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精选12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时间:2023-08-04 10:35:29 泽滨 工作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3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精选12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需要汇报的场景越来越多,汇报是将某个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结果向领导进行汇报,那么,汇报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精选12篇)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1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安排,近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夹江一小、黄土中学、土门小学,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参加调研人员充分发表了建议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6年,夹江县被确定为乐山市第二批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到2017年,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全县现有义务教育公办学校44所,其中初中17所、九年制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小学25所。全县在职义教教师1719人,其中初中748人、小学971人;义教学生17551人,其中小学11488人、初中6063人。占地面积初中23.66万平方米、小学22.56万平方米;校舍面积初中9.86万平方米、小学8.49万平方米。截止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国家规定标准,有42所自评分在85分以上,基本达标。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加强领导。2016年,我县被确定为创建迎评县后,庚即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先后下发《夹江县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夹江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建红任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晋锐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安排、部门和乡镇职责、责任追究等要求。

  二是落实责任。县政府与22个乡镇、23个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创建工作纳入部门年终目标考核,分值为3分。7月中旬,制定工作考评细则,将考评得分计入年终目标考核、占30%,考评结论作为对学校和校长考核依据,对考评得分低于85分的学校班子启动问责机制。

  三是营造氛围。下发《乐山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手册》60余本、宣传资料2000余份。编发工作简报3期。《乐山日报》《夹江信息》《夹江政情》等采用创建信息10余条、局长访谈2篇。学校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发、悬挂标语等形式,加强创建工作宣传。四是全面推进。先后召开工作推进会4次,不断查找差距,细化措施,协调、推进工作进度。目前,已完成《文件汇编》、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等基础性工作。

  (二)加强培训,明确目标要求。2016年10月,在教育系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会上,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人向我县近70名教育局中层以上干部及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全面解读《乐山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手册》。2017年3月起,先后在木城镇、县教师进修校开展业务培训,县教育局计财股、人事股、教育股、教仪站负责人指导全县40余名业务骨干清理核实填报办学条件10项指标。去年12月和今年3月,教育局相关股室和学校分别到沙湾区、峨眉山市,学习指标体系和建档要求。7月初,教育局领导班子分六个片区再次对相关指标系数落实情况进行摸底排查,落实机关工作人员对联系学校定期进行督查。

  (三)加大投入,确保硬件达标。

  一是加强学校基础建设。2008年以来,投入近2亿元,新建校舍约6万平方米,维修加固5万平方米。今年,安排700万元用于均衡达标建设,涉及学校14个,主要用于添置设备、食堂改建、运动场建设等。

  二是进行城区学校布局调整。2016年9月,将青州中、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夹江一中、夹江二中派出优秀教师,帮助打造精英团队。积极探索“依托夹中,振兴焉中”办学模式。围绕夹江外校搬迁新建,将原址校产整体划入夹江一小。

  三是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目前,已投入近4600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其中信息化建设661万元,班班通1600万元,仪器设备1800余万元(小学理科338万元,中学理科272万元,小学音体美686万元,中学音体美518万元),图书室建设500万元。全县信息技术计算机台数达标100℅,电子白板达到“校校通”、“班班通”,仪器设备基本达标。7月以来,全县学校加快推进图书编码上架,一批学校已完成前期工作。四是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全县学校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挖掘自身特色,塑造文化主题,打造校园文化。

  (四)提升素质,狠抓队伍建设。以打造校长、教师综合素质为重点,基本实现全县师资均衡。

  一是严格干部管理。坚持把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素质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全面实行学校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制度。7月,完成所有学校、直属单位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工作。

  二是促进教师合理交流。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制度,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男53周岁、女48周岁以下的教师,在同一学校任满9年以上,实行定期交流,每年交流的比例为专任教师总数的10%。

  三是完善新教师招聘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每年从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中招考中小学教师,解决结构性缺编和艺体教师缺乏问题。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招聘18、22、20人。

  四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强化师德建设,成立名师工作室16个,加强学校领导干部定期培训、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两支队伍整体素质。

  (五)科学管理,严控班额容量。为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我县严格招生政策,中小学招生按照“严格程序、分批录取,严格标准、严控入口,总量控制、阳光操作”原则,进一步规范编班,每班人数不超过50人。今年城区初中招生人数减少200余人,小学招生人数减少120余人。从2017年9月起,城区学校各年级接收转学生原则上按“出一进一”的办法执行。

  (六)强化问责,严格督查督导。今年以来,对学校、单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专项督查5次,教育局班子成员分片区深入学校现场办公近20次。根据督查情况,严格问责机制,截止6月底,免职处理推进工作“不作为”、“乱作为”的校长2名,对6名进度滞后、行动迟缓的校长诫勉谈话,限期整改。从8月起,县目标办、县政府督查室、县教育督导室将对相关县级部门、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全面督查,督查结果在全县通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优质教育资源增长速度与城市扩张、人口集聚不同步,形成严重区域和结构失衡,县城学校人满为患,存在大班额现象,而农村学校却生源不足,门庭冷落。二是学校办学经费不均衡,按照县财政管理体制,学生数量直接决定了学校办学经费,很多农村学校由于生源流失、学生数量减少,导致办学经费更加紧张。三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优质师资总量不足,教师素质提高的任务重。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已进入督导评估验收倒计时,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工作督查,对照检查验收标准查漏补缺和完善资料,确保省教育督导团的督导评估合格。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一要坚持高位均衡发展的理念,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在保证优质学校继续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薄弱学校投入和师资配备的力度,为薄弱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要优化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办学模式,把寄宿制学校作为农村学校建设的方向,解决农村学生居住分散上学往返难、留守子女无人管的问题。三要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有效缓解公办教育的负担,使其成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四要对那些已纳入规划并进入程序的学校建设项目要加快推进,力争尽快解决相关学校的现实问题。

  (三)政策倾斜、扶强助弱。坚持“两手抓”,一手继续抓品牌学校建设,做长“长板”,发挥优势,培育典型;一手继续抓边远薄弱学校支持力度,补齐“短板”,共同进步,均衡发展。坚持公共教育经费适当向边远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倾斜;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在引进、调配、培训、职称待遇、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制定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带动边远薄弱学校教师整体水平提高。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充分利用优质培训资源,将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

  二要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指导带动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大力开展教学科研实践活动,加快名师培养步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提高新教师的'招收数量和质量,在招考新教师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实际教学能力的考察,同时要面向县外积极引进优秀教师。

  四要加快推进教师定期轮换交流工作,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实行优势学校与薄弱学校联盟,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要科学合理地选派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和薄弱学校教师到优质学校工作,既要保证优质学校优势不减,也要保证薄弱学校得到实质性的加强,加快师资力量均衡发展的速度。

  五要针对全县教师“超编缺员”的现状,应对哪些因撤并或生源萎缩导致的学校教师基数大的情况,进行转岗培训和调整。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2

  为了加快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确保我县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年底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安排,根据主任会议决定,4月初,县人大常委会组成5个调查组,深入全县15个乡镇及部分学校现场实地查看,召开由教育、发改、财政、住建、国土、规划等部门座谈会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就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全县共有义务教育学校162所,其中初中18所,共8735名学生,小学144所,在校小学人数22349名学生。其中农村小学134所,528个班,在校学生15170人,平均每班学生28.7人;城区小学10所,110个班,在校学生7179人,平均每班学生65.2人;农村初中16所,117个班,在校学生5376人,平均每班学生45.9人。城区初中2所,59个班,在校学生3359人,平均每班学生56.9人。城乡办学呈现出城区班容量过大,农村生源不足的状况,这一现象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更为明显。去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年巩固率为99.1%,初中三年巩固率98.7%,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领导重视。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余世明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统筹指导、整体规划、部署推动。制定出台了《竹溪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动员会,与各乡镇、县直各相关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制定了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时间表和线路图,确保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细化目标。县教育局对照创建标准,分学校开展了自查,针对各学校硬件设施存在的差距制定了建设方案,如校园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图书室、功能室等,有重点地抓好建设和管理,做到了情况清,底子明。平安校园建设、绿色校园建设、义务教育关爱工程建设得到加强。

  (三)加大投入。2016年,安排财政教育经费支出30501万元,比2015年实际财政教育支出24794万元(剔除2015年不可比增长因素10663万元)增加5707万元,增长18.71%,基本实现了“三增长”目标。2016年,投入教育建设资金8070万元,新征建设用地126亩,新建校舍62071m2,改造加固校舍10676m2,学校标准化建设顺利推进。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实现了远程教育“班班通”全覆盖,体音美教学器材和图书得到充实,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四)狠抓教学。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制定并推行了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课堂教学、学校管理“三个评价标准”,通过教学比武、课堂改革、校本教研、奖先表优等一系列工作措施,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五)优化队伍。

  一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去年公开招录“新机制”教师83名,继续录用过渡性岗位教师30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逐步改变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的状况;

  二是建立了轮岗交流机制。认真落实“启明星”计划,选派14人到乡镇学校支教,组织了237名教师进行轮岗交流,开展校际教学研讨活动,缩小城乡教学质量上的差距。

  三是建立教师培养培训机制,通过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本培训五级联动,努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中心城区现有中小学7所,其中中学2所(实验中学和城关中学),在校学生3359人,校园总面积48094m2,生均14.3m2,建筑面积18232m2,生均5.42m2;小学5所(实验小学、二完小、城关中心学校、烧田学校、新建的长安小学),在校学生5829人,按今秋长安小学投入使用后测算,校园总面积48089m2,生均8.3m2,建筑面积32531m2,生均5.6m2,与《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规划的`生均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相差甚远(初中和完全小学生均用地面积要达到25m2和20m2,全寄宿制学校初中和完全小学生均用地面积要达到34m2和32m2;初中和完全小学生均建筑面积要达到6.66m2和5.66m2,全寄宿制学校初中和完全小学生均建筑面积要达到13.41m2和12.25m2)。由于学校校园面积过小,学生课间操都难以完成。

  (二)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大,推进慢。对照创建标准和建设规划,全县硬件建设需投入资金约3亿元,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但在调查中了解到,多数学校的建设进展慢,甚至还没有启动规划。如《竹溪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布局调整三年规划》(溪政办发〔2016〕69号)中需要整体迁建的蒋家堰中学、县河中学、龙坝中学、丰溪中学,目前连选择搬迁的具体地块都没有确定。

  (三)规划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一是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论证不充分。如丰溪镇反映,按照该镇人口出生情况测算(全镇年出生人口90人左右),如果丰溪中学不实行整体搬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导致全镇人口的减少,几年后现有校园面积也能够基本达标,是否实行整体搬迁有待论证。再如水坪梨树湾村小学,只有1个老师,1个学生。诸如此类办学规模过小、生源严重不足的农村学校是否需要撤并,也需要论证。二是校园规划缺乏严肃性。如中峰中心学校的校园布局规划、泉溪中心学校的校园布局规划,都是由武汉大学进行规划设计,但在近期又对校园布局和综合楼的规划建设作了临时调整,规划设计和调整是否科学严谨,值得商榷。

  (四)教师队伍结构性不合理。

  一是学科结构不合理。体音美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如丰溪镇初中部26名任课教师中,没有专职的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学科教师。同时,近几年补充的新机制教师,大多数是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的,所教学科大多是根据他们报考的学科或自身较擅长的学科,所学专业和所教专业不对口。

  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小学教师年龄老化严重。南部山区小学教师多数为50岁以上,教师补充和调剂难度大。同时,由于小学教师老化严重,专业水平不高,不仅教学上难以创新,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难以推行。

  (五)建设资金缺口大。近几年,在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幼儿园建设过程中,建设资金累计缺口7044万元。今年计划纳入重点建设项目的学校22个(其中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12栋28775m2;新建、改扩建运动场10个69100m2),计划总投资近亿元,目前这些项目都没有资金来源,资金缺口巨大。

  四、几点建议

  为切实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建议县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完善教师补充、交流和培养培训机制,实现城乡师资配备基本均衡,努力提高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要切实加强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要以创建为抓手,对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标准和总体规划要求,认真研究和及时解决土地征收、校园规划、资金筹措等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加强和推进各地各学校标准化建设。对事关学校整体迁建和校园扩建需要征收土地的地块要尽快确定下来,及时搞好规划设计,争取尽早动工建设,并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各乡镇和县教育局等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工作联系,加强协作,相互配合,认真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确保年底前学校标准化建设能达到规范要求。要坚持兜底原则,补齐均衡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二)合理布局学校,实现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一是要科学预测城区发展趋势和人口分布情况,在城区规划和建设中将中小学建设列为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做到优先规划、优先建设。当前要把二完小的规划设计、实验中学的扩建征地、城关中学的整体搬迁、长安学校的师资配备等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推进,缓解城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问题。

  二是各乡镇中心学校要以改善学生寄宿条件为突破口,切实解决学生因走读带来的额外经济负担和安全顾虑,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现有学校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解决好农村学校“布局分散、规模过小”问题。做到规模适度、优化组合,扩大优质学校的辐射力和引领能力,为全县学生提供接受优质教育的良好环境,把义务教育提高到新的均衡发展水平。

  (三)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两个提高”(即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所提高、教育经费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有所提高)和“三个增长”(即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要多渠道抓好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切实解决好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确保建设工程有序推进,确保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年底前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3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教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经济和历史等原因,我县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制约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问题较多。为加快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步伐,今年6月底,我们小组三名委员与教委调查组一道,深入巴家、梅江、石耶、峨溶、洪安、中和、溶溪、膏田、妙泉、石堤、大溪、清溪场等12个乡镇,就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377所(含社会力量办学),其中全日制小学340所,全日制中学37所。特殊教育(聋哑)学校1所。全县共有小学在校生82906人,初中在校生33346人,在校聋哑学生55人。全县共有公办教职工4709人,专任教师4284人(其中小学2619人,初中1359人,职业高中68人,普通高中230人,特殊学校8人),有小学代课教师673人。

  (一)“两基”攻坚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根据市政府统一规划,坚持以“两基”工作为重点,举全县之力,本着“硬件从实,软件从严,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市教委的指导下,掀起了“两基”攻坚热潮,新建了教学及辅助用房26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15万平方米,添置课桌凳、实验仪器、教学设备等217328件,为148所中小学安装远程教育网络设备,培训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1500人次。办学条件的改善,极大地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生“无教室”的困难和矛盾,全县在校学生从1997年的8万余人增加到现在的近11万人。2019年我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市政府验收。

  (二)科研兴教战略初见成效。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县在强力实施“两基”攻坚,着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确立了科研兴教、质量强校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模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和目标教学改革,邀请了市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秀举办学术讲座6次,举办新课程改革和目标教学业务培训40余场次,共计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8000余人次。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市级教研课题10个,县级教研课题19个,其中“中小学目标教学推广实验”获县科技进步一等奖、市基础教育改革三等奖。2019年10月,我县教研机构建设率先通过市政府评估验收,成为三峡库区第一个获优良等次的县级教研室。1998年以来,全县共为各类普通高校输送合格新生3420人。

  (三)扶困济贫措施深得民心。近年来,我县采取了多项措施,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少年儿童完成义务教育。一是落实中央、市“两免一补”救助资金。二是切实落实贫困生杂费减免。三是通过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增收节支,从勤工俭学创收中列支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救助贫困生。据统计,1998年以来,我县共争取中央、市级专项资金580万元,通过各种渠道自筹700万元,共计1280万元救助资金,资助贫困中小学生11万人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和下岗职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

  二、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我县农村义务教育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农村学校债务沉重,经费紧张,学校运转困难;城区学校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要;村小教师住房十分紧张;师资力量不足,代课教师问题突出,教师队伍不稳定;民办教育尚需加强管理;农民教育负担重;农村学生辍学情况严重。

  问题一:“两基”债务巨大

  “两基”巨额欠债,已成为我县近几年教育的沉重包袱。2019年至2019年,我县强力实施“两基”攻坚,共投入资金1.58亿元,在全县250所中小学启动“两基”工程304个,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26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15万平方米截止2019年,全县多方筹资,奋力消债,目前尚欠7386万元。由于全县“两基”工程均由施工方全额垫资修建,按照协议,所有债务应于2019年底前还清,否则,施工老板纷纷上门索债,并锁校门,将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问题二:村小教师住房十分紧缺

  近年来,我县农村学校面貌和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观,基本解决了农村学生无教室上课和在危房里读书的困难和矛盾。但大量村校教师无住房问题十分突出。据调查统计,全县有833名村校教师无住房,这些教师居住在边远地区,他们大部分属于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距学校较远,有不少教师属于外乡(镇)籍教师,他们居无定所,生活不便,严重影响和制约学校正常教学工作。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师的住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老教师难以稳定,新教师难以聘用,成为目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如何逐步改善乡村教师的住房条件,使他们安居乐教,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三:专任教师量少质弱

  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但目前我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队伍整体素质较差。按照编制标准,我县应配中小学教师5461人,目前实有4724人,缺编737人,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基本需求,全县还聘有代课教师673名。如峨溶镇应配174人,现有教师125人,全镇代课教师就高达46人。在我县的代课教师中,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53.1%.兰桥镇中心校校长无奈地告诉我们,聘请初中毕业生代课仅仅是为了充数,是不得已而为之。

  问题四:城区教育资源匮乏

  随着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的人口快速增长,现有城区学校在办学条件、学校布局等方面都无法适应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据调查,目前,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大班额现象十分突出。秀山一中现有78个教学班,60人以上一班的有47个,占60%;70人一班的有15个,占19%;生均占地面积与市上规定标准相距甚远,必需的理化生实验设备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民族中学占地面积仅37.8亩,最大班额高中74人一班、初中76人一班,按市上标准,学校最多可容纳1054人,而现在在校生2570人,两所学校都不具备发展空间。作为县级重点小学的东小占地面积24.5亩,在校学生2830人,最大班额67人一班,按市级示范小学标准,该校最多可容纳1021名学生。中和镇中心校“大班额”现象更为严重,该校现有在校生1361人,教学班21个,平均班额超过60人,最大班额超过81人,而该校占地面积仅为4.8亩,按规定,只能容纳学生200余人。中和镇迎凤小学、镇一小等城区小学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到2019年,城区将新增人口5万,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净增1万人,届时,城区教育资源匮乏形势将更为严峻。

  问题五:民办教育问题突出

  2019年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县有民办中小学校59所,其中初级中学10所,小学49所。民办中小学校现有学生5676人,其中小学生3913人,初中学生1763人。近年来,我县大多数民办学校,在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分担着教学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各类人才。但因受经济、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多数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差、水平低。据调查,全县的民办学校中,仅有29.5%的学校拥有自己的校舍和简单的教学设备,许多民办学校是租借民房为校舍,校舍极不规范。这些学校且不说教育质量如何,单是学生的在校安全就难以保障。民办学校师资薄弱,聘请的教师主体为离退休人员、高考(或中考)落榜的待业人员,学历不合格,无从教资格证的普编存在,如宋农乡的骑骆民办小学还有小学毕业生教小学的现象。民办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问题六:初中辍学情况仍十分突出

  据统计,2019年—2019年学年春期,我县大部分中学均超过了国家“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的规定,全县小学生非正常因素流失237人,流失率为0.31%;初中学生非正常因素失学2076人,流失率达到了8.5%,个别学校甚至超过了10%.据调查,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和学生厌学。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般农户只能勉强送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几乎没有经济能力支付子女就读初中所需的费用,这是导致我县农村初中辍学率在“两基”达标后又严重反弹的重要原因。

  问题七:农民教育负担沉重

  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教育支出已是我县农村家庭最大的支出,教育负担已经成为农民的最大负担。以巴家乡双河村巴家组为例,该组共有58户农户,其中有一个子女上学的家庭21户,占36.21%,有两个子女上学的家庭12户,占20.67%,有三个子女上学的家庭12户,占20.67%,没有子女上学的家庭13户,占22.41%.该组农户黄昌发,家有5口人,全年现金收入4300元,家里有两个小学生和一个初中生每年需花费学习费用2100元,占收入的48.64%;农户江可强,家有5口人,全年现金收入8200元,家里两个初中生和一个小学生每年需学习费用3200元,占收入的39.02%.梅江镇邑中村村民吴朋告诉我们,他家四口人,家庭年现金收入有万余元。一个子女在梅江中学念初三,另一个子女在秀一中读初一,每年两个学生的学习费用需2500元,生活费用要4500元,一年的收入主要花在了孩子接受教育方面。

  三、建议及对策

  (一)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两基”债务偿还力度。“两基”欠债,归根到底是政府欠债,逐步偿还“两基”债务,早日卸下沉重包袱,使义务教育轻装前进,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县政府应进一步贯彻落实“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依法确保“三个增长”,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的同时,拟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偿还“两基”欠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大与市教委衔接,积极争取市上扶持,早日还清“两基”债务。

  (二)启动实施村校教师安居工程。县教委通过调查摸底,根据我县村校教师分布情况,已拟订村校教师安居工程计划。按规定,全县需修建村校教师安居工程16000平方米,共需资金608万元。建议县级以上政府将村校教师住房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启动和实施安居工程规划,逐年解决村校教师住房问题,为广大边远农村教师安居乐教解除后顾之忧。

  (三)充实教师队伍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振兴经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建议县、乡镇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学校代课教师待遇,缩小代课教师与公办教师的差距。人事编制部门应逐年增加教师编制,多渠道充实教师队伍以逐步取代代课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切实加强教师管理,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

  (四)启动秀山高级中学,整合城区教育资源。以新建秀山高级中学为龙头的“一带五”城区教育调整规划已经纳入县委县政府《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秀山高级中学建设,既关系到我县高中教育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县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整合,促进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高级中学,可以起到“一脉通,周身通”的效果。目前,秀山高级中学建设已完成立项、可研报告等前期准备工作。但因土地未落实,历时近两年仍无实际性进展。建议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推进,早日建成秀山高级中学,以切实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生均用地严重不足,配套设施紧缺等问题。

  (五)发挥民办学校职能,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近年来,民办学校为我县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发挥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民办学校的管理,针对民办教育存在的问题,县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原国家教委《关于规范当前义教阶段办学行为若干原则意见》,制定民办教育发展规划,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同时,建委、环保、安监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学校校舍及周边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推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六)加大“两免一补”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一费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又一重大举措。我县自2019年试行“一费制”以来,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042万元。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应多管齐下,共同努力。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将各项农民增产增收的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加强《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政府控辍保学责任。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实施“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第三,加大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积极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等帮扶活动,帮助贫困农民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第四,财政要依法确保“三个增长”,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确保学校工作正常运转。

  由于我县地处渝东南门户,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直辖市的门户和窗口形象。尽管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全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但教育基础仍显薄弱,只有迅速采取措施,出台优惠政策,发展高中教育,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现状,才能推进我县“建设渝鄂湘黔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高地”目标的实现。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4

  五原县被确定为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县,四所初中学校、十四所小学被确定为样本校,被抽取样本学生599人,实际参加数学测试和相关因素问答的595人,参加体育测试的578人;参加问卷填答的校长18人,班主任93人,数学教师56人,体育教师32人。依据《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内蒙古自治区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工作手册》、《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现场操作手册》、《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抽样系统操作手册》和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培训会议精神,精心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了监测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周密部署、精心安排

  (一)组织工作到位

  1.20xx年4月22日接到我县被确定为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县通知后,4月23日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做好迎接国家教育质量监测有关工作的通知》,对监测工作进行了初步安排部署,并下发了相关文件资料,4月24日教育局召开党委会,研究成立监测工作组织机构、制定实施细则等相关事宜。

  2.5月8日,政府办下发了《五原县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成立了政府分管县长为组长,教育局局长、政府办副主任为副组长,保密局、卫生局、食药局、行政执法局、交警大队、供电局、公安局、政府教育督导室、教育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样本校校长为成员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领导小组,加强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组织领导和协作机制建设。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尚晓龙担任,办公室下设实施组、保密组、联络组、信息报送组、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各样本校依据《五原县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制定本校的实施细则,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3.按照《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工作手册》有关要求,精心安排测试工作人员,我县共安排现场测试工作人员312人,其他工作人员41人。

  4.全县统一标准、统一规格制作了宣传横幅、现场测试办公室门签、保密文件柜标签、测试教室门签以及测试学生座签等,设置并公布了社会监督专线。

  (二)动员、宣传、培训工作到位

  五原县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组织6次集中培训。

  1.5月4日召开了全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动员会,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各股室长、政府教育督导室全体成员、责任督学及样本学校校长、副校长、信息员、非样本校校长。动员会由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田福栓同志主持。会上,县政协副主席、教育局长尚晓龙作了动员讲话,教育局副局长崔诚宣读了《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细则》(初稿),就做好五原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田福栓就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工作有关事宜进行了解读说明,强调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主要工作和时间节点。教育局教育管理办主任屈虎明辅导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抽样系统工作流程,强调了信息上报有关工作。

  2.5月20日上午在第五中学多媒体会议室召开了全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培训会。参会人员有: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五原县教育局领导小组成员;政府教育督导室专职督学和全体责任督学;教研室全体人员;18所样本校的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司时员、保密员及全体测试人员。会议由教育局副局长崔诚主持。培训会上,教研室主任秦慧珍解读了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人员职责并进行了工作程序培训,组织观看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宣传视频》、《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学测试现场操作程序视频》、《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现场测试操作程序视频》。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田福栓强调了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重点环节工作及应急事件处置办法。县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尚晓龙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目的、意义,强调了相关工作纪律和要求。

  3.5月28日召开了校长工作会议,对25日至27日领导小组检查各样本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强调,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4.6月xx日,召开了质量监测考务工作会议,各监测点校长、教学副校长、责任督学参加了会议。会上教育督导室主任田福栓就前期准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预设,并明确提出解决办法,对宣传氛围的营造、各类监测室的选定、安全保卫等工作做了细致的安排,要求各样本校对学生的检录、应对意外事件的发生进行提前演练。对监测点各类工作人员职责予以明确和强化,严防在监测试过程中出现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

  5.5月18日和6月8日,督导室对责任督学进行了集中培训,强化了责任督学的责任意识,提高督查水平。

  6.各样本校采取分散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测试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3次,6月17日,各样本校组织测试人员进行了考前工作培训。各样本校采用悬挂宣传标语、校信通、观看宣传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进行宣传。

  (三)信息上报及时准确

  按照《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抽样系统操作手册》,及时准确上报了学校、教师和学生信息。4月27日我县上报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信息。4月29日我县有18所学校被抽样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校,我县进行了抽样结果确认。5月4日,我县向各样本校下发了监测点编码和登录账号,5月11日18所样本校均完成了学生信息和教师信息上报工作,教育局审核学校上报的相关信息后,于5月12日提交。

  (四)检查指导工作到位

  1.五原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先后下发了4个文件,对质量监测组织工作、监测工具接送和现场操作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地安排部署,并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要求,组织专职督学和责任督学多次深入样本校检查指导。

  2.6月4-5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秦建军主任一行深入我县对各样本校的准备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进行了意见反馈。

  3.6月9-11日,内蒙古自治区督导评估中心郭天祥主任、孙梅老师、市政府督学任保华一行对五原县测试工具保密情况和各样本校的准备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并进行了现场指导。

  4.6月xx日各责任督学深入各样本校对测前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排查;区、市两级巡视员监测前三天来到我县,对所有样本校的准备工作进行了现场指导。

  (五)保密工作到位

  6月8日监测工具到达我县后,及时送到县委机要室进行保管,在县委机要室保管期间,严格履行出入库登记手续和值班交接手续,6月18日监测工具专车接送到样本校后,采用保密柜双人双锁管理,严格履行出入库登记管理。

  二、严密组织、有序推进

  1.测试当天,为保证监测工具的保密性和测试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对监测工具领取时间、人员、车辆进行了科学安排,领取时间从早上6点开始,7点结束,按照路程远近分四批进行领取,领取人员为责任督学、校长和保密员,领取监测工具包的整个过程是在区、市两级巡视员的全程监督下进行,无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2.6月18号测试当天,学校在试卷的接收、保管、开启、封装等环节和监测过程,严格按照国家监测流程进行操作,所有样本校测试工作安全、顺利 、规范,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应急事件、泄密事件。

  3.为了及时掌握各学校测试过程的基本信息,要求各学校在监测工具安全到达学校入学校保密柜,上下午的监测工作结束、监测工具安全送达机要局后的四个节点,向领导小组汇报。

  4.为了保证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在区市两级巡视的同时,政府副县长包巍,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尚晓龙亲临学校检查指导,教育局同时派出四个巡视组,对所有的样本校都进行了检查,没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5.6月18日下午测试结束后,各样本校专人专车将监测工具送到县委机要室。6月19日早九点,在区市两级巡视员监督下,专人专车从县委机要室将监测工具送到机要邮局,完成了监测工具邮寄工作。

  三、注重细节、彰显特色

  1.政府重视,协调有力

  政府副县长包巍同志亲自组织召开有关部门协调会,明确各部门在教育质量监测过程中的职责,安保人员由公安局统一配备,医护人员由卫生局统一配备,保障了监测工作的安全。测试前一天和测试当天,包县长亲临现场指导工作。

  2.教育局组织有方,安排到位

  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担任专项工作组组长,参与了监测的整个过程。

  3.督导室注重细节,强化指导

  动员部署、信息报送、监测点布置、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督导室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进行了多次跟踪督查。

  4.各样本校组织严密,操作规范

  在整个监测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各样本校做到了领导重视,组织协调工作到位,宣传工作到位,培训工作到位,训练工作到位。第三中学准备工作细致充分,校内集中培训5次,培训后对监测工作人员进行了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的考试。第二小学利用家长会让全体家长观看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宣传视频》,使全体家长充分认识到国家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目的意义;利用体育课多次进行xx米折返跑规范训练,测试中样本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瑞峰小学开展校内集中培训5次,并利用《荷雅校报》、教师会、国旗下讲话、校信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目的意义、内容程序等。第四小学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训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多次对师生进行规范培训,并与牧羊海中心校进行了捆绑式模拟训练。

  总之,由于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局周密布署,督导室督查指导,学校认真落实,使我县质量监测工作顺利圆满完成,客观地反映了五原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和体育健康水平,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5

  教育均衡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当前党和政府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我县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由于种种因素,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存在较多问题。为此,县政府经研室组织县教育、财政、编办、人事、规划等单位,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师素质,巩固“两基”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对农村教育加大投入的机遇,大力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初中校舍安全工程、“班班通”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2所合格学校,在合格学校共11所正在建设中。全县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8.04平方米;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6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72%,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65%,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64%,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率90%;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8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84%,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88%,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72%,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87%;小学和初中微机拥有量达2268台,图书藏量达202万册。

  (二)队伍素质稳步提高。我县出台并实施了教师、校长管理暂行办法,加上“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师心灵建设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断革新,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大为提高,全县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7%、97.3%。省、市、县、乡、校五级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27人、县级365人。完成继续教育新一轮培训,培训率100%,校长持证上岗率为100%。

  (三)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坚持德育为首,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日益优化,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得到更新,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相继开展了“提高教学质量年活动”和“责任效益年活动”,大力实施教育教学两项常规管理,进一步完善考试评价体系,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学业水平监测成绩逐年提高。

  (四)教育管理空前强化。办学体制实现了由“人民办”向“政府办”的根本转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20xx年全县公用经费1122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36万元,xx年公用经费1351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36万元,xx年公用经费1417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71万元,教育经费投入呈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坚持依法治教,学校管理不断加强,办学行为不断规范,教育行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突出“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两基”成果巩固提高,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9.8%,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8.8%。全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210所,其中省示范性高中1所,市示范性高中1所,普通初中12所,小学196所。全县小学和初中共有1189个教学班,48393名学生,教职工总数达2723人,其中专任教师254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9.4%。

  二、我县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表现

  从总体上看,我县义务教育发展仍然处于不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和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县城学校与乡镇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与面上小学之间的办学水平上存在着较大差距,无论在办学条件上,还是师资力量上,都有明显差距,这种差距成为“择校风”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一)办学条件不均衡的具体表现。一是“城区学校太挤”。城区小学班额严重超员。县城的城关完小、西城小学、城关镇小学等三所小学共设计规划80个班,容纳学生3600人,实际开班131个,容纳学生8562人,超负荷接纳学生4962人。平均班额65人,超省规定20人,最大班额已达82人,超省规定班额37人。但是,乡镇在校学生不足100人的学校(含村小、教学点)却多达150余所。二是“农村学校太弱”。我县27所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仅有12所达到了合格学校建设标准,还有15所学校由于配套设施设备不全,无规范的食堂及餐厅,无学生生活必需的设施等,而其他乡镇的联校及村小在基础建设、设施设备的配备上更加落后,普及合格学校任重道远。三是农村学校“先天不足,后天乏力”。近年来,我县学校校舍经过大力度的改造与建设,基本消除了危房,城乡之间在校舍方面差距主要表现在功能室、行政用房、生活用房、生均用房等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信息化步伐越来越快,在信息技术装备方面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又逐渐拉开了距离。

  注:城区中学包括县一中、二中、晴岚学校、城关中学,城区小学包括城关完小、西城小学、城东学校、城关镇小学、武水小学、城东中英文实验学校(民办)、曙光学校(民办)。

  (二)师资力量不均衡的具体表现。

  一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中青年教师主要集中在高中学校,中老年教师集中在中、小学。“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目前,我县小学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达41岁,乡镇面上小学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5岁,部分小学51岁以上教师占70%以上。

  二是专业学科教师缺乏。在中小学,数学、语文等学科教师占大多数,而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却很少,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计算机专业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只能以非专业的兼职教师代替,或者改上其它科目。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村级学校缺乏音、体、美、英语教师,90%以上的村小还存在包班的现象。

  三是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xx年至xx年,我县一直未招聘应届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期间,随着初中学生入学进入高峰期,不得不从小学高年级教师中选拔优秀者进初中任教。20xx年来,新一轮小学入学高峰期的到来,我县以每年不少于5000名学生的速度递增,教育资源特别是师资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又不得不从初中选调部分教师到小学任教。这些“层层拔高”、“时宜调整”的做法把原本合格的教师变成了不合格的教师,把原来的骨干教师变成了一般教师,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水平和整体专业素质。同时,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在一些村级小学,教师大多数都是本乡教师,而部分教师大多由以前的民办教师转录,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低、知识老化严重,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部分教师明显跟不上课改新要求。

  四是农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经济待遇不高、部分教师无房住,导致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师资流失严重,已成为当前农村中小学十分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是部分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小学骨干教师流向初中,初中骨干教师流向高中;从办学条件差、待遇低的学校流向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据调查统计,我县4所城区初中学校骨干教师人数占72.3%,而10所农村初中拥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占27.7%;7所城区小学骨干教师人数占63.9%,而农村小学拥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仅为36.1%。农村教师流失的加剧,后备力量的薄弱,进一步加剧了教师聘任过程中的拔高使用,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五是管理队伍和水平存在差异。虽然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走进新课程已经多年,但我县农村教师,包括一些教学管理者,尤其是一些村级学校教师教育理念转变不大,重应试、轻能力思想依然比较严重,个别学校连基本的教学常规都达不到要求。

  以上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如下:

  (一)教育政策过于向城区倾斜。多年来,由于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为使有限的资源效用最大化,国家一直实行城乡非均衡发展模式,使教育政策重点向城市倾斜,以农村支持城市,优先发展城市重点校、示范校,从而带动整个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年沉积下来,造成了城乡教育差距扩大的局面。近几年,虽然我国进入“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新阶段,但对教育而言,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甚至是漫长的过程,城乡教育差距在短短三两年时间内不可能缩小到平衡的程度。

  (二)教育管理体制不顺。在“人民办教育”政策时期,由于各地对教育事业发展理解不同、甚至个别有狭隘的本位主义思想等原因,导致全局意识体现不明显、步调不一致,甚至各自为政,加上当地乡镇、村委多方插手管理学校,不利于学校管理,学校班子不团结、缺乏战斗力现象时或存在,教师队伍建设缺乏长远眼光,客观上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我县实行政府办教育以来,政府根据新《义务教育法》精神,落实了“发展先发展教育、建设先建设学校的”战略方针,理顺了管理体制,为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三)师资管理政策不完善。教师编制政策重城轻乡,城区学校办学规模大,班额也大,农村学校规模小,班额也小。优秀大中专毕业生都优先留在城区,全县教师流动只是“单行线”,即只从农村向城区,而城区教师基本没有到农村任教。教师管理政策不够完善、缺乏科学长远的教师流动机制,农村教育缺乏政策吸引,导致教师只出难进。

  (四)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不够。面对农村学校散、小、弱状况,尤其是村小较多、学生太少、师资紧缺状况,对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与撤并小规模学校挂钩的顾虑较多,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效用未能实现最大化。

  三、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配备、教师资源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为人人享有公平、公正教育权利提供充足的保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推进县域内的均衡发展,核心问题是教师和校长队伍、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的均衡。县域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减少差异,缩小差距,巩固优势,使优者更优,狠抓薄弱,使弱者变强,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大力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深化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于20xx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立法的基本宗旨,在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明确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和经费保障机制,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的要求确定下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新要求,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针对性、规范性和前瞻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xx—20xx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整体安排,是指导未来xx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纲要》于xx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纲要》明确提出,到20xx年义务教育要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教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践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要在继续宣传、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大张旗鼓地、持之以恒地宣传、贯彻《纲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上来,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自我加压,协同努力,大力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作出贡献。

  (二)遵循就近入学原则,循序渐近地调整学校布局,继续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近年来,我县城镇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我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镇,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原先分级办学时的村办小学生源减少,对分散在农村的初中、小学进行相应的调整非常必要。要充分考虑我县农村现阶段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方便群众,有利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减少教育资产流失,有利于争取国家和省级投入的原则和精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宜保留的尽可能保留,确需撤销的也应逐步过渡,避免出现农村小学覆盖半径太大、学生就学不便、班额过大和增加学生家庭负担等问题。要在继续巩固“两基”成果的'同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可在城乡借鉴试行“一校制”、“学区制”、“联校制”等办学模式,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共建共享,以优带弱,以中心校带边远校,促进相对均衡发展。

  (三)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衡发展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建立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教育新格局。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我县农村初中学校及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校校通、班班通、人人会、天天用”,使城乡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教育投入是一项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资基础。要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一是要继续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要求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的规定,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xx年达到4%;

  二是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城乡居民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三是足额征收教育附加,支持义务教育发展;

  四是保障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和公用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教育项目投入和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确保农村中小学改造、改善、建设的需要;

  六是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探索建立捐资助学、出资办学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规范有序地进入教育。要科学、合理地核定农村中小学基本经费,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社会各方面要关心、支持教育,尽力为学校减轻经费开支负担。要按照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五)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造就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尽快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是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是进一步加大校长、教师培训力度。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要多层次、多渠道,以提升校长管理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为重点,按要求组织参加省、市培训,分期分批地组织县内集中培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组织开展教师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做到有针对性、适用性、实效性;要重视离岗集中培训,强化在职在岗教学交流、实践锻炼,努力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大力做好特岗教师的资教工作,以缓解紧缺学科教师资源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四是根据教育发展规划,大力引进青年教师,边远学校教师的引进、补充,可以实行定向招聘,合同约订最低服务期限,不足服务期限的不得调动。

  五是对不适合、不适应继续从教的人员,要研究办法,适当调整;对年龄偏大的教师,可允许提前退休或离岗休息。对调出来的岗位、编制要及时引进优秀人才予以补充。

  六是要建立健全校长轮岗、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组织城镇、优质学校对口支援艰苦、边远、薄弱学校,鼓励县城、乡镇集镇教师到条件艰苦的边远学校任教。

  (六)加强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营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成立县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置相应工作机构,统一部署、统筹指导全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一是解决好农村教师“安身”的问题,要科学制定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公寓建设规划,并尽早组织实施,解决现有部分教师和新引进教师无房住的问题,让教师“安居乐教”;

  二是建立并实行农村边远教师津贴,鼓励和引导教师安心农村教育;

  三是要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对扎根农村、安心从教、在教育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给予表彰、鼓励。

  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制定相应措施,依法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相应职责,在制定规划、项目争取、核定编制、资金投入、资源配置、建设用地、教师录用与交流、教师职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校园安全保卫等方面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多提供便利,少一些障碍。要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以党风带行风、带校风、带学风,促进全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入新历史阶段。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6

  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我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走特色之路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照《湖北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鄂教zd【20xx】3号)文件精神和市教育局《关于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工作》文件要求,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xx中学创办于1998年,是一所市直非寄宿制独立初中,位于xx市中心城区,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占地面积40000㎡,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和乒乓球场等运动场地总面积9800㎡,校舍面积27650㎡,绿化面积12000㎡,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9040㎡,藏书108121册。

  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68人。教职工207人,其中专任教师180人,145人高于国家规定学历要求,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特级教师2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177名,县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45人。

  二、办学达标情况

  1、校园校舍

  (1)学校占地面积40000㎡,生均17.64㎡;校舍面积27650㎡,生均12.19㎡。生均面积未达标。

  (2)体育活动用地:学校现有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器械运动场地2个,1个2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生均4.32㎡,未达标。

  (3)绿化用地:绿化面积12000㎡,占学校用地30%,达到省定基本要求。

  (4)“校舍安全工程”改造项目1个,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2、装备条件

  (1)专用教室配备及装备配置:

  ①学校建有音、美教室5个,器材配备基本达标;

  ②体育活动及器材室1个,器材配备基本达标;

  ③计算机教室3间,多媒体教室1间。

  ④理化生室5个,仪器配备达到省定基本要求;

  ⑤学校建图书室1个,图书共计108121册,生均47册,建2个会议室,达到省定基本要求;

  ⑥教学及辅助用房:普通教室42间,辅助用房15间;

  ⑦办公用房:34间,基本满足办公需要;

  (2)学校配备有完备的安全设施。几年来全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3)学校建有校园网,且更新及时。但服务器已经使用多年,需要更新设备。

  (4)生活服务用房共计144个。基本能满足师生需要。

  3、队伍建设

  (1)教师配备

  学校现有教职工207人,其中专任教师180人,占教职工总数87%,教师与学生比1:12.6,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xx市级以上骨干教师45人,占专任教师数25%。

  (2)教师职称结构

  初级职称比例14.49%,中级职称比例62.80%,高级职称比例22.70%,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3)年龄结构

  35岁以下比例7.73%,35-50岁以下比例75.84%,50岁以上比例16.43%,教师年龄结构偏大。

  (4)其它配备

  学校配备兼职卫生技术人员1名,配备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1名。

  4、教育质量

  学校始终把抓教育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巩固率98%,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9%。

  5、落实“四项工程”

  (1)学校认真落实上级救助政策,及时向贫困学生发放救助资金。对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早餐、校服等。

  (2)建立了完备“留守生”档案。成立了留守学生之家,做到了有留守档案、有值班教师、有家长联系电话、有亲情联系记录,增进了父母与留守学生的感情交流,培养了留守学生感恩父母和关爱社会的情感。

  (3)认真落实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的接纳工作,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及时办理入学手续。

  6、积极开展教师校际交流

  根据教育局统一布署,20xx、20xx、20xx年,我校分别派出33名、31名和37名教师参加了校际交流到农村学校支教。

  三、主要做法

  1、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克服困难开齐开足课程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执行课程计划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我校克服困难,多方面作好教师思想工作,本着“相对专兼,错位排课”的原则,动员部分教师改教音乐、体育等缺编科目,做到了规范、可行和有效。

  2、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做好新生招生工作

  学校领导坚决执行市教育局招生要求,顶着压力,确保“学区内学生一个不少,学区外学生一个不多”。

  3、严格控制流失,保证学生受教育权落到实处

  学校建立“流动学生花名册”,班主任是班级控辍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班没有按时到校的学生,一是摸清去向,二是逐一家访,耐心做好家长的工作,坚决不让一位学生辍学,家访要求有记载,有家长签名。我校学生到校率为100%。

  4、平行分班,不分快慢班,确保教育的公平性

  xx中学多年的传统表明,不分快慢班,可有效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有利于学生正常心智的发育。今年,我校在42个教学班的师资配备上,做到力求均衡,不偏不倚,不搞重点班,也不搞变相的重点班、特色班,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公平性,保证每一个学生以新的公平的起点,进入初中的学习,此举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理解,为我校争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5、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政策,规范学校收费行为

  学校不单独收取任何名目的`费用,学生的课堂作业及作业本费统一按市教育书刊发行社制定的.标准收取。部分代收项目,尊重学生意愿,并由学生代表收齐后交代办人或经纪人。每年开学初,学校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告知家长:补课不是救星,资料亦非法宝,以各种方式私自动员学生缴费补课或者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的行为都是违规行为,欢迎社会监督举报。学校无任何违规收费现象。

  6、开展教学模式的革新,开创具有实中特色的教改之路

  “有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是教学工作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基础。我们以“有效课堂”的研究为载体,开展课堂模式的改革,寻求更加适合我校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和讲学稿教学模式,适时总结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将有效教学的研究向更高标准的“高效课堂”研究推进。

  7、深化教育改革,走特色之路

  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充分发挥现有的特长,走特色之路。

  楹联文化是我校在社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校园文化。2011年,学校被中国楹联学会命名为“全国楹联规范化教学试点学校”并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五届青少年对联夏令营”活动。我们通过在师生中持续开展扎实有效的楹联赏析教育来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我校师生乒乓球、篮球体育项目在xx市乃至xx市都具一定的影响力,且在教职工是有很好群众的基础,我们将继续抓好传统体育项目来突显特色。力求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走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四、取得的主要成绩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办学条件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近年来,学校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继2009年兴建高标准的塑胶运动场后,2010年学校又新修了一栋教学楼,2011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2011年夏,又对校园水网进行改造,为学校节约了日常用水开支,也方便了教职工宿舍楼用水。

  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楹联规范化教学试点学校”、“湖北省绿色学校”、“省中小学综合实力五十强学校”、“xx市普通中学示范学校”、“xx市教育科研二十强学校”。荣获“xx市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xx市十佳平安校园”、“xx市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xx市先进教工之家”、“xx市篮球传统项目先进学校”、“xx市法律六进先进学校”、“xx市文明单位”和“xx市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班额偏大。平均每个班54人。教师的教学和管理的任务重,且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学科结构不尽合理,教师信息化装备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生均面积不足。学校地处城区中心,校园面积小,在校学生相对较多,导致学生活动场所严重不足。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对照上级要求,直面我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的问题,加快发展步伐。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7

  我国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基础性,决定了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确保教育公平,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构建和谐xx,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我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措施积极,成效初显。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也不容低估。当前,务必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努力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发展总体情况

  (一)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现状

  目前,全区有公立小学265所,1607个班,在校学生56898人。其中,农村小学234所,1068个班,在校生29266人,平均每校4.6个班,每班学生27人。在农村学校中,有村小176所,483个班,在校生8253人,平均每校2.6个班,每班学生17人,其中10人以下的小班占三分之一左右。有城区小学31所,539个班,在校生27632人,平均每校17.4个班,每班学生51.2人,其中55人以上大班额和超大班额占37%。全区有初中学校49所,676个班,在校学生32030人。其中农村初中33所,401个班,在校生13585人,平均每校11.4个班,每班学生33.8人。有城区中学16所,275个班,在校生18445人,平均每校17个班,每班学生67人。

  (二)近年来xx义务教育发展主要举措

  1、财政投入向农村教育倾斜。按照“三个增长”要求,财政对教育投入从2001年8087.4万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1.89亿元。区财政每年投入1800万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每年投入500万元,建立起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等。

  2、通过“撤、迁、并、建、扩、改”等有效途径,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全区撤销村小75所,迁建小学1所,合并初中3所小学1所,扩建初中16所小学156所。投资5300万元,对165所中小学的10万平方米危房进行了改造。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中,实施了学历跨越工程,定期开展岗位业务培训。对农村教师实施了地区补贴和工作补贴,财政为学校注入了医保经费。对269名农村代课教师按政策规定及时转为了公办教师。

  4、建立强校带弱校的对口帮扶机制。有23所城区学校与46所农村中小学结为帮扶对子。

  (三)xx义务教育发展基本评价

  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为本、科教兴区战略,营造了义务教育发展必要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办学条件快速改善,师资素质不断提高,全区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满意度逐步升高。但是,目前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等矛盾依然凸显,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已成为xx当前热点问题。

  二、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突出表现

  (一)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过大

  1、基本办学条件悬殊

  两路、龙溪地区的多数义务教育学校,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具有布局集中,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等特点,基本办学条件按照直辖市主城区要求,校园校舍建设高标准,设施设备高质量,功能齐全配套,学校处处散发出浓郁的现代化气息。分布在1000多平方公里面积上的农村学校,散、小、弱是其主要特征,校园校舍陈旧简陋,设施设备不配套,与城区学校形成强烈反差。

  2、师资素质差异明显

  城区学校规模大,条件好,吸引了大量农村骨干教师“孔雀向南飞”,汇聚了大批高素质教育人才。据龙兴镇反映,2002年以来,该镇教师调入城区学校任领导和骨干教师已达85人。城区教师编制充裕,学科教师配套,专科专任,专业水平普遍较高。城区学校经费充足,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福利待遇好,专心教育,思想稳定。农村学校规模小,条件差,缺乏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必要条件,骨干教师大量流向城区。农村教师编制少,学科教师不配套,在村小往往1师1班,在完小被迫多级多科上课,“万金油”教师是农村学校的常态。农村学校经费紧缺,进修提高机会极少,福利待遇微薄,农村教师不安心农村,不安心教育,不求进取,已成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一大障碍。

  3、生源质量区别太大

  在城区,市场经济竞争激烈,进校读书已成为城区儿童和少年成长的迫切要求,渴望学习,安心读书是学生中的主流,生源质量普遍较好。城区学校条件好,农村优秀学生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大量进城“择校”读书。据区教委统计,2006—2007学年中,全区农村学生转入城区学校达1419人。在农村,受市场经济影响和农民所处环境局限,尤其在义务教育出口被堵和不畅的情况下,家长和子女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忽视子女教育,学生无心读书不在少数,农村学校生源质量一般不高。古路镇中小学中,在校生有一半属单亲家庭、隔代亲教育、暴力型家庭教育、溺爱型家庭教育的孩子。在洛碛镇中小学中,留守儿童达到40%,个别学校高达60%。

  (二)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

  1、城区街道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

  城区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矛盾过于集中。在两路城区,16万人口的双凤桥街道,布局中小学15所,配备教师936人,xx中学、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多所名校在这里荟萃,优质教育资源在此处高度集中。按区政府规划,市级联招学校南华中学也即将入驻该地区,双凤桥街道义务教育届时将锦上添花。拥有12万人口的双龙湖街道,配备了3所完小、2所村小,“入学难”压力在转嫁给回兴和双凤桥两街道之后矛盾依旧凸显。21万人口的回兴街道,仅1所中学3所小学,招生已达极限,学校不堪重负,大量适龄儿童和少年不能就近就地入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早已亮起了“入学难”红灯。属在建城区的龙塔街道亟待增设规范的公立中小学,“入学难”矛盾也开始显现。

  2、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围绕中心镇逐步递减

  全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中心镇的中学、中心小学集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多,吸引的农村生源多,“入学难”现象在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一般镇和被撤销的原乡镇政府所在场镇的中小学校,集中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小,华蓥山等边远山区镇学校显得更少,村小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最薄弱的地方。这些地方学校的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往往留不住教师和学生。

  (三)校际差距两极化

  强校更强,弱校更弱,是我区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真实写照。城区重点中小学校,象强大的磁石一样吸纳了较多优质教育资源,一年上一个台阶,各自瞄准更高目标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地处两路城区的五星小学,10.8亩地上承载着1874名学生,全部办公室、功能室在强大的入学压力下改作了教室,教师被迫挤在走廊里办公,学生只能分两批轮流上课间操。回兴中心校1626名师生,挤在102平方米的食堂就餐,男女厕所共98平方米,分别10和14个蹲位,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里,学校必须安排男女各4名教师维持厕所秩序。龙山街道工农小学,实属“都市里的村小”,70年代的乱石墙瓦屋盖教室,已成c级危房,常有垮塌危险,教室旁边废旧物品回收站噪声干扰教学,周边环境脏乱差目不忍睹。城区有这样薄弱的学校,农村学校差距更大。龙兴中心校地处禹王庙和龙藏寺两大寺庙之间,读书声、颂经声,声声相和,三分之二的校舍是瓦屋盖,只有校长办公室有1部电话机。普福完小的教师仍在清代建造的寺庙里办公。石船中学、梅溪小学、东山小学等一批学校因操场未硬化,师生体育活动长期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功能室不配套,计算机老化不能用……,农村薄弱学校太多。

  三、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现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导致工业化、城市化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从而引导着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优先发展城区教育。同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为了使现有资源效用最大化,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推进重点地区教育发展,加快重点学校建设,培育教育品牌,从而带动整个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也是一定历史阶段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面广人多,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扭转散小弱的被动局面,只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认识上的偏差

  重经济效益轻教育投入的观念作祟。在我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有权决定学校建设命运的各级领导和开发商,往往经济效益至上,拆除学校雷厉风行决不手软,建设学校动作迟缓难上加难,致使部分城区义务教育发展长期陷入被动之中。单纯追求升学率的传统观念影响。有关部门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法令不以为然,对本区域义务教育日益扩大的差距熟视无睹,对统筹城乡发展中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缺乏实际思考和具体规划,乐于锦上添花,忽视雪中送炭。

  (三)财政投入不足

  实行“三免一补”政策后,尽管区级财政坚持了城乡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标准一致,区级及以上政府制定的政策标准依法全部执行。但是,由于农村学校基础差、底子薄、欠帐多,运行成本高,这种预算体制和政策,仍使农村学校发展举步维艰。近3年,按照“三个增长”要求,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尚差3642万元。

  (四)管理体制不顺

  城乡学校布局规划管理体制不顺。现行体制处于城乡分割状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规划布局,由区教委牵头,区教委和镇政府共同实施。城区在开发建设中,学校布局由区规划分局牵头、区教委和国土分局、所在街道配合;按照“谁开发,谁建校”的原则,由开发园区和开发商实施。由于不由区教委牵头,未建立监管督办和问责机制,在开发建设中,学校规划建设可随意调整和不建,无须经过区教委和所在街道同意。这种体制弊端是带来城区“入学难”的根本原因。

  区教委与镇街、教管中心关系不顺。全区义务教育学校体制上划区教委管理后,区政府未出台文件具体明确区教委、镇街、教管中心各自具体的职责任务及权限,对各方工作配合缺乏界定。导致对教育投入和管理,由过去两个积极性变成了一个积极性,“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开始显山露水。镇街教管中心只负履行职能责任,未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这种责权不对应的体制是否科学,究竟能正常运行多久?

  (五)师资管理政策不完善

  教师编制政策重城轻乡。现行教师定编的标准是师生比,政策规定城区学校17个学生配备1名教师,农村学校22名学生配备1名教师。城区学校办学规模大学生班额也大,农村学校规模小学生班额也小,该政策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出现“超编缺员”这一普遍现象。现行人事政策只允许引进xx籍大学生,不允许面向全国全市公开选拔人才;每年下达教育系统新进教师人数少于教师自然减员人数,导致城区新建学校和城区缺编学校,面向全区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公开选聘人才,引导骨干教师纷纷离开农村,这是农村学校骨干老师严重流失的深层次原因。农村教师进修提高费用未纳入财政全额预算,使农村教师个人消费成本增加,学校负担加重,进修机会减少,素质难以提高。农村学校缺少增收渠道,使城乡教师待遇差距过大。

  (六)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不够

  面对农村学校散、小、弱状况,尤其是村小较多、学生太少、师资紧缺状况,对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与撤并小规模学校挂钩的顾虑较多,调查研究和宣传解释不够,对盘活已撤销学校的`土地资源缺少打算,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效用未能实现最大化。

  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防止两种倾向,校正思维航向

  实现xx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防止不以为然和急于求成两种倾向。在区级机关和城区学校,往往是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受益者,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紧迫性感受不深,普遍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以为然。镇村干部和农村学校师生,倍感城乡巨大差距,对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承受到巨大压力,付出了一定代价,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之时,本能地涌现出急于求成的冲动情绪。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要高度重视又要冷静应对,只有沿着正确的思维航向前进才能成功。

  (二)财政重点倾斜,扶持农村学校

  财政在认真执行教育投入和教育预算政策的同时,应坚持公共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区学校倾斜。要确保区财政将新增教育经费的70%用于农村教育,落实多渠道筹措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具体措施。学习借鉴区卫生系统财力向农村倾斜,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成功做法,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建设投入力度。深化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建立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保底制度,全额预算农村学校建设和校舍维修、设施设备配置、教师进修培训等专项经费。

  (三)强化规划建设,合理布局学校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要求,以及城乡人口变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议由区教委牵头,区发改委、规划、国土、建委、财政及镇街配合,尽快制定xx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在规划建设中,要注意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与撤并小规模学校、盘活已撤学校土地资源挂钩。在城区开发建设中,对学校必须坚持“先建后撤”原则。区政府应尽快出台在开发建设中已规划应建的学校,未经教育主管部门和所在街道同意,擅自不建和久拖不建者的问责制度。国土部门应按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留足学校建设用地,凡教育规划用地使用的审批及教育用地功能的改变,必须事先征得区教委同意。

  (四)完善管理机制,铸造教管合力

  区政府应出台专门文件,细化新体制下区教委、镇街、教管中心和学校的工作责任、工作关系和相应权利,尽可能责权对应、权利义务对称,从而建立起以区为主,镇街、教管中心、学校职责明确,政令畅通,工作主动,配合默契的教育管理网络。要坚决防止新的管理断层产生。

  (五)实施“治薄”工程,缩小发展差距

  对义务教育发展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进行有计划的治理,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实施“治薄”工程,应通过规范程序确定义务教育发展薄弱区域和薄弱学校。凡义务教育“入学难”已危及地区社会稳定的,应确定为义务教育薄弱区域,必须优先治理。凡与标准化学校差距太大且师资、管理等问题突出的,可确定为薄弱学校,分轻重缓急有计划地治理。要结合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治薄”规划,落实“治薄”专项资金,明确“治薄”目标任务和责任,严格督办检查,使“治薄”工程收到实效。

  (六)统筹配置教师资源,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和农村学校现状,建议城乡学校教师统一按照1:17定编,村小按每班2人配备教职工。要完善农村学校教师向城区学校流动的条件和程序。大学生分配在农村学校3年以上,晋升中级和高级教师职务后分别工作3年以上,担任中小学校级领导5年以上,经所在学校同意,方可向城区学校流动。英语、计算机、音、体、美、心理健康、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配备,应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实行农村学校教师进修提高经费全额报销制度;继续执行有利于边远山区学校教师稳定的补贴政策;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指标应向农村学校倾斜;修建边远农村学校教师公寓,努力为农村学校教师创造安心教育、服务农村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要针对农村教师实际,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自觉发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献身教育、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作风。

  (七)对口帮扶,以强带弱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强校带弱校制度。对口帮扶,务求实效,必须防止形式主义。区教委在总结过去帮扶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应尽快制定xx区强校带弱校对口帮扶工作管理规定,对帮扶工作目标任务、对口帮扶学校双方的权利义务、帮扶人员素质要求及待遇、督办检查、奖惩激励要有明确具体规定,要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事来抓。

  (八)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畅通义务教育出口

  义务教育出口主要来自升学与就业压力。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景气和职教学生就业供不应求的新形势下,畅通义务教育出口,关键在职业教育快发展大发展。xx应加快xx北部职教城建设,努力拓展职业教育新空间。要适应实施农民转移工程,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建立完善我区职业教育制度。对未考入上一级学校就读的高、初中毕业生,一律纳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可根据财力变化状况,从给予一定补助逐步发展为免费义务教育,同时提供就业岗位。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8

  随着“两基”目标的全面实现,荆州区教育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由于受地方财力、管理体制以及大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义务教育出现了城乡及校际发展不均衡和大班额、择校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均衡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瓶颈”,成为教育公平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因此,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东风,我们深入到荆州区各中小学,通过对教育资源、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思考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同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一、我区义务教育中非均衡化的现状

  1、区域差距与校际差距较大。从中学看,由于市直学校的优势对我区城区初中的影响和乡镇初中学校的布局调整,各初中办学水平的差距并不是特别明显,纪南、弥市、川店、八岭等乡镇初中与城内的郢都中学、南门中学基本上能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略有优势,城南、李埠、太湖、菱湖等乡镇场初中办学质量相对略逊一筹。从小学看,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十分显著。而这种差距,包括从硬件到软件,从管理到质量,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城内学校特别是荆州小学,无论在哪个方面,与农村小学相比,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荆州小学,有许多班级人数都在80人以上,大大超过了教育主管部门规定设置的班级人数,以至于在开学报名时出现了“一人难进”的现象,而在李埠学区东岳庙小学,全校仅仅只有97名学生,许多班级只有10多人。

  2、师资水平差距明显。我区城乡教师的资源配置极不均衡,乡镇特别是小学师资力量较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是质量偏低。乡镇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较低、职称较低,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这些教师由于条件所限普遍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单一、教育教学方式落后等情况,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教育教学质量都难以保证。更令人担心的是现有农村优秀教师仍不断地流向城区,使本已不均衡的城乡教育更是雪上加霜。

  第二是年龄老化。由于历史原因,乡镇已多年未补充年轻教师,现在许多乡镇学校特别是小学教师年龄严重老化。许多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甚至更高。第三是学科结构失衡。主要是传统学科多,新型学科少。英语、计算机课程教师紧缺,体、音、美等科目的教师严重缺乏。许多学校音、体、美、计算机课都没有专职教师,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

  3、政策的“双刃剑”效应。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等一系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也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校布局调整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特别是农村生源急剧减少的情况非常必要,也是均衡教育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在学校布局调整中,也存在着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减少教育支出,撤并的速度过快,结果导致学校班级学生数爆满,一般的60——70人,有的甚至更多。从表面上,学生的学习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而在更深层次上,如学生所受到教师的关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的人次与频率显然少了很多。如果让我们选择是坐在漂亮的教室里,还是有个可以用更多机会和时间与教师交流,我想,更多的人会选择后者。因此,学校布局调整过度,致使班额过大,对均衡教育资源也有不利的一面。

  二、近年来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

  1、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近几年来,我区按照“相对集中、优化资源、改善条件、扩大规模、便于就读、提高质量”的原则,撤并了一批规模小、布点较近的学校,实行规模办学,使荆州区学校布局日趋合理。

  2、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近年来,区教育局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并且采用多种举措:一是出台了相关的政策,鼓励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二是通过城乡学校结对,互派校长挂职,互派教师任课,互相开展教研活动来促进城乡区域教育的共同发展。

  3、推进招生方式改革。全区取消了小学升初中考试,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在城区中学,全部采取了“电脑编班派位”的办法,各班之间平行,每班之内随机。

  4、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充分利用教育项目资金,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基本消除了农村学校的D级危房。兴建了一批农村寄宿制小学,解决了许多“空巢”家庭的后顾之忧。在乡镇中学新建了多栋学生公寓,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

  5、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近三年来,我区已建立了38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完善了优质教育资源库,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许多地理位置偏远的农村学校已经能同步享受到最现代化的教育资源。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9

  一、引言

  龙洞小学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根据省教育厅黔教计发《关于编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的预通知》文件精神,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规划,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集中力量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以解决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缩小减少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基本服务均等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二、基本情况

  现龙洞小学所辖大田、滑石两个村,41个生产队,12000多人口,服务半径6公里多。全校在校生311人,教职工31人。学校总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300平方米(包括图书室一间,面积30平方米;仪器、实验室共一间,面积20平方米;电教室一间,面积50平方米,电脑室一间,面积50平方米)。

  学校教学实验仪器价值20000多元,图书3000多册。建成运动场近1200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200平方米,食堂276平方米,还过于狭小,不能满足学生就餐的需要。学校现在教学设施还比较落后,而且数量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教育均衡发展规定的要求。校园、校舍建筑面积过于狭窄,生均面积不足10平方米,还达不到国家要求的一半,专用教室缺乏,尤其是图书室,仪器、实验室,还不能进行正常的运作。学校的微机共23台,信息技术课基本能正常开展。学校招生服务范围除滑石、大田两个村,还涉及羊场镇、理化乡的部分村民组。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的办学环境不断改善,软、硬件建设都得到了长足地发展。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招生计划搞好招生工作。一年级新生招生严格按教育局要求严把关;转学经学校核实确属我校服务范围后,经学校同意,方能办理转学手续,并做好学籍登记。学生的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

  三、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领导机制

  我校根据上级制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成立了以校长钟书勇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做到各项工作有人抓,各项工作有人管。同时,建立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和警校经常性联席制度,学校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良好。

  (二)管理机制

  学校所辖服务范围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每学年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范围及招生人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

  (三)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严格按有关政策拨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义务教育免收教科书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

  (四)师德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抓好每周例会制度的落实,教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五)比访活动

  “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现全覆盖,工作形成常态化。学校校长带头参与“比教学、访万家”工作,每名教师都能做到比教学经常化,听课、评课常态化。每位教师每学期能做到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家庭至少走访一次。“比访”专项档案资料齐全。

  我校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绩效考核程序规范,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六)、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扎实开展“大家唱、大家画、大家跳”活动,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没有开设重点班,特长班。学校教师没有在校内、校外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给学生有偿补课,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家教补习班的现象。

  (七)办学行为

  学校建立了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制度,确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教师无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补课。无乱办班、乱收费行为。无向学生乱推销现象。

  (八)关爱机制

  学校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权利加以保障,每学期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名册,建立关爱措施。落实上级相关关爱文件。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四、存在的问题

  1、学校班额过大,有些班级学生人数达60余人,最大班级甚至接近70人。

  2、小学按国家标准配备教室,学生教室不够使用,需要增加至少3个教室,学校美术室、图书室、电子备课室、心理辅导室、电脑教室等配备不足。

  3、根据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设备还不足,特别是教师用电脑和学生用电脑台数不达标,需要添置更新。

  4、标准课桌椅学校配置还不够,需要进一步购置。

  五、今后改进措施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并进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10

  根据金沙县教育局、沙土镇教管中心的安排部署,我校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到迎接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工作之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贵州省《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意见》,开展自查自评,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天堂小学小学现服务2个行政村,6000千余人。现有教师15人,其中女教师4人,大专学历13人;目前学校有教学班8个,现有在校学生287余人。

  二、自查情况

  为了迎接省的督查验收,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达标”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县相关的会议及文件精神,制定了《天堂小学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全面加快了创建工作的实施步伐。

  三、学校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1、根据工作要求,我校立足实际,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学校发展规划,对如何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资源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发展,更好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同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加强与村、社区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积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作用,形成发展合力,努力推进学校的标准化发展。

  2、立足本位,培育特色教育,结合我校师生实际,近年来学校积极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角度思考,以校乒乓球社团的建设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利用本土师资,目前培育和发展了一些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项目。

  3、关注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成长。我校少先大队部设有关爱留守儿童的微笑小屋,心理咨询室,积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建立学困生、贫困生、留守儿童、寄宿贫困生等学生档案,认真核发上级下拨学生补助资金。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作用,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控辍保学:近年来,我校学生入学率、辍学率、巩固率均在标准范围内,无一例学生无故流失。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制定控辍保学工作措施,与每位教师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将控辍保学目标完成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挂钩,并实行控辍保学工作一票否决制。

  5、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制定切合实际的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措施和要求,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程监督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向40分钟要质量,积极促进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6、认真落实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锻炼工作。除按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还充分利用“两操”、课外活动等,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

  7、学生入学及学籍建设:每年按服务半径应入学人数及时发放入学通知书,并积极跟踪关注其入学情况。同时,切实抓好学生学籍建设,对每学年学期学生变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去向清晰,印证材料齐全。

  8、认真按照课程计划上好信息技术、实验教学课程,积极开放电子阅览室,保证实验开出率达标,实验仪器台帐清晰,实验资料完整。同时,开展好图书室借阅工作(现有图书4856册,生均20册),按时开放图书室,建好图书台帐,积极提高图书借阅率,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四、问题和差距

  1、师资水平不够均衡。主要体现在:英、体、美学科专业教师欠缺,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2、教师培训和专业成长缺乏空间和平台,校本培训缺乏专业指导,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3、教师交流率相对较低,有待加强。

  4、班班通未实现。

  五、下一步打算

  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实质,立足本土实际,积极思考适合本土本校的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途径,理清思路,找准发展着力点,加强教师队伍思想建设,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保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学生巩固率达到规定标准,并积极拓宽学生素质发展渠道,进一步强化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有效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11

  对照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方案,我校自查结果如下:

  (一)学校设置与班额

  1、学校设置 学校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不举行任何入学考试,保障辖区的小学生就近入学,服务半径1.5公里,距离适宜。此项自查5分。

  2、规模与班额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每级一个教学班,每班人数在25—40人之间,无超大班额现象。此项自查5分。

  3、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布局合理,区域分明,校园环境优美,绿化、美化、净化到位,做到四季常绿,是教书育人求知修身的理想场所。学校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理想、行为习惯教育。学校后勤处、政教处、办公室,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每周对学校围墙进行检查,如今围墙坚固、安全,无任何安全隐患。此项自查6分。

  4、用地面积 学校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此项自查4分。

  (二)校舍建设

  1、建筑面积 学校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 平方米。此项自查5分。

  2、教室 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生均面积 平方米,玻地比1.7/6,每个教室配有节能灯4支,并且配有灯罩,教室地面硬化防滑。此项自查6分。

  3、教学辅助用房 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器材室、六室不齐全,各项设施配备不到位。此项自查2分。

  4、办公用房 学校设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配齐处室办公用品,设立2个教师一个备课室,保证正常工作。此项自查3分。

  5、厕所 坚持教工厕所和学生厕所分设,男生厕所坑位 ,女生坑位1/13,厕所干净整洁,有专人打扫,地面硬化防滑,有防雨设施。此项自查3分。

  6、我校没有住宿生,所以不设学生宿舍和食堂。

  (三)设备设施和场地

  1、图书 学校现有图书4300册,生均图书22册,每年新增图书50册,图书复本率不超过20册。图书室对学生开放,保证学生的阅读量。此项自查5分。

  2、教学仪器 学校建有实验室、器材室,各种仪器配备没有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实验室、器材室配备专人管理,总账、分类账、报损账、往来帐齐全清楚,各种规章制度张贴上墙。此项自查4分。

  3、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现在6个班级,没有“班班通”工程,没有微机室,学校配有3台电脑,3台打印机,为教师的办公、教学创造条件。此项自查2分。

  4、音美器材 学校有音乐美术器材室,配备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II类标准。此项自查3分。

  5、体育器材 体育器材、卫生器材配备没有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实行基本标准》。此项自查2分。

  6、运动场地 学校设有200米的.环形跑道,没有跑道直道60米,有3个乒乓球台子,1个篮球场,购置安装学生健身的各种器材十余种。此项自查4分。

  (四)教师与经费

  1、教师 学校共有专职教师15人,本科学历8人,小学高级教师3人。本科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6%。此项自查5分。

  2、经费 此项自查3分。

  教师工资 教师工资均能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按时足额发放,无教师工资拖欠现象。

  生均公用经费 生均公用经费按时足额发放到位,无拖欠现象。

  学校经费使用情况 学校经费用支出合理,无挪用现象。

  (五)质量与管理

  1、管理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特色明显。按《河南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开齐国家课程、省定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足课时,学生课业负担合理。此项自查3分。

  2、质量与效果 此项自查5分。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各年级学生成绩及格率达到要求。

  毕业生全科合格率达95%。

  控辍保学 学校实施严格的控辍保学措施,防止学生辍学。20xx年,我校巩固率为100%;20xx年我校巩固率为1003%;20xx年我校巩固率为100%。

  4、学生体质健康工作 学校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运动理念。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时间为30分钟。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6%。

  5、重视安全,狠抓落实我校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三年来,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潜力有待充分挖掘。一些教师特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课堂改革还没有完全适应,特别是一些老教师,虽然形式上接受了课改理念,但心理上还是有些排斥。

  3、学校器材陈旧,没有现代化教学设施。

  (七)改进措施

  继续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办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建设好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抓好教学思想转变。要与时俱进,理念引领,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抓好改革创新。以创新为突破口,加强学校管理,完善规程建设,改革评价制度,激活用人机制。做好“开放、沟通”,开放我们的校园,开放我们的教室,开放我们的心扉。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12

  根据《xx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xx利州区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和规定标准,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学校创始于1956年。学校地处利州区荣山镇与旺苍县燕子乡、福庆乡、朝天区麻柳乡、汪家乡三地交界,属九年一贯制学校,服务范围达9个村67个组2300多户,约1.3万多人,近94.7平方千米。中心校下辖4所村小,共有38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000余人;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40人,专科以上学历65人。学校占地面积15106平方米;校舍面积7572平方米。

  二、自查情况:

  随着政府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我们把创建“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确定为学校发展的大事之一。成立了以校长杨敏为首的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强 凡宴清 樊挺举;组员:各部门负责人。)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定期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验工作会议,稳步推进了学校创建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评估指标,坚持边督查边整改,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整改,加快了学校发展的步伐。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教学管理

  几年来,我们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又不忘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使我校的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

  我校按《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抓教学常规管理,抓教学六认真落实,坚持课改创新,开展教育科研,突出剪纸特色,切实执行市教育局提出的“减负”十条要求,加强薄弱学科的课程建设。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五个一”活动,及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和读一本书活动。并纳入了学校的常规管理。

  我们加强了教学基层教研组管理,形成了教研组例会制度,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的管理功能,提倡资源共享,拓展了他们自主活动的空间,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获得更大收益的'还是我们的学生的。每月对教师进行了教学常规“六认真”的抽查和考评,我们做到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有具体整改措施。这样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

  学校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学校卫生保健室定期对学生体检,并对学生进行健康分析和心理疏导,控制学校流行性的传染病的发生。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几年来全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教育经费

  我校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对学校教学设备设施进行了改造,对学生教室、教师办公室,旧厨房进行了维修改建,并添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

  (三)办学条件

  我校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改善办学条件奠定了基础。为了巩固基础教育区政府和教育局更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按照规定标准配备了图书资料,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强化了微机室的建设等,使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达到市颁标准。

  1、教学设施:

  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共计15106平方米,生均17平方米,校舍面积6372平方米,生均校舍9平方米;配有辅助教学的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活动室等功能室;体育器械都按要求配备安装到位;学校对围墙、大门、旗台、厕所、水池等设施进行了维修装饰;新添置的学生饮水机保障了学生的正常饮用水供应;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了文化育人的浓郁氛围。

  2、实验设备配备完善,实验室也按要求安装到位。

  3、图书室的藏书:全校共有学生图书16156册,人均达到16册以上。

  4、音、体、美、卫生教学设备器材:学校配备了音乐教室1间,添置了钢琴和电子琴;学校体育器材配备达到标准和要求,可以开展多项体育活动。

  5、电教设备配备:多媒体教室设备配置齐全,多媒体数码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方便了教师开展电化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电脑室有40余台电脑。

  6、其他方面:学校为了校园安全安装了校园监控设施,配备了校园保安,为保障校园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正常行课的教室有20间,每间教室采光条件良好,装配了12盏日光灯,采光照明符合《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2块大黑板,符合国家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所有班都是按教育局要求配置的课桌椅。学校投入了20多万元,对学校厨房进行了改建,现在正在申报B级食堂。

  (四)教师队伍

  1、我校专任教师74人,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65人,其中本科学历40人,目前还有部分教师正在进修本科学习;我校体育、美术、音乐、科学、微机每个学科都由专职教师任课。在教师配备上,各学科的师资力量均衡。以便发挥教师之长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2、教师继续教育方面,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合格率100%,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每年师德考核合格率100%

  3、加强师德建设,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每年教师节评选了学校优秀教师,让在师德师风、工作突出、成绩优良的教师成为全校教师身边学习的榜样。

  (五)普及程度

  近三年我学校学生的入学率为100%,毕业学生升学率100%,辍学率为0。

  (六)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一手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手抓教学质量,更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我校一直坚持开展的合唱组、舞蹈组、微机组、篮球组、田径组、英语组乒乓队活动,培养学生个体特长。并保证了学生每天在学校有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让课堂教育得到无限延伸。坚持每年开展体育节运动会、读书节、各类节日庆祝等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的兴趣爱好、特长,为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我校学生参与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100%,参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评合格率为98%。

  四、存在的问题集整改措施

  根据评估标准,对我校的教育均衡发展发展基本情况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自查。对照标准,我们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食堂就餐厅面积小、就餐桌椅少,无法保证所有学生同时正常用餐。

  2、操场没有铺设弹性地面,学生体育活动时不安全因素加大。

  3、学校硬件条件基础薄弱,多媒体教室少,只有1间,很多时候不够用。

  整改方案:

  1、我校采取中小学错时放学时间,减少学生同时就餐人数。

  2、操场地面改造,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撤校并点工作的开展,在上级立项之后,才能慢慢解决。

  3、争取上级教育专项技术装备资金,同时想方设法筹措社会资金,增加多媒体设备。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典标语08-0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语03-02

最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语09-27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12-19

教育均衡发展标语02-21

2022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宣传标语集锦05-11

均衡发展工作总结03-24

教育均衡发展标语7篇02-21

教育均衡发展的宣传标语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