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战略》读后感(通用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竞争战略》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竞争战略》读后感 篇1
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从产业结构、组织的观点和市场结构论的观点出发,以产业结构和竞争优势为基础,阐述了如何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全局的和纲领性的谋划和竞争力量的优势地位,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因素和市场竞争环境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产业结构分析的规范方法,指出企业赢利能力取决于其竞争优势,而企业竞争优势又一定程度地取决于企业所在产业基本的竞争结构。这种竞争结构便是波特的著名的5种竞争力模型。这5种竞争力的综合作用随产业不同而不同,随产业发展变化而变化,结果就使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利润水平。企业可以通过其战略对5种竞争力发生影响,并影响产业结构,甚至改变某些竞争规则,进而赢得竞争优势。他认为,企业获取超过行业的平均利润,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以比竞争对手更高的价格,或者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来实现。为此,企业可以采取获得竞争力的三种基本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
波特的产业结构论实现了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创新性融合,并把战略制定过程和战略实施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
这书是迈克尔·波特在管理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作为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和竞争战略方面公认的权威,他在此书中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五种竞争力模型"。他认为这五种竞争力(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他还指出,企业战略的核心必须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迈克尔·波特还提出与产业结构相对应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以及目标集聚,并说明由于企业资源的限制,企业往往难于同时追求一个以上的战略目标。中国企业家已经非常善于以低价成本的方式进行竞争。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求企业必须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以便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从而为企业在市场上赢得主导地位创造条件。比如被人称为"价格屠夫"的格兰仕,创造了一个奇迹,其2000年生产的微波炉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成本领先战略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后来者的模仿。所以,中国企业必须有新的竞争方式,如以产品、技术或者经营模式的创新来提高盈利能力与水平。波特为这类战略提供了系统化的思维方式,阐述了企业应该在哪些点上建立竞争力,对于经营实践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竞争战略》读后感 篇2
《竞争战略》是迈克尔·波特最有名的一部作品,正是这部作品的出版令其登上世界管理思想领域巅峰。此时,他年仅33岁,这部作品也使得波特成为哈佛炙手可热的教授,他的理论更是商学院必修的课程。在学校,他为大企业新任经理人开大师班;出了校门,他的竞争理论影响了全球的跨国公司及世界各国的政府。
这本书以一组用以对产业和竞争者进行分析的综合性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开篇,进而逐个剖析了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和全球性产业中的竞争战略。书的最后部分介绍了企业面对重大战略决策时所需的分析技巧:纵向整合、业务能力扩展、放弃通讯进入新业务领域等,有助于经理们对竞争者的突然行动、自身产业的新闯入者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化做出预测并做好准备。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思想的精髓在于他总结了三种竞争的战略模式:“差异化”、“成本领先”和“集中一点”,波特认为,这些战略类型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在产业竞争中高人一筹:在一些产业中,这意味着企业可取得较高的收益;而在另外一些产业中,一种战略的成功可能只是企业在绝对意义上能获取些微收益的必要条件。有时企业追逐的基本目标可能不止一个,但波特认为这种情况实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要贯彻任何一种战略,通常都需要全力以赴,并且要有一个支持这一战略的组织安排。如果企业的基本目标不只一个,则这些方面的资源将被分散。
但是,随着技术的变革和各行业竞争情况的变化,主要是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增加,波特的竞争战略也表现出一定的不足。在逻辑上,当我们在一个更加宽阔的视野内考察时,可以发现,波特理论的中心是“产品”——顾客是因为低价格,或是某种独特之处,才选择这种产品的。在实践上,仔细观察当今成功企业的战略,就能够发现有些是波特理论所不能解释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微软公司。微软可以说是当今最伟大的公司之一。但是微软的成功并不是源于“最佳产品”,不是因为它便宜,更不是因为它独具特色。实际上,从MS-DOS到WINDOWS,微软的大多数产品都不是最好的,至今还有不少人宣称,苹果公司的产品是最有个性的。尽管如此,微软还是牢牢的占据了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它的竞争优势既不是因为低成本,也不是产品差异化,而是源于整个系统的支持,我们可以称之为“系统锁定”。
另外还有一类公司,它们在每个具体产品的市场份额都不是最大的,成本不是最低的,产品也不是最有特色的。但是,这些产品可以很好的集成在一起,给目标顾客提供最完备的解决方案。结果这些企业同样取得了成功。这种战略选择的重点在于顾客,可以叫做“顾客解决方案”战略。
因为波特的理论分析是基于已经比较成熟的行业进行的,所以,在技术、产品,客户、企业竞争合作关系变化越来越快的经济环境中,像上面所说的例子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和使用波特的竞争理论,不能有“唯大师论”的想法。
《竞争战略》读后感 篇3
《竞争战略》对波特的五种竞争作用力、三大一般性战略等重要学说观点进行了阐述,并详细说明企业竞争的战略要立足于技术创新、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和市场争夺。
三大一般性战略主要包括: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五种竞争作用力主要包括:进入威胁、同行业竞争者、客户谈价能力、供应商谈价能力、替代威胁。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
我们公司为模组制造业,可以分为两个门槛。CSP封装对于技术和资金要求低,产业已经是一片红海;COB封装对于技术和资金要求高,产业一片蓝海。对于CSP模组这块,新进入者务必会从利润上争取,对于各公司之间竞争,显然会被既得利益者排斥,到最后形成竞争者之间头破血流。从别的角度来说,就是扼杀职业前景。COB封装这方面,我们作为8年的模组制造行业者老说,有几方面的有势,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资源、质量管理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几方面。
从行业分析来看,CCM前面有舜宇,后面有丘太、欧菲光、还有歌尔声学、四季青、盛泰等。舜宇有光学背景作为支撑,而且是上市公司,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四季青、盛泰在CSP方面有制造成本优势。另外从产业结构发展来看,低端目前正在被waferlens替代。
另外还有一块非手机模组业务,这块是对于大公司来说并不看重,如舜宇、欧菲光、歌尔声学等,另外对于四季青、盛泰对于非手机这块并没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公司经过8年发展和积累,刚好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作为,具体优势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资源、质量管理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几方面。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个人认为对于公司来说,最适合的战略是产品差异化战略,既提高COB的产品线和非手机模组的市场。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我们自己的“职业战略“可以这么说,
1.进入威胁:CSP封装产品技术和资金要求低,我们具备相当的竞争力。而行业本身对行业的新进入者,是友善的。
2.替代威胁:从产业结构发展来看,低端目前正在被waferlens替代,替代危险性大。
3.买方侃价能力:此产品的可替代性大,sensor和lens决定成本,成本控制能力低。
4.卖方侃价能力:由于元器件的核心技术能力和制造能力要求高,价格控制能力差。
5.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高端没有优势,COB制造能力不足;低端制造成本高(相对华南模组制造厂)。
战略准备
根据我们公司多年发展和目前状态而言,对于COB模组方面,引进资金,充分发挥制造能力,提升品质和良率,为拓展国际品牌客户做准备。
对于非手机业务,集中所有非手机业务和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集中发展,找到产品发展突破口。
品牌形象方面:对于我公司的品牌形象虽然已经树立,但品牌并未达到人所皆知。要扩大公司业务,必须广为宣传,强化公司的品牌形象。而介于我公司特殊的产品性质,广告宣传比较局限,宣传力度应该在培养客户忠诚度和其他公司或我公司附属产业介绍等方面加强。
总结
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结合公司的特点,提高CCM的自动化生产(COB封装和产品自动化)和产品的特殊化方向发展(非手机产品)。
另外战略不是目标,就是这样去定位。战略的核心就是整合,战略应该分析你的竞争优势何在,总之战略仅仅是一个分析工具,而具体的实施过程将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走在困难前面,困难才不是困难。
《竞争战略》读后感 篇4
《竞争战略》一书以一组用以对产业和竞争者进行分析的综合性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开篇,进而逐个剖析了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和全球性产业中的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者本著作共有三部分: 一般分析技巧;基本产业环境;战略决策;每一个部分都有足够吸引人的地方,让人能够更好的分析自己身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图。
一、“一般分析技巧”的学习心得
本书第一篇是基于对产业结构和竞争对手的分析,建立了竞争战略制定的分析基础。之所以称之为“一般分析技巧”,在深入研读完全书之后,才得知本书所讲的分析技巧是站在各产业之间的大范围来分析的,并不是针对某个产业或某个企业进行战略分析。因此,在利用本书作为战略制定的指导时,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分析自己所在产业的发展情况及将来趋势,进而分析该企业在产业中的定位与优势所在,全面分析之后方可制定出适用于本企业的战略方针。此外,本书的指导思想还可以用于帮助个人的发展,如分析自身的外部竞争环境与内部自身的优劣势等,从而制定出长远目标以鞭策自身的发展。
正如书中所说:“形成竞争战略的实质就是将一个公司与其环境建立联系。”尽管相关环境的范围广阔,其中包含着社会的,也包含着经济的因素,但公司环境的最关键部分就是公司投入竞争的一个或几个产业。由于产业结构强烈地影响着竞争规则的确立以及潜在的可供公司选择的战略,所以产业结构的分析,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产业外部力量主要在相对意义上有显著作用,因为外部作用力通常影响着产业内部的所有企业。因此,关键在于这些公司对外部影响的应变能力。
一个产业内部竞争激烈,这既不是偶然的巧合,也不能归咎于“坏运气”。相反,产业内部的竞争根植于其基础经济结构,并且远远超越了现有竞争者的行为范围。这点可由波特的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来分析说明。包括: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客户价格谈判能力、供应商价格谈判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企业的最终利润能力。当然,最终利润能力会随着这种合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些作用力随产业不同而强度不同。
从本书的全文来看,波特多为研究国外的企业,其五力模型忽视了政府或国际贸易组织在驱使行业竞争方面的作用。其他相关书籍有考虑到中国相对于国外的特殊情况。在现实社会中,为保证有序、公平的竞争,政府或者国际贸易组织等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似乎更应该考虑政府在市场竞争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因此,企业为了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应密切关注政府,经常地研究政府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例如物流业被规划为国家十大振兴产业之一,这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同时也存在挑战。
波特在产业结构分析中指出了可能在产业竞争中产生潜在影响的大量因素,但并非在任何一个产业中这些因素都很重要。然而,这一模式可以用来迅速决定某一具体产业竞争特点的关键性结构特征。这就是分析注意力和战略注意力应该着重关注的地方。每个产业都有自身的特点,且在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企业其面临的关键竞争因素不尽相同,如发展成熟的企业与新进入者所面临的竞争因素并不相同,发展成熟的企业可能已经形成品牌战略,而新进入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突破进入壁垒,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是在不断的分析自身的优劣势、所处的地位,同时想尽一切办法获得竞争对手的信息对其进行分析。书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谁是企业的竞争对手,因为具体的企业应具体分析。要想对竞争对手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需要有大量数据,而大部分数据不经过一番努力是难以得到的。因此要系统地收集竞争对手未来目标、现行战略、假设和能力这四要素的相关信息,有些竞争对手未来的目标是将来在市场上起到领先的地位,有些则是把目标放在技术革新上;有些企业的现行战略是为未来目标做奠基的,而有的企业将会采取与现在相反的战略。
在分析了自己与竞争对手之后,对市场信号的获取与分析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市场信号指一个竞争对手的任何行动。这种信号能直接或间接反映竞争对手的意图、动机、目标或内部情况。竞争对手的行为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提供信号。有些信号是虚张声势,有些信号是警告,还有些表示了某些行动的趋势。市场信号是市场中信息传递的间接方式,即使并非全部也有大部分竞争者的行为表达了某种信息,有助于分析竞争者情况和制定战略。因此,发现和准确地识别各种形式的市场信号,对于制定竞争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毋庸置疑市场信号是很重要的,但是对市场信号的注意是否可能分散精力呢?在译解市场信号方面的微妙性可能会造成一种观点,即对市场信号太多的注意是一种与生产相矛盾的精力分散。一种观点认为,与其去猜测对手的紊乱的行为和信号,不如将其时间和力量用于竞争。
虽然可以想象出一种情况,即高级领导都集中精力于各种信号,以致忽视了经营管理和取得有力的战略地位。但这种想象并不足以为忽视有价值的潜在信息辩解。战略制定本身就包含着对竞争者及其行为的某些明确和不明确的假设。市场信号可能极大地增加企业对竞争者的了解,并因此而增强这些假设的准确性。“无视市场信号就等于无视全部竞争者。”从现实企业来看,他们对市场信号的重视程度是很大的,即使会分散精力还是要重视对市场信号的注意,否则企业所采取的战略就可能毫无意义。
二、基本产业环境分析
在学习了一般分析技巧后,现在基于以上分析技巧来对重要的产业环境类型进行更具体的战略分析。产业环境在诸如产业集中程度、产业成熟情况和面对国际竞争的情况这几方面的基本战略含义上的差别极大,针对以上几个方面为基础,书中提出了五种重要的基本产业环境进行分析讨论,其中有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向成熟转化的产业、衰退型产业以及全球性产业的战略分析。
下面利用本书提出的分析技巧和方法对家电企业进行分析:
近年来,随着价格战向价值战的转化,中国空调市场一直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2007年空调销售形势大好,国美、苏宁和大中等连锁店均完成了销售计划。而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具备节能、健康、时尚外观的空调产品日趋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由于市场传播机制日益完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逐步提高,多年来,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格力、美的、海尔逐渐从众多空调制造商中脱颖而出,并逐渐确立了业内三巨头的优势。
三巨头称霸空调市场
在如今的空调市场上,品牌集中度较高,空调三巨头格力、美的和海尔几乎牢牢把持了整个市场,其中格力以超强的实力占据行业老大的地位。美的凭借的是产品和渠道的创新以及强大的广告宣传推广攻势销量位列前茅。海尔则一直致力塑造国际化知名品牌的形象,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真诚到永远的服务宗旨和创新意识跻身三甲之列。现着力分析海尔的竞争战略:
海尔国际化品牌形象的树立
中国家电行业中大多企业都在讲品牌战略,但是只有海尔真正将品牌作为企业的基本战略。海尔的品牌营销策略是:宁可牺牲速度、利益,也要保证质量、保证名牌。一方面不放弃品牌,并尽力使利润的减少降到最低,但绝不打价格战。产品质量是品牌形象的重要保证和前提,自然不用多说,在这里主要提海尔与众不同的亮点:服务和创新。
1、 真诚到永远的服务
海尔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的秘诀之一就是“高质量的服务”。海尔的售后服务可以用14个字来概括:带走客户的烦恼,留下海尔的真诚。这一点从海尔服务的四个步骤就可以看出。24小时接听电话——消除客户的烦恼;24小时服务到位——控制客户的烦恼;及时上门服务——解除客户的烦恼;实施五个一工程——带走客户的烦恼。五个一服务工程是:(1)一双套鞋;(2)一块垫布;(3)一块抹布;(4)一张帐单;(5)一份说明书。
2、创新提升品牌价值
海尔产品的创新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叫概念功能创新,即不断创新产品的概念功能价值。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海尔取得突破性的.增长,决定性的因素是海尔的名牌战略。在名牌战略中,提升品牌价值,海尔有一个重要的武器,就是海尔的价值体系不断创新。
海尔创牌成功的关键就是从始至终关注着消费者对空调使用的潜在需求。2007年,在权威部门举办的评比活动中,首度亮相的海尔空调“08奥运风”以创造A级空气质量为基础,凭借创新“自清扫”专利技术,自动清扫过滤网,持续刷新空气品质,实现从内而外的全面健康,高性价比超过了日、韩高端产品,赢得了评委会高度评价。
海尔空调不仅在中国市场上赢得创新殊荣,而且在美国市场上也风光无限。近期,根据美国消费者的需求,海尔空调迅速做出反应,率先研制出制冷、净化两用一体窗机,不仅拥有正常的空调功能,还能够清除空气中的各种烟、尘、漂浮物等,完全达到了美国空气清新标准,很快就获得了美国专利。同时,海尔在美国市场还研制成功了全球首台无氟超高能效窗式空调,创出四项第一:第一个使用新型环保制冷剂;美国窗机能效比第一;进入全球第一大销售渠道;同规格产品零售价最高。差异化的功能使两种新品迅速被市场接受并受到美国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市场竞争力日益强劲。创新是海尔的原动力,海尔凭借不断创新的精神打造海尔国际化知名品牌的形象。服务、质量和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从以上分析来看,海尔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世界名牌,不仅是产品质量、服务、创新俱全,而且海尔还被评为“中国物流管理觉醒第一人”。全球性产业意味着竞争者在主要地缘或国家性市场的战略地位从根本上受到它们全球总体地位的影响。如IBM在法国和德国的计算机销售战略地位由于拥有协调一致的世界性制造系统与同一公司内发展的技术和营销技能而显著改善。参与国际竞争的公司积累的战略优势的程度随着产业不同而大相径庭,所以必须认识到“全球性”不可避免地是一个程度问题。全球性产业中有许多战略选择。一个企业必须作出的最基本的选择是决定进行全球性竞争还是寻求一个局部一隅市场,在那里它能实施防御战略从在一个或几个国家性市场中开展竞争。
海尔的进入战略
海尔自称其国际化战略采用的是“先难后易”战略,即先进入国外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占领制高点,然后居高临下进入其他国家市场。但是从海尔进入美国市场的发展线路看,海尔采取的战略实际上是“先易后难”战略。
一般而言,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渐进模式,即“先易后难”模式。另一种是“全球启动”模式,可以说是“先难后易”模式。“先易后难”包括目标市场的选择先易后难和经营方式的先易后难。目标市场的先易后难指的是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地理位置或风俗习惯相近的海外市场作为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市场,然后选择相对陌生、地理位置更遥远或文化差异更大的海外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比如我国内地许多企业在海外的投资都是从香港开始的,因为香港地理位置同内地接近,文化同内地基本相同。又如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海外的工程承包活动,是从尼泊尔、坦桑尼亚等国开始的,因为我国在 20世纪周年代初以来对这些国家提供过大量的经援项目,使中国的工程公司对这些国家的文化和经营环境比较了解。
“全球启动”模式是指企业从成立之初就实施国际化战略,一成立就是跨国公司,从而越过了一般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许多阶段。比如美国的LASA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销售微处理机标准技术的公司。其创办人有美国人、法国人和瑞士入,资金来自欧洲,经营总部和研发总部在美国,产品销售部在法国,财务管理在瑞士,而生产则在苏格兰(以利用苏格兰的投资优惠政策)。
海尔1995年开始向美国出口冰箱。起初是以OEM的方式,然后才开始打自己的品牌。而在美国设立“海尔美国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和投资建立“海尔美国生产中心”则是在近5年之后,这时海尔已积累了较多的有关美国市场的知识。海尔在地理位置的发展也是传统的先近后远。除了进入方式以外,海尔的产品战略和投资方式也是先易后难。从产品种类来看,海尔的策略是首先以一、两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元化发展。目前在小型冰箱上,海尔基本站住了脚,接下来是扩大战果:销售和生产海尔的其他电器和电子产品。海尔在曼哈顿的总部大楼第四层的近4000平方英尺的展厅;已开始展示和推销海尔洗衣机、冷柜、大容量电冰箱、纯平电视和其他海尔产品。海尔在坎姆登的冰箱工厂周围还留有足够的地皮供未来进一步建工厂生产海尔空调、海尔洗衣机、海尔电视机用。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目前采用的基本上是当地化战略。它在洛杉矾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南卡罗莱纳建立“海尔生产中心”,在美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市场,更快地针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比如出口到美国的“大统帅”BCD一275海尔冰箱,就是根据海尔海外信息站反馈的信息,针对美国人对冰箱外观、制冷能力、使用习惯等区域化特征而专门设计、开发与制造的。
学习了本书之后,对于分析一个企业采取怎样的战略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仅是成功制定自身的战略决策,还要洞悉它的竞争者、顾客、供应商和新进入者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竞争对手所采取的战略是否对本企业产生消极影响、是否构成威胁等。本书的最后一篇“战略决策”加强和深化了分析技巧以及产业结构分析中所提出的概念。如以涉及到资本总量和决定问题的复杂程度衡量,业务能力扩展是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当一个企业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业务扩展时,可采取此战略,因而可以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综上为学习了波特所著的《竞争战略》得到的启发与心得体会,这对于今后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时,有很好的帮助;对选择什么类型产业的企业提供了指导思想;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心态也形成了良好的效应。《竞争战略》使我受益匪浅。
《竞争战略》读后感 篇5
今年寒假,我拜读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首先我对竞争、对战略有了一定的认识。什么是竞争战略?竞争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又称为业务层次战略,它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战略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有些专家认为企业竞争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确定顾客需求、竞争者产品及本企业产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奠定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特定地位并维持这一地位。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本书的作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作者是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他的书可以在很多商学院学生、大学教授、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甚至国家领导人的书架上找到;他的“竞争和战略”理论已经或者正在被全球大部分的国家和企业深入研究;他的学术成果被美国国内的经济会议以及众多世界性的经济学术论坛列为正式的、重要的讨论议题。正如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对他的评价:如果有人能把管理理论变为令人尊敬的学院派原则,这个人就是迈克尔·波特。
下面将从以下几点来讲我读此书的收获:
本书从四个方面讲了竞争战略:
1.形式竞争:第一种竞争是产品形式竞争,这是最狭义的一种竞争,它反映了企业竞争主要是产品品牌竞争的观点。这些品牌属同类产品,具有相同的产品特征,面对同样的细分市场。
2.品类竞争:竞争的第二个层次是具有类似特征的产品或服务之间的竞争,称为产品品类竞争。在界定竞争对手时,企业应重点考虑这一层次的竞争对手。例如,如果不考虑目标市场的话,所有针对个人电脑的企业都可以相互视为竞争对手。
3. 属类竞争:竞争的第三个层次是产品属类竞争。属类竞争以更长的时间跨度为导向,着重于可替代的产品分类,是满足同一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之间的竞争。比如,软饮料与橙汁在“解渴”上竞争,快餐与正餐的“方便”上的竞争等等。
4. 预算竞争:第四个层次的竞争更广泛,是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对抗”,即预算竞争。这个层面的竞争考虑了市场上争夺同一消费者钱包份额的所有产品和服务。
此外他的学说重点主要有:五力模型、三大一般性战略、价值链、钻石体系、 产业集群。
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企业在拟定竞争战略时,必须要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竞争法则可以用五种竞争力来具体分析,如图所示,这五种竞争力包括:新加入者的威胁、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及既有竞争者。
这五种竞争力能够决定产业的获利能力,它们会影响产品的价格、成本、与必要的投资,也决定了产业结构。企业如果要想拥有长期的获利能力,就必须先了解所处的产业结构,并塑造对企业有利的产业结构。
竞争战略的第二个中心问题是: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位置。竞争位置会决定企业的获利能力是高出还是低于产业的平均水平。即使在产业结构不佳,平均获利水平差的产业中,竞争位置较好的企业,仍能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价值链就是一套分析优势来源的基本工具。它可将企业的各种活动以价值传递的方式分解开来,藉以了解企业的成本特性,以及现有与潜在的差异化来源。企业的各种活动既是独立的,也是互相链结的。
钻石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它内部的每个因素都会相互拉推影响到其它因素的表现,同时,政府政策、文化因素与领导魅力等都会对各项因素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将能形塑国家的竞争优势。
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
企业战略是一个战略体系。在这个战略体系中,有竞争战略、发展战略,技术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信息化战略、人才战略,还有其它战略。不要把竞争战略等同于企业战略,竞争战略只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他又称为业务层次战 略,它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战略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企业竞争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确定顾客需求、竞争者产品及本企业产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奠定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特定地位并维持这一地位。
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的谋略,引申义是谋略。谋略是大计谋,是对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竞争战略是对竞争的谋略,发展战略是对发展的谋略,什么战略就是对什么的谋略。
谋略的本质特征有四个:一个是整体性、一个是长期性、一个是基本性,一个是计谋性。竞争战略就是对竞争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发展战略就是对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
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对很多相关竞争战略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了解到了经济战略的重要性,学会了对一般分析技巧,对基本产业环境的了解,还有怎样进行战略决策。但是书中还有一些不了解的地方,还是需要去再读几次。
我感觉书中很多例子举得很好,让我在阅读的时候自己去主动去查资料,利于思维的拓宽。
【《竞争战略》读后感(通用5篇)】相关文章:
竞争的高中作文素材12-20
竞争与实力的励志文章01-13
战略性绩效管理读书心得04-21
《匆匆》读后感(通用15篇)08-22
繁星读后感(通用35篇)04-02
名人论竞争的句子_写作素材03-30
竞争无处不在高一作文11-08
竞争与合作的议论文02-17
《秘密花园》读后感(通用20篇)04-06
《师道》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