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书心得集锦1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呼兰河传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唯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我也一样喜欢读书,书带给了我许多乐趣,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最近我找到了一本我爱的书《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惋的歌谣,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个性,为世界开出一株美而艳的奇葩。”此书带我走进了二十世纪初那个离我很遥远的世界,让我领略到了那时的东北小城呼兰的风土人情,真实又生动地将老百姓落后、平凡的生活状况呈现在我面前,让我感受到一种平庸又愚昧的精神状态。不过,在那里有着充满生机的园子,有和蔼可亲的祖父,也有着作者度过的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胡同里卖麻花的小贩,粉坊里挂粉条的工人,这一幕幕都被作者用诙谐幽默但又不乏童趣文字,描绘的淋漓精致。每个人物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也有不同的故事,时而让人发笑,时而引人深思。这些个文字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让我回忆起更稚嫩年岁时自由玩耍的往事。
在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写于小团圆媳妇的那一章节,那是一个12岁的小姑娘,正直天正烂漫的年龄,本应该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她,却被千里迢迢送来这里童养媳。我不太喜欢这段文字,可能我还不够了解那时候的风土人情。因为活泼,她常常遭到婆婆的打骂,不管白天黑夜,一天八回,有几回,被吊在大梁上,被鞭子抽打,被烙铁烫坏脚心……。就这样,美丽的姑娘永远停止了她的活泼。多么愚昧、可悲的故事啊!
平凡的生活里有许多平凡的事情,但每件事对于某个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我也正是因为享受着平凡的生活,才会对这本书如此的喜爱。安稳、平淡却那么深入人心,偶尔一页读完了仍会被这里的文字“拴”住,它们是如此的有魅力。书的字里行间有一种朴素的流畅,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空,听着作者将小时候的童年故事娓娓道来,尽管凄婉,但依旧动人。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2
“呼兰河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听说有二伯死了······ ” ——前序
读作家萧红的传记《呼兰河》,就像走进一部孤寂惆怅的史诗。
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的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站在寂寞的香港土地上,用凄婉的笔调将满腔思乡之情寄寓在对呼兰河这座小城的真实记叙中。
凄苦可谓是小说的主情调。萧红在小说中写到的小团圆媳妇、王大姐是民国时期千千万万劳苦妇女的代表,她们的悲惨结局深深勾起我对特定时代的女性命运的思考。争取婚姻自由在村民的眼中甚至具有“犯罪”的性质,换言之,女性就如一枚弃棋,如一个玩偶任人摆布。如老胡家的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初到老胡家时成天乐呵呵的,甩着一条长辫子,可是当她的婆婆给她下马威时,左邻右舍都表示赞赏,连有二伯都说:“介年头是啥年头,团圆媳妇都不像个团圆媳妇”。于是这可怜的姑娘受尽折磨,被用鞭子抽昏、用烙铁烙脚心,打了一个多月,又被“跳大神”“用开水洗澡”“猪肉黄连”等治病手段冠冕堂皇地害死。小团圆媳妇令人悲悯的命运将呼兰河小城中人心的麻木、迂腐、迷信、丑陋暴露的淋漓尽致,人们的良知深受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毒害,既可怜又可悲。
在凄苦的黑暗社会中,到底还是有一丝光明和希望的。正如萧红慈爱宽容的祖父给她人生带来的温暖和关爱一样。“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尽管残酷的现实给作家的童年生活留下不可抹去的烙印,可我坚信,每当她回忆起儿时与祖父相依相伴的美好时光,就会从中获得温暖和力量。
作家萧红一生都切身体会着身为封建时代女性的凄苦和悲惨,她经历过四段婚姻,在十个城市中徘徊流亡,尽管她英年早逝,但她的孤独矜持、坚强刚毅,在现代文学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后序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3
童年,在我们的眼中,它充满了欢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可是,本书的作者萧红的童年,好像并没有那么的快乐。
她的童年是寂寞的,年年都要种小黄瓜、大倭瓜,可是,每逢春秋时节,蝴蝶、蚂蚁和蜻蜓都会争先恐后来光顾。她家的后花园堆满了破旧的东西;黑暗而尘封的后房,是她消遣的地方。慈祥而又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和朋友。她每天听着老祖父念唐诗,每天緾着老祖父讲那些已经听厌了的故事,或者看看那左邻右舍的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她的童年是不幸的,当时社会重男轻女,而萧红却是女孩子,所以她的爸爸对她十分冷淡,妈妈又经常打骂她,祖母更是对她不好,在她五六岁时,就拿针刺她……
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童年,每天不是看电视,就是打电脑,不是吃零食,就是看漫画,我们个个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爷爷奶奶的宠儿,有一大群好伙伴,比起书中的孩子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得多。可是,我们并不懂得珍惜这一美好的时光,反而动不动就对家人发脾气,甚至对家人动粗,我们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呀!
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快乐、幸福的童年和生活!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4
自从我们上了《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有许多同学就买了《呼兰河传》这一本书。我前面的同学也买了一本,我借过来翻阅。
这本书有六个主要人物,分别是活泼天真的“我”、朴实纯真的王寡妇、作为一家之主的祖父、可怜的团圆媳妇、性情古怪的有二伯和坚强的冯歪嘴子。这本书中写了作者在呼兰河这座小城中度过的童年,小城里人们的生活有悲惨、凄凉,也有少许欢乐。在作者的文字读起来不仅让人感到悲惨,还会有轻松幽默之感,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还有那一去不返的童年。在这本书的尾声,作者最亲的亲人——她的外祖父去世了,这更让我感到悲哀。
这本书里的人物,最让我愤愤不平的是小团圆媳妇,她五六岁被人买去,十二岁就嫁人。小团圆媳妇的婆婆相信“大仙”的胡言乱语,三番五次地折磨她,最后把她给折磨死了当我读到这里时,仿佛看到那滚烫的热水里冒着气泡,小团圆媳妇在水中挣扎的情景。为什么没有人出来阻止?为什么要相信迷信?为什么要害死一条无辜的生命?
而在这本书中最让我敬佩的却是冯歪嘴子。冯歪嘴子是一个普通的下等人,在磨坊里磨面。偶然的机会,作者发现他和邻居王大姑娘喜结良缘。消息传出去后,冯歪嘴子和王姑娘被当地人奚落。在王大姑娘生完第二个孩子时难产死了。人们在旁边议论冯歪嘴子该怎么办。我本以为会有人出手相助,可竟然一个人都没有!冯歪嘴子在人们的闲言碎语中默默地劳动,坚强地与困难搏斗,让我不由得产生敬佩之情。二十世纪的呼兰城,只有祖父给了萧红温暖,大路上有大坑没有人填,冯歪嘴子有难无人相助,小团圆媳妇被活活烫死人们只是看热闹……一个灰暗的小城!但是这本书却让我感触很深,心头十分沉重。现代作家司马长风说:“她(萧红)使小城里的人物获得了不朽的文学生命。”
让我们以冯歪嘴子为榜样,在波涛滚滚的人生海洋中努力前行,定会到达温暖的彼岸!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5
呼兰河传讲的是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的风土人情及发生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是作者萧红记忆的碎片,她利用这些碎片编织了他的记忆空间,写出了此书。书写回忆,慰藉心灵。其中,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如何从一个"笑呵呵"的小姑娘到一个"黄瘦"的病人,直到被折磨而死的?
一个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乐观热情,尽情嬉笑玩闹的活泼的小姑娘。她生命最初的美丽,她孩童般的天真烂漫,她对生命的热切期望,终是被蔑视、被践踏。一个健康、快乐的女孩因此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的等等不断地折磨、摧残,终是死去了。
她婆婆用破棉一再将她蒙起来,撕掉她的衣服,怨恨她,说她一定是妖怪,打骂她。而周围的人,只是在看热闹。落后的愚昧的民风名民俗让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正常。最终,她被人们以治病的幌子遭到残酷的刑法“洗澡”。她苦苦挣扎着,却逃不开这死亡。
她的一生因人们的愚昧、无知草草了结。她是封建文化下的受害者。不只她,致她死的或他人死的人,同样也都是受害者。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愚昧落后导致了人民的冷漠麻木,造就迷信自私的灵魂和病态人生,封建文化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6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她利用白描的手法,使读者不知不觉走进了古老而又封建的北方小镇—呼兰河。
在这里,各种各样的人艰难地维持着生计,每天重复着乏味的生活。第一章文中描写了一个像"吞人魔鬼"一样的泥水坑,它不仅吞人,还吞马、猪等吞一切可吞的牲口。人们憎恨他、恐惧他,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绕过去,却没有一个人去提议把它填平。我不禁觉得那里的人们麻木不仁,苟且偷生。他们不愿意直面面对困难,逃避、懒惰,不愿改变。泥水坑就像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我们应该积极努力想办法克服它,而不应该总想消极接受。
这里的天是灰的,社会风气也是灰的。不管是天气还是人的内心,都是混沌一片。他们生活的没有激情,对生与死的认识也很漠然。"有人的死轻于鸿毛,有人的死重于泰山。"我想,虽然生命短暂,只要努力创造,积极争取,生命就可以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变得五彩斑斓。什么是生命的价值?这个厚重的谜团在我心目中一点点的展开了……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7
前几天,我十分荣幸阅读了萧红的著名作品--《呼兰河传》,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的作品。
书中写出了萧红对家乡的热情,还介绍了家乡的主要地方和风俗,萧红用自己独特的风格描绘出了一个平凡、普通的小镇。在书的最前面你会读到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普经评价萧红的《呼兰何传》: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情画,一串美女婉的歌谣笑中带泪的文字,将一次次震动你的心灵。这句话颇耐人寻味的。
呼兰河这个小镇并不是很繁华,春夏秋冬跟我们一样不停交替着,没什么好写的。在这个小镇里,萧红描绘的颜色是白色的,阴冷如好几十年没烧过的壁橱,只是偶尔有些高兴的东西而已,不过一转眼却又是白色的云如旧。白色,甚至是灰色的色彩和索然无味的叙述,似乎将我带到了二十一世纪萧红的眼前一般。在那儿,我看见了那儿的人一天天、一日日做同一件事情,真是“死了还比活着好。”
当我翻到最后一页,终于读懂了呼兰河传,又想起了那段话: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了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8
看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无限的思考。这本书的语言并不华丽,但朴素的语言,平凡的人和事同样动人。
呼兰河,多美的名字!却是一个“人吃人”的小城。整部小说的思想内容围绕着小城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落后的生活和平庸愚昧无知的精神状态。
其中,在这本书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胡家的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一个绝对悲剧的人物,我对她的印象就是一个天真的无辜少女,她对于婆婆的种种虐待有过反抗,但反抗的结果是更加粗暴的虐待,所以她无能为力,接着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的等不断折磨、摧残,最终死去了。我想,在这样一个封建迷信的小城里,死也是一种解脱吧。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团圆媳妇被滚烫的热水洗澡的片段。都说是小团圆媳妇有病,用热水洗澡是为了洗掉她身上的鬼神。小团圆媳妇被婆婆当众脱衣服扔进热水缸里,又在她昏迷时,说她不知羞。再说村里人,小团圆媳妇像逃命似的想从热水缸里逃出来,不但没有一个人上前去帮忙,反而从缸里搅起热水往她头上浇,等她昏迷过去了,一些人偏要去救她,多么的虚伪和讽刺啊!冷漠,麻木,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寻求快乐的源泉。
小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只是一个偶然,还有许多和她同样命苦的女孩儿,她们深受封建社会的残害,可见当时的社会是有多么的愚味,无知,落后。
呼兰河城里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9
我总是想到一个梳着辫子穿着棉袄的小女孩,潇潇地站在田畔高地上,形态里面透着一丝轻灵,神态里面透着一丝落寞。
我总是想到萧红的童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待在小镇子里。可是她只能面对这样单调的生活,面对着呼兰河这小城人们对愚昧与良善,寻找着世界上的音响与色彩。
她爱这个小城,所以她以含泪的微笑回忆着寂寞的小城,怀着寂寞的心情,在悲壮的斗争的大时代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和社会的共鸣。一直到她的墓碑静静地独立在香港的浅水湾,陪伴着一拨又一拨来来往往的红男绿女,讴歌着她内心浅浅的悲哀和孤独。
祖父应该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牵挂。她年年岁岁的与祖父的生活在她心里生根发芽,变得枝繁叶茂。然后呼兰河从住着她的祖父,到埋着她的祖父,祖父一过八十,就成了她回忆里的人。
我说这些文章是悲哀的,在萧红的心里,她的童年被禁锢在这个充满迷信和封建的小城里,她见不到一丝光明。她只好在后花园和破旧尘封的后房里消遣。她爱她的祖父,她在祖父的身上才看得到童心与自由。
但是小城里的人,大多又是良善的。他们的良善对萧红日后的性格起了重大的影响,他们的朴实忠厚也在文中得以肯定。
当萧红用孩子一般的笔触写这座小城的时候,她的内心却是悲悯孤寂的。当她再次立在小城田畔高地上的时候,天明了,路也阔了。可是她越来越看不清楚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不再善良。世界上不再有她的祖父,她的有二伯,老厨子和曾经的东邻西舍。她悲伤地看着这个世界。曾经厌恶的单调与愚昧,也渐渐随着一次次雨水的冲刷洗涤干净。可是小城不在了,她曾经生活的地方和深爱的地方不在了。相比较起童年时的孤寂,成年后的孤寂程度更加深沉。
她终于看透彻了这个世界以后,静静的离开了。
只留下一曲哀歌。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0
进入大学,在闲暇时光,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最开始时,并没有感觉它有多好看。等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觉得它越来越精彩精彩。
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说的开篇,作者细细的描绘了小城呼兰河的风俗人情,在她的眼里,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有着心智未开的居民和乡村应有的纯净生活,虽然不如大城市的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作者极力想表现孩童眼中未知而灿烂的世界,她在字里行间流露的却是刻骨的忧伤,笔下的人物和风景无不带着一种忧郁的美。她这样写请神的鼓声:“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的难舍。”而她眼里秋天的后园是这样一番景象:“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作者笔下的人物有着凄哀的命运,原本天真活拨的小团圆媳妇被婆家狠心的折磨致死,而围观的人都抱着猎奇的心态,从未有人对她抱以同情和拯救的念头;有二伯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着,害怕死后没有人为他送行,成为孤魂野鬼;冯歪嘴好不容易成了家,而媳妇却早早的离去,剩下他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
萧红静静的叙述着这些人物的故事,正是这种平静带给人不安和绝望的心态,故意去压抑,故意去冷漠,反倒给人无尽的伤感。其实令人伤心的不仅仅是这些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更让人苦闷的是他们周围那些人的冷酷无情,在这些人的举动中我们看不到怜悯的存在。小团圆媳妇被热水浇头,浇一次昏一次,却没有人去阻止这种暴行,而是围在旁边看热闹。这场景让我不自觉的想起那让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一幕:一群中国人在木然的观看自己同胞被处死的电影。可怕的不是暴力,而是暴力下的臣服和麻木。呼兰河城里的人早已见惯了贫苦百姓们颠沛流离的命运,于是他们的同情心也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殆尽了。关于冯歪嘴子的故事就更令人伤心,大家得知他成家之后,不但不关心他如何养活一家人,反而热衷于寻觅他自杀的蛛丝马迹,在他床上发现一根绳头,便有人传言他要上吊,他新买了一把菜刀,很快他要自刎的消息就传开了。看到这里我非常怀念沈从文笔下温暖的湘西风情,那里的人们似乎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而不像萧红笔下的人们如此的冷漠和残忍。
我想是萧红本身的命运造就了她作品中的这些人物,一部优秀的作品总能够体现作者的心怀,一个历经艰难困苦的人,即使写欢乐也必然将其镀上一层沧桑。萧红一生经历的尽是破碎的感情,来到香港的时候,心中大概还在介怀那些悲苦无依的年年岁岁。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种心绪,写出的当然是苍凉的作品。
萧红借着这些人物写出了自己的悲惨身世,她含着眼泪在唱属于自己的歌。她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孤寂的心境:“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这句话暗合李后主“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感慨,一个是漂泊女子,一个是亡国之君,这悲凉千载不灭。
在小说中,萧红写到:“大人总喜欢在孩子的身上去触时间。”在香港的时候她已经疾病缠身,大概也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才想要用一个孩童的口吻来触碰那被时光的洪流冲得老远的童年岁月,尽管并不美满,但比起飘零的壮年时代,总还是有那么些值得回味的东西。她笔下的“我”是纯真可爱的,有那么一段让人至今难忘,就是祖父将落井的鸭子烤来吃,“我”以为只有落井的鸭子才能裹在黄泥里,于是费尽力气想要把鸭子赶到井里去,即使祖父同意烧活鸭子来吃“我”也不愿意。一个心智未开,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禁不住想抱起来亲一下那粉扑扑的脸蛋。
这部《呼兰河传》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同样是回忆童年,同样是出自女作家之手,它们有着许许多多的共同点,但是萧红的文字更显凄凉,给人一种孤独幻灭的痛楚,这种带着一点病态的艺术美感,是《城南旧事》所无法比拟的。
读完这部小说,我又想起了茅盾先生的序言,他用他的文字祭奠了年仅32岁便孤独在异乡逝去的萧红。据说萧红的遗言是:“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想想她的生平,我们就不难理解漂泊者萧红在文字中透出的凄凉和幽怨。
世间难得才女萧红,凄凉孤苦半生愁。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1
成年人在回顾童年之时,向来不是怀着轻松的心情的。更何况,萧红童年生活的呼兰河畔,善良的劳动人民如此的贫苦、无望、愚昧、麻木,不禁令人痛心。
不难发现,那许多藏在表面平实甚至欢快的故事下的寂寞凄婉。风景寂寞:蜂蝶在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人更寂寞:受不住风霜雨)的,被自然拉着默默离开人世,“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这些伤痛在作者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一支寂寞苍凉的调子,在未来的生命中久久回放……在无数灰白的日子里,祖父家的花园便是“我”生命中最亮丽的色彩。“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祖父是最关心“我”的人,他那笑盈盈的眼眸宛如照亮“我”童年夜空的新月,给“我”带来无尽的喜悦和幸福。祖父教诗,祖父烤鸭子,祖父慈爱的话语,都是“我”心头最温暖的感动。
“我”是多么希望能和最爱的祖父长久地生活在一起!然而时间在流逝,“我”在长大,祖父在变老,终于有一天,“祖父几乎抱不动我了”,幸福的时光原来也在渐渐离我远去。祖父家的后花园,就像一座象牙塔,为“我”的灵魂提供了一片美丽的栖息地。然而园外的世界,终究是残酷的——这就更为作品增添了一层无奈的感伤。
人,总是要走出童年的精神家园的。《呼兰河传》这“回忆的诗学”,给予了我们片刻的精神的回归。回首童年,确有千般滋味。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2
呼兰河,这个灰色的世界,没有半点色彩的世界,却造就了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但她的童年依然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呼兰河,是灰暗的,街道是灰蒙蒙的,连人生似乎也染上了一层灰色。第一章中,农业校长之子不慎掉入泥坑,却被说成龙王爷被校长藐视,而招来的“因果报应”。迷信的影响力似乎超过了学堂,不对,不是“似乎”,是远远超越,真是荒唐,真是灰暗。同样是在第一章,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了扎彩铺做的事物多么好看,多么令人震撼,刻画了死后的“美好”,似乎比现实生活美好太多,点出主题活着还没死了好,反衬活着的人的困苦与悲哀,多么痛苦的人们,多么灰暗的世界。仍在第一章,卖豆芽的王寡妇的独子到河里淹死了,王寡妇疯了,忘不了自己的悲哀,却仍机械化地卖豆芽菜、吃饭睡觉,体现了人们麻木而卑微地活着,麻木啊,灰暗啊。荒唐、痛苦、麻木的呼兰河,灰暗极了。作者对家乡简直又爱又恨,为乡亲悲叹,又为无力改变而沉思。
呼兰河,又是明朗的,正是这里充满了萧红珍贵的回忆。第三章,描写了萧红那美好的童年。作者重点描写了“我”、“祖父”与“后花园”。后花园是宽广的,美丽的。一到后花园,萧红便在里头飞奔,用不尽脚上、身上所有的力量,就不停下。累了,也只是摘一个黄瓜,打一个小盹,便又跑了起来。最令人好笑的是,“祖父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一回屋,祖母一进来就看见了,她什么也没有说,就大笑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欢。秋雨之后,后花园便封闭了,作者改到屋中来玩。到好翻,到处跑,整天欢声笑语,多么快乐的童年啊!
灰暗的世界,仍然有美好的童年。正如茅盾之言:“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才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细品后,一言难尽……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3
在即将升入九年级的这个假期,我饶有趣味地捧了一本《呼兰河传》细细来读。在密密麻麻的人物事件中,唯有住在磨房里的冯歪嘴子令我尤为难忘。
冯歪嘴子日日夜夜打着梆子,有阳光的日子,那丝蔓的长势就疯狂起来,形成两个世界,冯歪嘴子孤零零的生活在花园以外,偶尔租父或老厨子去找他聊聊,提前离开只剩他一人自言自语直到重新去干活。
从秋天来了以后,冯歪嘴子就又和园子重逢,说来他的为人也并不差,时不时还会偷偷给作者家里不让多吃的粘糕。一次好奇的行为,让作者无意知道了冯歪嘴子成家的秘密,也使得呼兰河人民继小团圆媳妇之死后倍受访传的重大事件。人们四处传着王大姑娘的不好,却也没有激起冯歪嘴子一家什么行为,他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好:搬进草屋、等待小儿子出生……
然而上天又给了冯歪嘴子重重的一击,他的女人产后死去,留给他一个看似活不久的小儿子。冯歪嘴子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不知道人们用绝望的眼神看待他、不知道自己身处绝境、不知道自己就要完了,虽然他也时常悲哀,但仍以一个男人的臂膀支撑这个家。
冯歪嘴子在“看笑话”的环境中,顽强的战胜了这一切,隐藏自己的痛,带给孩子们和邻居们一如既往的乐观。这也真正倾注了作者萧红的愿望和祝福。
近来,一系列事件不由得让人产生对生命脆弱的深深忧虑。天津大爆炸,陕西山体滑坡,贵州地质灾害……再如早先的印尼海啸,汶川地震,马航失联,世界各地的恐怖袭击……我们的地球怎么啦,我们人类怎么啦……
若干年前,中华民族处于最苦难的境地,自然条件差,生产力发展滞后。然而,如冯歪嘴子一样的国民,他们依然乐观,依然坚强。掩卷深思,我恍然明白:正是这样的民族,历经几千年沧桑巨变,她百折不挠,她充满希望。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4
灰色的基调,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这就是作者笔下的小城呼兰河,它并不繁华。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和腐败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就让我感慨万分:在东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们和家畜常常会遭受到灾难。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多么愚昧的人们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小团圆媳妇刚来胡家的时候只有十二岁,因为长得较高,怕别人说她谎报年龄,便说是十四岁,但尽管如此,人们还说她有意隐瞒。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人们便说她大大咧咧,一点没有媳妇的样子。不久她的婆婆时常整夜整夜地打她,说是可以让她更懂事听话;还认为她身上有病有鬼,于是用尽了各种迷信办法:请“云游真人”抽贴、请人来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开水中煮……最终,小团圆媳妇被无辜地折磨死了。
我真正感受到情绪欢快起来是在祖父出场后。从作者——一个四五岁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随祖父在后园尽情玩耍。锄草、抓蝴蝶、吃烤鸭、缸帽遮雨……皆描写得妙趣横生,意兴盎然。这一幕幕,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趣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竟不自觉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在我看来,读了《呼兰河传》,觉得作者的童年是美丽而又寂寞的,更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运。
读这本书时,愉悦伴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我偷窥到旧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很庆幸那只是萧的童年。但,这是无法逃避的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5
与其说《呼兰河传》是一部小说,不如说它是一篇自传。书中那零零碎碎,并无干系的一则则故事,我仿佛看见了那个自由与痛苦并存的女孩;看见了那块喧嚣热闹却又贫瘠愚昧的土地。萧红文字的魅力正在于此,没有大肆的铺张渲染,但却一点一滴在读者心中勾勒水土、描绘人情。
萧红的命运注定是自由不羁却又坎坷多舛的。她的孩童时代是孤独的也是自由的。祖父是她唯一的“玩伴”,是唯一一个爱萧红,带给她温暖的人!他一手建造的小后园,成了萧红童年时的游乐场。那里没有纠纷,没有争吵,乐趣却藏在每颗草,每朵花中。那儿的春天,萧红拔白菜,摘黄瓜,采倭瓜花心,追蜻蜓,溜蚱蜢,赏蝴蝶,好不快活;夏天的傍晚时分,五六岁孩童的脸上全然不见了白白净净,唯见“关公上身”,满脸通红,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成了“金须老者”,这全是晚霞,哦不,是“火烧云”变的戏法;秋天,那充满乐趣的后园,就要封闭一阵子了,园中的花草,黄的黄,败的败,他们都倦了,园子也倦了,显得异常凄凉;冬天,大雪冰封了呼兰河,储藏室成了萧红那时唯一的乐趣,一冬天下来已经被翻了个“底朝天”,在这白茫茫的世界中,这似乎显得弥足珍贵。
走出这片自由自在的乐土,《呼兰河传》展现更多的则是贫瘠的土地,愚昧的人性。
他们情愿为一个云游道士的破戏法,拿出200吊钱,也不愿花个一二十吊钱请个大夫。小团圆媳妇,便是在那封建社会中的受害者。她婆婆为使她“听话”便对她施暴,手段残忍至极,更使用各种迷信手段,将小团圆媳妇折磨致死。在那种社会中被迫害的人数不胜数,或许他们都和小团圆媳妇一样,成了封建,封建的牺牲品。
那里的人是孤寂的。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看热闹的机会,绝对抓住呆板枯燥的生活中任何一个精彩瞬间,即使很少。就连大泥坑淹死了一头牲畜,也必然会引起一群人的围观,
生活中的繁琐小事也会引起一场唇齿间的战争。人们似乎永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静安宁。
萧红以记叙文的清晰条理,抒情文的浓厚意境,以及娴熟的写作技巧,稳重而轻盈的文笔,铸成了其巅峰之作。萧红的一生很短暂,也被很多人诟病。但是我觉得“文品即人品”,通过文字,从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纯粹的、善良的却又很可怜的姑娘。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01-14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01-14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07-29
呼兰河传的读书心得11-12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07-14
学生呼兰河传读书心得01-06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范文09-17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总结08-09
呼兰河传的读书心得模板09-05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精选四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