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莫言书籍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莫言书籍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莫言书籍读后感 1
莫言的作品《蛙》,首先,这个题目吸引了我,我不得不承认,莫言是一个非常有商业头脑的作家,只是一个题目就已经足够吸引读者,赢过许多“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
通读全文才知道《蛙》这个题目并不是一开始我认为的只是为了“卖座”那么肤浅。“蛙——娃——娲”,这样一说,会显示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小说中描写了做了50多年妇产科工作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了新中国60年间农村生育率的起伏,并描述了中国控制人口急剧增长和实现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艰苦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不知道莫言写这本小说的意图是赞扬还是批评,还是在酝酿更深刻的东西。在这里,我只是想谈谈看完小说后的感受。
我过去认为计划生育是一项正常而明智的政策。中国人口众多,造成了资源匮乏、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我是独生子女,我的亲戚朋友也是独生子女,偶尔也有几个不是独生子女的`,我不禁在心理上嘲笑家里观念落后。
我一直认为计划生育是一件很自然,很容易实现的事情。我怎么能想到执行这项政策会如此困难呢?在小说中,在落后中国的一个落后乡村,“姑姑”为了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亲手除掉了2000多名胎儿,间接地摧毁了许多妇女的生命。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我不杀伯仁,但伯仁因我而死。
莫言书籍读后感 2
偶然读到莫言的《蛙》,无意间从一处看到它,忽然惊起,这算是一本残酷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吧,现实的几近魔幻主义,读罢积郁的满是沉重。就像莫言曾经说过的那样:“伟大的长篇小说,没有必要像宠物一样遍地打滚赢得那些准贵族的欢心,也没有必要像鬃狗一样欢群吠叫。它应该是鲸鱼,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
书名的《蛙》,起的很有意思,蛙、娃、娲,音近而字不同,一语三关,将本文的主旨阐释殆尽。首先,蛙是本文故事的主线,以牛蛙生意为外在幌子,而实则做起了代生的买卖,而文中让“我”姑姑觉醒的,也是雨后田野中让她感到狰狞的蛙声。娃,是指孩子,这是本文的核心,一切的缘起与结束都是孩子,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初期的几年间,百姓对其存在严重的抗拒心理,狭义传统观念上的传宗接代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有着根本的冲突,人们为了躲避姑姑的落实政策而用尽各种方式,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同时,孩子也是一些道德沦丧、金钱至上人们的赚钱工具,让陷入其中的人们从伦理上以及其他方面都受到煎熬。另外,娲是指文中的这些具有母性的,或者表面上母性过剩的女性形象。母性本是人类的',动物的天性,可是偏偏有的人,脱离了本来的淳朴的本质,异化出了非人性的特质。
本文中最重要的人物角色就是姑姑。这个有着高尚理想的女性,对她来说,国家和事业高于自己的生活,于是,她抛开一切非议,不顾自己个人的得失,而将自己全身心的力量都奉献在工作上,起初是接生,抗击封建社会遗留的接生婆给产妇造成的伤害,迎接每个生命的到来,而后是计划生育,迫使生命夭折。这两个事业看似相互矛盾有所转变,其实殊途同归。姑姑都不是生命的决定者,而是强有力的执行者,她心中的意识不是生命的意识,而是完成工作的态度。她时常在人们谈话时炫耀几乎所有人都是他接生的,谁谁谁又不响应号召而超生了,最终遭到了不测。她对这些不测没有任何的同情,反而是罪有应得的态度,这就超出了人性所能接受的范围。直到晚年,她终于不再耀武扬威,而和泥塑大师一起生活,通过泥塑送子而救赎曾经的激进,对生命本身进行细致的品味,仰视生命的高度,体味生命的价值。这是人对生命理解的升华和回归,偏离本真的航路终于又走上轨迹。
另外一组人物是“我”的妻子。前妻是王仁美,后来是小狮子,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王仁美出于传统观念,想给丈夫留下子嗣,而偷偷摸摸的想再要一个男孩,却还是为了丈夫的事业和舆论而放弃了,当她答应放弃孩子的时候,却不幸死于这个选择。命运是无法分清孰对孰错的,对的选择也可以导致错的结果,没有再多解释和挽回的可能性。而小狮子这个强势的女人,为了要一个孩子,而使他人代生,被表面上做牛蛙生意的商人所蛊惑,而同意使他人代生,自己装作全然不知,导演着一出悲剧。她抢夺他人的孩子是她母性的迸发么,其实不是,是为了满足自己私欲。在第五部的那个剧本里又一个情节又很张力,在朝堂之上,由官员断案,判断孩子是谁的。一直以来,故事的发展本该是在抢夺孩子过程中,放开孩子的是孩子的亲生母亲,而继续争抢让孩子大哭的不是,在这里剧情大反转,生母不得不竭尽全力去抢自己的孩子,因为机会仅此一次,失而不复得。而不是亲生母亲的却可以洋洋得意的配合官员将这出戏演完,心安理得的带走本不属于她的孩子。
还有一个极具悲剧性色彩的女性是陈眉,这个洁身自好的女人惨遭毁容的厄运,走投无路做起了代生妈妈,这一定脱离她先前的价值取向,是她曾经所不齿的勾当。并且,她所不知道的是,自己代生的孩子是她父亲的朋友的,或许她不知道才是所幸发生的事情。这个女人经历了怀孕的过程以后对孩子依依不舍,不抛弃孩子是一个母亲的权利,然而她却既不能得到代生应得的钱财,也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若不是因为这个在道德伦理边缘的现象存在的话,她岂会受到命运这般的折磨。
最后的最后,莫言让他创造的这只鲸鱼,隔绝人心灵地遨游以后,响亮地打了一个喷嚏,撼动了所有知晓他存在的人。因为陈眉只有在他创造的第五部剧本中,才得到了她自己的孩子。
莫言书籍读后感 3
莫言的小说,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阵热闹欢乐气息。就像你恰巧碰上了一个村庄的集市,你游走在人山人海中,即便没有人与你搭话,你也不寂寞。看小说《蛙》,就像在逛着这样一个热闹的集市,一段段情节像一个个摊位,你在人群中被推着走,眼睛、耳朵仿佛都不够用了,因为那嘈杂声、那琳琅满目的货品,密集地直朝你袭来。我本身是不太喜好这样的文字的,因为我很可能在这文字环境的感染下渐渐地就生出满心的浮躁,最后只好把它弃之不顾了;也可能在精彩热闹了一番过后,却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中意的玩意儿都没买到,刚才全是兴奋着别人的兴奋。
《蛙》,首先是这个题目吸引我,不得不承认莫言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作家,仅仅是题目这一招似乎已经胜出很多“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们。读了全文才知道《蛙》这个题目倒不是向我一开始想的`纯粹是为了卖座那么肤浅。“蛙——娃——娲”,这么一追溯,便显出此中真意了。原来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不知道莫言写这篇小说的本意是为了赞扬还是批判,或是酝酿着什么更深刻的内涵。在此只想谈谈我自己看了小说之后的感受。
我以前一直觉得计划生育是一项再正常不过、明智不过的政策了。中国的人口那么多,造成了诸如资源匮乏、生存质量下降诸如此类的问题,再不限制人口,那还了得?我在家里是独生子女,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基本也是独生子女,偶尔有几个不是独生子女的,我多少忍不住在心理嗤笑他们家庭思想观念的落后。我一直以为计划生育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轻而易举就实现的事情,哪里会想到原来推行这项政策的过程是那么艰难?在小说中,在落后的中国里落后的小村庄,“姑姑”为了落实计划生育的政策,亲手杀死了2000多个胎儿,更间接残害了多少妇女的生命?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姑姑”为了忠诚的履行自己的使命,在“我”妻子家的门外对内喊话,劝说我怀孕七个月的妻子不要心存侥幸,乖乖的流产。劝说不成,姑姑便推倒邻居家的树、邻居家的墙,用这种方式威逼“我”的妻子。看看,这举动是多么的野蛮。中国人向来推崇火与剑,要秋风扫落叶般地对待自己的“敌人”,倒把个礼义廉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全部抛到脑后。这使我联想到现在社会很多政府拆迁,对于不愿意搬走的人家,就断水断电,更有甚者直接用机器推倒人家的房屋。种种行为,只要是打着国家的名义、打着为了人民利益的旗号,便都是合情合法、正义之举了。凡是与之对抗的,便都是历史的敌人,是不值得同情的顽固分子,是必然要“逆之者亡”的。
若说计划生育政策是正确的,但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手段是否正确,恐怕要大大的打一个问号。操之过急,往往会事与愿违。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思想是和我们历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的,融入我们国人的血液里的,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可叹,一场急躁的、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行动带着火山爆发的宏大气势,吞没了整个中国,分不清这火山的岩浆里,到底混合着多少中国家庭的血与泪。
莫言书籍读后感 4
在阅读莫言的书籍时,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他的文字如同一把锋利的刻刀,精准地刻画出中国乡土社会的复杂多面,让人在震撼之余,也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
首先,我被莫言笔下那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蛙》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农村的深刻影响。莫言通过姑姑这一角色,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政策的严酷与温情交织在一起,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人物的命运。姑姑的形象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既是一个严格执行政策的“铁娘子”,又是一个在晚年时深感愧疚、努力赎罪的老人。这种复杂的人性刻画,让我对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其次,莫言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在《红高粱家族》等作品中,他通过描写战争、爱情、仇恨等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英勇抗敌的战士,还是为了生存而苟延残喘的平民,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情感的纠葛。这些故事让我意识到,人性并不是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充满了矛盾与挣扎的复杂体。
此外,莫言的散文也让我受益匪浅。在《莫言散文》中,他通过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创作心得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现了一个率真、坦诚的作家形象。他的文字质朴而富有力量,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些散文不仅让我更加了解莫言本人,也让我对文学创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莫言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乡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性的多面性。他的文字如同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他人和社会的真实面貌。在阅读中,我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情感的滋养,更在思考中得到了成长和提升。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阅读莫言的作品,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莫言书籍读后感 5
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也一时洛阳纸贵,闲来无事抽空看了其代表作《蛙》,这部被誉为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小说是乡土中国六、七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为背景,并以作者姑姑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姑姑”这个山东高密地区妇产科医生传奇而复杂的一生,并通过“蝌蚪”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和敬畏。
小说中的“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是因为抗日时期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日本驻军地,而后因男友叛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年轻时她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或者说是孕却睁只眼闭只眼。文中可笑的是“姑姑”曾是高密东北乡的送子观音,但而后却成了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的基层工作者,她又不得不在自己无奈的叹息声里中止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成长发育,被视为杀人的魔王,在那场与那些想超生的妇女们的艰苦卓绝的战斗与争夺中,结果造成她的侄媳王仁美、张拳的老婆死去,或许陈鼻老婆王胆的死与她没有根本关系,但是也与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小说是带有悲剧性的,其实她是珍视、敬畏生命的,对强制性人工流产的做法有意见却无能为力,内心遭受了痛苦的折磨和煎熬,而姑姑从本性上说是对生命充满了尊重和关爱。然而到了晚年的“姑姑”充满了不安与自责,天不怕地不怕的她却被蛙吓着。在她看来蛙声是那些被她堕掉的成千上万个婴儿的哭啼声和控诉,那些蛙是回来索命的,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惭愧与后悔,而自己也因为蛙与自己身份不符的捏泥艺人结婚,到最后有些精神疯癫,而小说最后那句台词“万心,你得好死!”是对她生命意义的一种拷问和问责!
小说中的另一主人公“蝌蚪”,为了个人的前途,最终决定把自己的妻子和差不多足月就要降生的孩子推上手术台,最终导致两人的死亡。而后来却因为姑姑的劝说娶了自己好友王肝苦苦追求的`对象“小狮子”,完全没有自己的一点主见。名义上是为了照顾自己年幼的女儿,实则是满足自己的私欲,被小狮子“荡漾起伏”的胸给征服了,还说什么对王仁美有多爱,真的是多么的可笑。后来到了五十出头的时候又因为孕更体现出其重男轻女的思想,尽管是小狮子背着他去弄的,可是到孩子出生后发现是个儿子后那个喜悦与前面的愤怒形成强烈的反差。其实小说中的那些超生的人都是想生个儿子来传宗接代,这折射出的是对那一代甚至是现在社会依然存在的重男轻女这一不良风气的一种唾弃和一种拷问!特别是对蝌蚪这一知识分子的不屑与讥讽嘲笑。
小说中那些小人物特别是张拳老婆、陈眉,前者为了能逃脱姑姑的魔掌,跳入水中就是想生下肚里的孩子,忍受着痛苦盼望着孩子能早点生下来,然而却逃不过死亡的命运。而陈眉的出生就预示着她是一个悲剧人物,母亲日思夜想想替陈鼻生一个儿子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最后生下陈眉后便逝去。而她父亲沉痛在她母亲死去的悲痛中将其遗弃给姑姑抚养,即使以后被父亲接回去抚养后也逃不过父亲的痛骂与折磨,长大后与姐姐在工厂里打工却遭遇大火毁容并失去姐姐,最后沦落到为别人孕的地步,这是多么地惨痛。其实小说中那些近似疯癫的人比如晚年的陈鼻、郝大手、秦河都是某种社会畸形的代表,他们用疯癫的方式来反映这个社会存在的某些阴暗,只能用这种无声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小说中出现的代现象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揭露和批判,因为目前社会也的确存在这一现象,什么地下卵子市场等,这都说明那些陈旧的思想还没有剔除干净,这是一种畸形的变态心理的反应,作者呼吁的是一种平等和人性,以及唤醒我们对这一现象的思考。
小说从始至终都一直贯彻的一条线就是对生命和人性的敬畏,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作者在自我剖析和反思中萌生了对生命的期待与虔敬,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洗礼,折射着我们民族伟大生存斗争中历程的困难和考验,闪耀着母爱的伟大和对人性的思考!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琢磨的,也是我们需要的!
莫言书籍读后感 6
阅读莫言的书籍,仿佛踏入了一个既奇幻又真实的文学世界,每一次翻阅都让人感慨万千。以下是我对莫言作品的一些读后感,主要集中在他的代表作如《红高粱家族》、《蛙》等。
魔幻现实主义的魅力
莫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著称,他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个既荒诞又真实的场景。这种风格在《红高粱家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小说通过“我”的叙述,展现了抗日战争年代“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的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情节,但又不失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人性探讨,让人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震撼,又能引发深思。
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莫言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民间风情,更深入地剖析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蛙》这部小说中,莫言以从事妇产科工作五十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和自我反省,展现了新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小说通过姑姑这一角色,揭示了计划生育政策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变化,同时也深刻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生育问题时的卑微、尴尬、纠结和矛盾。这种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震撼和共鸣。
乡土情感的抒发
莫言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在山东高密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土地上度过,他的农村生活给予了他深厚的乡土情感和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些元素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红高粱家族》中的高密东北乡,还是《蛙》中的乡村医生姑姑,都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间色彩。莫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情节,让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那片熟悉的土地,感受到那份独特的乡土情感。
文学手法的运用
莫言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隐喻和寓言等文学手法,使得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抒情色彩,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层次感。这种文学手法的运用,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例如,《蛙》中的“蛙”这一意象就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它既代表了生育和繁衍,又暗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获奖与争议
莫言凭借其作品《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才华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大贡献。然而,莫言的作品也时常引发争议。有人认为他的作品过于沉重和压抑,也有人认为他的某些思想倾向可能带有一定的偏见或局限性。但无论如何,这些争议都无法掩盖莫言作品在文学水平、反映现实和思想深度等方面的显著成就。
总之,阅读莫言的书籍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启迪。他的作品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农村的乡土风情和民间文化,更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阅读莫言的作品,感受他笔下的文学世界和人生哲理。
莫言书籍读后感 7
《蛙》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
以前只是从妈妈那里听说计划生育在1990-1995年的时候抓得特别严,所以刚好就是我与所有和我一起长大的同学们都中招了,谁家里有个兄弟姐妹,我们就会觉得特别新鲜,“肯定是做生意的吧?"“是因为农村抓得不严吧?””你们抢玩具么?”到了美国后、别人问起有没有sibling,你说没有,无论中国人美国人都说“ah,one child policy"然后相视一笑,仿佛在那一刻达成了前所未有的默契。
所以我对计划生育其实没什么感觉,直到看完这本书。书中的女主角”姑姑“作为一个乡村医生,从为人接生、迎接生命的英雄到逼人引产、万人唾弃、手刃生命的”罪犯“,自己与自己之间就可以有这么多冲突。
乡村里的民众简单地认为:传宗接代、延续生命、自然规律、天经地义,更何况曾经这么被鼓励生孩子,现在突然间说不生就不让生了,就好比大人一直让你好好吃饭多点吃饭然后你爱上了吃饭、不吃就不行了,结果现在突然间揪着你的喉咙说、不许吃饭!如果吃下了必须给我吐出来。
“姑姑”为了配合计划生育,不断地给人引产、打胎,在不发达的医疗条件下、不仅送走了未诞生的婴儿,也送走了不少孕妇的生命。莫言举了好几个这样的例子、但是每个都各不相同,每个都惊心动魄、让人冷汗直下。最ridiculous的一个,大概是孕妇王胆躲起来想生第二胎(因为第一胎是女儿),直到将要临盆了终于被“姑姑”发现了。“姑姑”带兵在河上围剿想要逃走的'王胆一家,结果最后孕妇竟在河上生产,保住了孩子,没保住自己的生命。
书里的人都恨“姑姑”,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却格外同情她,她是时代的产物,她在对国家忠心耿耿与人们的爱戴中间选择了前者,并走向了极端;作为一个女性、日日被恐吓、被殴打、被控诉,成为众矢之的,把所有人心里的不忿、不理解与抗拒聚焦到她的身上。
这本书我是在过年的时候看完的;在老家看到渐渐枝繁叶茂的家族时、心里说不出的复杂,年轻的一代是很难体会年长的一代所经历过的挣扎和痛楚的。
莫言书籍读后感 8
阅读莫言的书籍,不仅是一次文学的旅行,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莫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触、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诸多感悟。
首先,莫言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浓厚的乡土气息。无论是《红高粱家族》中的高密东北乡,还是《蛙》中的计划生育故事,都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乡土文化之中。这些作品通过对乡土生活的细腻描绘,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的乡村社会,感受到了乡村人民的淳朴与坚韧。同时,莫言也通过对乡土文化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人性中的光辉与阴暗,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莫言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现实关怀。他的作品往往以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为背景,通过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反映出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例如,《蛙》这部小说就深刻揭示了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让我感受到了政策的冷酷与人性的温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这种现实关怀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和改善现实。
此外,莫言的作品还让我感受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文字质朴而生动,充满了乡土的韵味和生活的气息。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他的作品也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通过奇幻的想象和离奇的情节,展现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种艺术魅力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了文字带来的乐趣和惊喜。
总的来说,阅读莫言的书籍是一次难忘的文学之旅。他的作品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的乡土文化和社会现实,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他的艺术魅力也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和美好。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阅读莫言的作品,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莫言书籍读后感 9
从网上看到莫言的《蛙》获得了本届茅盾文学奖,于是从当当上买来一本。莫言的作品,很久以前也许从诸如《收获》《十月》那样的文学期刊上看过,现在已经没有印象,也许从来就没接触过。买莫言的书这的确是第一次。
很快就读完了,感觉怎么说呢?似乎很单纯又确实很复杂。通篇都在讲一个关于“娃”故事——能生娃,不能生娃?让生娃,不让生娃?护佑娃,扼杀娃?卖娃,买娃?而在这一个个有关“娃”的故事的后面,有现实的荒诞无奈,有传统的挣扎呼号,有政治的强硬冷血,也有金钱的无坚不摧……
从张拳老婆到王仁美到王胆再到陈眉,“母亲”这个角色让小说中的女性角色释放出了她们生命的全部能量和智慧,母爱这种天性让她们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执着顽强英勇无畏,她们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来捍卫自己正在孕育或已经出生的孩子,结局悲惨而不失壮烈。
主人公“姑姑”是烈士的后代,是一位产科的医生,“是个阶级观念很强的人”,但婴儿出生的那一刻她会“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体会到一种“纯洁、纯粹的人的感情”。她用她那双普普通通的手,“将数千名婴儿接到了人间”,也是那双手,“将数千名婴儿送进了地狱!”曾经她不顾一切的用铁血手腕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晚年她又心怀忏悔为那没有来得及出生的`两千多个孩子安放灵位,虔诚供奉,希望“他们得了灵性,便会到他们该去的地方投胎降生。”她被称为“东北乡的活菩萨,送子娘娘”,也被骂作“杀人魔王”“死后要被阎王爷千刀万剐”。善与恶,脆弱与刚强,清醒与迷惘在姑姑身上矛盾交错,使得这个人物的性格丰满而富有张力。
然而小说描写的依然是一个男权的社会,生一个儿子继承香火,是男人对女人的要求并内化成了女人们的心理需要。无论是蛮横粗鄙的张拳,还是伪“堂吉诃德”陈鼻,甚至身为作家的蝌蚪,都无法拒绝“儿子”的诱惑。只是,张拳陈鼻最终未能抵挡住政治的威力败下阵来,而蝌蚪却在经济社会的神奇迷宫中曲径通幽。不得不承认,宗法观念在中国依然根深蒂固,为了满足传宗接代的需要,女人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精神的和物质的,生命的和心灵的。
这两天电视上每天都有钱塘江大潮的报道。潮水奔涌而来,雄伟壮观,势不可挡,然而再大的潮头终有退去的一刻,人生亦如此,起起落落,悲欢离合……
莫言书籍读后感 10
在阅读莫言的书籍之后,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莫言,这位中国当代文学的大师,用他那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为我构建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首先,我被莫言作品中所展现的乡土文化深深吸引。无论是《蛙》中的高密东北乡,还是其他作品中的农村景象,都透露出一种浓厚的乡土气息。莫言笔下的农民,既有质朴与勤劳,也有愚昧与自私,这些复杂的人性描绘,让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通过他的`文字,我仿佛能够看到那些辛勤耕耘在田野上的身影,听到他们质朴而又真挚的对话,感受到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
其次,莫言的作品充满了魔幻色彩和现实主义的交融。他的笔下,既有荒诞不经的想象,又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这种独特的文学风格,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追问。比如《蛙》中,通过姑姑这一角色,莫言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反思,让我看到了政策背后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同时,他也通过陈鼻等人物的命运,揭示了那个时代人性的扭曲和悲剧。
再者,莫言的作品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他用自己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再现,更是对人性、对生命、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被文字所打动,被故事所感染,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世界中的一员,与人物同悲共喜。
最后,我想说,莫言的作品是一本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他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我的心田;他的思想,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阅读莫言的作品,感受他的文学魅力,领悟他的人生智慧。
总之,莫言的作品让我受益匪浅。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他的作品,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的乡土文化,更加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的作品将继续影响和启迪着更多的人。
莫言书籍读后感 11
阅读莫言的书籍,仿佛踏入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那里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残酷。以下是我对莫言作品的一些读后感。
首先,莫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深深吸引了我。他的文字质朴而富有力量,能够直击人心,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无论是《蛙》中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刻剖析,还是其他作品中对乡土文化的细腻描绘,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大师的高超技艺和深刻洞察力。
在《蛙》这部作品中,我感受到了莫言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挖掘。小说以姑姑这一角色为主线,通过她的视角展现了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姑姑的形象既是一个铁面无私的计划生育执行者,又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普通人。她的冷漠与固执让人痛恨,但她的无奈与痛苦又让人同情。这种对人性复杂性的`刻画,让我对莫言的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莫言的作品还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感。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现实生活的描绘,让读者在感受文学魅力的同时,也能对历史和现实有更深入的思考。例如,《红高粱家族》中对抗日战争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这种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莫言的作品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在阅读莫言的作品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位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用自己的笔触去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去批判人性的弱点,但同时也在呼唤人性的回归和社会的进步。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对莫言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钦佩。
总的来说,莫言的作品是一部部充满智慧和力量的文学巨著。它们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也让我对人性、历史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阅读莫言的作品,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莫言书籍读后感】相关文章:
莫言经典励志语录05-27
莫言励志名言12-02
莫言的励志名言11-05
莫言的经典人生感悟语录03-12
莫言《卖白菜》课文全文04-19
莫言的励志名言7篇11-05
莫言的励志名言(7篇)11-05
莫言的经典语录190句03-21
莫言经典名言警句(精选480句)06-12
莫言励志名言8篇(优秀)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