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由来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春联的由来

时间:2024-08-20 13:28:37 对联 我要投稿

春联的由来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春联吧,春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你所见过的春联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联的由来,欢迎大家分享。

春联的由来1

  春联的由来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挂在门两侧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报道·根据《礼仪志》,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写着神茶和郁闷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因此,清代《燕京时岁记》记载:春联,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期,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写联语。《宋史·蜀家说:后蜀主孟昌命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非工作命令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对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依然被称为桃符。在王安石的诗中,有句话叫千家万户,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称为春贴和春联。

  春节是一个普遍的庆祝活动,所以除了每个门都要贴春联,猪舍、鸡鸭舍等地方也要贴对联,这意味着六畜繁荣。格式一般是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繁荣。

  春联的寓意

  (1)继承传统文化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从风格不同、内容丰富的对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淳朴的地方风情、民俗风情和浓郁的新年气息。

  (2)增加节日气氛

  春联象征着喜庆的喜悦,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贴春联,寓意过年,新年,增加节日气氛,看上去很喜庆。

  (3)象征着美好的愿望

  古人贴春联是为了驱邪保安,现在人们贴春联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祝福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安全,家庭幸福。

  如何贴春联?

  春联位置要贴对

  贴对联时,把上句贴在右边。因为过去的书是竖排的,都是从右边读的。

  古代的对联,因为是从右到左写的.,所以上联在门的右边。现在,由于写作习惯从左到右,也有人把上联贴在门的左边。

  它应该贴在哪里?这取决于水平批的书写。如果水平批从右到左书写,则上联应贴在右侧,否则上联应贴在左侧。

  看到很多对联,有的横批明明是从右到左写的,上联却贴在左边,有的横批是从左到右写的,上联贴在右边,有的横批明明是从右到左写的。

  贴对联不是什么大事。为了好运,即使贴错了,也没人会提示。但是,既然是民族文化,我们就不能宏大或离谱。

  错误的对联反映了对民族文化的蔑视和不同意。也许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对联会被遗忘和尘封。然而,今天仍然是一个节日。象征点缀,或者理解,不要贴错让人笑。

  对联意味着和平

  和顺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欢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四季常安福临小院 横批:庆祝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欢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一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山河两岸统一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都是春色 千山万水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吉星一帆风顺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都好运 八方财宝进屋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有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平安福寿多年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而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五更分两年年年满意 一夜两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春花含笑意 爆竹欢声横批:喜气盈门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章 横批:春满人间

春联的由来2

  很久很久以前,在东海有一座山,叫度朔山,山上住着两位神将,一个叫“神荼”,另一个叫“郁垒”。山上长着一棵大桃树,覆盖有三千里呢!再说桃树梢上蹲着一只金鸡,每当清晨打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妖怪,必须经过桃树赶回巢穴。于是玉帝就派这两位神将在桃树下把守,如果妖怪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神荼”和“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这就是与《黄帝内经》、《周易》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百科全书——《山海经》里面的故事。

  后来,天下的妖怪都害怕“神荼”和“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趋利避邪。再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公元964年五代岁尾的一个除夕,据说喜欢标新立异的后蜀国国君孟昶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由此开始,不仅用桃符来替代“神荼”和“郁垒”,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据说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普遍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充分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后来,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桃符所肩负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美好心愿的春联。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说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年除夕贴桃符,于是就想推广一下。有一年,在除夕之前颁布了一道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春联,贴在门框上,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大家赞赏。

  其间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朱元璋在巡视时,为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这副春联是皇上亲笔书写,因此高悬在中堂,每天焚香供奉,喜得朱元璋又给了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清朝入关后,有许多满族民间风俗逐渐带到宫廷里来。民间过大年要贴门神,贴春联,清代宫廷也不例外。不同的是,皇家的门神和对联是挂,而不是贴。而且满族人在早期的时候是贱红尚白,春联不是用红纸,而是用白纸或白绢书写。目前在沈阳故宫里还保存着多幅清代的门神和春联,每年春节期间依然悬挂,挂的时间是从腊月二十三到过完年的正月十六。直到乾隆年间,受汉族影响,满族平民的春联才渐渐改成红色。

  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此时,春联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愈加繁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这在后文要单独详细讲述。

  春联是由中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它借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但是又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上互相照应,紧密联系。而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其具体要求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上下联平仄要相调,最后选好对联的横批。

  我童年春节贴过的春联就比较讲究,回忆起来完全符合以上规则,如有一年贴在里屋的春条:“宜入新春二月天,三四桃花开满园;五六七八增百福,九十冬腊过新年。”贴在中堂家谱牌位的对联是:“宝鼎通迎香结彩,银壶昭感烛生花”。贴在房门的对联:“松竹梅岁寒三友,天地人四海同春”。贴在大门外的对联是:“天赐与一门吉庆,春送来两字平安”。就连猪圈都贴上“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把一年四季的景致、行事和祈福都概括出来了。

  另据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早240年。从而打破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

  不过,我认为这丝毫不影响后蜀主孟昶在桃木题联的重要意义。一般认为,桃者为五木之精,亦称仙木,故有辟邪镇宅的作用。如盖新房用桃枝钉在房屋四角,以保家宅安宁,大吉大利;迎亲嫁娶用桃枝,意为婚姻美满,富贵平安;逢年过节门边挂桃枝,用来镇宅接福,节日祥和;更有桃木剑,在中国传统习俗中也被认为有镇宅、纳福、辟邪等作用。桃木与民俗的联系太紧密了,春联与桃木联姻为桃符,说桃符为民间春联的始祖,也并不为错…。

春联的由来3

  贴春联的由来

  春联的最早雏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画“神荼、郁磊”两神神像,用来驱秽辟邪,到了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

  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画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写春词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

  贴春联的寓意

  1、继承传统习俗: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种延续。

  2、祈福民俗:春联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传统民俗功能,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春联的书写要求

  春联借鉴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春联的由来4

  一,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联,俗称门对子。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春联始于五代。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春联普及盛行于明朝。据《簪云楼杂说》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而且,他还为王公大臣们御书春联。赐给中山王徐达的对联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赐给陶安的对联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由于皇帝身体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爱,广大群众的传播,春节贴春联便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下来。

春联的由来5

  每逢春节,我国民间家家要贴春联。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

  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

  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

  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过年时为什么要贴春联?

  年关将至,贴春联就是过年习俗之一。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

  过年时怎么贴春联?

  1、上下联

  从平仄上区分,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和二声),如“岁”为仄声,“新”为平声。从意境上区分,下联的意境一般比上联的'意境深刻远大一些,如“雄鸡辞旧岁,灵犬迎新春”,迎新春就比辞旧岁的意境深刻些。区分上下联另外一个方便的区分点就是时间,或者因果联系。

  比如辞旧之后才能迎新,这个在很多对联里都非常常见: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比如今年是马年所以上联可以描写蛇年,下联就可以描写马年。比如:上联:无须添足蛇归洞。下联:不待扬鞭马奋蹄。

  2、贴横批

  古人书写顺序是从右至左,现在很多横批人已经不按过去的书写方式了,也有从左向右书写的。所以,主要看横联。从面对大门的方向看:如果正规的话应该按照古代的写法!即从右往左书写!

  3、上下联

  贴对联的位置,面对大门右手边贴上联,左手边贴下联,这是最传统的贴法。当然这里也说一个特例,对联的横批也指示了对联的方向:横批从左往右写,上联就贴在左手侧。横批从右往左写,上联就在右手侧。(因为汉字书写放心指示了阅读方向)但是一般会采用传统的右边贴上联。

  4、怎么贴

  现在贴在大门上的春联一般称为门联,贴在里门(二门)上的称为重门联。很多家庭现在都安装了防盗门,此时张贴对联直接把上下联挂在防盗门上即可,如果贴在周边的墙上,反而显得不够工整。

春联的由来6

  春节一到,家家户户都喜欢贴春联与倒“福”,给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息。今天,我了解到了春节贴春联与倒“福”的由来,增长了不少知识。

  对联还有一个俗名叫门对子,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春联始于五代。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传统春联总是写在红纸上,寓意红火平安,现在的春联已演变成烫金字体,外圈装饰精美,绘有各种图案。一般的春联分为上联、下联与横批,上联与下联尾字一般带有谐音,读起来朗朗上口。常见的春联有: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等等。

  春节除了贴春联,还要在门上贴“福”字,贴“福”可是有讲究的,一般贴“福”字要倒贴,读起来就是“福倒”,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现在人们还保留着贴春联和贴倒“福”的传统文化,但是却在不断地演变当中。改变的是文化,不变的是传承。

春联的由来7

  春联的由来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

  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

  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

  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春联的意义

  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

  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贴春联的时间有什么讲究

  一般从腊月二十三之后就开始贴了,一直到大年三十吃年夜饺子之前都可以,大年初一就不能再贴了。

  贴春联的规矩有哪些

  一、没贴横批

  春联,必须是有上联、下联和横批,不然就不是一幅完整的春联。

  横批就是挂在门楣中间的四字吉语。照古人书写习惯,四字由右往左书写,今天也有从左往右排列的,无伤大雅吧,贴在门框上方中间位置即可。

  今年是狗年,狗叫声谐音“旺旺”,大旺大旺,长年大旺,旺旺如意,金狗报旺等四字横批,就十分恰到好处。

  二、春联平仄不对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在对联中,节奏相应、平仄相谐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平仄,也就没有对联。

  普通话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换句话说,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但在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这三声为仄。

  平仄相对,要求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字是平声,下联字就要是仄声,反之也如此。

  贴春联,一般要贴单数,单数象征吉祥。以常见的七字春联为例,上下联平仄格式有:

  (上)平仄仄平平仄仄(下)仄平平仄仄平平

  (上)平平仄仄平平仄(下)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平平仄仄仄平仄(下)仄仄平平平仄平

  由于对联和律诗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对联也适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上下联整个对应字的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

  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或者词组为二字,所以就在上下联的第二、四、六字,要平仄相对,十分分明。所谓音步位,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

  同时,平仄相对的对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十分严格。

  所以,在七字春联中,看上下联的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相对,上下联是否仄起平收,就明了对联是不是对仗工整了。

  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又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平仄相对的格式。

  三、上下联贴反

  根据古人习俗,上联要贴在上方位,就是当你面对家门时,上联贴在你的右手方向,下联就贴在左方。根据对联的“仄起平收”的常识,末字“仄”声字的上联,贴在门右边,末字“平”声字的下联贴在左边。都这样看着比对,就不要再贴反了。

  四、内容不贴切

  什么春联,还要看贴在什么人居住的屋室或活动场所,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就要贴在年长老人家的门上。“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就不要用在学校、医院等场所当中。给正在上学念书的.青少年,就要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更见得贴切。如果意思不符,就会贻笑大方。

  五、贴春联时间不恰当

  “二十四,写大字”,这是流传百年的民俗谚语,意思是过了腊月二十四,就可以写春联了,但什么时候贴春联也是有讲究的。

  从前人一些记载来看,贴春联最看好的时间是除夕下午到傍晚这段时间。除夕当晚,古人都有一个隆重的祭祀仪式,其实贴春联,也是其中一个程序。因为过了除夕,万象更新,所以赶在除夕晚上贴好春联,寓意最好。

  现在人,在除夕当晚,都忙着做年夜饭、看春晚,有的还要祭祀,事情较多。趁着下午晚饭前这段空闲时间贴上春联,光线也好,应该是最合理的时间了。

  六、福字贴法不当

  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并不是都要倒着贴。一般家里的大门和室内的主要房门,都讲究贴正“福”,要端端正正地贴,才有“出门见福”、“福入家门”的彩头。只有房中屋角或不通畅的地方,福字倒贴着个,寓意“福气到了”。

  农村贴春联用什么贴的稳?

  浆糊

  用浆糊贴春联是最常见的方法,既方便又好揭,不弄脏门户。

  优点:粘性强、涂在底面不影响美观、适合凹凸不平的表面;

  缺点:比较费事、需要工具。

  浆糊的做法:1、准备1/2杯面粉、1/3杯水。

  2、将面粉和水在一个碗里搅拌均匀。如果你需要更多浆糊,把配料量加倍。如果你需要较少浆糊,加入你需要用的面粉的量,然后一茶匙一茶匙加入水,直到浆糊达到了合适的粘稠度。

  3、搅拌浆糊,直到它变得平滑、有点粘,水被充分吸收。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

  透明胶带

  贴春联时还可以用透明胶带。

  优点:透明胶带具有方便、透明的优势,建议用宽一点的透明胶带

  缺点:使用表面有限,不适合颗粒墙面。

  双面胶

  双面胶的黏性好,还不会在外表留下痕迹。

  优点:双面胶可以粘在底部,不影响美观,操作方便。

  缺点:如果春联多的话操作量大,且双面胶粘过了的,其留在门上的那一层不好清理,不好处理。

  胶水

  胶水也是常用来贴春联的东西。

  优点:有强悍的粘性,使春联不宜被吹走。

  缺点:容易粘到手,应用表面有限。

  土钉

  一些人家还用土钉贴春联。

  优点:不脏,容易清理,且不浪费其他东西。

  缺点:使用表面有限,只适合木门使用,且容易被风吹破。

  自揭胶

  现在很多春联都是带自揭胶的,比较方便。

  优点:方便,不用自己去寻胶水。

  缺点:有些自揭胶残留的胶底污垢很难清除。

  痕迹清除方法推荐:

  1、准备一瓶风油精,一块纸巾,一个蘸有洗洁精的抹布,一个装有清水的喷壶放在需要处理的污渍旁边备用。

  2、把风油精倒在粘胶污渍上,覆盖整个污渍面。

  3、用纸巾在倒好风油精的污渍上来回擦。可以看到污渍很快就擦掉了。再把纸巾折一下换干净的一面继续巩固继续擦。如果风油精干了却还有一点污渍擦不掉,可再倒一些风油精上去。

  4、污渍擦干净后,用蘸有洗洁精的抹布来回擦拭几遍原污渍地点。

  5、当用洗洁精擦拭几遍后确定干净了,再喷些清水上去,把洗洁精残留擦干净。

  6、检查擦过的地方,还有无污渍,如果还有漏掉的地方再重复上面的步骤处理掉。

春联的由来8

  老师要求我们写一个综合性学习,它是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学习手段。中华传统文化有书法、陶艺、剪纸等,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春联的来历。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上面刻着严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二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

  春节贴春阳的民谷起源于宋代并在明代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

  到现在,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还继续着贴春联的习俗,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预示着来年大家都平安、幸福!

春联的由来9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热闹起来。贴春联,放鞭炮,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全国一片喜庆祥和的和睦景象。现在爸爸要贴春联了,我自告奋勇来帮忙。

  爸爸先搬来梯子,把旧春联揭掉。而我则拿出扫把把地上的旧春联纸屑扫干净,并用小刀把墙壁刮干净。我们俩同心协力下,楼上楼下的墙壁很快就光滑如新了。

  然后,我从家里拿出浆糊,有拿出新春联,把浆糊均匀地抹在春联背面,然后递给爸爸。这时爸爸登上梯子,小心翼翼地移动横联的位置。然后一边贴,一边问我横联位置贴得正不正。在我左看右看后,果断地回答:“正了!”爸爸才将横联用力压紧在门楣上抹平。“迎祥接福”四个大字端端正正摆在我面前。接着,我又迅速帮另外的上、下联抹上浆糊。

  这下爸爸不用我帮忙校正了,我们俩分别负责上下联的粘贴。看着焕然一新的门框,我十分得意,摇头晃脑念起了新春联:“上联:春光辉耀家昌盛;下联:吉星高照人欣荣。横联:迎祥接福。”“既然你这么能干,干脆楼上的春联由你来贴吧。”爸爸说完就悠闲地走开了。剩下我一个人目瞪口呆站在那。

  不过说归说,做归做。最终我还得单独做完。然后我拿出春联抹上浆糊,登上梯子的'时候不免人有些摇晃。我胆战心惊地伸出手贴横联,可是我不知道贴得正不正?迟疑中我灵机一动,按去年旧春联遗留的痕迹,对准后牢牢贴紧。很快我也将上下联贴好了。然后我拍拍手,得意地爬下梯子,忽然一个重心不稳,险些摔下去,还好我扶住墙才稳住,以后可不能鲁莽行事了。

  贴新春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代表在新的一年里辞旧迎新,日子越过越美好。我看着两副亮红的新春联,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明年,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勤劳耕耘,争取更好的成绩。

春联的由来10

  春节一到,家家户户都喜欢贴春联与倒“福”,给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息。今天,我了解到了春节贴春联与倒“福”的由来,增长了不少知识。

  对联还有一个俗名叫门对子,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春联始于五代。公元9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传统春是写在红纸上,寓意红火平安,现在的春联已演变成烫金字体,外圈装饰精美,绘有各种图案。一般的春联分为上联、下联与横批,上联与下联尾字一般带有谐音,读起来朗朗上口。常见的春联有: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等等。

  春节除了贴春联,还要在门上贴“福”字,贴“福”可是有讲究的,一般贴“福”字要倒贴,读起来就是“福倒”,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令全城大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于是家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一听有道理,便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现在人们还保留着贴春联和贴倒“福”的传统文化,但是却在不断地演变当中。改变的是文化,不变的是传承。

春联的由来11

  【春联的由来】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挂在门两侧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报道·《礼仪志》中包含的桃符长,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因此,清代《燕京时岁记》记载:“春联,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期,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写联语。《宋史·蜀家说:后蜀主孟昌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对春联。春联还说,直到宋代“桃符”。有王安石的诗“千门万户瞳日,新桃总是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从桃木板变成纸,叫做“春贴纸”和“春联”。

  春节普天同庆,所以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猪舍、鸡鸭舍等地方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

  传说与春联的起源有关

  据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中,有一个鬼域世界,中间有一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英里的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早上金鸡长鸣,晚上出去游荡的鬼魂就会回到鬼域。鬼域的大门位于桃树东北,有两个神人站在门边,名叫神茶、郁郁。如果鬼魂在晚上做了伤害天空的事情,神茶和抑郁症会立即发现并抓住它,用芒芦做的绳子绑起来喂老虎。因此,世界上所有的鬼都害怕神茶和抑郁。于是民间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样子,放在自家门口,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郁闷的名字,认为这样做也能镇邪除恶。这种桃木板后来被称为“桃符”。宋代,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个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个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三个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在象征幸福和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在春节期间贴在门窗两侧,表达人们祈求来年好运的'好愿望。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茶和郁垒二将外,人们还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据说唐太宗病了,听到门外的鬼魂呼号,整晚都不安。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里拿着武器站在门边,第二天晚上就再也没有鬼魂了。后来,唐太宗让人们在门上画出这两位将军的形象,这一习俗开始在人们中广泛传播。

  【精选春联】

  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盛下联:福照家万事兴:福照家万事兴:横批:欢迎新春

  上联:一帆风顺的吉星到达: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日子下联:万事如意,一步一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日子下联:万事如意,一步一步高横批:五福临门

  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惯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

  上联:春至一年好运下联:四季彩云滚滚而来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欢迎新春

  上联:一年四季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上联:迎迎春迎富贵下联:接财接福平安横批:吉祥如意

  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下联:辞旧岁事辉煌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迎新春事如意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

  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人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

  上联:壮丽的山川多彩:下联:文明国家遍高风:横批:壮丽的山河

  上联:春联对歌民安国泰国下联:喜字成双花月圆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下联:常安福临小院四季横批:庆祝春节

  上联:春满人间欢歌阵阵下联:福临门第喜气洋洋:横批:五福四海

  上联:春色明媚,山河锦绣下联: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横批:壮丽的山河

  上联:五分两年下联:一夜两岁如意横批:恭贺新春

  上联: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下联: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章横批:春满人间

  上联: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下联: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富横批:吉星高照

  【春节食俗】

  在古代农业社会,农历十二月初八以来,家庭主妇一直忙于包装新年食品。由于腌制腊肉需要很长时间,我们必须尽快做好准备。中国许多省份都有腌制腊肉的习俗,其中以广东省的腊肉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是谐音的“年高”,再加上多端口味的变化,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金银,寓意着新年发财。年糕的味道因地而异。红枣年糕、百果年糕、白年糕由北京人喜欢吃江米或黄米制成。河北人喜欢在年糕中加入枣、小红豆和绿豆一起蒸。

  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炒年糕,有的还包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蘸糖吃。南方的年糕又甜又咸,比如苏州和宁波的年糕,都是粳米做的,味道清淡。除蒸、炸外,还可切片炒食或煮汤。甜年糕由糯米粉、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制成,做工精细,可直接蒸或用蛋清油炸。

  饺子,北方除夕晚餐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吃饺子的习俗不同,有些地方除夕吃饺子,有些地方第一天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有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时祈求好运的独特方式。按照中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是子时。“交子”也就是新年和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意味着年龄更大,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好运。此外,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好运气。吃饺子象征着生活的繁荣。

  真正过年的前一天晚上叫团圆夜。离家出走的游子要千里迢迢赶回家。全家人都要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做法是先用面条做饺子皮,然后用皮包填充。馅料的内容多种多样。各种肉、蛋、海鲜、季节性蔬菜都可以填充。吃饺子的正统方法是用清水煮。捞起后,用醋、蒜末、芝麻油调味。

  还有炸饺子、烤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意思;饺子“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和欢乐;取更年交子的意思,很吉利;另外,因为饺子看起来像元宝,过年吃饺子也有“招财进宝”吉祥意义。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谈新年,开心。

  元宵节,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根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记引用《三余帖》: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病。正月十四日夜,突然有男孩求见,自称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天是月圆之时,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叫夫人名,三夕可降。”嫦娥如法而行。可见元宵节吃元宵节就是拿元宵节“团团如月”吉祥之意。

  元宵节在北京很常见,做法和今天一样。清朝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元宵节马思远。民国初年,袁世凯因元宵节和元宵节“袁消”因此,命令禁止元宵节。除江米面外,元宵面还有粘高梁面、黄米面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锦、豆沙、枣泥等馅料。形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大豆的“百子汤元”,还有实心圆子和薄皮“碌皮汤园”。

【春联的由来】相关文章:

春联的由来01-03

春联的由来及寓意08-05

贴春联的由来04-02

春节贴春联的由来06-02

经典的春联07-25

经典的春联01-02

春联02-22

风筝的由来10-10

马年的由来09-22

人的由来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