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04 12:38:1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1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如何使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等)组成最佳结构序列,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提高教学效能,是研究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通过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学习,使我从新认识了教学设计的涵义。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要正确把握新的教育理念,其核心部分是,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活动。

  其次,在真正理解新理念的基础上,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应用过程;对于教材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如归纳法则(方法)、描述概念(定义)、总结所学内容结构等),首选鼓励和激励策略,即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去给出答案;而后,教师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介绍规范的表述,而不宜要求学生都机械记忆规范的表述。再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学知识的特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最后,根据课堂实际的实施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适时改进教学.通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学习,使我对教学目标设计的新要求有了认识:教学的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过去几乎只是强调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教学设计对知识与技能的研究是最基础的,或者是一般目的,然而,在数学教学中,过程的严密,方法的创新,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美”和“生活的美”也是非常关键的内容,所以说,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最一般的目的教学目标的两类陈述的方式:其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其二是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2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创新的教学设计很重要。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首先,要改变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观念,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特别强调家庭也是值得重视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其次,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三、讲授新课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第四、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此次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对语文教育规律的把握突出体现在重视积累和对文章的总体感知,淡化分析性操作,不要求学生背诵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加强对诵读、积累、感悟、熏陶的要求,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重复的练习。这些要求都切中时弊,体现了全新的语文教育观。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3

  学习完本节内容,本人认识到在对数学课程目标的理解上,我们应当清楚数学课程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数学思想方法,还要更多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要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知识、能力的学习;知识能力的.学习要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总之,我们要在数学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那么怎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表达、交流,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技能。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起来就会非常轻松。新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材料与环境,为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提供了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在熟悉的生活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新教材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2、富有儿童情趣,在童话故事中感受数学的美“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的数学故事令人终身难忘。

  3、猜一猜,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奥秘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教材编排了一些数学游戏。

  4、学具操作,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促使学生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学习内容。

  5、培养竞争意识,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儿童的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课本就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把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一定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还应当了解到,孩子们眼里的数学与成人眼里的数学是不一样的。因此,学生们可能有许多“怪”想法,这些想法体现了孩子们可贵的思维。如果教师能够欣赏孩子们的想法,不但能启发他们的智慧,还能保护好他们后续学习的动力。这是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的。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4

  传统的地理教学,存在着教师过多地讲解、分析和说明,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是教师仍然把自己做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的理解程度,于是就包办代替。显然这种以“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应当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探究问题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地理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知识、能力和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方式,变灌输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满堂灌”、“满堂问”的局面,把时间留给学生。其次要努力使我们的探究式学习设计得具有综合性,不仅要着眼于知识、能力过程,而且还要有人文性。最后,“以学论教”可以使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上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二、地理教学应从教师的权威传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常常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更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

  古人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份信任、一份鼓励、一次机会,多一点尊重和关爱,师生之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与氛围。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不仅仅只是得到了知识、能力,而且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民主、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也是现代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地理教学应从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向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传统地理教学方式的真实写照。回顾多年来的教育改革,大多数教师把重点放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技巧上了,而忽视了教育工具和手段的革新。今天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令教育大为改观。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目标相联系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的革新,而且是教育变革的动力,因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将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其所具有的信息存储量大、检索方便、互动性直观性强的特点与地理教学的`需要结合起来,探索地理教学的新途径。

  四、地理教学应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往往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真正的评价应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现代地理教学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考查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询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还要注重质的评价。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5

  暑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傅道春编著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书中没有太多太深的教育理论,以一篇篇鲜活生动的教育教学的案例诠释了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使我受益匪浅。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现代教育开辟了一片天空,给现代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大部分在课堂里度过,课堂生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生命质量。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的语文课堂让更多的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我的语文课堂成了学生自主遨游的领域,我的语文课堂成了真情流淌、平等对话、自由开放、体验感悟的新课堂。

  一、真情流淌的课堂

  1、教师真情投入

  许多感人至深的文章往往是作家用真情实感写成的,同样,要把一篇感人的文章教得让学生感动,教师也一定要“先感动过”,先“进入角色”。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寓情于文、寓情于声、寓情于态,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会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动作、眼神传递给学生。记得我在上《美丽的丹顶鹤》这一公开课时,我边放录像资料,边伴着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一位女大学生为救受伤的丹顶鹤而光荣献身的事迹。感人的故事,激荡的音乐,使得我满怀深情,眼含热泪,学生们也个个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学生真情流露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如果教师能用多种手段激起学生本能的、积极的情感,与课文所流淌着的情感交汇、碰撞、升华,就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的真情也就会自然地流露在字里行间。例如我在教《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我创设了以下情境——观看台湾蝴蝶谷里蝴蝶聚会的录像资料,做蝴蝶头饰,戴上头饰想象自己仿佛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欢迎客人的情景。让学生在完整连续的情境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快乐。学生在“看蝴蝶”——“画蝴蝶”——“想蝴蝶”——“演蝴蝶”的'过程中,始终沉醉于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激情之语喷涌而出。

  二、平等对话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认为平等对话的精神实质就是:教师放下架子,构建民主平等、互敬互爱、互教互学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使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的发展。

  1、善于倾听。教师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去倾听不同的声音,敏锐地把握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的“学情”,使其及时转化为随机生成的教学环节。

  2、善于赏识。教师要以一种赏识的心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要蹲下来看学生,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心灵去体验孩子的情感。

  3、善于评价。《新课程标准标》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经常性地给学生以肯定激励性的评价,不仅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比如学生提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说:“你真会提问题!简直是个小小思想家!”再如一个学生读书读得很棒,我会说:“太好听了!你将来可以当播音员!”

  三、自由开放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心灵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驰骋,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

  1、课堂向自由提问开放

  以往,课堂交流的主动权和课堂发展的主动权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手中。长期以往,学生已经没有了提问的习惯。当教师询问“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时,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没有!”问题没有了,表明知识的堆积成功了,也表明思索的脚步停滞了,思维的活力退化了、萎缩了。新课程的课堂中开放自由提问的空间,最大可能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自由地口头发表出来。课堂的流程不要以教师的预设为主,而要以学生的发现问题为主。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看来多么幼稚、多么奇怪、多么荒唐,也不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多么地离经叛道,教师都应能理性地、心平气和地正确对待,并能视为重要的教育契机。

  2、课堂向自由辩论开放

  课堂上,老师应该允许学生之间的思想充分地碰撞、交锋,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都允许存在,都可以设想。那些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看法都可能引发学生之间的辩论,学生在自由辩论的过程中才能明确是非、寻求真理。如我在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学生对文中的狐狸到底是“狡猾”还是“聪明”持不同看法,于是我把持不同看法的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展开辩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生各抒己见,气氛异常活跃。最后持“狡猾”态度这一方联系课文和实际以充分的理由获胜,使学生懂得狐狸用故意奉承别人使人受骗上当的计策去获取利益,这种近乎欺骗的手段是不道德的,是违背公民诚信原则的。这种辩论起到了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确立善恶观的巨大作用。

  3、课堂向自主探索开放

  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鼓励创新、推崇自主探索的地方。课堂上应提倡合作探究,提倡研究性学习,激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评价时也应坚持“无错”原则,允许学生“自圆其说”。这样对学生个体而言,每份知识与能力的积累,都是他们自主探索的结果。如我在教《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让学生紧扣“美丽”一词组成小组合作探究丹顶鹤到底美在哪儿,每个小组成员通过课前查资料,课中品读感悟,总结出了“羽毛美”、“体形美”、“姿态美”、“传说美”和“生活美”这五“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成功的愉悦。

  4、课堂向实践活动开放

  有句话叫做“实践出真知”。语文学习同样如此:组织诗词诵读,孩子们会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组织小记者团外出采访,孩子们学到的不仅是采访写作的技巧,还有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学完《秋游》后,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名为《走进秋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找秋天——画秋天——赞秋天——写秋天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观察自然、发现自然、感悟自然的机会,学生非常喜欢。

  四、体验感悟的课堂

  感悟是个体凭借语言及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不是分析,不是告诉,是刺激,是唤起,是体验。感悟是体验与对语言认识理解结合的结果,学生初读语言文字有了初步感知后,要坚持不懈地读下去,自然就能融会贯通,这样就有了认识理解。在此基础上,如能及时让学生参与体验,那么感悟便水到渠成。

  在教学《梅兰芳学艺》第二自然段中“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句话的朗读时,先让学生读通句子,注意句中停顿,以及“紧盯”“注视”这对近义词的意思,接着,让学生紧盯老师举在空中“飞翔”的纸鸽子,注视金鱼缸中游动的鱼儿,以此来体验“紧盯”和“注视”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此时的眼睛有什么感受,从而体会梅兰芳练功的刻苦。学生再次朗读时,因为有了认识理解,又有了亲身体验,就自然加深了对该句语言的感悟。尽管我们不能指望课堂上的几次体验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但参与体验在提高学生感悟能力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6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全面铺开。通过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小学数学学习,使我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新课程教学,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与旧课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以下是本人在学习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设置问题的情境化。数学中很多的结论和证明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首先通过思考题,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能动探究,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

  二、教学过程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训练和提高。

  三、教学方式、方法上差异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师生互动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标也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及各种软件使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认识数学的本质,并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正确引导,经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

  新课标要求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数学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即为“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所提出的思考题、探究题都是直接与生活中的问题,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的一些实例,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当前,教学方法五彩纷呈,举手投足不知所措,听了专家的报告,顿觉有晃然大悟之感:先学一家,融汇白家,发展创新,自成一家;先入格,后出格,入格求形似,出格求神似,一语道的,教学切不可赶时髦,摆花架子,盲目追随,死板硬套,而应该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性格、阅历、见识、语言表达、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不尽相同,若套用同一模式,势必洋相百出,不成体统。

  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要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不可眼花缭乱,要学蜜蜂,采撷百花精华,自酿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

  通过学习使我深深认识到我们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

  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7

  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这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的权利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样教师不再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新课程还使教学内容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

  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这些都意味着课堂就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在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教师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人评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两强、两弱”,即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试能力也比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弱。我们要努力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新课程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综合课程的提出和发展缘于对分科教学的批判。长期以来,课程整合的理想和学科割裂的现实困扰着中小学教学。我们不可能囫囵吞枣的传授、学习或探索科学知识,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加以识别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各种分门别类的教育在一个学生身上最终应该发生整合的作用。就课程与教学而言,分析与综合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8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控制方式以及课堂常规经验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更新观念,在知识传授、教学方法、教材处理和师生关系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变化。

  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

  1.备课由过去的“筹备者”转变为“设计者”。在新的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已发生明显的变化,已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智能的开发者、学生成才的引路人,不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培养有学习能力的人。教师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设计学生学习方式、指导方法和能力养成的手段与环境。内容的设计要凭借教材,又要发展于教材,为完成教学目标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

  2.上课由过去的“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学习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第一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听从安排,毫无自主性,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你不教,他不学,你教什么,他学什么。这种方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个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师只是把知识从书本上接过来,再传到学生中去。通过实践研究,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由“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学习者”。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是这个乐园的组织者;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教师是这个空间的引导者;课堂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天地,教师则永远是这个天地的学习者。

  3.辅导由过去的“指点者”转变为“合作者”。在辅导方式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长此以往,辅导就是教师指点一下结果,很随便,也很简单。现在则不然,因为培养的目的不再是只懂知识的人,而是有生存能力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所以,作为教师要时时刻刻记住,你是在培养有学习能力的人,辅导应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自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由过去的“指点者”转变为共同研究的“合作者”。

  二、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变为“注重教学的过程”

  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方式,以合作的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知识。

  通过这种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沉寂的课堂,学生说话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合作、讨论都成了课堂的亮点所在。可见,学生处在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会得到诱发和补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争辩,使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集体中解决,使本来能解决的问题找到更便捷的方法和圆满的答案,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三、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变为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9

  一、转变教师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是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和开发者。

  二、转变教学行为

  1.新课程对师生关系强调尊重和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做到“六不六尊重四赞赏”,六不: (1)不体罚学生; (2)不辱骂学生; (3)不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 (4)不羞辱、嘲笑学生; (6)不当众批评学生。六尊重: (1)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 (2)尊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3)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4)尊重有过错的学生; (5)尊重有身理缺陷的学生; (6)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四赞赏: (1)赞赏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长; (2)赞赏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小的.成绩; (3)赞赏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4)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

  2.新课程对教学行为强调帮助和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重在于帮助: (1)帮助学生检查与自我反思,确立目标,明白自己想学习什么和想获得什么; (2)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方式; (4)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对个人的意义和产生的社会价值;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积极学习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倾向性。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应当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引导应当表现为一种激励:犹如学生登山畏惧了,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通过作工作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3.新课程对自我强调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更加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为过程中反思,这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是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促进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4.新课程对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强调合作。

  (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位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协作,不仅具有教学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功能。 (2)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才能在教育要求和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才有利于整个教学活动。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10

  (一)注重营造教学的创新环境

  教师在教学时,态度必须和蔼可亲,保持幽默,这样学生上课如沫春风,必然勇于表达,相互激动,必可开出创新的花朵。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三点:一是爱护和保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二是帮助和培养。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已知1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时,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自学:怎样画线段图?把谁看作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设谁为“x”?等给学生创设环境,让学生思考、探索,使教育水到渠成。三是开发和扶持。当学生在对一项数学活动感兴趣并非常高兴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不反对猜测。教师要把记忆性教学变为思考性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探索转变。

  (二)充分挖掘教材并合理灵活运用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忠实于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程序组织教学。在这种思想下,教师很少对教材加以合理的处理加工,更谈不上创新了。其实,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意味唯教材,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如,在对“两位数除法笔算”的新授课时可以对教材作如下处理:“整十数笔算,接近整十数,中间数试商,商中间和末尾有零”,各一课时其中穿插适当的练习课加以巩固,这样为学生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充裕的时间。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深挖教材中孕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工教材;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

  (三)积极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的创新行为在教学中以发散性问题为出发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创新思维和提出创新思维的要求。课堂上,让学生动脑思索,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例如:有一教师在六年级复习平面知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练习:给学生一根长31.4厘米的绳子,把它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你认为它们的周长相等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学生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在猜测过程中,许多学生通过计算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圆的`面积最大,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冲突,积极探索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激发学生质疑,促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展开多向思维,鼓励创新,如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举一反三、以一贯十、逆向解题”等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发散与收敛、变式与求异等思维习惯。

  (四)开展独立尝试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生主动参与探究才能有效实现建构。即使就同一数学内容的学习而言,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在创新行为中充分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个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独立探索,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在独立探索基础上展开合作交流,既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拓宽了信息交流面。学生通过了解彼此的见解和反思,丰富自我,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在运用该策略时需注意运作的顺序和时间两个问题,合作交流有利于对问题思考的互补,使探究解决问题更全面。一般的当问题的思维力度不太大的按先独立后合作的流程进行;对于思维力度大的问题,可采用先合作后独立的方式进行。强调主体的自主学习就要努力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方式,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较充裕的时间去思考、探索。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11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就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相联系的好书。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本课程由理论与案例两部分组成,在理论部分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建构特点,概括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及教学设计的创新,并对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进行了反思。案例部分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精选了 29 篇课文,每篇课文给出了 2-3 种不同的设计思路与相应的课堂实录,并对设计思路进行了反思与点评,通过大量的实践课例帮助教师掌握小学语文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课等不同课型的创新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打破定势,引导思维。长期以来的思维形式是求同思维,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闭塞,甚至机械学习,死记硬背,而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打破定势,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展示才华,拓展思维。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保守性,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思维的开阔性。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创新课程心得体会08-23

创业创新课程心得体会03-17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09-09

课堂教学创新评优活动的实施方案11-25

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05-04

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12-07

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11-11

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05-26

创新思维与创新教育心得体会09-16

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