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

时间:2024-05-23 19:33:41 林强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 1

  暑假期间,认真阅读了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此书为我这个站在班主任工作起跑线上的人指明了奔跑的方向,以下两点感触颇深。

  发现非正式表扬的魅力

  在所有的管理行为中,评价是一项需要每一位管理者特别小心的事情,因为它本身的高利害,也因为评价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慎用。而“非正式评价”尤其是“非正式表扬”的运用在教育教学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希贵校长在书中讲到了这样一位领导,他常常在你做了一点什么事情之后向你伸出他的大拇指,以至于被业内人士私下敬佩地称为“大拇指领导”。你的一项变革、一点经验,甚至一篇文章、一次发言,都有可能获得他“大拇指”的肯定。虽说是没有任何奖金、证书的表扬,却激励着大家不断前行。事实上,这样的“非正式表扬”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可以很好地运用。书写生字时对学生个别笔画的肯定,朗读课文时对学生情感把握的褒奖,思考独到时及时的鼓励,都时时鼓舞着孩子们,激励着孩子们。

  印象最深的是身边有这样一位老师,坚持为每一位孩子过不一样的生日。他和家长们一起,收集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做成影集,让班里其他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为他留言送祝福。还会亲手写一张贺卡,将自己的爱都写在了上面。不管过程怎样,相信这份真情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我们还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我们可以尝试着选取真实、可信的一点,让“非正式表扬”的潜能无限放大。

  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对于学生初入学时的不知所措、不适应,他们表现出更多一倍的担心和焦虑,那么,随之而来的是一手包办,不给孩子留空间。这样做,看似避免了无措的发生,其实只是将这样的不适应、不成熟的状态延迟而已。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如果家长始终不给予孩子独自行走的'机会,那他将永远也无法长大。如自然也就丧失了培养他们自主、自立的机会。

  我想最困扰老师们的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了,而“电梯”一词最近一直是热门搜索词汇,这本书中就有这么一个关于“电梯”的小案例:有些学校在屡禁学生乘坐电梯而不见效的情况下,在电梯上装上了限乘装置,只有持有刷卡权限的老师才能乘坐。硬件设施一改,似乎解决了长期以来让学校担忧的安全问题,但同时也失去了教育的机会。李希贵校长说,如果我们不能在乘梯和禁梯这一矛盾冲突的情境中,让学生明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该如何使用资源,不让学生从内心明白在一个团队中如何以合理的方式尊重应该尊重的人,有一天一旦遇到类似的问题了,他们将仍然是令人头疼的一群。试想,这样的生命体验怎么能舍弃,很多能力的培养都在是问题中发展,在错误里成长起来的。这样好的教育机会,我们怎能错过!

  不管是“非正式表扬”还是“学会放手”,都需要我们去用心去理解每一位孩子,发现他们的细微变化,及时地引导,感受他们的需求,适时地帮助,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成长的力量。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 2

  在没有接触李希贵这个人之前,我就已经听过他的“语录”,比如“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没有仓库的学校是一种理想,它其实是想告诉人们,学校里不应该有库存起来的资源”、“跳出教育看教育,需要擦亮我们的第三只眼睛”等等。这个暑假里,我从《面向个体的教育》里真真切切地领略了李希贵博大的教育思想,并从中得到了不少的震撼和启发。

  李希贵是现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历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同时也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等等。他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但纵使头顶着这么多闪光的头衔,却反而使得他的师生观和教育观更加瞩目。

  一、师生观

  北京十一学校里,李校长高举“学生第一”的大旗。为了创建孩子们向往的理想学校,他们让选择成为学校的主题词,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班主任成为了主任导师,和其他几位担任导师的相关老师组成一个教育团队,分别负责学生的人生导航、心理辅导和学业指导。而教师在学校的办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处于第一位,才会协助校长落实他心中教育理想。“我认为关注学生应该先从关注教师开始。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这个目标,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任何关爱,只能通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一位教师,在校园、在课堂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他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让学生‘近墨者黑’”。

  二、教育观

  一次,在高一新生的录取中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一位在马术方面已经很有造诣但中考成绩差距很大的学生报考了十一学校。是录取还是放弃?学校校务会经过讨论,打破常规录取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他们的想法就是宁肯放弃百分之百的重点率,也要为各类不同个性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要为老师们的教学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氛围,将学校真正建设成一所属于孩子们的学校。“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也是让李希贵至今感到震撼的话。

  身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也应该从关注孩子本身开始。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发现那棵树,那棵树一定与这棵树不太一样,有的需要在天空挺拔,有的则需要在河边茁壮,有的习惯于云山雾罩,有的却渴望阳光普照……发现那颗树,需要我们提供适宜的土壤、水份、气候、养料,需要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需要我们的教育情怀。“我深切地感受到,当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焕发自我潜能,发挥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这是李希贵校长的切身体会,我想,《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定会让我们换一种理念、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视角来看我们的孩子,放大教育的的智慧和力量,以塑造孩子美好的人生为方向而奋斗!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 3

  暑假里,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一个孩子从6岁进校园,到12岁离开小学,他在学校能获得什么培养什么,知识和思维,习惯和能力,而这一切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子呢?课堂学习、生活实践、死记硬背、试题累加、社团浸染,教师在其中扮演的是讲授和练习的角色。很多教师知道学习是有规律的,成长有特点,个体是有差异的,知道学习的有效规律,且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我们所面对的个体问题呢?所以我们要学习有关儿童成长的心理生理知识。

  一直以来,我们喜欢站在教的角度设计课堂,按照教学进度确定学习任务。其实,我们应该首先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教”先退避在一边,把“教”先剥离出来,设身处地弄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起承转合,何处山重水复,何时柳暗花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应该是鼓舞着,让学生始终有不竭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是欣赏着,让学生在欣赏的目光下,变得自信阳光;教师应该把学生捧在手心,让学生像是躺在妈妈的怀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攀上属于自己的峰顶,让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成功。

  当然,应该亲近的远不止被冷落的教材,成功的教学应该更加开放。打开教师的窗子,扯一块西山的苍翠;推开学校的大门,与学生一同跨入时代的高铁;链接信息高速,世界就在校园。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只有我们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广大、多元的学习舞台时,他们的未来才值得期待。

  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应该是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如果我们能够把更多听课的时间用到老师们关于课堂设计的讨论之中,也许发生在课堂里的教学会有着老师们更多的智慧。

  一个老师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和生动的情节,那他或她的学生也学会了在传递中去爱生活。

  一个老师爱教育,那他便会带着对职业的崇敬和神圣来对待职业中的每一个孩子,孩子既是我们工作的对象,更是和我们同走幸福职业路的伙伴,一个问题学生的存在就意味着我们有提升功力的机会了,教师应该是领着薪水做慈善事业的人。

  一个老师爱学科,在他眼里,他是为学科而存在的学习者,那么他的孩子所感受的就是学科的魅力和神奇。

  一个老师爱学生,他知道,学生是一朵朵来自不同家庭的.花苞,早开晚开不开都是个体的存在,他们在这个土壤上,不是来遭受歧视和统一的修剪,他们需要的是适合自己呼吸系统的氧气和水分,承认个体差别,才会有个体教育的眼光。

  “我深切地感受到,当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焕发自我潜能,发挥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这是李希贵校长的管理体会,我想,《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定会让我们换一种理念、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视角来看我们的孩子,放大教育的的智慧和力量,为创建让孩子们向往的理想学校而努力。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 4

  “一所中学,没有了行政班,没有了班主任,没有了班干部。4000多名学生,4000多张课表,1430个教学班,100多门课程,200余个社团,40余款校服……这是北京十一学校”。

  看到这些,我不禁深深震撼,这是学校吗?这和我印象当中的学校管理完全不同,校长(作者)李希贵是怎样的一个管理者呢?

  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中,李希贵校长记录了这场改革的心路历程。在书中,我能感悟到改革的艰难,分享改革者的智慧和创意,体会到改革者的追求和魄力。这是一本“做”出来的书。

  1、帮助孩子在集体之外成长,平等对话,教育才真正开始,让学生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结识志趣相投的伙伴也应成为教育的.目标,寻找团队精神,发现课程的独特价值,帮助孩子在集体之外成长,克服自由恐惧症。

  2、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不要把学生都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因材施教与学会选择,从助推器到发动机,在自由空间里培养自律意识,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发现和教育同样重要,从“自理生活”到“自谋生活”,少一些抽签,多一些选择。

  3、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心中要装大目标,教学生自己去解决难题,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过节的样子,让学生找到更多的同伴,戏剧课,为男女生正常交往搭建平台,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处分学生。

  4、帮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管理学生学习,听课、观课与走课,帮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亲近一下被冷落的教材,把活动与读书联系起来,学会等待。

  5、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各就各位:从班主任到导师,从说服走向对话,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礼貌,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谁来判定师生关系的质量,寻找质优价廉的师德,教师不是培训出来的。

  6、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校长转身学校才会转型,构建领导型的组织结构,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好教练才是好领导,把激励的任务外包,“我”还是“我们”?让选择成为学校的主题词,扩大教师的影响力,把权力关在笼子里,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7、精确的分数不一定是正确的评价,教师的业绩在哪里,精确的分数不一定是正确的评价,评价团队才能形成团队,评价的目的是促进被评价者的进步,聘任是好的评价,发现非正式表扬的魅力。

  8、鼓励先进,允许落后,调整结构是组织变革的有效杠杆,鼓励先进,允许落后,校长要走在改革队伍的中间,让变革大限度发生在“民间”,不破不立与先立后破,有了感情再变革,在变革中发现可分配的利益,先开枪,再瞄准,用改革的思路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 5

  每逢假期,便是培训季节,从新入教师到班主任,培训的名目应接不暇,然而培训水平却是良莠不齐,讲课的专家也是有高有低,本着学习的态度参加培训的同仁,甚多深感失望。大家欢迎的是务实的教育,是源于学情的教育,是迎合时代发展的真正的教育。《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符合了我们的要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最受教师喜爱”的称号当之无愧。

  对于“平等对话”,作者认为“平等对话,教育才真正开始”。这个环节是给我们启发最大的环节,全国课改,浙江省走在改革的前沿,走班制选修课成为常态,行政班的概念成为历史,在这种变化中,“怎么管”的问题的受关注程度超过了“怎么教”的问题,作者在书中指出,当一个班级没有班主任后,教师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来自平等。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担任班主任多年的教师觉得学生工作比以前难做了,是因为学生心中对学科老师和对班主任的看法是不同的,而老师的角色还没有调整过来。“许多时候,学生在我们班主任的行政权力下被迫‘想通’了,其教育效果的真实性却大可怀疑。”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面向个体的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思维。

  那么怎样寻找“真实的学生”呢?作者在书中提出的想法是:努力在学校形成一种面向个体的教育生态,按照因材施教的想法,由学生自主选择。“选择之下,孩子们慢慢生长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选择之下,他们发现了自我,唤醒了自我,我相信,他们也必然最终成就自我。”这对学校的管理要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管理到教学,都有了新的要求。课程是学生的产品,学校在制定课程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真实要求和真实能力,在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激励手段,在评价方面需要真实的评价结果和有效的评价机制。

  书中的学校开发了203个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多达199个,甚至国家课程也分为多达5个不同难度的分层课程,充分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温州地区也在教改的春风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改革,各学校耳朵优质课程层出不穷。课程的选择性决定了在我们的教育下,学生具有良好的未来规划、自我评价和选择能力。而选择的能力,正是我们国家的孩子所欠缺的能力之一。让学生学会选择,就是让学生成长。

  斯宾塞说过,不要希望儿童有大量的美德,教育者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际上就结束了。作者在书中提出:“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教师在研究学情时更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从师生间的关系开始,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作者提出了:“一所学校,只有一大批优秀教师以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心态和教育家的.智慧影响学生成长、推动学校发展的时候,这样的学校才真正实现了教育家办学。”这让我们想起了很多教育家对“过去的教育”的回顾,为什么过去的教师队伍里可以涌现一批批的教育家,而教育家又总是热衷于一线的教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希望教育的评价体系更多地倾向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多地倾向于教室,而不是如现在般,一篇又一篇的学术论文榨干了教师的大好精力,教师不得不拖着疲惫不已的身子走进教室。希望今年教育部能将中央对教师发展和减负的口号落实到每个学校,让我们能真正地面对真实的教育。

  适逢教改,我深切地感受到,用改革的思路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是最好的改革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课堂走在改革的前沿,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决不能忽略了我们身边的孩子本身,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焕发自我潜能、发挥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 6

  每当人们问我是做什么的?我总回答我是当老师的。如果我要说是做"教育"的,人们可能会愣一下。因为在中国的语境里,"老师"是一个容易理解的行业,他无非是"上课"、"教书",或者"识得几个字"而已。如果你说你是做"教育"的,人们往往就难以理解了。因为在中国的语境里,似乎只有教育家才有资格谈教育。我以为,这不是一个良性的社会生态。人们只懂教师这个职业,却不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也就被简化为"教师负责把我孩子的成绩提高"这样一个线性结论。

  读了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的部分章节,应该说他把教育说的很朴实,很接地气。教育是一种服务,又一门专业,教育需要彰显学术价值,教育需要通过课程这个载体来建构孩子的`生命经验。我相信在许多城市、许多学校都有一些真正践行教育理想的一线教师。

  前不久,到一所镇上小学跟岗学习。学校的校长推荐我们去听一位罗老师的课。于是,我们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欢天喜地,老师在孩子们中间,似乎没有身份感和距离感。上课伊始,罗老师一个口令,全体同学向我们听课的老师敬礼,礼毕,罗老师开始提醒孩子们课堂规范,孩子们听的认真。一堂课听下来,确实给了我不小的震撼,我没有听过小学的课,对比前一日,我站在三年级的课堂上手足无措的情形,我对罗老师越发敬佩。敬佩归敬佩,罗老师打动我的是课堂的一些细节:第一,数学课堂的育人意识很强;第二,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孩子的正向激励,而不是简单的要求,更不是用疑问的语气强调,从心理学上讲,这是非常有效的!第三,用肢体语言表达对孩子的认可,比如,在一位同学演算完毕后,罗老师和孩子击掌表示顺利通过,我想这种动作带来的激励,会直抵孩子的心灵。

  我们谈教育家,似乎就想起了那些曾经办了一所知名学校的创始人,有很多很多的教育理论。在我心中,不止如此,一个对教育充满热忱,内心涌动着对孩子们的爱和责任,始终耕耘一线,践行和坚守着一种原始的教育价值和理想的普通老师,同样是教育家,我可以说他是做"教育"的。

  我想,只要我们常怀教育的热忱,勇敢的向我们的孩子敞开我们的精神生活,我们就应当这样做自我介绍,我是一名老师,我在做好的"教育"。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 7

  一晃来咱们学校都已经好几个月了,每天备课,教课,忙忙碌碌,每天的各种情绪都和一个词一帮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有的时候是让人烦的“熊孩子”,有的时候又是给我惊喜,让我富有成就感的乖学生。作为一名新老师,每日课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都不自觉的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做的不够的地方,反思如何才能做的更好。这样的反思太有必要了,但是除了反思之外还需要向老教师们学习一些他们优秀的学习经验。读书便是最好的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最廉价的学习方式,我甚至都不需要上缴学费就能学习到李希贵校长多年积累的教学感悟。下面我就谈谈我读了《面向个体的教育》之后的一些感想。

  一、放手也是一种教育

  我非常喜欢书中第二章《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也非常赞同其中的观点“不要把学生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学生本就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独立的爱好,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绽放属于自己的美好。他们不是流水线上的零件,按流程拼装起来就好,适度张扬自己的个性本就是教育所应该带给学生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明白放手也是一种教育,当然放手并不是说让学生放任自如,而是指充分尊重并相信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创造,体验活动的乐趣,同时老师把握大的方向,在方向方面给予学生指导。

  比如我在教授留学生班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件事,刚开始教留学生时,纪律是困扰我的大问题,课堂里总是向打地鼠一样的,这边的`同学不说话了,那边的同学又开始嘈杂了。有一天一个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同学向我提议,老师我们去活动室做PPT然后做Presentation吧。说实话,我当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NO,心想你们这帮孩子不就是不想上课然后借此机会上网玩吗?可是转念一想,让他们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不错。于是给他们制定了Presentation的题目和使用活动室的相关规定,比如不能玩游戏,不能看视频,不能大声喧哗等就让他们去做了。当他们完成PPT的制作之后我大吃一惊,他们中有的同学把PPT设计的简直是非常的精美,并且也很遵守纪律并没有随便乱上网,虽然之后的Presentation还有些不足,但是那如同广告一样的PPT已经让我很是让我惊喜了。这件事让我印象很深,也让我学习到,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该要充分的信任学生,不要随便的去给学生贴标签,学生的纪律不行,坐不住,不代表他别的方面不行,不代表他不会创作,没有创意。适时的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加以充分的发挥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堂教学应该要解放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敢说,敢做,敢研究,这样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充分的发挥。

  二、读书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俗话说:多读心中有主,多写笔下生花;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些话都告诉人们应该多读书。不言而喻读书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可能有人会说学生天天在学校不就是在读书吗?这里所说的“书”不是指的教科书,而是鼓励学生阅读他们有兴趣并且能够培养他们内在文化素养的书籍。但现在的学生总是抱怨作业太多,任务太重,不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同学认为读书不仅读不出钱来,还是件耗时费力的事,更有甚者嘲笑不读书的人挣读书人的钱。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教育的可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很多人一直以为学生读书就是要读好教科书,为什么?因为考试考的是教科书上面的内容。一种功利色彩相当强的学习氛围在全社会没有得到很好的遏止。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但是考上了好大学就会有好工作的思想在很多人心里还是挥之不去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也在逐渐的丧失阅读的兴趣,也只去进行与分数相关的阅读和学习,可是广泛的阅读,对构建学生健康的完善的`人格,养成终身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改变这样功利的行为我觉得营造一个好的阅读氛围,学校也应该多开展与读书相关的活动。《面向个体的教育》中提到的十一学校开展的“阅读都德”以及“阅读法兰西”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故事的传播中,营造校园的书香氛围,我也希望我们学校以后能够多开展这种类型的活动。

  三、帮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在我看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教育责任。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存在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对所有学生所有学习内容都是最佳的,只有适合的、有效的。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寻找并且完善,找到适合的教好他们的方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什么是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呢,在我看来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就是适合他的学习方式。兴趣是动力,是源泉。因此要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我们大家的共识。

  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如同前面提到的那样要作为老师要懂得放手。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缺点。

  不仅是这样,如李希贵校长说的那样“不同的学习内容应当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的课堂里,可以试着以趣味性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对同一个问题,如果我所提供、创造的问题情境不同,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情境。从而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英语教学内容的情境,从而积极地主动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面向个体的教育》所带给我的感触不仅仅有这三点,也让我明白教育和学习一样长时间的事,不应该带有功利心去看待他,我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应该多看到身边的榜样,多拜读经典,多向身边的老教师进行学习,从那里得到更多的智慧,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 8

  阅读《面向个体的教育》仿佛是武陵人闯进了桃花源,在桃花源里生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封建社会作为一个文人的理想国。而我们作为一生奋战在普通高中的教育人,我们仍然是遵循孔夫子的教导,尊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李希贵先生所著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中,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属于我们教育人的理想国——北京十一学校,观摩到在一所班级授课制的中学里,实现因材施教的一种理想的教育范式。

  这种教育范式的构建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2010年9月开始,全面实施走班上课,通过不同学科在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实现教学资源与学习过程的对接。按照学科学习的需要配置资源,依据学科学习的规律装点环境,让学科教室洋溢着学科和课任教师的个性魅力,让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同时,选择在同一个学科教室学习的学生,因为具有相同的志趣,共同的目标,因而更容易相互合作,形成比肩竞争,相互影响的教育情境。

  第二步是从2011年开始,实行选课走班,数理化生每一个学科按难度分为不同的层次,语文、英语、体育、技术分类设置了近100个课程,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生涯规划进行选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选择的课程表。4000多名学生有4000多张课表,组合成1430个教学班,形成了一种面向个体的教育生态。

  这种教育范式不是李希贵先生的原创,而是国家教育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2004年在广东省的深圳中学,我就已经参观了这样的类似范例。李希贵先生是作为一名校长,通过这本著作将其新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和发现精彩的展现出来,帮助我们解读国家教育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深圳中学、北京十一中学的教育范式类型,也是国家教育部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教育范式的发展目标!我们绝不能学武陵人,到桃花源中一游,感叹一番,登船还家,依然故我。而应当通过阅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明确目标,对照反思,发现差距,奋起直追。

  江苏省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始于2005年,十年改革之路转眼过去,江苏省普通高中的教育范式和教学生态已今非昔比,上级主管部门对普通高中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也提出了新的明确的要求。在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评估标准及评价细则(2013年修订版)》中明确规定与课程改革相关的评价细则:近三年有60%以上的教师兼教过一门以上的选修课程;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形成基础性选修课、核心性选修课、拓展性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超市,其中高一、高二的选修II课程各不少于15门,12轨以上同比增加。在选修指导、网上选课、自主选班、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实践。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于2013年5月13日印发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中“高级教师评审条件”关于“教学工作要求”中明确要求: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这些细则和要求都是代表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我们所作出关于课程改革和实施发展目标的规定,其目的就是要我们建立起“面向个体的教育”,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范式。

  我校新课程实施以来根据学校自身特点,设计了自己的以因材施教为目标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目标,确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尊重差异,包容发展”的.育人理念。“弘毅致和,追求卓越”的沭中精神。其建设过程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是构建“定向——结构——活动”主体性课堂教学范式,并开发各个学科、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操作规范,打造符合新课程精神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展后评的高效课堂。

  第二步是加强学科建设,按照新课程建设的要求,强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室建设,新建成语文(印咸书屋)、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室,数学、生物学科分别申报并被确立为江苏省和宿迁市的课程基地。

  第三步是强力推进我校的校本选修课程建设,从学校自身发展出发,借鉴儒家经典《中庸》中关于“中和”的论述,提出通过打造“致和课程体系”实施“致和教育”,其体系包含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等,这些课程在社会实践、人生体验、科普知识、传统文化、工艺制作、学科兴趣等诸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多样化发展平台,“尊重差异,包容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而有个性的发展。本学期以来的工作重点是依托我校的省市课程基地硬件设施和网络平台,发挥教科研的导向引领作用,强化落实,将工作目标分解细化到高一、二年级具体学科备课组。

  三个步骤同步推进,目标就是建设具有我校个性特色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以因材施教为目标的教育范式,通过学习李希贵先生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如同听取一位先行者、过来人的言传身教,其中鲜活的探索经验、案例解读、教学感悟对于我们都极具启发和导向作用,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各级管理人员深度阅读、反复揣摩,以便更加明确我们的工作目标、坚定我们的工作信心、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每一位同志都应当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责积极投入此项意义深远、刻不容缓的伟大工程中去,并在内心经常问自己,因材施教,我们已做到了第几步?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 9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工作者,肩负教书和育人两大使命。教书不易,育人更难。

  如何育人?如何使教育效果最大化?如何触动他们的内心和灵魂,让学生从内部发生变化,逐步走向自觉,实现自主管理?这是每个教育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近来读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对我启发很大。李希贵老师告诉我们,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要有效的教育改变学生,就要首先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走近他,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育才会起作用,改变才会慢慢发生。

  班级中的甲同学平时作风散漫,纪律性差,上课要么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要么困意袭来,睡意沉沉,是个小错不断,大错也犯的学生。大多教师对其无奈,甚至失望放弃。一日路过篮球场,看到他和其他同学在挥汗如雨地打篮球,他步伐轻快、球技高超,频频进球得分,显得何其自信和得意。我头脑牟然一动,何不从他这个优势入手去鼓励他,慢慢地改变他。说做就做,我利用一次课间时间和他聊起篮球的事情,聊起NBA的比赛、聊起NBA的球星,并大大夸赞他的球艺如何出众,技术如何精湛,他脸上泛起自信的微笑,并显示对我的`认同,无意间我们彼此走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渐渐地,他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起来,听课认真许多,我多次表扬了他,他总会在课堂表现中给予正面的回应。他在慢慢起着某种变化。虽然,他还会偶尔犯些小错误,我也没有对他采取批评和惩罚,而是说服教育,肯定他的积极变化,相信他会从内心约束自己,从内而外的发生积极变化,并鼓励他继续努力,定会取得更大进步。他也心悦诚服,积极改正,表现越来越好。这让我看到了欣赏、鼓励和信任的柔性教育的力量。

  班级中的乙同学在复习课上偷看课外书,我从讲台上下来慢慢走过去,当来到她身边时,她已把课外书掩盖以来,显得神色慌张惊恐不安。我没有声色俱厉,劈头盖脸地批评一通,没有没收她的课外书,而是语调轻柔幽默地说道,我没看到你在看课外书,继续努力复习吧!说完后我便离开了,我相信她已心领神会了。果然,她内疚地收起课外书用心复习了。这样的处理比严厉呵斥更有效果。

  在我的教育中,我始终坚持欣赏、肯定、信任、鼓励、赞扬的原则,用这种积极的教育方法去打动他们的内心,唤醒他们的灵魂,走进他们的世界,改变他们的行动,等候他们的成长。因为我始终相信润物无痕、直达学生心灵的柔性教育要比暴风骤雨、毫不留情的刚性惩戒更有力量。

  教育是耕耘的事业,教师就是农夫,学生就是禾苗,只要我们播种欣赏、信任、鼓励、赞扬、关爱的种子,我们就可静静等待他们的成长,收获丰硕的果实。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 10

  作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我深刻地意识到阅读对我的成长和思考方式的影响。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上,我结合自己的经历,浅谈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与体会。

  第一段:书籍让我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

  书籍是开拓世界的钥匙。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获得新的视角、世界和思想。我喜欢阅读历史上的人物传记和書信,尤其是那些充满沉重和内省的物品。这些书籍通常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与我平时看到的.相比,这个世界更加真实、充满思考。同时,这些书籍能够为我提供一些有益的思维模式,以及一个更加丰富的知识结构。

  第二段:书籍注入了我更多的情感

  我也发现,有些书籍通常会引导我进入一种轻松、幸福的状态。一些小说,比如《小王子》,则让我感到更多的温暖和希望。这些书籍让我内向,并且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处理情感。

  第三段:书籍激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有些书籍激励我思考一些重大的哲学和道德问题。我们受到的信息来自于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等等。因此,阅读不同史象、劇情和历史故事可以引发我们认知模式的变化,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

  第四段:书籍塑造了我个人的价值观

  阅读让我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因为书籍能够促进思考,推动我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视角思考事情。常看有关哲学、恒爱和社会问题的书可以促进我变得更加平衡和全面,可以帮助我在面临重要决策时更好地权衡利弊。

  第五段:书籍让我变得更有自信

  最后,阅读使我变得更加自信。通过阅读有关人性、历史等的大量书籍,我开始体验到了自我认识的提高,我变得更加清晰和自信。我不再害怕在新的.场合表达意见,更坦然地提出问题。

  总之,阅读确实对我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让我开拓了自己的视野,更加清晰地理解事物。同时,阅读也让我更加笃定了自己的信念,并增强了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地阅读和思考。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 11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看到书名我马上想起了“因材施教”。

  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一直以来,我们喜欢站在教的角度设计课堂,按照教学进度确定学习任务。其实,我们应该首先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教”先退避在一边,把“教”先剥离出来,设身处地弄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起承转合,教师应该是鼓舞者,让学生始终有不竭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是欣赏者,让学生在欣赏的目光下,变得自信阳光;让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成功。

  可贵的是,十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想尽各种办法,给了孩子一片广阔的天地,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程,帮助孩子在活动中寻找团队精神,在集体之外成长,孩子们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管理自己的业余时间,他们在各种有趣新颖的活动中锤炼自己,成长自己。在这里,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有自己的故事和收获。一名在学校戏剧课上担任了一个学期导演的学生这样说到:“领导力就是你尽心尽力地为每一位演职人员服务,不遗余力地为剧组的每一个部门提供帮助--当他们认同你的服务与帮助,全部死心踏地地跟你合作的'时候,你才真正拥有了领导力。”读着如此深沉的体验和感悟,我深受感动。

  在现代社会,大部分孩子的一切都是家长给孩子们预先设计好的。包括我们的传统教育课堂,孩子们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便很难从事自己关心的事情。其实我们更多的是要尊重我们的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些宽容、耐心,尤其是当孩子们还没有真正从错误中走出来时,就特别需要我们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学会捕捉教育的契机。

  从这本书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北京十一中的学生是如何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是鼓舞者、欣赏者。学习过程必须让学生自己亲力亲为,谁也无法替代。相信孩子,承认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别,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孩子的成长道路,将更加充满阳光!

  “我深切地感受到,当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焕发自我潜能,发挥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这是李希贵校长的管理体会,我想,《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定会让我们换一种理念、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视角来看我们的孩子,放大教育的智慧和力量,为创建让孩子们向往的理想学校而努力!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 12

  面向个体的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每日课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都不自觉的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做的不够的地方,反思今天课堂中有做的不够的地方,反思如何才能做的更好。这样的反思太有必要了,但是除了反思之外还需要向老教师们学习一些他们优秀的学习经验。读书便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我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之后有一些小小的感悟。

  一直以来,我们喜欢站在教的角度设计课堂,按照教学进度确定学习任务。其实,我们应该首先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教”先退避在一边,把“教”先剥离出来,设身处地弄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起承转合,何处山重水复,何时柳暗花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应该是鼓舞者,让学生始终有不竭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是欣赏者,让学生在欣赏的目光下,变得自信阳光;教师应该把学生捧在手心,让学生像是躺在妈妈的怀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攀上属于自己的峰顶,让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成功。

  “我深切地感受到,当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焕发自我潜能,发挥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这是李希贵校长的管理体会,我想,《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定会让我们换一种理念、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视角来看我们的孩子,放大教育的的智慧和力量,为创建让孩子们向往的理想教育而努力。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 13

  随笔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多种角色,角色不同,固然体验不同,收获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次经历都是一次成长,有可能完成一次蜕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料理过杂货铺,在中学干过庶务员,担任过大学图书管理员,做过大学讲师,最终成为数学家。

  经历的角色越多,磨练越多,积淀就越深,抗压能力也就越强。《面向个体的教育》中,作者提到曾与一位台湾校长交流过,这位校长每年都要带学生打扫厕所,以培养学生乐于做小事的品质,没想到,有一天一名学生向他说:“校长,今后我永远也不会轻生自杀的,因为我连厕所都可以打扫,没有什么事让我灰心!”正如作者所说:“一个人只有敢于也能够在云谲波诡的人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他的人生才是安全的.,也才有可能是丰富多彩的。”

  角色的转换更多的是社会化的过程。生活的变故,工作的挑换等等让我们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否意味着不同的角色只能在社会中经历,而让从事教育的我们失去这样教育的机会?看了《面向个体的教育》后,回答就是否定的了。在作者的学校里,“选课走班,每一名学生都有着各个学科不同的教学班集体,在难度最大的数学班里,一位学生可以是全校瞩目的“学霸”,但在音乐剧里他可能是个跑龙套的角色;在生物学科的教室里,他已经成为老师的助教,而在机械技术的课堂上,他却不过是一个初级学徒。每一名学生在每个学期里都选择近十个不同的教学班学习,每一个团队都需要他重新找自己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贡献自己的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

  我们的学校没有让学生走班上课,无法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但是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教育意识,少一些考试,多一些活动,去给学生创造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让学生的生活更精彩,体验更丰满。

【《面向个体的教育》优秀读后感】相关文章:

个体的教育心得体会05-15

面向未来07-08

面向未来——随想而谈07-08

超级个体古典语录10-13

背向阴霾或面向阴霾作文750字06-07

《爱的教育》读后感优秀【优秀】09-05

高二平面向量知识课件(通用10篇)11-12

《面向大海,我需要什么》现代诗歌09-27

个体口腔诊所工作总结03-14

教育实习心得优秀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