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的智慧》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懒惰的智慧》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懒惰的智慧》读后感1
《懒惰的智慧》中别出心裁的将“懒”和“智慧”连在了一起。文中的“懒惰”是指那些讨厌吃苦受累,懒于无效劳动,不愿因循守旧,但是却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想出省时省力的懒办法,他们是聪明的“懒人”。其实,“懒人”的身上常常闪烁着创造的火花:懒得扇扇子,发明了电风扇;懒得洗衣服,发明了洗衣机;懒得收割庄稼,发明了收割机;懒得爬楼,发明了电梯;懒得走路,发明了汽车、火车、飞机,买东西懒得出门、直接在网上淘??“懒惰”激励了发明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古人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懒人的智慧就在于懒得动手动脚,却勤于动脑用心。他们不是傻懒,而是善于想出懒的办法。反思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该怎样学习“懒人”的智慧呢?有的同学看上去整天忙忙碌碌、埋头苦读,却是事倍功半,成绩平平;而有的同学看上去学的轻轻松松,成绩却总是遥遥领先。我想他们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懒办法。他们是学习的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磨刀不误砍柴工”,偷懒有时可以找到更好地方法,当你遇到一道十分复杂难解的题目时,不要急于往下做,先不要用麻烦的方法做,花点时间想想有没有更好地方法。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懒惰的智慧》读后感2
读过《懒惰的智慧》,文章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懒惰与智慧间微妙和谐的关系,这又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家长老师们的口头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么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有着什么关系呢?
文章作者利用了多个论据向我们证明他的主观思想,这些事实一次又一次证明了“懒汉”往往拥有比其他人结构更加严谨敏捷的逻辑性思维,因此能够极快地适应并处理各种事务,在各种“偷懒”中不断地增长着思想与智慧。但是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角度来议论这个观点,就显得促襟见肘了。试问,一个人只知道空想,但是没有任何实践,能办成什么事呢?答案是一事无成。就像孔子在学习方面的.学思观点上认为的“思而不学则殆”。因此,“懒汉”们往往被认定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可见想要办成办好事,“勤奋”必然也是“懒惰”不可或缺的其中之一。
再拿几个小故事讲讲吧。哈佛大学是众所周知全世界最著名的学院之一,能够去那里深造一番的无不为出类拔萃的天骄之子。在哈佛有个有趣的现象,书籍在学院里几乎是随处可见,每天凌晨四点半,学生们就已经早早聚在一起旁若无人地专心攻读,后来也有了《哈佛凌晨四点半》的这么一个节目。里边提起过一个哈佛新生开学时在功课上偷了些小懒,结果后来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被迫退学的事例。因此在校的学生们也多出了一则潜意识,如果没有付出百分之百的勤奋,那么你便无缘哈佛。
儒家创始人孔子晚年酷爱《易经》。虽然《易经》生涩难懂,学起来很吃力,但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由于他刻苦学习,勤展竹简,次数多了,竟连皮筋断了三次。这便是成语“韦编三绝”的由来。勤奋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品质,纵古观今,不论是知识上还是思想上,勤奋极大程度上弥补了人们的各种不足,且能够持久有效地巩固下来,化为己用。
“懒惰”与勤奋两者相比较,客观看来,前者更优于思想,后者更优于行动,相对而言却又是缺一不可。那我们个人又该怎样在两者之间取舍呢?最好的方法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留下“懒汉”的迅速完美的思维,从小事中培养勤奋的好习惯,相互结合,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懒惰的智慧》读后感3
长期以来,人们一说起懒惰就深恶痛绝。其实,“懒”从某种角度来说,既能成为一种创造的动力,也能提高生产的效率。
犹太人汉弗特就是推崇这种“懒惰”哲学的人。他在加拿大渥太华开设了一家豪华宾馆,处事甚为“懒惰”,凡是能吩咐别人为他干的事,他绝不亲躬。宾馆业 务虽然繁忙,他却整天悠闲自在。年终时,他让宾馆分别评选出10名最勤快和10名最“懒惰”的员工。汉弗特叫人把10名“懒惰”的员工叫到他的办公室。
这 些员工心里七上八下,心想老板肯定会要我们滚蛋。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一进门,汉弗特就说道:“恭喜各位被评为本宾馆最优秀的员工。”他们被弄得丈二和尚 摸不着头脑。看着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的表情,汉弗特招呼他们坐下后,笑着慢慢解释道:“据我观察,你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习惯于 一次就把客人的房间收拾干净,一次就把工作干完,讨厌多走半步路,讨厌做第二次。因而在别人眼里你们整天闲着,在偷懒。但依我看,最优秀的员工全无例外的 都是‘懒汉’,因为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懒得去做。而勤快员工的‘勤’,大多表现在他们整天忙忙碌碌,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做一件事 不在乎往来多少趟,花多少时间,这样能有效率吗?”
人正是懒得推磨,才发明了风车;懒得走路,才发明了汽车;巧于懒惰的人,身上常常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懒惰的智慧》读后感4
《懒惰的智慧》是美国作家凯利写的,中文的“懒惰”指讨厌做吃苦受累的事,不愿墨守规矩,却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品质。作者认为没有“懒惰”的人,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万有引力”、“数学规则”的例子,都证明了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也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太守旧,要用知识,要用正确的方法,要有正确的新思路。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从古到今,每一项新事物,新公理的诞生都是那些运用知识、创新,吃苦的人发明出来的。他们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方便,又不想去做守旧的事。例如,我们远祖住在条件恶劣的山洞里,每次喝水,都要走到溪边才行。于是他们发明了最初的水桶,这样他们就可以把足够喝一天的水提回家去。
同时我也明白,在学习上我们要讲究方法,不能死记硬背。要背一遍课文,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要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首先要了解它的含义,弄清楚作者想说的道理,然后去背,就会很有成效。
我们也不要认为,运用知识,用心智去偷懒取巧的事就是做事不认真,这样的态度不会做成什么事,关键是要看结果,如果这种做法获得的结果是我们想要的,对我们有利的,那么这种做法也不一定就是错误,所以,我要做一个有新思想,勇于创新,用心智去偷懒取巧,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懒惰的智慧》读后感5
在生活中,“懒惰”常常被人讥笑,“懒人”几乎成了一个耻辱的代名词,而劝勤的名言典故则不计其数。什么“一勤天下无难事”、“业精于勤荒于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更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等等。为了读书,勤且来不及,哪有工夫懒。但《懒惰的智慧》这篇文章却将“懒”和“智慧”连在了一起,真可谓别出心裁,琵琶反弹。新鲜!不同凡响!文中讲了饭店优秀的服务员都懒于走路而把餐具一次性送上;人类的远祖懒于每次走路去喝水而发明水桶,懒于挑水翻山越岭而发明水车;波特为了偷懒发明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最令人吃惊的是人类杰出的工程师——人类动机研究着吉尔布莱思发现了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
读了文章我才知道,文中的“懒汉”是怎样的一种人,“懒惰“的真正含义。“懒汉”是指那些讨厌要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不愿因守旧、墨守成规,却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懒惰”的真正含义是指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是指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是“智搏”而非“拼搏”;是指不满足现状,不因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就是不满足于悉心操作技能,而潜心于心智技能提高;是指不断喷发省时省力的愿望,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有问题意识。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也有这样的实例:四川农民贪图“懒惰”用洗衣机榨菜,常常造成水管堵塞。为了满足农民的需求,海尔研究人员将销往四川的洗衣机出水管加粗到蔬菜不堵塞。海尔洗衣机顺理成章在四川畅销。懒惰激励了发明,懒惰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人类的文明中,处处充满了懒惰的智慧。面对我们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得到来,是当“勤劳的人”呆干、死干,僵化地以不变应万变,还是像“懒汉”一样巧于实干,积极地以快变适万变,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思考的问题。
【《懒惰的智慧》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
懒惰的小猪作文03-17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通用12篇)07-22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07-24
懒惰找朋友的睡前故事01-23
勤劳与懒惰故事03-09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懒惰的智慧》优秀教案09-13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优秀读后感07-22
懒惰的汉兹寓言故事11-15
懒惰熊寓言故事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