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个人总结
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校本研修个人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校本研修个人总结1】
时间总是在匆匆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一个学期转眼之间就到了末尾,本学期,本人能依据个人研修计划,以校为本,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反思的习惯。现将本学期个人的研修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师德修养,夯实立教之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甚至于服饰仪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都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身要为学生和社会作表率,必须要做到: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承担责任。从事教育事业,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强烈的理想追求。教育是令人陶醉的事业,是我最愿意从事的事业。为此,我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代表着一个群体,始终要注意其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效益。
第二,谦虚好学,刻苦钻研。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前人学习,向老教师学习作为自己奋飞的起点。通过学习老教师的工作经验和敬业精神,来丰富自己的认识、知识及才能。同时我常静坐独思己过,剖析自己的不足,以加以改进。
第三,我深刻的懂得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师爱就是师魂。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第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学双方互相了解、互相配合,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并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或行为,能及时加以制止并正确引导,指出其错误之处和危害;如果学生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因难,也应该多加以关心和帮助。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
2、努力学习新课程相关理念
能按时参加区、校组织的新课程专题培训,在集中培训认真记录,深入反思,加强与同伴的互助交流,不断提高新课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更关注自身的发展,成为能适应新形势,具有创新精神,在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现代型教师。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个人在学校有效课堂评比中获奖。
3、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方面
我能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自己制作的课件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对于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赏识教育方面
学习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理论,学会了如何关爱自己的学生,如何关爱自己的孩子。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教育过程第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成功。当学生体验较多的是成功的时候,他们的自我概念、自我约束就比较强,他的自信力也比较强,并由此化为一种积极、健康的人格,他们的各种潜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培养健全的素质。评选优秀,树立榜样,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励他们再上一层楼,又为其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典范。可通过各种“活动”的持续开展,达到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预防、自我矫治的目的。
5、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学校也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方面内容,开阔心胸,缓解职业压力,使自己保持身心的健康,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本学期完成了一篇学习体会。 回顾这个学期的研修,有收获自然也有不足希望自己从教学实际出发,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在教学中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不断进取,努力上进。
【校本研修个人总结2】
在实施“实践性知识+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过程中,我认为必须抓住这样几个关键:
首先,教师必须形成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这是促进教师自觉实现自我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它能使教师密切关注自己的教育实践,及时思考和不断积累引发自身教育观念、行为发生变化的教育事件,调节和监控自己的专业成长方向,并逐渐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水平。以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为标准,通常可以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非关注阶段,即进入正式教师教育之前的阶段,该阶段的主体只有从教的潜在可能性,尚谈不上专业发展的意识。虚拟关注阶段,是指师范学习阶段师范生的发展状况,该阶段师范生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淡漠。生存关注阶段,即师范生向正式教师角色转换时期,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新的环境激起了初任教师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任务关注阶段,该阶段教师相对于前一阶段来说,从仅仅关注“生存”技能转到更广范围的专业发展上来,但这时专业发展意识的强度还较弱,发展尚不成熟。自我更新关注阶段,这时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转移到了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到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揭示了在教师教育中应当抓住关键期,及时提出要求,引发教师内在的发展需要;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因此,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当注重每个阶段教师专业意识的培养,并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反思要成为教师的一种日常的自觉行为。有反思的意识,学会反思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阶梯。要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确立这样几种角色:观察者,即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典型事件以及有价值的教育问题;记录者,即教师要及时记录下教学中的一些事件、经验,为反思积累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学习者,即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把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外化为文字,勤做读书笔记,并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使自己更善于发现问题。另外,教师的反思在实践中应体现三个环节,一是实践前的反思,这是一种成熟性反思,即注重经验教训对未来的指导;二是实践中的反思,它是过程性反思,要求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三是实践后反思,它是回顾性反思,能促使实践经验得以提升。
再次,教师的合作将成为教师个人成长的良好环境。传统的教师文化表现出较浓厚的封闭色彩,教师间缺少交流与合作,这使得教师的成长往往处在一种孤立无助、独自奋斗的艰难状态中。现代知识观表明,知识是在合作与分享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所以教师的成长必须在一种开放的、对话的教师团体中实现。在一个由不同性情、经验、才能和观点构成的教师团体中,他们可以通过互相质疑、脑力激荡等方法,充分调动每个人的思维,从而激发出新的火花,创生出新的思想。比如瑞吉欧学前教育机构就相当重视教师团队的合作学习,每周平均有6小时用于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协商解决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观看个人文档记录、争论各种教育问题等。教师的合作学习不仅仅体现在对共同的教学内容及课堂情景的探讨,还可以共同来分享一些优秀教师的个人专业生活史,这种生活史带有情境性、情感性和过程性,它全面地反映了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通过对它的研读,会使教师产生许多共鸣和感悟,从而对其个人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帮助。
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和参与者。教师对课程的开发,一方面体现为对原有课程的二次开发,使课程具有个人化的教学特色;另一方面是根据本园的资源和具体情境,开发出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课程。这也势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实现途径。
【校本研修个人总结3】
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将很难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基础上,为他们创设一个信任、接纳、理解、尊重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实施。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建设,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我认为:
一、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 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生动活泼与严肃守纪的辨证统一,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相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师生关系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和良好素质的反映。
二、教书育人是师德的关键
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三、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在教育中,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只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我带给我的学生是一种语言学习的轻松,语言习得的充实这样的感受:明朗而高效的节奏感,严肃而活泼的氛围,重积累与联系,重学法指导,重语言运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重情感交流。在新课标下,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内趋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语言知识;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我坚信,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适应了我的授课模式以后,渐渐地从对我的课堂发生兴趣转向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我是发自内心地感动于这种良性的循环。同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能够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实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我们应该用先进的理念、恰当的方法带给学生鲜活的知识与技能,努力培养出具有世界胸怀、中国灵魂、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学,是一曲爱的奉献,我们的生命会因奉献而精彩,因开拓而闪亮,因耕耘而芬芳,因奋斗而更美丽。
【校本研修个人总结】相关文章:
校本研修活动个人总结03-06
2018教师校本研修个人总结04-17
个人校本研修工作总结07-15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03-16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01-05
校本研修个人计划01-16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工作总结02-22
年度个人校本研修工作总结02-19
校本研修个人工作总结12-24
学校校本研修总结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