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教学心得体会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5-17 12:00:5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热)教学心得体会15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教学心得体会15篇

教学心得体会1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素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加入了学习的行列。如何让学生在音乐的天地里体验、感知音乐的神奇,收获学习的乐趣,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结合我的古筝教学谈一些感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我深有体会。对孩子来说,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伊始,学生对古筝充满了好奇心,这是因为人对陌生的事物要比熟悉的事物更有兴趣,对陌生事物有征服感,“物以稀为贵”也是这个道理。但是我们所期待的以天然的兴趣来学琴的想法是很难实现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兴趣会逐渐减弱。每天枯燥的基本功练习,每天至少一个小时练习时间,在短时间内兴趣会被烦躁所代替。这时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我会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贴近儿童生活的,较为熟悉的儿歌、电视剧主题曲等作为练习曲进行训练,如在初级教学中选择“笑傲江湖”、“找朋友”等乐曲,同时结合基本指法教学来激发巩固学习兴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掌握古筝的演奏技巧。

  采用演奏和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学习进程,我会定期集中同一水平的学生在一起上课,我还会在教学过程中举行一些星期音乐会,每一名学生弹一首最拿手的曲子,其他学生提出演奏过程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让学生在表演中提高演奏水平和竞争意识,增加舞台经验,在学习中体现成功,享受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学生的态度要和蔼,对待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教师要及时加以鼓励,但是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失误,教师必须严厉和坚决地加以纠正,以保证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与此同时,要注重和家长充分沟通,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加强换位思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心态,毕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劳逸结合,才会让孩子们认定学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培养孩子们的乐感和表现力。我在教学中,会把音乐的语言放在重点,尽量将无形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如在学习乐曲“雪山春晓”中,在引子部分,我会给学生讲解此曲描述的是西藏连绵起伏的雪山在春回大地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演奏上,我要求无论是摇指、琶音还是刮奏都应尽可能地连贯饱满,尽可能地表现出宽广而辽阔的意境,摇指与刮奏不要带音头,每个音的音质要明亮饱满。更重要的是根据所给旋律的线条做出清晰的断句,才能使旋律的层次更加清晰,并且根据乐句做强弱起伏,这样才能把雪山的神秘晶莹的感觉表现出来。在流水部分,我会引导学生,水流是变换的,丰富多彩的,如何从冰川的`融化到汇成小溪直至流入大海,在演奏上,要求旋律线条均由右手大指来体现,因此右手大指应保证饱满的清晰度,同样随乐句进行强弱变化,左手下行琶音要注意均匀之外,还应加强手指的连贯性,象一根绳子一样将散落的珠子均匀地连在一起等等类似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乐曲是有内涵的,是有生命的,想要陶冶观众,首先要陶冶自己。

  增强孩子的创造力。我认为,在古筝教学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创新型、创造型的新一代,就要培养他们从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能高度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完成从填鸭式教学到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在学生进入高级乐曲练习时,就要注重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尝试的理解和表现力的培养,让其在演奏前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视角情怀,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责任重于泰山。我并且利用大量时间练习,除了对古筝的热爱,更在于强烈的责任感,想给学生一杯水,自身必须要具备一桶水,新的时代,需要教师作长流水,努力学习最先进的理念,最超前的技巧,把它们传授给学生们,为学生的成长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教学心得体会2

  自实施语文新教学标准以来,我们教师们感受到了教学方式的积极转变。曾经的担心与困难逐渐变成了积极主动与乐于参与。我们深知,传统的教材虽然强调实用性,但在新的教学背景下,需要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内容。因此,我们转向采用新课标下的“人教版”教材作为主要教学材料,这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们意识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更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新教材的使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改变了以往过于注重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文学习的规律与实践,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近期的期中考试成绩显示,我校七年级语文平均分为86.77分,及格率达到95.5%,优秀率更是高达50.47%。走进新的课标,我们语文教师有了许多新的体会与认识:[请补充你们在教学中的具体体会和经验。

  一、集体备课,取长补短。

  我们初一语文教研组共有五位老师,他们都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为己任,并将其精神付诸实践。在深入研读新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认真分析各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内容。然后,每位老师都负责备课的某个单元及相关课文,既分工又合作。遇到困惑或有争议的问题,我们会集体讨论,各抒己见,发挥集体智慧,取长补短,最终达成共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以教科研为突破口,贯彻实施新课标精神。

  新课标的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半学期来,语文组开设的教科研课全部落实在初一,做到都上成研究课。来我校听课的有市教研员、教科室领导,还有新世纪学校及其他兄弟学校的初一语文教师。获得了不错的 评价 。教学中,我们用同课分法进行教科研。例如,第五单元课文第 22 课《羚羊木雕》(提前来上),汪锦丽老师用辩论的'方式来上,创设了情景,学生们唇枪舌战,辩论相当激烈,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们获益匪浅,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而叶美娟老师(是新教师)采用了小品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她把课文分为四个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万芳、父母。表演后,让学生当评委,共同参与,并宣布评选结果。一节课同样在欢快中度过,绩效斐然。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法,注重激发和调动学生

  的求知积极性,这很重要。

  三、语文教学要抓“切入口”和“侧重点”。

  在第三单元课文教学中,我们抓住该单元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诗文,便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品味课文,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境,发挥联想与想象。总起来说,在教学中不搞面面俱到。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每篇课文都要选好“切入口”和“侧重点”。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抓住济南“冬天的特征”,从语言层面“准确”入手进行学习,也还不错。如《山市》的教学则侧重从“想象”着手进行研究,效果挺佳。其余课文的教学也无不如此。

  综上所述,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如下点滴经验:①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②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③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则退居后台搞策划,增强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④既重知识更重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四、改进与设想 ----

  ①语文教学应当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像放风筝一样,既能自由放飞,又能掌握好收放的技巧;同时,我们需要努力平衡好教学和考试之间的关系;更要在课堂中营造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心得体会3

  有人说,学数学就如鱼和网,会解一道题,就如捕到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就如拥有了一张网。“学数学”和“学好数学”不同之处就在于你是捕到了一条鱼还是拥有了一张网。

  在乾隆年间,纪晓岚就巧妙运用了“数学”来博得乾隆的欢心。乾隆1785年,乾隆举办了“千叟宴”,请了全国60岁以上的老头3900多人,其中有一人,自报家门141岁。如果是真的话,1785-141=1644,也就是说,这人见证了整个大清朝入关以来141年的历史。乾隆一听就非常高兴,这人是大清入关到今天繁荣昌盛的`见证啊!说罢,便下命令与纪晓岚“对句”。

  乾隆转眼就说出了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什么意思呢?中国人以60为一花甲,一个花甲就是60岁,花甲重逢,60×2=120岁,增加三七岁月,三七二十一,120+21正好是141岁。

  纪晓岚思考片刻后,马上对出了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人活七十古来稀”,七十便是古稀之年,古稀双庆,70×2=140岁,更多一度春秋,也就是140+1=141岁。表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乾隆皇帝和纪晓岚都在祝这位老者长寿,实际是在祝愿大清王朝繁荣昌盛、兴旺发达,深合乾隆心意。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轻松,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只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数学的高峰上的人,都是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的。

  记住,站在峰脚的人是望不到峰顶的。

教学心得体会4

  学习了20xx版语文新课标,对其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如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

  本次修订中,特别重视了汉字教育的问题。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我们着重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1)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

  (2)适当减少第一、二学段对于识字和写字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的识字数量可以从1600~1800个减少至大约1600个左右,写字数量也可从800~1000个减少至大约800个左右。

  (3)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希望下功夫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

  (4)在专家组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基础汉字教学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以促进汉字教育的发展。《基础汉字教学表》旨在帮助学生在初学阶段掌握300个核心汉字。

  总而言之,这次新的课程标准的更新,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更清晰的教育指导,减轻了学生的学业压力,真正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然而,如今的教育变革往往伴随着得失,新课标的实施也不例外。我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化解二者的冲突。

教学心得体会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为语文教师带来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我积极参加了持续教育培训,并聆听了专家们的讲座,从中发现了与以往课程标准的差异,明确了未来教学的重点,为自己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我有了以下的体会。

  通过学习,我深刻意识到了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对课程改革的一些要点有了初步的了解。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并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我将结合最新的语文教学实践体系,积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推动语文课程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学习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进行双重转变:一方面要改变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要改变学习方式。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最主要的挑战。一旦教学方式发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可以在课堂上得到理性展示,从而证明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可行的,也证明了教师新理念的确立。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得知,如果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将学习教学大纲与研究教材和教学方法相结合;深入研究新的教材,理解并善于运用它们;注重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个案研究,并积极收集相关资料;牢记验证课程标准和检验教材的实践任务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实践的重要性,特别是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具体表现在要求学生多读少写,认真体会和鉴赏阅读中的感受,培养他们表达对文本独特理解和情感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当然,让语文课程更贴近“文”的本质,让学生在感受语文魅力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将以学生为主导者,致力于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会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深知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各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需因材施教。因此,我将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例如,在教授识字和写字方面,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并充分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我将重点教授识字方法,并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启示非常深远。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有效提升教学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将语文课提升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服务。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树立广阔的语文视野,使他们的语文学习与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紧密。作为教师,我们肩负重任,但我会尽我所能,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为我的课堂注入活力,不懈奋斗!

教学心得体会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感到困难,缺乏灵感,无法找到合适的素材,甚至不知道从何写起。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他们失去信心,对写作文感到不愿意。我认为这种情况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态度和方法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文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中,我总结了一些感悟,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作文教学难,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的问题,其实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足够的灵感来源;二是对写作的束缚感过重。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有趣的活动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活,让他们充分参与其中,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感受,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由被动地“要我写”转变为自发地“我要写”,写作就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乐趣。其次,我们不应该轻易给学生定下写作题目,从而束缚了他们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和表达方式,如果过多地限制他们,就会导致作文内容单一,缺乏生气。因此,作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和表达方式,让他们的作文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世界。最后,我们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生活本身就是写作的源泉,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和奇妙,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经历,让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融入到作文中,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联系实际,指导学生作文方法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习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文中的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课文通过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件事情来表现刘老师的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做的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三是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三、体验生活,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生活是写作的泉源,而大自然则是最杰出的教师。只有有源头,才会有活水。生活即为作文之源,它们相互交织,彼此成就。我们需要确保学生在作文中找到自己的声音,拥有真实的话题,真挚的情感,以及童心未泯的灵感。为此,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那些触动心弦的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意识到,作文就是用文字勾勒生活的画面,将内心的思绪与感受通过笔墨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生活,去体验其中的点滴,发现其中的美好与真实。真挚的情感最能触动人心,学生的写作素材应源自于真实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参与各类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丰富内心体验,还能提升认知水平,释放想象力与创造力。比如,在劳动课上,学生亲身体会了劳动的辛劳与热火朝天的场景,这时我会安排一篇关于劳动课的作文,让学生尽情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从而写出真实而生动的作品。又如,周末学生参与家庭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会将这一经历与感受融入到作文中,有的写出了劳动的辛苦,有的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这些真挚的情感在文字中流露,着实令人动容。这种经历让人感受到孩子们在成长,懂事。没有亲身经历和感受,就无法写出真挚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当始终坚持将作文与生活相结合,将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空谈虚语、胡编乱造。其次,教师应当赏识并尊重学生的作品,让他们敢于表达真实想法。当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挚情感时,即便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教师也应该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成长和改进。

  四、师生互动,深入作文的修改、讲评

  1、学生作文不是作家的创作,更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教师若能秉持新颖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立足于现实生活,成为积极参与生活的倡导者。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为学生提供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赋予他们表达的自由与空间,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必将改变学生对作文的抗拒态度。每位学生都将享受作文的乐趣,乐于表达,使作文成为表达生活、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而非负担。

教学心得体会7

  上周,过了三天就要期中考试了,这是高一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考试。

  也是对实施数学模块化教学的师生共同成果的第一次检验。我的班级是12班和13班,可能是班主任效应吧。在3班,课堂气氛很好,师生互动随着课堂波动。站在讲台上,感觉每个学生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求知欲。站在这样的班级里,体会学生一点一滴的不断成长,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当然,很多老师都体验过这种快乐。充分满足了我作为三班老师的骄傲。

  然而,我教的另一个二班让我很头疼。每堂课都需要强调课堂纪律。几乎孩子们都不听话,调皮捣蛋,这让他们在我的课堂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师生沟通不协调,教与学的步调不一致。这就要求我几乎每次下课都要趴在桌子上反思很久。在反思中,我一次又一次告诉自己,要努力改变现状,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学生的问题,自己的问题,努力在不断的接触、不断的摩擦、不断的沟通中与学生达成默契,从而进入良性循环,让学生和自己的课堂效率最大化。虽然每次上课都鼓励学生,但其实是在鼓励自己不要放弃,不要灰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内心想要改善的想法却在一次又一次中不断减少甚至被摧毁。

  今天终于上了一堂触动我的课,让我体会到了久违的快乐。我多么希望大家在我的`苦恼之后,和我一起分享这份收获的喜悦。其实我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总是带着一种莫名的熟悉的失落感进入二班。就像之前的题目分析论文一样,只是用之前的知识增加了一些对比和直观的解释。当然,这是我在没有太多意识的情况下改善课堂的另一种尝试。但是,当我分析每道题和我平时做的同类型题之间的联系时,发现它们渐渐萌发了我对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的遗憾。这样一来,每个学生的听课热情都在不断提高,听课的状态与之前的状态相反。同样,这种上课的状态也激励着我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第一次在二班提前完成了上课内容。在最后几分钟,在我自己总结和讨论的时候,我继续让学生解释他们对错误问题的看法。我在纠正他们,重新树立正确阶梯思想的同时,也再次提醒自己再次改进课堂的方向和决心,因为这两个月来很少有同学向我提问,更别说和我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了。看着那些之前对数学毫无兴趣,甚至各科都睡大觉的同学们热烈地讨论提问,我的内心一直被这两个月来不断探索如何重建我的课堂,如何改进所困扰。当取得初步成果的时候,我觉得好开心,这是一种我很想和别人分享的快乐。

  二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和三班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二班经历的这种快乐,却远远超过三班。因为它见证了我两个多月的努力,见证了实质性的飞跃,见证了我和同学们的共同成长,也挑战和激励了我自己的教学管理。

  生活点评:我在教学生涯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果我把每一次困难和挑战都当成对自己的磨练、历练和机会,相信你会在克服困难的那一刻体会到作为老师所能体会到的那种独特的快乐和自豪。

教学心得体会8

  21世纪以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这使得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了新一轮课程标准。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包括:

  深度挖掘语文教育的内涵,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贯彻教育规律,强调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根据学生语言能力和身心发展状况,确定阶段性目标,并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

  在教学中,确保教学备课和课堂教学都覆盖到每位学生,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快的学习发展。

  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运用于教育教学。

  生活中随处可见语言的身影。语言是我们沟通的桥梁,承载着人类文化的精髓。语言既是实用工具,也是人文情怀的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确立“以学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从学生的“学”出发,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同时,也需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习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引导,深入讲解,精心设计练习,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领地。通过积极参与,学生能够主动探索,自我领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主人,而非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要,使自己有很大的收获,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到:

  1、不断更新认知、扩充知识,培养自身的全面素养,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习能力。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在重视培养语文基础的同时,积极推动创新教育,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勇于思辨、发现新见解、探索新途径。

  5、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阅读,而非简单灌输书本知识,同时赋予学生与文本直接、多次对话的机会,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处理能力,拓展认知视野,促进思维发展,感受美的魅力。

  6、在提升学生写作和口语交流能力方面,鼓励他们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至关重要。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自由地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敢于说真心话,诚实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会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表达出真实而有趣的观点和想法。

  总之,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建立起一种信任和尊重的关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能够高效地学习。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互动的学习环境,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教学心得体会9

  在教授《孟子》的过程中,跟学生一起体会到了跟学习《论语》时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相信学生们收获到许多自信与知识,而我也收获到了许多现实的快乐与精神的富足。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西方人能创造出诸多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现代科技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开发并贯彻了一套人类交往的规则,这一规则是基于对经济活动方式的摸索与路径依赖,对人性善恶交织的深刻认知,对社群整体价值观的认同维护,并有效抑制了机会主义和权力的滥用。这些规则统统被称为——制度,在东方古老的华夏文明诞生的这片土地上,它被称为周礼,或叫“礼乐制度”。承载着我们中华先人这一政治与立世思想的儒家学说,由孔子始,在孟子这里,因其灼灼其华、雄辩滔滔的精彩华章被进一步发扬光大,再到后面的《大学》《中庸》,是哲人反复论证这一治世处世理想在思辨上留下的余韵。所以,《孟子》承前启后,在备课时要花费比以往更多的时间精力,有时为了查证一些思想的缘起,会重新学习整理西方文明发展史的资料。

  认识这个世界,如何处理自己作为个体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不管男生女生,是每个人一生都必须要做的功课。认识我们所处社会的形态、本质、架构它的思想基础,是每个东方学院的小学员从现在就开始已经在做的功课。孔子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正是儒家思想最迷人之处——对自我、他人所具有的强烈社会意识,从“已”和“人”的关系角度,儒家强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警醒的社会意识,并且要积极地维护这种关系。那么在《孟子》的学习中,除了继续认识和熏陶礼乐治国这一传统文明的基石,我们又接触了同时代农家“与民并耕”、墨家“爱无差等”、杨朱“为我”之说、於陵仲子“清高于世”等先秦诸子的社会人性意识,同时还能获取另外一种平时生活中不太会有、但也极为难得的视角——帝王家的视角,帝王之家观念意识形态如何,为何出言必“言利”,孟子如何漂亮地反驳引导“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以上种种,形成鲜明对比,给学生以极大的冲击力,不仅仅使其认识到先哲思想领域的丰富性,还能从对比中去感知儒家思想的可贵之处,去思考个人的价值观该何去何从,该如何树立自己的人生观。

  那么我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自己对国学授课内容的理念,帮助学生克服长篇大论学习中的难处呢?

  01、纵深地、不厌其烦地梳理重要篇章的思维脉络。不论是孟子与国君还是与其他名士的对答论辩,都要在逻辑上一点点理清其中的主要观点、常用话术。很多名篇都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论辩对象提出什么观点,孟子如何回应,话术的陷阱在哪里,如何巧妙地避开,孟子又如何给对方设置陷阱,怎样在打击别人的观点中一步步建立起来自己的观点,学生在一遍遍细致的思维梳理中,一定会有所获得,这也是今后形成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撰写议论文的基础。比如2.3、2.5、2.6、4.4的类比推理,2.8、4.8中概念的转换在辩论中的作用,以及孟子惯用的、遍布各篇的比喻论证方式,这一方式使用起来优劣之处是什么。还有一项常做的重要工作,就是带领学生细细体会和比较孔孟两位圣哲的不同之处,从“人和人性”的角度看到孟子作为“王者师”和“大丈夫”,截然不同于孔子的雄辩滔滔的气势与情感。当同学们能用自己的眼睛把圣人还原为一个鲜活的人时,他们更能感知圣人的胸怀、情绪、好恶、爱憎,也更能领悟圣人的真正“可贵”之处在哪里。

  02、通过紧扣文本和模拟生活化场景的讲解方法,使学生理解孟子时时站在“民生”“民意”立场上忧国忧民的情怀。还记得去年有名女同学在生活中不由自主地感慨“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家长把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发在群里,当时引起了我深深的触动,因为我上课时并没有做到让自己与每一位同学达到比较深的互动,我都想不起来这位同学上课时是怎样的听课状态,但她在课下竟然顺口说出这句经典的孟子之言,运用的场景也挺恰当,让平凡琐碎的生活瞬间充满了一种经过厚重的文化审视过了的“审美”感!思及教学,我很惶恐,也很敬畏。惶恐自己会不会有讲得不恰当的地方,他们像海绵一样都吸收了,我只能在备课上对自己要求更严,查更多资料,教给孩子一杯水,我必须有一桶水;敬畏的是,一个个孩子都能做我的老师,他们的思维力这么灵活,记忆力又如此出众,我在现实生活场景里,都用不出这样的句子,并且用得这么好!我对社会学领域的理论和知识接触得比较多,喜欢从社会文明历史发展的角度,启发他们比较古今与中外不同社会管理制度中所着重的`不同点在哪里,区别是什么,进步者为何被称为进步,社会治理的智慧因具体的什么东西而切实体现,贯彻这样的思想理念,对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政治环境代表了什么,让他们在感受先哲智慧的同时,扩展他们观察社会的角度和视野,思考自己将来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提高对社会和历史的认知高度,教学相长,功不唐捐,我也从中获益良多。

  03、孟子的论辩有气势,文辞铺陈华美,读多了背多了用多了,也会让我们谈吐说话、遣词造句、申辩观点更具有美感。重要篇章我会和学生们一起背诵,有时让同学们相互背诵,在这中间大家反复揣摩的“歌诀乐读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语句中找出节奏规律,在音韵中找到句子怎么读更有味道,更有利于记诵,经过这么久的引导和实践,很多同学都喜欢这种方法,并且记诵得也很快。比如1.7“齐桓晋文之事”章共20xx多字,大家一开始畏之如虎,但经过多番鼓励,分层引导,一遍遍地梳理孟子和齐宣王两人的对话逻辑,班上大部分同学也都会背诵了,经此一役,他们对学习孟子建立了很强的信心,只要有心、有技巧、有逻辑并且付出努力,背诵长篇都不是太难的事。对于长篇古文的学习建立起自信心,在反复背诵中培养起语感,都是最难得的。

  04、孩子们从论语学到孟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人生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深度也不可小觑。比如学到6.1时对“枉尺与直寻”“合规与诡遇”究竟应该如何选择,进行了激烈而尖锐的辩驳,展示了他们对复杂问题的多角度把握能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孟子》的学习依旧任重道远,我有信心带领孩子们克服一切困难,认真而出色地完成我们国学班整体课程的学习!

教学心得体会10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正课上,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我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虽经验不足却对于教育教学有诸多热情,并视之为终身使命。平时一直关注新教育的改革,身为数学教师的我,力求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新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以下是我的一些教育教学体会。

  一.数学学习需要构成最佳心态

  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而且也应是在情感心态的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构成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我认为,要构成数学学习最佳心态,就必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

  二.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他不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去“理解”,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辨证等方面去展开。

  以函数为例:

  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x轴上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同样,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生时,不能把他们看作“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三.多媒体走入课堂势在必行

  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于实践,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信息技术与新教材的整合更能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高中数学新教材简洁、实用,一改过去教材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结果轻过程”,对背景知识的关注和应用不够;不注重实践和应用。新教材中选取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和学生熟悉的教材,用生动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结论及思想方法发生发展过程的学习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效果会更好,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扩充了课堂容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知识的应用价值及活动理论上的教学新理念,呼唤教学理念的更新。而且,多媒体的应用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轻松感、愉悦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一改老式数学教学的苦燥无谓。因此,多媒体走入课堂势在必行。

  四、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一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教学心得体会11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搞好生物课堂教学,使生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活性、多样性、有效性呢?在这里谈一谈自己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指导学生做好生物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有的同学作笔记不得要领,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一些成绩不理想,不愿意动笔,能听懂就万事大吉的同学,他们根本不做笔记;还有的同学盲目做笔记,他们的笔记主次不清,祥略不明,象记流水帐;还有的同学是单一的答案式笔记,他们不是记录老师解答问题的方法,而是抄答案、抄结论。针对这些情况,指导好学生做好笔记显得是那样重要。如何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指导的方法。

  1、质疑问难式。课前要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把疑难问题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并质疑问难,弄懂后再记笔记上。

  2、重点式。要指导学生认真听讲,注重教师的非语言因素,语调,姿势,从中判断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并及时记下。

  3、茅塞顿开处。有些问题,苦思不得其解,但经老师一点便豁然开朗,这就是千方寻找的答案。要及时记下从不知到知思路转化过程,寻求解疑求知的规律所在,以开阔自己的思路。

  4、随意记录异见。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学生持有意见之处随时记录,或者新的发现也要及时记下,特别是有疑而发的“灵感”,要善于捕捉,以供课后讨论,并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5、某些问题的矫正思路或答案的记录。有些知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学生极易混淆,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辩错的练习,交待矫正的全过程,拨正思路,学生要及时把矫正的过程记下来,从而进一步明确是非。

  总之,做好课堂笔记,对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做好课堂笔记的指导工作。

  二、教学的情境创设要积极、新颖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规律合理的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结合本人的教学过程,认为情境创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设问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问题可由教师提出,如提出相反的观点,故意设疑或设置障碍,有意出错,把学生中常见的错误认识提出等;也可以让学生设计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抢答或咨文自问自答等。

  2、通过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这是生物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师声关系有突破性变化,能有效的节约时间,增加教学质量,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创设情境。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组织学生有的方矢的展开定向式讨论;可以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自由讨论;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辩论或讨论;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做调研式讨论。在讨论中,讨论的主题要鲜明。学生唱主角,积极思考探究。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有效的控制讨论的内容、方向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有收有放、松而不散。

  总之,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教学过程不创设良好的氛围,不动之以情,不晓之以理,只满足于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述,就会堵死教育者通向学生心灵的大门,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好多同学进入中学后对生物的学习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学,对此教师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针对农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入手,提高他们的成绩。

  1、建立兴趣小组,培养学生能力

  我们建立了以学生为主的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每周集中活动一次,活动分两个阶段。一是开放实验室。大部分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课本中的有关实验。二是教师利用小组活动时间带领同学到野外去采集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摄影小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制定学习计划,进行针对性辅导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主动接近学生;()搞清知识上的差距,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补差纠错,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补习和落实,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注意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

  1、教师在课前备课要真正做到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精选教法,潜心钻研教材。找准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注意每节课与前后知识的连贯性,精心设计练习题和每堂课的板书设计,在备课中体现出对后进生的转化,分析每一位同学的情况,看他们在本节课中可以回答哪些问题,真正做到顾及全部。

  2、上课时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让学生分组讨论,质疑问难,在讨论中把重点难点解决掉。

  3、课后教师要做好每堂课的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常规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把这节课的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在记录是要把课堂上的成功经验、失误之处以及教学感悟等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且要持之以恒,也就要及时、经常、全面的做好课后小结,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被认为是班主任的专利,确实,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起了主要作用。但是,身为任课老师,就没有责任了吗?恰恰相反,学生的发育过程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共同结果,他们所接触到的'任何人和事都可能会对他们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我认为,即使不是班主任,身为任课老师,也要注意在教学中渗透进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例如,政治课现在改成了思想品德,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讨论的都是中学生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使同学们修正自己的价值观,明确价值趋向,增强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另外,语文课的学习中,那些优美的词汇,令人神往的意境,都会使人浮想联翩,惊叹祖国语言的精练,山川的壮美,让学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数学题的解答需要严密的逻辑,长期的学习一定会增进考虑问题时的全面性;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在生物课的教学中,我也注意到了随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教授《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时,我就联系了学生实际进行了教学。

  饮食是人们每天需要的,已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的青春期,所以营养的摄入尤其重要,而学生们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对食品有错误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纠正各种心理误区,引导他们到正确的食品观念。心理误区包括:

  一、偏好某种食品。

  很多女孩子都爱美,加上现在的社会舆论都是以瘦为美,所以部分学生存在“为了美不吃东西”的心理,仅靠水果蔬菜提供营养。如果这种心理持续发展的话,有可能导致厌食症,就成了心理疾病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还有些学生满不在乎,随心所欲地吃东西,结果导致高热量,高激素的东西食物摄入过多,长期下去的话,必然全导致身体营养不良。针对这一点,我给学生指出了危害,提出“饮食是为了健康,健康最美”的理念。

  二、饮食不规律,认为对身体影响不大。

  大部分学生都有这种心理,他们对待早饭更是如此。许多学生不吃早饭或草草应付,以至上午的学习和活动效率低下,严重的可能导致虚脱。这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体健康。

  所以我在已学习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基础上,为学生指出了危害,告诉大家,饮食不规律,不但会损伤肠胃,而且会造成能量摄入不足,不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让孩子们从心理上重视起来。

  三、认识片面,过犹不及。

  学生一旦认识了营养和安全的重要性,可能会产生多吃药品补营养,完全饮用纯净水等心理,这种认识也是不正确的,只要按照食物宝塔的搭配,合理饮食,一般都能满足人体需要,没必要再吃药补充,补过了量,反而不利于键康。有些人就是吃药成瘾,总觉得自己营养不良,吃钙片、喝营养液,补来补去,越补身体越不舒服,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的话,就可以使他们免入这种心理误区

  四、自我放纵,不够重视。

  很多同学也知道一些生活常识,例如少吃油炸食品,不要吃街边小摊,少吃街变小滩的食品等等,但总是宽容自己,或是坚守“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俗语,认为人家都吃了也没生病,我当然也不会生病,于是就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了。学生深刻了解之后,就不会对家长在这方面的说教有逆反心理了总之,本课教学,重在纠正学生以往的错误或片面认识,使他们从心理上重视起来,认识到健康的食品和正确的饮食方式会有利于身体健康,而健康是一切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保证。

  只有健康的心理趋向才能指导正确的饮食方法,才能有利于身体健康,这就是本节课,我要向学生传达的思想。

  另外,教学形式的选择,也对学生的心理有影响,本课中我多次进行了同学发言和小组内讨论的方式进行课程,这不单只对教学内容有利,更使得学生能够处在平等、自由的气氛中充分发表自己健的意见。即使错了,也不能责备,要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拥有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心理。我想对一名教师来说,这一点是尤其不能忽视的。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教授本课时重点想突出的,希望学生在学完后,能够在心理上对食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因为误区而产生关于食品的心理疾病。

教学心得体会12

  一、 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改善知识结构。

  教学标准强调了教师与语文课程的同步发展,这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积极展开合作互动,从中获得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教师应根据个人特点和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形成独具风格和特色的教学方式。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我们教育课程中,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要位置,可见其在整个教学标准中的至关重要性。这里所说的“语文素养”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文能力,即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更涵盖了诸多方面:词汇的积累、句子结构的运用、语感的培养、思维品质的提升、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文化品位的塑造、审美情趣的培养、知识视野的开拓、情感态度的塑造、以及思想观念的引导等。这种语文素养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的基石。在当今社会,学习已经不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生的事业。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学生才能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才能保持持续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才能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他们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进取精神。因此,面对新的教学标准,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基础,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当今社会讲究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文课堂将是一个广阔的训练平台。

  但要注意,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明确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起个人的责任,并寻求学生的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协商、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学会尊重、学会表现自我……通过合作,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这种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质上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空间。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良好氛围,那么,语文的课堂会给学生们提供这样一个有效的环境,进行合作,进行探究。

  四、新课标的要求不应抛弃传统

  传统语文教学方式承载了丰富的教育智慧,强调了诵读、背诵,以及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和领悟。这种传统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果我们能够汲取其精华,结合现代教学方法和工具,进行创新,就能够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它在当今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

  总之,语文课程的改革中,我们需要主动融合最新的教学理念,开拓课程建设的新思路,着力于传递新思想,从而确保自身与时代接轨,更好地完成教学使命。

教学心得体会13

  20xx年3月,我院首次承担江汉大学临床本科教学工作,各个教研室的教学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PBL教学从最开始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到后来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摸索、学习、讨论等环节在各个教研室有序的开展着,下面是我对PBL教学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1、何为PBL教学?PBL教学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是最早应用于医学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现在PBL教学法已经得到世界医学教育界的广泛肯定,认为其在医学教育中是一种成功的创新学习方法。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法,学习者将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方法。

  2、如何撰写PBL教案?今年我们儿科教研室共撰写了4个PBL教案,包括新生儿(沉默的小羔羊)、呼吸系统(小轩生病了)、循环系统(小杰妈妈的烦恼)以及泌尿系统(不一样的儿童节)。这个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有挑战的一件事。案例的撰写是实施PBL教学的关键,要求撰写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写作功底,还需要代课教师在案例投入使用前进行集体备课,群策群力,查找案例中可能存在的疏漏并及时加以解决。撰写教案是需考虑:(1)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核心内容,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以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基础教学与临床医学知识等的交叉;(2)结合基础教学阶段的特点,适当选取部分临床化验指标、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引导学生围绕预期学习目标进行相关案例知识的讨论,避免学生过多纠结一些与案例主体不相关的细枝末节;(3)设计贴近生活的情境,创造故事情节,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展开案例叙述,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围绕案例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和探讨,借此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沟通技巧等。

  3、PBL教学的实施。在最初实行PBL教学时,我们的确有很多担心,担心学生能不能发现并提出问题、能否看懂案例中的医学术语等。通过本学期4个案例的学习,我们感觉“充分相信同学的能力、适时的给予指引”在PBL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在执行PBL教学时介入学生讨论的时候莫过于听到讨论偏离主题或出现错误。其实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思考和进步的过程,老师不要急于纠正,给予一定的时间,学生往往会自行修正。比如我们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案例中,有的同学提出可能是“新生儿核黄疸”,于是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至有关核黄疸的讨论,大约持续2分钟左右。此时,我们并没有直接的否定学生的推测,而是很期待的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不负所望,很快就有学生提出,案例中有信息提示患儿体重不增、不哭等,接下来马上又有同学补充患儿有腹胀等信息,老师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体格检查与论述,最终我们成功的把讨论的主线引导到新生儿败血症。

  4、PBL教学的优势。(1)PBL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探索性、主动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而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学生通过讨论、查资料等多种方式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这就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2)PBL教学法使学生具有问题性和参与性,它要求学生通过或围绕问题进行学习,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培养综合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材料。(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开始就提出问题,学生要经过对知识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及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通过多种思维和认知方式才能获得问题的解决,其实就是学生逐步获得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作为PBL教学的老师,从撰写教案中我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案例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见证了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享受了引导的乐趣。真正让我们感受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给学生讲述一个案例,不如让他们从一个案例中,发现问题,发散思维,通过不断的探讨,最终得到学习的方法并收获知识。

  在今后的PBL教学中,我们会继续这种学习方法,努力做到最好!

教学心得体会14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我校由点到面开始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我而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只有一年的时间。刚开始,我也非常茫然,编制导学案不知从何下手,教材内容不知如何取舍,每上完一节课,总觉得心里不是很踏实。但一年下来,我感触颇深。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聚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下面我谈谈一年来自己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集体备课气氛浓厚,课堂教学资源共享

  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高效课堂实施中最重要的环节。与传统教学相比,备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此。一年来,我们备课组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备课的氛围非常浓厚。根据高效课堂实施的细则,每个教学单元我们要编制五份导学案,包括词汇、阅读、语言点、语言运用和语法复习导学案,有时还会编制单元训练案。全组成员每人主备一份导学案,主备人还要制作课件和教学设计。然后我们集体讨论,经过学校两级审核,最后确定正式稿并印发给学生。我们课改班上课使用的是同一份导学案和课件,实现了资源共享。但是各位老师会根据自己的课堂情况适当调整共享的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翻阅一学年来的导学案和课件,我感觉编制越来越规范,对于重点和难点的把握越来越准确,课件的制作越来越精美。我坚信:在备课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教学上就会有更好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接受教育而言的一种主动学习方式。在高效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他们需要完成相关的导学案。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能够独立思考学习内容,还可以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积极而深刻的情感体验。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从“我要学”转变为“要我学”,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活动空间。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也有利于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他们的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小组活动,我所带班级被分成了10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6名同学。小组内部的同学积极互动,而各小组之间则进行激烈的竞争,争取成为优秀小组。经过一年的实践,效果非常显著。

  三、恰当的学案反馈,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每节课都有学案反馈这个环节,反馈的内容包括学生学案中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又设有优秀个人,书写进步个人,待优生,善于思考的个人,优秀小组,给力小组等,不管哪一项,都是对学生一种无形的鼓励,学生对此十分关注。有时刚反馈完,有学生就问:“老师,优秀个人为什么没有我?”这简单的一句话,表明学案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触动也是很大的。对平时学案做的比较差的学生,我不直接批评,因为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我会把这些学生定为进步个人,利用课间或课外和这些学生谈心,再次阅学案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学生的书写更加的规范,上课注意力更加的集中,学习英语的兴趣也非常浓厚,看到这些变化,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四、学生精彩的展示与点评,将整节课推向高潮

  小组讨论时,我们不再像以前一直站在讲台上,而是深入学生之中,在各小组之间来回穿插,了解各个小组存在的问题,随时答疑解惑,从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讨论之后,就进入展示点评环节。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发现我所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无论是在哪个小组的哪个层级上课,都能积极地用英语发言。上台进行点评的同学站姿正确,声音宏亮,态度大方,充满激情,思路清晰,并且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学生就像一位位小老师一样站在那里,他们的精彩点评总能赢得其他学生的掌声。特别要提到表现非常突出的贺小卓、姬星宇和刘静等同学。

  五、创设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我更注重调动学生们学习、探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快乐的课堂,和谐的教学气氛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英语教学,上课时,基础不好的学生看不懂,听不懂,无心学习,如果教师不及时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无效。因此,我经常与这些学生进行心灵沟通,鼓励他们在小组内积极探讨听取他人的意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快乐和谐的课堂,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另外,和谐快乐的高效课堂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懒于开口,懒于思考,过分依赖老师的被动学习方式。

  总之,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的民主化,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机会。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高效课堂的优势,让教师能够轻松地教学,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从而实现最佳的教与学结合。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大家可以共享教与学的乐趣。

教学心得体会15

  教学模拟授课是教育教学领域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课堂环境,让教师能够体验到真实教学的情境,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最近,我参加了一次教学模拟授课的活动,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模拟授课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学模拟授课是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而通过教学模拟授课,我们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面对这些问题,并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在我的模拟授课中,我遇到了一个学生不太愿意发言的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通常会直接点名学生发言,然而这次我选择了采用一个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发言积极性,结果效果出乎意料地好。通过实践,我意识到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其次,教学模拟授课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教室内的模拟课堂环境和平时的实际教学是有所不同的,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也相反。在模拟授课中,我们可以扮演学生的角色,从学生的视角来思考教学问题和课堂效果。这种换位思考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互动,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在我的模拟授课中,我体验到了学生的赞许和反馈,这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加全面和具体的认识。

  第三,教学模拟授课是一次专业技能锻炼的机会。在模拟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还需要熟悉相关教学工具和技巧。例如,我在模拟授课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这要求我提前准备好课件,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巧。通过这次实践,我发现自己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准备不够充分,对一些技巧的应用也不够熟练。因此,我意识到需要更加加强对教学工具和技巧的学习和掌握,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第四,教学模拟授课是一次交流互动的机会。在模拟授课中,我们往往与其他教师一起参与,互相观摩和评估。这种交流和互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分享的平台,相互借鉴和启发,共同提高。在我的模拟授课中,我收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不仅帮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更为我提供了改进和提升的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这些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我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教学模拟授课是一次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机会。通过模拟授课,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下一步的改进计划。在我的模拟授课中,我发现自己在时间控制上还有欠缺,有时候过于依赖教师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和互动。因此,我意识到需要更好地掌握时间节奏,合理分配教学和学生活动的时间,保证课堂的高效运转。这次的自我反思为我提供了自我成长和进步的契机。

  综上所述,教学模拟授课是一种宝贵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机会。通过参与模拟授课,我们可以锻炼专业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可以在模拟的课堂环境中体验到学生的需求和互动;可以通过交流和互动获得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成长实现提高和进步。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教学模拟授课,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心得体会06-08

教学心得体会07-09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05-13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1-03

教学常规心得体会11-28

现代教学心得体会09-22

教学教育心得体会11-15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11-17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11-18

科学教学心得体会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