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对联古文化,打造对课新品牌的心得体会
大河之南的商都郑州,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饱经厚重华夏文明浸润的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秉承“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美丽校园”的教学宗旨,以“文字美、声律美、意境美”为根本追求,以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熔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的“对课”课程为载体,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对对子,写对联,打造了富有鲜明特色的语文教育金字招牌。近年来,学校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教育集体、郑州市文明学校、金水区课型研讨先进单位,分别与来访的云南教育系统考察团、台湾教育参访团、美国教育代表考察团交流典型经验。
这股“对联”异香之所以芬芳宜人,源于七年来学校对“对课”的坚守和坚持,源于一群热爱民族文化、热爱语文事业的教育人的努力和探索。
一、探寻——课程的现实意义
“对联”,其内容精妙,措词严整,或述志言情,或感事抒怀,寥寥数语,便开拓出深广的意境,堪称民族文化经典。开设“对课”课程,不仅能够传承祖国经典文化,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受汉语言文字之美,提高学生审视语言的鉴赏、审美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拓宽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明确了课程意义和总目标,学校把“对联”作为特色语文教育的突破口,规划在全校一至六年级全面开设“对课”,并确立了课程年段分目标。
学校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低年级侧重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对语言文字的感情,通过背诵“对子儿歌”,欣赏、积累优美的对联,增加语言的积累;中年级侧重了解对联特点、种类、张贴等知识,尝试创作简单对子,并培养学生搜集对联、整理资料的'能力;高年级侧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创新思维,发展语言文字的运用表达能力,通过书写对联、汇编“对子集”等加深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
二、尝试——教材的创新编写
切合实际的教材是塑造语文教育特色的根本前提。学校组织领导班子、骨干老师多方收集资料,研读专业书籍;多方请教专家,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开展一次次集体教研,一次次集体讨论,确定每一节课的教材内容,创编出具有学校特色的系列“对课”教材:《低年级段“对课”教程》、《中年级段“对课”教程》、《高年级段“对课”教程》,教师教学设计也已集结3册。
在《低年级段“对课”教程》中,融合了“晨读对韵”、“讲对联故事”、“佳联欣赏”、“对子乐园”、“给爸爸妈妈背对子”等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对联的魅力,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情。
在《中年级段“对课”教程》中,囊括了“了解对联特点”、“佳联撷英”、“故事中的妙对”、“生活中的妙对”、“小试牛刀对对子”等内容,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基础上,搜集整理对联,并开始尝试创作。
在《高年级段“对课”教程》中,创编了“佳联赏析”、“巧解妙对”、“给对联配画”、“妙笔成趣对对子”、“我的佳联妙对”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实践——课堂的探索创新
“对课”到底该怎么上?课堂有无模式可探寻?在学校课程委员会的亲自指导下,中心组反复查摆交流课堂上遇到的新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在课堂上进行再实践再探索,相继探索并形成了新授课、欣赏课、练习课、综合课、创意设计课、成果展示课等课型模式。
根据学生和课堂实际,每种课型各有侧重。如新授课,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接受能力,由激发兴趣入手,由对联渗透相应的对联知识,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等,自然地把知识蕴含在所选对联中,让学生去发现,去研究,培养他们的钻研能力;欣赏课则以赏析为主,通过共评共赏、互评互赏等,使学生在交流中赏析,在赏析中提高;练习课以尝试创作为主,以有层次、有阶梯的练习安排,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对对子的乐趣。更能体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综合课、创意设计课、成果展示课,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情境中创作对联、在设计中感受成功、在交流中共享快乐。在一节练习课上,同对一个上联“水清鱼读月”,学生分别对出:“林深鸟谈天”、“山青林沐风”、“竹翠燕思梅”、“林深蝉鸣诗”、“风爽蝶知花”“山高鹤望乡”……在一节以“游鱼、飞鸟、巨浪、桂花”为可选择内容的“夸张联”的创意设计课上,学生思维活跃,佳联频出:“连天青湖里,招引千条游鱼戏;无垠花海中,诱惹万只蝴蝶飞(王欣仪)”,“游鱼听音观遮天巨浪,飞鸟闻香寻醉人桂花(秦颖)”,“飞鸟旋舞,赢得千朵桂花伴;游鱼戏水,掀起万尺巨浪扬(湘雨欣)”,“飞鸟舞裳桂花香,香飘十里;游鱼卧听巨浪声,声震九天(苏妍嘉)”……还有的孩子给自己创作的对联配上了生动美丽的画面,让人不禁拍案叫绝!
【传承对联古文化,打造对课新品牌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励志故事05-18
对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探讨02-16
传承与创新的作文素材08-31
苏教版《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评课04-23
心理培训课心得体会04-03
虎年的对联01-24
趣味的对联12-18
学校的对联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