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课活动方案(通用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早教课活动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早教课活动方案 篇1
蹦蹦跳跳——放鞭炮
指向:根据音乐较灵活地做出捂耳的动作。
准备:音乐磁带《放鞭炮》。
过程:
1、教师引导家长和宝宝一起跟随音乐复习操节“放鞭炮”。教师:“宝宝,我们一起来放鞭炮吧!鞭炮响的时候宝宝要保护自己,别忘了捂住小耳朵哦!请家长大声地念儿歌、大幅度地做动作,激发宝宝的积极情绪。”
2、教师带领家长和宝宝听音乐做操2遍。
早教课活动方案 篇2
说说唱唱——大雨小雨
指向:通过动作和乐器演奏,初步感受乐曲的强与弱,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准备:钢琴伴奏,人手1对砂锤。
过程
1、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宝宝学习《大雨小雨》的歌词动作。
“宝宝有没有见过下雨?大雨下起来是什么样的?对,大雨下起来是‘哗啦啦、哗啦啦啦’的”。教师做出“下大雨”的动作,请宝宝学一学。
“小雨下起来又是什么样的?”小雨下起来是:“淅沥沥、淅沥沥”的。教师做出“下小雨”的动作,请宝宝学一学。
2、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动作,家长和宝宝一起跟教师边做边念1~2遍。
3、家长和宝宝面对面,坐在家长的大腿上:“大雨哗啦啦”时,双腿大幅抖动;“小雨淅沥沥”时,双腿小幅抖动;最后一句时。家长边摇晃宝宝边将其后仰,最后使宝宝躺倒在家长平伸的双腿上。
提示家长:大雨和小雨的动作幅度要有较明显的区别。
4、节奏活动“大雨小雨”。
出示砂锤,请宝宝自己上来取两个,自由练习摇砂锤,家长指导宝宝正确使用。
教师边唱歌边示范用砂锤表演儿歌:“大雨哗啦啦”时,高举沙锤用力上下摇;“小雨淅沥沥”时,在胸前轻晃砂锤;最后一句时,左右摇摆砂锤。
提示家长:通过乐器演奏可以让宝宝初步感受乐曲的强与弱,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带领家长和宝宝听音乐用砂锤演奏两遍,第一遍宝宝握砂锤,家长握住宝宝的手腕,随音乐做动作;第二遍让宝宝自己独立尝试。
早教课活动方案 篇3
适用年龄:19~22个月
活动目标:锻炼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为每个家庭提供一只吹塑球。
活动过程:
一、向家长介绍活动的价值
19~22个月的婴幼儿对共同游戏开始产生兴趣,他们喜欢玩有挑战性的游戏。此游戏对婴幼儿的协调能力和视觉灵敏度是一个挑战,在活动进行中也能培养婴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向家长介绍活动的内容
1、指导人员示范:两人分别推彩球,让幼儿和家长之间推动球。
2、家长与幼儿一起拍动彩球。家长也可以边动边说:彩球弹得低、彩球弹得高。语言与球弹起的高度相吻合。
注意事项:
1、幼儿必须在球落下时注视看,还必须与家长同时提起毛毯
2、开始时轻轻颠球,以免太高。
建议:在家中可以用气球让幼儿玩这个游戏。
三、集体韵律操
目的:鼓励宝宝在成人的引导下
四、生活要求
1、鼓励宝宝自己扶着楼梯的扶手上下楼梯。
2、请家长把宝宝的袖管卷起来,让宝宝尝试自己洗手。
附儿歌:
伸出两只手;用水冲一冲;
抹点洗手液;手心搓一搓,
手背搓一搓;打开水龙头;
再来冲一冲;我的小手真干净。
早教课活动方案 篇4
做做玩玩——拧拧看
指向:练习拧的动作,发展手指和手腕的灵活性,促进手眼协调的准确性。
准备:人手1份各种带盖的大、小瓶子3~4个(瓶子在大小上要有所区别),瓶中分别装上小铃铛、弹性球、小石子、彩色皱纹纸纸团。
过程:
1、教师以标准姿势取工作毯、玩具托盘。
2、教师介绍活动材料和游戏方法。
教师拿起一个瓶子说:“宝宝看,瓶子,瓶子。”然后将瓶子一一取出,按照从右到左(镜面示范)的顺序摆放好,引导宝宝观察瓶子的不同,并逐个指着瓶子用夸张的语调说:“大大的瓶子、小小的瓶子、高高的瓶子、矮矮的瓶子。”
“老师在瓶子里装了不少好东西,先来听一听。”拿起一个装有小铃铛的瓶子放到耳边摇摇,使瓶子发出声响吸引宝宝。然后慢慢拧开瓶盖,将瓶中的东西倒在手掌心让宝宝观察:“啊,原来是小铃铛!”将小铃铛放回瓶中,并拧好瓶盖。
3、引导宝宝自己动手拧开瓶盖看看瓶子里的“好东西”。
教师:“其他的瓶子里装了什么好东西,宝宝想知道吗?请你自己来拧开瓶盖看一看,看完后别忘了把好东西再藏回小瓶子里。”
提示家长:鼓励宝宝独立操作,引导宝宝倒出瓶里的东西,并说出名称;操作完后提醒宝宝将小物品放回小瓶;看护宝宝不将小铃铛等细小的物品放入嘴、鼻孔里等。
4、家长协助宝宝取工作毯和玩具托盘,宝宝自主操作,教师逐一观察,对家长和宝宝给予适时的指导。
5、15~20分钟后播放収玩具音乐,提醒家长和宝宝一起収归活动材料。
早教课活动方案 篇5
1、不倒翁
目的:引导宝宝在左右推力中保持平衡,发展宝宝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
准备:
玩法:
1、家长推宝宝的双手,向前向后推宝宝,引导宝宝保持平衡。
2、让宝宝靠墙站,妈妈向左向右推宝宝,引导宝宝保持平衡。
3、儿歌:不倒翁,翁不到,推一推,摇一摇,推呀摇呀推不倒。
2、捕鱼儿:
两位家长面对面地站着,两手相握成鱼网状,请宝宝当小鱼儿。让宝宝在鱼网周围自由自在地跑动。家长一边说儿歌一边准备网鱼:“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才捞鱼。”让宝宝尽量躲开鱼网。抓住了:如果宝宝给鱼网网住了,家长问宝宝:你是大鱼还是小鱼?如果宝宝回答:“大鱼”,家长就说:“把它送到鱼市上吧。”如果宝宝回答是“小鱼”,就说:“把它送回水里去吧。”然后放开宝宝,重新开始游戏。
可获得的经验:激发宝宝运动的兴趣。提高宝宝的反应能力。增强宝宝身体的灵。
温馨提示:家长在玩此游戏的时候,可以让宝宝从鱼网下逃几次,激发宝宝游戏的兴趣。家长应根据宝宝身体的情况,掌握宝宝的活动量。
附:儿歌:《捕鱼儿》 一网不捞鱼, 二网不捞鱼, 三网才捞鱼。
3、爬的游戏: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爬行动作已经非常熟练,并喜欢爬高;家长可以准备干净的楼梯,让孩子练习爬上楼梯、爬下楼梯;从地上爬着上床,练习双腿的力量;成人可以仰卧在床上做各种姿势,让孩子爬过你的身体。玩耍的同时,既锻炼了孩子的平衡能力,又促进了亲子交流。这时,应特别注意安全。
早教课活动方案 篇6
从爬行到站立,再发展至走路,这是一段神奇的历程。就在这短短的几个月内,宝宝的世界变得不一样。因为具有自由行走的能力,宝宝探索世界的欲望将更为强烈。
一、稳定地独立行走
具有稳定的独立行走能力的宝宝,表示其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游戏培养法:Let’s go!
准备物品:
一双温暖的大手或学步玩具
父母面对着宝宝,伸出温暖的大手握着他的小手,牵引着他向前迈开步伐。随着宝宝的慢慢进步,父母可降低手扶的高度,以减少对他的协助,让宝宝利用自己的力量走得更稳健。
能力进阶班
如果宝宝走得越来越熟练,则让他拉着父母的衣角,以减少来自外部的支撑力量,学着如何走得更稳当,经过不断练习,直到可完全放手为止。偶尔可用玩具在宝宝前面吸引他,以增加练习走路的兴趣。
建议
如果宝宝独自走路还不够好,就必须再让他多爬,让上肢与下肢的肌肉张力都得以适度发挥,使肩部具有足够的稳定度。甚至要和宝宝多玩小飞机的游戏,就是让宝宝趴在地上,手臂向前向上伸,腿部同时往上抬起,以帮助强化四肢及躯干的力量。
提示
1、在宝宝练习走路时,请为他准备一双能够包覆脚踝、材质较硬的鞋子,以提供支撑力,保护尚未发育成熟的踝部,避免因施力不当而出现不好的走路姿势。
2、多陪宝宝练习走路,不要怕宝宝摔跤,从摔跤中爬起来更能让宝宝摸索出熟练的技巧。
3、宝宝具备独立行走的能力后,活动空间比爬行期更大,所以务必要注意环境的安全性。除了把危险物品收起之外,家具中的尖锐部分也要用安全护套包覆,避免发生碰撞受伤等意外。
控制姿势:行动自如不断调整姿势,终会让宝宝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身体也会在自然而然的练习中活动自如。
早教课活动方案 篇7
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起“情感纽带”
一岁前婴儿虽然年纪小,但却处于大脑和情感发育的重要时期,家长除了要满足其物质上的需要外,最重要的是在宝宝刚刚降临人世的这段时间就要与其建立起情感纽带,取得宝宝的信任和依赖,“这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郭建国指出,现在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无暇照管孩子,将孩子完全托付给老人或者保姆照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往往会给孩子与父母之间造成情感的隔膜。
“另外,很多家长都是初为人父、初为人母,虽然有满腔的热忱,但由于早教知识贫乏而用不对地方。”郭建国建议家长应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要跟孩子充分地互动,了解他们的需要,同时要主动向育婴师或早教机构专业老师交流,获取更正确的早教方法。”郭建国表示,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得主动实现自我提高。
不同月龄婴儿早教方法大不同
王圣玉解析了不同月龄段的一岁内婴儿在早教过程中的不同方法和注意事项。
0~6个月:建立安全与依恋
家长在抚养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时,首先要满足其生理需要,这是最急促的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宝宝的心理、智力发展。
面对新生儿,家长们首先要为宝宝创造安全稳定的抚养环境,提供较好的抚养条件。其次要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的关系,这也是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最需要的。家长要多观察宝宝,从宝宝的各类反应中寻找规律,学会从宝宝的哭闹、翻转等各类反应中读懂宝宝的需要;其次要帮助宝宝形成稳定的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家长如果需要暂时离开宝宝,一定要给予宝宝语言或表情提示,给予安抚,不要以为宝宝年纪小就忽略掉这一点。
长期以来,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以母亲为主体而父亲经常是缺失的,因此需要提醒家长,在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关系的过程中,父亲也要发挥起应有的作用,这样宝宝长大以后会更勇敢。
7~9个月:好奇心的初步萌发
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开始对外部事物表现出好奇,他们要开始学习爬行了。
从这个月龄起,家长可以开始对宝宝进行“认知、语言、运动、交往、艺术”这五项能力的培养。
首先,学习爬行是这个阶段的重要工作。它能促进宝宝大动作的发展,为学习站立和行走打基础,也能满足宝宝探索外部事物的好奇心。同时宝宝的食指也开始分化了,家长可以对其进行精细的手部动作训练。
其次,这个月龄段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初步觉醒,家长可以教宝宝勇敢地在别的小朋友面前介绍、表达自己,从而让宝宝认识自我,学会与人交往。
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也需要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家长可选择一些以图画为主、色彩鲜亮、页数不超过20页、纸质较硬不容易被宝宝撕破的读物,将宝宝同向抱在怀中,把书摆在离宝宝视线15厘米左右的位置,用轻柔的语气为宝宝讲述书中的故事。虽然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没有理解能力,但他可以感受到愉悦的氛围,也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10~12个月:探索精神进一步激发
这个月龄段的宝宝已经学会爬行,并开始学习站立和行走。逐步解放双手后,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进一步被激发。
宝宝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有了进一步提高。家长可以借助一些漂亮的玩具,教宝宝理解大小、里外、因果等逻辑概念。
宝宝的语言天赋也即将觉醒。7至9个月期间还只会说单音节,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朝着双音节发起进攻了。一岁以后宝宝就将进入语言能力的爆发期,在这个阶段家长应多多跟宝宝进行交流,为其语言的发展打好基础。
在交往能力上,宝宝也开始有了进一步加强,家长可以教其学习握手、再见等基本的社交礼仪。
总之,家长应该先丰富自己的知识,懂得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来制定适合的方案。
早教课活动方案 篇8
一、小儿认知能力的训练:
观察能力的训练:
①训练:上下、里外、前后方位意识。
②辨别多少。如分糖果给家人,看看分的是否一样多,放桌上比比看谁多谁少。也可以用专门的图画,训练孩子认识多少。
记忆力的训练:
①实物记忆。让小儿回忆起不在眼前的实物,可给孩子一件玩具,让他注视您将玩具放到盒中,盖上盖子,让他说出盒中玩具的名称。
②词汇记忆。成人在讲述孩子较熟悉的故事,或教小儿念他熟悉的儿歌,或唱他熟悉的歌时,有意识地停顿下来让孩子补充,由简到难,开始让孩子续上单字,以后可逐渐让孩子续上一个词、一句话这既可促进记忆力的提高,还可发展小儿的语言能力。
动作能力的训练:
①扶栏上、下楼梯。训练小儿学习上、下楼梯。训练上下楼梯时,开始选择的楼梯不要太多层,以便于孩子能够较顺利地上完楼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②跑步练习。父母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小儿跑步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如灵活的向前跑,转弯跑。
③通过游戏、手工、鼓励小儿做力所能及的事,促进手动作的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适合的游戏有玩积木、模仿画画、穿珠子等。
二、言语能力的训练:
幼儿在1岁半后,言语发展会突飞猛进,他们不仅重复成人说的言语,而且想要自己说出周围东西的名称。语言来源于生活,父母应常带小儿到户外、公园去玩,鼓励他与人交往,并引导小儿仔细观察遇到的事物,告诉小儿他遇到事物的名称和特点。回家后,要他回忆在外面接触的人,看到的东西,并尽量帮他用较完整的话叙述出来。
三、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
①与人交往。此时期的小儿已有了语言,可以较多的和人交往,要教育小儿初步懂得与人交往中一些简单的是非概念。
②白天睡眠的次数逐渐减为1~2次,可根据作息制度,将小儿白天的'睡眠安排在午饭后,睡眠时间为1.5~2小时。孩子改用新的作息制度需要有一个过程,父母可根据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逐渐使小儿的作息时间向新的制度过渡。
③可安排孩子每日早、中、晚三餐主食,在早中餐及中晚餐之间各排一次点心。训练:孩子进餐的正确姿势,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餐具,不要边玩边吃,不要在饭桌上引逗孩子大笑,以防呛咳窒息,饭后不要让孩子做剧烈活动,可让孩子轻微安静地活动半小时,避免呕吐。
早教课活动方案 篇9
1.大动作技能
你的宝宝正在学习爬行,你会发现他竟然能够扶着东西站起来了。那一刻,你是多么的开心!给宝宝更多的机会练习爬行,用家中的玩具或物品为他的路途设置更多变化,他会觉得爬行很快乐。你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如“踢足球”、“拉大锯”等,锻炼宝宝的四肢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2.认知力
随着听觉、视觉、触觉和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你的宝宝的认知能力在迅速提升。虽然他还不能表达,但是,他对身边很多事情都比较了解了。宝宝已经明白“物体永恒存在”的概念,看懂了身边事物的一些因果关系,比如天黑要开灯,天亮要关灯。你平时可以多给宝宝机会去了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他去自己学习。
本月推荐游戏
1.足球小明星
培养技能:大动作协调性
你需要准备:一个中等大小的塑料球。
你跪或是坐在地板上,把宝宝脸朝外抱在胸前,用一只手环抱宝宝的胸部,另一只手托住他的屁股,让宝宝的腿伸展在前面。把一个球放在宝宝正前方,帮他用脚踢到球;然后你跟着往前移动,好让宝宝能踢着球向前走,就像个小小足球明星。每次宝宝的脚碰到球,你都要发出鼓励的欢呼声,并给他指出他把球“踢”了多远。要是两个小“球员”能面对面地来回踢球,就更棒了。
2.今天的美好记忆
培养技能:认知力,记忆力
你需要准备:舒适的椅子,或其他舒服惬意的地方。
开始时,向宝宝提问,并帮助他回答。“我们今天早上做了什么啊?我们到院子里跟其他的小朋友玩,是不是啊?”再加上一些细节:“我们还在停车场里看到了一只大狗呢!”接下来说说你们明天打算做的事,提几件宝宝喜欢的活动。最后选一首你熟悉的儿歌,把你说的这些都编成歌词唱给他听。你也可以随心所欲,多重复,比如:带上小宝贝,我们去花园,去花园,去花园;来到花园里,我们怎么玩,怎么玩,怎么玩……
3. 声音从哪里来
培养技能:对物体恒存性的理解,手眼协调性
你需要准备:几个能发声的玩具;毛巾或小毯子。
给宝宝一个会发声的玩具,捏捏这个玩具让它发出声响,然后用毛巾把它盖起来,让宝宝去揭开毛巾。再用毛巾把玩具盖上,隔着毛巾按压玩具发出声音。接下来换一个可以不断发出声响的玩具,然后再换一个能嘎吱嘎吱响的玩具。你也可以用蜡纸揉成球发出声音。最后,用一块布盖住一个收音机,然后隔着布打开它,让它放出声音。不出意外的话,宝宝会有很强烈的反应,一定会的!
4.摇击乐器
培养技能:精细动作,节奏感 ,培养好奇心
你需要准备:小型容器,如带盖的小饭盒或塑料瓶;大米、豆子等填充物;结实的胶带。
很多质量过关的塑料制品都适合宝宝的小手抓握,空的小饮料罐也不错。在每个容器中放入不同的填充物,以发出不同的声音。然后,放一些节奏轻快的音乐,让宝宝坐好,旁边放上他的一套新的节奏乐器。准备好了,开始当啷啷,摇啊晃吧!
提醒:要将所有的容器密封结实,并严密地看护好宝宝,防止误吞窒息。如果你的宝宝是无论如何都要把容器打开的那种,那么你最好选择更大的填充物,比如乒乓球。
早教课活动方案 篇10
两年的生活经历,宝宝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2岁以后,宝宝的乳牙已出齐,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日益灵活,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摆脱了小婴儿的影子。
言语能力的训练:
①利用各种机会扩大幼儿的词汇量。如带小儿上公园时,给他讲他所看到的花草树木的名称。教小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意思,可经常让小儿看图片,给他讲简短故事,教他说歌谣。并经常在话语中使用常用代词“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自己、咱们”,使孩子逐渐理解各个代词的指代关系。
②发展语言能力。鼓励小儿自己叙述一些事情,如 “今天做了什么?”,“上公园看到了什么”等,让他复述故事,讲述图中所描绘的内容。教小儿记住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父母的职业、单位,自己的年龄等。
两岁左右,儿童终于把那些句法上不完整、不连贯的句子扩展为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完整句型,并且学会使用一些介词、冠词和助动词,感叹词和语气强调也出现了。他们会说“这是宝宝的,那是妈妈的”,“宝宝吃米饭”等。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主要使用简单句,2-3岁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有两种:主谓结构句,由行动主体和行动动作两个部分组成,如“娃娃掉了”、“宝宝睡觉”等;谓宾结构句,由动作和动作对象组成,如“看电视”。
被女儿的数学题难住之后
昨天放学,妞儿喜滋滋地回来,原来是又被老师选进数学培优班。晚上,妞儿拿了在培优班做好的卷子考我。
妞儿撇撇嘴说,下一道,有10个格子,第一个格里是8,第二个格里是B,倒数第四个格里是A,最后一格里是12,往每个空格里填一个数,并且相邻两格内的数相加和相等,问A和B代表的数各是几。念完题目,妞儿说,自己慢慢想,我继续做功课。走到门口,妞儿又停下来说,别太贪心,不要一上来就想A和B是多少,先想想格与格之间的关系,再看看8和12的关系。我立刻答,B是12,A是8。女儿问,怎么算得这样快?我答,你的话让我想到第一个格子和最后一个格子也是相邻的,和应该是20,如此一来A和B就很容易求出来啦。
妞儿闷声不吭地写起自己的功课。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桌前翻来覆去地看着刚刚做过的题目。找规律的题不像其他专题,因为它随时随地都在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可以套用。但是说它难呢,也不难。当然说容易又不容易。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规律。过去妞儿做它们全凭一时灵感,想到了就想到了,想不到就卡在那里。做这类题目似乎没有什么诀窍,只能是多做。做得多了,对数字或是图形自然变得愈加敏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和总结数与数、图形与图形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然后就能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一直很迷惑为什么一定要妞儿学习奥数。当然,她自己喜欢学是根本,另外呢?学习奥数对她有什么好处吗?现在我终于有了比较清晰明确的答案。奥数可以让妞儿学习观察和思考,然后发现并且总结,继而分析、解决问题。“观察、思考,发现、总结,分析、解决”不也适用于任何学科的学习吗。那么不管奥数是不是数学体操,既然妞儿喜欢,学吧。至于学到哪种程度,我既不苛求,也不期待。就像找规律的题,有的妞儿看一眼便能给出答案,有的琢磨半天才整清楚,有的苦思三天也未必想得明白。既然跳起来也够不到,就不要白费力气,能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前段时间朋友曾怂恿我练习瑜珈,并且绘声绘色地述说练习瑜珈的过程。细想想与妞儿学奥数的样子异曲同工。她说,练习瑜珈姿势之前,要了解你自己的体能有多大,这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做一些自身体能所不及的姿势或者过度的运动量。因为,瑜珈不是竞技。瑜珈练习不可操之过急,练习过程中要配合呼吸,动作要尽量舒缓,要保持整体动作的平衡。每一次深呼吸之后,你会发现身体又伸展一些,练习时间久了,原先做不到的动作慢慢地都能够做得到。
如何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进入青春期的90后孩子普遍有逆反心理,这和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要有效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以商量代替命令。许多家长习惯于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话,如睡觉的时间到了,孩子还在看电视,就下命令说:“你应该睡觉了,听到没有?”青春期的孩子对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命令会公开反抗。如果换成商量的口气和孩子说话,效果就不一样了。比如对孩子说:“你是不是该睡觉了,你看这么晚,明天能按时起床吗?”如果担心孩子不听,则可以用选择句,比如“你是八点睡呢还是八点一刻睡?”这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以配角代替主角。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家长习惯于在前台当“指挥”,但孩子大了,家长就应该移身幕后,让孩子上台主演。这个让位很重要,是让给了尊重、民主、平等、信任,是给孩子让出了成长的空间,赋予了孩子责任,同时也有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以放手代替管制。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一放手就会闯祸,所以需要严厉管制。不管就会没规矩,把心玩野了。殊不知这样的管制,反而使孩子失去了责任感,使孩子的自制能力无从培养。为了挣脱束缚,寻求自我空间,孩子就会和家长对抗。所以,家长该放手时要放手,教会孩子去为自己负责,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以身教代替说教。父母习惯于对孩子的说教,而且带有教训的口吻,令孩子十分反感。比说教更有效的是身教,比如家长天天玩电脑游戏没节制,却训斥孩子不能玩电脑游戏,孩子当然不服气。所以,多说不如少说多做,尤为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以肯定代替否定。一些家长总是无意中用否定句来否定孩子,这样的否定标签会使孩子感到十分反感。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但孩子同样有好的一面,我们何不放过孩子不好的一面,抓住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呢?让孩子看到希望,孩子也会在家长的不断肯定、表扬、欣赏中朝着好的一面发展。否定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肯定会使孩子坚定信心,以至于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以关爱代替唠叨。青春期的孩子反感家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因为这种爱被没完没了的唠叨、指责、说教给隔断了。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试着把自己的心态放回孩子两三岁的时候,那么,相信家长这种无条件的爱足可软化孩子与自己的对立。
孩子迷恋恐怖书家长很担心
家住呼市玉泉区兴隆小区的马女士最近十分苦恼,自己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胆子越来越小,半夜上厕所还得让大人陪同。马女士仔细询问以后才得知,儿子胆子变小是因为看了恐怖书籍。
针对马女士反映的情况,记者近日走访了呼市大学路文化商城的多家书店,发现诸如《一地骨头》、《鸡皮疙瘩丛书》系列恐怖书籍颇受中小学生的青睐。这些书大都带有恐怖画面的插图,内容多是描写校园内发生的恐怖事件,很容易使小读者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这样的儿童书何以让小读者迷恋呢?几名购书的小学生告诉记者,他们觉得此类书的内容十分神秘,情节扣人心弦,读起来分外刺激、过瘾。对于孩子迷恋恐怖书,接受采访的几位家长都表示很担心。
变成孩子,再表达你的爱
也许每一位家长都会说,自己是爱孩子的,但是许多家长的做法却让孩子难以感受到爱,这是为什么呢?
专家认为,孩子与家长在对爱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家长认为所有对孩子的管教都是对孩子的爱,因此往往不太注重方式方法;而孩子由于年龄尚小,还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更注重表达的方式。
那么,怎样正确地向孩子表达爱呢?要向孩子传达爱的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变成孩子,而不是总是居高临下摆出家长作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林莫尔学院父母中心的指导者哈丽雅特博士说,您应该准备这样一张每日爱的检查表:
1.告诉您的每一个孩子“我爱你”。
2.通过温和的触觉来传达您对孩子的爱意。
3.关心您孩子的行踪,注意到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和什么时候出去。
4.告诉您的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5.注意到您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6.问孩子对您的意见。
7.耐心而且彻底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8.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委以适当的重任。
9.因势利导,让孩子建立自信心。
10.尊重孩子的人格。
哈丽雅特博士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结出家长对孩子表达爱的三条规则:
第一,留出时间。每一天要至少留出15分钟来和孩子一起度过:坐在地板上和您初学走路的宝宝一起玩;或和您学龄前的孩子一起游戏;或帮助您6~12岁的孩子完成学校的学习计划,培养孩子健康的爱好;或与您更大的孩子一起去买一张激光唱碟。
一定要记住,把自己变成孩子的朋友,即使是发现孩子的错误也应该本着研讨的精神与孩子分辨道理,倾听他们的回应,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进步成长。
第二,充分施展语言的力量。当孩子从学校回家时情绪激动地对您说:“我很生气,老师今天对我大叫!”这时候您不要上来就说:“你又犯什么错了?”相反,您应该设法澄清这件事,“老师对你大叫?那一定是她已经无法忍受了”。这句话将会起到魔术般的奇迹,孩子会感到他被理解和被爱,知道您站在他的一边,支持他。一旦打开了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渠道,您与孩子之间的传达和理解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孩子也会打开接受忠告的大门。
有的时候,孩子只是对您表达一种感受,您应该以同样的心情回应。比如孩子跑回家对您说:“我的球队今天赢了!”这时您应该以一个问题式的回应来说:“你们球队得分多少?”您的问题暗示了“我听到了你所说的事情,我对此感兴趣,想知道得更多一些”。这种沟通技巧是以兴趣向孩子展示了您对他的爱。
第三,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作为家长,您可以限制孩子的行为,但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有效地传递他们的情绪。当您不能按照孩子的意愿给他买一辆价格昂贵的电动小汽车时,孩子会对您发脾气,甚至会以哭闹来要挟您。您可以不给他买那辆小汽车,但您不能不让他发脾气。因为对于还没有思想能力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正当的要求。因此,您应该在孩子哭闹过后再耐心解释为什么不能买,同时教给他怎样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
强化早教孩子会变“笨”
早期教育是父母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但如今的早教越来越片面化,逐渐步入误区。市儿童医院体检中心脑象图室对本市和外地60名3~4岁儿童进行的早教效果抽样调查发现,接受过强化早教的孩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不仅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没有加强反而减弱,还失去了善良的天性和爱心品质。负责调查的杨俊丽主任表示,早期教育除了智力开发外,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为孩子日后的成长埋下隐患。
强化早教让孩子失去正常能力
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重要的时期,最初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从这时开始,因此目前家长们已经越来越看重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近期,市儿童医院体检中心脑象图室对儿童早期教育效果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中,专家们共选择了60名3~4岁的儿童,为了增加可比性,除本市的20名儿童外其余40名孩子均来自外省市。这40名外地儿童中,有20人0- 3岁期间在专门的早教机构接受了特殊教育,有的孩子在3岁时就已经达到了4岁孩子才能达到的知识层次,其余20个孩子则没有进行过这样的专门训练。而天津本市的20个孩子也都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
通过对比脑象图后发现,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的孩子大都很有爱心、心地善良、懂得包容别人,而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的20名孩子具有这种品格的人数则只有前一组的一半儿;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的孩子逻辑记忆能力是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孩子的一倍,说明强化早教非但没有增强孩子们的逻辑记忆能力反而大大减弱了逻辑记忆功能;右前脑能控制人的创造力,而左前脑则具有负责基础知识的储备、对基础知识储备的驾驭能力以及再学习的能力等,将外省市两组孩子左前脑和右前脑的脑象图进行对比后没有任何差别,证明强化早教并没有增加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最后,专家把这些结果和本市孩子进行对照证明,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的天津和外地孩子情况基本没有差别,同样具有爱心强、逻辑记忆能力强、创造力学习能力并没有降低的特点。
3岁前孩子背诗识字都是“徒劳”
负责这次调查的儿童医院体检中心脑象图室杨俊丽主任表示,早教的含义是广义的,既包括感知、语言、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但现在有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片面理解为智力技能教育,认为孩子会背诗词、念字母表,背得越多越好。其实,这对婴幼儿的发展非常不利。调查已经证明强化早教并不会增强孩子的逻辑记忆能力,也没能使孩子变得更聪明。孩子大脑在3岁以前的记忆只是机械记忆,家长常常以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能说会道、背诗词、数数为骄傲,其实孩子这时并不理解一个词一个数代表的真实含义,只是一种短期机械记忆,如果不定期重复,就会很快遗忘,而且这种做法并不能增强记忆力,也就是说孩子记住的东西并不比同龄人多。等到上学后,这些所谓的优势就会遗失,他们会重新与同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前记得东西都白学了。
调查还表明,孩子在经受过特殊早教以后变得没有爱心,不再懂得去包容别人。这是因为家长、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灌输知识时会有意无意地把一些成年人间才有的竞争等观念强加于孩子身上。比方说,都在一个班里上课,家长往往告诉孩子要多表现,多和老师亲近,想办法让老师喜欢自己,不要被别的孩子比下去。久而久之,互相竞争、互相争宠的观念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造成爱心减弱、心地狭隘。其实,0~3岁的孩子除了早期的智力开发外,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家长不能把孩子某方面的技能来代替早教培养,期望过度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为孩子日后的成长埋下隐患。
早教不能急功近利
所以说,目前社会上对早期教育的认识要有所改变。早期教育应该更偏重亲子教育,开发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观察能力,而不是单纯让孩子背书、数数。家长们要注意观察,比如说到动物园去玩,孩子看了猴子和猩猩,要让他知道猴子和猩猩有什么不同,耐心地给他们讲两种动物的形状、运动方式、吃的东西和玩耍的方式。带孩子到野外看看花草也是早教,小草发芽了,是绿色的;花开了,是红色的。孩子的眼里什么都是新奇的,孩子都有兴趣去观察,只是这种观察很多大人注意不到。早教就是根据孩子的身心自然发展规律,和孩子多沟通,让孩子多活动,多动手用脑,游戏和快乐才是孩子早教的主要构成。
对孩子唠叨要有度
梅的孩子和我的儿子同岁,也上二年级,和梅说起孩子,就算找到了绝对的共同话题。梅说孩子学习不认真、爱玩电脑爱看电视。我点头称是,我家的也是个电视迷。我说,孩子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小迷糊神,梅点头如鸡啄米,没错没错,我家的就是这个样子。我说看孩子粗心大意,学习不认真,免不了对着他吼,自己都快成泼妇了。梅说,我吼他,他吼我,每天顶嘴,和我对着干。
说了太多的关于孩子的一堆毛病。梅说,其实想想有时候也不尽怨孩子,我们对他吼,他就会对我们吼,我们跟他们好好说话,孩子也还是挺乖巧的,只是我们自己经常忍不住,便上了脾气,对他唠叨不止。
梅说,才七八岁的孩子,便开始嫌唠叨了,自己一唠叨孩子便反感,先是大声制止,然后便是顶嘴,接着甚至会捂上耳朵。
我也一样,很爱唠叨儿子,作业错得太多我要唠叨,写的字不漂亮我要唠叨,做错了事情我也要唠叨,为了让他记住,并且深深的刻在心里,我甚至不厌其烦地唠叨很多遍。
唯有一次,让我感触很深,那次儿子语文考试考得很差,好多很简单的题都是因为粗心大意错了。我狠狠地批评了他。开始的时候他还很认真,也很不好意思地接受批评,可是后来,在我不断地反复批评下,他开始狡辩了:“我们班别的同学也有错的,难道他们的妈妈也和你一样吗?你为什么这么爱批评人,而且没完没了呢?真倒霉!”
当他睡觉前,我又一次唠叨他,对他说:“以后一定要记住,要细心,要多检查,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他却流下了泪水,很委屈地对我说:“你不要再说了好不好,我已经知道错了!”看着他委屈的样子,我突然就感觉自己真是唠叨得太多了。
本来,我以为我多说几遍,他便会记住,便会对这次的失误印象深刻,不至于再犯这样的错误,哪知道,我的唠叨却伤了孩子的心。
我不禁反省自己,作为母亲,总是要求孩子太多,可是却很少检讨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是不是有问题。即使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也要考虑这种“好”是否会伤到孩子小小的“心”。小孩子免不了有一些小毛病,我们唠叨他,叮嘱他,是不可少的,可一定要记住,唠叨孩子要有度,不然会适得其反。
【早教课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早教亲子活动方案 亲子早教课活动方案11-18
早教活动方案03-10
早教中秋活动方案09-06
社区早教活动方案01-22
早教活动方案模板02-21
亲子早教活动方案01-11
早教市场活动方案01-10
元旦早教活动方案01-17
早教宣传活动方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