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婴宁》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聊斋志异之婴宁》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聊斋志异之婴宁》读后感1
异史氏曰:“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
这段话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之婴宁》。婴宁,是蒲松龄作品中笑的最美的女子。影视作品中,婴宁的出场正是伴着那银铃般欢快的笑声: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叶扁舟和着女子动人的笑声缓缓驶来,拈花一笑,引起一段尘缘。而小船划过,留下一路波纹,那清脆的笑声则留在了有缘人的脑海中,久久无法忘却。
王子服,因这少有的一次出游邂适了心中的女子,更是在几番波折后寻到了女子的住处。深谷中一处意境深远的茅屋,女子肆意的放声欢笑。屋后,婴宁调皮地在树上嬉戏,笑声飘散四周。这个大胆的女子,在这只属于她的天地活的藻洒,自在。
随后的情节正如我们所预料,婴宁离开了这片自由的天地,嫁到了王家,也给尘世带去了她如泉水般叮铃的笑声。婚后的日子,婴宁那欢快的笑声未曾间断。每每遇到母亲忧愁生气的时候,婴宁来了一笑就好了。奴婢有点小过错,害怕遭到打骂,就求她到母亲那里同母亲说话,有过的婢女去母亲那里自首总是会得到赦免。而婴宁爱花都成了癖好,问遍了亲戚朋友,悄悄典当了金钗,去购买好的种子,过了几个月,台阶茅厕,无不种满了花。婴宁那欢乐的笑声驱散了王府的沉闷,带去了缕缕清新。
庭院后有一架木香,本来就靠近西边邻居家里,婴宁总是攀登上去,摘花来插在头上玩耍。而这行为在当时规矩森严的王府中是不被母亲待见的。母亲不时遇见,总是呵斥她。婴宁一直没改。而就因为这行为,因为她那清脆的笑声,在为家里带来祸患后受到了母亲的严厉斥责。而从这以后,那银铃般的笑声便再也没有出现了。婴宁,这个随和,善良,洒脱的女子也终被封建礼教折断了翅膀。
其实,故事的开端便预示了这将不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那样天真,不谙世事,随性而活地女子在当时的社会无疑是一个另类。封建礼教扼杀了女子的本性,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无丝毫的社会地位。蒲松龄笔下的婴宁与那个世俗社会格格不入,那样纯粹的人儿本应生活在只属于她的那片意境深远的山谷,但是她踏入了这个社会,而这也标志着她将失去那最真,最宝贵的东西。
婴宁的故事完了,但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是否还有像婴宁那样随性而最终却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的女子呢?或许是有的吧。而此时的我们,却也只能发出一声低沉的叹息!
《聊斋志异之婴宁》读后感2
《聊斋志异》又称《鬼狐传》,为清代蒲松龄所做的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在《三借庐笔谈》中这样描述他的创作历程:他清晨在路边摆上茶摊,泡好苦茶,见行人经过,一定要强留下他们喝茶,并请他们讲一个故事。遇到奇谈异闻,就回去粉饰润色,这样二十寒署,才写成了《聊斋》一书。而蒲松龄一生落魄,科举频频失意,72岁才被补为贡生这对他个人而言不是一件幸事,但对底层人民生活的耳闻目睹却奠定了《聊斋》批判封建制度的基调,铸就了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
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而老舍也评价《聊斋》称“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如果把《聊斋》比作文言小说的桂冠,那《婴宁》则是其上的一个璀璨明珠。她敢爱敢恨,亦亦黠,她是对封建礼教的颠覆,她的一颦一笑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纵观古典小说,从未有一篇能把一个少女的笑写的这么美,《婴宁》全文四千余字,涉及到笑的有四十多处,含笑、隐笑、瞄笑、复笑、狂笑、微笑、敢笑、忍笑、纵笑、浓笑,她笑的摇曳多姿,笑的美不胜收。她的笑无拘无束,感染着身边的人,洗涤着周围的一切。她用银铃般的笑声打破了世俗的条条框框,笑着封建时代的女性不会笑、不能笑、不敢笑的一切。蒲松龄的高明之处也是在此,他并未花费笔墨在描写女子嫉好的面容和优美的身段上,而是从笑写起,好似一滴浓墨落在宣纸上,把一切都晕染开来,少女的容貌在她的阵阵笑声跃然眼前,一个恣情肆意、天真烂漫的奇女子,就这样打动了我们。爱花是婴宁的另一个鲜明特征,她在哪里,哪里就是花的世界。“遗花地上”、“拈梅花遥望谷底丛花乱树”、“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执杏花一朵,含笑拈花而入”、“窗外海棠枝朵,细草铺毡,杨花掺径、有草舍三掘,花木四合其所”。婴宁为人与狐所生,由鬼母抚育长大,玩伴也仅狐女小荣一人,也许在她成长过程中,正是有了繁花相伴,才不会过于孤单,而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天真娇邀的少女。婴宁爱花爱笑,似憨似痴,但这只是她呈现给我们的一面。在婴宁的笑下,藏着是一个玲珑剔透的心灵,她满是笑意地眼波流转,别人不容易看到的其中偶尔闪过的黠慧光芒。王子服向她示爱时,她的回答是“我不惯与生人睡”,而老姬问起时,婴宁更是说“大哥欲我共寝”,让王子服窘迫不已。这两句话似是呆痴之言,只是老姬瞒不闻,而听到这话的也只有王子服一人罢了。王子服在面红耳赤低头不语的时候,一定没有看到婴宁此时得意的笑容。而婴宁爱花也是隐隐有语的。上元节遗梅花于地上,再见王子服又执杏花一朵,明伦这样评价道:前拈梅,此执杏。梅者,媒也。杏者,幸也。梅所以遗地上,笑而去;幸则唯含笑而入矣。”这是婴宁有意而为之,而婴宁作为人狐之女,恐不为王子服和世俗所接受,她拈花背后的花语是如此幽微难言。
婴宁一直都在肆意大笑,而她后来的不笑和哽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婴宁复杂的性格。在惩治了西邻之子险些对簿公堂之后,她的性格和现实的矛盾如此尖锐的对峙了。鲁迅评价婴宁“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婴宁生于幽谷,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而今理想却终被现实代替,婴宁落入凡间的同时,也让我们深深的惋惜。而婴宁的哭更是打动人心。终日大笑的人绝不处在正常的生存状态之中,而婴宁卸下了笑的面纱后,我们才能看到她内心的苦楚和悲凉。在好似全无心肝的孜孜憨笑下,正是她那富有人情味的内心世界。《聊斋》结尾往往会有异史氏的评语,而蒲松龄在此亲昵的称作“我婴宁",是《聊斋》全篇中从未有过的。蒲松龄满怀怜爱的塑造了自己理想中如此出尘的女性形象,最终却将她残酷的打入人间,这是对现实一种多么声力竭的痛斥。而他最终给予了婴宁一个“见人辄笑,大有母风”的儿子,亦是自己的一种安慰和寄托吧。
《聊斋志异之婴宁》读后感3
最近我阅读学习了《聊斋志异》当中的《婴宁》这篇小说文章,感触良多。《婴宁》主要讲述了一个叫王生的男子为一个叫婴宁的女子所着迷,最终为婴宁完成了她的一些心愿的故事。读完这篇小说以后,我觉得这篇小说非常有隐喻,所传达出的道理在如今这个时代也有启示作用。
一,这篇小说文章反应出了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普遍压迫,让女性很难有实现报复的机会。小说讲述了婴宁的出生状况,恰恰隐喻她是一个贫苦农家少女,而这样的少女想要实现理想报复别无他法只能依靠勾引到王生这样的富家子弟来完成她的心愿。这样的一个情况往往是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而在当今社会当中对于一些弱势家庭也不可避免得存在。从这方面来说,我是比较同情婴宁的。我想任何一个有实力的高富帅或是富二代,当我们遇到如婴宁这样的有孝心又美貌的少女,不动心都是少数的。作为一个高富帅或是富二代,倘若能够为心爱的女人完成心愿也是一种幸福的事。从这一方面来说,又让我们心中念起一丝温暖。
二,色迷心窍要不得,色字头上一把刀。小说文章当中讲述婴宁喜欢恶作剧结果导致了一户人家的儿子色迷心窍而死。尽管婴宁是用了法术迷惑,但是那家的儿子倘若不那么好色也不会遭此下场。由此可见,贪恋美色是危险的,这个道理无论古代现代同样适用。对于现如今我们这些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更是需要引起重视,提高警惕。
三,笑本无罪,只是要分时候。小说当中的婴宁明显是个懵懂少女,乡村土鳖气息浓郁,待人接物、思想觉悟水准都很欠缺,唯有靠着笑笑缓解一丝与人沟通时候的尴尬。原本她嘻嘻笑笑也没有什么,只是不可乱笑,也得知道什么场合该笑,什么场合不应该笑。这根本扯不上什么封建礼数迫害人,只是基本的做人规范。正如小说文章当中,婴宁恶作剧害死人,审判官询问事情时候她也笑,显得完全土鳖愚妄,叫人无语。因此,我们必须要懂得基本的为人处事技巧分寸,不能连把握情绪的基本分寸也没有。
最后,我想说蒲松龄绝对是朵奇葩,我虽然不是特别喜欢他的这部小说,但是我很尊重他的成就。我觉得一个人可以不那么高大威猛、英俊帅气,也可以没有万贯家财、有车有房,但是一个人不能没有思想,不能没有自己的觉悟。简单的说就是人不能无趣,活在世上一定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有自己的故事,这样才不枉渡人生。
《聊斋志异之婴宁》读后感4
假期里,我和妈妈去书店买了一本《聊斋志异》。它非常趣,不久我就看完了这本书。
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典小说,是非常值得阅读与欣赏的,它是明末清初著名作家蒲松龄的代表作,据说他是在40岁左右写成的。我想:为什么蒲松龄会起这样一个书名呢?这个问题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直那一天,我看了书中的“前言”,才知道原来”聊斋”是他书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的就是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空前绝后”之美誉。《聊斋志异》看来偏偏讲的鬼、狐、仙、怪,其实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
在《聊斋志异》中的《婴宁》这章中,讲述了一个容貌美丽的狐仙婴宁与一位叫子服的秀才相恋的故事,婴宁有情义、心灵纯洁,比现实中的人更加可亲可爱。虽说她是一只托给鬼母所养的狐狸精,可她并没有邪恶,喜欢笑。她让子服将自己的父母合葬,并且感激子服一家人对自己的关照,后来,子服的母亲给他们两个人主持了婚礼,一年过后,婴宁生下一个胖儿子,不认生,见人就笑,很像他母亲。
其实,《聊斋志异》表面上在讲鬼、狐一类的故事,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我从这本书上感受了,蒲松龄当时所在的那个时代,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清官没有几个。想这里,还有谁没有理由再去好好学习,去把社会不规则的事情改正过来?我想,每个读过《聊斋志异》的人,都能深刻的体会这本书的含义,要是想过上美好、不被欺负的生活,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以自己为榜样,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在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
这些故事,让我入迷,我不禁大声朗诵起来,吸取其中的精髓。
【《聊斋志异之婴宁》读后感】相关文章:
心之所向,唯宁而已散文02-29
弃璧负婴的故事04-22
盗泉宁渴04-22
《全宋词》王以宁07-04
流星之绊读后感03-15
春之怀古读后感10-04
热血之花读后感09-08
除患宁乱的成语解释05-12
黎明之街的读后感范文04-15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后感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