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1
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从观察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是关于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进行比较,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就要从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开始学习。教材在利用活动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力目标:
⑴ 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 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3)并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 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学生分析
初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可以辨认,但却没有理论作基础,因此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针对大多数学生喜欢分组实验,喜欢亲自动手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并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学生的总结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要适当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2
一、教材简析
《生物的变异》是初中新教材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4节〈人的性别遗传〉。而本节内容是上节內容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为下一章《生物的进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变异在农业中的应用。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前面几节书已经对遗传方面的知识有了系统的讲述,加上本节书有大量的`素材供学生去探究、讨论和思考,在新课标理念下,首先要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对各种现象加以理智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根据本节书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地位,通过适宜的情感激励,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所以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
1、创设情景让学生举例说出自己身边生物变异的事例,并结合教材,得出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2、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实施,明确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除了跟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有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进一步延伸到由于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
3、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通过教材介绍的人工选种、杂交育种以及辐射育种的三种育种途径,通过身边的事例(肉鸡、蛋鸡、观赏鸡)的例证,使学生从感性知识开始,理解有关育种选种知识和意义,了解不同育种、选种方法的特点。
五、学法
学习本课的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思想活跃,易举一反三。学生可在课前先根据前面的内容的复习,掌握“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的性别遗传”等内容。课前,学生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对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做标记,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参与探究和讨论,充分地参与课堂活动,使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完成目标情况
导入(投影片)棉花的短果枝和长果枝水稻的短杆和长杆家鸽羽毛的灰红色与白色各种菊花的花朵形状果蝇的红眼与白眼?上述相对形状的产生原因?根据投影片的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结论: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板书)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实验小结知识延伸
参考课本的探究实验,根据自己设计的探究方案实施探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实验的结果统计,分析、思考后回答学生归纳根据老师的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总结: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体内的遗传物质基础没变,应该接近小型,反之则接近大型1、巡视、指导2、讨论题(投影)从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如果小花生种在肥沃土中,大花生种在贫瘠土中,结果怎样?依据是什么?从大花生选择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都是大的吗?为什么?小结:通过探究花生子粒的大小,使我们明白,生物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板书)1、一粒小品种花生种子在肥沃的土壤中形成“大”种子,再种下去,那么他的后代的平均值是怎样的?结论: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基础的改变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的,遗传物质基础发生改变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学生在掌握知识之余锻炼了综合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学生基本能总结出其中关键过渡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简介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和意义。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创造过无数的辉煌,许多优良品种来源于中国(水稻、家猪等)。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吸引学生去学习培育新品种的知识。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1、高产奶牛的培育
2、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
3、太空椒的选择培育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完成书上的内容,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学生代表归纳其中的科学道理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
1.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异,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可以不同,通过人工选择可以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含有控制高产奶量的遗传物质),通过繁育,后代还会出现各种变异,再从中选择、繁育,数代后奶牛不但能够保持高产奶量,甚至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2.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因传给了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
3.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
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基础的改变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的,遗传物质基础发生改变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人类利用生物的遗传变异原理选育适合人类需求的新品种,但是我们在创造新的生物品种和物种时,也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七、布置作业
P45练习1、2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我的说课讲完了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变异》。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向大家介绍说明。
一、教材分析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中的实验,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理解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和变异的类型。同时为第三章生物进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已经掌握了遗传和性状的基本知识。
2、认知能力
观察能力比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为薄弱
3、心理特征
对生活中的变异现象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通存在的;
②说出引起变异的原因和变异的类型。
2、技能目标:
初步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探究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引起变异的原因和变异的类型
2、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分析总结引起变异的原因和变异的类型
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为辅,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和归纳法等。
六、教学准备
1、两种不同品种的花生;尺子、圆规等测量工具。
2、数据统计分析表。
七、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落实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本课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图片展示,导入新知;实验探究,获取新知;强化训练,巩固新知。
(一)图片展示,导入新知
1、提出问题:什么是变异?
2、观察不同图片,你会发现同种生物的不同品种之间存在许多差异,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并认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实验探究,获取新知
1、利用书中的故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实验探究的兴趣。同时提出不同的问题如:问题①:为什么大花生长的大,小花生长的`小?问题②:为什么有的小花生长得和大花生一样大?问题③:为什么花生反映出大、小不同的两种性状?问题④:为什么花生有的大,有的小?
学生也作出不同假设:假设①:是与基因和环境有关;假设②:有的同学认为与生存环境有关,有的同学认为与基因变异有关;假设③:跟环境和基因有关;假设④:与基因有关
设计意图:明确探究方向,提高学生主动性
2、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制定计划。
(1)怎样区分大小不同的两个品种的花生果实?
(2)测量花生果实的哪个部位?
(3)怎样选择30粒花生?从大花生或小花生里挑选30粒吗?
(4)用什么工具测量?
(5)得到的结果如何比较?用大花生的最大值与小花生的最小值比较吗?
(6)为了更直观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各步骤是如何实施的,为后面有效完成实验作铺垫。
3、实施计划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同时培养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用语言描述两个品种的花生果实在不同的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计算并比较两个品种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种到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呢?你作出推测的根据是什么?
(4)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大的吗?为什么?
(5)对于同一品种的花生,不同个体仍然有差异,你认为这种变异主要又是什么引起的呢?
(6)对于同一品种的花生,不同个体仍然有差异,你认为这种变异主要又是什么引起的呢?
设计意图:将多因素问题化分为多个单因素问题,分别研究每个单因素对变异的影响,最后再综合总结。层层设问,逐步引导,不仅有利于学生得出结论,也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思想,对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强化训练,巩固新知
1.你知道“南橘北枳”的说法吗?试加以解释。
2.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甜菜的幼苗,能够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加倍。这样的甜菜含糖量高,你认为这种变异能遗传吗?
3.有一对正常的夫妻,生下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另一对正常的夫妻,生下的两个孩子均正常,但由于老二天天在外面玩耍,脸色比老大黑。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对夫妻生下的孩子的变异是由决定的,能够遗传给后代,这样的变异叫做。
(2)第二对夫妻生下的两个孩子的脸色不同是由的影响引起的,并没有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运用本节实验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上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能力,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课堂上,学生的眼、口、手、脑都动起来,从多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通过大小花生品种的差异、以及同一花生品种内部的差异,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学生的表现很积极,是课前没有预设到的,比如说:学生对于小组得到的结论,产生的质疑,进一步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探究,分析了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还比如说,学生通过小组间的交流,真正理解了“世界上为什么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课堂上出现了浓厚的探究氛围。
3、绘制折线图,对全班学生的数据进行了直观展示,增加了实验的可信度,达到预期设想。
不足之处:
1、时间较紧促,不易把握,实验操作的有些步骤需要更加规范,学生交流的时间较短,不能让学生都表达自己的看法。整个探究过程若有两个课时,效果会更好。
2、实验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选取,因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不大,导致学生在绘制折线时,出现很多交叉部分,给学生理解造成误导,所以我们在实验时,应该准备差异较大的花生果实或更合理的实验材料进行探究,更利于学生的认识。
教学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才会进步,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也需要长期的积累,所以,在教学中,应脚踏实地走下去.而大家的支持是我继续前进的力量,未来的教学路上,我信心满满,期待着每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美好明天!
说课完毕,谢谢大家的批评指正!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的《生物的变异》
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后,对基因决定生物性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知识的延伸。并为下一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答案,并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基于对教材啊分析和《课标》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明遗传变异的在实践中的运用。
难点:探究花生两个品种的变异实验。
二、学情分析
(心里方面)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探索精神。(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对生物的生殖发育,生物的性状以及决定性状的因素有所了解。但对生物变异方面还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变异的存在,并进一步探究变异的原因。
结合教学内容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里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变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了解遗传变异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变异的存在及变异的普遍性。
2. 以花生果实大小变异为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探究答案、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生物的变异及原因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奇妙力量,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我选择下面的教法学法。
四、教法学法
本着《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等方面得到提高”的要求,以及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采用了:1.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创造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讨论法.围绕“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和“影响变异的因素”这些核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和辩论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习兴趣。3.谈话法。通过询问学生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间性状特征和他们身边动物、植物上下代间性状特征等问题的方式认识变异,充分启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发展思维能力。此外,我还运用了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等教法,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五、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小不同的花生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观察材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观察实例、分析原因、弄清本质→自主学习、课外拓展、增长见识四个方面来展开新课。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为了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使学生对这节课有直观的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会了,洛阳牡丹以其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而闻名天下,已知洛阳牡丹有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同样是牡丹,同学们知道其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原因吗?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新课“生物的变异”
这样的导入从学生们熟悉的花卉入手,进而过渡到生物学知识,引起学生们的好奇,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兴趣,符合心理学上的认知规律。
2. 观察材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能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我将这样来开展以下的教学活动。
“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菊花有不同的品种,玉米的果穗也多种多样,绵羊的体型千差万别,即使是果蝇的眼睛也有红白之分。这些都是与生物的变异有关的。变异:即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是普遍存在的。那么,我们大家都爱吃的花生是不是也存在变异呢?这里有些花生,现在发给大家,大家观察以下他们有什么不同呢?对,它们有大有小,形态各异,但是不是外壳大的花生籽粒就一定饱满呢,外壳小的就籽粒就一定小了?其实,定义花生的大小是要通过它们籽粒的大小平均值来衡量的。同学们还按八人一小组,按照课本提示分组探究一下这两种花生到底哪一种才是真正的NO.1。等会儿每一组要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
等探究实验完毕之后我还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想一想,为什么有的花生能长大,而有的花生不能长大呢?是不是把小的花生种在肥沃的土壤中也能长成大的花生呢?”
通过共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和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并使他们了解哪些变异是可遗传的,哪些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这样的课堂设计真正地做到了还课堂给学生,充分展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符合课标中对学生“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的要求。
3. 观察实例、分析原因、弄清本质
为了让学生弄清处变异的本质和遗传变异原理在培育新品种方面的应用,我采用谈话法,询问学生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间性状特征和他们身边动物、植物上下代间性状特征等问题,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变异是普遍性;并以多媒体为媒介,向他们展示一些例如高产奶牛、高产抗倒伏小麦、太空椒等图片,并让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最终使学生弄清楚“变异是环境和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这一本质问题。
这样的教学设计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完善了其思维的完整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伟大论断。
4. 自主学习、课外拓展、增长见识
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生物变异的知识,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外查阅相关的书籍和网站,并向他们推荐相关的参考资料。并以“了解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其它方法”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目的。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相关文章:
生物说课稿02-02
生物说课稿高三生物说课稿10-13
生物的分类说课稿07-19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09-18
生物说课稿优秀03-03
生物说课稿热门01-03
八年级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教案范文02-09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09-17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4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