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与惊喜,同时还能让学生充满自信与期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的学习心得,一起来看看吧。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1:
做生本,正如做任何学问一样,需要用实践丰富它,需要在实践中发展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最大限度地拓展丰富其内涵,焕发其强大的生命力,让其在这美好的春天里,沐浴阳光,滋养雨露,摇曳多姿。而一味地简单地程序化,公式化,将使得活生生的理论干枯。
观察与思考
小组假合作现象:只有汇报,没有倾听;只有操作,没有分工;只说自己喜欢的例子,交流的例子没有代表性与层次性。
全班低层次交流现象:议题多多,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课堂表面热闹现象:小手如林,百鸟争鸣,抓不住根本,没有主题,没有深刻体验。
后进生迷失现象:太多方法,太多新奇的例子,光怪陆离,眼花缭乱,莫衷一是,迷失大观园,致使基本方法都没学会。
生本教学实践的经历
第一阶段:不会教了。因为教师话要少,站的位置要偏,迷失了,不会讲话了;学生的位置比较中心,话开始多了,纪律比较散了,教师疲于课堂管理,课上不完了。
第二阶段:不敢教了。因为学生话很多,一个晚上就满满一页“研究报告”,一有机会滔滔不绝,有时洋洋千言,可惜离题万里;常常小手如林,常常简单重复。课堂热闹,没有实效。
第三阶段:学会教了。因为我站的位置偏,但我注意领航。正如航灯忽明忽灭,但它是灯。我所处位置偏了,霸权没有了,但我还是老师。学生可以意气飞扬,但引导他们研究时不要跑题,力气往一处使。正如研究分数的意义。不要跑到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了。
第四阶段:善于教了。因为我已经融为集体中的一员了。我设计好课前研究,学生认真完成好研究;我构建好民主安全的课堂氛围,学生自由认真参与小组研究成果的分享;我提供一个全班探究交流的舞台(正如凤凰台的一虎一席谈),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研究,享受探究的快乐。
第五阶段:不用教了.....(未来进行时)
课题研究
生本课堂的小组有效性学习的研究 生本课堂的有效交流的研究 前置性作业的实践性研究 生本课堂的有效性学习案例集萃 生本课堂的教学误区 生本教学中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方式的探索
生本课堂的老师没事可为了吗 生本课堂学生不会深入思考怎么办 生本课堂议题不集中怎么办
实践与体会
积累案例,草拟研究议题,开展实践性研究。在实践中成长。我认为破解一个难题,梳理一种教学思路,成长自己与学生,不亦乐乎。
边实践边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有几本书很好,《道德经》《论语》《教育走向生本》,让国学智慧滋养你,让教育专家为你导航。厚积薄发,就能在实践中苦中作乐,就能在实践困顿中走出来,就能在实践中丰满羽翼。
生本课堂中的前置性研究,因为浓缩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所以就有了研究的方向;正如铁路有了铁轨,火车照轨道开就行了。把几个议题研究交流完了,也就把重点抓住了,难点搞通了;好的前置性研究,也像一个好的剧本,还需好的演员把它演绎,表现出来。课堂上有效地交流,就是把前置性研究作业生动演绎的过程。这个环节处理不当,掌握火候不当,学生就学不好了。于是我分阶段在课堂实践中,教学生学会沟通与思考:
当同学说的罗嗦时,学会提炼一下,说的简明些;当同学说得简单时,学会挖掘一下,想得更深些;当同学说得七零八落时,学会补充一下,说得完整些;当同学把重点内容一带而过时,学会提醒一下,抓住关键说;当同学滔滔千言时,学会整理一下,把大家的思路理一理;当同学表达不清,学会帮助一下,借助图、学具就能表达清楚;当觉得自己意见与众不同时,学会分享一下,把自己的思考与同学分享;当同学的意见很精彩,学会评价一下,做积极的参与者,做优秀的参政议政的代表;当自己对某个知识莫衷一是的时候,学会辩论一下,把重点、难点、疑点、模糊点设计成议题,让同学争一争。
总结
生本课堂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是个艰苦的过程,是一种苦中有乐的过程。
议题要集中,师生需调控;收放有度学问大,深挖拓展讲火候,画龙点睛有必要,和而不同常追求;学会交流难度大,涓涓细流汇长河。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2:
生本自接触以来,就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接触过它的师生。它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与惊喜,同时还能让学生充满自信与期待。一节好的生本课下来最出彩最吸引人们的是学生的表现,听课老师都会感叹生本下学生的自学能力,惊叹学生大胆自信的言论。似乎教师的作用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下面我就谈谈生本理念下教师的艰辛。
一、教师对教材的研读要求提高了,相比平常的课堂,教师只要把握重难点,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好巩固练习题,注意一下拓展延伸,这样这节课就基本上搞定了!但是如果你是生本课案,你还得潜心设计前置作业,这个作业既不能太细碎,也不能太笼统,既要让学生可以着手,又要有发展空间,这就是大师们所说的“简单、根本、开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前置作业的问题要出自学生的疑点,切中知识的连接点,把握知识的重难点。问题不能细碎,不要做成了导学案、习题集,要通过对大问题的探讨,有所发现,形成自己的思想,学生才能滔滔不绝的自信的展示,而不是照本宣科,生怕说错一个字。这就是课堂中老师们期盼的课堂生成。
二、老师除了要做好前置设计,还要有充分的预设。学生会出现哪些问题,会使用那些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你才会在学生的突然袭击中处变不惊,才会加以正确引导。学生是主体,但是教师才是主导,路的方向还在于教师决定和把握。不能让学生信马游缰的一阵乱跑。比如《圆的面积》一课,学生准备的很是充分,有转化成长方形的,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的,梯形的,都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但是第一小组展示的第一位同学,就讲起来转化成三角形,于是整节课几乎就纠缠于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确定上,越讲越糊涂。如果教师有充分的预设,那么第一个孩子展示出转化成三角形时,教师及时干预,先表扬这孩子的方法独特,但是难度较大,留到后面考考大家!先让转化成长方形的展示。这样使得展示由易到难,梯步上升。学生既掌握了重难点,又得到了拓展延伸。
三、课堂掌控,生本课的老师,就像一个好的主持人。掌握着课堂的方向,进程的轻重缓急,该强调的时候,借学生之口,他刚才说的什么?学生叙述不清,该帮扶一把的时候,问问:他想表达什么?利用评价激励学生,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回答恰当的词或者方法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励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是使学生乐于评价,乐于表现自己。
四、总结与提升,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者你还想知道什么?正如“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达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生自己教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