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化的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文化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文化的读后感1
五一假期中,我读了一本原版的《鲁滨逊漂流记》,被其所深深吸引。由于读的是中英对照版,缩水太严重。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找来中文版的读了起来。读完之后,心中有许多感受。
首先,我认为书名叫做《鲁滨逊漂流记》似乎有些不太合适。鲁滨逊地一生中最主要的经历是他在荒岛上度过地二十八年,这同漂流根本无关。而其在海上度过的日子里,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进行着有目的的航行,即使偶尔遇上风暴,船偏离航线或他落入水中,他并没有任其漂流,而是奋力将船驶回航线或自己努力像目的地游去。因此,我认为书名叫做《鲁滨逊漂流记》与内容不符,有些名不符实,不妨改作《鲁滨逊历险记》,这样才更能体现出他的冒险经历。鲁滨逊在荒岛上呆了整整二十八年,在这二十八年中,他忍受着孤独,艰辛,病痛和危险。
在岛上。他除了遇到残忍的野人和可怜的俘虏外,再也没有遇到任何人。在这二十八年中,他多次回想起他父亲地忠告,并且每次都后悔不已,都埋怨自己为何当初没有听取父亲的意见。在他首次出航,遇上暴风但平安回来后,他曾一度试图放弃继续出航的念头,但最后,无知战胜了理智。我认为鲁滨逊太不理智了,他有一个很好的家庭,可以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有一个很好的未来,但他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付出了至少二十八年的时光,甚至是他的一生。我想,如果我是鲁滨逊的话,或许我会听从他的意见,毕竟,他是我的父亲,他的生活阅历比我丰富,他比我更冷静。
在这二十八年中,鲁滨逊做了许许多多的事。他先后把三个山洞建造成了自己的`家。起先,他捕杀野兽来进食,用野兽皮制作衣服,而后他自己种植了谷物,并制作出了面包,等等。我简直难以想象鲁滨逊的生活有多么艰苦。我简直难以想象,如果我是鲁滨逊的话,我能忍受所有的困难吗?恐怕我不能,所以,我必须学习鲁滨逊的这种精神。也许,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原因之一吧。
在书中,作者笛福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对鲁滨逊的心理做了十分详尽的描述,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真实的世界中,令我仿佛亲身经历了这次历险。值得一提的是,在文中,有许多各式各样的错误,比如错别字,前后矛盾,等等。不知是由于作者写书太仓促,还是想把此文变成真正的海员日记而故意出的错,也许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总而言之,我从这本书中,从鲁滨逊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东西。也许,从现在开始,我必须自己独立地做些大事了。
经典文化的读后感2
《呼兰河传》把人带到遥远的回忆里。似乎亲身来到了灰色、平静的边境小城,土得掉渣却如诗如画。旧时的景象和人物在灵巧别致的笔下活了起来:冻裂了一切的寒冬、卖馒头的老头、街道中间的深炕、后园子、爱看热闹爱传瞎话的小镇居民、大神、道士、小工、童养媳。
《呼兰河传》的结构是越轨的,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确定的主角,没有固定的主题,不是小说也不全是回忆,就这样散散乱乱、随心所欲地挥笔而去,却一路带着你走进忧伤、敏感、无助而又凄美的女性世界。能一气读完的书已经极少,能一气读完的文学艺术品则少之又少,超越偏见读完《呼兰河传》是一种幸运。书中的人物定格在脑海深处,超越时空他们仍然处处存在着,善良而冷漠的爷爷、开朗却无助的小团圆媳妇、勇敢而苦命的冯歪嘴、爱面子又委曲求全的.有二爷。正是这普便的人性描写,使《呼兰河传》历久弥新,位列《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第九名当之无愧。
然而《呼兰河传》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萧红朴实、独特、细腻、真切的文笔,有什么故事能比作家的文笔更吸引人呢?受萧红影响而走向汉学之路的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如此评价萧红:“萧红是一个好画家,她的文字简单朴素,不华丽,但阅读她的作品仿佛身临其境,闭着眼睛就能看到她笔下描绘的那个地方,她是用文字绘画的好作家。”这位曾把萧红作为博士研究课题的汉学家说出了我内心真实的感受。可惜的是这位极具天分的女作家命运悲苦,31岁就离开了人世。
作为一个黑龙江人,我为第二故乡哈尔滨的呼兰城曾经有一位这样独特的作家而感到骄傲,这位义无反顾追求女性自由的萧红值得被人们永远铭记。《呼兰河传》中萧红对儿时后园子的描写似乎正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经典文化的读后感3
等到姜维连夜差人修好栈道后,整顿好军粮兵器后,调遣好船只后。又一次向后主表奏,说他要率军攻打魏国。后主刘禅看表奏之后,表示他很犹豫,不知道该不该让姜维去带兵攻打魏国。每次我看到他决策一件事情,不是被宦官左右,就是各种犹豫不决。从未有过自己的决定,也从未有一个当好君主的模样。真是丢他爹刘备的脸。
谯周给刘禅说,请一定要阻止姜维进军攻打魏国。我夜观天象发现,这次出行很有可能出现大篓子,所以还是不要让姜维打仗的好。后主听了后,就说让姜维试一试,如果打了败仗就再阻止他。谯周听了后,就回家装病不上朝了。我看了这些内容,发现一件事,你们古人都好装病,一旦遇到挫折。你们古人的'心灵就那么脆弱,不堪一击吗。不过诸葛亮也装过病,但他装病,是为了让刘备当上皇帝。那个时候,大臣们都想让刘备当皇帝,但刘备就是万般推辞,最后呢,还不是当了。所以说,这种事,推辞的不了,不如直接接受呢。
姜维临出发前,问他的部下廖化说:我现在出师,一定要恢复中原,我应当先攻打哪里?廖化也是个老实人,直言不讳,直接说这仗没法打,我没法决策。姜维听了后生气啊,直接让廖化留守汉中。自己决定去洮阳。廖化啊廖化,你说你,刘禅都说让姜维带兵出去打仗了,你这个时候再说,这仗不好打,我没法决策。任谁都会生气,更别提姜维。
邓艾和司马望(又是你俩)那个时候正在谈兵,听说这件事情后,就派人去打探姜维要去哪里。司马望知道蜀兵都往洮阳去了,就问邓艾,姜维多计,难道是假装攻打洮阳实际上是攻打祁山呢?邓艾这个聪明人,一看就知道,姜维这是要真的攻打洮阳。
司马望知道后,肯定是各种好奇。邓艾就说,每次姜维都出现在咱们有粮食的地方,现在洮阳那里没有粮食,姜维一定料想我们只守祁山,不守洮阳,所以他才攻打照样。如果他得到这座城池,他就可以囤积粮草,联结羌人,缓缓图之。司马望又问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司马望真的是好爱问问题啊。邓艾也是真的喜欢回答问题。邓艾说,咱们可以先撤走这里的军队,兵分两路去救洮阳。距离洮阳有二十五里远的地方,有一座侯河小城,这是洮阳的咽喉之地。你引一军在洮阳埋伏,偃旗息鼓,大开西门。我再引一军埋伏在侯河,这样一定能大获全胜。
他们计划好后,各自按照应定的计划行动。只留下一个不出名的将军留守祁山寨。
【经典文化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文化苦旅文化之痛读后感08-31
文化07-24
文化苦旅读后感09-08
文化苦旅的读后感10-17
《文化苦旅》的读后感05-19
《文化苦旅》读后感07-29
《何谓文化》读后感04-17
文化使者读后感07-07
文化苦旅读后感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