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集合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1-05 11:39:1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傅雷家书》读后感集合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集合15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傅雷家书》能印刷出来出版,不用说都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家书。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书的点点滴滴很容易就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虽然我没有傅聪的成就,也没有一个像傅雷一样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觉到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与傅雷家书中发生碰撞。如在傅聪出国的第三天,傅雷给傅聪写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温了傅聪的童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书中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我与我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对我脾气很好,可是他从不会赞美我,还经常打击我,还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里很开心跟家里的人宣扬了一下,可是我爸却只说了一句话,怎么那么差,差那么一分都拿不到。我们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奖惩制度,没想到考得这么好,连一句赞美的话也不给我说一下。当然,我有着乐天的性格,这么一点点是不会打击到我的,所以我依然开心的活着,还经常与我爸倜傥。还阅读了《傅雷家书》,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独厚”呢?在想我的父亲是否有觉得“罪过”呢?如果是的话,那我想我应该努力活的更精彩,来减少父亲的愧疚。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书,而且不同时期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小学中学时期看,你会羡慕傅聪,如果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爱自己的父亲就好了。现在上大学,看着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你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你会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问题,你会从书中学习怎样去阅读着父爱。你会发现,母爱如海父爱如山,不仅仅母亲的爱是如此的直白,父亲其实也一样,只是他们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不懂得如何去阅读父爱的伟大。

  阅读着《傅雷家书》,阅读着伟大的父爱,学会了感恩。

  书中也有提到“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最后,我把这句话献给所有的父母子女,父母对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尔让他们暂停一下,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对父母太挑剔,如书中所说的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学会感恩。

《傅雷家书》读后感2

  曾经读到过一篇让我十分感动的文章,名字叫做《母爱如Q》。文章讲的是不会写字的母亲,每次签字都在上面写个Q,“我”并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并且觉得十分丢脸,待到长大以后,到了最后“我”才明白母亲的用意,“我”其实就像是Q字母里头的那条小小的尾巴,是母亲永远放不下的那头。

  其实细细想来,很多时候你也会发现父母的喋喋不休其实是担心,父母的严厉指责其实是关爱,父母的高标准其实是放不下。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做的不是还不够好,而是还不够优秀,不能自我、自觉的学习。其实最最放不下心、最最为我们骄傲、最最心疼我们的正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其实,不只是母爱如Q,父爱亦是如此,正如《傅雷家书》当中的那位严厉而慈爱的父亲一样,不是吗?

  傅聪还年少时,就只身到国外留学,面对着语言和学业以及风俗习惯,为人处世等等的压力,他的父亲给了他很多意见和鼓励,那一封封充满着期待和爱的家书,漂洋过海,将父母的牵挂和思念送达到孩子的身边。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在那么多的岁月里,这么多封的家书难道还不能代表他们对孩子的牵挂吗?期间有一次没收到信就坐立不安,这难道不是父母最基本的担忧吗?

  信中,傅雷先生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的关爱表露无疑,有对孩子的鼓励、也有对孩子的教育、还有当孩子获得荣誉时的那种骄傲,当然也有对孩子感情上的疏导。我想,这是每位父亲,或者说是每位孩子都知晓的。不可避免的,这些家书当中也有对孩子的高标准要求,当你读到这些的时候是否脑海里会回想起父母那严肃的脸呢?现在是否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呢?

  信中有一句话让我看到就泪盈于睫,“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劳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总尽量的给。”这句话你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其实我们的父母经常说,“只要是有关学习的,能给的我的尽量给,就算是砸锅卖铁都要供你读书。”,其实你可以在《傅雷家书》里面找到你父母的影子,同时又能看看作为父母的他们是以何种心情来爱我们的。

  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应该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想想,严厉并不是错,反倒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一种促进。或许你认为你独立了,长大了,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又是如此的需要父母的纠正。

  成长,是我们是一段我们必经的人生历程,在这段路途中,我们懵懵懂懂,慢慢摸索着前进,这就需要一座为我们指引方向的灯塔,而父母不就是我们成长道路中的灯塔吗?如果你还处在和父母的争吵、纠结当中,那么请你仔细地,带着感情和长大的决心去阅读《傅雷家书》,相信我,它会让你受益匪浅。

《傅雷家书》读后感3

  《傅留家书》,它收录了傅雷在傅聪海外留学期间寄给他的一百多封信,这些信中蕴含着一个普通普通通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爱,它如潺潺流水,细腻而又深沉。傅雷时时刻刻担心和关注着傅聪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读书求学、人际交往、生活细节还是感情处理等都尽力运用自己的毕生经验与知识,指引着年少、涉世未深的傅聪绕过人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圈套与陷井。

  在读书求学这一方面,傅雷対傅聪的学业煞费苦心!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法国留学时与之前的自己作对比,言传身教,说明了“语言以随时随地应用的关系”;以煦良虽在谈翻译上极有见解,但真正落笔译稿时的一塌糊涂为例子,论证了空谈理论是设用的,主要是自己动手。他会为儿子的成功而高兴——当傅聪通过数月练琴最后取得国际乐坛竞赛中的第三名时,他深深地为傅聪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感到喜悦!但大喜过后,他也不忘教导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傅雷的信从头到尾贯穿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个;他也会为儿子感到的矛盾与困难而忧心,去思考,他这样鼓励傅聪:“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莲勃的明证。”

  傅雷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自身便有着极高的文学素养和知识底蕴,也正是如此,傅雷从小便对子女要求严厉,直至长大,在傅聪国外留学期间,他也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为儿女提供更多帮助。在信里,他会特地查阅各种资料,拜访许多专家在乐理知识上为傅聪非常细致地分析、解说,如在弹琴的技术上——不能机械的把“手”孤立起来。在对艺术的理解上,他说“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当傅雷得知傅聪最近在研究莫扎特和舒伯特,便给他仔仔细细地整理了莫扎特和舒伯特的各种宝贵资料,有他们的生平事迹、乐曲风格以及作曲特点,还有深远的意义等等,有时,他还会附上其它音乐家的资料,如贝多芬的作曲风格及经历,用作对比,以便傅聪更加方便、迅捷地理解。从那一篇篇音乐笔记中,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傅雷对于孩子的爱与用心。

  傅雷在傅聪的生活中担当着“亲人”“老师”,有时也会成为“朋友”“知己”,他从不在对待孩子时端着父亲的架子,更多的是谦虚和蔼的态度,从他与儿子的交谈便能屡屡感受到,他经常在交代完一些事情或感受和看法后,都会写“你觉得呢?”“关于上述各点,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你觉得如何?”……

  傅雷用自己的耐心、细心、虚心与毕生所得的经验和知识数导着傅聪,最终他成功了,以他独有的方式,培养出了一枚冉冉升起的新星!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家书,即寄往远方的家信。里面承载着深深的思念,或殷切的希望,又或者谆谆的教诲。《傅雷家书》不在仅是傅雷教育自己儿子的信,而是传遍万家的智慧结晶。

  这本书那浓浓的“亲情之韵”让人读起来似云游世 间的那份真情,直白又易懂,是一本值得我们好好欣赏的书籍。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傅雷说“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操心”,他就这么的操心,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直到孩子拥有了自己的天空。他仍期盼着自己能更了解这片天空,更希望能尽自己绵薄之力,让这片天空更具色彩,或者更清澈。他做到了,不管环境如何改变,自己的处境多艰难,他那一份爱子的心仍在家书中对生活充满希望。他爱自己的儿子,这是他的工作,也是他毕生最伟大的艺术,流传至今,

  谁能说父爱都是沉默的呢。傅雷表现的那么的淋漓尽致,那么的真。因为真,所以这些家书是那么的动人;因为真,每一句话都那么的循循善诱:因为真,每一句语言,都直击我们的心。

  “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他这么教导儿子。人人都说望子成龙,不假,傅雷也有此心。但,超越自己便可。不需做的太完美,也不需追求的太多,只要尽自己最大的付出,得到的,便是最好的。

  “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不是可耻的事”。而我想说的事,不需偶尔,思念了便告诉你;犯错了便教导你;骄傲了便赞美你。流露出最真实的情感,就好。

  父爱的韵味如此的伸长。所以,你要认真且细心去品才好。

《傅雷家书》读后感5

  《傅雷家书》我从来未完整的读过,只是接触过几个片段,这次借着假期早早准备好了这本书,想感受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导。

  “家书”背后的“国情”。《傅雷家书》一共收入了一百三十八封书信,绝大部分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可曾想这一封封漂洋过海教育孩子的家书,竟也凝结着浓浓的爱国热情。

  你瞧,“中国人气质,中国人灵魂,在你身上和我一样强,我也大为高兴”“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大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随时随地要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你既没有忘怀祖国,祖国也没有忘了你,始终给你留着余地,等你醒悟。”每一字、每一句对祖国深情地表露,都不是刻意为之。我相信,那时候的傅雷决然没有想过自己的家信会出版、会家喻户晓,所以也决然没有刻意高唱凯歌以博取世人的眼球。不管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如何去看待这些人,但我始终坚信,他们的灵魂高尚而纯洁,他们的文字就是他们一生人格的写照。

  “严格”背后的“严苛”。傅雷从小受母亲的管教非常严格,我想这也是他对自己儿子严格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每一个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父亲或者母亲,首先的教子方法一定源于自己最熟悉的方法。傅雷对儿子傅聪的“严格”从书中的大事小情都不难看出来,身为父亲,傅雷对儿子的教育事无巨细,涉及方方面面。

  透过朴实深情的语言,我甚至感受到那种比“严格”更深层的东西,我姑且称之为“严苛”。人活于世,能碰上这样尽心竭虑的父亲,应该会使很多孩子羡慕嫉妒恨。但置身其中,是否也有喘不过气来的“窒息”呢?书中写到“我恨不得在你身边,帮你解决并安排一切物质生活,让你安心学习……”“你在音乐艺术中固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在人生艺术中、婚姻艺术中也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你忙,没空闲来静静的分析、考虑;倘我能代你筹划筹划……”

  幸运的是,傅雷这样严格的教育,却也使傅聪受益良多。他们多年父子如朋友。所以,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是绝对的,重要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之间的感受。

  整本《傅雷家书》言语朴实,感情真挚。朴实的语言背后,我汲取了那么多人生哲理,有些自己已然知晓,有些在实践中已有所感,只是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傅雷先生的每句话,皆是良苦用心,字字是精华,使我受益匪浅。

《傅雷家书》读后感6

  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一生成就斐然。在这本书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他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与期望,以及他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

  《傅雷家书》在国际上的声誉也很高,它的独特在于:这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情感真挚、质朴,令人动容。每一个字都凝聚了父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最深沉的爱。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板着脸的父亲而是一位慈父与挚友。父子二人促膝谈心,谈笑风生,仿佛就像一对无所不谈的朋友,感情热烈而真挚。只有在勾起对儿子的思念时,几丝无力感才令人想起,这已是一位两鬓斑白的父亲。

  另一方面,《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书。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事无巨细。父亲一直都在处处关心着自己的孩子。在艺术上,傅雷现身说法,给予孩子艺术上的指导和诚恳的建议。告诫孩子获大奖不骄傲,遇困境不气馁。做人要谦逊,做事要踏实严谨,一步一个脚印。在儿子消沉苦闷之际,父亲鼓励儿子振作起来,学会面对生活的高潮与低潮,乐观面对人生。他把深刻的人生感悟告诉孩子,在点点滴滴中教育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真诚的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出于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他提醒儿子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始终忠于国家,勿忘国家的荣辱。在日常生活中,傅雷对如何进行劳逸结合的问题,给儿子做了正确、有益的指导。告诫孩子切莫为了金钱而身心劳累,希望儿子能保持身心平衡,高瞻远瞩。他还以朋友的姿态现身说法,帮助儿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稳妥处理事业与爱情两者之间的关系。另外,他告诫儿子在国外不要不拘小节,要做一个礼仪得体的人。父亲始终站在儿子的角度看问题,循循善诱,给予正确的引导。诸如此类,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学艺术的若是细细品味傅雷对于艺术的评论与建议,就能从中获益;为人父母的可以学习傅雷教导儿女的成功经验;作为儿女,我们也能从中更深切地体会到父母对我们无私的奉献和关爱,使我们学会感激父母,从而互相理解,互相体谅。这本书给予天下父母子女以强烈的感染和启迪。当然,最主要还在于,这本书对人们的道德、思想、艺术、文化修养等启迪深远,是使我们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珍贵的宝典。《傅雷家书》让我们懂得:一个人或是一个社会,若只有物质方面的追求,是不完整的。精神世界的完善,更加值得追求与重视。傅雷的精神,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

  傅雷的家书,没有修饰,没有矫情,像一股清泉,滋润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7

  《傅雷家书》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被视为家庭教育的成功范例,受到世人的推崇和效仿。作为傅氏后裔,我们倍感亲切之余、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两封家书的伟大之处:在于从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通过书信往来,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线,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读完两封家书,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第一,“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是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地位多高,在父母眼中永远是孩子。而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通讯、网络、媒体高度发达,但是众多的为人子、为人女者,却不愿与自己的父母交流、沟通,听不进父母意见。喜欢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形成逆反心理,其实,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条件,更何况是与自己的父母呢?

  第二,“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做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唐朝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物质生活贫乏,书信作为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被视为至宝。今天书信的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渐减弱,有了更为方便的联系媒介——电话、网络。可是有些远离父母的孩子,其中不乏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平时很少给家长报平安、交流思想;唯一使用电话的时候,就是囊中羞涩、伸手向父母要钱之时,真让人不可思议!

  第三,“众多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能做到“胜不骄”,面对鲜花和掌声,而保持清醒的头脑,这需要高度的智慧。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人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取得过骄人业绩,就是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拥抱和赞美,而功败垂成,让世人感叹!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定都天京后,自立为王,只顾享受、不思进取而遭遇失败,即是明证。在现代化建设时期,许多为国家、为人民,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高级干部,醉心于灯红酒绿的环境中,忘乎所以,最终走向反面、悔恨终生!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良好的传统:孟母三迁,成就儒学大家;岳母刺字“精忠报国”,造就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今天,我们作为“为人父母”者,更应该从小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快乐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傅雷家书》读后感8

  父母,永远是我们最亲近的人。细细品味起来,那一句句看似是斥责的话语,无一不蕴含着父母对我们的爱;那一句句提醒,无一不蕴含父母对我们的关心。从《傅雷家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对孩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的爱。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们的精选书信,最长一封信长达7000余言。这本书是中国现代最经典的家教版本,里面的每一封家书都充满傅雷先生的“拳拳父爱”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博学且具有丰富情感的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细心引导和健康成长的期待。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触颇深。傅雷是一个翻译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正因为如此,他对儿子的要求也更为严苛。他对儿子做人方面,生活方面,艺术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建议。傅雷与儿子无话不谈,谈生活、谈艺术,他向朋友一般给予儿子平等的意见,全方面为儿子着想,即使生病了也不忘坚持写信,为的就是给异国的儿子谋取幸福的生活。这份望子成龙、细腻,为儿子苦心造诣的父爱令人动容。

  这又不免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与傅雷不同,他既不是一个教育家,也不是一个文学家,跟我也不是无话不谈,但是我知道,他对儿女的关心绝对不比傅雷的少。是的,天下的父亲,有哪个不是爱自己的儿女的呢?说实话,其实我是很少关注父亲的,从小到大,写感谢信、说什么亲昵的话,似乎都是给母亲的。我现在才发现,自己赞颂母爱的同时却忘了父爱的伟大。仔细想想,父爱就像一座山,默默地奉献着。父亲说的话也许没有所谓的“我爱你”,也没有体贴的温馨的话语,但那一句句普通的话是那么的朴实无华却又令人受益匪浅。父亲虽然看起来严厉,但他一直默默地关心我,呵护我,做我最坚强的后盾,这难道对我来说就不是深沉的父爱吗?父爱难道就一定比母爱的少吗?不是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母爱像水,无缝不入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父爱像山,在我们无助时是我们的坚实后盾。他们对我们的爱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但他们都是最爱我们的人,最关心我们的人。所以,我们是否只记得母爱,而忘了这如山的父爱?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一直都忽略了父亲的爱,那从现在起,我一定要拾起这份亏欠了,千万不要等父亲老了,才想起他的那份爱孤独了太久太久……

  这本《傅雷家书》令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父母无私的爱的同时,重新体会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9

  一封封家书跃然纸上,仿佛听到了他们之间在对话,似乎我是一个躲在角落里侧身倾听的第三者。这些内容真的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内心想要父母管束,教育的渴望,也填补了我对知识家庭教育的另一种认识。

  我出生在一个缺乏书香气息的家庭,也以放养的方式成长着。从没有什么所谓的家书,知识的灌溉,修养的培养之类的存在。回顾过往,好像都是自己一个人在经历,在摸索,在成长。父母只是尽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帮助我,更多的还是要我自己去塑造,去培养,去提升。

  之后,我发现,阅读是一个很好的路径,我能从书本中找到有价值的思想,挖掘到深刻的哲理,体味到他人的人生,从而确立我自己的思想立场。

  如果我没有读《傅雷家书》我就错过了一幕幕父母与子的对话。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赘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乙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从这些充满爱意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操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自己的孩子。谈艺术,谈做人,谈修养,谈人生,他用自己的经历为孩子指引着道路。

  他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这就是人生的起起落落。

  真的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这大概就是读好书的价值所在。

  昨天,翔仔跟我说,真的很羡慕你们这些能静下来读书的人。我想说,你也可以的!我能做到,是因为我深知我的阅历不足,知识不够,思想不深刻,所有我不得不去汲取知识。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它们像一座喷泉喷出智慧与欢愉的水花,而《傅雷家书》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这个寒假老师让我们用心读这本书,看着这个不吸引人的名字,心想“家书”不就是“家信”吗,现在谁还写信啊,再说别人的“家书”有什么可看的?带着这种抗拒情绪,在家长的监督下我读完了这本书。

  书中汇集了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文学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这些信不仅让我感慨万千,也让我的父母百感交集,那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爱意感动了我。

  在《傅雷家书》中,即使傅雷夫妇和儿子相隔万里,只能通过书信来传递亲情、沟通交流,也不放松对两个儿子的培养——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他们把儿子当做朋友,互相吐露心声、交流感想。作为父亲的他,很关心儿子的生活和成长,无论什么问题他都会给儿子提建议或意见,例如: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如何正确处理爱情问题等。他还通过书信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品味追求进行指导,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导儿子待人要谦敬、谦逊,做事要严谨、认真,礼仪要得体,获奖不骄傲,遇困难不放弃,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些细致入微的教导充斥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了傅雷对儿子的关心与挂念。儿子傅聪也不负重望,在父亲的教导下真正成为一位德才兼备的钢琴大师。 “你的弹琴成绩真叫我们高兴、自豪。”傅雷在为儿子骄傲的同时也不忘教育儿子要反复思考一下自己的收获或遇到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自我。

  傅雷的家书不是长篇累牍,不是唠唠叨叨,而是在温情细语中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儿子,把儿子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追求的对手,并随处充当儿子一面“忠实的镜子”,同时,通过写信训练儿子的文思、文笔。一封封普通的家书,饱含了傅雷对儿子无私的爱。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非常羡慕傅聪有这样的一位好父亲。他会以益友的身份去和儿子交流沟通,而不是以一个严厉的父亲以命令的口吻去说教。而我们身边亲子之间却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我想如果父母能像傅雷那样以朋友的身份去交流,那么孩子就会更欣然的接受你的建议或意见,会对家长敞开心菲的交流,这对孩子是有多么大的益处啊!

  如今长大的我也懂得了父母对我的爱意,他们虽无傅雷先生的智慧,但他们用行为诠释着什么是父爱与母爱。 父母如春夜无人知晓的春雨,如夏日拂面而过的晚风,如清晨的每缕阳光,如深夜的点点星辉,陪伴在你不经意的时候。他们的言行我们要用心去体会,因为他们的心都一样,那就是都拥有一颗为孩子着想的大爱之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母亲节将至,整理多年前父亲送给我礼物时,发现这本曾翻阅多次的《傅雷家书》,此时我想起的多年来父母对我谆谆教诲。当我再次读着这本家书,感悟到的是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一种更真我的感觉,或许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无从感知的。就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刻骨铭心的长谈,拉近了我与父母之间的距离,那种对他们眷恋是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

  在这本书里叙述的并不是一封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儿子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与你书信,既不是无聊的唠叨,也不是俗不可耐的八卦新闻,而是具有好几层深意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艺术修养方面的探讨对象,讨论音乐上对手;第二,想激发出你作为年青人看法和观点,让做父亲的我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递给其他青年;第三,借书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也是文学上造诣;第四,我想你时刻让记住此忠告,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在生活的细节方面,乃至艺术修养及演奏姿态方面。”

  以上四点贯穿全篇家书,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为人父母、做人子女的以强烈的启迪和感悟。

  现在,很多家长都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谈到父子家信,这无疑是一本教诲子女为人处世,以及对艺术层面探讨的典范书籍。傅雷先生将自己的主张嵌入生活与自然,调衡感性的流动与理性的坚持,在东方的超脱、恬静、中庸与西方的热情、活泼、开明中取得恰当写入其中。

  在很多令现代人困惑的问题上,傅雷先生的见解都为我们解说了答案。对名利的取舍,艰苦的磨难,生活的哲理,艺术的本质,性情的锤炼上,都如夜空中的皓月一样,为我们驱赶黑暗,重现星月。

  虽历经时代变迁,但依旧在这朴实无华、简练的文字中流露出浓浓的严父之爱。尽管不同时代及不同社会制度下,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实有迥异,尽管当下的出版业为其缀加了更多的商业炒作,但是今天的我应该做到的是摒弃这些外在的隔阂和枷锁,静静地品读字里行间的深情,一定会受益匪浅。所以,对于这么一位在时代浊流中越发澄亮透彻的精神伟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还有深深的敬佩。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历时一个月,我终于读完了《傅雷家书》。

  这本书主要写了傅雷给他出国的儿子傅聪写的家信。在信中我们能知道傅雷对他儿子傅聪的爱,以及傅雷对他孩子的谆谆教导。

  这本书的家信贯穿十三年,其中分为三部分: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五年为一部分,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一年为一部分,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六年为一部分。当傅聪遇到困难时,傅雷也会指导他,并且帮助他解决问题。他们经常在书信中畅谈人生、文学、音乐,思想与智慧碰撞出强烈的火花。

  到后来,傅雷的生命也快结束了,傅雷的工作也越来越吃力,但他仍然和儿子谈人生,他有着高尚的情操,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他对真理有着不懈的追求,他是“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

  从这本书中,我们能感受到傅雷的赤子之心,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他总是敢于说明自己的错误,毫不隐瞒,并且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他也经常教导他的孩子要真诚、独立、纯洁。他也常常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批评。“赤子之心”可见一斑。

  他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是言传身教的。他在信中说:“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信中,傅雷多次让傅聪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而他也一样,无论是看了一本书,听了一段曲子,还是翻译了一篇文章,他总会和妻子谈论他得到的感悟,也经常把这些分享给孩子。他也会安慰孩子,并让他学会坚强,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最终,他的儿子成为了国际大师,傅聪很感激他的父亲,这让读者对傅雷的敬佩油然而生。

  啊!多么伟大的父亲!他是一个真正能够称的上“赤子”的人。他待人真切,品德高尚,心中纯洁,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文艺翻译工作,便是出于一颗赤子之心。

  我们也要学习傅雷这种“赤子之心”,要心地善良,真诚率直,敢于说出自己的不足,并对自己做出反省,这样,我们才能从这件事情中得到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本书也让我联想到了父爱的伟大。父爱如山!傅雷对他的儿子呕心沥血,傅聪最终才有这样的成就!我们也要尊重自己的父亲,懂得感恩!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傅雷先生对人生、艺术、文学鞭策入里的侃侃而谈,感受到了他真诚、高尚的爱国精神和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形象。这可能就是《傅雷家书》能感动中外读者的原因。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漫漫人生寻寻觅觅,可有毫端蕴秀使你怦然心动?悠悠岁月走走停停,何处暗香袭来让我心有灵犀?

  ——题记

  关于傅雷,我早有耳闻,“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似乎是在形容他的精神,这位特殊时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楷模,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据说,他翻译书稿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就不许他人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今日,唯读罢其家书才发现,傅雷把这种严谨的为文之风又用在了教子上。

  无论是叙述日常家事,还是传授学习方法;无论是交流学术问题,还是探讨做人处事;无论是父亲严肃认真的教诲,还是母亲温和慈善的问候……一字一句,一言一语,共同编织出了一个爱的花环,无处不体现着一对父母的拳拳爱子之心,这使我仿佛也融入到了这个充满无限情感的家庭之中。

  生活往事中,他是令儿子尊敬的好父亲;学习之路上,他是为儿子指点迷津的好老师;日常工作里,他是给儿子出谋划策的好助手;艺术殿堂边,他是支持欣赏儿子的好听众……点点滴滴中,我沉浸在感动的泪水里;分分秒秒中,情感纷飞在书信的季节里……那谆谆教导,那循循善诱,是对“大音息声,大爱无痕”最好的诠释!

  “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不是可耻的事。”这是傅雷告诉自己儿子的话,再此,冒犯借以引用,因为,我正欲将自己读罢全文的真情流露在文字之中,我赞扬,我崇敬,因为我已醉于这情感纷飞的书信的季节。“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已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似乎,家书中的不仅是对儿子的爱吧,更深层次的,他更欲传达的,是对于祖国的忠诚与热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爱!

  按他的话讲“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朵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他对儿子所付出的种种一切,难道只为将他奉献于世界人民吗?答案是肯定的,他用行动证明了这一切,他所付出的种种无形的努力,我们是数不尽的。

  这一封封家书,为我的心灵,点亮了明灯,浸润了营养,以其开放与接纳,完善我的精神世界;这一封封家书,为我的情感,暗开了一扇扇窗,悄启了一扇扇门,默指了一条条路,我的人生会由此豁然开朗,意境层生——情感纷飞在书信的季节。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我很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子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著称,我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有时候我还会想,要是我能与父亲通上几封这样的家书,那该是什么有滋味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轻轻合上书,品味着书中诗般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傅雷家书》虽说只是一部傅家书信的真实记录,但是通过这些飘洋过海,飞越大陆的书信,把千里之外的儿子与牵挂他的严父,亦如挚友,还有无微不至的母亲之间的情感紧紧相连,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不禁热泪盈眶。

  楼适夷说过:“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没错,透过家书,父子二人对艺术深入的探讨中,饱含父爱的关切。他为了儿子,从小聘名师教他钢琴,后来又送去波兰深造。儿子不断学习,父亲不断翻阅古今音乐典籍,从诗词歌赋到古典浪漫时期的经典,为儿子提供最恰当的建议,有多深的父爱,才有如此伟大,这才真是呕心沥血!这也就能明白傅雷家教多么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多么热切,他创造了无法达到的神话。从他对傅聪的指点中对我有很大启发:练习往往只是第一步,迈向成功必须靠理想和思想,灵魂便在其中。肖邦能在傅聪的琴键上重生,不是年复一年的磨练技巧,而是精神上的一致。“头脑是一切的总指挥。”

  “美的音质来源于心的感受能力。”中国古典文化给傅聪以极大的帮助,常常捧一本书,品味五千年文明,欣赏汉唐风韵。人生活中不作文/仅仅有疲惫、劳累,更有诗意,使人开朗,给人以奋斗勇气。傅聪曾说:“诗词在手边越读越爱它们,也越爱自己的祖国,人在他乡,心永在家乡,永在中国。”这与傅雷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学艺术在于为人民服务,做人、做教育家,给他人经验、借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就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拥有一颗真挚的心,才能撑起人生的境界,故赤子永不会孤独,没有鸢飞戾天之心,便不会失落,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积极面对世间百态。”傅氏父子不断进步,至死也铭记于墓碑上。永留于心。傅雷总害怕儿子成名后高傲自大,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儿子谦虚做人,严谨做事,心中要有人格的尊严。傅雷夫妇的心血体现在傅聪的一言一行上。几年前,在西安音乐厅偶遇傅聪先生,看到先生在后台准备演出,与书后照片相似,我一眼便认出了他,举止儒雅,举手投足间溢满了的是教养,虽只是看到先生的侧影,但对傅氏家族的敬意油然而生,也不禁感叹傅雷教育的成功。

  傅雷家书,伴随一生,带来的收益存于心里,即使傅聪没见到父母最后一面,但家书勾画出了他们的真情,“润物细无声”,合上书本,回味这些家书,对我做人、处事、立身具有极大的教育启示,受益终身。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阅读练习04-24

傅雷家书的好词好句03-07

《傅雷家书》好词好句07-27

傅雷家书的优美句子12-01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11-14

傅雷家书中的句子03-31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4-24

傅雷家书句子赏析03-31

《傅雷家书》中的名句03-25

2022傅雷家书感想感悟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