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色的鱼钩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
在25000里的长征中,演绎了不少抛颅头,洒热血的非凡故事。金色的鱼钩更是让我为之感动。
金色的鱼钩主要写老班长照顾“我们”三个病号,为了让“我们”快点康复,走出草地,捉鱼给我们吃,自己却嚼草根子。老班长虽然消瘦了很多,但身体健康,四肢健全,完全可以抛下“我们”,自己轻松地走出草地。但他没有那么做,反而像对待自己亲生儿女一样对待我们。即使自己十分疲倦,也会让我们喝到鲜美的鱼汤。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多么高尚啊!正是这种精神鼓舞着我们,遇到任何困难,要勇敢面对。终于我们走出草地,可是老班长却永远闭上了双眼。像老班长这样的革命战士,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他们的热血洒满了中国每一片土地。我们应该将他们的事迹铭刻在心中。他们是英雄,为国奉献的英雄;他们是榜样,我们学习的榜样。每一滴水,每一盏灯,每一片土地,都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没有了他们,哪来的新中国?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珍惜亲人,珍惜这么美丽的中国!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明亮娇艳;我们是祖国的明灯,照亮黑暗;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撑起一片天空。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中,我们应该不负先烈所托,全备武装,让国家更富强!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2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尽心尽力的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看到炊事班长还没到四十岁,脸上却已经布满了皱纹,两鬓都斑白了!不由得让人心疼。“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是食物吗?那能吃吗?我不禁一遍遍问自己,但我们可敬的老班长为了三个生病的'老战士,也为了完成指导员的嘱托,还是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正因为长期食物的缺乏和身体的劳累,老班长倒在了草地上,再也没有起来!“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解释了课文的主题。鱼钩虽然长满了红绣,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向老班长一样舍己为人的人有许多,比如:用30年来赡养6位孤寡老人的林秀贞。她的颁奖辞这样写道:用三十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寡孤独废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实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还有大山深处孤身支教的徐本禹。他的颁奖辞这样写到: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可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他们都是普通人,却做着不普通的事。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一首又一首的生命之歌。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3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我的眼睛湿润了,眼眶里的泪水都要流出来了。文章的一些感人的段落,让我感动不已。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也浮现在我的脑海的前方。
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长征途中一位老红军战士受党组织的嘱托,护送伤员——两位年轻战士。走出草地途中,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
当我读到“老班长手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哽咽下去。”的时候,我就像故事中的小梁一样,好像觉得有王恩钢针扎着喉管,我感受到了老班长的辛苦,他每天都要当保姆,帮助受伤的伤员,包扎伤口,换纱布,有时纱布没了,就撕下自己的衣服,撕成一小条一小条的细布,给小梁包扎伤口,他每天又要当勤务员,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打扫一下,每次都会用几根木棒和一块破布搭起的一座小帐子,为了让伤员住得舒服一点。让风吹不到,雨下不到。老班长为他人付出了那么多,可对自己来却是那样的简单。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4
《金色的鱼钩》课文讲的是一位四十岁的老班长无微不至地照顾好三个病号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最使人感动的是他千方百计地给三位病号吃上鲜美的鱼汤,自己却不吃。病号的身体一天天地好起来,老班长的身体却一天天瘦下去。当我读到老班长在吃剩下的鱼骨头和草根时,我的眼泪便簌簌地掉下来。多好的同志,多好的战友,多好的长者啊!
老班长处处为别人着想,处处为别人着急!为了让病号增加营养,白天,老班长找鱼饵,钓鱼:晚上,眼睛不好使,还用手摸野菜。钓到了鱼,就钓到了希望;摸到了野菜,就摸到了可怕草地的边。
老班长,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你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你对工作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永远值得我学习。
老班长,你是我前进的丰碑。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5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私利的膨胀充斥着社会。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成了每些人奉供的名言。那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人被讥为傻子,仿佛成了另类——我要告诫这些自以为聪明人的是,社会尊敬那些奉献不求图报的人,真、善、美是人间的永恒的主旋律。
《金色的鱼钩》是对学生塑造人生观、世界观的典范。老班长的形象永远被后人敬仰,因为他心中只有别人,唯一没有他自己。
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病号,忍饥挨饿,最后活活累倒、饿倒、再也没起来。文章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本身就会有,为了他人,宁愿牺牲自己,老班长的献身精神永远闪烁着光芒,激励后人。让子孙后代继承光荣传统,发艰苦奋斗精神,振奋民族自信心,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世界之林,这选编这篇文章的苦心。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道德品质放在第一位,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最好的,也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科学的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这是历史的必然;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发掘学生内心潜力,使之健康成长,成为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爱心、有孝心、有责任心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再责任。
教育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经久不衰。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金色的鱼钩》,里面的事发生在1935年的秋天,写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带领几个年轻的士兵过草地的故事。
读着读着,我就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原来,老班长为了让小梁他们吃饱肚子,自己吃鱼骨头。为了不让小梁知道原因,还说:“他早就吃过鱼了,看到碗里没有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而小梁却打断了老班长的话……最后,老班长把小梁搂到身边,跟他说:“小梁,说真的,弄点吃的不容易啊!”小梁再也忍不住了,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见。”老班长又给小梁他们一碗饭,小梁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最后,小梁大口大口地吃着鱼汤……这天上午,大家四处去找野菜,却发现,老班长昏倒在一个小塘边……于是,他们立即分工,一个人去钓鱼,一个人生火,一个人照料老班长。小梁在水边钓鱼,心里盼望鱼儿快点上钩。等了好久,才钓上来一条两三寸长的小鱼……
老班长走了,小梁小心地把鱼钩收起来。小梁想:等革命胜利了,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我们今后一定要向老班长学习,老班长太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