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屋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棚屋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棚屋读后感1
开学初学校组织南下杭城买教学参考书,拥挤在书店里买了一本《棚屋》,吸引我的仍然是它的悬疑。
故事简介:三年前,小女儿梅西在山间那个鄙陋不堪的棚屋遇害,她那被撕成碎片、血迹斑斑的红裙子如影随形时常在麦克眼前浮现……就在一个邮差无法送信的风雪天里,麦克意外收到一封署名“老爹”的来信,邀他去棚屋见面。“老爹”是妻子南和孩子们对上帝的称呼。这是杀害梅西的凶手精心设计的阴谋?是一场不怀好意的邪恶玩笑?还是真的来自上帝的邀请……
原本以为故事的情节会很刺激,结果有些失望。里面只是频频出现对话,根本没有任何悬疑。
上帝邀请麦克到棚屋相会,棚屋也就是麦克的小女儿梅西遇害的地方,对麦克来说这是他的“巨恸”。再次到达棚屋的麦克内心是痛苦的。麦克极度地恨,极度地想找出凶手进行报复。
在棚屋,他和上帝、耶稣生活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上帝与他过着人间生活,通过呈现各种美好的事物,向麦克解释梅西的死。曾经充满仇恨的麦克在上帝的感染下 竟 放下了恨,学会了宽容。因为他懂得,只有宽容,自己才能面对以后的生活,才能像跟上帝一起生活一样快乐。
《潘多拉的救赎》中苏菲梅耶失去女儿选择了报复,最后导致所有的人痛苦;《棚屋》中麦克选择宽容,他相信远方的.女儿生活得很开心,于是他以后快乐地生活着。
生活在纷繁的现实世界,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或者确切地说我们一直在争斗。很多人为了生活,为了金钱,为了权力,精疲力尽。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确实,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在这个社会中,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的去争取,但是很多人在争取的过程中是不是丢失了什么呢。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巨恸”,每个人经常面对着“杯具”。
笑着是一天,哭着也是一天;开心是一天,郁闷也是一天。何不以一颗宽容的心,开阔的视野看看这个世界。
作家纪伯伦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有时候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也没有什么能改变自己,关键是自己的心态。
学会调整心态,学会宽容,再大的“巨恸”也会融化。
棚屋读后感2
答应了美国友人写这篇东西,作为一个疯子写出来的读后感,大家意思意思看一下就是了,《棚屋》读后感。我也知道大伙也不会太当真,呵呵。以下内容涉及剧漏。整个故事,则在短暂回忆的幸福过后,以一个悲剧作为回忆的结束。男主角经历着内心多次的挣扎,来到棚屋,随后以内心深深对上帝的不满为开始,经历一次从内在的心灵之旅。这段历程,男主角通过天父,耶稣以及圣灵的帮助下,诚实地面对着自己内心的不满甚至愤怒。而最令人觉得舒服的是,没有过多的神学道理,而是将与神的关系,以拟人化的出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觉得天父,耶稣以及圣灵是何等的接近,简直就像自己的一个朋友,一个亲爱的长辈,读后感《《棚屋》读后感》。
三位当中,彼此相亲相爱的描写,让读者可以略体会到那融洽并无条件接纳的爱。最不可思议就是将天父拟人化成一个黑人大妈的形象,这超出一般想像的比喻,也的确提醒了我们神的形象是超乎我们一船人的想像。整个与神相遇的过程,用了许多基督徒以熟能详的例子。像是男主角在水面上与耶稣一同行走。又或被邀请在的宝座上审判被男主角认为不公的上帝。再者就是对苦难的解释,对善与恶的理解,三位一体等,让一些神学性的观念溶入了男主角的救赎中。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与对话当中,男主角一直被爱,被接纳。同时他自己亦不断地认识自己的内心,承认自己的内。原谅了自己,甚至最后原谅了凶手。与神相遇后,回到现实,亦改变了男主角的生命,同时带来了其他人生命的改变。故事的最后没有给出一个结局,但那结局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男主角的救赎以及释放,让人去体会到,神并不是那遥不可及,而是伸手可到的程度。本书的确如后面书评所说到的,是现代版的《天路历程》。有基督教背景的读者,看起来可能会更为亲切。而不太了解的话,可能看着会有点辛苦甚至混乱的感觉。
【棚屋读后感】相关文章: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 【读后感】08-14
沁园春读后感04-16
珍珠读后感04-06
钱学森读后感04-06
甜酸读后感01-19
《口哨》读后感10-11
《化身》读后感10-09
酒店读后感09-16
武器读后感09-16
《变量》读后感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