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

时间:2024-08-12 08:12:24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

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1

  一、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探究意识

  探究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包涵了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与探究经验等,探究意识是引燃探究活动的导火索,强烈的探究意识是激励探究的不竭动力,只有当学生具有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活动,专注于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探究结果。

  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关键,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探究欲望。问题的提出不能生硬僵化,而要自然得体,最好能够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情境教学是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将数学问题融于生动具体的生活化情境之中,创设一种有趣的实验情境,让学生从中捕捉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产生探究内驱。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一课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上周学校召开了运动会,这是我们班同学在4×100米接力中的画面。”我边说边用多媒体展示了同学们在4×100米接力中的镜头。“同学们都知道科学的运动能够锻炼我们的身体,关于运动你们还知道些什么?”我利用课件将学生带入运动情境,并让学生围绕运动自主提出问题。“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变化,许多方面和运动前不一样。”一位参加过运动会比赛的男生说道,“运动后心跳加快,呼吸变快。”另一位男运动员回答。“你们两人都参加过运动会,有过切身体会,怎么样让其他同学也相信你们说的是真的.呢?”我追问道。“做实验!”孩子们齐声回答。

  二、优化实验过程,提升探究能力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实现手脑结合,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在做中学的效果超越其他任何方式。

  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活动的开展、实验数据的收集、实验数据分析等,数学实验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实验教学,优化实验过程,科学组织指导。在教学《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实验讨论”环节中,我以学生为实验探究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放手让学生分组实验搜集数据,重点指导学生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数据整理分析的能力。“有效的实验离不开合理的方案设计,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运动对脉搏的影响实验方案。”我边说边给每个小组发放了实验活动设计单,请他们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和实验记录单,由于学生在科学课中掌握了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他们很快讨论完成了实验方案的设计。接着,我根据学生的设计要求给他们提供了秒表,分组进行实验,他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计时,有的测数脉搏,有的记录数据,经过两轮互换,分别测量了运动前、运动后以及休息后的1分钟脉搏的次数。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是数学实验的重点,在有效搜集了实验数据后,我让学生计算小组脉搏平均数,并在组内观察、交流:自己的脉搏与小组同学脉搏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接着,我组织了全班交流,请各个小组分别展示实验记录单,汇报交流脉搏变化情况,大家根据数据分析一致认为:运动后比运动前脉搏加快,休息后脉搏又恢复正常。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都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自主探究,引导从他们设计方案、分组实验、数据分析到汇报交流,经历了科学完整的实验过程,在亲历合作中提升探究能力。

  三、引申应用反思,积储探究经验

  为了进一步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的规律,我设计了引申拓展环节,在应用中巩固提升学生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反思中积储探究经验。为了使学生深刻体验认识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规律,我又组织学生选择不同运动方式进行实验,深入研究不同运动方式影响身体变化的情况。我让各小组自由选择确定运动方式,有的小组下蹲、有的高抬腿、有的做操,他们依然根据前一次的实验步骤设计活动方案,开展实验活动,记录实验数据,计算平均次数,分析数据归纳结果。在完成该活动后我继续引申应用,让学生设计并完成活动:研究运动与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在实验结束之后,我着重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在反思中总结实验方法。

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2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认知物理现象、探寻物理规律的过程中,需要亲自参与、亲自操作、亲身实践。初中阶段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主要手段的基础学科,需要学生深入参与物理知识、案例探究分析等活动,仅靠教师一个人的“讲解”、“传授”,难以达到物理学科教学纲要所提出的目标要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亲身参与分析、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所获得的学习技能和经验,所留下的“印记”更为深刻、更为丰满,更加难以遗忘。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了学生主体的内在能动特性,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析活动,指导学生深入探究分析,在亲身感知、亲自实践中,增长物理知识,增强学习技能。

  一、利用教学互动特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中领悟内容要义

  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教师与学生借助于课堂教学“载体”,围绕教材内容、教学要求,进行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发展的实践过程。双向性、互动性,是教学活动最为显著的特性。体验式教学倡导的是,学生作为实践者,要亲身参与教学活动。众所周知,学生“单独”的探究分析活动,难以达到预设的目标要求,需要教师有效指导。这就要求,教者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不能做“甩手掌柜”,任凭学生个体“自由活动”,而应该发挥“舵手”的“引航”、“指引”工作,在有效引导、深入体验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内容要义。如“分子的运动”一节的“扩散”讲解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该知识点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设置动态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红墨水滴在水中的.变化过程”。通过直观动态的画面,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并结合该知识内容进行深刻体会。学生在直观画面感知和思考分析中,准确领悟其知识要义。

  二、利用实验探究特性,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理解掌握物理现象

  实验是初中物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有效抓手。实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深刻揭示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成为实验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不能深度参与实验过程,对教师告知的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很难有深刻、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体验式教学,正好为初中学生参与探究自然现象,提供了有效载体。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实验的实践、探究性,为学生提供亲身操作的实验舞台,搭建亲自观察的实验载体,在真切的操作实践、观察分析中掌握物理现象本质。如《电阻》一节课的“电阻的大小关系”实验课中,教师发挥初中生主体能动性,将探究电阻大小的关系实验活动交由学生“操作”。学生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完成电路连结活动,教师针对学生连结电路情况,进行指点,实时纠正学生连结电路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连结电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步骤,改变电阻的大小,并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学生通过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认识到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初中生在教师提供的亲身试验操作活动中,对物理现象的本质以及内在联系,有了更好的认识和体会,其物理学习素养得到提升。

  三、利用案例解析特性,让学生在探析提炼中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案例教学也是其学科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其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物理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发现,传统的教师全程包办案例的分析、案例的讲解、案例的解答等活动,将学生作为“局外人”,将学生“抛弃”在案例解答活动之外,导致学生对所获得的解析物理案例的方法策略理解不透,掌握不深,运用不活。案例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能够将学生置于案例解析的全过程,成为案例条件分析、解题思路、解答规律等活动的“承受者”,从而对解题思路方法有深刻理解,并能正确的运用。

  问题:已知有一列长为400米的火车,在行驶途中,要穿过一条20xx米长的隧道,通过测量,测得这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时用了100秒的时间,请问这列火车运行的速度是多少?这列火车在隧道内行驶了多长时间?

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3

  一、正确认识科学探究式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由于探究的问题常常涉及某一物理知识,这就容易造成教师把注意力仅放在知识目标上,而忽视 “过程与方法”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这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应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对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对应的科学探究能力都要有具体的要求,还应把科学探究的能力目标分解细化,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转化为具体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二、合理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在科学与内容的学习上应达到什么目标,在能力培养上应突出哪些方面,应注意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渗透。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及实验条件等预设探究活动的大概过程,并且清楚探究活动中的重点、难点与学生的兴奋点等。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形,教学设计应预设哪些地方可能出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等。

  科学探究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既要整体考虑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逐步达到,又要分别考虑每次科学探究活动的侧重点。科学探究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科学探究中,由于课时所限,不可能在每次探究活动中各个要素都面面俱到,一次探究活动可以侧重某些探究要素,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所有探究要素对应的探究能力都得到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科学探究任务,而且能使所侧重探究过程更加深入、具体。科学探究的要素应灵活,可渗透在教材和教学的各个方面。

  另外,教师还可结合当地条件和学生情况等设计一些课程,或让学生自主提出课题进行探究。这些自主设计的课题,为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些课题进行探究,这样使探究环境更加开放,时间也比较机动,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三、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初中学生已有基础知识和能力,创设探究问题情境,积极引导,诱发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小实验、自然现象、小故事,或多媒体展示情境,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设计认知冲突,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探究活动。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其实,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出现某些问题是正常现象,如实验方案的设计不够科学严谨,设计实验没有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没有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教师应参与分析不同小组的设计方案,探讨哪些组方案好,并给予积极引导,从而使学生设计出更加科学、严谨的方案。

  在做实验之前,要求学生了解仪器操作要求,使用过程中的注意点。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巡视引导,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等收集证据,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要求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探究,不仅要注重探究结果,更要注意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要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分析实验数据。

  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如分析哪些操作是正确的,哪些操作是错误的,并且让其说明原因,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到什么启示,为什么开始的猜想与实验结果会不同?探究方案的设计还有什么缺陷?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等。在这样的反馈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行为进行反思,他们便知道如何修正错误,如何做得更好,这将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科学小实验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科学小实验作文09-10

科学小实验作文02-06

科学小实验日记10-24

科学小实验作文12-28

关于科学小实验的作文03-12

科学小实验作文【热】06-09

【精】科学小实验作文06-09

【热】科学小实验作文06-09

科学小实验作文【热门】05-31

科学小实验作文【推荐】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