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读《瓦尔登湖》有感作文
《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了读《瓦尔登湖》有感作文,一起来看看吧!
读《瓦尔登湖》有感作文1
当一本书清新的空气渗透脑海,恰如月光下的倒影寂寞环绕,那又是一种战斗,战斗在尘世中的寂寞自然里。
《瓦尔登湖》的品读,总觉得地点不够好,每次翻阅,总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好似有一堵墙,让我不明白作者的用意,却又觉得如此得体,这一种感觉就像是熟透了的柿子从树上掉下来,烂透了!直到有一次,与朋友争执被骗,躲在窝里再次翻阅,只觉每种生命都是一个悠哉的精灵,畅快与满足之感油然而生。
寂寞的书自然有寂寞的读法,也许只有一个人的心真的可以静下来的时候才能读出这本书的滋味。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懂了,只是觉得,好美。
幻想了一下作者的瓦尔登式生活,天作棋盘星作子,地为琵琶路为弦,或许作者不感到寂寞,因为他可以举杯邀明月,飞鸟相与还,大自然就是他的无穷无尽良友,清风作伴,任尔春水东流。只是在我看来,未免有些许恐怖了,终日难见人影,就是“辟谷”也受不了这么长时间的孤寂,人终究是一种群居动物,或许人们可以有鲁滨逊的坚毅,但极少能忍受闭关锁国的“百年孤独”。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作者在这一寂寞中寻找自然的弦律,书中那个留下痕迹的小动物描写令我神往,晨曦出黄昏归,却发现有貌似小松鼠留下的问候,何等惬意与满足?恐怕陶渊明知道了也非得羡慕不可。
正是这份寂寞,给了作者格外敏感的感觉与美好的想像,纵然雨中漫步,四处飞舞着的也是自然的朋友,可以说作者甚至可能将一个水分子幻想成一个水精灵,倾听着它们在和风细雨中的律动与笑声。这种极端的联想令作者深深爱上了自然,因为它是如此的生机勃勃并且仁爱有情,这就是作者寂寞的寄托了。
在对世事的抵触中,在对大自然的满心欢喜时,作者笔下的每个物体,都被赋于了生命的脉膊,就如《诗经》中的“霭霭停云,蒙蒙时雨”一样,即使云雨也有了各自的喜怒哀乐,作者自然沉醉其中,“泌之洋洋,可以乐饥”之下,一切烦恼皆烟销云散了。
生活就如同一场梦,只不过每个人的陷入深浅不同,作者以梦视人生,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幻想,这是一种对世俗的妥协与退避,这也是多少隐归山林之人的想法,当一个人面对一个社会的规则,而且这个规则在当时又是无可厚非的时候,他没有凌驾规则之上的实力,却又不愿在规则下低头,就只好跳出这个规则,那就只有跳出这个社会了,听起来这多少有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仙风道骨,只可惜却带着满腔的愤懑。
作者跳了出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表明,跳出来是可以很好的生活的,只是不知道是作者小视了自己的品质,还是高估了社会的品质,他的书并未一片大好,他的事也没被标榜,或许只有在一干寂寞的人打发寂寞时,看一下他的书,之后惊叹:呀,这种生活真好。之后,寂寞的人不寂寞了,也就放在书柜中封存了。作者笔下的动物即使再生动,大多数人也无非说一句:写得真好。罢了。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还是喜欢规则的,即使穷一生之力,毕其功于一役,也还是想抓住规则。
作者倒也给了人们另一种规则:自然规则,日出而作,日落而眠的悠闲,抚月吟夜雨、随日荡清波的自在,这的确是一种好规则,唯一的缺点就是孤寞——人少。可万一人多了,不知道作者是否想过,再完美的规则也抵不住人多,这就是一个悖论,找不到解决的方法。
作者的寂寞是一瓶封存的老酒,愈浓愈香,只是读者偶尔才能从书中呷上一口,虽回味悠长,却无可奈何,无法贮酿,但就是这么一小口,就如一句精简的诗句,令人终生难忘。
就是这么一口酒,值得任何人去品尝。
读《瓦尔登湖》有感作文2
最初读这本书的我花了一个多月才看完,大概是由于译本的关系吧,因为有的语句实在不通顺,而我又没有阅读原文的能力,很多内容都不理解。之后我又看了几遍,才大概领悟一些。我的题目是“什么才是生活”,正是阅读完这本书之后的领悟。通过书的内容,大概能知道,作者生活得很满足,他没有豪宅,也没有亿万财产,但是他过的很充实。 几平米的小木屋,再加一块小土地,就是生活了。每天吃自己亲手做的食物,用最原始的方法,展现食物最真实的味道。喜欢什么,就在方寸小地里种什么,也不必把杂草都去除,或许能得到意外之喜。待收获季节,收获自己劳动得来的果实,那是一种怎样的体会。有限的时候,思考思考人生,和邻居聊聊天,钓钓鱼,看看风景,这种生活是怎样的惬意。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这么努力去赚钱,考各种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到底是为了什么?后来我想明白了,之所以这么努力,就是要早早的完成自己该做的事,然后再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是现在我发现,我错了。时间是不等人的,当做了曾经喜欢的事的时候,我发现,我再也不是曾经的那个我,并且也没有曾经那种心态了。就好比,六十岁老人绝不会认为坐过山车,是一件很刺激,很兴奋的事,也不会因为咬碎了硬糖而觉得嘴里充满甜滋滋的味道,他们只会觉得牙疼~
通过这本书,我貌似明白了,今天过的不够充实,怎么能保证明天过的很好呢?不知何时起人们就变成房奴,车奴,钱奴了。我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无数次聚会中所想到的。同学聚会本来是很开心的事,可是大家非要互相灌醉并且吐出血,也要喝。我不太明白,这到底是真正的情谊还是报复行为,若真正有情义为什么要灌醉至吐血,这对身体可是极大的损失,可是若是报复行为,为什么聊的有那么开心?家庭聚会也是,大家在一起总是吃啊吃啊吃,各种大鱼大肉,明明肚子都吃的圆滚滚的,还要点菜,之后不仅吃撑了自己,还浪费了不少。其实只要满足最基本的需要,其他都是虚无,越是贪婪,失去的也就越多,如今很难在城市中找到大自然的气息,有的只是泥土,尘埃,各种吵杂声。我想这本书的意图,就是让人们找到本该有的生活吧。
读《瓦尔登湖》有感作文3
"你得成为一个哥伦布,寻找你内心的的新大陆和新世界,开辟海峡,并不是为了贸易往来,而是为了思想融合。"
个人认为这本书适合想了解大自然而又目前没办法深入自然的人;喜欢探究生活和内心以及内心平静(最重要的一点)的人。该书在内心不平静的情况下完全读不进去,目前国人浮躁,会读这样的书的人寥寥无几,而我因为有粗粗略过的部分,因此只能说领悟了三成。
梭罗对大自然的描写和对世俗的描写,形成了喜,恶对比强烈的反差。他爱自然,描写瓦尔登湖,描写冬天的禽兽,他都手到擒来,可是我最不喜欢读的,就是这一类内容,大自然的景色,无论使用多么精细的词藻,都不及本身的分毫,但是翻译已经很给力了,尽量描绘出瓦尔登湖以及周边的美丽。
自觉对内心探索的太多,这不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绝佳体现吗,因此支持我读下去的原因,也有想开拓内心以外的世界,社会制度,服装,慈善,这些是我们的日常的事情究竟在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意义的存在。而这里梭罗也为我们提供了less is more的典型。但他的眼睛看得更通透,大脑变得更灵活,当一切都充斥在我们周围时,我们思路会不清晰,会消失做为动物的灵敏。
我深知自身局限,看这书又怎么能改变多年顽疾,但我只想更了解大自然,更虔诚,更谦卑的对待以后遇到的人,事,物。如果做不到,起码我在读书时获得了内心的些微平静。
不过在读书时,还是会感觉到梭罗"何不食肉糜"的优越感,一个富二代在城市呆腻了,跑到乡下体验生活,实在让我不敢完全相信他的感悟。他来乡下体验人生,湖边纵然再好,他最终也回归世俗了。他所得的这些体悟,不过是换了环境以后脑袋伶俐了些,若是让他在湖边多待几年,他必定会像从小住在林间的人一样对周遭迟钝的。终归是不同人的心境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刻心境不同罢了。
下面摘抄几段很喜欢的话
"为了适应世俗,没有一种潮流使他们得以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他们告诉我,他们在新鲜湖的冰库里保存着五年前的冰,依然很好。为什么一桶水放久了会臭,而冻成冰之后就会永远鲜美呢?一般人认为这是情感和理智的差别。"
情感转瞬即逝,而理智贯穿在人生命中的时时刻刻。这么解释可能能暂时解决我的疑问。
【高一学生读《瓦尔登湖》有感作文】相关文章:
学生读《红楼梦》有感02-09
高一读《苏菲的世界》有感5篇04-12
学生读《绿野仙踪》有感范文02-09
读《父亲》有感08-31
读《基地》有感04-12
读《寒号鸟》有感04-06
读《争论》有感12-24
读《红楼梦》学生有感及心得04-08
读《神话故事》有感作文01-23
读《唐诗鉴赏辞典》有感作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