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帝城托孤》有感(精选6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白帝城托孤》有感

时间:2024-03-14 11:41:08 芊喜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白帝城托孤》有感(精选6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白帝城托孤》有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白帝城托孤》有感 1

  读了“白帝城托孤”一段,我陷入了深思。

  三国时期,刘备的两个结拜义弟关羽、张飞为人所害。刘备认为罪在东吴,于是不顾孔明的劝阻,冒失伐吴,结果被陆逊一把火烧死了70万蜀汉儿郎。刘备率残部逃往白帝城,夙夜忧叹,懊悔不已——为什么我为一己之私不顾天下社稷?为什么我会忘记兵家大忌,驻军山林?……终于忧郁成疾,在“白帝城托孤”后“中道崩殂”。

  试想,刘备虽兵败东吴,70万大军灰飞湮灭。但是,凭着国民的爱戴,忠臣的扶持,何愁蜀国不会东山再起?可是,刘备却只会哀叹惋惜,沉迷在“如果不伐吴,70万大军便一人未卒,三兄弟昨夜还举杯邀月”的翩翩遐想之中,不能自拔。其实,只要他敢于面对现实,不再懊悔,一切都会好转起来,也就不会有“白帝城托孤”的`历史悲剧了。

  再让我们看看刘备的丞相诸葛亮。作为蜀国的忠臣,诸葛孔明为兴复汉室基业,六出祁山。六出祁山,六次失败,但诸葛亮却有着深远的目光。他不仅没有气馁,没有懊悔,反而更加努力地协助刘禅治理国家,始终把目光锁定在“下一次”。纵然他出师伐魏没有成功,但他永不言败的精神却留在人们心中,后人爱戴他胜过了刘备。

  比较刘备与诸葛亮迥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不要因为做错了事而懊悔不已。“我那次面试前准备得充分一点就好了”,“我考前认真复习一下该多好”……诸如此类,与刘备在白帝城忧叹懊悔有什么不同?不如向诸葛亮学习,学习他敢于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学习他正确面对失败,不气馁,勇敢面对“下一次”的精神状态。

  有句俗话说:“世上没有后悔药”。是啊!我们对从前的失败不必过多地去懊悔,而是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面对现实,面对未来,坚信“下一次”一定能够成功。如果只是一味地懊悔,必定会使精神磨灭,意志消沉。

  让我们对懊悔说“不”,勇敢地面对“下一次”吧!

  读《白帝城托孤》有感 2

  白帝城托孤的背景是关羽所守的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当时诸葛亮在南方和孟获打仗,所以不曾随军。但是刘备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托孤时用意很深,虽然仅仅几句“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但是用意极其深刻,当时刘备清楚,举国上下,除了刘备就是对诸葛亮最敬重了,若刘禅真的是个昏庸无能的人,那么,诸葛亮势必会取代刘禅,夺走他的天下,可以说刘备并不信任诸葛亮。这个其实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就能发现,刘备入川时带的是庞统,而把诸葛亮安置在老家里,就是为了限制诸葛亮,避免其功劳太大而居功自傲。诸葛亮在加入刘备军团的初期也没有太大的权力,入蜀后,诸葛亮的地位甚至没有糜竺,孙乾等人高。在刘备伐吴失败后,他马上想到的是现在国力衰败,势必会有人乘虚而入,夺取王位,而诸葛亮就是个最危险的人物,因为他在蜀国的威信太高了,怕有人怂恿他篡位。而后来的事实其实也证明了这个担心,在刘禅即位后,诸葛亮任丞相,又让刘禅尊称为父,国家里的大事小情全部由他自己处理,几乎不会过问刘禅。而六出祁山也是诸葛亮自己的想法,几乎也没怎么和刘禅商量。所以,可以说刘备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咱们姑且不论刘禅是否昏庸,但就诸葛亮的行为来看,确实是把自己凌驾在了刘禅之上。

  政权问题

  战略要地荆州的丢失,关、张败亡以及夷陵之战,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荆楚集团遭到了重大创伤。而在这个时候刘备又一病不起,当然会想到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和蜀汉政权的巩固问题。

  欲擒故纵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既然以这样的方式将这话明白地说了出来,那诸葛亮也只有以“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样的态度,来明确地表示他惟有尽忠而死也不会取而代之一途了。如此一来,倘若日后刘禅昏庸而诸葛亮真的`想要取而代之,那他就要先背上个辅佐不力,背主食言的骂名,在政治、舆论以及民心上都将会面对“不臣不忠不义”的罪名,并因此导致师出无名而居于劣势。

  明智决定

  而另一位重要人物李严,在刘璋时期就是东州集团中的佼佼者。自刘备入主成都以后,他在任上又屡次以少数兵力平定大规模的叛乱,充分表现了他的出色军事和政治能力。相比较而言,诸葛亮此前在政治和外交上展示了他的出众能力,但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建树的机会,因此刘备很明智地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读《白帝城托孤》有感 3

  不要因为做错了事情就懊悔不已,要勇敢地面对事实。这是我从《三国演义》里的《白帝城托孤》故事情节中的感悟。

  在故事中,关羽和张飞被人所害,刘备悲愤不已,将罪锁定在东汉,攻打陆逊,结果被烧死70多万人。他逃到白帝城,懊悔不已,最终中道崩殂。想想看,刘备如果不这样,重新振作起来,更何况他深受国民的爱戴,又有爱臣诸葛亮的'鼓励,何不会东山再起?但他却整天沉迷于失去弟兄的痛苦之中,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只要他放开点,敢于面对现实,就不会抑郁成疾,更不会中道崩殂。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做错事,但如果每个人都像刘备那样的话,整个世界简直不敢想象。看开一点,凡事不一定必须往坏处想。要像诸葛亮一样,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有时候重新振作起来比懊悔更重要。要明白现实就是残酷的,但你可以改变它,这取决于你的选择。有的人像诸葛亮,勇于面对。但有的人却跟刘备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很明显,不要因为做错了事情就懊悔不已,要勇敢的面对事实。这不就是活着的道理吗?再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人,像霍金,虽然残疾,但心态好,会面对,最终取得成功。但还有些人,一次考不好就跳楼,要知道一次考不好不代表什么,要学会面对,吸取经验,让下一次考试自己能考好。

  现在想想,我平时考试考不好了,就会说:“要是考前再复习一遍就好了”,这跟刘备在那边叹气其实差不多,与其说这些没用的话,还不如说:“我下次一定能考好”!自我鼓励,让自己不要气馁。

  还是那句话,不要因为做错了事情就懊悔不已,要勇敢的面对事实。相信你能做的更好!

  读《白帝城托孤》有感 4

  古人有诗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描写诸葛亮的名句,“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引发了我的思考。

  那时刘备被陆逊火烧700里连营后,在白帝城病倒,诸葛亮快马奔来看望刘备并料理后事。刘备临终前把儿子阿斗托付给诸葛亮。托孤时,刘备曾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而诸葛亮却泣拜于地,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最后以死相报刘备的知遇之恩。

  诸葛亮虽死,但他的忠心却感动着后人。现在有多少人因利益卖主求荣,又有多少人因一点点好处抛弃亲情、友情、爱情,还有多少人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而想尽办法来对付他人……诸葛亮的智慧我们学不来,但他不为一己之私所动、顾全大局的品质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面对疫情,我们身边涌现出了许多当代“诸葛亮”,医护人员是最美“逆行者”,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舍小家为大家,把患者的'康复视为自己的“最大利益”,把抗击疫情消灭病毒作为自己的使命,这不正是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吗?他们就是当代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向英雄们致敬!

  读《白帝城托孤》有感 5

  读《三国》,已经是几年前的事,其中很多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还守羽。提到关羽,人们总会想到一个身披金盔甲、胆识与智慧共存的武圣形象: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等等。可是,现如今看来,从他身上我们依然可以获取一些有用的东西。

  大家都知道,关羽知恩图报。想当年,关羽不幸遭围城落败,被曹操设计劝降成功。曹操知道关羽有才,于是厚待关羽期望归顺: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赠金赠银......关羽十分感恩,也少不了帮曹操几件大忙:解白马之围、诛颜良、斩文丑......但后来,关羽得知真相后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离开了曹营。火烧赤壁曹操大败时,在逃命路上遇见前来堵截他的关羽。曹操当时满面尘灰、衣冠不整,关羽一见曹操这样,想起昔日待自己不薄,也不顾立下的.“如不活捉曹操甘愿斩首示众”的军令状,放走了曹操。可见关羽实践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关羽用他的性命三番五次报恩,每每想起,我总会对他产生敬佩之情。不过,前不久,各大媒体发布了一则让人震惊的消息:吴谢宇弑母,我着实一惊。他的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大,但吴谢宇不但不感恩,反而恩将仇报,将生养自己的至亲杀害,回看关羽,对自己曾经有恩的敌人尚且报恩,吴谢宇何异于禽兽?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关羽也有缺点:骄傲。当时,关羽镇守荆州,与孙权隔江相望。孙权想把荆州要回,于是让关羽交还荆州。关羽看不起孙权,不肯交还。后来,孙权趁关羽进攻曹操的樊城时命令吕蒙去夺荆州。吕蒙深知关羽性格,先去夸奖关羽一番,关羽就有些飘飘然了。吕蒙趁关羽全无提防,白衣渡江,夺下荆州,杀了关羽。

  “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它不仅仅会使人落后,还会让人落败,甚至酿成悲剧。纵观历史,这样的事例还少吗?庞涓兵败马嵬坡、楚霸王乌江自刎、李自成兵败、拿破仑滑铁卢......不都是因为他们的骄傲自大所造成的吗?我本人也有一段类似的经历。有次语文考试,我考了一个全班第一,因此我十分骄傲,认为我是全班水平最高的。过不多久,语文老师又举行了一次考试,那次考试前,我不屑去复习,结果考得十分不理想。我们应该吸取关于失败的教训,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要等到悲剧发生才知悔改,那时,已来不及了。

  “以史为鉴,可知未来”。我们客观看关羽的一生,一定还可以从他身上发现许多可取或借鉴之处,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才能拥有更顺畅的人生道路和更光明的未来。

  读《白帝城托孤》有感 6

  现在充斥着不少说刘备虚伪的言论,匡扶汉室是假,替关羽报仇是假,白帝托孤也是假的,刘备就是不折不扣的伪君子。然而历史上的刘备真的是伪君子?笔者认为,刘备并非伪君子而是真君子。在史书中,也能找到许多证据能够证明刘备并非伪君子。空口无凭,下面笔者就举白帝托孤这个典型例子来证明。

  关羽、张飞先后身死,夷陵之战又遭遇惨败,刘备心力交瘁下,病倒在白帝城,临终之前托孤于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注意《三国志》记载的刘备托孤之言与《三国演义》是不一样的。《三国志》说的'“君可自取”的“取”,应为选择之意,意思是说你可以从我的儿子里面重新选择一个去辅佐,《三国演义》却把“君可自取”篡改成了“君可自为成都之主”,意思是说你可以自己当皇帝,这样一改,意思就出现了很大的变动。这时候网上出现了这样一种言论:刘备怎么可能愿意将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拱手送人呢?肯定是刘备对诸葛亮的一种试探,其实在白帝托孤之时,刘备已经埋伏好了刀斧手,假如诸葛亮默认了刘备的说法,下一秒就会被刀斧手砍死。

  可是,刘备本来也就没有说过诸葛亮可以自己当皇帝的话呀!我们且不论刘备埋伏刀斧手这个论证是否正确,这个观点的前提:刘备说过诸葛亮可以当皇帝。刘备既然没说过呀,那这就是假的,用虚假的已知条件,如何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呢?那些用《三国演义》篡改以后的托孤之言来指责刘备虚伪,不是很荒谬吗?

  当时蜀汉是一个什么情况呢?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刘备托孤之时,益州远比诸葛亮北伐前夕更为疲敝。外交上,与孙权的联盟破裂;军事上,精锐部队损失殆尽;政治上,南中各郡纷纷反叛。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诸葛亮有能力挽救这千疮百孔的蜀汉江山,以刘备的才智,会不清楚杀诸葛亮的后果?可以这样说,没有诸葛亮去力挽狂澜,蜀汉在刘备死后,仅仅依靠阿斗,那绝对支撑不了几年的,于情于理,毫无保留的信任诸葛亮,是刘备的唯一的选择,而且刘备以知人善任著称,会看不出诸葛亮高洁的人品?

【读《白帝城托孤》有感】相关文章:

白帝城托孤作文05-14

高一白帝城托孤议论文09-09

白帝城作文10-24

早发白帝城有感的作文(精选27篇)07-19

告别时光的白帝城05-24

早发白帝城07-11

游白帝城作文12-23

改写《早发白帝城》04-12

白帝城的七彩光06-19

李白《早发白帝城》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