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风流去》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风流去》读后感

时间:2022-08-18 20:11: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新《风流去》读后感范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风流去》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风流去》读后感范文

  《风流去》读后感1

  最近花三周的时间将鲍鹏山先生的《风流去》读完了,此书讲述了从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子开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为止的近一千年间的中国文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和与此交织的中国历史!

  《风流去》既是一本文人史也是一部血淋淋的中国古代史,压抑、痛苦、无奈一直伴随着我读完本书。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始,中国古代文人所特有的内涵就开始产生了,不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都有了自己所特有的学派!

  春秋战国始出诸子百家,从而出现了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同尝试,那时的社会还是有“礼”存在,这些文化精英做为君主的座上宾,甚至是帝师的角色参与到国家治理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大家都是平等的,合则来不合则去;后来历史前进到秦灭六国,秦相李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出卖自己的道德,杀害同窗韩非、焚书坑儒,妄自以为这样可以得来天下太平,可事与愿违!他最终被一个比自己更没底线更加残忍的赵高害死!从而拉开了中国长达两年多年的杀伐!血流成河!

  汉代秦而立,项羽、刘邦、吕后、韩信这些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历史车轮行进到了汉景帝时期,这一时期我认为最可悲最可怜的文人莫属晁错了。他是景帝的老师,在景帝即位后,秘折上书景帝削藩,结果景帝在朝堂上公开晁错上书削藩之密折,导致藩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叛乱,而景帝此时听从了袁盎建议,捕杀晁错,腰斩于市,并诛晁错全族!惨!怎一个“狠”字了得!从此可见某些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人性!晁错与景帝的关系非同一般,晁错上书之前景帝不可能不知道,削藩伊始,必至诸王叛乱!晚叛不如早叛!景帝是在利用晁错逼反诸王,然后诛晁错,让诸王反叛的借口消失,然后拉拢其中犹豫不定的藩王,使他们站在自己一边来消灭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集团,最终他的目的达成了!吴国灭了,在推恩令的作用下其他诸侯国问题也解决了,中央集权的使命完成了!从此中国历史在集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文人的地位也进一步降低了!从平等的帝师到随意丢弃的弃子!当然历史不可挡,集权是在当下那个时代历史必然的选择,可集权的方式可以选择不那么没人性的吗!诛晁错可以,但能不能不要诛灭全族呢!

  历史又前进到了东汉,由于东汉顺帝时期重用外戚梁商,导致梁商死后大权传至其不肖子梁冀手中,梁冀为人跋扈毒辣,眼中只有享乐,谁挡他的去路就是死路一条,而且无比残忍,他为了把持朝政先后废立了多位皇帝。因质帝当面称他为“跋扈将军”而毒杀质帝!此时当朝高官李固看不惯梁冀为非作歹,同他做了殊死斗争,最终不敌被杀!李固被杀之前已知自己必死无疑,就让留在京中的三个儿子回家去了,李固之女李文姬知道自己兄弟回家,家族必将遭灭顶之灾,于是让三弟李燮,隐姓埋名逃出家门,后对外宣称李燮回京找父亲去了!终于李固被害,其二子也被杀害,仅三子在李文姬的`谋划下才得以活命,也为李家留下了仅有的一直香火!好一个奇女子啊!待十几年后汉桓帝联合五位宦官诛杀梁冀后,姐弟才得以相见,姐弟相见抱头痛哭!这眼泪是感动是心酸还是无奈!自始拉开了东汉末年宦官与文人集团斗争的序幕!

  文人集团为了捍卫自己的道德,采用破坏道德的方式,对宦官集团展开杀戮;宦官集团为了保住自己性命也对文人集团采用更疯狂的杀戮,杀来杀去直到,汉少帝时期大将军何进被杀,袁绍领兵杀入宫中,屠尽所有宦官,导致少帝被宦官挟持出宫,后被董卓劫持后废黜,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至此整个东汉王朝算是完蛋了!

  建安年间的曹操背负了历史太多的骂名,但我认为曹操算那个时代唯一的英雄,他以一己之力对抗董卓,迎献帝,讨伐各路诸侯,至三分天下有其一!他的到来使原本风声鹤唳的文化圈,注入了一股清流,文人又有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压抑了多年的文人终于可以为国家、人民做些贡献了!至此压抑至极点的`文化圈又恢复了生机!从曹操的《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以看出此时文人担忧的是有限的生命无法完成肩上无限责任的矛盾心理!可惜,曹操生命真如朝露一样转瞬即逝,只活了65岁,那一年是公元220年,自他逝去后,曹魏经历46年至公元266年,司马氏篡魏立晋,晋后又灭蜀、吴,从此天下一统!

  晋以后的文人,渐渐的变成了权利的奴隶,朝堂上的权利倾轧,互相杀伐,让文人周围的空气越来越凝固,马上就要窒息了!此时有些文人看透了权利,选择全身归隐山林,如晋末的陶渊明,从此开创了新的田园风潮,将中华文化推向了另一个小高峰!可是更加血腥的杀伐和民族浩劫却悄悄的拉开了帷幕!

  文人的世界观由老庄的从自然中来,到陶渊明的到自然中去,完成了一个轮回,至此本书也结束了!

  纵观此段历史,从汉初开始的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使整个文人集团变成了不会思考只会坚持自己“道德”的偏执狂,认为自己所坚持的“道德”才是世间唯一的真理,抱着非我道德之类,其心必异的想法,欲将所有的不“道德”诛之而后快!他们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青史留名不惜搭上整个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崩溃,生民的劫难!

  古代文人的个人史,也是整部中国历史的血泪史,这一个个文人像风一样从我们的身边飞逝,我们置身于风中,感受着他们的希望与无奈,至此终于明白为什么鲍鹏山先生将此书起名《风流去》!假设百家依然争鸣,儒学并不强大,社会开明可以允许不同的文化诉求,那么文人依然是文人并不会有太多的道德羁绊,不同的思想学术都被兼容并包,也许历史就不会那么的残酷了!

  《风流去》读后感2

  早上跑步的时候,我打开樊登读书,听的这一本书《风流去》,其实这是我是喜欢樊登读书会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书如果不是《樊登读书会》,我是一辈子都不会去读的。我个人比较喜欢育儿,心理,创业方面的书籍,对于这种历史或者人文方面的书籍,我虽然有兴趣,可是,我觉得买了以后也不会看,看起来也会很辛苦。很大的一种可能性是放在书架上堆灰。可是听了樊登老师的讲解以后还是觉得这样历史人文的题材也让人非常的有收获。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从那些名人大家的命运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和生活。

  其实有了孩子之后,我还是买了很多经典名著,比如说,《论语》,《四书》什么的,也在网上看过一阵庄子的公开课。知道这些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知道都是一些很好的经典,很希望能够介绍给孩子,但是由于自己文学功底不够,自己本来都已经是半桶水逛荡了,也就根本倒不出什么东西来给自己的孩子。

  樊登老师讲解鲍鹏山这本书,真正的唤起了我对这些诸子百家和历史人文的的兴趣。

  他讲到,老子《道德经》里面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这句话日常生活里面经常听到,但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他今天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治理国家的真谛就是不折腾。其实我觉得用在教育孩子身上也是一样的。前几天和一个好朋友讨论,无论是家规严格的家庭还是教育观念非常松散,开放的家庭都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是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里面贯彻始终有同样的原则,而不是今天跟风严厉管教,明天要给一个快乐的童年。或者说今天学一个乐器,明天学一门语言。我们养育孩子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平和安稳的家庭环境,也更能够帮助孩子发挥他自己的潜力。

  我也特别喜欢他对于屈原的总结,他说屈原对中国的影响不是他的思想,而且也不是他的事迹,而是他的失败。这是个人对历史的失败,是个性对社会的'失败,是理想对现实的失败。读书的时候,很仔细的看过屈原的传记,但是对于他人生命运的思考,绝对没有达到这样的深度。

  我发现我看书只能到达看热闹的程度,而完全到不了看门道的境界。这也许是我那么多年一直看书,而一直没有太多提升的原因。

  希望有空的时候一定要把这本书找来看一下,这些影响到中国历史进程的先贤,他们的精神遗产,他们的灵魂气息,和我们传承的人生观,价值观息息相关。

【《风流去》读后感】相关文章:

毕竟东流去07-07

《风流去》读后感范文09-09

汤汤渭水东流去,夜梦还来旧事中散文欣赏09-11

风,绿的风08-15

关于风的作文;风04-23

风走,风过07-07

风走,风过07-07

关于风的作文;风04-23

07-15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