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管理书籍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管理书籍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管理书籍读后感1
通过读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书,我逐渐了解我的专业是什么。他的含义,他工作的相关内容。让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力资源,从字面上我们可以将人力资源一分为二,分成人力和资源。人力是指人类的体力或智力的劳动和创造;资源是指能给人们带来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客观物质。因此我认为可以将人力资源定义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以谋求价值和使用价值。也有专家将其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这种定义法,以人的角度出发解释人力资源的含义。由于人力资源是依附于人身上的劳动力,和劳动者密不可分的,因此用人的数量和质量来反映人力资源。可以看出这两种定义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解释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既是个人能力的集合,也是一定范围内人的能力的集合。
人力资源至关重要,世界上的资源可分为: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四大类。在我国,最早使用“人力资源”概念的毛泽东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一切物的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因此,人力资源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资源,也是第一资源。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人力资源是一种基础资源,本身不能带来价值,但能够推动和促进各种资源实现配置和发展。其次,其他资源必须通过人力资源才能体现其价值,比如一块铁矿石离开人力资源的加工,成不了铁;一条河没人去打水,也就只是一条河,体现不了水文价值。大家都说21世纪人才最贵,也就道出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根据书中所说的,把人力资源管理分为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与福利、绩效管理和员工管理这六大模块。
1、人力资源规划
也就是我们笼统说的方案和计划的组合,简单的打个比喻:“就像航行出海的船需要确定一个目的地定位好航标,同时需要一个有效的导航系统,以确保航行在正确的路线之上”。人力资源管理也一样,需要确定HR(人力资源)工作目标定位和实现的途径。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资源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在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统计,依据这些数据和结果,结合企业战略,制定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方案。
2、招聘与配置
上面讲到人力资源的规划,既然有了规划,我们就要开始人员的招聘任用与配置。人员任用讲求的是人岗匹配,适岗适人。找到合适的人却放到了不合适的岗位与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一样会令招聘工作失去意义。招聘合适的人才并把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地方是才能算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招聘。招聘和配置有各自的侧重点,招聘工作是由需求分析—预算制定—招聘方案的制定—招聘实施—后续评估等一系列步骤构成的,其中关键又在于做好需求分析,首先明确公司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人,对这些人有什么要求,以及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公司所需要的这些人,目标和计划明确之后,招聘工作会变得更加有的放矢。人员配置工作事实上应该在招聘需求分析之时予以考虑,这样根据岗位“量身定做”一个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招聘企业所需人才,配置工作将会简化为一个程序性的环节。招聘与配置不能被视为各自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两个环节,只有招聘合适的人员并进行有效的配置才能保证招聘意义的实现。
3、培训与开发
对于新进公司的员工来说,要尽快适应并胜任工作,除了自己努力学习,还需要公司提供帮助。对于在岗的员工来说,为了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带来的公司战略的调整,需要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基于这两个方面,组织有效培训,以最大限度开发员工的潜能变得非常必要。就内容而言,培训工作有企业文化培训,规章制度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以及管理技能开发培训。培训工作必须做到具有针对性,要考虑不同受训者群体的具体需求。对于新进员工来说,培训工作能够帮助他们适应并胜任工作,对于在岗员工来说,培训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新技能,并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开发自己的潜能,而对于公司来说,培训工作会让企业工作顺利开展,业绩不断提高。
4、薪酬与福利(员工激励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薪酬与福利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对员工过去业绩的肯定;二是借助有效的薪资福利体系促进员工不断提高业绩。一个有效的薪资福利体系必须具有公平性,保证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岗位公平。外部公平会使得企业薪酬福利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内部公平需要体现薪酬的纵向区别,岗位公平则需要体现同岗位员工胜任能力的差距。对过去业绩公平地肯定会让员工获得成就感,对未来薪资福利的承诺会激发员工不断提升业绩的热情。薪酬福利必须做到物质形式与非物质形式有机地结合,这样才能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
5、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借助一个有效的体系,通过对业绩的考核,肯定过去的业绩并期待未来绩效的不断提高。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科学的考核指标,合理的考核标准,以及与考核结果相对应的薪资福利支付和奖惩措施。纯粹的业绩考核使得绩效管理局限在对过去工作的关注,更多地关注绩效的后续作用才能把绩效管理工作的视角转移到未来绩效的不断提高!
6、员工关系
员工关系的处理在于以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及公司规章制度为依据,在发生劳动关系之初,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在合同期限之内,按照合同约定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对于劳动者来说,需要借助劳动合同来确保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同时对企业尽到应尽的义务。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劳动合同法规更多地在于规范其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基本利益。但是另一方面也保障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包括对劳动者供职期限的约定,依据适用条款解雇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劳动者,以及合法规避劳动法规政策,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本支出等。总之,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在于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为企业业务开展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并通过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综合上述六大模块,我个人认为其起着承上启下、互为互存、缺一不可的关系,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失衡。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为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的人力资源,其管理也自然要以此为目标,一切都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为终点。
所以,人力资源者势必不能抛开企业的目标而空谈人力资源的理想。什么制度完善,什么流程合理,什么理念先进,什么系统好用?离开了企业的实际一切都无意义。在企业里思考更多的应该是如何真正理解企业的目标,掌握企业的现有资源,制定出适合企业现阶段发展,规划出能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因此我认为。人力资源是一个专业,是一个工作范围,是一个管理理念,不同级别的企业,其基础现状都不一样,但同样都可以设计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制度。
中国对现在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比较晚的,水平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的开放与思想的交流,我们在理论上有了正确的认识,企业国家都高呼人力资源,但人力资源教育的起步晚或缺失,使得我们国家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供给上惨不忍睹,像高校人力资源专业建设相当的落后,相对成熟者屈指可数.其次在我们的需求方,高呼人力资源的人很多,但真正懂得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把这些专业人才委以重任的却很少,很多人仅仅是为了装门面与跟潮流,从形式上完善企业的结构.为什么?其一,要真正实施现代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必然会触动传统的既得利益集团,因此排挤开始了.其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不是立杆见影的,一般的企业负责人没有那种信心与远见,更不愿为此作出大量投入,在他们看来,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是如此这般,我的企业还能活,不必如此折腾,就算死,也得选个传统的死法,不敢选择没有尝试过的那一面,不敢站在风口浪尖,不敢进行到底,创新没有了,变革没有了,与时俱进没有了,那企业也差不多没有了.小企业与私营企业是找不到人力资源的正确位置的.最后,中国传统的人情观深深束缚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平性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者个人修养是一大障碍,一项决策的拟定究竟有多少影响因素说不清,上级或企业负责人对权力的渴望也成为绊脚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为战略部门,我们还需要做很多.
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定义成职能机构,服务机构,他们出发于企业的发展,归宿于企业的发展,而不应该想象成掌握生死大权的权力机构,给人一种高位的错觉,我想这不仅仅局限于人力资源,还有很多部门也是同一个道理,这种观念的转变,也许更难.
适合才会好用,好用即为有效,高效才成先进。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发展道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深化认识。人力资源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必须到位,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兴旺发展,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希望随着时代的步伐,终能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是一种十分必要的合理的明智的理论并终能广泛普及到各个企业甚至人们生活中去。
读人力资源的书,我长了很多知识,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地去了解这个专业。
管理书籍读后感2
首先说一下我的感受,公司领导班子换届以来让我体会到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一样的管理模式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希望。快节奏的工作方式让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衷;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等等等等头衔,怀着好奇而又急需充电的心情,翻开了本书的第一页……其实此书是我第一次翻开管理类书籍,印入眼帘的一行小字增加了我认真读完此书的决心,“献给那些下决心不再在工作中折磨自己和下属的经理人”,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的答案,如何更好的“承上启下”?答案就是首先要在“同一个频道”去做事情,自己不懂管理怎么可能知道上级布置任务的目的。
经过10多个小时的阅读,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管理。
四、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合二为一,两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大都把忠诚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企业需要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在企业组织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实现和提升,管理的挑战在于,让优秀人才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企业资源
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的一线员工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要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线,并尊重每一个人。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是资源集中在二线管理者手中。
通过读书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余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培养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管理书籍读后感3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读了《管理学》这本书之后,我有了更深的体会。计划。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管理的这些职能我们都知悉。但是怎么样才能将这几个方面发挥到极致?这确实对领导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在技术水平上无人能及的人,可能并不能出色地管理一家公司;一个在技术上不占有优势的人,可能会将一家公司管理得很出色。
《管理学》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的管理学派,虽然各个学派各执己见,但是又都有自己的道理。
继20世纪早期正式阐述组织运营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理论的韦伯之后,泰勒提出了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他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设计任务。工作与激励制度,并运用诸如时间和动作研究的工业工程方法提高生产力,将组织比作一台加满油的机器,管理者则视为这台机器的操作者。
20世纪30年代,管理学理论逐渐转变了将组织视为机器的观点,出现了人际关系运动,强调工作中非正式社会关系的重要性,组织不仅带来利润,还起到了让人们交往和学习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一些理论家认为发现组织存在差异,并取决于组织被设计为执行固定任务还是创新任务。
20世纪60年代,主流思想不再认为特定的企业特定的组织结构,这时只出现了权变,认为组织应当与环境因素相匹配以实现效率。再后来管理理论出现了股东观和利益相关者观,战略评估。趋势分析。不确定性等。
由此可知,管理学家们为管理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能有人认为书中讲的都是纯粹的理论,与现实的世界有很大的出入,其实不然。管理中的领导者有很多的角色,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领导者一般会充当不同的角色。如果你是一个擅长社交的人,与人沟通的能力很强,那么你就适合做一个概念性的领导者,此时你就充当着一个纽带的作用,将企业与外界联系起来,将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员工联系起来,让沟通无处不在,让企业充满着活力。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概念性的领导者。有人适合做决策性领导者,有人适合做执行性领导者。找准自己的定位才会事半功倍。
像诸葛亮那样事必躬亲的领导者,没有几个人能做得来,而且结果也可能让人不敢恭维。这就又涉及到书中提到的集权与分权的问题。到底是集权好还是分权好?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这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公司的'管理体制。公司领导者个人的性格特征。合理把握度才是管理成功的关键。太过于集权,员工的发展空间很受限,这样容易导致优秀的人才流失;但是太过于分权,又会威胁到自身的领导地位,会面临很大的管理风险。这就体现了管理的艺术性。除了领导者之外,公司的管理模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行业。同行业中不同企业。同企业中不同的地区,这些差异就要求企业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组织具体的管理体制,有的适合于直线制。有的适合于事业部制。有的适合于矩阵制。作为领导者,不能简单地照搬别人的管理方式,借鉴的同时需要有自己独到的地方。作为零售业巨头的沃尔玛,其管理方式肯定是成功的,但是其管理方式不一定就适合于家乐福。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公司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如果乔布斯用管理苹果的理念管理一家房地产企业,其管理就不一定会成功。这就更加体现出管理的灵活性。这本书就充分说明了这样一点。
管理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渗透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角落,但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把握它。在借鉴这本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让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同时,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必须对很多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如果不要求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有很深入的认识,起码要对这个领域有所了解。一个公司的CEO需要处理公司各方面的问题,如果掌握的知识有限,那么他所做出的决策也会很有限。当然,这个CEO自己不懂,他可以聘请别人帮他完成这项工作。但这首先就要求他聘请的这个人的确是个人才,能够处理这个问题;其次还要求这个人对公司是非常忠实的,能够足够的信任,能够充分的放手。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
管理书籍读后感4
公司从事的是消费金融业务,进入公司快一年了,开始接触公司盈利模式、产品设计的一些内容,发现要把这些搞清楚,最好有一些财务管理的基础于是就找到了《经理人员财务管理:创造价值的过程》这本书,读了一下感觉非常好,这本书把复杂的问题讲的浅显易懂。为了更好的学习这本书,开始写读后感。
《经理人财务管理——价值创造的过程》第一章已经读完。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发现财务管理的本质并不复杂。
可以从投资开始看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投资决策。投资包括投资成立一家新公司,为公司添加设备,向银行借钱投到企业,甚至包括兼并一家公司都属于投资的范畴。财务管理就是看看投资会不会赚钱,投了以后赚了多少钱。这个赚钱是要考虑资本成本的,资本成本由风险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风险越大成本越高,时间越长成本越高。财务管理中判断有没有赚钱或者是有没有创造价值,用的是净现值(NPV)、内部回报率(IRR),市场价值增加和经济价值增加(EVA)这四个概念,实际上这四个概念是相通的,搞清楚净现值的概念,其他的概念就很容易懂了。这几个概念都是在讨论一个问题:你付出了多少成本,赚了多少钱。
在一个公司的经营过程中,除了看价值有没有增加,还有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现金流,这个要素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在这里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概念是净利润不等于现金。比如应收账款是算作利润的,但它却不是你的现金,应付账款是算作负债的,但它却是你的现金,利润是在一个记账规则下面产生的',而现金却是实实在在的可以用来投资买东西的钱。
企业要保持运营,必须满足营运资本需求。营运资本需求(WCR)=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这个资本需求就是现金,一般情况下WCR>0,也就是说我们要有现金来维持这个需求,如果我们没有多余WCR的现金,现在的营运就维持不下去了,这就是通常说的资金链断裂。怎样才能更好满足营运资本的需求那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努力维持营运,一方面获取更多的现金,另一方面,降低WCR。营运资本需求的计算公式给出了降低WCR的答案:
(1)降低应收账款,通过一些手段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比如早付款,可以享受一定得返点等等;
(2)降低存货,丰田JIT模式就是通过降低存货,来减少资金占用,提升营运效率;
(3)增加应付账款,这个就比较坏了,因为你的供应商和你一样想降低应收账款。国美被业界诟病的类金融模式就是通过大量占用供应商的货款来投资,赚了很多钱。
管理书籍读后感5
对于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我来说,已然熟悉了教科书上的各式各样理论,但工作到现在,却没有把这些与我每天的工作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反倒感觉自己只会纸上谈兵。很高兴自己在这个时候读到了《答案永远在现场》这本书,为自己找到了刺破迷雾的灵光。
地头力是山东农村很流行的一个口头语,指嫩芽拱出地墒露出尖尖角的力量,也指在田间地头头拱地往前走的力量。就是要不受条条框框束缚,不找借口,遇到问题就着手解决。扩展为商业概念就是:清空教条、成见和束缚,最大限度发挥直觉、现场反映、创造性的能力。
我不否认,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很不解,也很不以为然。但是抱着对实战企业家脚踏实地解决问题能力的佩服,我读完了这本书,突然发现自己对这个概念刮目相看了。只有当管理超越形而上的理论时,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作者提出的答案永远在现场与地头力理论,强调了管理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这是一种朴实无华的观点,但确是效率提升的药引。
我们的许多企业注重学习西方的管理思想,把着眼点放在整合大规模的资源,运用ERP系统,制定整体的战略,直接奔着大规模和一流去了。我们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过于浮躁,总是显得雄心万丈,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慌忙于资本市场和品牌概念之中。例如:蒙牛展现了一个巨人的快速崛起,塑造了一个概念传奇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紧接着,问题出现了,三聚氰胺让我们对蒙牛品牌失去了信心,导致其收入急速下滑,而专心于做产品的三元却供不应求。这样的例子在市场上不在少数,我们公司前几年遭受的挫折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学管理的从学校带出的通病。
有的企业也开始学习丰田的现场管理模式。但是却把目光聚焦在它精细化生产的结果上,学习应用大量强制严苛的考核指标、一厢情愿的数据管理体系,反而忽视日企员工的忠于企业、奋发工作、积极创新、精于协作的状态。其实日本真正的强大之处,是能够安心于一个一个的小生意,安心与一个一个的小物件,找到追求精进,极致的平台。日本人可以把喝茶做成茶道,可以把击剑、拳术做成剑道或柔道,可以把军队做成武士道,可以把一个小营生做成艺术和禅。我们同日本公司的差距,恰恰表现在缺乏一种做人做事的常清静。我们中国的企业要从自己的文化中来继承和发扬我们的管理之道。我国经济30多年来
的高速发展,正是我们千千万万中国企业人脚踏实地,一个一个地解决难题造就的。他们中很多人不是科班出身,不是学习了谁的经营管理方式,那他们依靠的理论是什么?
个头小心胸阔的马云,摸透人性的史玉柱,儒雅才子李彦宏,甘为天下溪的郭广昌,深沉睿智的任正非,铁腕领袖柳传志,大气沉稳的张瑞敏,生命在高处的王石,追求小而精、小而美的丁立国,铸造信实生命共同体的刘红军,安心追求极致的张跃,这些掌握财富帝国的企业家追求心灵的内在态度,用自己独立之个性带领企业突破传统的樊篱,在艰苦卓绝的道路上走向辉煌。这不好依靠既定的理论来概括,而这群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企业家,却都展现了那种在田间地头头拱地往前走的魄力、韧劲和创造力。作者把这种共性称之为地头力。
地头力是突破性心智、热情和能力这些元素在反应釜中发生化学变化那一刻爆发出来的力量;是一种从零开始的思维突破能力,是一种历久不衰的行动能力,尤其是指在未知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如今这种过往经验未必能保证未来成功的情况,地头力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在企业中,要将焦点真正对准现场,将精力投入到马上要解决的问题之中。公司领导要坚定不移地走进客户和员工的内心,构建组织的倒金字塔形式。管理者要为一线员工的工作创造条件,一线员工要敢于调动管理者的'资源为自己服务。这是形成地头力文化最为重要的一步。
在此基础上,公司还要着力建立一种组织的文化或氛围,相信和促使每一个一线员工都有足够的承当,为公司的运作效益负责。当然,承当是有成本和风险的,很多员工更愿意亦步亦趋。让员工独立思考和追求最佳的工作方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我们国内。而如果一个人在面临从来没遇过的新挑战时,能够快速反应,清楚说出自己的逻辑和假设,言之成理,并具说服力和沟通力,那这个人肯定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有的时候,我们又会矫枉过正。例如最近的蒙牛诽谤门,一个品牌经理,个人在一线很有承当,用恶意诽谤的手段来打击竞争对手。当我们看完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真得非常惊讶。这就告诉我们,承当不是没有心灵的坚持的,我们要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一点上我们要把握好。
我们的企业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让员工快乐地工作上,让其在在特定的领域发挥现场开拓力,把大事做成小事,把细节做精做透,不断地追求极致与精进。这样,我们所追求的一切也就随之而来了
管理书籍读后感6
我公司于20xx年9月对财务与审计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汇总,对切实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切实加强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努力做好会计工作,加强内部管理,是今后会计工作的重要任务。
1、依法建账,遵守记账规则设置会计账册是记录经济业务情况,明确经济责任,考核经济效果等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一个单位从设立就应当依法设置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核算的有序进行。遵守记账规则,则是依法建账的重要保证。在全面加强会计工作的'同时,不断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质量。并结合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制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制度。
2、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应当将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紧迫性,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业务的程序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在机制上、制度上规范行为,切实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3、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在依法做好会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应当以《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准绳,认真做好会计工作。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掌握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并按照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4、加强会计监督,规范会计秩序
《会计法》在赋予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职责的同时,明确财政部门作为执法主体,赋予了财政部门相应的行政处罚权,财政部门应当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责,监督各单位依法建账和进行会计核算,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监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持证上岗,促进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对做假,提供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维护《会计法》的权威。
管理书籍读后感7
时隔多日,再读《大道至简》,想要在书中急需找到一些编程世界的启发。《大道至简》—团队缺乏的不只是管理,阐述了一个团队,必须要具备的是一个完善的管理机构,但最重要的却是一个团队最为一个真正的团队的配合一协作,这对软件公司组建新团队,管理团队都有非常的指导意义。
如何才能开展一个好的团队?在文章中作者指出,一个良好的团队不应少于三个人,这样才能符合团队的主从,监视,和责任的'根本特性。然而一个团队需要一个领导者,一个团队的领导者起到的是领导的地位,但绝不是用蛮力而不用脑子的,毕竟现在一个人要去完成一个大的工程是几乎不太可能的了,没有人有那么多的精力,也没有人有那么多的灵感和想法。所以一个;领导者与团队中其他人的合作是极其重要的。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就像我们一个团队一样,如果我们全部都想着偷懒,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觉得应该别人去做,那么我们会就像那三个和尚一样最后什么成果,什么成就都没有。只有干等着,干坐着。只有有了确定的团队模式,才能寻求相应的管理制度,且才能把这样的制度实施在团队上。然而制度的实施要表达人性化和公平性,不然再完善的制度也会使员工怨声载道。
综合看到的这些,有一点小的想法:两人相从,三人为众,三人方能称为团队,因为三人方有主从、监视、责任,其次就是工程的成功取决于工程经理的经历,因为工程的成功与否有两个指标:工程完成时间和工程完成质量,而工程经理掌控着工程的时间与质量。在以后的就业中,入职进入公司,公司的制度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体系构造,如果没有适宜的体系构造,制度再先进也是白搭。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改进制度,构造体系也必须有相应的改进。还有就是,人性化表达,不知者不为过,当员工犯错时领导应当问问自己,我做过相关的培训和提示吗。没有的话,员工就没有过错,假设是强加到员工头上,那就等着员工辞职吧。这就是,公平性表达,制度面前一律平等,员工遵守制度,而领导不遵守,那还要制度做什么。大家只会把制度当做玩笑,以玩笑来约束员工,那这个公司不倒闭更待何时。当将任何错误归咎于员工之前,领导要先想想是不是自己的管理出了问题。所以说,工程经理应当明确自己做事时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做不同事情,不同的决定。分清团队内协作、团队内管理、团队外协作。
当以后入职做到工程经理时,要做到分工明确,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进展与质量。弹性分工那是伯乐做的事情。工程经理要做的是管理,不是伯乐。弹性分工是指把某人没做过或没经历的工作交给某人去做。
管理书籍读后感8
每当我拿到一本红色经典,有关革命的书时,都会感到悲伤与愤怒。悲伤是因为那些英勇的战士就这样牺牲了,愤怒是因为国民党与日军始终无恶不作。
想想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当时的战士是多么英勇啊!他们虽然死了,但是他们死的英勇、死的壮烈,他们为了党死,为了我们自己的祖国——中国而死。
有很多英雄用自己的鲜血来灌溉祖国的大地,用自己的肉身来保护祖国的大地使祖国像今天这样繁荣、昌盛。
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成千上万条生命。有些英雄只不过是小小的孩子,都把年轻的'生命牺牲在了敌人的刀、枪、炮上,你会非常气愤,但是他们要为了祖国,为了党不顾一切的去奋斗、去奉献。
党和祖国为了我们人民付出了那么多,没有党,就没有我们新中国,也没有我们人民了。我们都应该为了党去奋斗、去奉献。
让我们为那些壮烈牺牲的英雄默默祈福吧!比起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那些环境是多么恶劣,硝烟滚滚、弹片纷飞,一个又一个的伤员被台进手术室,一个又一个的伤员被台出手术室,一滴又一滴的鲜血洒在了战场上,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一堆又一堆的武器被搬上战场,霎时间尘土飞扬,又是一阵枪林弹雨……
一本本红色经典总是诉说着一个个革命先烈的故事。这一个个故事教导我们,要为我们的党付出一切,要为我们的祖国付出一切。也告诫我们,在危急时刻要不顾一切的为了光明与正义去牺牲、去付出、去奉献。
同学们,让我们把革命烈士和他们的故事永记心中,让这些革命烈士的故事去照亮你们的人生吧!
管理书籍读后感9
细致到点”,从细节中找到创新的机会――这就是王永庆成功的秘密。
反思我们自己,在管理工作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不注重细节,做事敷衍了事,不认真研究和发现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总是粗枝大叶,走过常7月份老板号召全酒店开展“对客服务承诺”的活动,从开始策划到对客服务承诺活动实施方案的拟定时间很紧,并由我来负责,很快就拟定成稿交老板审批。面对由我写的《对客服务承诺实施方案》,老板第一次批评了我。提出了很多细节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不制定违诺的赔偿规定,为什么不制定违诺处罚规定等等的一些相关规定,当时的感觉无地自容,不细心工作就会给以后的活动带来诸多的不便。通过此事对我的感触很深,做任何事要认真细致,才会发现问题,才会从中找到工作的乐趣。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联系到我们的酒店管理中也是一样,酒店的服务工作就是由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构成的,因此我们的工作就是认真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包括给客人提行李,开车门,斟倒酒水…..这样一点点的小事,其中也包含着很多学问,比如开车门怎样开的使客人感觉方便,为什么用手挡住车门框等等,包含了很多服务的细节。至今为止服务承诺的实施得到客人的认可,其中包含着全体员工对工作和业务的认真钻研。就象我们前台承诺5分钟结账,这其中包含多少细节的工作?服务员要在3分钟之内准确无误的查好房间,收银员在2分钟之内打好账单为客人结账,这其中的细节工作是要靠员工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技能的训练而成的。 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注意细节就会使客人满意。
管理书籍读后感10
《管人的真理》是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所撰写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品。
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是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世界顶极管理畅销书作者。他的书销量已经突破200万册,在美国的100多所大学和世界数百所大学及许多企业中被广泛采用,读者遍及全球。除本书以外,罗宾斯博士的《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中文版在中国管理学界教师、MBA和企业管理者及公司白领中也是有口皆碑,且多年畅销不衰。
罗宾斯博士的实践经验丰富,学识渊博,并非一般象牙塔中研究管理学的'教授可以比拟。他曾就职于壳牌石油公司和雷诺金属公司,他先后在布拉斯加大学、协和大学、巴尔的摩大学、南伊利诺伊大学和圣迭戈大学任教,并在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中担任咨询顾问。
罗宾斯博士酷爱体育运动,自1993年以来,他曾4次获全美室内同龄组50米短跑冠军,并创造了360米和200米两项世界纪录。他被选为1993年和1994年度同龄组田径先生。
这样一位经历丰富的作者写出的这样一部著作,我在拜读后立即感觉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些真理,而且选用的都是贴近实际生活的例子,对工作实践具有直观的指导意义。
管理书籍读后感11
在浅读《现代管理学》这本书时,我先仔细研究了一番目录,了解了本书所讲的大致内容和知识框架结构,共十二章,约分为三部分的内容:
一,介绍管理学的内涵、历史演进和管理学与其它社会因素的关系;
二,详细介绍管理学的五大职能;
三,在当今世界中管理应具备的新思想,即全球化视野和比较管理。从中我了解到管理学在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在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五大职能,也是在全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分别是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它们是管理活动所具备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其中,给我留下较大映像的是第十章的案例分析,《海尔的创新之路》,创新是企业生命的根源,是竞争力之本。在面对新的.市场契机时,创新往往能大幅度地超越对手,获得极佳的经营成果。竟然因为北京的一位老太太的信,而能在海尔的重视下引发了空调送风方式的革命。也是由于一封电子邮件,海尔创新出了“换台不晃眼”的彩电,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海尔的创新速度惊人,正是由于它的创新,不像其它一些只会在人家出新产品后想方设法的模仿,才能让海尔立足在世界家电行业的前沿。企业的发展如此,我们人生的发展也是如此,一个人只有跟随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力的社会中获取新的发展契机。
管理学不仅教会我们做事,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做人。
管理书籍读后感12
《打造高绩效团队》作者是蜚声国内外的华人实战型培训专家余世维博士。拿到书籍的那天,翻看扉页的时候,对其中这样一些话深有感触,如何去打造一个团队?怎样处理团队中的冲突?又该如何沟通进展团队沟通与鼓励?设想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拥有凝聚力的合作团队,工作起来是何等的舒心和畅快!利用工作之余,断断续续看完此书,直觉受益匪浅。
文中得知在日本,人们普遍认为,遇到事情就到主管的房间去请示是一种无能的表现,这表示自己没有能力。日本的主管娿看不起这样的员工。而在我国,情况就不一样了,下属们太喜欢敲门了,事无巨细地请示。做主管的喜欢人家请示,表示自己有权力,而下属们也逐渐形成了依赖心理,不断地请示。因此打造高绩效的团队第一切忌不要让下属随便敲你的`门,不要让他们带着问题来敲门,一个让他们先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如果他自己先思考了,并且真的没有解决方法,这时候他才能敲门进来。 读到这里我想:
高绩效团队的领导一定要有这样的指导思想:
1、强力要求下属与下属之间先自行解决问题,不要动辄请示。不要下属敲你的门。
2、再要他们在你的面前协调讨论,你注意他们不够团结的地方。
3、对各个部门之间配合不力、支援不积极的事例应该议处。开大会处理,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
4、积压公文的弊病非得解决不可。
高绩效团队的运作流程如下:
1、总负责人应公开宣示各部门负责人的权力并鼎力支持。要求相关部门给其开绿灯。
2、各部门负责人应主动链接各相关部门,紧盯他们承诺的事,并指出最后期限。
3、各部门负责人要快速回报过程中的重要事故、重要变动、重要瓶颈。
4、各部门负责人应将全盘意见做成一览表,并指出其中相克的地方,且提出最妥善的对应之道。
5、比尔盖茨的时间观念:能站着讲的事情就不要坐着讲;能在办公桌旁边处理的事情就不要进会议室;能用便条纸代替的就不要再签署文件。
团队不同于群体。群体可能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并不具备高度的战斗能力,而团队那么要满足自主性、思考性、合作性3个条件才成。英国谚语说得好,“一个人做生意,两个人开银行,三个人搞殖民地”,这就是团队的效果。在团队建立中,要注意团队中不同部门的水平沟通,组建变动型的团队,切忌形成停顿型组织,尽量防止一切都要靠领导开会协调的习惯。总负责人应该从监视型的领导向参与型、团队型的领导过渡,迈向自己的工作目标,除了思考、方案、辅导员工、分配任务、签署文件以外尽量什么都不做,这样可以充分地不断发挥员工的自主性、思考性和合作性,使整个团队更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管理书籍读后感13
首先说一下我的感受,公司领导班子换届以来让我体会到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一样的管理模式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希望。快节奏的工作方式让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衷;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等等等等头衔,怀着好奇而又急需充电的心情,翻开了本书的第一页……其实此书是我第一次翻开管理类书籍,印入眼帘的一行小字增加了我认真读完此书的决心,“献给那些下决心不再在工作中折磨自己和下属的经理人”,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的答案,如何更好的“承上启下”?答案就是首先要在“同一个频道”去做事情,自己不懂管理怎么可能知道上级布置任务的目的。
经过10多个小时的阅读,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这个需求,如果我们没有多余WCR的现金,现在的营运就维持不下去了,这就是通常说的资金链断裂。怎样才能更好满足营运资本的需求那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努力维持营运,一方面获取更多的现金,另一方面,降低WCR。营运资本需求的计算公式给出了降低WCR的答案:
(1)降低应收账款,通过一些手段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比如早付款,可以享受一定得返点等等;
(2)降低存货,丰田JIT模式就是通过降低存货,来减少资金占用,提升营运效率;
(3)增加应付账款,这个就比较坏了,因为你的供应商和你一样想降低应收账款。国美被业界诟病的类金融模式就是通过大量占用供应商的货款来投资,赚了很多钱。
管理书籍读后感14
记得刚拿到此书,酒店管理四个字引入眼帘。180个案品析,深深吸引了我。作为酒店管理的一名学生,我觉得此书值得深入阅读。本书涵盖了经营、服务、营销、设计、前台、财务、工程、餐饮、人力资源、安全保卫、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几乎展现了酒店管理的全貌。 中国酒店行业正在趋于成熟,但决不是完美。尽管早在二十世纪,中国酒店管理模式引进日本的TQC概念,以及发达国家所采用的CS理念。为了酒店的规范化、标准化,我们依据酒店的设施、服务以及顾客满意率,将酒店划分为不同星级酒店。其目的,在于激励行业竞争,促进行业发展,带动产业效益。
酒店管理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员工的高位素养。酒店的管理层次一般都呈金字塔形式,从塔底到搭顶,由宽到窄。管理的幅度则是越往上层,管理难度越大,管理的幅度越小。国内比较常见的酒店管理是直线职能制管理,在该管理体制中,任何一级领导、管理人员、服务员都要明确自己的业务范围、工作职责及本人应该具有的工作技能和知识。
在日常的酒店管理工作中,我们时刻牢记顾客至上的理念。围绕这一宗旨,我们不断的完善酒店的管理制度。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围
绕这一点。一系列的制度变革、人员培训、激励奖惩、餐饮监制,都为完成一流酒店的目标。在书中我也读到许多对酒店管理细化分则的案例。这些案例里面,我看到了酒店的细节,也看到了酒店的恢宏浩大;我领略了酒店管理人员的赏罚分明,也看到了酒店管理人员的人情味;我看到了QC小组的努力,也看到了QC小组活动硕果。
当今社会,不再是做短期的个体酒店,连锁酒店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大企业集团,就必须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企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记得书中曾讲过,如果一个五星级酒店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那么酒店其实和菜市场无异。本书中讲的最多的就是顾客与酒店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顾客享受酒店的服务,而酒店从顾客身上获得经济效益。于是,酒店在追求的利润的同时,还要处理顾客的满意度问题。对于一系列的应急事件,就需要我们酒店管理人员能够注意细节,处理得当。
记得一个案例是这样,有个顾客为他的生意合作伙伴预订酒店房间。而此时也正是旅游旺季。然后就预订了两天的房间。然而合作商因故推迟一天来。于是这位顾客就前往酒店表明想退掉预订房间。然而由于涉及酒店授权问题,而且酒店不想失去订单。更是想出了住三天打折的方法,但是顾客执意退订。最后大堂经理也没有全额退订,既造成了订单的损失,也造成了酒店的声誉的损坏。正值旅游旺季,退订的房间也有可能会有顾客入住。而且这位顾客是常住的顾客介绍过来,这样对酒店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大的。所以,酒店对于授权这方面,一定要做到灵活应变,既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又要给予员工
松张有度的制度条例。这一样对于酒店的管理才能更上一层楼,才能确保酒店优质的.星级服务。管理层,基础服务层,相互联通,时刻保持信息畅通,急事果断的决策,往往是对酒店管理人员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酒店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与顾客打交道,作为酒店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是要注重细节。有一个案例讲到服务员请动大厨赔礼道歉。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宾客在参加某五星级酒店举行的一次鸡尾酒宴会。当时,他与朋友正边吃边聊,嘴里突然咔嚓一声,咬到了一小块铁皮,于是招来服务员,告诉他点心里面小铁片,服务员立即十分内疚的表示道歉。客人看到其认真道歉的样子,自己也没有受伤,也就没在说什么,也不打算投诉了。服务员向宾客道完歉便离去了,这位顾客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但是令他吃惊的大约过了五分钟,服务员竟然带来厨师向他表示歉意。这家酒店如此郑重其事令客人感到极受尊重。这家酒店之所以能够成为著名的五星级酒店,其关键不再与不会出现任何差错,而是在于其面对差错,面对客人抱怨时的态度。每个员工都能以尊重客户权益的态度去面对差错,这就是五星级的品味。就能自然地把酒店的产品与服务推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五星级品味的形成来自管理制度的熏陶,来自各级领导的形式风格的感召,这就是企业文化的源头。这家五星级饭店“位卑言轻”的服务员能叫“位高权重”的大厨负起责任,这就是酒店业内按传统“行规”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是,这位服务员做到了。从根本上打破了常规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强力支持。事实上,要真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高境界服务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
高境界品质管理目标的落实必须由优良的企业文化与严谨的管理制度两者相互作用才能竞竟其功。
由于酒店设施经常供顾客使用,也就难免会发生设施设备的损失。此时,我们就会遇到问责的问题。到底是顾客赔付,还是酒店设备陈旧所引起的疲劳损坏。书中有一个案例是这样的。早上,某酒店总服务台,以为女客人与正在办理退房的服务员发生争执了。这位手里拿着火车票的客人着急地,好像又很无奈地对服务员说:“你们抓紧点,不就是50元钱吗?我给你们!”客人将五十元钱递给了服务员转身疾走,把总台的一声“小姐,您的50元发票”甩在身后。在进入出租车前,她撂了一句让大堂经理目瞪口呆的话:“不就是50元钱吗?说什么我下次也不住这了。”当这件事在办公室例会上通报,总经理在经理会议上提出三个问题供与会人员讨论:第一,吹风机到底什么原因损坏?第二,赔偿200元至50元依据是什么?在紧急情况下,总台服务员处理类似情况有多大权限?谁在扯皮?第三,如果不让客人支付赔偿金的话,后果是什么?针对这几个问题,有关人员在复查客房内吹风机后,发现上述房客内的吹风机按钮损坏,并不是客人的原因,而是设备上的原因。对此,饭店管理层提出了三点改正意见:一按照客人登记地址将50元邮寄给客人;二赔偿经额由总台说了算,客房部服务员只是做一个参考,赔不赔偿由总台说了算;三对于此类问题,只要投诉大堂经理处,大堂经理可以全权处理,尽量让客人满意。酒店客房用品和设施损坏的赔偿较为复杂,在管理上应采取分类处理、尺度设置和适度授权方式。赔偿既要掌握原则,又要视情况灵
活处理,切不可采用酒店单方面设定的格式条款。管理者不能重复的犯同样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犯了错误之后的反省非常的重要,也是一个管理者成长的重要步骤。一个管理者第一次犯错误可能是不知道,可以原谅,第二次犯错误可能是因为不小心,也可以宽恕,但是如果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就只能说是故意,而不能得到原谅。不怕犯错误,怕的是不总结,不反省。明知道是错误不去改正,这样就很可怕。
此书,还讲了许多关于顾客的案例。有顾客赊账、员工奖惩、酒店改造、员工跳槽、押金处理、误叫客人起床等等许多实际情况常常发生的问题。再此我也就不再一一列举。此书贴近实际,联系生活。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酒店真实场景。以叙述的口吻,一个个连串的故事。故事情节真实,引人深思。身为一个酒店的管理人员。不论哪个部门,都要时刻保持信息畅通。不能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更不能优柔寡断。有时候时间也需要时刻为顾客精打细算。不能因为小事,耽搁了客人的宝贵的时间。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遵从公司身为企业文化,公司的办事章程灵活应变。与此同时,作为一个酒店管理人员,自身的形象极为重要,首先必须给人留下比较严肃而亲近的感觉,那么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形象,头发要干净整洁,不应该留长指甲,保持职业可人的笑容。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时刻谨记要做到让顾客满意,尊重顾客。
管理书籍读后感15
上个学期,我学习了《管理学原理》这门课,在初步接触到管理学知识的同时,我也了解到了陈春花所著的《管理的常识》这本书。全书主要围绕了七个主题展开说明:管理、组织、组织结构、领导、激励、决策、计划。每一个部分在科学有效的管理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点。
著名的管理学专家泰勒在他所著的《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到,“最先进的管理应当是科学的管理,管理学应当致力于将这些科学的原理应用在所有的人类活动中去,包括家庭管理、农场管理、教堂管理、慈善管理、政府的行政管理。”泰勒说的不错,而在陈春花的书中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诠释和提升。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率:管理最终是服务于「企业经营」的,而为了实现企业经营,是通过不断提升「效率」来达成。从管理学历史的角度来看,管理学的演变被陈春花老师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科学管理阶段,这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劳动效率最大化」。而使劳动效率最大化的手段就是「分工」,它有四条原理。
1科学划分工作元素。
2员工选择、培训和开发。
3与员工经常沟通。
4管理者与员工应有平等的工作和责任范围。
第二阶段,行政组织管理阶段,这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组织效率最大化」,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和等级制度的结合」。专业化水平,指的是需要强化各岗位的专业化能力,无论是开发、产品、销售、领导者、管理者,都需要具备岗位独特的专业能力。只有让各岗位贡献了专业化的水平,才算是胜任了管理工作。
而分权分责的等级制度,能够是职位和权力两者合为一体,在这个基础上,管理的效能才会有效发挥。
第三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这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个人效率最大化」,其中重要的手段是「个人创造组织环境,满足需求,挖掘潜力」。
管理者其实就是一个微型的人力资源部,而不仅仅关心事务性的事情。这是角色转变很重要的一个观念。管理者也需要更多关注人,关注成员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激励要以团队精神为导向,个人成果要跟团队挂钩,团队的成果要跟业务挂钩。在这方面,我想到了有赞年终奖的分配逻辑上,个人绩效需要乘以团队绩效系数。这就把员工需求和组织发展的目标连接在一起。
管理是一种分配:管理其实就是对于「职责」、「权力」、「利益」的分配。这是一个能改变我认知的一个理解方式。把职责分配下去,让每一个成员承担起责任,并且再给予和责任相适应的资源和权力,管理的效能就会发挥出来。最理想的情况下,就是三者都能等分,形成一个铁三角型。但是现实情况往往很难做到,虽然如此,也要有意识地去注意这个问题。
如何激励下属也是当今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最头疼的问题,很多员工离职往往和这有关系,在具体的激励过程中,往往业绩好的没有被激励,激励了态度好,但业绩一般的员工。在激励过程是,由于企业在设定激励制度是没有与被激励对象深度沟通,导致激励的'力度没有效果,无论是正激励还是负激励。例外激励的不是员工想要的,比如员工看重的是精神激励,管理者却用金钱激励,方法不妥。在激励理论是,目标期望激励理论我认为对企业管理者来讲是最有指导意义的。也能够充分的体现管理本质的意义,即把个人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良性发展。
如果没有看陈春华的《管理的常识》,我仍然是一个做任何事情都是无头苍蝇,但是,当我认真的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一直以来所存在的问题,一项目标不明确的计划是不会产生什么成效的,目标如果不确定,资源也就没有争取和获取的方向了,更谈不上资源和目标的匹配程度了。书中所提到的管理常识同样适用于个人,确立目标,获得资源,更有助于个人的成功。
【管理书籍读后感】相关文章:
管理学书籍读书心得12-16
管理类书籍读书心得08-03
领导者必读的10本管理学书籍09-20
励志经典书籍04-01
励志的书籍04-23
励志书籍读后感_励志书籍02-14
管理类书籍读书心得7篇11-29
经典书籍-思无邪09-28
路遥经典书籍:《人生》01-15
让心灵沉静的书籍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