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尔登湖》有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瓦尔登湖》有感

时间:2024-07-06 11:27: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瓦尔登湖》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瓦尔登湖》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瓦尔登湖》有感

  读《瓦尔登湖》有感 篇1

  起初,这本书是心理老师建议看的,之前并没有接触到。一开始觉得会很枯燥,后来随着一页页翻阅着这本书时,深深地被其吸引了。一步步体会到了作者所说的登天的感觉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咨询这样一个领域又是什么样的,它跟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都得到了答案。反复阅读,爱不释手。

  《登天的感觉》这本书主要是由作者岳晓松编写,记录了自己在哈佛任教心理咨询师一职中,所接手的的十个典型的案列,并由此指出,对于相应的案列该用怎样的心理咨询方法与技巧。具体的案列比如自卑的哈佛女学生、同性恋、是否转学、职业去向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自己所遇到的或者周边朋友所遭遇的典型的问题,所以读来并不枯燥,反而随着来访者一步步的由哭转为笑,仿佛我们也遇到一样的情境时,也随之一起困惑苦恼,最后解开心结,一起成长。这也就是这部书开头时,作者回答小饭馆服务员阿静的答案,心理咨询不仅是让人开心,更是让人成长。也一点点去体会老教授所说的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自己感觉良好,犹如登天的感觉一般。下面我就主要说说我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了解学习到的知识。

  1、心理咨询室大致的结构,需要放置什么?就像作者的咨询室一样,在林登街5号,里面有一张大海的'油画、乳白色的沙发、生机勃勃的吊篮等等,能让人心情平静的装饰物。这是想让来询者从进门开始,首先能有一个好的环境。那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呢,我觉得我们在心情不好时,也可以学着和咨询室布置一样,找一些能让自己心情开朗、平静的事物,转移或者分散注意力。

  2、什么是心理咨询?它和心理治疗又有什么区别?心理咨询就是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因为生活、工作、感情等原因所引起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像婚姻爱情的失败、考试作弊等等。而像一些涉及到有心理疾病的,精神病之类的,就不再属于心理咨询的部分了,也就该属于心理治疗方面,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3、心理咨询具体是怎样进行的?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每一个个案所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各不相同,当来访者进入心理咨询室,你怎样才能让他消除防备,对你这样一个陌生人开怀说出问题,并听你的忠告。像第一个自卑女学生的,是典型的新生适应不良综合征。首先让其宣泄出自己的不良情绪,等她冷静下来,再进行引导。同时你可以说一些自己身边也发生同样的事情,引起共鸣,拉近距离。然后针对该学生自卑的原因,像转移比较的对象,可以由别人转向自己,只要自己成长了,进步了,就是成功,无需太计较别人跟自己的差距。最后给出具体的解决法案,这一步很重要,因为你即使帮每一个来询者打开了心结,但有的问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还是一样,像后面的同性恋等等一样。主要运用了现实疗法,根据具体困难与挫折解决问题。

  4、心理咨询的意义在哪?这前面有稍微涉及,心理咨询就是帮助来询者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开心与成长,使自身真正感觉到“犹如登天的感觉”这句话真正的意义。当看着来询者带着感激,感谢你为其解决了长久的困惑时,你感觉到的不仅仅是帮助了别人,更是看到了别人在你的帮助下成长。这是一种无法言语的快乐。

  5、心理咨询要注意哪些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咨询者不能帮助被咨询者做决定,你只能引导,建议更好的解决问题办法。像案列是否转学和职业去向,你只能建议他去好好比较两者哪种更是你想要的,坦诚和父母商量等等,坚决不能像我们生活中的直接帮朋友决定,用自己的想法影响来询者。

  总之,这本书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对我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反复阅读、推敲。也是心里咨询者入门的一本推荐的书。

  读《瓦尔登湖》有感 篇2

  没有地方比这湖更接近天堂和上帝。我想,天堂本来是以神话开头,这一畔湖水却让它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梭罗说,他深信,没有人会强行去穿尺寸不适的衣衫的,只有尺寸恰如其分才应该是最好的需要。那么,我说,瓦尔登湖就是最美的衣衫。

  梭罗称瓦尔登湖为“神的一滴”,他坐在阳光融融的湖前,坐在这远离尘器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他在想什么呢?想的是“多多授人以勇气而非绝望”?想的是“在一个夏季,来播种真诚、真理、朴实、信心”?想的是“瓦尔登湖最深隐的泉眼在他的哲思之上”?

  于是瓦尔登湖流出的水成为字里行间不时闪现的灵光,描摹着美丽自然,指导着简单生活,讨伐着金钱社会。忍耐了一个世纪的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从海明威的笔下开始融化的。而世人的混沌卑微的思想却是消融在梭罗的笔记里。《吠陀经》里说道,一切知,具于黎明中醒。

  那么瓦尔登湖晶莹的湖光里反应的必将是那黎明金色的霞光,缓缓照在我苍白却又渴望光亮的脸庞。

  余秋雨教授曾在象牙塔里扪心自问,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试问学问的真正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精神与体魄总是矛盾,学识与游戏总是对立,深邃与青春总是无缘,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瓦尔登湖碧波不兴就将内心浊气淘尽,那个有悟性的智者不垂不钓,就在俯仰之间,将最澄明,最流盼的真理的眼神拥有了满心满怀。试问是世间又有谁能不在心里俯下身子向那没有什么可容下的湖深深膜拜呢?至少我已为它的灵魂所倾倒,多少赞叹,欲说还休。

  一个人在伐着罪恶的枝桠。只有一个人在猛吹这罪恶之根。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有表情的景色。它能让望着它的人,量出自己天性的深浅。那就且容我在罪恶枝桠体会人间有味;容我在这湖波光里,一如玲珑的水珠,对自然抱有一颗敏感之心。我生活在瓦尔登湖,再没有比这更接近上帝和天堂。我是他的石岸,是掠过湖心的一阵清风,在我手心里,是他的碧水,是他的白沙,而他最深隐的泉眼,高悬在我的哲思之上。

  读《瓦尔登湖》有感 篇3

  最近,我阅读了《瓦尔登湖》这本书,得到了启发颇多,收获了很多感悟,除了向大家推荐这本世界名著,同时也分享自己的心得。梭罗是一位哲学家,因此他的书籍往往不是简单的写故事这么简单,即便是像瓦尔登湖这样的散文集,也是充满了人生和反思,让我们产生哲学上的思索。

  在书中的《经济篇》中,梭罗与附近的农民们生活在一起,他通过这段时间的交往,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富人的生活生产了巨大的发叉,底层人民的'生活非常艰难,当他们还在为谋求生计而兢兢业业的工作时,富人们却是骄奢淫逸的另一番姿态,这样强烈的对比让梭罗感到非常不公平,认为奢侈的生活方式阻碍了人民的共同利益,有碍于社会的发展进程。

  在书中的《阅读》一篇中,梭罗阐述了自己对读书的思考和心得,而读书是人类共同的话题。他认为读书是一种崇高的训练,可以把自己变得更加完美,有助于自己的生活,让人生有了厚度。如今,我们也面临着教育的思考,为什么核心的技术和优秀的创新都来自于西方国家,同样是非常重视教育,我们泱泱大国却没有核心竞争力?

  读了瓦尔登湖,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幸福其实并不是直接用金钱就可以买到的,因为这是一种精神状态,并不是物质的,只是间接地辅助。而劳动才是获得幸福的本源和根本,梭罗在《种豆》一篇中,亲自种地,收获豆子再卖出,从这样的生活体验中,他揭示了幸福和快乐的本质!

  以后我要做一个爱劳动、爱学习的人,让自己获得幸福!

  读《瓦尔登湖》有感 篇4

  他以神圣而深邃的目光去寻找,终于,他发现了。这是一片安静的小湖。

  瓦尔登,一个年老的巫婆的名字,正如它一贯的神奇与静谧,这本书好像也不能引起多么大使人震惊的喧嚣,即使在许多年以后,它依旧沉淀在瓦尔登湖湖底,上面缠绕着千年黝绿的苔藓,或在水面上漾起极其微弱的层层涟漪。

  孤独

  “黄昏时分,屋主应该在他的院子里停留大约挤一条奶牛的时间,如果他愿意,可以再长一些,等待客人的到来,我常常履行这一好客的职责,等待的时间足够洗一群奶牛的奶了,但是并没有看到有人从市镇里来。”

  他独自一人,将茅屋敞开,却只可迎风伫立,对月长叹。瓦尔登湖,纵是一个偏远而圣洁的地方,但湖里还是充满着孤独。清冷的黎明,湖上还漂浮着几根细小的栎树枝干,梭罗便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风波中了。我与他遥遥对望着,可我们中间却仿佛隔了遥远的年代。

  我不明白,他为何要远离文明社会,到一个偏僻的小湖旁,独自徘徊,他可曾看到,另一边都市耀眼的灯光。恐怕他是经历了太多的繁华与幻灭,看透了世事之无穷,人生之有限,他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吧。也许他正需要如此简单质朴的生活,看月明星淡,夕阳起落。他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执意要去追寻一个遥远而不可窥探的世界,让他的思想终日漂泊在湖中,使他的宁静不受外界干扰。或许,他在瓦尔登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那丰盈而充实的生活,所以他以潇洒的背影去面对现实,沉入到安静的生活里。

  法国作家辛涅科尔说:“是的,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梭罗深知自己需要怎样的生活,他排斥了牵绊他的杂乱事物,孤独地傲立在人生的`顶峰,以怜悯而充满爱的目光注视着这个世界。因为他孤独,所以他能看到湖岸陡峭山坡上窄窄的小路,五月阳光下的栎树、山核桃树;看到树懒在小树丛中笨拙的身影,猫头鹰的那双凄厉而智慧的眼睛。不仅如此,更因为梭罗对瓦尔登湖一种宛若神明的爱,才使他笔下的世界如此丰富博大。周国平说:“由于怀着爱的希望,孤独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是甜蜜的。”无爱的心灵是无法享受到孤独的。

  对抗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极其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当我读到这些文字时,我震撼了。原来他在湖畔生活,盖木屋,读书,捕鱼,提倡节俭的理念,不仅仅是独善其身,更是以自己的行动去对抗现实中无所不在的物质与狂躁。这位智者已经认识到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闯进人们的生活,带来经济飞速发展,也任性地破坏自然。许多年后,当瓦尔登湖受到巨大的污染与折磨之后,早已没有当年庄严的模样,梭罗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是你吗?”他甚至怀疑自己没有天天与它相伴,他痛斥自己没能保护好他的湖。“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他在谴责和呼吁,他不忍心看着他的精神所属的地方慢慢地从眼前消失,所以他用自己的简朴生活告诫人们不可弄巧成拙。

  我们的生活忙碌不定,生活节奏之快,已使人无暇回忆往昔的美好,或在公交站,匆匆一瞥时看见初春街头的早梅。“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偶遇美景,却无法多去驻足停留一会儿,这是何等的无奈和惋惜!现代社会,人们既然不会携书一束,与琴僮棋友到某个隐蔽的湖边,在山中建一处竹篱茅舍,那又何必跟随着人群匆匆而过呢?

  “然而,和湖水一样,我的宁静只起了涟漪而没有波浪。”当我们真正静下来与自己独处的时候,与自己的思想进行深刻而微妙的谈话,在现代生活的繁忙枯燥中寻觅到足够的时间来面对自己,我们终于快乐了,因为整个世界都在陪伴着我们,与我们分享一些不期而遇的欣喜,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再寂寞了。

  黎明

  残月渐渐潜入天际,啊,破晓的黎明时分!

  黎明,这是一天似至未至的时候,“它象征着人人皆有的全然朦胧的,未能满足的欲念”,而这种欲念,仿佛清晨空气中漂浮的微尘,等到黎明渐渐成熟,它们也凝聚在雾气之中时,人们开始清醒,正如梭罗所说的一般,我们是被自己的创造力唤醒,是被自己新获得的内心的力量和强烈愿望唤醒的,并且还伴随着抑扬的仙乐和弥漫在空气中的沁香。人们愉快地回忆起昨日或者梦中所见的事,向初升的太阳微笑,到外面的小路上散步。真的,“清晨带来了英雄时代”。读到这里,我不禁爱上了梭罗的黎明。

  失去了黎明,就等于失去了整个人生,这个是对黎明的一种宣告和挑战,如果一个人,他已经没有勇气去享受一个美好的清晨,失去了他本该拥有的战胜的希望,那么,每一个清晨就不应该属于他。

  古人喜爱黄昏时啸啸马嘶和古寺的暮钟,梭罗也眷恋着他的黎明,他的清晨时光。清晨不似黄昏时的那种浓郁的悲凉,“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的冷落萧条,它有着心生萌动的欲望和生机。它虽然清冷,却总是轻盈,仿佛少年时刚刚接触人生的无限新奇。似懂非懂的时候,则更需要清晨的安慰与指引。久经沙场老兵的沉郁哀歌,或是暮年诗赋的悲凉,怎能抵过清晨的曙光!这是人生中最值得怀念的日子。梭罗在瓦尔登湖最流连的时光里,告诉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尊崇,告诉我们需要创造和新生,这正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所以,即使这本静静的书,还是能永久地深入内心,穿越时空距离,引起无数人的精神共鸣。诗人海子说:“梭罗这人就是我的云彩,四方邻国的云彩,安静在豆田之西我的草帽上。”

  结束语

  那一处湖畔,他自耕自食,长达两年之久。

  那一处湖畔,他与野兽为邻,遵循着野性的法则。

  那一处湖畔,他与他的思想矗立着,看夕阳西下,繁华起落。

  “但是,这就是明天,那个仅靠时间的流逝永远不会破晓的明天。对于我们,使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光就是黑暗。只有我们醒着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会有更多的黎明!”呼唤着我们的正是对自身时刻的反省和对人类行为的审视。

  有一天,我看见那自然风景中最有表情的姿容,周围的湖水低吟道:“瓦尔登湖,瓦尔登湖。”

  读《瓦尔登湖》有感 篇5

  最近,把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看完了。

  看这本书的过程是跌但起伏的。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梭罗的“记流水账”:他是怎么在瓦尔登湖边上用木头建小屋的,怎样靠一点点微薄的收入来维持最为简单的生活的,怎样种豆苗,怎样和来访过客交流并倾听穷人们的心声的,怎样测量湖底深度制画地图。另外,他还颇费笔墨描写了瓦尔登湖的.自然风光,以及附近小镇的生活图景。但中间,总会时不时地蹦出一两句作者貌似深思熟虑了很久才想明白的话,这样的段落虽然不多,而且零星地散落在字里行间,但在凌晨阅读的时候,还是感到它们的力量之强大,将瞌睡的神经都震动得再也不想入眠了。

  这位曾经就读于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人到中年,却放弃城市浮华的一切,来到宁静秀美的瓦尔登湖畔,在湖边过起了半隐士的生活。要有多大的勇气来撇清世俗齐刷刷的眼光,才能踏出这一步呢?这是我读这本书时,不断闪现脑海的一个问题。他来到湖边,并非因为他已经参透了禅意,而恰恰相反,他隐居湖畔是为了做一个实验,他想看看,用一种最原始最简单的方式同大自然水交融地做邻居,能否摆脱世俗的狭隘眼光,获得思想上的升华。而事实证明,这位可爱的“大叔”真的可以做到。这本写于19世纪的散文记叙了梭罗与自然为邻的生活以及生活中感悟到得某些与我们现今生活息息相关的犀思利想。仿佛一个古人,已经预见了人类的未来之苍凉和悲哀。大自然叫他忘却了时间,或者说摆脱了时间,从宏大的视域去审视人类和人类的精神以及肉体,难怪梭罗呼喊着:我们要爱她,爱自然。

  读《瓦尔登湖》有感 篇6

  “昨天那本书跑到哪儿去了?”我一边嘀咕着,一边像只小狗一样在图书馆密密麻麻的书中寻找那独特的芳香。

  啊,在这儿!漆黑的书脊,闪闪发亮的四个字《群星闪耀》。它像极了夜空的一颗星,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我像一个饿了许久的人看见大餐一样,不由自主地跳进了书的海洋。

  我一会儿和拜占庭皇帝一同守护城墙;一会儿与亨德尔见证奇迹的发生;一会儿跟斯科特上校一起去往神秘的南极;一会儿又痛心地看着在决定命运的.一分钟拿破仑惨败滑铁卢,无可奈何地看着格鲁西率领着将士们慢慢远去……

  在家里,我沉浸在《瓦尔登湖》,流连忘返。书房看,餐桌看,就连上厕所也在看。瓦尔登湖的叮咚流水声;梭罗的咔咔造房声;周围松鼠、百灵的歌唱声就像一支变幻莫测的曲子;湖面碧波荡漾,周围尽是参天大树,梭罗的精致房屋美不胜收……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我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瓦尔登湖,脚麻得犹如蚁啮却浑然不觉,只知阵阵书香扑鼻,全然不知身处“乌烟瘴气”的厕所。

  “啪”,门被拧开。妈妈一脸的不悦:“又这样!”双目喷火,似乎又是一场暴雨。“这是最后一次,绝没有下次。”我赶紧乖巧的保证。其实,我的心里却盘算着下次怎么逃过妈妈鹰一样的眼睛。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书海深处。争读,争读,惹得妈妈愤怒。

  读《瓦尔登湖》有感 篇7

  个人觉得,梭罗的《瓦尔登湖》,不是一本关于寂寞的书,而是一本关于自由的书。

  物质能够困住人的肉体,精神能够困住人的灵魂。

  肉体和灵魂是否能真正地平衡地融为一体?在大多数的不平衡中,谁在谁之前?谁是谁的先知?谁是谁的随从?

  梭罗在瓦尔登湖,不是在生活,而是在修行。在物质极简的情况下,以平静、淡定、从容,接受这自然的一切。

  一个人,在什么状态下,能够平静、淡定、从容?

  毫无疑问,他所面临的一切,是契合他的所思所想所行的,他不是在被动地应付外界赋予他的一切,他也不是无奈地去主动改变自己去屈从于面临的情形。他是自己的主宰,是思想的主宰,也是生活的主宰。

  这个状态,难不难达到?难。

  这个难,有一部分体现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

  在强装镇定、宁静的情况下,读这本书是一种折磨。因为,它太慢了,太细腻了,太平静了,与当下时代的生活节奏差别太大了。它又是那么不管不顾,兀自按照自己的节奏翩翩起舞。它又不那么偏僻孤独,因为它所说的一切,都是身边的一切,是一种看似遥远实则就在身边的生活。它又是那么的.抓人心神,不想读都不成。灵魂的向往,让人必须排空杂念,调整思想的节奏,去与瓦尔登湖同频共振。调整自己是一次痛苦,从瓦尔登湖出来,又是一次痛苦,想而不可得,再是一次痛苦。

  这个难,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物质的束缚。

  没有吃的想吃的,有了吃的想好吃的,有了好吃的想变着花样的好吃的。没有穿的想穿的,有了穿的想更漂亮的穿的,有了更漂亮的穿的想各种材质的穿的。没有住的想住的,有了住的想更大的住的,有了更大的住的想住的更加富丽堂皇。

  人类的物质追求,什么时候能到尽头?物质给这个皮囊带来的是什么?物质的积累能够让人在这世界留下些什么?物质追求是追求的终极目标吗?是人在支配物质?还是物质在支配人?

  物质永远没有自由,只有心自由才是自由。

  这个难,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和文化赋予的形态。

  谁能脱离社会的定位,去实现自己的离群索居?人是生活在别人的眼里和嘴里?还是生活在自己的心里?谁能够做自己的定海神针?个人行事的依据是内心的正念,还是外界的牵绊?

  个体的自由,不是无责任的自由,而是无外界强加责任的自由。也就是,我做这个事,是因为我想做这个事,而不是因为外界咋样使我不得不去做这个事。

  梭罗并不孤独,也不孤僻,也不寂寞。山林、湖泊、鸟兽、风雨、杂草、火车、旅人、过客、阳光、天空,都是他的伙伴,他的自然。

  当他想来时,他来了。当他想走时,他走了。

  读《瓦尔登湖》有感 篇8

  “《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合上《瓦尔登湖》蓝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

  从这个书上来说,梭罗写了人们的贫穷不是别人不施舍或政府不救济,更不是自己在本来的工作上不努力,而是没有换一个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伟大的人用简单而富裕的方式生活着,并给自己留下闲暇时间,以用来做伟大的事和培养自己伟大的品格。“我没有看到过更使人振奋的事实了,人类无疑是有能力来使自己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作者用自己在瓦尔登湖边的生活证明了人类可以生活得富裕而有闲暇,人类可以和自然、和动物和平相处,可以生活得简单却同样快乐。

  当梭罗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相信在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瓦尔登湖的爱,对于小屋的爱,对于山林的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爱,以及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爱,然而我更看到了梭罗心中孤寂,一种超越了浮躁,超越了个人荣辱,超越了一切物质的孤寂,其实与其说是孤寂,我到更倾向与说是安静。在安静中梭罗看穿了生死,明白了自己需要的,然后静静的.写下他的思想,静静的在瓦尔登湖旁度过了三年。所以每次我看到他的文字时,我都能产生一种震撼,然后静静的思考,思考我的人生,我的理想,我的未来。然后一步一步的实现,在那时我才感觉活得真诚,没有了矫揉和造作。

  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它生活;不用逃避。你纵然很贫穷,也要喜爱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济贫院里,你依然还拥有喜悦、开心、荣幸时光。《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生活,是属于大自然那纯净的心灵。

  读《瓦尔登湖》有感 篇9

  人类立于世千百年,傍水而生,劳力而活,最开始的我们依靠自己双手,拓开这底蕴深厚的土地,继而产生了石器,又有了青铜,再到了今天的现代化智能,从开始的一窍不通,到自给自足,再到了年年有余,最后成了今天的不再满足。像进食一样,人们一步步从渴望食物,到拥有食物,又从饱腹到渴望更多。贪婪的人性让人类不断远离自然,甚至破坏自然,开始肆意破坏土地,开始建起万丈楼阁,开始面不改色的破坏生态,开始无动于衷的看着有毒化工合成品一点一点渗入水源,渗入大地的深处。不理会地球的绝望哀嚎哽咽。

  还有谁会想起那种与自然做伴的日子呢?

  《瓦尔登湖》创作于十九世纪,彼时工业革命席卷欧洲,资本主义飞速发展,人们被金钱和利益冲昏了头脑,蒙蔽了心智,用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获得更加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挥霍不尽的金钱,社会挤压着无知的人类,侵蚀着人性,这是人们摒弃自然的开始。

  谁会在这种时代孑然一身呢?

  我想说,我们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的时候,何不静下心,找一个没有聒噪浮华,金迷纸醉的地方,找一个依山傍水的山林,找一处简陋的小屋,找一个需要自己烧柴添水的灶炉的地方待上几天,执一本颇有古人韵味的书籍,或者找一架琴,找一盘棋,亲手燃着一壶茶,闲暇时听山,听水,听自然之声。

  在一个夏天的早晨,你偶然早起,洗漱好忽而看到旭日东升的场景,就这么坐在门前,望着它渐渐爬上天。这时我们会恍然发觉,原来自己从前的人生过得这么忙碌,这么辛苦,也这么无知,原来人生也可以这么简单又芳香扑鼻。

  我认为人的一生最好不要太执着于什么事情,不需要学富五车,不需要时刻想着出人头地,也不要想着今年要买房,明年要有车。这样我们活得累,而且不值得,因为你会发现有一天你什么也带不走,终其一生追寻的,也不过只在这世界上,随时间的.消逝而远去了。人类本就是两手空空的降临在这个是世界上,也注定要空无一物的走,化成灰,腐烂,最后被人遗忘。

  所以说,不值得。

  多花点时间去思考人生,去亲近自然,因为大地会告诉你所有你想知道的答案。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格式化,失去方向和意志,简化生活并不是说我们要粗茶淡饭节衣缩食,而是要多聆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的节奏。

  作者在书中追求生活,追求孤独,我觉得他同时也在追求深刻,所以他的文笔也深刻地承载了他对生活的另一种活法。

  “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瓦尔登湖》

  读《瓦尔登湖》有感 篇10

  梦一片湖光

  读书人说起中外经典,大概是绕不过这本《瓦尔登湖》的。“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它会让你感觉到心灵的纯静,精神的升华。”“影响了托尔斯泰、圣雄甘地等人,从而改写了一些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书评如是说。于是,早在十几年前,我就购得这本如雷贯耳的《瓦尔登湖》,兴致勃勃地读起来。然而,不知是因为当时心境不合适,还是太幼稚,只觉得这本梦寐以求的书枯燥乏味,一点也吸引不了自己。此时,同龄好友莉,知道我买了这本书,就把它借去读了几个月,归还时遗憾地说:“感觉没读懂。”这本《瓦尔登湖》就这样带着我对它的幻想,静静地立在书橱里,再也没被翻开。仿佛是湖光太耀眼,湖水太深沉,《瓦尔登湖》就像一个梦,我始终没有走近。

  赏一边湖色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在静静的寒假里,再次捧起这本《瓦尔登湖》,终于走进了这个宁静而深远的世界。梭罗,当时还是一位28岁的青年,孤身一人移居到离家乡不远的瓦尔登湖畔的森林里,度过了两年多的简单隐居生活。他居住着最简朴的房子,进行着最原始的劳动,静静地观察着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静静地思考着生命的本质、生活的哲学。

  我不敢说自己现在全读懂了这本书,但是读着它时,我内心是宁静而辽阔的,看世界的角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人说,我们只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也许吧,经过了一些时光,经历了生活的一些悲欢起落后,人的内心便会沉淀,会遇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

  我也渴望像作者梭罗一样,返回自然,去真切地感受四季的温度,吮吸花草的芳香,与松鼠、山雀分享自己亲手种的玉米。小时候,我原本是土地的孩子,也曾迎着朝阳去放牛或插秧。赤裸的双脚踩在泥土里时,我羡慕在水泥马路上开着车的人们,把脱离泥土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人只要想干成一件事,大概没有干不成的.吧,我很顺利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双脚再也没有踩过软软的泥土,那泥土的清香再也没有钻进过我的肺腑。天空再也不是无边无际,星星也显得那样拥挤而又局促。在高高的水泥钢筋楼房里,我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四季不分明的一切,觉得数十年只如一日……人本该是自然的一部分,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改造自然,甚至战胜自然的过程中,让自己成了远离大自然的“孤儿”?

  作者在瓦尔登湖过的日子很简单,时光很慢、很长。他把每一件简单的事都做得很认真、从容,比如种植、散步、阅读。他说:“一个人越是能够放弃一些东西,越是富有。”正如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这世界,好看的、好听的、好吃的、好玩的事物太多太多,永远追求不完,如果一味贪恋,恐怕只能在得不到的焦虑和得到后的依然不满足中,不知所措,不知所终。以前,我们能反复地看一本书,慢慢地欣赏一部电影。现在,我们常常是在书海里浅尝辄止,看影视剧最少也得1.5倍速度,甚至直接用几分种的短视频代替了原著。我们自以为看了许多,然而走马观花后,心里却是空空如也。以前,孩子们自然生长,也许慢一点,但是很健康。现在,孩子们在大人的“教育引导”下,要学各种兴趣,要开发各种潜能,要超前学习好几年的知识……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么着急地让孩子们成长,他们会过得更好吗?难怪有人说,如果用孩子们十几年如一日起早贪黑学习,学习任何一种技能,孩子们都会成为这一行的专家。可是我们想要的、想学的太多,最后得到了什么呢?喜欢作者在书中的这句话:“让我们如大自然一般自然地过一天吧,不要因硬壳果或掉在轨道上的蚊虫的一只翅膀而偏离轨道。让我们黎明即起,吃不吃早餐无所谓,平静而又无不安之感;任人去人来,让钟去敲,孩子去哭——下个决心,好好地过一天。”

  正因为作者过着一种极其简朴的生活,所以他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感受自然、体验生活,探索生命。他思考并实践超验主义,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他说:“为什么我们生活得这样匆忙,这样浪费生命呢?”“如果你掌握了原则,何必去关心那亿万的例证及其应用呢?”“我们生活得太拥挤,互相干扰,彼此牵绊……所有重要而热忱的聚会,次数少一点也够了。”两百年前,作者已经看穿了我们生命的本质,反思生活中那些忙碌、牵绊困住了思想。虽然,我不能完全理解超验主义,但是我们无法否认“忙则心亡”。工作与生活中,那些思考不够、方向不明的努力,难道不是低效重复,瞎累白忙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仿佛都上了高速运转的车道,从大人到小孩,都这样忙碌,都这样“卷”?回想自己小时候,还曾拥有过一段自然而悠长的慢时光,曾经对着天空发呆,常常无所事事,空闲得连做梦都是天马行空。那我们的孩子们呢?要从小“卷”到老吗?他们来这世界一趟,就是来承受这茫茫然的旋转的吗?他们也需要有时间去尽情遐想啊!

  取一瓢湖水

  湖水丰盈,取来一瓢润泽心灵。作为教育工作者,育人先养心,养教师的心,也养学生的心。亲近自然,崇尚质朴,热爱思考,这样的教师真诚、从容、神采奕奕,不会眼里只有分数,不会在众多的教案中迷失,不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这样的学生真实、可爱、生机勃勃,不会只在图画上看稻苗,不会只是学习的机器,不会成为可悲的“空心人”……道德与法治和语文等学科核心素养中包含的坚定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宽厚正直、热爱劳动的个人品德,珍爱生命、坚韧弘毅的健全人格,崇尚真知、勇于探索的思维品质等,与我们从《瓦尔登湖》感受到的热爱自然,简朴生活、追求真知是殊途同归。

  我想,如今瓦尔登湖早已不是一个湖,而是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每个人都需要探索心灵更高的纬度,都需要在繁忙的背后,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

  读《瓦尔登湖》有感 篇11

  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隔阂了文明与原始的距离,横亘了喧嚣与平静的对话。亨利.梭罗以沉思者的身份,独自隐居在他双手搭建的木屋里,在康桥德城的瓦尔登湖上,过着与世隔绝的清贫生活。建房、开阡陌、种豆,“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瓦尔登湖很美,梭罗乐此不疲重复着单一的事情,钓鱼、烘焙蛋糕、接受访客;一天虔诚劳动休憩、阅读。瓦尔登湖很美,晨昏下变幻的树林,四季迥异的湖面,沼泽上低飞的鹰隼。那是青春女神赫柏经过的伊甸园,即使经历凛冽、炎热,仍不变春天漫溯的蹁跹。“若至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在纤尘不染的美中,我们开始“省察”文明人需要铅色冰冷的物质世界。

  “文明人走过的'足迹,只留下一片荒凉。”原始与文明,隔了时间,隔了人本质的迁途。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人们敬畏它,爱护它;但在这个日日笙歌的年代,人类挑衅它、剥削它!这是一张在私欲中暴露的人类狰狞的面孔!“你侮辱着大地,居然还敢议论天堂。”梭罗愤懑地说,但尽管如此,瓦尔登湖仍在生长着,如同大自然宽恕了我们无节制的打击,以强者的姿态,漠视了我们可笑的癫狂。

  大自然的美是一种本返璞归真后的自由。李太白懂这个道理,仕途失意流连祖国山河,一壶酒饮尽蜀道庐山白帝城;陶潜懂这个道理,傲骨不为三斗米折腰,隐居“中无杂树,芳草鲜美”的桃花源;周庄懂这个道理,论鱼梦蝶逍遥游,不争世俗与天共生与物为一。

  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家中的长者说“靠山吃山,吃山养山。”自然的馈赠,是古人珍惜的,乃我们践踏的,我们视如草芥的,将来人们视如珍宝。

  大自然是贫匮而风雅的智者,安之若素走过颠沛流离的岁月,被战火、硝烟泯灭了模样,却依旧笑傲人间。而我们,要做仁者,仁慈宽厚对待环境,才能永存。

  读《瓦尔登湖》有感 篇12

  与梭罗相遇,与《瓦尔登湖》相遇,在这个美好的寒假里。

  就像梭罗在书中所言:希望每个作家不要仅仅满足于描写他人的生活,或早或晚,还要学会描述自己的生活,就像描述给远方的亲人那样自然而真诚。他离开了喧闹繁华的城市,来到了瓦尔登湖畔隐居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在简单、孤寂、淡泊、宁静而美好的生活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自然,寻找内心最真实的自己。

  手捧《瓦尔登湖》,沉浸到梭罗的生活与思想境界里,内心平和、澄明、美好。纯净的湖水;湖中的潜水鸟、湖面的野鹅;木板地下的松鼠;屋后树上的猫头鹰;傻得可爱的狐狸,林中的鹰隼、鹧鸪、野兔;仿佛看见他在亲手搭建木屋、在木屋里烤火、和访客谈天、在豆田里翻地、在瓦尔登湖钓鱼、在冬日林中踏出一条雪道、在细细观察蚂蚁的决斗、在测量瓦尔登湖的深度……通过梭罗真诚、唯美、自然、恬静的笔调,一切都是如此鲜活灵动的呈现在眼前,你甚至可以呼吸到湖水散发出来的清新水汽,聆听到鸟雀在冬日里轻啄玉米粒的声音、春天树枝的抽芽声。“如果你怀着喜悦之心来迎接白天和黑夜,你的生活就会散发出花草的芬芳,而且更有活力,更加璀璨和不朽,那是你的成功。整个自然界都庆贺你,你暂时也有理由祝福自己。”我亦怀着喜悦之心一次次走进属于梭罗的瓦尔登湖世界,自己亦仿佛穿越千年成了梭罗的一个远房亲人,在倾听着他生活的絮语,生命的思考。

  不仅仅如此,你会深切地感觉自己就这样随着梭罗在心湖上测量自己天性的深度。“如果一个人听从了天性中极微弱,但却持久不断的真实声音,他也许并不知道这声音将要使他蹈入怎样的极端,甚至是疯狂的境地,可是当他变得更加坚决,更有信心时,一条正道就会在他的脚下伸出来。”梭罗就是这样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自我,超越自我。或许我们一直匆匆忙忙着赶路,却常常忘了问问自己为什么而出发。找到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的天性往前走,当生命走向夕阳的时候,蓦然回首,就会觉得不平白走这一遭。

  是啊,生命就是一个试验,它的绝大部分我都还没有体验。我不能如梭罗般抛开市井的喧闹、俗世的繁华去体验最原始、最朴素、最自然的生活,去感受那份生命的.孤独与丰满。但我又是何其的幸运,能与梭罗美好的文字相遇,感受着抛却俗世羁绊的心灵的自在与自足,能在早春的美好里亲近梭罗的生命智慧,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自我关照,自我审视,寻找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而后去温柔地对待自己。

  “每一个清晨,都是一份愉悦的邀请函,让我的生活与大自然一样简朴、纯真。”每一次阅读《瓦尔登湖》,阅读梭罗,都是一次沉静的精神之旅,让我的生活如氤氲的花香一样恬淡、美好。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度过一天中最宝贵的时间,饮下这琼浆玉液般的精神之酒,体验生命的纯洁与快乐。

  读《瓦尔登湖》有感 篇13

  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隔膜了文明与原始的距离,横亘了喧嚣与平静的对话。亨利。梭罗以沉思者的身份,单独隐居在他双手搭建的木屋里,在康桥德城的瓦尔登湖上,过着与世隔绝的清贫生活。建房、开阡陌、种豆,“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瓦尔登湖很美,梭罗乐此不疲重复着单一的事情,钓鱼、烘焙蛋糕、接受访客;一天虔诚劳动休憩、阅读。瓦尔登湖很美,晨昏下变幻的树林,四季迥异的湖面,沼泽上低飞的鹰隼。那是青春女神赫柏经过的伊甸园,即使经历凛冽、炎热,仍不变春天漫溯的蹁跹。“假设至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在纤尘不染的美中,我们开始“省察〞文明人需要铅色冰冷的物质世界。

  “文明人走过的足迹,只留下一片荒凉。〞原始与文明,隔了时间,隔了人本质的迁途。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人们敬畏它,保护它;但在这个日日笙歌的年代,人类挑衅它、剥削它!这是一张在私欲中暴露的人类狰狞的面孔!“你侮辱着大地,居然还敢议论天堂。〞梭罗愤懑地说,但尽管如此,瓦尔登湖仍在生长着,如同大自然宽恕了我们无节制的打击,以强者的姿态,漠视了我们可笑的癫狂。

  大自然的'美是一种本返璞归真后的自由。李太白懂这个道理,仕途失意流连祖国山河,一壶酒饮尽蜀道庐山白帝城;陶潜懂这个道理,傲骨不为三斗米折腰,隐居“中无杂树,芳草鲜美〞的桃花源;周庄懂这个道理,论鱼梦蝶逍遥游,不争世俗与天共生与物为一。

  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家中的长者说“靠山吃山,吃山养山。〞自然的馈赠,是古人珍惜的,乃我们践踏的,我们视如草芥的,将来人们视如珍宝。

  大自然是贫匮而风雅的智者,安之假设素走过颠沛流离的岁月,被战火、硝烟泯灭了模样,却依旧笑傲人间。而我们,要做仁者,仁慈宽厚对待环境,才能永存。

【读《瓦尔登湖》有感】相关文章:

读《瓦尔登湖》09-27

读《瓦尔登湖》09-27

读《瓦尔登湖》有感06-15

读瓦尔登湖有感01-13

[实用]读《瓦尔登湖》有感02-20

读《瓦尔登湖》有感【热门】08-07

读《瓦尔登湖》有感通用12-19

读瓦尔登湖有感15篇06-26

读《瓦尔登湖》有感15篇06-30

读《瓦尔登湖》有感13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