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集》读后感(通用9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野火集》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野火集》读后感 篇1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野火集》后,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就是龙应台把台湾写得过于黑暗了,但是我却找不到可以辩驳的地方。整本书都是在讲理,所有的文字都是对事实的合理剖析。虽然我认为龙应台写的还是有过激的地方,但不得不说,她这本书写得很好,逻辑性很强,而且通过这本书在台湾的反响我知道她就像大陆的鲁迅先生一样,唤醒了许多被蛊惑着的人。
虽然龙应台写的是早些 年 台湾的情况,但我看了却觉得,她在其中批判的许多现象正发生在中国大陆。
在书中,作者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走在人行道上,有辆计程车扫着我的手臂飞过,马上被红灯挡住。我生气地走过去,要他要下窗户,说:“你这样开车太不尊重行人;我们社会不要你这样没有水准的公民,” 很可笑的,知识分子的调调,我知道。灯绿了,这个司机把车停到街口,推开车门走了出来,手拎着一根两尺长的铁棍,向我走来。
这让我立即联想到了最近中国发生的一件事:一位司机想要逆穿单行道(似乎是这样),一位外国女士用自行车拦住该司机,微笑着请他退回去。这位司机不但不退,反而开始鸣笛、谩骂,好像他是有理的。最后司机见女士执意不走,便把女士的自行车扔到了一边,开车逆行而去。
惊人的相似,不是吗?二十年前台湾发生的一件事,现在却在大陆重演。龙应台分析的结果,是“生气”的人太少。换到这个案例,也就是这种敢于挡车的人太少了。如果不是一位女士站在那里,而是十位、二十位路人站在车前,那位司机还敢这么放肆吗?他还敢毫不心虚地谩骂吗?答案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现象归咎于司机素质低下、法律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等等原因,但正如龙应台所说的,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生气”的人太少。
这只是其中的一例,像这样有着惊人相似度的“巧合”在这本书中随处可见。这说明,大陆也需要一位龙应台,也需要这样一把野火,把所有这些该被清理掉的现象全部烧光。但是这种人不能多,这么激愤的人一多,中国就容易乱。而当前国际局势是不能容许中国出乱子的。所以,野火虽重要,一把就够。多了,就把好的东西也一并烧掉了。
《野火集》读后感 篇2
现在的我原本是不愿意去读这种负能量书籍的,只因在微博中读到一句很认真的话,才有兴趣翻开它。看书的时候,总是有种说得很对,但哪里又不对,貌似很愤慨,但哪里又别扭的感觉,好几次让我差点中断阅读。看完有种混乱、无助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我曾几度因为别人负能量的传递差点奔溃,显然这样的玻璃心是无法消化这种负能量的,心中无阳光,如何面对黑暗,更如何推开黑暗,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自责自己的软弱、无能,告诉自己以后要有勇气、要正义。可真正到现实中时,仍不能事事如自己所想、所愿。
而我意识到以后以我之力,唯一可以做好的就是完善自己,让自己充满阳光,让自己的阳光足以影响到身边的人和事。这便是我拥有的微不足道的力量。 我仍没有勇气,通过吵、闹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只能表述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想法,却没有能力要求别人必须赞同以及认同我的想法,毕竟人人并不是我。 此刻,我似乎理解到了《野火集》描述的真正重点,并不是让我们用生气、吵、闹去解决事情,而是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问题,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好与坏,用事实去表达对与错,不论结果怎样,但要表明观点,不说的话别人永远都不知道。
我看到了作者的无助、无奈、无力,看到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想了想长久以来没有去做点什么的自己,理解到作者的存在这种愤慨也是应该的。 是的,作者说的有一点我很有感应,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站出来去说些什么,不管对方是不是愿意接受愿意改变。
《野火集》读后感 篇3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从专制到民主,从禁闭到开放,都凝聚着一些人的斗争和汗水,甚至是牺牲。对于那些奉献了自己,改变了社会的斗士来说,我们应需奉上真诚的赞美。
过去的台湾,是一个专制的地区;现在的台湾,是一个自由民主、受人尊敬、人民素质普遍比较高的地方。这个巨大的改变,离不开一位拒绝沉默的教授――龙应台。
在龙教授尖锐的笔下,《野火集》诞生了。
这本书正如他的书名一样,野火般地销售起来:学校大批大批地订购;一位医生买了300本,四处寄发;走进书店的人们都买两本,一本送人,一本给自己,就怕看的人不够多……
这本书,就如拒绝对社会不良现象采取容忍做法的火种,将争取自己权利的火种撒到每个人的心田。当时,有人把龙应台当作“纵火犯”来看待,而大部分人,却看到了自己全部的心里话。
毫无疑问,正是在当时政府的压迫下,才有那些指责政府不公平的言词。而政府随之的改革,也意味着那些为争取自由的斗士做出的努力没有白费。
改变社会的,是那些拒绝沉默的人,拒绝容忍的人,是他们,奉献了自己,为下一代争取来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我为那些勇于奉献,勇于面对贪官污吏的自由斗士无比敬佩,而对于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更多的是同情。
别人的嚣张很多时候来自你的软弱和纵容。那些民主斗士为了更美好的社会奉献斗争,甚至牺牲,我们什么也没做却享受着他们的成果,作为沉默的大多数,是不是应该感到羞耻?
社会的改变不是等来的,也不是个人创造的,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推动社会前进。
《野火集》读后感 篇4
这本《野火集》,是我看过的书中最令人震撼、反思的。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不敢相信以前的台湾最可怕,心情也随着作者的描绘场景变化。
当我看到台湾人民因害怕流氓而不顾自己的家园,任他们随意践踏。当我看到他们只能忍受别人欺负,却一句话也不说,我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为什么他们从不违抗,保卫自己的家园,为什么他们能忍受半夜时听着外面那吵闹的声音?
这叫我怎么不生气!
看到钓鱼的人从来不会责骂乱扔垃圾的人们,我的心不禁激动起来。他们钓什么鱼,河水那么脏,鱼都是脏的!爱河的人,请你们昧着良心问问自己。为什么一声不吭?你们难道要在旁边无声无息地观看?你们为什么不训斥扔垃圾的人,叫他们不准再将垃圾扔进河中!想想,那清澈的河水渐渐被污染,根本不能相信它以前是那么纯洁。爱河的人,你们的心难道不疼,为什么无动于衷!
这叫我怎么平静下来!
往下看,我知道了商人们燃烧电缆。他们是那么的过分!他们难道没有孩子,难道只有亲手捧着一个变异的无头婴儿,他们才会心痛一下。台湾的母亲是那么期待肚子里的宝宝出生,他们肯定可爱极了,像一个纯洁的天使一般。谁能想到生出来的与想象中的完全相反,他们商人还有没有良心?
看到这些,我不敢相信台湾发生了那么多的恶劣事件。这些虽是从前,却给我们深深的警告。
我根本镇定不下来!
不要以为你只是社会中的一人,只有团结起来,社会的恶劣情况才会改变!
《野火集》读后感 篇5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野火集》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野火集》于1985年出版上市,其中收录了27篇龙应台在84、85年发布的短片文章及19篇同人的评论文章。文章主要内容是批评国民党政府各种不足之处,及鼓励同胞要争取自己的民主、自由等权利。
《野火集》同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出版年份相同,写作目的相近,具体内容互有参照。总之两本书虽都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还都适合今天的中国读者,特别是大陆读者阅读。
《野火集》总的基调是客观冷静的,叙述方法是说现象、究原因、提建议,没有过多的吸引眼球但却无济于事的嘲讽与轻慢。可以让人感觉到作者情真意切,是真的想为家乡、为学生、为小民改善自然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推进民主自由。
文章发布已有将近30年了,30年前的台湾与今日的大陆有许多惊人的相似。集权政治、道德沦丧、环境污染、弄虚作假,等等。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在现在的台湾已经有了较好的转变,而在大陆却依然严峻。这让我感觉大陆与台湾是不是有着30年的差距,或者说30年后,我们的各方面情况可以达到今天台湾的水准。
我爸妈去过台湾,据他们说那里真的是很好,秩序井然的街道,干净卫生的食品,优美的风景,较高素质的居民。细想起来,包含上述要素的城市在大陆恐怕真的没有几个。真的希望祖国大陆可以有台湾那样物质和精神文明。
最后说一下,龙应台是一位女性。经常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看到她的畅销书《目送》,一直以为这个名字的背后会是一位像朱自清、余秋雨一样的温文尔雅的男性。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龙应台不但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关心民主建设、百姓疾苦、民族未来的有思想、有抱负的女战士。她的言论在当时的政治高压下,是受到了许多保守人士的攻击的。她也是顶住了政府的压力,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进而点燃了台湾自由民主的野火。一个弱女子,能有这样的气魄与情怀,真真让人赞叹敬佩。
同时推荐两本书:《丑陋的中国人》为认识中国人的必读书籍。《野火集》是认识中国社会的首选科目。
《野火集》读后感 篇6
读《野火集》完全是因为想看看龙应台的其他风格,看这种书这几年已经没有再如以往愤世嫉俗,看到后或者有引以为知音的感觉,已经慢慢的尝试做一个局外者,不在被很愤怒的情绪牵着鼻子走,但看《野火集》还是让我有点激动。
在我认为,《野火集》和同样来自台湾的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其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希望用文章来唤醒人们。《丑陋的中国人》唤醒中国人进行自我反省、取长补短,而《野火集》唤醒的是中国人的良知。
《野火集》里的文字虽然注满感染力和煽动性,但是它超越党派,不涉权力的性格又使人“放心”。感性文字中蕴藏着最直接的批判,人心为之沸腾。
龙应台女士常常针对当时台湾的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让人心有戚戚。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书中的文字,不辛辣,不深沉,很是生活化,虽然写于二十多年前,读起来还是快意恩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以‘沉默’为耻”等,她用文字来发出呐喊,提醒我们这些生活得混混沉沉的人对社会、对环境、对人,对已,产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表面看上去,龙应台女士是痛恨台湾当时的`社会现状,但深层次所反映出来的,更是对台湾的爱,她说的现象都是真实的,她评台湾的大学管理模式为“幼稚园”,批中学教育是在培养“机器人”,甚至说台湾好比是“生了梅毒的母亲”,可她还是说,台湾是“那个生她养她给她生命和家的人”
正如序言中杨泽先生的评价:龙应台的文字如野火,照亮台湾全民民主时代前的不成熟,尚未启蒙的状态。这样的书,即使今天读了,仍然会野火般点燃人没有死亡的思想。一页页的翻过,似乎就是现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恍若亲身经历,环境污染,教育桎梏,官义,关于屈从,关于权威,关于崇洋,一些是我们曾经做过的羞愧脸红事,一些是我们受过的窝囊委屈气,凡之总总,
文字的力量在于给人启示,掩卷反思,关于别人,关于自己,竟也如龙女士所说产生了“无力感”,苏格拉底说:“当我对一个制度不满的时候,我有两条路,或者离开这个国家,或者循合法的途径改变这个制度。”这两点于我都无法做到,这就是龙女士说的“市井小民的悲哀”么?
不管如何,还是感激龙女士,提醒我这个“市井小民”也有个体诉求的需要,我身上也有保护自己个体价值的冲动,也有承诺社会良知的涵养,这或许就是我从书中受到的启蒙。
我从没去过台湾,对台湾的了解也很肤浅,但通过拜读龙女士的文章,感觉80年代的台湾正如我们的现在的大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不正如当年的台湾吗?很佩服龙女士道德批判的勇气、胆略、魄力、精神,赞同有人称龙女士为“女鲁迅”,于刀光剑影之中,感受她的那份爱之深,责之切的诚挚,野火的精神就是要烧掉腐朽和丑陋,去除不义和不公,以此清出一片干净的地方来,我们现在不也正需要这样狂飙的野火吗?
《野火集》读后感 篇7
不畏惧如雨降临般的唾骂与非议,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我们打造了一个便利的网页。他说,如果有人能像我一样去颠倒那些企业巨头,甚至来挑战我,那么中国就会多几个成功人士,打造出更好的网页贡献给大家。那么同样的,如果我们国家能多几个像周鸿祎这种敢说敢言的人,或许问题就不再那么多了。
大学,我所向往的阶段。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心里向往大学。因为大学代表这自由,轻松。不再有繁多的作业,不再有石头般的压力,也不再有父母整日的啰嗦。因为我们都长大了。但文中所描述的大学,是我从未看见过和了解过的——幼稚园大学。
起初我极为迷惑,幼稚园和大学怎能相提并论呢?可是当我细读后,才懂得了着所谓的幼稚园大学。文中举了一个事例:一天,一个泪眼汪汪的女学生半路拦截了作者的车子,让作者送她和她一个扭伤脚裸的朋友回台北。作者答应了。一路上,这两个女生哭着抱成一团。其实,这类情况只需一个电话解决。但她们却只懂得哭泣。她们二十岁,正在接受高等的大学教育。而她们独立处事的能力,却还不到五岁。
看到这里,我倍感诧异。认为这太不可能,太难以接受了。可是事实却又如此。在她们的身上,我们都看不到一丝的独立。一滴滴的眼泪已为她们说明了一切。
作者在文中称大学教育为“喂哺式”教育。给予学生“过度保护”,将她们婴儿化。没有了她们本应具有的独立处事能力,自我思考能力。这样的大学生,还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吗?这样下去,我们的大学生还能真正的成人吗?我想,这个问题真的值得我们深思。
《野火集》给了我很多从所未有的感受与见识。认识了中国人,认识了现在的大学教育。我想这更多的不是批判,而是一种反思与鼓励。目的是让我们去修正与改进,摒弃这种教育,敢于去指责与指正。这,才是我们所要的国家和社会!
《野火集》读后感 篇8
初读《野火集》,我被其深奥的语言惊吓住,我以为这本书整本都是如此的深奥的语言,越往后读,才发现那些是这本书的序言,写序言的人称龙应台为侠女,说她吃了强身,多吃无害的“正气散”,还说她是盗火的玉娇龙,这些评论使我对龙应台这位台湾作家充满好奇,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作家呢?
《野火集》收录她的第一篇文章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然而我看后,我很生气,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她在文章中所说的台湾1984的状况,至今在我的身边尚存,我生气那随手乱扔垃圾的阿旺,我生气那些不讲道理的司机,我是生气那些不负责任的化工厂主吗,然而最令我生气的是我自己,为什么我一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却孰视无睹,知道我看到这篇文章我才来反思我们这个社会。
的确,龙应台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她从捡垃圾写起,事虽小却反映出社会上存在的大问题,她从她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她的故乡台湾,同时他又用犀利的笔锋揭露社会。她深爱着她生了梅毒的母亲,然而就如她在文章中写道的那样“至少她还没有死去,她还有痊愈的希望。”这也是我欣赏龙应台的地方,她长篇的论述台湾当时的丑恶,然而却没有无休止的指责,她最终还是把希望给了读者,她正在用她的力量来改变着台湾,号召更多的人来改善台湾的环境。
更加令我钦佩的是她的勇气,她就像鲁迅笔下铁屋子里的人,她敢于反抗,勇于斗争。她的父亲多次给她说让她小心,然而她却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我只是在谈捡垃圾,没关系的。”
书中有一段描写台湾社会的糟糕的情况令我十分难过,她写道:为了享受物质,有人制造假的奶粉,明明知道可能害了千百个婴儿的性命。为了逃避责任,有人在肇事之后,回过头来把倒呻吟的人瞄准了再碾过一次。读书时,我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的社会如此之糟糕。读了龙应台的文章,我明白了这是个人的问题。
社会制度有的地方的确是不好甚至有点荒唐,然而却没有人来反抗,看到乱扔垃圾的人,却不去制止。个人的思想控制着个人的行为,人们不生气,哪里会有反抗,个人问题是比制度问题更根本的问题,我想当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龙应台这种敢于不满勇于改变的精神。
《野火集》读后感 篇9
当我读到野火集中《幼稚园大学》的一段时,觉得很有必要立马跟我的同伴分享,于是我大声的将那一段读出来,当我读完时,大家表现出令人惊诧的冷静,于是我又挑了《不会闹事的一代》,在我读的过程中,有人哼起了歌,有人点开了娱乐新闻……朗读完后,我有好深好深的失落感,不是因为没人夸奖我的朗读水平,而是伙伴们令人不可理喻的麻木。
这两篇都是有关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生自身的缺点。文章的每句话都像是在抽我们的耳光,想抽得我们心疼,想抽得我们清醒,可是大家连挠痒痒的感觉都没有。究竟是这耳光的力度不够,还是我们脸皮太厚?
面对权威的畏缩,缺失独立处事能力,被迫塑成的价值观等等,这些明明都是我们所面对,所忍受,所苦恼的事情呀,可是读到这些赤裸裸的文字时大家连一个泡的共鸣都没有?是不敢正视自己的伤口,还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伤口,要做到如此麻木需要有多薄弱的自我意识呀?教育者喊出“创新,大胆,独立”的口号,可是其实际操作不过为了培养“平庸,怯弱,顺从”的学生,面对我和我的伙伴,现在只能说,他们成功了!
说到教育,那就再多说点废话,前段时间大家都在忙着考教师资格证,和很多人一样,我并不清楚以后是不是要当老师,只是觉得这个证该考,大家都在考,所以我也得考!
可是现在突然感觉压力山大。当我们看到从“颜色小学”(红绿领巾)到“机器人中学”再到“幼稚园大学”。教育是如何“千方百计”将我们的创造性扼杀,如何粗暴的向我们灌输意识形态,如何残忍的讽刺我们的梦想时,我们非但没有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并为此感到悲伤,没有想要怎样弥补和拯救自己,现在竟准备亲自将毒手伸向下一代。
教育,教师这个责任我是否真的承担的起,难道我真的会为了几口饭去做“杀人犯”。我要做教师的朋友们,请你们真的承担起教育的担子,实现你们的教育理想,不要把孩子培养成像我这样的“脑残”,还无处伸冤……
【《野火集》读后感(通用9篇)】相关文章:
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读后感通用15篇02-18
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读后感(通用15篇)02-16
《匆匆》读后感(通用15篇)08-22
繁星读后感(通用35篇)04-02
《秘密花园》读后感(通用20篇)04-06
《师道》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11-26
《伤逝》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10-23
《伤逝》读后感范文(通用15篇)10-23
培根随笔读后感(通用15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