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读后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见字如面》读后感

时间:2021-04-15 17:38:4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见字如面》读后感

  书信,在古代,是和朋友亲人联系沟通的一种方式,如今,科技快速发展,很少有人还会写信。

《见字如面》读后感

  然而,自从我读了《见字如面》这本书之后,对书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见字如面》是一档电视节目的衍生品,全书收录了七十六封承载历史片段的信,像文学作品,但因其私密性,所以又满载真情。它们是一个个引子,让读者深入其内核,了解那段背景。

  看完全书之后,最触我泪点的书信,无疑就是邱文周写给女儿的信——《这一次,爸爸决定要躲好久好久》和十年后长大后的女儿写给邱文周的回信《爸爸,这一次我可以哭了吧》。

  邱文周在得知自己面临不治之症,他选择编织了一个童话。他给自己六岁的女儿写了一封信,发起了一场十年之约的捉迷藏游戏,用最梦幻的谎言,暂时遮住孩子的双眼,捍卫了孩子美丽的童年。这样的爱,因此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十年之后,邱文周的女儿给他回了回信,句句直戳泪点。例如,“你的魔法让我变得很坚强”等等。看到最后——“可惜,比赛结束了。爸爸,我赢了……我是不是可以哭了?”早已泪奔。

  除了此类家书,还有情书。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徐志摩和林徽因以及张小曼的情爱纠缠。面对爱情,有些人只追求曾经拥有,哪怕飞蛾扑火;有些人却甘愿把爱埋藏,留下华丽的转身与最美的回忆。

  历史是一面镜子,请让我们一起从书信中捡拾这些碎片,感受那至真至纯的情感,那些苦与乐、义与善,那些无奈与坚持,古今有共鸣,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不失是一种珍贵的人生启迪。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曾经,李春波的《一封家书》风靡大江南北,用书信的方式表达了儿子对父母的关切和思念。虽然今天电子邮件和短信更多地取代了书信的存储介质,但同样的表达方式依然延续着,它如同一辆直达心灵的火车,搭载它的人们沉浸往事,轻轻述说,他们喜欢“让心灵去旅行”。

  你会写信吗?你有过笔友吗?打开书信,他人的生活扑面而来。而在信与信的中间,是美好的等待。玛丽是澳大利亚的小女孩,马克思是美国纽约的大男人,他们用笔和打字机交流,那跨越大洋的鱼雁书连接了两个人的生活,对彼此的触动让生活多了一份意义。他们也曾误会,玛丽终于决定去看马克思,马克思却溘然长逝。但玛丽笑了,他们是彼此理解着,他们融进了彼此的生命。

  (1)玛丽和马克思为什么能成为笔友?

  (2)马克思的“疾病”有何症状?

  (3)他们产生了怎样的误会,又是怎样消除误会的?

  “亲爱的玛丽?黛西?丁格尔,非常感谢你的来信,我是在我的暴食匿名研讨会后,晚上九点十七分打开你的信的。我正在努力减肥,因为我的心理医生伯纳德?哈斯豪富告诉我健康的身体等同于健康的思想,他说我的思想不太健康。你给自己画的画非常生动有趣,我还从来没见过澳大利亚人呢。……我小时候虚拟了一个看不见的朋友,叫拉沃尔利先生,我的心理医生说我不在再乱丢垃圾,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违法,烟头很糟的,他们一旦被冲到海里,鱼开始抽烟,他们会对尼古丁上瘾的,我只是开玩笑,烟头在水里当然不可能点着的,并且,鱼也没有兜可以放打火机。我今年44岁,我有八套颜色大小都一样的运动服,我重352磅,有六英尺高。……我人生中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地铁里搜集纪念币,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在叶都的犹太人食品店打工,我专门看管生产犹太烤饼的机器,我是犹太人,并且曾经信仰上帝,但自从我读了很多书以后,我知道上帝只是在我的想象中虚构出来的,人们愿意信仰上帝是因为上帝总是无所不知,想什么是宇宙的起源,小虫子会不会进天堂,为什么老妇人的头发是蓝色的。尽管我是个无神论者,我还是会戴着我的犹太圆顶小帽用来取暖。我的第三个工作……纽约是个非常繁忙而且喧嚣的城市,我更喜欢住在安静一点的地方,就像在月球上,我不喜欢拥挤的人群,闪亮的灯光,突如其来的噪音或者浓重的气味,这些纽约都有,尤其是那些气味,我出门的时候一般会戴上鼻塞和耳塞,这样我好受一点。我觉得人们很有意思,但却很费解,不过,我觉得,我肯定会理解并信任你的,你好像很快乐,我觉得你肯定闻起来想只小虾,因为我知道澳大利亚盛产虾类。……期待回信,你的美国朋友,马克思?杰里?豪沃兹。”

  (1)这是马克思回复给玛丽的第一封信,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

  (2)马克思的哪些话进入了玛丽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