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精选10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时间:2022-05-26 18:03: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精选10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精选10篇)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篇1

  本无意陷入,却不可能不被陷入。读这本书之前,对明史了解甚少。虽然看过明朝那些事,但做多印象也就只是朱元璋,朱棣。我也只是知道嘉庆,严嵩父子,徐阶……却不曾深入了解过他们。只知道明朝多能臣,却不知道他们却多出现在这个时代。

  嘉靖,在我心里他已是明朝仅此于朱元璋与朱棣的皇帝。他虽然懒政但不弃政。只要他在世时,行政,军事大权仍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无人可撼动。一人与百官争礼,倒严党……只要他在,大明还是朱家的大明。他心里比谁都糊涂,不知道人不能长命百岁,不知道加速他死亡的正是他的丹药。但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严党不倒,大明一半是他严家的大明。海瑞是乾下,他是乾上。虽海瑞那一天下第一疏让他丢尽颜面,让他更早看到后代历史书上的自己。可他也知道自己懦弱的儿子需要他,这个等待改革的王朝需要他。不杀海瑞,便是一功吧!

  海瑞,从没想到他是这般的聪明,圆滑,又是这般的刚正不阿!他是儒家几千里出的一个极品,治国,齐家,平天下如烙印般在他心里从未忘却。却又为他的家人遗憾。或许忠孝两全就只是最好的梦想吧!

  这个时代,高拱,张居正,王阳明,胡宗宪,戚继光……他们相继闪耀于历史的舞台。历史的浪花淘尽无数英雄,金子在筛选后夺目!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篇2

  大明王朝1566其书中人物无人不冤,世人皆苦。以胡宗宪来说,有能力有抱负,真心为国为民想做实事,明知严党贪腐,却不得不投诚,否则报国无门。二十年艰危,最终随之陨落。

  严嵩把持朝政二十年威风吗?看起来似乎是,可还是一刻不敢怠慢,年过八旬依然要殚精竭虑,最终儿子被杀,自己被迫离开,从前求着他提字的酱菜店老板都毫不掩饰的让他在人生的最后明白了什么是树倒猢狲散,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海瑞呢?清官,唯一上书骂皇帝的人,女儿淹死,妻子难产,一尸两命,自己入狱,虽为苍生,己身极苦。圣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很显然他苦了自己,苦了家人。

  大boss嘉靖帝呢?这个明朝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二十年不上朝却尽知天下事,潜心修道却将群臣玩弄于股掌中,他非常自私,为了控制大臣,鼓励他们党争,为自己修宫殿修道观,国库空虚任由严氏父子作孽,百姓生灵涂炭。但他也甚为寂寞,自己也说无亲无故,一个人被送到京城做皇帝,权利在他手中不是为天下百姓谋福,而是让大臣听话,让百姓听话,所以,没有人爱他,群臣和百姓都怕他,连他的儿子孙子都怕他。他死了,真心为他哭的只有一个骂过他,让他震怒想要杀掉的海瑞。可悲可叹!

  明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史说明亡于党争,此为正解。为什么有党争?且以为那是皇帝自私的产物,自朱元璋建立明王朝起,杀宰相功臣,目的就为集中皇权,权利的集中就会造成专制,什么是专制,专制就是相信自己不会错,所以你看,皇帝从来不错,都是下面的人不好。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更无不是的君父!

  嘉靖帝是一个聪明到可怕的皇帝,他让大臣们惶恐,一部1566写尽了多少人性。好的小说一定是分析人性的,我们知道人性是复杂的,好人坏人都是相对的,我们要看到的不是一个天生的好人坏人,而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好坏的转变,我以为这部书里唯一能算作好人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太监吕芳。伴君如伴虎,况在复杂的大明朝,能全身而退的只有他,看到他对装疯几年的杨金水说以后再也没人可以欺负他的时候,无法不动容。

  这部书里很多鲜活的形象,让我感动的是,作为历史小说,这部书里还是有很多出色的`女性形象,这在以往历史小说中不多见。比如芸娘,比如李妃,比如齐大柱妻子,他们都美貌而智慧,也都得到了幸福。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篇3

  一部历史大作。嘉靖帝精明透顶、聪慧过人,十几岁从哥哥手中接过大统,智斗大臣的“大礼议”之争,此后二十年不上朝、一心玄修、热衷炼丹追寻长生不老药、实际掌握着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财务大事、玩弄群臣于鼓掌间,如此多的矛盾集于此位皇帝一身,真是让人觉得这个皇帝太特别了。崇尚无为之治,却暗地里掌握着几乎一切,东厂太监遍地、锦衣卫耳目遍于天下,但最终,乾上乾下,却跟海瑞杠上了。书中的描写对海瑞有了一个清晰的体现。有时候觉得海母、海瑞简直有些不可理喻,海瑞在老母跟前说的最多的便是儿子不孝……可是最终还是决定死谏,最终海妻死于难产。海笔架,是怎样置一己之力于不顾,力争还大明朝一个朗朗乾坤!

  之后就是徐阶,高拱,张居正,谭伦,王用级这些名臣。睿智、博学。还有身为忠良之后本来大家闺秀、因牵入政变而身陷风尘的芸娘,以及书中对《广陵散》的科普;戚继光军中为一介桑农齐大柱做主、齐大柱与自己的妻子相知相许的片段,都令人感受到在苦难中的一点温馨。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篇4

  这本书可以说也是一部皇皇巨著,除去之前读过的明朝那些事儿外,已是耗时最费的作品。作为历史文学,考虑到构造情节的必要,与史实确有偏差,但主要历史人物的性格刻画仍使人印象深刻。

  全书以嘉靖后期国库亏空,严党企图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充实国库开篇,历毁堤淹田,构陷海瑞情事,及至海瑞反击,胡宗宪清剿倭寇,使严嵩失去了嘉靖的信任和倚杖,把持朝政二十余年之久的严党溃于一旦。然而严党虽倒,国家的财政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在平民死于饥寒,百官无不欠俸的危机之下,嘉靖却大举兴建宫观,引起朝野震愤,从而催生了海瑞的天下第一疏,引发了君臣之间的巨大矛盾。而此时,嘉靖由于久服丹药,积重难返,不久便龙驭上宾,随即裕王即位,大赦天下,以海瑞为代表的一批谏臣脱身大狱,加入到了明朝中后期的隆万大改革中间。

  故事到此完结,但我们对于嘉靖和海瑞的评判没有结束,嘉靖年少时从旁支入主大宗,在权谋老到的群臣间站稳脚跟,足以证明其本身的聪慧天才,然其沉迷修道,大兴土木,重用严党,使国家一度风雨飘摇,几成误国之君。而海瑞虽出身卑微,心性却至阳至刚,不避权贵,忧怀百姓,大直大忠,无愧青史留名,万古流芳。

  这本书在一些细节似乎还需雕琢,不过总体尚可,以上。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篇5

  这本书读完真有种说来话长的感觉啊……作为一个半吊子历史爱好者,印象中,春秋战国,群雄并起百家争鸣,及至秦统六合,封建王朝由始兴。汉元两朝,想起似闻金戈之声,疆域辽阔。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更兼帝王家绮丽爱情故事,国力强盛。南北二宋,虽有战祸,但在经济和文学艺术方面达到的高度也很高。只有明代,印象中最深的便是宦官当道,厂卫横行,主观感受实在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是这本书却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

  从时间和事件上,倒严前后,大致可以分为两块。前半看得心潮澎湃,为大义舍身忘家;后半更多政治,上意天威云云。

  以“改稻为桑”填补国库拉开序幕,其间各方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国士”胡宗宪,有勇有谋有节,进能前线抗倭,退能护一方百姓,想的比别人深远的多,“好媳妇两头瞒”。清官海瑞自不必说,浩然正气敢于同任何人叫板,一封《治安疏》谏上,朝野震动,是“直臣”,可惜家国难两顾。嘉靖一心修道,二十年不上朝,但什么细枝末节的小事都逃不开他的眼睛,这大概也跟他豢养锦衣卫,眼线遍布各处有关吧,他跟大臣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而显得更为神秘莫测,但他有时候又会表现出作为皇帝的孤单,真正孤家寡人。王用汲海瑞引为知音,伯牙子期的交情。还有许多,严嵩父子,裕王,徐阶,高拱,张居正,赵贞吉,李时珍,谭纶,沈一石,杨金水,吕芳,陈洪,黄锦等等,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立场,以吕芳口说出的“思危思退思变”,可能就是那些官场老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嘉靖四十年一直到嘉靖薨逝,大明朝虽已千疮百孔,但也不乏贤人能臣,况其后紧跟而来的改革和大明中兴,虽然小说并不代表史实,但突然对这段历史更感兴趣了呢!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篇6

  花半个月的时间,啃完了这本大部头,好书不觉得长。

  之前百无聊赖之际,按照评分搜电视剧,总会有它出现,相关信息就是“被禁了十年”、“天下第一太监杨金水”等一些博人眼球的字眼。说实话对于这样的历史剧,沉重、诡谲,看着总觉得脑子不够用。当年追的《康熙王朝》我也只是觉得“所幸并没有生在帝王家”,而看完这本书,我的感觉就是“所幸生在新时代下。”

  书中所写的便是嘉靖的后时代,沉迷修炼,服食丹药、暴力偏执、多疑独断,心中想的只是在自己修道世界里,安详的从人世间进入到他的“仙世界”。大臣们充耳不闻,甚至有点助纣为虐的意思,百姓们苦不堪言,但是去申诉无门,那个时代,阴郁、沉痛。这里不想分析嘉靖为何成这样,海瑞有多勇敢正直,我只是想感慨一下书里的官场。

  伴君如伴虎,这里最明显的便是严嵩、徐阶、吕芳,其实我很佩服这样的人,见微知著,任何的蛛丝马迹都能够揣测出圣意,也许小说里有夸张成分,但是现在我都没有明白为什么那个玉球就是“外重内轻”的意思。人在官场修炼几十年,真的可以到这个地步吗?电视剧里和书本里对于表情都有专门的描写,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有人能够在这转瞬即逝的微表情中读懂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吗?恕我平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里便是血雨腥风,背景音乐都应该是那种急促的、诡异的,但是我感觉周围的一切确实那么的风轻云淡,偶尔的挫折都是明面上的事情。

  官斗、宫斗、宅斗,这样的题材也被大家喜闻乐见,能够唤起大家内心的“偷窥欲”,以上帝视角看别人的斗争,坐山观虎斗,跟看戏的感觉一样,究竟这样的场景或者说斗争的手段,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有吗?恕我单纯!

  每一本书都给人不同的感受,也许不同的人感受也不同,看完此书,我的感觉便是,如今的生活真美好!有强大的国家在为民办事,有和谐的家庭在制造快乐,有稳定的工作在提供基础,更重要的是,有平和的环境在滋养内心!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篇7

  每次看完一本书的结局,心里总是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的嘉靖和海母在我看来是一样的人,只不过嘉靖掌国,海母掌家。最让我矛盾的是海瑞和嘉靖。海瑞,我很多时候真想冲过去打他几拳,在我看来他不通人情又极通人情,几分自私又绝对无私。关于他的家庭,作为当代人,我真的很看不惯他,很看不惯海母,气不打一处来。但我又很佩服他,他实现了只存在于理想和书中的忠孝人格,或许有些愚孝,但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为生民请命,希望为万世开太平。没人可以为他的极端洗白,但更没有人可以,没有人能够抹杀他的忠于人民。

  嘉靖,真·弄权者,面具下的自私读者都能看到。全本书他都是那个掌握他人命运的最终决策者。玩弄权术,玩弄世人,玩弄臣子,国是他的国也是他的家,这本书所有的剧情都是他的一举一动在推动,他爱下面的人去揣摩他,去猜测圣意。唉,他位及世界巅峰又如何,在岁月面前,他也只是一个老人,在书的末尾,读到了他的寂寞凄凉,在手机面前的我竟然生不起对他的厌恶。唉,可悲可叹,看到末尾,他究竟是昏是庸,我竟不能语。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篇8

  写尽了封建官僚的百态:一腔正气无欲则刚之海瑞;忠肝义胆国之栋梁胡宗宪;深谙帝心一味逢迎之赵贞吉;老谋深算之“媳妇”权臣严嵩徐阶;自私自利却又聪颖老谋之嘉靖。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嘉靖帝执政45年,号称“无为而治”,心中所想却唯有自身,缴纳民膏只为充裕私库修建道观,上供银钱不足竟不顾军国大事路有饿殍,大臣们未及时逢迎上具贺表便龙颜大怒。此等自私之君王,真也罕见!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至严嵩,下至小小县丞牢头,无一不搜刮抢掠鱼肉百姓。所幸大明还有“神剑”海瑞,直言敢谏,无一丝私心。这也是为什么他一个六品小官却能人尽皆知,世代传颂;而那些封侯拜相之人,却无人知晓。多有人评论他没有经世治国之才,只能当个小父母官,还多给上峰添乱,让人掣肘。我却不以为然。真实的海瑞是否真如此书所写我不甚知,但就此书看来,此人情商智商俱高,只不过“水至清则无鱼”,有此等人物在编,除却少数几个知己(李时珍、王用汲),他人怎能不恨呢!

  不过,此书好在既写出了众官百态,也写出了“众生皆苦”。每个人身在朝堂的漩涡之中,为了自身前程为了同党利益或者真正为了百姓,都在尽力斡旋之中。没有一个绝对的好人,也没有一个绝对的坏人。刚直不阿之海瑞,也对也不起他的妻儿。自私自利之嘉靖,在临终前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甚为后悔,为自己的儿子留下些许光明。生而为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命格里奋进,就看自己最看重最要争的是什么了。只是不管怎么样,到头来也是赤条条来也赤条条去,落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篇9

  之前一直认为雍正王朝的历史连续剧的一览众山的顶峰,但最近熬夜看了有人推荐的10年前的《大明王朝1566》,可以比肩顶峰,太好看了。源自自己前些阶段对明朝感兴趣,特别是嘉靖20年不上朝但仍牢牢把持朝政,还有崇祯天天上朝努力工作,却用人皆错用人皆疑一团糟,以及大明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部好的历史正剧,要能尊重历史,史笔如刀借古喻今;要有好的编剧,石破惊天行云流水;更要有好的演员,这里可以给基本满分,除了严嵩不够坏太监不够奸,大到嘉靖海瑞中到沈一石高拱小到一个配角,都丝丝到位功力深厚。反头看一些小鲜肉的演技,惨不忍睹都可长草。

  更难得的是:这部历史剧将政治与经济罕见地双线发展,构成朝堂惨斗与朝野惨剧的大背景,也是明朝闭关小农,扼杀资本产业的大背景的悲情。而史笔如刀的借古喻今岂不仍历历眼前:改稻为桑似乎夺田地产?一人家国百官齐喑万言匍伏,何等扼腕?谄媚上意的侍妾心理依然千年苍苍,非人为而能人治,系统使之然也。

  这部剧里,要说到几个人的对比:

  一个是海瑞,官场上“不要命”的儒生;一个是高翰文,官场上“不识相”的儒生。

  一个是嘉靖,权力顶端至阴至睿之君;一个是海瑞,权力底部至刚脊梁之臣。

  一个沈一石,让人想起胡雪岩,利自权利亦利毙于权利

  一个严嵩,让人想起最近倒下的国老,力自权力亦绝于权利

  看完大明这部剧,心里沉甸甸,拂古思今,愈发的承重沉重。中国古今经济史,就是一部官场权力的孪生史,只有而今的互联网创业让人身处亮色,看到进步。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篇10

  寒假赋闲在家,时间充裕,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大明王朝1566》略有感慨,这部剧刷新了我之前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的认识,诸如嘉靖帝、海瑞和严嵩等人,纠正了前十几年所搭建起来的历史观。

  《大明王朝1566》讲述的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党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练道修玄二十载,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

  说起这部剧,首先要介绍明朝当时的掌舵人——嘉靖帝。嘉靖帝几十年不上朝,痴迷于玄道之学,我之前以为他是一个比较昏庸的皇帝。然而,在这部剧里,嘉靖帝虽然深居皇宫,几十年不上朝,但他却是明朝户部的实际当家人,通过司礼监执行机构,深知朝野内外动向和每一笔税银的去向。他明知严党贪墨国家巨资,却为了平衡朝政力量而装作毫不知情,但是私下却又做好了对严党巨资的监视工作,只为等到时机成熟,将严党一举拿下,此时严党所贪巨资一并充归国库。嘉靖帝是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只能默默地承担着这巨大的担子,恩威并济平衡朝局力量,在背后推动着明朝这巨大的机器正常运作。

  嘉靖帝的一番作为似乎解决了我之前的一个困惑:为什么有的同学整天看似无所事事,成绩却十分优秀?因为他们在暗暗的使劲,只是你不知道罢了,他们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可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这也正验证了那个颠扑不破的道理:自助者天助之,上天眷顾那些努力的人。

  一提起海瑞,我们脑海中便不自觉的浮现出“清官”一词。海瑞就像是一把利剑,给浙江官场一记重创。海公严于律己,法以治人,是明朝官场的一股清流,这是不可辩争的事实。然而他当时只是区区一个七品县官而已,由于职位的限制,他无法得知高层的真实想法和战略布局,虽出于一腔报国热忱,也不免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对于“倒严”战略略有影响。

  海公的做法警醒了我自己,现在来说看似做的对的事情,其实也不一定是对的。眼界决定见识,由于自己眼界和朋友圈的限制,所接受的信息也比较单一,虽然现在选择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其实不然。要突破这种局限就要增加自己的见识,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一部《大明王朝1566》,让我重新审视了之前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和自己当下每一件事情的做法,与君共勉之。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开明的王朝与多情的诗人07-23

珍珠鸟虞大明课件02-03

鸣条之战: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04-20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全文译文及鉴赏12-14

精选《哈姆雷特》读后感范文02-08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01-09

孔乙己读后感(精选25篇)10-27

最新《绑架游戏》读后感精选10-16

《家》读后感(精选11篇)08-16

《小孩》读后感(精选12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