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通用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

时间:2022-01-24 12:11:0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通用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心得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心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通用5篇)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 篇1

  这一本《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或许有很多教师已经读过很多遍,但正如“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每读一次都给我不一样的感受,现在工作半个学期之后,趁着这个寒假防护疫情闲居在家,结合工作中的实际现象再次阅读这本书,更有不一样的深思。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0到6岁之间的敏感期,但是并不意味着6岁之后就不会有敏感期出现的现象,敏感期只意味着在某个年龄段某些特征最为凸显,而后这些特征可能还会伴随着孩子成长。 而这本书就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证明了几岁会有哪些敏感期,会有哪些特征。这本书有非常多的例子,特别看到3岁到4岁孩子的例子,有些例子简直跟我们班一模一样。

  比如让我感受最深的是3岁左右的秩序敏感期,这个年龄段也正是我所带的小班的一个时期,在这个秩序敏感期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归位,对于这两个字相信各位老师都熟悉,而书中所举的例子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老师刚消毒完毛巾,毛巾烫的无法挂在毛巾架上,而趁着这个空隙,一个小女生不顾自己急着上厕所坚持将毛巾挂完才去。这个小例子瞬间让我们班的孩子都浮现在我眼前,我们的一日生活历历在目。我想起自从我们刚入园时在毛巾架、凳子等贴好照片和号码后,每次上完厕所擦手后有些急着出去的小朋友不小心将毛巾碰掉了,但是呢还有一些小朋友会将慢慢找照片看谁的毛巾掉了给挂上去,是他的毛巾吗?当然并不是,而每次我碰到这样的情况会夸奖“你真棒,帮xx小朋友挂上了毛巾,让他跟你说谢谢!”或者“你真棒,帮老师把毛巾挂好了!”或许有的老师是想着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热心的小朋友,但是这样的夸奖是正确的吗,是最为有效的吗?或许我夸她“嗯,你把所有的毛巾都挂到了正确的地方,你很厉害呦!”这样是最为有效的吗?或许我下一次可以试一试,毕竟实践才出真知嘛!

  然后还有一次我们去建构室,孩子们脱掉的鞋子总会有一些是没有靠墙摆一起,或者这里摆一排、那里摆一排中间留有空隙,但是也总有那么一两个孩子是最后走的,他们正在将各处摆放的鞋子靠墙贴在一起,有时候你催他可以了,还是不行他还要稍微调整一下鞋子的方向,再比如午休上床前有小朋友鞋子摆的乱,但总有小朋友再给摆整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这个现象特别普遍,他们对于这个秩序归位特别执着,你可以想到如果中大班的孩子这样做了,他会说:“xx,你的鞋子没摆好,我帮你摆好了。”而小班的孩子不会这样说,因为在初次适应集体生活的过程中,他们对于幼儿园这个环境有一个秩序化的规则和习惯,而3岁也正是最为凸显敏感的时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他是家长和老师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让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能了解他们、帮助他们、爱护他们,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 篇2

  在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拉了粑粑,在老师去给他拿裤子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粑粑包了起来并放在书包里带回了家,在他的父母询问原因时,孩子的回答竟然是:“这是我的”。

  当你看完这个案例时,相信你也和我一样已经乐得捧腹大笑了。但是这个案例却告诉了我们,这是儿童自我意识产生的开始。

  儿童在一出生时,他是没有自我的,他和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儿童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最初儿童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当儿童占有了自己的东西,当这个东西完全属于他时,儿童才能够感觉到“我”的存在,这也是儿童的自我诞生的标志。

  在我们身边不难发现,许多儿童在与别人交往中,会出现占有欲强、不愿分享、甚至别人碰他的东西就会大声尖叫等。多数情况下,我们会把这一现象归结为家庭教养方式的过度溺爱,造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殊不知这是儿童自我意识初步建立的时候,也是他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当孩子出现了自我意识时,他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计划、支配自己的行为。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满足儿童的合理需求,不要一味的谴责,给儿童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让儿童圆满的的度过这一时期。我想爱和自由永远都是我们对孩子的缺憾。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 篇3

  这周主要看了《捕捉儿童敏感期》第4章,这章主要讲了3岁--4岁孩子主要出现的各种敏感期。比如执拗,垒高,色彩,语言,诅咒,追求完美,剪、贴、涂,藏、占有欲,逻辑思维,绘画,延续秩序,人际关系等。

  先来说一说执拗的敏感期,执拗的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变现出不可逆性。周五的户外活动时间,老师交给了小朋友们一个任务就是在户外活动场所的滑梯边上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落叶,老师会把落叶和亲子时光的话语做成书签送给妈妈。孩子们一听是送给妈妈,都非常认真的去捡,左挑挑右挑挑,直到户外时间结束孩子们才最终确定好。下午给小朋友分发书签时,孩子们很高兴,都视为珍宝一样。但是由于老师的疏忽,xx小朋友的书签出现了错误。在和xx小朋友沟通好之后,我和xx决定一起出去从新寻找叶子。换了鞋子,穿了衣服后我和xx一起下了楼。我看到楼下就有xx上午找的那种叶子。我对xx说:“xx,你看咱们楼下就有这种叶子,咱们在楼下找吧”。xx说:“老师,我想去滑梯那边找一模一样的'”。很庆幸,xx的表达很直接也很清楚。我知道xx现在是执拗的敏感期,所以我带她到滑梯的地方。她一边找一边说:“一模一样的,一模一样的”。最终,找到了她自己很喜欢的。儿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这种特殊需求通常是执拗的,儿童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但是当孩子遇到这个敏感期时怎么解决呢?一是要理解,一定要理解孩子,不要很没有耐心的责怪孩子。二是要变通,当孩子的执拗可以实施的时候,要按照孩子的想法来做。但是,当执拗不符合常理时,要学会变通。三是要成功,不要否定孩子的执拗,解决执拗的问题的同时一定要让孩子满意。理解不是特别难,但是变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只有变通的好,才能成功解决问题。

  接下来再说说剪、贴、涂这个敏感期,可儿现在就是在这个剪、贴、涂的敏感期。每天可儿都会画画,画完找老师要剪刀,把自己画的小花,小动物剪下来,然后拿着小胶带来找老师:“老师,老师,你帮我找找头”。整个做好之后,还会高兴的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剪、贴、涂的敏感期是孩子从两岁开始最常见的活动。剪从开始的手的使用,到手的功能的逐渐完善,最后变成一种艺术的创造。

  还有就是追求完美的敏感期。骏骏现在就是追求完美的敏感期,骏骏的鞋是带有粘扣的,骏骏穿鞋不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一粘就好了。骏骏会按照粘扣的边一点点的对齐并且粘好。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当然也是人的天性,他从儿童时期出现,保护它就是保护追求完美的人。成人不会把有瑕疵的苹果看成不完美,但是成人依旧会对一个接近完美的苹果惊叹,会对一个接近完美的自然对象或艺术作品感怀。完美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孩子追求完美,表明孩子的精神世界开始走向丰富和深入。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 篇4

  读了孙瑞雪著作的《捕捉儿童敏感期》后,我受益匪浅。书中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而且作者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让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对家园共育十分有益,作为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敏感期也是非常重要的。

  敏感期是指儿童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某个时间段内,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作为幼儿教师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做家长工作上也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家长提出的疑问也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让孩子在充满爱、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岁到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看这些案例是一种很大的享受,你会发现,原来我们孩子从那么小起就开始构建一生的行为准则,而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又是那么独特。

  记得韩寒的《后会无期》里有一句话说: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们只看利弊。其实真正的小孩子连对错也不分的,他们只重感受。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两个小孩分一个蛋黄派,一个孩子拿到大的那块,一个孩子拿到小的那块,拿到小块的孩子不乐意,拿到大块的孩子就说,你等我先吃一口你再吃,这样你的就比我的大一点了。于是他们这样做了,两个人都很开心。

  书中说的秩序敏感期是在2岁半左右,执拗敏感期被认为是在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被破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我认为这两个时期可以在一起谈感想。小朋友有自己的内在秩序,需要你的尊重。

  小时候,我最不喜欢听的两个字是:听话。所以,我理解为孩子需要被尊重,他的内在秩序被尊重了,被发展了,才会和你认为的秩序或者规则配对。你单纯的强调听话,他不懂自己为什么要听话,为什么要遵守某些规矩。孩子自己的秩序都没有被尊重,如何叫他遵守环境秩序,也就是所谓的规则?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任性的孩子,很多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在秩序被破坏,被误读为任性固执,如果用暴力制止的话,他会混乱的,以后所有的秩序对他来说都是无用的。秩序敏感期是最容易被误读,被破坏的,在孩子处于这个敏感期时,要多理解,多尊重,并尽力创造好的有秩序的外部环境。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 篇5

  每一次读孙老师的书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一次也不例外。之前只听说过青春期,更年期等,对于儿童敏感期还是第一次了解。原来儿童的成长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构成的,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就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而敏感期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孩子能否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优秀的人。以下是我读完《捕捉儿童敏感期》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有很多行为让大人难以理解,比如,总喜欢咬人、喜欢品尝各种各样的东西、喜欢玩水、愿意把东西扔掉再捡起来、在一段时间里总学说大人话、有时特别喜欢打人......当孩子发生一些奇怪的行为时,当大人们认为那是不合理的行为时,大人和孩子之间就会有了冲突,大人总会对孩子大喊大叫,有时甚至会大打出手,孩子则会很无辜的哭泣。就我自己教育孩子的经历来说,也有多次这种情况,我实在想不通孩子的小脑袋里装的是什么,孩子的成长对我来说竟成了一种负担,因为我很害怕他接下来又要做出什么危险让人担心的事来。直到看到孙瑞雪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一书,我才对我的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开始学着用“儿童敏感期”的理论来理解孩子的这些另人头痛的行为,了解了孩子这些内心的秘密。

  “儿童敏感期”来源于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她毕生致力于儿童研究和教育实践,发现了“儿童的敏感期”,并分析了每个敏感期中具有不同的特点,提出了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方法。“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她认为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如秩序敏感期、细节敏感期、行走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用这一理论就帮我们很好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干出各种奇怪的事来。但光是理解还不够,当孩子“淘气”时,我们仍然会不知不觉的想要制止、管教、约束他们。我想每个孩子小时都特别喜欢玩水,他们总用小盒小盆之类的容器来来回回的舀水,百玩不厌,弄得满地满身都是水的。这时大人们就要来制止了:不要再玩了、瞧弄得身上都湿了、赶紧换衣服去!孩子们玩得正尽兴呢,突然被大人强行抱开,当然要用大哭来表示反抗了。虽然我们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爱玩水的,玩水的方法有很多样,可以锻炼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认识液体这种性状,可是我们仍然对孩子给大人造成的负担表示了反感。殊不知在儿童的各个敏感期,如果儿童受到干扰和阻碍,不能正常使用他们的身体的各种功能,相关的功能就会丧失。不能使用手,手就会多动;不能使用脚,脚就会无用;不使用鼻子,鼻子就会失嗅;不使用耳朵,耳朵就会失聪;不使用眼睛,眼睛就会失明。孙瑞雪的教育经验证明,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我们应当怎样做?做家长的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在孩子玩水时给他们穿上防水的罩衣,同时把衣袖挽起来,告诉他“开心的玩吧!”

  再如一些儿童经常吃手、咬文具盒、甚至吃书、喝彩笔水、舔桌子等,这时大人的想法是:“真恶心,太不卫生了”。可是我们并没有考虑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在蒙特梭利看来,孩子首先用口来感知世界,这个时期能持续到6—12岁。小婴儿会吃身边的任何一样东西,包括自己的手和脚。这是他们的手和口的敏感期到来了,儿童会没有理由地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这项行为,直到爆发出某种新的动机为止。儿童在这段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活力与快乐,是根源于儿童与外在世界接触的强烈要求。儿童吃的目的也是在认识味道,了解外在,建构自我,而我们则仅仅把它理解为吃,并关注清洁卫生。当大人强制性地要求孩子讲究卫生清洁时,他们的内心就会不断地挣扎、兴趣受到妨碍,就会丧失以自然的方式适应环境的机会,也就因此丧失属于个体的敏感性与动机,这会越加导致儿童精神发展和完成方面的障碍。

  早在20世纪初,蒙台梭利提出了“发现儿童”与“解放儿童”。到了21世纪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因此家长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之间的密切的关系,给予他们更多新鲜的刺激,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依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发展儿童的感知觉、释放情绪,在此基础上进行感知训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观念的培养,最后才是强调文化知识教育,整个过程不能超越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通用5篇)】相关文章:

《捕捉儿童敏感期》初中的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06-25

育儿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07-31

活着读书心得通用模板12-22

中学《简爱》读书心得通用12-14

教师读书心得通用10篇01-11

关于寒假读书心得感悟通用01-05

童年读书心得通用15篇12-29

个人读书心得通用10篇12-25

关于儿童的读书心得400字10篇01-20

儿童版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