新课开始前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感性材料,如: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学

  感性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随后的教学活动难免要涉及教材知识,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抵触或逆反的心情,在教学中尽量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课堂,利用地理知识解决,这样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才能真的活泼,效率才会高,学生也不会感到累,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3、将知识点进行升华,让学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可以设计一些分歧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教材关于北京古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的建设之间存在的分歧。假设性问题的提出;如中东地区的石油丰富,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石油枯竭之后如何开展?这样设计可以引入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新能源的开发,自然也就理解了可持续开展。

  4、教师必须写好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是珍贵的案例,写好教学反思能够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

  三、地理新课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地理新课程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题材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更能使学生学会学习,表达自我价值。

  总之,地理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更新观念认真去研读地理新课程标准,用心去教学,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和对终身开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14

  初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尝试。地理科目的新课程改革从教材、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变。经过了为期两天的培训,对于初中地理新课改有了些许心得和体会,也发现了新课改的一些缺乏之处。

  一、教材的改变与教辅材料的落后

  〔一〕教材的改变

  今年初一地理教材与往年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主要表达在一下几个方面:

  1、取消了课本中对于重点内容的总结

  新教材中已经取消了旧版本中各个章节重点内容的文字表述。在旧教材中,较易把握,而在新教材中,那么需要学生自己去归纳和总结。

  这个改变无疑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尝试,其目的应该是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自主学习去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现在的学生不管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课堂的领悟能力、学习根底来看都无法到达新教材设计的初衷,再加之高一地理的学科地位,这种改变反而加重了教师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负担。

  2、取消了一些根本知识的铺垫

  在旧教材中,每个章节的第一节课文都会对本单元所要用到的.根底知识先进行学习,再引出更深层次的内容,做到循序渐进,由简而难,例如:旧教材《世界的海陆分布》中的比拟。 新教材中那么取消了这些根底知识的铺垫,这种内容上难度的突然增加使得学生无法适应学习这么抽象的内容,他们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补充旧教材中的根底知识,才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和学生课堂的学习量。

  3、案例、活动的增加

  相对于旧教材而言,案例和活动的大量添加那么是一个创新之处。新教材更加注重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生动。另外,个别活动的问题设计不科学,有些问法太简单。

  〔二〕练习与课改的不同步

  任何一次教学改革都必须有相应的辅助措施,这次进行的新课改对于教材的改变只能说差强人意,但是练习和配套的地理图册那么没有任何的改变。其中所采用到的图片、例题可以说和往年没有不同,没有表达出新课改的精神,问法还是老一套。因此,没有一套与新课改相匹配的习题,使得教师在课后的知识稳固手段上更加捉襟见肘。

  二、教学评价机制的改变

  传统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是以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而新课改那么改变了这种模式。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评定引入了大学的学分模式,除了以卷面测试来评定学生外,还参加了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过程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平时作业〔完成质量〕、探究活动、平时测试〔进步程度〕等确定分数,最终由学习过程评价和模块考试两者分数之和来确定学分。

  应该说,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评价更多地集中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也就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相对于以前的传统评价模式更科学、更全面;而且学分制的提出,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今年是海南省再次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各个学校都在实施和探索中,但是每个教师心中都有一个指挥棒,那就是初中地理会考。只有初中地理会考的改革,才能很好的解放学生和一线教师,才能更好的执行新课改,在会考制度不变的情况之下,新课改也是很难进行下去。

  三、教学方法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根本上课堂属于满堂灌。而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更强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通过教师的逐步启发,结合课本案例,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获得知识。

  其出发点,无疑是很好的,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很高:

  1、学生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积累;

  2、要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3、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广、渠道多。

  而从实际情况看,能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一些重点中学的学生也许能够到达要求,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学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

  以上是我对于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初中地理新课改的一些想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不妥之处,请指正!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15

  认真学习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收获很多,感悟颇深。义务段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有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 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而不是像过去地理课程所追求的培养地理学科专家那样去确定目标, 因而,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 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 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 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初中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

  一、对于教材有了新的感受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 要教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新课标地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课程。他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联系生活,感悟知识。展开一个地理知识内容,首先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境生活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并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知识解决大问题。

  新课程标准还特别注重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地理素养,爱国意识,全球性认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开放式地理教育。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地理课程的性质。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由此可以看出,地理课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可有可无,学好地理也并不是想象中划划背背就可以吃高分那样简单。作为地理教师,如果没有交给学生应有的地理技能,而只让学生死记了很多死知识,我们也一定是一个不称职的地理老师。

  二、对目标有了新的认识

  按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今后的教育目标是以指向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为核心,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生存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初中地理课程应该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

  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基础上的能学,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关注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角色,引导学生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极大提高他们的地理技能。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就要求地理教学要教给学生与他们的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要教给他们地理技能,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要使学生地理课上所学内容现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我们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他们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教师应当与时俱进,转变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策划者和激励者。教师要给学的学习活动搭建舞台,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机会,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创造条件。

  我们应当让学生在充满探究欲望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不断生成地理知识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我们应当放眼学生能力的培养,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使地理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施展才华的沃土。

  三、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

  现在学生,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新课标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案例:地理学科“降 水的分布”的教学。要让地理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新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这就要求我们的地理课堂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地理课程”的一部分。我们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积累地理技能。

  学生回家路上、爬坡淌河、看新闻、看天气,看体育比赛,处处都蕴含着地理知识。如果我们能不断的引导学生用地理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去思考世界上的风云变幻,我们何愁学生学不好地理、我们又何愁学生的地理能力上不去呢?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课堂,利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才会充满活力,真正高效,学生轻松学习,提高能力。新课程标准赋予我们一个诺大的开放的地理大课堂,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利用好。

  四、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地理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让现代化教学资源助推我们的高效课堂。新课标指出:“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努力更新知识,掌握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是我们的课堂形象、直观、高效。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如果我们能够娴熟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就能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行动中获取新知。

  五、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对这门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能力。

  总之,通过学习研读新课标,使我感到耳目一新。我们将不断领会新课标精神,让新课标领航我们的教育教学,引领我们走进真正的高效课堂。

【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07-12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06-06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0-02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实用)06-06

对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解读心得体会11-23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通用05-05

【合集】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13篇08-28

(精华)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13篇08-28

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2-21

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