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观后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无人区》观后感

时间:2024-08-12 16:24:3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无人区》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无人区》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人区》观后感

《无人区》观后感1

  《无人区》是一部很容易看得懂的电影,黑色不失凝重、戏虐却不夸张是我的观感。

  相较于当下电影的小资小爱,通篇的西部蛮荒、丛林法则给影片注入了十足的血性。对比花拳绣腿般的摆酷电影风潮,这部影片带给观众的是再真实不过的真实。公路电影特有的流动场景和盘根错节的叙事方法,一扫小格局电影的窒息感。

  但这些并不是《无人区》的全部,在我看来最精彩的部分来自“匪夷所思”和“黑色幽默”的拿捏。片中的小道具“打火机”可以做为《无人区》精彩绝伦的注脚。

  片中“打火机”每每出现时,几乎都是非常戏剧性的桥段,时而黑黑的幽默一下,时而让片中人物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改变。通过几次巧妙的安排,打火机已经成了观众脑海里挥之不去的黄金大龙套,甚至随着剧情的发展,对观众形成了心理暗示,“打火机”又该出场了。然后就是果不其然,打火机成了笑料,转几个镜头,它又成了杀人武器和救命稻草。不得不说,打火机运用的称得上精彩绝伦,一个新的经典道具从《无人区》孕育而生!

  《无人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正常的,不多见的,好的`国产电影。相对于大多数故事背景发生在公路上的电影,它其实已然节奏明快,悬念制造的幅度合理,人物性格塑造得充分,动机合理,情感递进升华让人信服,西部片里原本就有的黄金配角,在这里也够多管饱。

  更为重要的是,走出了自己的安全区域,放弃了擅长的多线叙事的宁浩,并没有让故事散掉,他最好的节奏感和故事氛围的把握,仍抓在手里,考虑到转型一刻翻阴沟,永远只有一招鲜的中国导演如此多,这点尤其宝贵。

  电影快结束的时候,明明知道是煽情了,却还是有点小小的动容了——我觉得,仅凭这点,说明《无人区》是合格的类型电影,点赞。

  看完心里会有点压抑,不过压抑了是好事啊,代表着我确实有被电影打中。冲着导演,我来到了电影院。宁浩带来的的确是部好的国产片,好演员,好剧本,当然还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西部景色。虽然我中途也打了几次哈欠,可是还是挡不了我对它的点赞。电影甚至也可以叫做“蛮荒时代”,在那样一片无人区中,文明是最不应该出现的东西,当它和野蛮或者是人类表现出的动物本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时,我还是被惊到了。其实想想,竟然还会有些真实的害怕,因为纵然我们生活在现代文明的社会下,身边还是会有这种最不该出现的所谓的为了钱可以不惜一切的事情发生。看了下 影评,其中不少说宁浩复制好莱坞大牌导演复制的过分,其实好的东西是可以从复制开始的,到最后说不定还会超越它,不到最后谁又知道呢?觉得黄渤演的角色给了其他人,还就是演不来,演技大赞。反派一号的眼神也有秒到我哦,对于这种粗犷型的,导演刻画的还好啊

  无人区就像是一只雏鸟,羽翼虽然尚未丰满到可以翱翔,但你可以看到,它会长成鹰隼。《无人区》的镜头还受限于三秒一切换的规则,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个人风格,所以,我用“距离大师,一步之遥”来形容。这一步,可长,可短。

  《无人区》不是喜剧,但会让你发笑,被它的黑色幽默感染,笑得前仰后合。

  《无人区》不是悲剧,它不会用黑暗笼罩大地,你仍能见到文明的火光。

  《无人区》不是心灵鸡汤,它不会不痛不痒的慰藉你。

  《无人区》不会让你大彻大悟,它像是大师往茶杯里倒水的过程,最终你得到了什么就是什么。

《无人区》观后感2

  自20xx年拍竣以后不幸遭禁,随后几度传出上映消息,但最终都不了了之4年后,这部确确实实“让观众期盼已久”的电影《无人区》终于要与全国观众见面了。昨日上午,《无人区》提前在汉举行媒体场试映,影片走的依旧是宁浩最擅长的黑色幽默路数,只不过导演这次下手特别狠:笑料虽然不少,尤其以男主角徐峥几次呼唤“上头条”最为开怀,但残酷甚至有些残暴的故事,却很难让影迷像《疯狂》系列那样笑着散场。那些想带小孩子看这部片子的读者,还是断了这个念想吧。

  笑,扭转不过黑色气息

  其实《无人区》自拍摄之日起便备受关注。玩腻了多线叙事这种“小聪明”的宁浩,在《无人区》中开始尝试转变:影片不仅抛弃了多线叙事的结构,在拍摄制作水准上,甚至在音乐制作上,都比前两部作品要精致了不少。

  影片的主角是徐峥饰演的律师,他远赴西部边城为盗猎者辩护,官司获胜,开着盗猎者抵押给他的轿车返程。不料这一路上极不太平:黑店油车司机、舞女、盗猎者、警察等各色人等接连出现,他被迫走一路逃亡,堪称一部“西部太囧”之旅。

  但你仔细观看影片后会发现,虽然抛弃了多线叙事,但徐峥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人,各种巧合,跟《疯狂》两片有异曲同工之妙:黑店油车二人组算一条线索,余男扮演的舞女是另外一条,黑店里的父子俩则又是一条,至于盗猎者大头目和盗猎者黄渤,则又组成了两条线索。而这些人在徐峥的返程之旅上机缘巧合不断出现,在最不该亮相的时候亮了相,制造了不少笑料。

  只不过这次宁浩玩得特别狠,看完影片你会发现,所有亮相了的人物,几乎都不得好死:炸死、被枪打死、被车撞死虽然为了最终能够公映,宁浩给影片加了一个硬生生的温暖结尾,但看完影片后这种一度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的黑色气息,并不是几个笑料就能扭转过来的。因此《无人区》公映路上一路坎坷也是可以预料到的。

  惨,徐峥这次一人挑大梁

  在《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中两次担当配角的徐峥,这次在《无人区》中变为当仁不让的男一号,不仅在片中戏份最多,表现的空间也最大。

  影片中扮演无良律师潘肖的徐峥,在造型上便跟以往不同,他没有以光头亮相,而是半长头发搭配一撮小胡子,西装革履再配上眼镜,堪称这几年其最帅造型。

  片中此人不仅巧舌如簧,言语也颇为喜感。而片中他的遭遇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如果你觉得他在《泰囧》里碰到王宝强够囧了,那看完《无人区》你只会更同情他:与运草车飙车,结果被对方驾驶员洒了一车尿;进黑店挨宰,买个火机100块,花1500元加箱油不说,还被迫看附赠的'惊喜表演;最要命的是,自己开车路上还撞到了人,准备浇汽油焚尸时,此人突然活了并用同样的手段报复他。而片中他那句“本来是要上头条的,现在也要上头条”的台词,在观影过程几次引发笑场,让人不得不感叹宁浩那超人一等的预知能力。

  而黄渤在片中沦为配角,值得一提的是,在《疯狂的石头》中拿着锤子乱砸一气砸出名的他,这次在片中被另外一个乱砸锤子的憨货给灭了,着实有些讽刺。

  至于女主角余男,身材成为一大争议,看过前不久那部卖弄性感的《铁血娇娃》再看这部电影,你会发现,虽然是同一个人穿着类似的性感衣服,但身材上的差距已经超出了科学能够解释的范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无人区》观后感3

  “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片中徐峥不断地在发问,最终他用一把大火给出了答案:“人类会用火”。我们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认为动物是靠本能行事,而人则懂礼义廉耻,有着一套行为规范来决定其可为或不可为。此规范是国法,是家规,也可能只是主流社会所认定的一些道德观念。但古人又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从这点上来看,似乎人和动物又离得不是太远,善与恶的一线之差也许就在于环境允不允许,诱惑够不够。

  看完影片后恰巧看了篇文章《一个普通人离杀人有多远》,此文列举了卢旺达大屠杀:胡图族人在短短3个月内杀死了80-100W 原本是他们朋友,邻居,同事图西族人,仅仅是因为被告知图西人是坏人,然后军队发放了武器;1970年代非常有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随机抽取的斯坦福大学学生角色扮演狱警和囚犯,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实验中包括发起实验的教授(典狱长)在内的所有拥有特权的阶层,都无一例外地变身为魔鬼,开始虐待囚犯。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讲法,一个人之所以会犯罪,会变得很变态并不是这个人的性格特质的问题。相反的一个非常善良的平常非常温厚的人也可能成为凶手。是一些情景,是某种的场景,某种的环境,某种的背景使得一个人忽然堕落,堕落成为撒旦,这就是所谓《路西法效应》。

  而《无人区》则是以徐峥一个年轻有为的知法懂法的律师,却堕落成为一个企图毁尸灭迹的罪犯来应验了这一法则。你我皆是普通人,也许有着各色各样的小毛病,但自觉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扪心自问,当你碰到徐峥所处的困境,一边是牢狱之灾,一边则是锦绣前程,你会不会做出更为正确和理性的抉择?而堕落通常是连锁反应,一步错导致步步错,直至堕入地狱。值得庆幸的'是,余男的出现给了徐峥机会,让他克服自身的恐惧,贪婪和怯懦,最终拯救了对方,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救赎。他用挺身而出和一把大火验证了:“我和你是不同的,我是人。”

  片中徐峥名叫潘肖,英文名叫肖恩,十分巧合的是此片的某些场景设定和肖恩潘主演的西部片《不准掉头》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是烈日炙烤下的西部,不见尽头的乡村路,满怀恶意的小镇居民及身处绝境对人性的考验。也许这也是宁浩导演对此片的致敬吧。

  看完《无人区》心情非常激动。总所周知,中国电影起点低,又有较为严格的审查制度,以这个标准,《无人区》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十分精彩的影片了。虽然和国外一流的影片相比,某些方面还略显欠缺,例如结局稍嫌突兀。导演或许是想通过余男由于徐峥的牺牲而最终获得新生来拔高立意,但过于直白,与整个电影的基调不太相符。不如《泰坦尼克》中,我们可以从老年Rose身边的那些照片中推断出Rose虽历经劫难,但最终还是如Jack所希望的那样过上了自己向往的生活,这样会显得更为含蓄和高级。另在黑色幽默部分有生硬和用力过猛之嫌,虽然观看过程中很多观众被逗乐了,但那种苦涩感还不够深刻。无论如何这是继《让子弹飞》之后第一部让我热血沸腾的中国影片,让我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为宁浩导演鼓掌!

《无人区》观后感4

  看完,想鼓掌,又不忍破坏人们沉浸于那戳心的片尾曲中感动,最终,看完了片尾,影院灯光亮起,才双手合拍。

  来之前是被“95后导演”,“羌塘无人区”这两个标签所吸引。同是95后,人家拍的片都出来了,简直是太酷了!一定要来欣赏!!

  还没有开始多久,工作人员不得不在恶劣环境中一个个下撤。当看着得了急性肺水肿的师傅铁青的脸色,在颠簸汽车里坚持着。眼泪不自主就出来了!这哪里是什么酷的事情,这是要命的啊!

  影片渐入佳境,恶劣生态环境,同时隐藏着着最纯净的绝美风景。当子君看到和父亲生前合作过的工作人员,她开始淘淘大哭。

  原来,不仅仅是为了天挑战那无人踏步过的雪峰,更是怀揣着对父亲的高度靠近。是那8000多米的高峰,也是彼此心里的距离。虽然没有达到父亲一样的高度,也是挑战了前所未有的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和极限,6000米,下撤。也大概懂父亲了,不像之前8000米那样遥远。

  也许,和父亲近了很多吧。这就足够了……

  我知道,在穿越无人区,记录普若岗日冰川主峰的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纪录片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所以,它是非常棒的一个纪录片了。

  所以,我想对关于纪录片的情感叙述方面发表一下自己的个人敢想。

  电影后的问答期间,导演在回答一位观众时候说拍摄的你的是记录。有观众问您最开始的初衷是什么。您说是记录。

  其实若不是时间不允许,我会站起来问一句:导演,请问您想要记录的初衷是什么呢?其实我大概有个预设的.答案。是因为您父亲。因为父亲因为父亲就像一座雪峰,你一直仰望,却不能触摸。您内心有一种渴望,您渴望接近,渴望和父亲站在同一高度,平时他,了解他,感受他。于是,您借用穿越无人区,一来可以完成对自己的挑战,二来,更是接近了您内心情感的峰顶。

  所以我期待着电影中,在影片中会适当地出现关于父亲的片段,关于他的情感,他的态度,这样也好顺着叙述下去。然而影片中父亲的两三个片段,就,只是插播进来了。

  不知为何,我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就像要一碗饭,两个菜和一碗汤才能吃饱,您只给了一碗饭和一个菜。这造成我感到:有点不够。(因为我觉得好的纪录片也是要很顺下去的那种,既然导演在里面穿了父亲和蔡制作人的背后情感故事,我个人觉得那就多一些些相关的情节,或许看起来会更加饱满)

  羌塘无人区环境极度恶劣,也记得听说蔡导的要求是:先拍到,再说拍好。能够冒着生命危险把那一块无人踏足之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真的是敬佩。古文中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那漫天星河,那深蓝的湖面,雪白的山峰,真是震撼人心。这也是纪录片里面非常棒的素材。

  但是有的地方拍摄,内心有一种,呃,呈现出来是花絮的感觉。就是拍大家一直撤退那里,感觉有点像花絮的呈现。只是这些拍到的画面拼接起来,这里的大概意思是关于质感吧……

  我知道,这次拍摄难度极度大,又不是专业的纪录片团队,我不应该以bbc的要求来对一位年纪轻轻的95后导演。但是觉得要说纪录片不是很充实;

  但总体已非常棒。

【《无人区》观后感】相关文章:

观后感范文 观后感05-17

同桌的你观后感-观后感07-06

高二观后感:《感动中国》观后感二十作文-观后感作文01-11

《掬水月在手》观后感-观后感02-19

《加油,向未来》观后感-观后感02-19

《战马》观后感 电影战马的观后感10-13

《海洋》观后感 海洋电影观后感10-29

天堂的张望观后感想最新 观后感03-05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观后感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