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有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有感

时间:2024-02-20 11:44: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有感

  语文课应该要教什么?这是每位语文老师在不断探索着的。随着“考试大纲”的取消,《课程标准》就更进一步地成为了每位语文老师精读细研的“武功秘籍”。《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书对部编语文教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老师们对部编语文教材的生成以及结构更加的深刻。同时,本书对《语文课程标准》也做了极为细致的解读。

  其中,最为吸引我的还是有关于“语文素养”的议题。每一位老师都知道三维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如果,我们真这样“成功”地上了一节“冷血”的语文课,那我们的课堂就是失败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达成目标?温儒敏老师在书中用了这样一个词——“熏染”。即这种种目标不应该是分别附加的,不是穿鞋戴帽,更不是单纯的一加一等于二,而应该是真正的有机结合,自然而然展开并进行的。也就是说,老师在授课中,要将三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语文课又应该怎么上?一节语文课,应该要“聚焦语用”。“语用”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要达成“语用”这一课程目标,单靠老师讲那一定是行不通的。一定要让学生们投入课堂,有兴趣地进入课堂,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学会“语用”,从而真正地从语文课堂中获益。可是,又不能完全地删减掉老师的讲。要如何讲?就成为了老师们探索的一大方向。

  其中,在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温儒敏先生对于老师备课的剖析。

  温儒敏老师在书中提到了语文老师备课的几大通病,可谓是一针见血。其一,目标缺少通盘的考虑,零敲碎打。正如温老师所说,“这样的课堂必然是随意的,模糊的,混乱的。”一堂课是一个整体。老师们在授课时,对于课堂就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思考把握。其二,是对语文课文缺少细致的研究,过于依赖现成的课例、教案。在教学中,这一问题并不少见。我甚至也是其中一员。自己要深入解读一篇文章过于困难,那就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可渐渐地,顺序反了。变成了先借鉴他人的,再删改套用,就意味着自己的语文课缺少了自己,也就成了“有技巧但是没有感觉的语文课”。所以,在备课时,老师们要先做到自己解读好文本,有自己对文本的思考。然后,让其他的资料作为备课的辅助。而不应该被大量的资料绑架。其三,是“遍地开花,重点不突出,没有明确教给方法。”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老师不放心”,生怕讲少了,这时候往往会讲多了。对此,在以后的授课中,就一定得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在课堂授课中只讲一定得讲的,凡是可以不讲的就要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关于老师备课的几大通病,就不再一一赘述了。总而言之,我们要上好一堂课,首先需备好一堂课。当我们第一步都没迈好的时候,谈何第二第三步呢?。

  一本书通读下来,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仿佛被看了个透骨,惊异于其中的深刻,更要在其中反思。我们应该要学会回头看,看不足;立正站,勤反思;正向走,寻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