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

时间:2024-03-30 08:01:3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1

  在班会上,我们一起观看了《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一个多小时的节目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热泪盈眶,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的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生活中从来不缺乏感动,只不过在繁忙的生活中忘记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感动事迹。

  中国100米跑步比赛的选手中,当之无愧就属于苏炳添了。他被称为“亚洲之光”、中国飞人。他在许多比赛中为国争光,为中国的短跑事业添了不少色彩。夺冠之路坎坎坷坷,荆棘密布,他因训练受了两次伤,却依然坚持训练,从不放弃,战胜磨难,勇往直前,最终在东京奥运会半决赛中,苏炳添以32岁的.“高龄”中跑出了9.83秒的好成绩,冲出了亚洲,生命远扬世界,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他的毅力、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令人震撼。

  俗话说:“做好事容易,做十件百件好事就不容易了”。但是有一些人坚持下来了。来自乡村的张顺东与李国秀夫妇,一个从小就无双臂,一个在小时候被电残疾只剩下一只手。两个人加起来,一只手,一双脚,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成功脱贫,他俩不断辛勤劳动、挣钱,互相配合得非常默契;付出平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养育一对儿女成长,还脱贫致富,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名言。他们始终以坚强自信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功夫不费有心人,他们的生活得到了不断改善。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2

  很早之前就接触到了感动中国,记得那时候主要是为了写作文总在背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整个中学时代同学们们的作文中随处可见感动中国人物,但很少真正去了解、真正去感悟过感动中国,后来渐渐长大,终于开始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每年的感动中国,开始走进他们的故事,每一次总会热泪盈眶。

  感动中国在这片土地上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这十多年来,无数平凡却又高贵感人的故事被搬上荧幕,一位位普通却又无比伟大的人被众人所熟知,无论是赤诚报国、为民奔走、舍身救人的大爱,还是忠贞不离、反哺赡母的小爱,不论是伟大地惊天地泣鬼神,还是平凡的不足为道,人间真情、世间大爱,总会触动我们的心弦。

  每年的感动中国中,总会有一位献身祖国国防事业鞠躬尽瘁的军人,一位为民奔波甘于奉献的焦裕禄一般的人民公仆,一位至忠至孝对亲人不离不弃的普通人,一位献身救人托起他人生命曙光的平凡英雄…无论身居高位,还是来自基层,伟大还是平凡,感动不分贵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用他们的执着诠释着爱的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十分感激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我心灵、软化自我感情、培育并坚持自我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我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到达的;正如一位伟人以往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

  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我骄傲的活力,我要感激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我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必须热度的活力,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欢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3

  他宏大而又平凡,他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和善,用自己的大爱,赢得了亿万人民的敬重,他就是20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中烟台招远的92岁老人――刘盛兰。

  听到名字,还以为是一位老奶奶呢!其实他是位老爷爷。刘盛兰一生贫苦,晚年始终靠拾荒为生。他住着破旧房子,吃着最简洁的饭菜,却靠着省吃俭用,坚持捐资助学20年,捐出善款10多万元。在他的资助下,101多个孩子完成了学业。刘盛兰爷爷,白白的头发稀稀疏疏,经常戴着个破帽子,每天走很远的路去捡垃圾。他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但后来还是散了,从三十几岁起先,他就一个人生活,他那粗糙的手,泛红的血泡,却扛起来了101多人的命运。其实他每月的收入不超过50元,却资助一个个学生上学,从73岁起先,始终到他不能再动。对他来说:“剩下每一分钱才是最重要的。”二十几年他没有吃药,没有一件新衣服,每天吃的是从垃圾里捡的'饭菜,和邻居给的吃食。就是这样一个人,谁能想到他在二十多年来资助了一百零一多名学生上学。捐款多达十几万。他90岁那年过生日,他资助过的学生都聚到一起,陪他过生日。那是他二十多年来吃过最好的饭菜。哪怕风烛残年,也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名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全部人都应当思索答案。是啊,我们应当向刘爷爷学习,学习他的坚持不懈,学习他的真诚和善,学习他的无价大爱,更要学习他的崇仁厚德。

  想我们现在,都生活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家庭里,从来不知道要节约,看到别人有什么高档或是好看好玩的东西就嚷嚷着要;不情愿帮父母做家务;学习不用功,还常惹老师同学麻烦……这些习惯真的有些糟糕。看了《感动中国》,我深深地被刘盛兰爷爷感动了,我确定从现在起先珍惜美妙的生活,刻苦学习,乐于助人,成为社会有用之人,为祖国的美妙将来添砖加瓦作贡献。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4

  在武汉深入一线探索,运用中医药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张伯礼感触很深,对于如何加强中医药防治疫病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他直面问题,“第一,虽然中医有了定点医院,但数量及床位仍较少,缺乏系统全面的'中医诊疗体系;第二,中医药诊疗方法的顶层设计有待完善,临床诊疗和研究力量的协同性需要优化,形成综合性力量;第三,对中医药的偏见或者说是信心不足还是存在,包括一些患者、医生及管理人员,中医药在非中医院的使用有待推进。”

  他总结经验和教训,“第一,我们不但要整理归纳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更要做理论层面的思考。例如此次新冠肺炎以湿邪为主,潜伏期较长,病情发展相对温和,但又存在病情突然加重现象。这些都符合湿性黏腻、重浊持久的特点;同时湿邪易转化,可以化火化毒,所以我们在中医理论方面应该有所创新。第二,在体制机制方面,国家和各地区发布了很多中医诊疗方案,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但也需要中医在第一时间介入防治工作,掌握临床数据,研究归纳疾病的证候规律,基于证候变化特点优化中医诊疗方案就会更有临床指导性。第三,应该成建制地组建医疗队,设置更多的中医定点医院,以后一旦有新发的传染病疫情,中医应该尽早成建制介入。此次疫情中医虽然与SARS时相比参与得更早,但还是晚了一些,以后有类似情况中医一定要早介入,这也需要制度方面的保障。”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5

  跟邓小岚去马兰,印象最深的是邓小岚培养的那些山村小乐手。看着他们演奏《欢乐颂》、《蒙古小夜曲》这些高雅音乐时快乐、自信的表情,你会感到,邓小岚用音乐带给孩子的绝不仅仅是音乐的.启蒙和一时的欢乐,而是心灵的感召和人格的重塑。它对这些在贫困山区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肯定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在许多人为金钱、名利忙忙碌碌的时候,邓小岚却始终保持着五、六十年代人们的那种单纯、向上、朴实、执着的气质。作为一个平凡的个人,她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她用自己的身体力行,长时间默默地实践着父辈们的理想,为了祖国新一代的健康成长,无私地奉献着。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人,因为持守而变得美丽。”邓小岚就是这样的人。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6

  “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这是一个小女孩说的话。

  她是何玥,一个12岁的学生,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虽然何玥离开了,但是她的生命还在爱中延续。

  当我观看这段视频时,被何玥的行为感动了,可是,接下来,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如今,人心是如何,为什么捐献器官的人就这么少?自己如若去世了,却可以与另一个人一起存在于世上,让另一个人因为你,可以继续活在这美好的世界,这样不好吗?让自己带着别人的`一份感动离去不好吗?人心,真的如此冷漠,以至于,一个小女孩捐出器官,可以让那么多人感动?!

  我曾经去过医院,看过许多因缺少器官的人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骨瘦如柴,像何玥这样的人真少见。

  当你也受一下这样的痛苦,你是否也会签上那器官捐献同意书呢?

  中国人重自我,轻社会,私民、小民意识根深蒂固,社会责任感差。在人们心目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陌生他人的漠不关心的观念根深蒂固。

  下面让我们再看下面一则材料。数字显示,目前大陆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大概有150万人,其中只有约1万人能够做上手术,供需比是1:150。比如,有30万肝病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但每年全国只能开展2000例左右的肝移植手术;约有100万做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但每年只能开展三四千例肾移植手术。中国卫生部和红十字会曾在一些省市试点开展器官捐献,但效果并不理想,作为大陆10个器官捐献试点城市之一,南京在试点的一年间竟没有实现一例自愿器官捐献。据统计,自1986年~2006年20年来,上海市捐出自己遗体的市民不足4000人。上海市全年死亡人数约10万人左右,每年却只有300人志愿捐献遗体,百分比仅千分之三。

  为他人做些什么吧,不图名,不图利,只为了良心,单纯的爱,单纯的奉献,多美……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7

  “逆行者”这个词最近悄然火了起来,那么到底什么是逆行者?逆行者就是在危险情况发生时,在所有人都在想尽办法撤离时,那些把生命置之度外,向着危险的地方去拯救更多生命的人……

  谁都知道武汉是疫情重灾区,可是仍然有太多人选择逆行而上。他们与病毒作斗争,他们与死神抢夺生命,他们用火热的中国心书写着大爱的文字,他们不断地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信仰”,什么是“使命”。奋斗在一线的医生,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察,坚持前方报道的记者,许多滞留武汉的异乡人,甚至还在上学的学生……千千万万人的命运,都在这个新年对彼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关注着手机上的最新消息,一条条来自一线报道,一串串令人揪心的数字,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这场巨大漩涡。让人欣慰的是,更有越来越多的人请战、报名,他们“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不管是抗击一线还是支援后方,他们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勇敢负责的精神,坚守自己的岗位,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的防线。

  奔跑着,在死神的世间与时间赛跑;穿梭着,在阳世和阴间抢救生命;坚守着,病毒不退前进的步伐不停;也逆行着,不怕困难病毒不消决不退缩!哪怕前方是万丈悬崖,也要义无反顾往下跳;哪怕背后死神在挥着镰刀,也要从容不迫向前跑。责任,他们的肩头,承载的是全国人民对他们的信任。他们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却也是最伟大的`逆行者!

  防控疫情,他们是“最美逆行者”。84岁的钟南山院士,带领一流技术团队,在前线努力工作;无数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而来,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社区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筑牢基层防疫第一防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也正凸显了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我们在努力,我们再努力。

  这本是一场毫无温度的灾祸,但逆行者却让灾区的人们感受到世间的温暖。2003年的非典,我们挺过来了,2013年的H7N9,我们也战胜了,2020年的肺炎,肯定也会在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最终胜利!

  武汉封城,封锁住的是病毒的扩散,而锁不住的,是武汉人民生生不息的希望和全国人民对武汉的祝福。武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全国人民都在等待着,等待着病情过去,等待着武汉重新焕发生机,等待着……再去武汉吃一碗热干面,再等一场樱花盛开。

  这世上本就没有岁月静好,我们所谓的安逸,其实只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替我们负重前行。逆行者,是“伟大”的代名词,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在他们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美好的明天指日可待!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8

  秦玥飞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村外人。这个岗位没有规范和限制,只要关乎农民民生,千头万绪,无可不为。同时,作为村长助理,他不属于体制,不属于村干部班子,没有权力和队友。

  秦玥飞20xx年从耶鲁大学毕业,怀着改变中国农村的热望,他在20xx年来到湖南成了名大学生村官,至今已经五年。

  秦玥飞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村外人,同时也是一个被寄望会用先进理念给农村带来新变的城市青年、名校的大学生。这个岗位没有规范和限制,只要关乎农民民生,千头万绪,无可不为。同时,作为村长助理,他不属于体制,不属于村干部班子,没有权力和队友。

  秦玥飞就像是一颗螺丝钉,在体制机器外滚动,零敲碎打,有单枪匹马的无力感,也有独当一面、不受缚于体制的自在。他试图改变环境,但环境也在雕琢这个年轻人,从打扮到言谈,甚至到观念。

  对基层的`民众和官员来说。秦玥飞是热忱、有礼貌的年轻人,是半个“干部”。人们对他既有招待远客的淳朴热情,也有对“当官的”一向有的冷眼揣度;既有对留洋高材生的好奇和卑怯,又有教他做人的架势、对境外势力的鄙薄。

  秦玥飞得到了体制的表彰。人们记住了一个青年奋力击水的姿态,赞叹他所散发的正能量。但很少有人指出,环境改变甚少,秦玥飞仍然挣扎在缺乏权力、资源和队友的困境里。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9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发布仪式介绍,林占熺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他于1986年发明的菌草技术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30多年来,林占熺一直活跃在菌草研发和推广一线,不仅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种菇脱贫,还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菌草技术已被推广至全球106个国家,在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示范基地,并被联合国列为“和平发展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向全球推广。发布仪式通过现场访谈、视频连线和视频短片等形式展现了林占熺的先进事迹,并现场宣读了致敬辞和《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关于授予林占熺同志“八闽楷模”称号的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林占熺是此前热播的对口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澎湃新闻此前采访时了解到,和《山海情》中的凌一农一样,作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一员的林占熺奉献出他的科研技术,带领团队教村民种植双孢菇。为了给村民的生产保底,他甚至和当地政府签订了包销协议,团队成员分组为村民的'产品跑销路。

  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林占熺表示,在他和当年的团队成员看来,《山海情》中呈现的大部分内容基本属实,但实际情况比剧中更艰苦、更曲折。

  林占熺说,电视剧中的凌一农是众多援宁科技工作者的缩影,很感谢《山海情》的播出,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闽宁协作中不同群体的贡献,同时也有更多的人了解到菌草行业,推动了菌草行业的发展。

  如今,79岁的林占熺仍坚持在菌草研究一线工作,对于自己的状态,他觉得就像是《西游记》主题曲中唱的那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10

  看了这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真的很感动,触动心灵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 的孩子 ,把无助的眼神 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不错,她就是张平宜老师。有人说当老师就是每天讲纪律,不怎么快乐 ,是不是这句话就是老师们的心声呢?

  不是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感觉 ,同样,做一名老师应该用心 去体会教孩子们的快乐,听到孩子们整整齐齐的说句:“老师,这堂课我学会了!”这便是老师的快乐。

  张平宜老师竟然在生活艰难的麻风村里教没有书读的孩子们,“无助的眼神”“世界的希望”这不就是张平宜老师所期待的吗?

  有人还说“好人难做。”我倒觉得不是。当一位好人,其实就是随手捡捡垃圾,给素不识路的老奶奶 指路,这,便是好人。就如那位阿姨,为了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居然受伤 了一只胳膊,值得我学习。

  让我学会坚持的是拥有 “隐形的翅膀”的大哥哥,因为小时候的意外 ,两只胳膊离他而去,他哭过,怨过,骂过,后来他觉得人生活着就应该创造价值 ,于是他去参加艰难的游泳训练,正在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准备参加奥运会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情,让他不得不放下游泳这个梦想。

  看到这里,我干脆索性捂住双眼。原以为他会放弃,会自暴自弃,竟没想到他没哭、没放弃、坚持自己的价值、梦想,他开始学音乐 、坚持适应用脚去弹钢琴,最后,可想而知,他,成功 了!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你做了一件事 ,可能会失败 。但你不去做,一定会失败。”人生活着就是为国家创作价值。这,便是理智的选择 。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11

  江承慧

  今天,学校组织各个班级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在看完后,我心中十分敬佩这些人,也被他们身上那种不怕困苦,不怕危险,勇于奋斗的精神而感动。

  我为那两个人加起来只有一双脚,一只手的夫妻而感动。他们虽比正常人少了一双腿,三只手,但仍如辛勤的蜜蜂般努力生活着。在贫苦的生活中,展现出一幅最美的画卷。他们不畏惧别人异样的眼光,不害怕那些扎心的言论,将一双儿女养育成人。他们用残缺的身体,坚如磐石的心灵,回馈给社会他们能做的一切。这样勇敢、奋斗着的,他们是值得国人学习的榜样!

  身为战士的他,也同样值得我们去尊敬和称赞。朱彦夫是从抗美援朝战争上退役下来的一名战士,在这场战争中,他失去了挚友,失去了亲人,同样也失去了自己的双手和双脚。他完全可以依靠国家发的补助金养老,但他却没有那样做,他说不做无用人。他日复一日地练习,用断臂吃饭写字。《极限人生》是对他及他战友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用断臂写完的一本书!他接上假肢跌倒,站起,再跌倒,再站起,就这样,他带着极重的假肢创造了五种行走方法,穿梭在山间,田间。通过走访发现,乡民们连吃饭都成艰难的事;粮食供给不足,衣服穿得不暖等问题,让朱延富有了新的目标————带领村民们脱贫攻坚,走向小康!山区路途遥远,山路崎岖,朱彦夫每天走几百里路,亲力亲为,指导村民摆脱贫困。在朱彦夫的带领下,原来贫苦的`村庄如今已成为一块风水宝地。小别墅,大果林都是这位老战士努力的结果,他不仅仅是战士,他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英雄!士兵于他不只是经历,生命于他也不止一次!慷慨是英雄!

  每一年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总会使我潸然泪下,那些人,那些事都让我铭记于心。除了朱彦夫,张顺东夫妇,还有很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他们是伟大的,他们的精神是令人振奋的,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身残志坚!什么是大爱无言!什么是民族灵魂!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12

  排球一直以来就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在去年上半年的世界赛场中,中国女排以极大的优势,一举获得了世界赛场的冠军,并且让中国女排精神重现每一个人的心中。但是在前段时间的世俱杯中,拥有众多国手的天津女排表现却相当差劲,在比赛中打出了垫底的成绩,很多球迷归结于天津女排的惨败,除了队伍中主教练陈友泉的战术指导出现了问题,还和世界第一主攻手朱婷因伤缺阵密不可分。

  如今,朱婷不仅是世界第一的主攻手,更是中国女排的队长,也是中国女排的精神支柱,除了郎平之外,能让中国女排激发斗志的便是朱婷了。最近朱婷登上某综艺节目时,也表示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在世界赛场中获得相当优秀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队伍中的团队合作密不可分。

  朱婷表示,自己在赛场中如果出现发挥失误,那么她就会让张常宁帮她并且接替一传的位置,而张常宁如果赛场竞技状态不佳,自己也会帮助他,正是因为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让中国女排多次在世界赛场中一往无前获得冠军。二人经常互补,并且很有可能在东京奥运会中作为队伍中的主力决定中国女排最后的成绩。

  如今,不少球迷感叹,朱婷和张常宁不愧是中国女排中最有力搭档,二人一攻一守分工相当明确,所以才在赛场中凝聚了整个团体的`力量让中国女排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虽然天津女排目前的成绩比较糟糕,但是中国女排作为排球赛场中的领头羊,一定能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更优秀的成绩。再加上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也是郎平的落幕之战,中国女排一定会在今年让大家看到更优秀的球员。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13

  幸福是坚强,幸福是快乐,幸福是努力,幸福是进步,幸福是自信,幸福还是什么呢?幸福在于奉献,小佩杰带给我们的正是种奉献的幸福。看来这个故事,我很感动,也很敬佩,因为小佩杰不仅照顾了自己的养母十几年,而且自己还省吃俭用,让养母吃最好的,喝最好的,自己却只能啃着个冷馍上学。她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给些独生子女做了很好的榜样,现在的孩子都在家里给家长宠坏了,都是娇生惯养的.,放在手上怕摔了,放在嘴里怕化了,遇到点挫折就退缩。这样的年轻代是否有过反思?是否应该重新定位下自己再度衡量下自己的人生价值?难道我们就应该味地向父母索取吗?不是这样的。那个天天赖着父母,天天吵着买许多好看的衣服天天要求有礼物天天有吃不完的零食等,已经不再是我们的资本,我们应该试着去挖掘自身的能力了,我们应该懂得奉献,懂得给予。

  幸福很简单,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就像我们。我们有着良好的条件,优越的环境,但总是不知足,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想想小佩杰她从未有过奢华的要求,可她有着颗坚强而又乐观的心,她要的仅仅是种简单的幸福。她的奉献,她的不怕苦不怕累,感动了刘妈妈的同时,也湿润了我们的眼睛。其实父母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希望的只是我们能过得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年轻的我们不应该再迟疑,不应该再味的索取,我们应该伸出双手去奉献。在爸爸累了的时候端杯茶,在妈妈小歇的时候捶捶腿,这足以让他们幸福。

  幸福真的不难,只是我们太过复杂。只要我们多份坚强,少份懦弱;多份努力,少份退缩;多份奉献,少份索取……我们终究会是幸福的。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14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工人阶级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惟有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

  工作上面离休了的张富清,在哲学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前会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借出。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面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可折叠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的一款;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足额报销的一粒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兢兢业业,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张富清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性是信仰和信念意志。

  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15

  在颁奖典礼上,有一对夫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前文所说的胡忠、谢晓君夫妇。由他们,我也想到了自己,因为我也有过支教的经验,只是却无法和他们相比。论时间,我的支教只能算作短暂的一瞬,而且我是带着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目的而去;论条件,雪域高原更加艰苦,十几年如一日,这种坚持已经不仅仅是靠当时的志气了......还记得当时离开学校时,我曾经埋怨过,痛恨过,我也从未想过,甚至不敢信任世界上会有支教还带着笑容并满心高兴心甘情愿的`人。不过,真实的故事让我开了眼。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假如有)我都无法成为他们那样的老师,因为我没有太崇高的精神境界,但我也坦言,以后遇到不公与委屈,工作中有困难,生活中不如意,我想我会自己解决,因为有人比我还难,而且能不放弃。

  看完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此刻我想我要向画面里的人物学习,时刻记着帮助他人。从现在做起帮助自己能够帮助的人。我肯定好好学习,让自己强壮成长,将来有实力帮助更多的人。

【观《感动中国人物》有感】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观《感动中国》有感08-26

感动萦绕——观《感动中国》有感05-14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02-26

感动中国人物的观后感01-23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01-14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09-23

孝——观《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感09-26

2021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03-17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范文01-21

观《感动中国》有感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