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读后感(精选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与子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父与子读后感1
这个暑假,我读了《父与子》这本书,虽然这本书没有文字,只有图片,但这本书还是那么受我的欢迎。说真的,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心里就想:这书没文字就单单一些图片,这简直就不是书。可妈妈说这是这本书是好书,一定要买,没办法“母命难违”。
回到家,我开始看起了这本书,书中的这位父亲长着一大把胡子,光秃秃的脑袋瓜儿下面长着一个与头不相称的肥大的身子,身上穿着一件百年不换的黑马甲和一条腰身宽大的白裤子。一双比圆圆的眼睛里,张着两只比芝麻还要小的眼珠。只要看一眼这位长相滑稽的父亲。我突然醒悟到,我之前的猜测是错的,这是一本好书。因为这里面的.小故事,都是我们身边的事儿,著作用有趣而滑稽的艺术把它给夸张化了!如:《引书如室》,傍晚,该吃晚饭了,父亲、母亲都坐在了饭桌前,可儿子哪儿去了?于是,母亲便命令父亲去找儿子!父亲挺着大腹便便的肚皮,去找儿子。这时候,儿子可正趴在地上看有趣的小人书呢!看到父亲的来临,儿子仿佛接到了“圣旨”,马上便走出了房间。咦?餐厅怎么又缺了个人?哦,让我数一数:妈妈,儿子,还少了谁呢?当然是正在书的前面趴着的父亲啦。这时候的父亲象一个老顽童,全然不顾妻儿正在餐桌前饿得“咕咕”叫,沉浸在小人儿书里,看到精彩之处,还在地板上飞快地跺几下脚呢!肥肠满肚的肚子把屁股压得撅得老高,拖着腮帮子的双手,可真有趣。
在看这本书时,我会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也可以说出其中大概的内容,这就说明他可以看明白图意。说到这,你们肯定会问,不是说这书没文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是的,正因为这书没文字,才让我看着上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把他内在的语言转述给别人听,发展了语言思维,真是一举两得。书中很多故事都能使读者在幽默的同时体会出更深层的寓意。使人明理。书中的《现实的教育》就是讲了父亲在看一本《教育不能体罚〉的书,可儿子却在旁边大喊大叫,被父亲打了一顿;《恩将仇报》则叙述了父子从蟒蛇口中救下了豹,却被豹所追赶;《独创的鱼网》描绘了父子俩发挥想象,用衣服编成网,捕了很多的鱼;《袋鼠的友谊》就教育人们要和动物友好相处。
我要谢谢这位德国作家埃·奥·卜劳恩:“是你带领着我们走进了幽默漫画的世界。”
父与子读后感2
这是一部创作于80年前的漫画,却至今仍然广受世界好评,对于很多小孩子来说,《父与子》可以说是他们童年的共同回忆。就说我自己,第一次看父与子漫画,是来自简笔画册的背面(是的毫无疑问是盗版的)但即便如此,这部漫画依旧给我很深的印象,精炼的四到八格的有趣故事,一对天天在一起玩耍的父子,再到没有语言隔阂的无字叙述手法,当然了,你可能还是无法理解《父与子》这部漫画为什么会如此“长寿”,长着大胡子、挺着大肚子的光头父亲,留着刺猬头、叛逆又迷人的淘气包儿子,这一对父子为什么总能像好朋友一样快乐相处?为什么他们的故事火爆全球?为什么亿万父母从书中的亲子沟通方式中获得启示?其实,只要你翻看这本漫画,你就能找到答案。一张张小小的漫画,填满了父与子的欢声笑语,一句句真挚的话语,充盈着父与子的天伦之乐。
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作者画这部漫画,其实是为了他的.孩子而画的,这部漫画所包含的,是他对他3岁的孩子深沉的爱,这位来自德国的埃·奥·卜劳恩先生,被人们称为德国国宝级漫画家,全球公认20世纪最伟大的漫画家之一。他自小就有着很高的美术天赋和基础,在他31岁时,为自己孩子创作的《父与子》漫画开始在《柏林画报》上刊载,卜劳恩对3岁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爱,浸透在每一幅画中,温暖着每一位读者,连载期间收到数百万热情读者来信。十年后,他因被纳粹迫害而自杀身亡,他在给妻子的诀别信中写道:“……我为德国而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抚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这本漫画,成了他给自己孩子的唯一的礼物,那个秃头的大胡子爸爸,慈祥而幽默;那个留着刺猬头的淘气儿子,调皮又可爱。这本被誉为是德国幽默象征的漫画,不着一字,却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
我们常说父爱如山,而父爱又不似母爱一般为人们所大力歌颂,以致越来越多的人们忘记了父亲的爱,看看《父与子》里这对有趣的父子吧,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搞恶作剧、一起犯傻、一起出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除了哈哈大笑之余,我们是否能够想起来自己家里的孩子还有老父亲?可能我没什么资格说“如何做个合格的父亲”这种严肃的话题,但是我想说的是,做个“好”父亲、“好”儿子其实很简单,你看看那对父子是怎么做的,就知道了。
《父与子》的故事之所以能至今仍为世界大众所喜爱,自然是因为这本书在有趣搞笑之余,还让我们能够理解亲情和父爱,还有这份感动,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去看看。
父与子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父与子》。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屠格涅夫。他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并被誉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而《父与子》创造的年代正是革命主 主义和贵族自由主义两大阵营围绕,1861年农奴制改革进行激烈斗争的时期。小说通过父辈与子辈的争论和冲突,真实地反映了两大阵营之间的斗争,肯定了平民 知识分子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在思想中的矛盾。
在小说中,其“子”的角色是巴扎罗夫,他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它具有坚强的性格和埋头工作的习惯。在政治上,他反对农奴制度,批评贵族自由主义,否 定贵族的生活准则;在哲学上,他是个唯物主义者,重视实践,提倡使用科学;但他也表现出某些庸俗唯物主义的观念,例如否定艺术的作用,等等。
小说中阿尔卡季的伯父帕维尔是两代人中的.“父”,是个保守派贵族。帕维尔认为,只有贵族才能推动社会进步,贵族制度是一个不可动有的“原则”。他特别崇拜英国式的贵族政治,颂扬贵族的“荣誉”,追求西欧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他敌视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和进步青年。
我来给大家讲一下故事内容。在1859年暑假,刚刚毕业的彼得堡医科大学生巴扎罗夫应同学阿尔卡季的邀请去他贵族父亲的庄园做客,收到阿尔卡季的热情招 待。却与阿尔卡季保守的伯父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二人之间展开了激烈论争。不久,阿尔卡季和巴扎罗夫离开了庄园去了城里,庄园的年轻人都舍不得他们离开,可 是庄园里上了年纪的人都高兴了,两个年轻人的离开使他们觉得自己的“呼吸畅快多了”。
在城里的一次舞会上,巴扎罗夫与阿尔卡季认识了漂亮的女地主奥金佐娃。巴扎罗夫与奥金佐娃产生了爱情,但是最终没有结果。回到庄园后,巴扎罗夫开始潜心做 研究。巴扎罗夫的勤勉工作得到了庄园女主人——阿尔卡季父亲的情人费涅奇卡的好感,两人有了频繁的接触。一天早晨,巴扎罗夫借实验室闻花的机会吻了费涅奇 卡,被躲在一旁的帕维尔发现,他恼羞成怒,提出要与巴扎罗夫决斗。原来帕维尔也一直暗恋着费涅奇卡。战斗的结果是帕维尔受伤。巴扎罗夫放弃了第二枪打死他 的机会,而且立刻为它包扎伤口。第二天,巴扎罗夫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开始为病人看病。在一次为邻村一个伤寒病死者解剖尸体时,他不慎把手指划破,感染了病 毒,不久便离世了。临死前,奥金佐娃赶来与他见最后一面。
故事就到这了,我很喜欢这部小说,你们也一起看看啊!
父与子读后感4
我有不少异性朋友,一起踏青郊游,说说笑笑,成帮结伙,总与情爱无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rdquo。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 她把冬子带回自己实习的工厂宿舍,先给他打了一份饭,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邹晓晶心里更难过了;微笑是对挫折的挑战。正巧,朋友挥起的手正打在酒瓶上。
一次,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一所学校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许多孩子埋在废墟中,还没有被救出来,阿曼达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父亲赶到学校,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整整挖了38小时,终于从废墟中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同学。
读完文章,泪水早以模糊了我的双眼。多么伟大的`父亲啊!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呢?是信念,是承诺,是爱!要是没有这位伟大的父亲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爱的动力,哪有那么多的生命获得新生呢?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又何尝不是受到父母关爱呢?
从我记事起,因为工作原因,爸爸很少陪伴在我的身边。爸爸在我心中影响不是很强烈,妈妈成了我生活的支柱。“爸爸”这个词在我这是各种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的代名词。可能因为我们不能经常在一起,每次回来爸爸对我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我以为这就是爸爸对我的爱。可是那一次却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父爱的另一面。
那一次,我正在骑自行车。突然,眼前出现了一群大姐姐,我立刻紧张起来,小心翼翼的骑着,没过多久,大姐姐走到我的面前,我睁大双眼,脚不由自主的慢了下来,终于,我克服了一道坎,从旁边骑过去了。爸爸对我竖起大拇指,我立刻开始飘飘然起来......“啊!”我大叫起来。原来在我飘飘然的时候,不小心直冲下坡,因为没刹住车,所以,摔了个“狗啃泥”,爸爸听到我的大叫,立刻赶了过来,看看我的脸,“哎呀!嘴巴破啦!”,看看我的身上“不好!肩膀、膝盖都破啦!”我哇哇大哭,爸爸立刻把我抱起来,冲到医院,急忙说道:“医生,医生!我女儿摔跤了,快看看!”这时,我抬起头,用泪眼朦胧的神情看着爸爸。爸爸脸色铁青,一点笑容都没有,医生赶紧赶来。为我擦洗伤口,回到家,我不能弯腿走路,不然伤口开裂,又要复发。于是,爸爸每天把我背上背下,还要背我去换药。我突然觉得爸爸像是变了一个人,原来我在爸爸的心里是如此的重要。
那一段时间,我深深体会到了父爱!父爱是一股清泉,奉献着他的甘甜;父爱是一盏灯,为我照亮黑暗的道路。父爱是一座山,让我依靠。父爱虽然没有母爱那么的无微不至,但父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一颗重要的启明星!
父与子读后感5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齐!”这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里的一句话。
一想到这句话,我就想起文章中的主人公阿曼达和他的父亲。应对大自然的灾害,我们似一棵小草,在天灾降临时,也许就会被天灾夺去生命。可是这对父子,在大自然的灾害来临时临危不惧。父亲怀着不放弃一丝救孩子的期望,而儿子阿曼达也怀着相信父亲必须会来救他的心理来理解困难和考验。最终老天不负有心人,让这对父子又团聚了。
老天可能会关上一扇门,但也必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不要以为一件事仅有一种解决方法!就像汶川大地震一样,全国人民心连心,各地群众自我送来了救命的物品,在大家众志成城的努力下,从废墟中就出了许多生命。最终,如此之大的困难,我们也克服了。
所以,我们要像那对父子一样,遇到困难勇于应对,不能半途而废。今年夏天,我就克服了重重困难,登上了黄山。黄山“飞来石”景观是我向往已久的.,从早上出发,我和爸妈一路走,一路喘,马不停蹄地向飞来峰进发。可是来到山脚我傻眼了——那么陡,那么高啊!原本不恐高的我想打退堂鼓了。可是,我这一路气喘吁吁地爬了大半天,不就是为了一睹为快吗,不能白跑一趟啊!可我就是小腿肚打颤。妈妈看出我的心思,大声说:“悦悦,加油啊,你看我体力不如你都爬上来了,你也不能落后呀!”爸爸也在一边说:“我的女儿是最棒的,到此刻都没让我们扶一把,必须会完成自我的心愿。”听了爸妈的话,我鼓起勇气,扶着石壁细心翼翼地爬上了山顶。站在“飞来石”旁,望着脚下的万丈深渊,我的心胸一下子变得极其舒畅。眼前起伏的群山,连绵的云海尽在我的脚下,这是多么完美的享受啊!此时此刻,我忘记了害怕,尽然来到峭壁边扶着栏杆嚷着要妈妈给我拍照,留下这难忘的一瞬间。
此刻,每当我看到当时留下来的照片,就会想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我将把这句话当做我的座右铭,时刻激励着我,让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像地震中的父子一样,永不言弃!
父与子读后感6
在这个月里,我读了一本幽默的书,名字叫做《父与子》,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对父子。这位爸爸体型胖胖的,是一个秃头;儿子虽然没有什么特长,但是却有着调皮、可爱的性格。在这一对父子的生活里,到处充满了诙谐,使人一看就会捧腹大笑。
这本书里没有一个字,但是,却让你一看就会明白。因为漫画是不需要用过多的语言去修饰的,他还是很通俗易懂的,你一看就会明白的,一看就深深地爱上它的。
这本书里有一幅画面最让我啼笑皆非的。
故事的情节大概是这样的:一天,妈妈做好饭菜准备叫儿子吃饭,可儿子却突然不见了,于是,就叫想要急着吃饭的爸爸,把正在书房里看书的儿子去叫过来。爸爸把儿子叫到了餐桌上,可是自己却不见了。儿子又走到书房,定睛一看,原来爸爸正带着眼镜,有模有样地在看书呢!儿子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仿佛在说:“你叫我去吃饭,自己却在这儿看书!”看到这一幅画面之后,肚子都笑疼了。
在生活里,我和爸爸也是很有趣的。记得有一次,老爸带我去钓鱼,我就突然说要和爸爸来一场钓鱼比赛,爸爸欣然答应了。
这不用比就知道,我一个不经常钓鱼的人,倘若和一个有空就去钓鱼的专业选手比赛,结果肯定是很明显的。如果是一般人的`话,看到对手那么厉害,肯定就放弃了。可我就是要来一场比赛,因为我已经想好了对策,怎样才能让这场比赛轻松获胜。我神气洋洋地对爸爸说:“爸爸,你就等着输吧!”说完,还撸了一下自己的头发。
钓鱼比赛正式开始了。爸爸正安静地坐着,鱼竿拿着稳稳地,等待着鱼儿上钩。而我却悠闲地在一边淡定地吃着东西,时不时地往两边看。
一条大鱼往爸爸那边游去了,我立马站了起来,往旁边拿了一大把石头,向爸爸那边扔去。那一条大鱼一惊,往我这边游来了。这样,比赛我就轻松获胜了。
漫画里的父与子和生活中的父与女,实在让人趣意纵生。好多天,《父与子》这一本书,令我爱不释手,看着看着,总是会久久地沉浸在幸福与快乐之中……
《父与子》,这本让我欢喜让我难忘的书,不愧是一部广为传阅,深入人心的经典作品!
父与子读后感7
这是一个温馨充满快乐的三口之家:身材苗条、能做一手好菜的是妈妈;挺着个大大啤酒肚、顶着个光溜溜脑袋和留着大胡子的是爸爸;那个活泼好动又爱看书的小不点呢,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儿子,乐乐。
一个安宁祥和的初秋傍晚,斜阳将暖融融的光芒洒向大地。
妈妈在厨房里叮叮咚咚忙活了一通,将香喷喷、热腾腾的`晚饭端上了桌。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原本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爸爸三步并作两步来到餐桌前:“啊,今天的土豆炖牛肉可真香啊,我口水都快流下来啦!咦,最爱吃土豆炖牛肉的儿子怎么不在?”妈妈一手撑在餐桌上,一手竖起食指,对爸爸说:“真奇怪,小馋猫儿子今天竟然没在
这儿等开饭。爸爸,你赶紧去找找。”
听了妈妈的话,爸爸站起身,快步走到儿子的房门口。他轻轻拉开门,发现儿子正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呢。他两只脚丫子翘得老高,一会儿便把书翻过一页去,看得开心的时候,还发出一两声笑声来。
“臭小子,在看什么书呢?赶紧吃饭去!今天妈妈做了你最爱吃的土豆炖牛肉!”爸爸把儿子从地上扶起来,帮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好啊好啊!”听说有好吃的,小馋猫儿子一下就站起身,推开门快步往餐厅走去了。看着摊开在地上的书,爸爸很好奇:是什么书,把我儿子给迷住了?于是,他弯下腰来,翻了几页,不由自主地也被书的内容吸引了。
餐厅里,儿子来了,爸爸却没跟着。好吃的土豆炖牛肉,可是要等全家人都到齐了才能开动的呀!可妈妈和儿子左等右等,等得饭菜都不再冒热气了,还没见爸爸来。爸爸去哪儿了呢?妈妈心里全是疑惑。她喊了几声,却没得到爸爸的回应。
于是,她把手向房间的方向一指,对儿子说:“爸爸怎么丢了?你快去找找他!”儿子蹦蹦跳跳来到自己的房门口,他也很好奇:老爸究竟在干什么呢?他先把耳朵贴在房门上听了听,嗯,里头没有动静;他再把门推开了一小条缝,往里看去——哇,老爸正和他刚才一样,趴在地上,摇晃着脚丫子,看书看得正入迷呢!“哈哈哈......老爸,你怎么也光看书不吃饭呢?”听了儿子的话,爸爸这才回过神来,他站起身,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哎呀,一看书把时间都忘了。”
晚饭前的这场意外,让这个三口之家飘起了笑声。看到了这样一对爱看书的父子,我想:还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呢!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有没有被深深地吸引了呢,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噢!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父与子读后感8
一次和父母逛书店的时候,我偶然看到了《父与子全集》这本书,随手翻看了一下,里面的内容就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这是一本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思的连环漫画作品,作品阐述了一对善良、正直、宽容的父子之间的故事,书中通过一些父子之间搞笑事情让我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理解感受到了父母对我浓浓的爱。
其中最经典的故事是“哄儿子睡觉”,故事描述了主人公每天睡前都要和父亲玩耍一会,还让爸爸讲睡前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我爸爸也是几乎每天睡前都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我们的老家就在海边,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家里有一所祖上传下来的箔(也就是用竹子一条条排插围在浅海中用来捕鱼的一种方式),他不到十岁的时候就时常跟随祖父一起下海去抓鱼。当每天海水退潮的时候鱼儿就会顺着海水游回大海,就会进入围网再也出不来了,就可以用网兜去捞鱼了,有些不小心夹在竹竿中间的还要潜进海里用手去抓出来。为了让我有亲身体会,爸爸带我和上海回过来的表弟一家回到我们老家进行一次探箔体验。等到海水退潮时已经是凌晨一点了,但是我却没有一丝的困意,我满怀的兴奋的来到海边,四周漆黑一片,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摸索着走下满是棱角的石头堆砌成的海堤,好不容易走下了海堤我轻轻松了口气。
却不知这仅仅是个开始,在海里需要靠岸上的灯光来辨认方向,所以我们紧紧跟着渔民的身后,怕一不小心就迷失方向,走着走着就到了淤泥区,脚踩进烂泥没入小腿部而寸步难行,这时的我一点心情都没有了。爸爸拍拍我的肩膀说:“仔仔,要坚持哦,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加油!”。爸爸一边说一边拉着我的手照着电筒紧跟着队伍朝着围箔的方向走去。大约走了半小时,我们来到了围箔的地方。看见高高的竹竿插进海地里,旁边绑着大网,大网埋进了海沙。
我们一直走进网里,海水已经慢慢退去,只有脚面的水,箔主将大灯挂起来,看见好多的鱼在里面游来游去。我们用网兜捞鱼,忙活了两个小时,鱼获有两担约一百斤,我们准备满载而归。由于刚才太兴奋捞鱼,现在感觉浑身疲惫,想马上就有一张床倒下就睡。爸爸走了过来抱抱我说:“所有的`所获都会来之不易,今晚你亲身体验到了,希望你好好记住今晚的经历。为了对你的奖励,爸爸来背你上岸吧。”此时此刻,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那是我感受到浓浓的父爱开心的眼泪。往后,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更加爱我的爸妈,更加要勤奋学习。爸爸,请你放心,我一定会成为你的骄傲!
父与子读后感9
最近我读了一本漫画书,它的名字叫《父与子》,是德国的卜劳恩画的,看了让人忍俊不禁。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按次序来》这篇故事,一天,儿子犯了错,父亲气得把他拖过来准备一顿打,结果发现他裤子上划了一条长长的口子,父亲放下儿子,命令他:“站好了,别动!”然后拿来针,儿子以为父亲要拿针戳他,吓得直发抖,父亲说:“弯下腰!”儿子这才明白原来父亲是要帮他补裤子;后来父亲一上一下地给儿子缝好了裤子,这才把儿子架在腿上打。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的爸爸和书中的父亲一样,其实爸爸并不是我心里想得那样凶,他也是一个很爱我的好爸爸。
他们过着无忧无虑,快乐温馨的生活,从一对普通的父子成了200万马克和宫殿的'继承人,又漂流到无人的小岛,但他们那善良、淳朴的性格和深深的父子情一直伴随着他们到漫画结尾。这部漫画以深深的父子情感动了数亿读者,但其间又不失搞笑之风。那就让我来介绍父子俩吧 !
爸爸
这位爸爸深爱着自己的儿子,虽然没有真正为我们说明,但在他的每一个举动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他非常善良,也非常幽默,同时带着一种傻乎乎的感觉,让人一见到他就有一种想笑的冲动。哦,对了,他还经常为了一些小错误,打儿子。不过,棍棒底下出孝子,儿子非常爱他的爸爸;俗话说;打是情,骂是爱。爸爸因为把孩子当做亲人,所以才打孩子。这是一位十分爱自己孩子父亲。
儿子
这是一个聪明、淘气的小男孩,他时常会“捉弄”老爸,但同时他又会使用他的小聪明替爸爸解决问题。但有时却会被爸爸“误解”,招来一顿痛打。他爱他的爸爸,当他的爸爸受到别人嘲笑时,他总会替他的爸爸打抱不平。这个小男孩虽然有一点小聪明,却总是想找机会不学习,哦,对了,他还很贪吃。就像我一样,会偷偷拿零花钱买东西,他和我一样有着纯真的遐想,有着无限的幻想。我们唯独不同的是:他有的是快乐的童年,巨大的空间。
我觉得书里面的父亲很爱很爱他的儿子,有一篇叫《哄儿入睡》,父亲用尽了各种方法,哄他的儿子入睡,可儿子十分顽皮,不管父亲怎么哄,他就是精神十足,最后,父亲哄得筋疲力尽,倒在儿子的身边睡着了,这时候,儿子也搂着父亲的脖子甜甜地睡着了,真是父子情深啊!看着看着,我不禁也想起爸爸哄我入睡的情形,我也甜甜地笑了,因为我也有深爱着我的父亲,我也感觉很幸福呢!
父与子读后感10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感到非常感动。
课文讲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在美国洛杉矶发生的一次大地震中不顾生命危险,在废墟中经过几天几夜的搜寻,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
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父亲啊!在儿子命悬一线、奄奄一息的时候,这位父亲并没有像别的父母一样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是一直坚信着他常对儿子说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于是,他坚定地站起身,疾步朝儿子教室所在的位置走去,不停地挖掘。就这样,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虽然期间有人来阻挡他,但是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虽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浑身充满血迹,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挖到了第38个小时,奇迹终于出现了。瓦砾堆底下传来了儿子微弱的声音。这位毅力非凡的父亲不仅救了自己的儿子,还救了别人的'孩子。
古往今来,深沉的父爱曾一次次地令我们动容。父爱不仅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还可以让天才“破茧成蝶”。曾经的达芬奇,在别人眼里也是个平平无奇的孩子。一天,上课不专心的他,调皮地给老师画了幅速写。回家后,他还把画给自己的父亲看。他的父亲看后并没有生气,反而夸他画得好。就这样,达芬奇被这个善于利导的父亲培养成了一代画家。
无独有偶,另一位名人的父亲同样值得我们尊敬。莫扎特小时候就被无数人誉为“神童”,但是他有如此成就与他的父亲也是息息相关。父亲是莫扎特的精神和艺术之父,父亲对于莫扎特的重要意义,无论怎样估量都不为过。早在莫扎特3岁的时候,他父亲并发现了他的音乐才华,并为此放弃自己宫廷乐师的身份,转而全心地培养莫扎特。莫扎特的父亲在有生之年中,陪着莫扎特游学演出前后历时十几年,走遍了欧洲,少说也有几十次,行程估计得有上万公里,别忘了,行程都是在颠簸的马车上完成的。父亲之于莫扎特,是精神和艺术的导师,是性命交关的挚友。父亲为了儿子的未来牺牲了事业和健康,没有父亲的苦心培养,就没有伟大音乐家的莫扎特。
父亲,这是一个多么厚重的称呼。深深的父爱总是会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感动。世间正是因为有了父爱,才让我们少了一份畏惧,多了一份安心。父爱如山,我们不仅要学会接受爱,还要学会奉献爱。
父与子读后感11
当我翻开《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里面的内容一下把我吸引住了。
那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地震,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以及他的伙伴。我被这位父亲的壮举深深感动了!为了救自己的儿子,父亲用自己的两只手,不断地挖啊,挖啊……终于把儿子救了出来,当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他满脸尘土,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的时候,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他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父子情歌。
是啊,爱是无形的.,但它可以让你感动不已。他可以让你感受到人性的美丽,亲情的温暖。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更是崇高伟大的!它可以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可以创造人间的奇迹!!
由此也使我深深的体会到,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同样是伟大的,无与伦比的,这种爱是只求付出不求索取的!可平时我却没有感受到这一点,甚至还不尊重爸爸妈妈,不理解他们对我的教育与帮助。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爸爸让我做数学题,我的心思全在玩电脑上,电脑好像爪子一样抓住我不放,我哪儿有心思做数学题呀!我便乱写一气,爸爸看了,直摇头,让我重做,我却不肯……回想起来,我好愧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亲给了我生命,关爱我,教育我……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我的父母!!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做地震中的父与子,内容十分感人。
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所小学顿时成了一片废墟。许多家长闻讯后急忙赶来,在废墟中寻找自己的孩子,大部分家长都放弃寻找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位家长默默地寻找自己的孩子。开始大家也没有注意他,直到警察来了,一位女士跟警察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大家才开始慢慢的注意他。他为了就自己的孩子,不停地在废墟里搬开瓦砾和砖块,有许多人都以为他疯了,警察,消防员,路人都来劝阻他,可他就是不听,依然坚持寻找自己的孩子,他挖了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的衣服早已破烂不堪,眼睛里充满了血丝,手挖出了鲜血。当他挖到了38小时时,他听到了孩子们的求救声,在路人的帮助下,全班学生和老师都被救了出来。
他是多麽伟大啊。
父与子读后感12
今年的圣诞节,妈妈送给我的礼物是一本我梦寐以求的漫画书——《父与子》。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书刚刚拿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看着,笑着,笑着,看着,可是,等我看完全书,我才发现,眼眶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湿润了。是的,我被感动了,被书中父亲与儿子之间那浓浓的亲情深深地给打动了。
《父与子》每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都闪烁着智慧之光,都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天伦之乐。其中,有两个故事最让我难以忘怀。其中一篇是《雪人的反击》,冬季来临,儿子早早起来堆雪人,花了半天功夫。可是,有一个人故意在晚上踢掉儿子做的雪人,儿子第二天早上看了就伤心哭了起来。父亲见此状,就自己扮做了一个假雪人站在路旁。谁知,那个人又从此路过,他又故伎重演,又准备推到雪人,这是,假扮雪人的父亲马上狠狠踢他一脚,背后正在偷看的儿子乐得哈哈大笑。多么聪明智慧的父亲啊!他用这种方法,既惩罚了那个坏蛋,也保护了孩子的精心制作的作品。另一篇是《吸引人的书》,父子俩去书店买回来一本好书,在路上,俩人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啊!这本书太有趣了,不仅是儿子,父亲也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他把烟草错放在正在烧水的'壶里,又把烧好的水倒在了自己的帽子里,最让人捧腹大笑的是,洗澡的时候,浴缸里的水已经放满了,可父亲居然就捧着书坐在浴缸里,还在和儿子津津有味地看着。
看到这儿,我不禁想起我的爸爸,在生活中,爸爸与我简直就像父与子的翻版。他经常会为了跟我争电视遥控器,拿我的一些小错误向妈妈打小报告,可等妈妈真的要揍我时,他又像一把保护伞,紧紧地把我护在怀里。我的爸爸看起球赛来,那可真是废寝忘食。有一次,我们都吃饭了,他还看的正起劲,喊了几次都听不见。妈妈生气了,就把一只已经吃过的饭碗放在他面前,没想到,我那傻爸爸居然就信以为真,以为自己真的吃过了。你说,他与《父与子》中的那父亲有什么两样?
看了《父与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它不拘泥于形式,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爱就像一个个小精灵,时时播撒着温情与关怀,温暖着彼此的心。
我喜欢《父与子》,我更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父与子读后感13
《父与子》是德国作家埃·奥·卜劳恩写的漫画书,《父与子》虽然每一篇故事就只有6、7或8个小段,但是很有趣很幽默。
我觉得很奇怪,这本书里面还有美人鱼、小天使!小天使原本是要飞在天上,怎么会飞到地上呢?美人鱼原本应该住在深深的、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怎么会游到小河里呢?这都是埃·奥·卜劳恩这位大作家依靠着想象来创作的。所以我们要有想象力才会写出一篇篇的好文章。还有一个故事叫《魔法小兔子送的礼物》,就是儿子和父亲在家里看到了一幅画,有一只魔法小兔子,身体洁白如玉,好可爱!它拿着一个小竹篮,竹篮里面装了好多彩蛋和糖果。忽然,儿子看到有一个小猪猪的储钱罐,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对储钱罐说:“小猪猪,让我看看你有多少钱。”儿子把储钱罐用锤子打的粉碎,看到了许多闪闪发光的硬币!他大吃一惊,拿着钱买了好多吃的,父亲回来以后,看到儿子美滋滋的吃着零食,就问:“儿子,这些小零食是从哪里来的?”儿子指了指墙上的魔法小兔子,回答说:“好爸爸,那我就回答你吧,就是这只魔法小兔子给我的。”父亲听完这番话,愣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读完这篇故事,你一定在哈哈大笑吧,其实后面还有更加刺激的.故事呢!另外一个故事叫《捕鱼》,天气晴朗,一大早,儿子就自己独自一个人去河边捕鱼,他捕到了一条鱼,儿子快速地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亲,父亲说:“好儿子,别骗爸爸,要说话算话哦。”儿子兴奋地说:“我的好爸爸,一定一定,我们现在就去河边看看吧。”其实他们不知道,在父子俩说话的时候,有一条肥肥的大鱼勇敢地、奋不顾身地跳出了河面,正好跳到河岸上,也就是儿子捕的鱼它的右边,摆摆尾巴就慢慢地合上了眼睛,死了。等到父子俩过来的时候,父亲看到两条鱼的时候就高高的举起了儿子,欢呼道:“好儿子,好儿子,真是好儿子。你果然不骗人,来,我的孩子,咱们两个一块儿把这两条肥肥的、嫩嫩的大鱼抬到家里去吃烤鱼!”儿子欢呼雀跃说:“耶,好哇,回家吃烤鱼喽!回家吃烤鱼喽!谢谢你,爸爸,你对我可真好呀!”
这本书让我又好笑又感动,好笑的是父亲很幽默,我很敬佩他。让我感动的是爸爸对儿子的关爱,让我想到了爸爸对我的爱,我回家后就给爸爸一个大大的拥抱。父亲是山,母亲是水。父母教我勇敢,教我坚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我就当做一种锻炼来克服它。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父与子读后感14
看到题目时,我不由得想起了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脑海里不断浮现出那一幕幕感人之深而又悲痛无比的画面……我便怀着这样的心情缓缓地读着《《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读完后,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刺了一下,泪流满面。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儿子,不顾自己的生命用手去挖掘,最后救出了儿子的事。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处地方让我深受感动,影象深刻。当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句话时,我被这父亲深深地感动了。虽然当时有许多人都上来劝阻,但文中的父亲知道他常跟儿子说,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所以不听劝告,还是依然用手挖掘。这时候,也不禁令我想起了发生在四川汶川地震中的一幕:
有一个父亲从12号下午就开始挖,用手,一个人挖,什么话都不说,默默地挖,很快双手就流血了。他没注意,只是不停地挖。后来武警来了,看他那么惨,双手指甲掉光了,让这个父亲别挖,他们帮他挖。他不说话,一个人继续挖。于是武警和他各挖各的。
挖了三天三夜,不吃东西,偶尔喝点水。从不说话,不哭也不叫。
第三天夜里挖出来了,他忽然笑了,很温柔地笑,但是他儿子已经变形了。
他叫武警一起,抬开预制板。把儿子挖出来,轻轻放在地上,找来水和纱布,给儿子擦身子和梳头。很轻,很温暖,他始终微笑,武警看到都想哭,又不敢劝他。
擦完,他就把儿子抱起来,坐着,两个人,父子。坐了一夜,也不和别人说话,偶尔亲亲儿子。
天亮了,运尸体的'车来了。他拿了一个尸体袋,把儿子装进去,别人要帮忙,他都拒绝了。
然后,抱起装儿子的袋子,把儿子抬上车。这时候,他突然大叫一声,那种穿云裂石的声音,在场的武警都以为他疯了。上去拉他,他很快平静了,说:“我没事。“
他把儿子放好后,跳下车,抓了一朵野花,放在装儿子的袋子上,说“儿啊,爸爸再送你一程”。
然后,关门,目送车子离开,一个人转身走了。
武警说,他两手食指的第一节骨头都没有了。
多么坚强的父亲,多么伟大的父爱,想到这时,我眼泪止不住了,冲到正在看电视的爸爸的怀里,呜咽的说:“爸爸,
我爱你!”。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听爸爸的话,好好学习,做个乖巧懂事的好儿子。我要每天都能看见爸爸的笑,我要我们一家人能永远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父与子读后感15
今天,孩子让我读了,让我难以忘怀,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这篇课文我一口气读了好多遍,读完文章,泪水早以模糊了我的双眼。多么伟大的父亲啊!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呢?是信念,是承诺,是爱!要是没有这位伟大的父亲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爱的动力,哪有那么多的生命获得新生呢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有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教学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哭了一阵子想起了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不顾各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在人们认为几乎不存在希望的情况下,执着地从瓦砾堆中营救儿。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最后他终于找出了他的儿子,父子俩又救出了14个同学,这是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拥抱在一起。
没有这种无私而伟大的父爱,谁也不可能坚持这样长时间的、希望渺茫而危机四伏的挖掘,儿子也许便因为人们的放弃而葬身于瓦砾堆中。
我读后心潮澎湃。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
在地震当中哪个父母不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孩子;哪个父母不是为了父母不惜一切代价,在危险的时候,哪一位父母不是奋不顾身地去保护他,恨不得把儿女的伤放在自己的身上,哪怕是替孩子死他也愿意。有人说,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哪怕是为儿女赴汤蹈火,父母也在所不辞。
父爱是多么伟大啊!我们都要向父子俩学习,学习父子俩的无私、奉献精神,这种精神要长存。
【父与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父与子04-06
父与子03-09
父与子04-22
父与子11-25
父与子10-17
父与子05-17
父与子05-22
父与子04-19
父与子03-16
父与子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