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师》的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

时间:2024-06-17 16:39: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教师》的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1

  教学之余,我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老师》一书,播种很多,在此,我将把我的点滴感悟与同仁们分享。

  朱教授是一个扎根于理论的教育实际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积极举动的抱负主义者。十几年前,他就在考虑什么是抱负的教育?然后他就做出了“新教育〞,并且如今还在路上。“新教育〞旨在倡议广阔师生过一种幸福完好的教育生活。让先生脱离单一评价机制下学习苦楚、生活失败的状况,让老师摆脱严峻刻板的抽象,让一切回归“正常〞,由于生长本应是人的天性,它就是生活的一局部。如今,“新教育〞在全国各地已有200多万参与者,当前还会有更多。

  他们置信,抱负的先生酷爱生活、积极进取、自信自强、擅长和人相处、有丰厚的想象力、掌握迷信的学习办法;他们以为,抱负的老师充溢热情和诗意、充溢爱心、受先生尊崇、追求杰出、勤于学习、关注人类命运、坚韧坚强。而抱负的教育,就是去协助人成为他本人。

  《致老师》这本书的内容有46封交往书信构成,每篇文章扫尾出现一个理想中一线老师的困惑,前面是朱教授细致完好的答复。某种水平上,可以说这本书就是朱教授的“答老师问〞。但在本书中我们不会看到海市蜃楼般的、来自所谓威望的、冰凉的办法论,而是一个仔细、有抱负的教育者的人生智慧。它们不单有针对性地处理了那些教师们的详细成绩,更在普遍意义上提出了具有适用性的办法。这本书从修正“老师〞的定义动身,先让我们晓得什么是老师,然后经过处理一线老师的困惑,从职业生涯、专业开展、教育生活等几个方面通知我们如何去做一个好老师。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过一种幸福完好的教育生活。

  我就我所感兴味的成绩略举一二,与同仁们进展分享。

  1、幸福感从何而来?

  以前有一个关于老师的`段子广为传播:满腔热血把师学会,当了老师享乐享福。急难险重必需到位,老师育人整天疲惫。先生告状**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工夫不合错误。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上班不休还要闭会。迎接反省让人解体,天天学习不懂社会。以上内容虽然有些夸大,但必然水平上的确反映了老师这份任务的另一面,即与抱负绝对的单调甚至是绝望。

  在本书中,就有一个老师由于感到抱负与理想的落差,向朱教授提出他的疑问:做老师的幸福感终究从何而来?

  朱教授没有直接答复这个成绩,而是先给我们剖析了什么是幸福。

  关于“幸福〞,许多名人都曾宣布过本人的看法,比方左拉说:“每一团体能够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完成的最大幸福之中。〞拉美特利说:“有研讨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可以经过研讨使本人肉体摆脱妄念并使本人摆脱虚荣心的人愈加幸福。〞别林斯基说得更彻底:“幸福,假设它只是属于我,不计其数傍边的一团体的财富,那就快从我这儿滚开吧!〞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的根本特征――发明、效劳、研讨及分享。而教育,恰恰具有这些共同的特征。因而,教育自身应该能是一个让人幸福的事业。

  人的幸福大约有三个重要来源:一是人与内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本人的关系。从工夫看,任务占据一团体终身中最美妙的一段光阴。从后果看,任务最初出现一团体终身发明出的价值。因而,从完成自我的角度对待任务,不时谐和上述三种关系,播种内心的安静,这就是幸福。

  作为老师,我们每天的任务是伟大而琐碎的,不只辛劳,并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这种高度的责任感不只是失职尽责地完成每天的义务,而是要把先生的平安放在首位。在每天单调而反复的任务中,怎样播种到幸福呢?我们必需具有科研的心态和肉体,一旦有了研讨的心态,我们才干带着研讨的目光去对待身边所发作的一切,那么,每一天都是有区别而有意义的。一边任务,一边研讨,我们就能一边播种,一边随同着先生的生长而生长,然后,我们的内心才干充盈,幸福感便由此而生。

  2、如何做科研型的教师?

  一说到科研,许多教师总会以为那是一件十分神圣、奥秘、困难的事,以为那是专家、教授们的“行当〞;或许是感到没有工夫,不知从何下手。但其实,朱永新教授说教育迷信研讨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反而,一线老师由于最贴近教育实践、最贴近先生活,所以拥有少量的一线理论经历,更应该成为教育迷信研讨的主力军。

  在书中,朱教授次要把老师教育科研的办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扎根于教育理论,从本人的教育生活动身,发现成绩、处理成绩;另一种是“学院式或学者型〞的科研训练,学会准确地处置材料,逾越理论、逾越时空的局限,站在更高的层次考虑成绩。

  总的来说,找到要处理的成绩,找到需求的资料,找到可行的办法,奏响了这三部曲,也就吹响了教育科研的冲锋号。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2

  最近在徐杰老师的推荐下,我尽览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对为师之素质、以师者待人,多有感触。我就从这两方面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一、己不读书,如何教人读书?书中引用了顾黄初教授生前的叹息“语文老师成了要别人读书而自己不读书的人”,看到这句话时,我不由自我入境。曾经对于每学期的必读书,如是自己感兴趣的,我还会时常拾掇,但是遇到自己不感兴趣,我只是对学生耳提面命,但是自己却不想付诸行动,直至学期结束,侥幸过关交差。现在看来,我再一次警醒自己,“要珍视我们的专业”,是的呀,“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只有自己读好了书,才有能力去更好地引导学生读书。

  二、言不达意,如何问有所应?还记得在初二的时候,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公开课,提问最后一个问题,本来心中预想的是“根据前面罗列的这些巧合,你们来猜一下,后面保尔和冬妮娅未来的关系走向会是怎样的呢?”但是说出来的时候却变成了“根据前面罗列的这些巧合,你们来猜一下,后面人物未来的关系走向会是怎样的呢?”。本是具体到某个人的问题,但是这样一说就泛化了,因为前面在列举巧合的时候不仅提到了冬妮娅,还有朱赫来、丽莎、维克多等,所以学生在回答的时候,犹犹豫豫,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所以,当课堂活动进展不顺利的时候,有时候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不配合自己,教师自身也要多做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是不是有问题?现在想来,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正如吴非老师说的'要学会“说学生听得懂的话”。

  三、风刀霜剑,如何润物滋长?前段时间准备期中考试的复习,难免需要默写,有个学困生在默写的纸张下面放了小抄,被我发现后一顿批评,而她在我批评的过程中一直低着头一言不发。当时我还特地把那张小抄保存好,以作所谓的“罪证”。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是多么没有胸襟!下课后偶然在办公室里提起这事,身旁的老师点醒了我,每个学生都想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在老师面前,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只是她用错了方式。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要学会去了解学生的内心,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吴非老师也曾说,和学生谈话,“教师的语言要真诚,要能掏出心来,如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后来我又找了个机会,针对此事跟她重新沟通。这一次,我没有像之前那样板着脸训斥,而是语重心长地跟她谈心,当我表示能够理解她这么做的苦衷时,她抬起头时那略带诧异又充满感激的眼神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内心,她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沉默,主动表示自己以后会在语文学习上认真努力。可见,所谓的“威严”有时候并不能真正使学生有所触动,而让学生充分信任你、认可你或许更有效果。后来,她虽然默写还是错的很多,但是她会自己主动到办公室找我订正或者重新默写。平时的作业虽然还是时常有问题,但是跟先前相比,能明显感受到她的用心。孔老夫子早就懂得因材施教,因为上天赋予每个人的资质是不一样的,吴非老师也说作业批改标准只要尺度把握得当,能够激励学生,可以因人而异。所以每次看到她的作业上一点点的进步,我也会给她一个大大的A。

  书中还提到了青年教师该注意的许多其他的方面,如要注意仪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教学不要急要学会在平静中等待、多让学生讲话、尊重学生发言权、参与权、隐私权,要以正确的姿态与家长沟通等等。虽然现在的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努力完善自己,争取早日成为“善学、敢思、会处”的老师!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3

  《致教师》的每一篇文章,均由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开启,传递着普通基层教师的境遇与困惑,苦恼与疼痛。

  与其说那是某一个教师的问题,不如说是某一类教师的问题,甚至是所有教师的问题。我特别注意到《致教师》里那些提问者。他们中有的是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有的是遭遇职业倦怠的老教师;有的奔波于城市,有的坚守于乡村;有的教语文,有的教数学……每一个提问者,都意味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生命叙事。因为他们的存在,《致教师》中的“教师”不再是空泛的职业人群,而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人”。

  我也特别注意到所提的问题。有的叩问价值,关于信念、关于理想、关于幸福;有的探讨幸福,关于读书、关于研究,关于备课、关于班级建设;有的问道人生,关于职业境界,关于生活情趣,关于处事为人;有的讨论教育生活,关于仪式与细节,关于读书与写作,关于教室缔造与期末庆典……

  朱老师对于每一个“问题”的回应,不是简单的方法破解,而是思维方式的照亮。我们把朱老师的这种精神带到我们的班级,耐心的回应每一位提出问题的幼儿。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着“北”。作为一个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其次,理想教师还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爱。可是我们一直主张师道尊严,鼓励师生之间有距离感。中国教育传统有很多好东西,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就不好。

  教师还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这三历是一个有机的联系,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本书,其价值是一样的。我们要鼓励教师成为一个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要培养这样一种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们。

  总之,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一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追求的理想,我们一定要努力把这些理想化为前进的动力,才能使教育步入科学的轨道,才能使教育在中华大地上结出更加文明灿烂的硕果。它也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4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挚友,和书交流就是同大师对话。生活中感到迷惑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阅历与智慧引领我们该如何前行;工作中感到疑惑的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经验启发我们如何去学习,让我们学会用知识克服困难,走出迷津。“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寒假期间我拜读了《致青年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很多,感触颇深。

  《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其新颖、独特的风格呈现在我们面前,能立马抓住我们读者的心。书中有很多宝贵意见能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少走很多的弯路。作者以平易的语言,将那些典型、生动的案例娓娓道来,在工作中给我们以启示,在生活中给我们以指引,在阅读时就如同与一位智者在促膝交谈。

  有人说结缘教育是一生的幸福。然而,我却无数次在内心抵触,自怨,总找不到身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感。在边读《致青年教师》一书的时候,我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与思想,却不由的有些汗颜。是啊,在现实的生活与工作中,我有很多地方都与作者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甚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只是一味地专注于适应工作环境,在被动中提高着自己的教学和业务水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根本就没有更深层次的规划,而在这本书中,每一篇文章无不折射着作者的教育观和人生观。

  书中从“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有的理想和教育素养。读完本书真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心中在细数着自己的感触与收获。

  在生活中我们能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在读《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一文时,当作者谈到“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这不禁让我想起那次家访——鸿是一个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的原因这个孩子的.性格特别怪异,平时不大喜欢和女同学交往,却经常和一些男生打打吵吵,并且不大听管,上课也有“多言”的坏习惯。

  在开学的前两个星期,鸿的这些“坏毛病”就显露无疑。为此,我找她谈了几次,每次过后虽稍有收敛,却反弹很快。一时真让我无计可施,我也知道,对这样的学生也不能过于急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一个月后的那次进户家访中迎来了转机。家访时,鸿的母亲向我述说了上次校运动会中的一件事,鸿参加了标枪比赛,在最后一投因为失误,最终没能拿到分数,自己感到很懊悔。就为这事鸿上火嘴唇起了泡,两个星期才有好转。

  我在一旁听的时候,已不知不觉的流下了泪,这时我也趁势,眼噙泪珠对鸿进行了一番迟到的表扬。在说话时鸿已泣不成声。从这以后,鸿真的变了。所以,这样的情感,作为老师一定得有,而且能适时的释放,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生活和学习中,用我们的情感去敲击学生的心弦,能让他们发生转变,甚至能影响他们的一生,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在教育教学中要用我们的胸怀去包容学生。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师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一位优秀教师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样辽阔,如同长空一样高远。只有教师的心胸博大,那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乐园;他所教的学生,才会愉悦的开垦自己的心灵。往往一次不经意的包容,足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还隐约地记着那次课堂上的“口哨”事件。

  那是我毕业的第三年,课堂上我正转身在黑板上板书上课的内容,下面就传来一声吹口哨的声音,我随即转过身。通过同学们的眼神,我已经锁定了“嫌疑人”。就在这一瞬间,我心里是气不大一处来。但就在我准备发泄的时候,我克制住了那股怒气。在课后,我找到了当事人——我们班出了名的“淘气大王”。我也是将计就计,改变以往的对策,来了个以柔克刚。还真是“言者用心,听者有意”,此计一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能是“淘气大王”为了报答这次课堂上的包容之恩吧,从那以后课堂上的他与以前有了天壤之别。

  正所谓“给别人一次机会,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这难道不是一种艺术吗?

  教育教学中还需要用我们的博才多识去熏陶学生。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工作中只有爱我们自己专业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一定是一个与书为友,勤奋好学,博才多识的人。只有这样,我们心里的底气才足,我们也才能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为学生照耀他们的人生之路。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兴趣很多,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不多一些一技之长,那就会变成我们自己与学生不合群,从而被学生所疏远,被社会所淘汰。

  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还要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十八般武器,不需要样样精,但起码能通一些。在当前新大课改的形势之下,我们老师更应当表现得比学生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用我们的智慧照耀学生面前的道路。

  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没有颜如玉,书中有的是我们成长中所需要的养分。读书会让我们成长为一个内心充满智慧的人,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人,一个具备健全人格、正直善良、有理有节的人,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5

  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老师》后所引发的一系类感想。关怀、关注、关怀每一个同学,是每位老师应当保持的工作作风。但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做到。应当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同学都应当享受到老师公正公正的教育。老师应当一视同仁。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们对待同学总有不同的态度和心情,他们总是偏爱学习成果好的同学而卑视学习成果差的同学,好同学犯错老师总为其开脱,差同学犯错老师们总认为是同学的不对。

  由于,成果好的同学能给老师带来胜利的喜悦,教育的盼望,职业的幸福感,而纪律差成果差的同学总是让老师花更多的时间而没有得到半点的欢乐和劝慰,他们总是让老师操劳,让老师失去职业的成就感。因此,公正公正对待每一个同学,说来简单做到难。

  只有公正公平地面对全体同学,公正公平地看待每一个同学,我们才会赢得同学的心,我们的教育才会有劝说力,有感染力!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怎么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同学呢?

  1、要一视同仁,正视差异。作为老师,要信任每一个同学都有特长和不足,不要轻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同学,今日同学学习不行并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们的同学几年后进展的差异是特别大的,当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应当给他们公正公正的待遇。

  2、要学会体谅和宽容。同学的身心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老师需要设身处地从同学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同学,同时对同学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要赐予宽容。

  3、要给同学供应多样的进展机会。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凹凸、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每一个同学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应当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的`供应适合同学进展的机会,保证同学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

  4、要多鼓舞少批判,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当老师的都想得到领导的表扬,何况我们的同学呢?同学常常性地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布满激情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假如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认和确定,就会丢失信念,失去前进的动力。作为老师不仅要表扬表现好成果好的同学,更要制造机会表扬平常表现不好成果不好的同学,他们的进步更难,他们的一点点小进步老师就要敏锐地去发觉并加以表扬与确定,这样长期加以关注同学自然会养成良好习惯,各方面的表现就会不断地好起来。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6

  最近的空余时间,都是在读《致教师》这本书,书名很吸引人,内容都是解答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的加以剖析、深究。书中教师的问题、疑惑、故事等都是我们教师身边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发生的,读了之后,收获很大。

  很喜欢书中的这一句话:“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自己。”“如果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那么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关注、不惹人怜爱的孩子。”

  作为老师的我们,遇见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聪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们最喜欢的;成绩不好或纪律不好、特别是品行不好的那些问题学生,往往是让人喜欢不起来。其实,这些孩子的背后有着无数的潜能和优点,如果我们整天看到的全是他们的缺点,永远是无休止的批评,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糟糕;如果换个角度,细细观察,却能发现再后进的学生也有他自身的优点,假如能够把优点加以放大,给予他们自信,给予他们希望,定能让他们收获一个更美丽的童年。

  班里的小铭,纪律不好,让人头疼,却发现他热爱劳动,每次有值日生生病,他总是第一个举手说“我来帮他扫。”于是,顺理成章的,他成了班里的生活小老师,负责发放筷子等,当上班干部的他,果然不一样了,还经常提醒别人要遵守纪律。另一个小承,成绩不好,纪律不好,但他生活自理能力强,还非常懂礼貌,每天都是自己上学和回家,每次看到他脖子里挂着的钥匙,批评的话会变成关心的话,慢慢的,学生和我关系好了,就不会在课堂上捣乱了。班里还有一个小景,一年级时成绩很差,作业不写、上课讲话,每节课都搅坏我的好心情,然而有天数学课上,黑板擦不见了,全班孩子都帮着寻找,突然,这个学生冲上讲台,趴在地上,全然不顾满地灰尘,从角橱底下取出黑板擦交给我,短短几秒时间,孩子善良质朴的天性打动了我,从那以后,我让他每天数学课前帮我开投影机,他对这个从未有过的“待遇”也很吃惊,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之后的数学课上,各方面的'表现开始一点点进步,每一个进步都会给他鼓励,现在看看,似乎这孩子还挺可爱。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需要老师平等的对待。尤其是缺乏自信和关爱的孩子,老师的鼓励,能让他感受不一样的温暖。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还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创造无数辉煌。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会一路学习下去。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7

  教委为每位教师准备了《致青年教师》,让我们利用暑期好好阅读。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感触很深,我想把它与我们老师共勉。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惊喜。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同时,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如“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教育问题。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似乎这样的学生比以前还要多一些,特别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的就愈加明显。以前总信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常常这样为了这一棵树,却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让我为此松了一口气,我想“尽人事,顺天意”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对待“难教的学生”的准则吧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8

  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后,我想了很多。关心、关注、关怀每一个学生,是每位教师应该保持的工作作风。但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应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享受到教师公平公正的教育。教师应该一视同仁。

  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对待学生总有不同的态度和心情,他们总是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好学生犯错老师总为其开脱,差学生犯错老师们总认为是学生的不对。因为,成绩好的学生能给教师带来成功的喜悦,教育的希望,职业的幸福感,而纪律差成绩差的学生总是让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而没有得到半点的快乐和安慰,他们总是让教师操心,让教师失去职业的成就感。因此,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说来容易做到难。

  只有公正平等地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我们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我们的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有感染力!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呢?

  首先,要一视同仁,正视差异。

  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不足,不要轻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学生,今天学生学习不行并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们的学生几年后发展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当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公平公正的待遇。

  第二,要学会体谅和宽容。

  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教师需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要给予宽容。

  第三,要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的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

  第四,要多鼓励少批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当教师的都想得到领导的表扬,何况我们的学生呢?学生经常性地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充满激情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认和肯定,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

  作为教师不仅要表扬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创造机会表扬平时表现不好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的进步更难,他们的一点点小进步教师就要敏锐地去发现并加以表扬与肯定,这样长期加以关注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习惯,各方面的表现就会不断地好起来。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9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讲述了一位老师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教育理念,给青年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指引。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我深受这本书的启发和感召。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育的使命

  书中提到:“教育就是把知识,技能,艺术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并帮助他们成为有智慧、善良和高尚品德的人。”这句话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使命是如此崇高和伟大,而我这个青年教师也要时刻铭记这一点,为实现这个使命而不懈努力。

  二、勤奋和执着

  书中提到:“教师是很艰苦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只有经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这点让我明白了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勤奋不懈地工作和不断提升自我,不畏困难,不气馁,永不放弃,这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品质。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

  书中提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尤其是那些不太容易融入集体中的学生,这是你的职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方向,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教育的方法

  书中提到:“教育本应是一种有机的过程,每一个学习环节都应该有一个鲜明而又清晰的逻辑,整个教育过程应该沿着这个逻辑线索不断地延伸。”这一点让我认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教育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让学习者明白学习的目标和逻辑,这样才能让学习者达到更好的效果。

  五、以身作则

  书中提到:“你要成为一位成功的青年教师,首先要关注自身的成长和教育。”青年教师需要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做到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信服,更能从青年教师手中获取到实质性的帮助。

  总之,《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让我深入了解了教育工作,提高了我的教育认识,坚定了我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不懈努力的决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称职的青年教师。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了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青年教师们需要从一开始就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这需要教师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青年教师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也可以让自己更好地融入到班级和学校的大家庭中。

  七、持之以恒

  青年教师们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地努力奋斗,要持之以恒地在初期的阶段中克服困难,稳步前行。不放弃的精神可以让青年教师们充满信心的面对挑战,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

  八、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除了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青年教师们也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来保证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学习。例如,通过合理的管理班级,青年教师们可以确保教室里的气氛积极向上,鼓励学生们敢于提出问题和质疑。

  九、多角度地观察学生们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状况,青年教师们需要从多角度来观察他们的表现和发展。例如,通过班级活动、作业表现等来进行评估,这样青年教师们就可以了解到学生们是否存在困难,从而更好地提供帮助。

  通过阅读《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重视教育使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多角度地观察学生们,以及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相信这些努力可以让我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也可以让我的学生们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青年教师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关注和教育。同时,青年教师们也需要寻找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十一、创新教育方法

  青年教师们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寻找适合自己和学生们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十二、跟进学生成长

  青年教师们不仅要在教学中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青年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情境演练、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此外,青年教师们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十三、与同事交流合作

  青年教师们可以利用各种机会,与教育领域内的专家和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分享经验和互相学习,青年教师们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最后,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方面。我会认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去听教育讲座、与同事交流合作等等,希望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做到更好的教育服务。让我们一起共同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未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学习进修,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其次,要强化对学生的关爱与关注,要严格要求,也要尊重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

  再者,要采用创新的教育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加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与同行交流合作,不断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育思想,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最后,青年教师们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努力提高能力,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育国家未来之星的使命,需要不断磨练自己,提高教育质量,塑造更加优秀的学生。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青春奋斗,必将赢得更加辉煌的未来。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10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进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这个民族,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学生的事。

  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特别是每一个章节前面短短的几句话对我的感触最大。现摘录如下: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能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依靠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你注意到学生作业的书写吗?他没有从教师那里得到书写的示范。

  教师心中没有阳光,学生心灵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

  然而,一名在辛勤工作的愚蠢的教师,他的破坏作用就大得多。他不聪明,本不是他个人的不幸,而当他通过辛勤的工作,把一百多个原本可以变得聪明的学生教育得和他一样愚蠢时,教育的不幸就出现了。因为他越是“辛勤工作”,他的学生越是摆脱不了他。

  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

  有位理科教师对我说,他上小学时,数学学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业做错,老师批改时用红笔打叉,——那个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点还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对了,老师笔下的那“钩钩”可就是大大的了。

  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

  我做教师多年,每次给学生写评语或是推荐信,最不愿意写的短语就是所谓“刻苦学习”。但是很多家长却特别在意评价中有没有这个“刻苦学习”,好像不写上这一句他的孩子品格就有缺陷似的。

  我看过一些青年教师死记硬背学生的生日,他们很想让学生在生日那天收到老师的短信或是问候。动机很好,但我认为这样做可能多余。爱自己的学生,教会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心他人,培养仁爱之心,可能更为重要。

  有位学生毕业多年后对他的`高中班主任说:“我现在每次做帐时,都会想起老师……”教师说:“可是我从来没有教你做啊!”学生说:“领导、职工都在看着我,我不做,企业有可能垮;做了,自己良心上过不去,对不起所受过的教育……”

  任何职业都有都有危险,教师工作也不例外。说起来好像有点玄乎,但这种危险性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教育中。

  我在病中,想起一个又一个学生的面容,感叹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赞叹生命的美丽。我感谢上天让我有机会认识这些美丽的生命,让我感受他们的仁爱和贤德,让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让我知道职业的使命与荣耀,让我敬重生命中的永恒。“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这是吴非老师一贯以来的追求,是他对青年教师的期待,也该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只有教师自己敬重自己的职业,自觉进德修业,才会真正拥有职业幸福感。而只有拥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他才会更像一个教师。真正的发自内心地喜欢吴非老师的这个词——“负责”,而不是常见的“热爱”。没有道理要求每一个职业人都热爱自己的岗位,但是“负责”却是从事每一项职业的前提。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呢?。在吴非老师的笔下,我们欣喜地找寻到了最佳捷径:教师要做一个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只有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能让自己的教师生涯永葆创造激情和理想追求。

  教师这个职业,特别是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职业,让我们更好的懂得了爱,体会了爱,体会了温暖,体会了教师的酸甜苦辣。亲爱的老师们努力吧,一切的一切总会有快乐的收获。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11

  最近的空余时间,都是在读《致教师》这本书。

  翻开这本书,一下子就被书的前言所吸引。“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教育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不是蜡烛,教师不能已化为灰烬作代价,一次去照亮学生;教师,不是春蚕,教师的故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心灵的成长来自每个季节;教师,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谁的灵魂是机器,能用某种工艺任意修理完成;教师就是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赖的生命,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我是教师,伟人与罪人,都可能在我这里形成,让人如履薄冰;我是教师,心底里喜怒哀乐翻滚,黑板上天高地远开阔,脚板下三尺讲台扎根;我是教师,这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个志业;我是教师,这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使命;我是教师,缓缓显形,终见此生天命;我是教师,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一下子就被他的内容所吸引,好像这短小的诗句把我多年对教师这一个词的困惑全都剖析的淋漓尽致。这本书,内容都是解答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的加以剖析、深究。书中教师的问题、疑惑、故事等都是我们教师身边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发生的.,读了之后,收获很大。

  作为老师的我们,遇见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聪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们最喜欢的;成绩不好或纪律不好、特别是品行不好的那些问题学生,往往是让人喜欢不起来。其实,这些孩子的背后有着无数的潜能和优点,如果我们整天看到的全是他们的缺点,永远是无休止的批评,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糟糕;如果换个角度,细细观察,却能发现再后进的学生也有他自身的优点,假如能够把优点加以放大,给予他们自信,给予他们希望,定能让他们收获一个更美丽的童年。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12

  作为一名初入职场的教师,快速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迫在眉睫。通过同事推荐,我阅读了吴非老师的著作《致青年教师》一书,感悟颇深。吴老师借助身边一个个真实且鲜活的案例,指引着青年教师的从师之路。

  吴老师说:“为了让学生胸襟开阔,你应先做个有胸襟的教师。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是啊,我们期望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包容,遇事不急不躁,多为别人想一想,但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我们是否做到了呢?作为学生的'导师,我们为他们做好榜样了吗?

  读吴老师的书,就像在与吴老师对话,他那幽默又俏皮的腔调永远不会让人感到无聊。他总是能把一些深奥的大道理,用一些日常化的比喻来告诉你,一点都不觉得枯燥,比如《我是来欣赏同行的》这一章,他把别人让他去听课评课,比喻成去别家吃饭:“譬如请我吃饭,我领情了,也吃的很开心。毕竟有些菜是我不会的做的,毕竟看到了别家的烹饪特点(有些设计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创造),虽然不过是口味不一的烹饪,但让我们知道风格可以多变。再说,我看到他家孩子吃的很香,个个气色红润,很健康。我总不能说,其实你的菜不合我胃口,你凭什么多放了三根辣椒,你为什么先上汤后上菜……如此以往,今后大家还能坐一起说话吗?我们中国人很多事是在饭桌上交流感情态度的,大家都说‘吃什么不要紧,气氛要好’。说的对,是听课交流,要有个好气氛,不要弄得像鸿门宴,暗藏杀机,不是你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你”。我不禁为吴老师的耿直,可爱点赞,他纠正了我以前的听课观。他告诉我们要宽容、大气地对待我们的同行。古人都知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使世界多彩。所以我们应该多欣赏别人,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

  诸如此类的案例书中应有尽有,生命不息,阅读不止,我会继续阅读,继续学习,继续实践,与学生共同成长!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13

  这段时间读了吴菲先生先的一本书《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在两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教师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他那一个个精彩动人,朴实无华的故事,让我从中学会了很多。教师的言行举止一定会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用真情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特别喜欢听老师讲他们的真实故事,那不仅是经验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无形中都牵动着我们的心。作为一名老师,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我们有思想,有情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比起语言的教育,更好的方法也许就是真实的袒露教师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感染学生。

  二、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份阴暗。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会向老师学习,包括教师身上的不足也一并吸收,给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理,很重要。这是一种生活的氛围,当我们身边人总是处于一种忧郁的状态,我们自己的`心情也会受影响,更何况是学生,他们还不具备完全判别好坏的能力,更应该给他们一个优良的环境。。

  三、说学生听得懂的话。说学生听得懂的话在教学上尤为重要,当我发现一个问题提出后,很多学生没反应,这时我会想到我的教学语言是否有问题?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勇气去实现,如果我们每次和学生接触,都能考虑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考虑到他们人格的养成,关系到他们个人的生命价值,我们可能会更加注重我们的语言表达,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14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选择好的书籍进行阅读和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外,还可以从中汲取教学的灵感,提升授课效果。因此,本文将从个人角度出发,为大家分享一些我在选读书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阐述选读书籍的标准

  在选读书籍时需要明确一个标准,那就是要能够产生具体作用。也就是说,书籍可以要针对具体教学目标,解决相应的教学难点。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品质保证,既要内容丰富有深度,也不能只是轻松平淡的散文或小说。最后,还需要具有可读性,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三段:选读的书籍类型和教学效益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往往选择与班级课程内容有关的书籍,如《宋词三百首》、《唐诗三百首》等等。这类书籍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增强语感,也可以在课外阅读中进行引导。同时,我也会选读一些外国文学经典,如《傲慢与偏见》、《呼兰河传》等。不仅可以了解外国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拓展视野。

  第四段:阅读书籍的感悟与体会

  在阅读选定的书籍时,我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法,找到一些有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通过合理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将课外阅读和教材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我也会不断地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融入课堂中,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和帮助。

  第五段:总结体会

  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阅读选定的书籍可以帮助他更好地推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这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在选读书籍的同时,也要不断总结体会,加紧整理自己的思考,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15

  “慢慢来,孩子”,书名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俘获了我的心。作者龙应台文笔细腻,全书蕴含着伟大母爱的气息。

  这是一篇记录作者龙应台两个孩子成长的散文。简单的文字,平实的语言,母亲的心思,孩子的纯真,在书中清晰地流露出来。作者没有。长篇大论教育的大道理,有的只是妈妈讲述发生的事情时母子之间的反应和对话,非常的栩栩如生。龙应台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有自己的教育方法。她用温情带领孩子了解世界,鼓励孩子自由理性地思考,用“像小植物一样”的静谧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长得像一棵树。”她耐心地教孩子们随时随地了解大自然中的一切——天上的云,路上的车……这些话是那么的简单细腻,又简洁地还原了岁月的画面,没有讨论,没有抒情,没有情感,只言简意赅,让读者看到、听到、触摸、再思考。

  孩子的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妈妈们慢慢来。作者也是时而迷茫:你想让孩子在台湾幼儿园接受一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吗?如何向孩子解释“神话、迷信、信仰”的区别?作者所有的爱都在细心、耐心作者深知:爱,必须尊重年轻的生命,尊重是因为平等——从小就告诉他:你的名字是“人”。因此,当孩子犯错时,他们不会简单粗暴地批评,而是可以逐渐培养自己宝贵的品质——善良、正直、诚实、优雅和责任……

  这是孩子的成长笔记,也是一本极好的启蒙日记。教导孩子温柔地看待世界,鼓励自由理性的思考,以静谧含蓄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棵小树一样”。平凡琐碎的句子,也因爱而感动。在漫长的成长道路上,我们要慢慢地让孩子们吸收到丰富的营养,培养他们宝贵的品质——善良、同情、诚实、优雅和责任,收获友谊和爱。

  孩子对女人意味着什么?漫长的.分娩痛苦,随着小生命的出现,化作无限的甜蜜和喜悦。小小的身躯将承载着女人的印记,延续着她的情感。他们将相伴相随,以全新的心情体验生活的痛苦和快乐。她觉得那条生命完全是她自己的,是她跨越生死所得到的宝物,而他就是她的一切。她亲身经历的每一段我都仔细阅读过,当我再次体验的时候,我觉得它是那么的真实。她不是对传统母性的庆祝,而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

  “儿子,慢慢来!”它给了我很多启发,是的,慢慢来,等你长大!

  作为一个妈妈,生完孩子之后,当我看到其他孩子的时候,我会有一种难以承受的牵挂,一种母性的表达,不像我以前关心其他家庭的孩子。我没兴趣,因为那时我还没有当妈妈,对宝宝的感情也是从自己的宝宝身上培养出来的。

  大人在思考孩子应该学什么、懂什么的时候,总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身心。你问过孩子的愿望吗?也许孩子的身心发育不成熟,但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意识;也许他动作慢,但总有时间把它做好。不要看到缓慢并强加成人模型。

  作为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有时我很生气,有时我对学生说话很大声。能否以轻声细语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我的建议。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学生而不是批评学生吗?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不同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充满乐趣。老师应该给他们带来快乐,而不是无尽的压力。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教育不是一场竞赛。教育学生要慢下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要和家长一起等待孩子的成长。我想对所有老师和家长说: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致教师》读书心得05-27

致教师读书心得08-19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11-24

致教师读书心得15篇02-25

致青年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02-23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2-02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范文11-08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9-26

读致我们敬爱的教师有感读书心得09-26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15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