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书五经》读后感(通用11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书五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书五经》读后感 1
没有飞扬的文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甚至有些枯燥无味。但在墨香索绕的文字间,哲理在熠熠生辉。
最爱孟子的一段话,“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多矣。苟为后利而先义,不夺不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说起“仁”,那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孔老先生的两字金言了,“仁”,礼。
自古成大事者,有仁,便是流芳百世;无仁,便只奈何,遗臭万年。商纣王贪婪残暴,视人命如草芥,纵然生前享乐,死后却只能遭世人唾弃。汉高祖唯有一点胜过楚霸王——仁德,进咸阳后约法三章,方能得天下。项羽纵有豪情万丈,一身武功,最后也只能失败,自刎江东,因为他想着用武力征服别人,到临死是时候,也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他也从未想过“一将功成万骨枯”。
论“仁”,孔先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仁爱的意思是爱别人,这反而映了“庶人”抬头的社会现象,为了制约“仁”,才又主张“礼”仁可谓孔子的.一生中,最光辉,最进步的一面。仁便是尊敬。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朴素的愿望里包含着多么宽广的胸襟啊,在这充满利欲的世界,有几个人不是自私的呢?有几个人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呢?为了谋权篡位,满门抄斩了多少人家。“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一代皇上的背后,怎不是血迹斑斑。即便是汉高祖、唐太宗等明君,也沾染了浓浓的血腥。
可悲!可叹!无仁啊!
于是,仁,便越发可贵!
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四书五经》读后感 2
《四书五经》是中华文学长河中的璀璨明珠。阅读《四书五经》,与远古的伟人来一场邂逅,品味《四书五经》间的文华美景,笑看繁华,宠辱不惊。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分。邂逅相遇,适我愿分。”这是《诗经》里的一场邂逅。每读到此处,我总会停下,轻轻掩卷,屏住气,静思默念一会儿。
我的眼前,仿佛停着一只碟,它的翅膀没有光鲜亮丽的色彩,只有如镜般的澄澈美好,闪着阳光的光泽,汇聚千古之情,沟通着两千多年的烟雨飘拂,两千多年的尘起尘落,两千多年的悲欢离合,淹没了如沙般的人和事……
与《四书五经》的这场邂逅,愈加浓郁,如草青碧天地,鲜活在内心深处,轻轻一嗅,就能闻到露珠的清洌味,青草的清香味,空气的清甜味,可是抖落的樱花?在清晨的薄凉里,燃烧起激昂的心扉。
对孔子的了解并不是太多,但他的教学之道,在我们身边却能耳熟能详。《礼记》中记载道:“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弟子认为孔子如生父一般对其谆谆教导,一视同仁,理应不穿丧服,而是在头上和腰间系麻袋,来表达对孔子的感恩。师与生之间本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但却因一颗颗炙热的心灵,碰撞出了胜于亲情的火花,璀璨而又温暖人心。
回首处,人世迢迢,烟水茫茫,依稀如梦。千年岁月之中,日落寂寂,月初冷冷。心中无法化去的愁,一树的枫叶,红了,黄了,落了,枯了。已经消失于岁月的'大浪之中,却从未被世人遗忘。
正如,《诗经》中所绘“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望。宽分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文采风流的君子,心胸宽广,从容不迫,论德如金如锡,质精如圭如璧般纯澈,年少却不轻狂,温润如玉,正如松柏。
总认为自己年少轻狂,但心头更多的则是浮躁,读史便可滋润心田。徜徉于古文之间,陶醉其中,赏花开花谢,观云卷云舒,一场千古的邂逅,如斯美好!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静下心来,品味《四书五经》间的文华美景,沉迷其中,笑看繁华,宠辱不惊。
与远古的一场邂逅,多么潋滟,似满纸水粉,被春风漾开。
《四书五经》读后感 3
通过老板对我们讲的课,我深刻的认识到礼仪在生活中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认识到我以前是那样的无知,没来公司工作之前,我在家里总是好吃懒做,经常和父母吵架,而我却从来没有从心里去理解过他们。
读中学的时候,父母每星期给我的生活费只够我正常开销的,而我看到其他同学每天都有那么多零花钱去买自己想玩的东西,他们开心的神情无时不触动着我的心灵,我开始感到自悲,甚至有些孤僻,学习成绩更是排在差生的`位置,回到家中也不和父母说话,认为这一切的错是他们造成的,他们没有能力,更没有什么地位,做他们的儿子,我真的很没面子,这想啊想,怨恨不断的增大,父母看我有些不对劲,就主动关心我,而我更是火冒三丈,认为他们是虚情假决的。跟他们大吵了一架,就离开了家里。想着靠自己去改变这不公的命运,挣更多的钱。我要像其他人一样,拥有金钱和快乐。
那天我和父母吵架之后,就偷了他们500元钱来到武汉,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里,我更加觉得自己没有做错。我要去找工作。经过一天的奔波,后来我就看到公司急招保安,又看到这里身穿军装的保安那样威武的气质,就决定在这里工作。
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和学习,我开始慢慢的反省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明白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后来老板又跟我们讲了《四书五经》里面的知识,使我更加的懊悔,以前心中的怨恨消失得无影无踪。
现在我要不断激励自己,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在工作中锻炼成一个真正的标兵。
《四书五经》读后感 4
没有飞扬的文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甚至有些枯燥无味。但在墨香索绕的文字间,哲理在熠熠生辉。
最爱孟子的一段话,“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多矣。苟为后利而先义,不夺不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说起“仁”,那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孔老先生的两字金言了,“仁”,礼。
自古成大事者,有仁,便是流芳百世;无仁,便只奈何,遗臭万年。商纣王贪婪残暴,视人命如草芥,纵然生前享乐,死后却只能遭世人唾弃。汉高祖唯有一点胜过楚霸王——仁德,进咸阳后约法三章,方能得天下。项羽纵有豪情万丈,一身武功,最后也只能失败,自刎江东,因为他想着用武力征服别人,到临死是时候,也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他也从未想过“一将功成万骨枯”。
论“仁”,孔先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仁爱的意思是爱别人,这反而映了“庶人”抬头的`社会现象,为了制约“仁”,才又主张“礼”仁可谓孔子的一生中,最光辉,最进步的一面。仁便是尊敬。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朴素的愿望里包含着多么宽广的胸襟啊,在这充满利欲的世界,有几个人不是自私的呢?有几个人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呢?为了谋权篡位,满门抄斩了多少人家。“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一代皇上的背后,怎不是血迹斑斑。即便是汉高祖、唐太宗等明君,也沾染了浓浓的血腥。
可悲!可叹!无仁啊!
于是,仁,便越发可贵!
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四书五经》读后感 5
中华文明的结果,华夏先哲的智慧,国学之经典,文化之瑰宝。你的语言千锤百练,字字流金,你就是美丽的国学文化。
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你走进了我的视野。当我翻开第一页时,我就深深地被你吸引,你让我废寝忘食,让我不知饥渴寒暑;读完你时,你又让我意犹未尽,让我冒昧地闯进了中华文化的意境,体会到国学的韵魅。你还使我修身养性,增智广识,立德立志。那句“自天子以至于遮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让我在为人修养上受益匪浅,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告诉我要举一反三的.道理,还有那“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等语言让我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精妙绝伦,源远流长。
“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你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更是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千古长流的中国美学的渊源。你提到的“欲治其家,先修其身”,“富不能淫,贫不能移”,让我感受到你的大气磅礴,又产生一种温润飞扬的感觉,更让我更透彻地了解了中华文化瑰宝的美丽。
我最爱的《四书我经》,你不仅让我感觉到美丽的中国美学,还让我在课堂上风风光光了一把。记得有一次,一道难题难住了班级全班同学,那是让我们说出一句《诗经》中的名字,看着大家束手无策,老师随便点了一个名字,竟点到了我,我若有所思,忽然灵光乍现,你“提醒”了我,我脱口而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没想到同学们向我以热烈的掌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你让我拥抱了中华文化的广博与美丽,把每一天的生活过成诗!我要真心感谢你!
《四书五经》读后感 6
四书五经是大学、论语、孟子、商书、易经组成的,是对古文爱好者专心打造出来的,可谓是九文齐全。
我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里面的内容如蓝天一样,非常多,但是后来,我一直坚持每天读十页,读了一个月后,我不禁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可是握着只剩半册的书,我却犹豫了“只剩这么少?这也不够我看呐!”我小声嘀咕着,于是,我又买了本续册,又读起来,发现里面的完全和上册不一样,只有一个章节是完全相同的.,再其他的都是不一样的,不过,我才不会管那么多呢!于是我又埋头苦读起来,有一次,我读的把筷子当作勺子来用,结果一直没喝到,我低头一看,原来是筷子,并不是勺子,爸爸说我是“古文爱好者”,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有一次,班里开古文背诵会,我一下就把一篇古文背下来了,班里都称我是“古文诗童”,我可高兴了!于是我就继续读,知道读完为止……
我希望你们也能读这本书,尤其是古文爱好者哦!
《四书五经》读后感 7
假期已经结束了,身体得到了休息,思想得到了净化。
闲来无事,翻一下书籍。偶见我国古典儒家名著《四书五经》一书,翻来一阅。从中体会到:此书乃儒家思想之鲜明体现,是一部治国、修身、立德、做人的经典之作。书中告诉人们什么事该怎么做?什么事不该怎么做?以此,来约束当时的上至国君,下至百姓的`言、思、行。终于明白我国上古时代为什么没有法典的原因。
儒家思想之博大精深。令今人为之叹服,有人说:半部《论语》打天下,此话甚对。
《四书五经》读后感 8
提起四书五经,我会想起《范进中举》,我会想起《孔乙己》,想起那些八股文下的文人,但我最终发现我错了,我走了一个极端,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走了极端。自从国人不读四书五经以来,就没有这样的人吗?照常有。
但另一个端点却没有,在各个领域里,已经没有以前的“大家”了,有的都是读过、上过私塾读过四书五经的人。我在网上跟随着王财贵教授和大陆南怀谨老先生的足迹,他们的讲演,以及他们十年来的`亲身努力。我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我探询着周围的人,除了学中文的在四年大学时间里读四书五经外,就是学英文专业的了,他们在修外国文学史的同时要修自己的文学史,其他专业的根本就接触不到。我们离我们古老的文化越来越远了。
物极必反,当我留意着“国学”的时候,发现社会上“国学”也越来越热了。我和女儿也开始了我们的读经典生活。
读完了《弟子规》,我们开始《大学》……随着读书的进行发现我们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单纯的女儿多了一份思索,随着古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也在增加,有时候到了被我们称之为“书虫子”的地步。最显著的变化要属遇到挫折了,不再委屈地掉眼泪,而是多了一分沉稳,通过自己去读书来对付遇到的挫折,而且读书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思索,分析书中的人和事,经常问一些我意料不到的问题。
我也在发生着一些细微的变化,少了一份以前所具有的张扬,象女儿一样多了一份沉稳;对女儿更多了一份爱;对爸爸,多了一分以前没有的另一种关心;对家庭多了一份责任。
《四书五经》读后感 9
我读了“四书五经”中的《大学》这样一部古典佳作,对于我这样的未入道的初学者真是有些举步维艰,第一次实在不知所曰,只读到一半,就把它扔到一边,不再去理会它。直到这两天再次拿起,坚决读完了才让我惊叹连连。短短两千多字,就概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深深地被触动。
这《大学》原是《礼记》中的第42篇,是我国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它相传是由孔子门上生,曾参作于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及其治国天下的关系。南宋学者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大学》并不是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中的“大学”,而是指大学问,有关政治,哲理的高深而广博的.学问。“为初学入德之门也”一章提出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三纲八目”告诫世人要严于律己,修养品德。"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就是说从天子到百姓,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无论从哪个层面解释《大学》都告诉我们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八目”中我认为修身是最根本的一条!人与人有不同的品行是因为成长的环境所致,我们崇尚的是做一个有道德,品行,修养的君子。首先要正心,诚意,修身才能达到做君子的基础。但当今社会风气日益败坏,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达到君子这个基础呢?许多人都被利益诱惑,失去诚信,失去品行,生活中就有许多被利益所迷惑 从而拋掉道德,品行,诚信的实例!
许多卖菜卖肉的商贩为了让菜肉不变质,能卖得更好。通常加入了大量的防腐剂,添加剂。而这些化学品往往会危害人体健康!这些人都是道德败坏,品性沒有得到修养的结果 !
人人都要以修养品德为根本。"物有本末,本末倒置"终不会有好结果。一定要修好自身素养,如果根无修好,那一切就扰乱了。所以现在的我要努力学习,完善自已,做到内外兼修,心正不邪! 这是我对读《大学》里面浅显的认识,对修身感悟。很多道理还是不太明白,仅写出初读感受!
《四书五经》读后感 10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孩童稚嫩的诵吟声与两千多年前那浸透着智慧的声音跨越时空,交织融会在一起。
“四书五经”作为儒家经典,经过了时光河流的淘洗,流传至今,不可不谓古人智慧的结晶。不必说那“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诗经》,也不必说那涵盖了天地万物之理的《周易》,单是“四书”,便令人受益匪浅。
《孟子》中有这样一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古代大贤,在“亚圣”眼中,人在古代就已经分成高下,分出三六九等。所谓“劳心者”“劳力者”之类,是谋生之法的差别。更有其在“智”这一点上的差别。现代人常说的“智商”、“IQ”的高低便是如此。孟子曰:“先圣后圣,其睽一也。”本是说做人之准则,无论古今,是不变的',而真理也是如此,不会因为时间之流逝而改变分毫。对于“智”的看法,虽不排除有些人有失偏颇,但这绝不是一种歧视,而确实是“智”决定一个人的出路。
圣人孔子眼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由此我们引申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儒家本是推行“仁政”,提到“仁者”也就不足为奇,而又提到“智者”,足以证明一个“智”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
孔夫子也对“智”作了一番解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就是智慧的意思。孔子认为,实事求是的求学态度恰恰就是智慧的表现。《两小儿辩日》一文中的孔子便是如此严谨而又绝不信口开河的。
我觉得,智慧更是要渗透到日常言行态度之中去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能十之,己千之”,这是“智慧”的另一种体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是踏实的努力付出。就如那句“拾穗虽利,不如躬耕;束炬夜驰,不如早行”,凭借一时的小聪明,能成什么大事业?又如何算得上大智慧?所谓“大智若愚”,便是教导我们要脚踏实地、才不外露地谦逊地做事,方能成就智慧。
光是一个“智慧”,书中寥寥数语便如此深刻,更不用说其它深深蕴藏之哲理了。“四书五经”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可见一斑。
《四书五经》读后感 1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中庸乃人生成败的智慧根本”,“诚于中,信于外”,“君子当慎独中立”,“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诚则明,信于外”,“和为贵,不自弃”从六个方面展示了《中庸》的思想和理论。
一开始读《中庸》时,感觉很迷茫,因为我并不知道它在说什么,但是学习通的经典共读里有译文,让我更容易理解了。
第一章中“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它让我明白一个真正高尚的人,即使在没人的时候也高要求自己,自律成为一种习惯,坚守原则,不辜负自己才能成为更优秀的人。还有当颜回被污蔑偷盗时,孔子用金子试探他,颜回却说“天赐颜回一钿金,外财不发命穷人”。从他身上我深刻领悟到了《中庸》中说的诚,他诚实,不为外财所诱惑,自然身正不怕影子斜。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君子坦荡荡”的感觉,这让我感觉很佩服,在生活中我们要做这样的人,只有成为一个真正诚实的人,他人才会更相信你。
还有祁黄羊荐贤无私的故事,他身上有着伟大的包容心,所以他不计前嫌,无私推荐有能力的人,这让我学习到我们不能够总是斤斤计较,我们要拥有一颗伟大的包容心,对待周围的'人要善良要多多包容他人的过失或者不足,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还有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意思就是君子是重于人际协调,但是不能随波逐流,信守中庸之道,但是独立不偏不倚,国家政治修明时,不因世事艰难而改变方向,国家混乱无道时,君子坚守品德和信念,至死不渝才能叫刚强,作为新青年,我们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现在国家开明,政治有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幸福的年代,但是我们应该要居安思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成为一个强大的人,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服务。
读《中庸》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还有在学习中的道理,很多名人都是自学成才,如王冕等,在如今这人教育资源如此多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学好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书五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四书五经有?11-12
四书五经名句精选04-23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07-25
四书五经的经典名句08-01
四书五经名言02-18
四书五经是哪个朝代的01-17
“四书五经”成语解释04-09
阅读四书五经经典征文03-09
四书五经指什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