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通用1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1
寒假里,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曾子杀猪》一文,文章介绍了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一起我经常说话不算数,答应别人的事也没有及时做的,为这事没少惹老师和父母生气。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回来后要写一篇日记的,可是我却没有写,一拖再拖,企图蒙混过关。
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呀,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2
寒假里我最感兴趣的是《中华美德故事》书,这本书让我渐渐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也让我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认识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价值。 本书有很多的神话故事、精彩的童话寓言,里面富含丰富的内容,让我充满好奇。
中国的历史很悠久,它的传统美德是最宝贵的财富。《中华美德故事》最感人的就属《孔融让梨》了,小小年纪的孔融就能主动将大的梨让给别人,自己吃最小的。现在的人很难做到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另一篇故事给我的映像也很深:宰相季文,身居高位,却以俭为荣,他穿旧衣,吃普通菜,信简陋房,不讲排场。相比之下,我们不少同学比吃比穿是很不应该的。 孔子曾说过“言必行,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嬴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我。从书中我还懂得了在生活中应该遵守诺言,敢于向别人承认错误,知道错了要及时改正。
这本书的故事很精彩,相信每一个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会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懂得很多的道理。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3
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曾子杀猪》一文,文章介绍了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以前我经常说话不算数,答应别人的事也没有及时做到,为这事没少惹老师和父母生气。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回来后要写一篇日记的,可是我却没有写,一拖再拖,企图蒙混过关。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呀,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4
在书中,这篇属于古代节俭故事,讲得是北宋时期朝廷中的一位谏仪大夫陈省华,他严格的要求自己和妻子儿女生活简朴节约。
陈省华一家做高官的很多,但是他从来不让一家人随意坐车,任意在家中摆酒席,而且更让人不解的是,陈省华为了使家人养成节俭的习惯,还人妻子亲自带着大儿媳下厨房做饭。
文章最后有一则评语:全家得福的现象自古有之,在陈省华看来,果因为一人为官,鸡犬升天,骄奢的作风便会自然滋长,这于家于己都是不利的。我们有些家长应当从中吸取教训,做子女的,更不应当因为父母地位的变化而丢掉节俭这一优秀品质。
是的,我们要平等对人,能暂时没有的东西不要急着买,还能用的东西不要急着换。我们不能因为地位的不同而忽视一些人。其实世界缺少了他们也会变得平淡无色。家长们应该给子女做好节俭的`榜样,并让节俭成为孩子的习惯。只有从小养成优秀的品质,长大后才能受到人们的尊敬。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5
今天,我读了《中国人的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本书,使我感触很深。
所谓“仁”指仁人、爱人、仁爱。作为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在现代社会,我们把有道德的人称为“仁人”,把没有道德的人称为“无仁”。“仁爱”思想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道德要求,这个要求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面,是不可取代的一部分。
“义”指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义”是合宜应当,应该的意思。是人应该遵守的`最高道义。像我们这样的青少年,应该也是充满正义感的。“义”也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体现。
“礼”指明礼、礼貌、礼让、礼制。“礼’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校园中,学生对老师的问好,这也是一种礼貌,出了校门回到家,向亲人问好,这也是一种礼貌。“礼”是治安之本。中国的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礼仪文化”。“明礼”是讲文明,“礼制”是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礼仪”作为个人修养,“礼节”是作为待人接物的一个形式。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智”指知者、明智、智慧、机智。“仁、义、礼、智、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这些都需要“智”来联系起来才能灵活运用,而要是一个人不会运用“智”把它们联系起来,那么我想这个人一定很愚笨且一事无成。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和内涵,而现在的新中国需要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科学智慧汇聚一体,形成新的智慧。
“信”指诚信、信任。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而信任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条件。“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俗世之道、诚信求和。孔子把“信”列为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可无“信”。“以诚待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一直被中华民族所推崇并发扬光大。
这本书很好的写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所拥有的美德。让我们这些后辈能领悟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国家,就是因为我们的先人不断地把这些美德传承给一辈又一辈。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积累!
让我们携起手来,把这些中华文化传递给更多人,弘扬中华文化,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我们的骄傲!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6
假期我读了《仁义礼智信》这本书,书中讲得都是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我喜欢智中的《曹冲的故事》这片文章,主要讲述了曹冲这个神童称象,和让雉鸡跳舞的两个故事,他的.智慧几乎超过大人,充分的表明了曹的聪明机智,我要向他学习,看了这些小故事让我明白很多道理,让我们从小做起,成为一个仁义礼貌智慧守信的好少年。
寒假里我读了很多的课外书,其中有一本是《三十六计》给我的印象很深。它就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又是中外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最为重视的智慧宝典《三十六计》。
苦肉计、连环计、瞒天过海、隔岸观火,空城计、反间计等等,每一计都是智慧的体现,不论是什么事情都不能用蛮力和莽撞要用头脑去思考和运用一些谋略。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的被里面的事例所折服,他让我明白了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哪怕是遇到麻烦,只要将事情巧妙的做好,讲麻烦巧妙的避开,这便是智慧的所在。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7
仁是一种热爱,仁是一种奉献,当人们明白这些道理并好好去践行他提升自己的思想,我们的风气会更加和谐。
如果说孔子先贤提出的仁好比浩瀚的大海,需要大胸怀大智慧才可以做到。那么亚圣孟子提倡的义就如一条条河流,大家相对的简单些都能做到。义更多的时候是给人一种力所能及的支援。
孟子见梁惠王时,梁惠王问孟子,老人家您不远千里来到我们国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利益啊?孟子回答说,我没有什么利益,只有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而已。义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义是一种奉献,修桥补路啊,助人为乐啊,叫义举;懂得做人做事的根本所在叫深明大义;为了正确的人间大道而付出生命去捍卫叫舍身取义;面对别人需要援助而不会袖手旁观叫义不容辞;对于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而毫不犹豫的践行下去叫义无反顾;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冷漠无情或是恩将仇报叫忘恩负义。义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守望相助,是一种温暖。尊重自己的老人也要尊重别人的老人是一种大义,爱惜自己的孩子也要爱惜别人的孩子也是一种大义。这种义不是要你自不量力的.去帮助他人,在行为上和语言上进行帮助和爱护都是义之所在,比如说逗人家小孩玩,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等都是义。
谈到义气,大家会先想到江湖草莽,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的万丈豪情。大家有共同为天下苍生和黎民百姓做一番事情而走到一起的叫义气相投;为了祸害天下而聚集起来的叫臭味相投;你对我冷漠无情,我对你自然不会好,这叫你无情莫怪我无义。李白在侠客行中这样描述“义气”二字的:“三杯吐燃诺,五岳倒为轻。眼热耳花后,义气素霓生。”这是怎样的气概呢!从桃园结义到水泊梁山,历史的长河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义”字,可惜今天的人们只为了眼前的利益和想占取别人的便宜,早把“道义”二字抛在九霄云外了。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8
暑假期间,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我认真阅读了《小学生传统文化第一课:中国好家风 仁义礼智信》,感觉受益匪浅、启发很大。
《三字经》有言:“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混。”其中的“仁义礼智信”,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的“五常”。这“五常”,贯穿于几千年形成发展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仁者,人二也。即二人相处之道,指在与他人相处之时,能够关系融洽、和谐。在具体的.交往方法上,要按照“仁者,易也”来处事,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非常重仁,强调:仁者,爱人矣。简而言之,能爱护体贴别人,便为仁。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即在别人有难时能够出手相助,帮人一把,即为义。在体现义的时机上,要做到“义者,宜也”,也就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礼者,示人以曲也。正如俗话说,自己弯腰才能显得别人更高,对别人就显得敬重,即为有礼。古时候对于礼,也有“示人如弯曲的谷物”的比喻,意思是谷穗只有结满谷物的时候才会弯下头,礼之要义就在于此。
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假,把时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琢磨透了,也就显得智慧了。“智”还有理智的意思,即要有平和的心态,也就是“有修养”。如果失去理智,也就失去了修养;失去了修养,也就失去了礼貌;失去了礼貌,也就斯文扫地了。
信者,人言也。古时候没有纸,各种经验技能都靠言传身教。那时候的人们都很纯朴,没有很多的阴谋诡计和诳妄欺诈,故而都比较真实可靠。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诚实,是为信也。
“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美德,陶冶出了一代代仁人志士,至今仍具有恒久的魅力和普适的价值。作为新时代的小朋友,我们要自觉传承和发扬“仁义礼智信”这一传统美德,努力争当践行“仁义礼智信”的好少年。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9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三字经之中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混。"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10
中华传统美德,陶冶出一代代志士仁人。“仁义礼智信”,作为其核心价值观,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我国的千古圣人孔子,其思想博大精深,经受住历史长河的淘洗而历久弥新,至今仍具有恒久的魅力和普适的价值。孔子所倡导发展的“仁义礼智信”,作为人们虔诚遵循的道德规范,已深深地溶铸在民族精神之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体现了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传统美德的“仁”,作为做人之本,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孔子把“仁”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来倡导,强调“仁”应体现于日常人伦的一点一滴之中:对人,要“爱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己,要“修己以敬”,“刚毅,木讷”;对事,要坚持真理,“当仁不让于师”,甚至“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仁由己”,仁不是从外部客观得来,而是由主观努力所具有,人的一生,应是一段依于仁,行于仁,实现仁的旅程。
传统美德的“义”,作为理想人格的根本特征,是君子内在的本质,她只有通过具体行动才能表现出来。孔子认为,在人类生活中,有一种比个人的实际利益更高的价值,这就是道义, “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义以为质”、“行义以达其道”,对于天下的事情,都应“直道而行”。义,自身具有不为功利价值决定的独立的价值,在义利问题上,孔子主张应遵循“见利思义”的道德原则,“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把住义与不义的底线,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公益。
传统美德的“礼”,既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观表征,又是个人道德素质的外在标志。孔子倡导“克己复礼”,其“礼”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仁”、“恭”、“敬”、“让”、“情”等方面。孔子认为,人的一生,不学礼则无以立身,不知礼则无以自立。“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人们学礼知礼,所重视的并不只是礼的外在表现,而是体现在礼的形式之中的社会道德功能和意义,掌握做人做事的'规矩,通过不断的修身、反省、自律,实现“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人格,建设和谐发展的理想社会。
传统美德的“智”,是知人与求是的理性原则。孔子提倡的“知”(智),主要是一种道德认知与道德理性,他认为“仁”与“知”互为前提,都是做人应有的道德品质,“择不处仁,焉得知”、“未知;——焉得仁” 。孔子还把“知”作为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好学则智”,一个人要成为智者,应该好学、乐思、勤问、笃行,通过学习与实践,吸纳人类的智慧,丰富心灵的世界,涵养生命的气质,提升修养的品级,从而达到做人的理想境界。
传统美德的“信”,是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之基。孔子提倡“主忠信”、“敬事而信”、“谨而信”,做人就应该保持自己的本色,任凭岁月流逝,也决不能减弱诚信在心灵的光泽。他认为,人之所以高尚,人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自己的至诚至信。“信则人任焉”,一个人忠诚与信实的品格,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在这方面进行培育投资的人,虽然不能在世俗的物质方面变得富有,但可以从赢得的尊敬和荣誉中得到回报。
当今时代,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大道,迫切需要伦理道德的精神支撑,需要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不断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修养。我们应以未来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从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中,取精用宏,找到她深层的精神定位和文化根基,赋予她体现时代精神的创新内涵,在心理上树立起对于共同道德信念的权威感和归属感,让孔子思想中无穷的精神文化养分,长久地播益于我们的道德人生和幸福人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11
在中华传统美德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且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句格言的意思是:谁说小草的心意,能报答的了春天的阳光呢?
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父母的爱既温暖,又伟大。父母往往是那么令人敬佩。无论何时,无论何事,他们都会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父母的爱是那春天的阳光,不让我们受到刺骨的寒风给我们带来的寒冷;父母的爱是一把伞,这把伞不让倾盆大雨淋湿我们;爸爸是船,妈妈是帆,他们让我们游遍大江南北。我们在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逐渐长大,母爱是一滴清水,滋润着我们的身心,让我们不受一点污染。
长大后,我们应该好好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有些人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经常为一点小事而想不开,想放弃自己的生命,放弃自己的前途。这时,你们可曾想到父母。常言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没有父母,世界上就不会有如此唯一的你,我,他。这使我想起一首歌:“世上只有爸妈好,有爸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爸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是啊,有父母多好,但有些人却还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高兴时,对父母是何其的任性,放肆。即使如此,父母也从未有一丝放弃我们的念头,而是加倍努力的教导我们。他们一心只想着:我要让我的孩子幸福。
在我们中国,孝顺是一种传统美德。我们不能让祖国失望,不能让父母失望!我们要发扬这种美德就要从生活中的种种孝顺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难道我们只有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吗?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孝敬我们可亲可爱的父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吧!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12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关于中国传统美德的书。书中的故事都很精彩,我最感兴趣的是王献之练习书法的小故事。王献之是伟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他从小就和父亲一起练习书法,他非常聪明。七八岁时,他就能写好书法,但他逐渐变得自满。他不能很好地练习书法,而且很聪明。结果,他母亲看穿了他。他非常惭愧,向父亲询问书写好笔迹的秘密。他父亲告诉他,当他在18个大水箱里写完水后,他知道了这个秘密。根据他父亲的指示,他终于成了书法家。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明白了王献之成为书法家并不容易。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努力学习,事情才能做好。
在我的学习中,我也应该向王献之学习。我不应该玩得聪明,而是脚踏实地,努力学习。过去,我只是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再也没有读过一篇文章或写过一个字。我的'学业成绩从来都不是最好的。将来,我会改掉懒惰学习的坏习惯。我将练习书法王力可现在。我会努力而认真地工作,有毅力,不怕困难,学习更多的技能,这样我长大后会变得越来越有知识和聪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13
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集以后,我对匡衡凿壁借光这个故事印象极其深刻。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一直很勤奋,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买不起灯油,一到晚上他就无法看书。但是他天生非常聪明,他灵机一动,想到可以借助邻居家的灯光看书。于是,他在墙角偏僻的地方处凿了一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流入房间,匡衡连忙凑到那一小块宝贵的亮光处,专心的看起书来。从此以后,他白天看书,晚上就盘腿坐在地上学习。他博览群书,终于成了一代学者。
中华民族的.强大就是因为无数勤奋刻苦的人成就了自我,进而成就了国家,年轻的学生也一定要重视学习,打好基础,为中华民族的昌盛而努力学习。
现在社会的物质条件很好,可以为我们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不愁吃不愁穿,更不用像匡衡那样凿壁借光,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我们不用像匡衡一样白天干活,晚上学习。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去专研学习。我们在家里就像一个个小皇帝或小公主,家里人对我们唯一的期望就是好好学习。这样我们更不应该辜负家里人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匡衡的故事不仅教会了我要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人。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肩负着为现代事业而奋斗的重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我们每个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14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感动天地的故事,这些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至今,而故事的主人公更是被人们赞不绝口。近日来,我一直在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本书。书中的故事,使我懂得了受益终身的道理 。
当我读完了《金孝拾银》的故事后,我感触很深,故事主要讲了,卖油郎金孝拾到一包银子,在母亲的 劝导下他返回到原处找到失主,而失主却赖他偷拿了部分银子。相持不下时,县官来到。最终银子被判给了金孝母子。我很是佩服金孝母亲的品质,自己的儿子拾到了一包银子,她并没有为银子而动心,反而教导儿子返回原处找失主,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多可贵呀.在当今社会这样的人已经屈指可数。有的人甚至去偷东西,这样的人更应该向金孝的母亲学习。故事中的'县官也很是让我佩服他没有私吞银子,而是公正无私地判了案。在如今,像他这样这样两袖清风、正直无私的官人又有几个呢?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学到了人要正直无私、不贪心、诚实,才会有更大收获。
读了曾子的一个故事后,我感触颇多。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曾子的妻子为了不让儿子跟着她去买布,而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去买布,回来后就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跟着去了。妻子回来后,看见曾子在杀猪,妻子很舍不得,哭着求他不要杀,而曾子却很坚定地说:“人不可言而无信,你已答应了儿子,不能反悔,”最后曾子还是把猪杀了。是啊,人就要像曾子一样言而有信,不可出尔反尔。作为大人,更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在今天这样的社会里,在这样社会里的人们,更应该向曾子学习,人不可因为一己私利,而丢掉了人生中宝贵的东西---诚信。在这个故事中,我学到了人要言而有信,才能在社会中立稳脚。
同学们,古人们都有这么美好的品德,何况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呢?让我们携手一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铸就辉煌明天吧!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 15
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集以后,我对匡衡凿壁借光这个故事印象极其深刻。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一直很勤奋,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买不起灯油,一到晚上他就无法看书。但是他天生非常聪明,他灵机一动,想到可以借助邻居家的灯光看书。于是,他在墙角偏僻的地方处凿了一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流入房间,匡衡连忙凑到那一小块宝贵的亮光处,专心的.看起书来。从此以后,他白天看书,晚上就盘腿坐在地上学习。最终成了一代学者。
匡衡的故事不仅教会了我要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人。作为学生,我们肩负着为现代事业而奋斗的重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我们每个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华传统美德经典故事(通用10篇)08-18
中华传统美德作文05-10
中华传统美德作文05-10
【精华】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12-14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11-09
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12-07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方案03-13
中华传统美德作文范文通用04-13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总结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