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读后感(精选6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洗澡》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洗澡》读后感 篇1
我是“杨绛迷”。她的著作,我几乎每本都读过,而且有好些还不止读过一遍。听张志强同学——他也是“杨绛迷”——说,杨先生又要出新书了,我非常兴奋。
杨先生能以103岁高龄再出新作,我自然兴奋;但是,听说是《洗澡》的续作,先前的兴奋就不免降低些。我想,大约不止我一个人,也许还有很多杨先生的读者,也同样认为《洗澡》已经是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根本没有写续作的必要。
据杨先生《洗澡之后前言》说,“我特意要写姚宓和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却被人这般糟蹋。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麻烦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这样呢,非但保全了这份纯洁的友情,也给读者看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我这部《洗澡之后》是小小一部新作,人物依旧,事情却完全不同。我把故事结束了,谁也别想再写什么续集了。”由此推测,杨先生写这部续作,大概有鉴于有人擅自为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写续作。可是令我们感到不解的,却是杨先生为何给续作取这样一个名字,因为擅自续写《围城》的人,便将他那续作命名为《围城之后》。这样一来,《围城之后》不就更容易鱼目混珠,让人以为那是钱先生的续作了吗?
而那“称心如意的结局”,大概也不过是许彦成与姚宓“有情人终成眷属”吧。《洗澡之后》也不脱中国人所特别喜爱的大团圆的俗套,这又不免让人想起《南桃花扇》《红楼复梦》《红楼圆梦》之类的续作,而且还要揣度起它的命运来。当然,《洗澡之后》绝不会像它们一样淹没,只留下一串书名。可是,它的流传后世,很可能不是依靠它本身的文学魅力,而是杨先生的名声。杨先生是现今中国文坛上,最令人尊敬的老作家。我们自然不会对她有什么微词,但是,这部续作,却不免有“狗尾续貂”之嫌,让读者产生“有不如无”之叹。悲剧固然让我们感情沉重,而皆大欢喜的喜剧,却不免肤浅。然而,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宁可感情沉重,也不愿意它流于肤浅。
话说回来,一位名人上了年纪,难免被人利用。据说,这次《洗澡之后》会以单行本与《杨绛全集》之一部分两种形式出版。这是出版社的大好商机,可以借此大赚其钱,不仅单行本销售可观,就是新版的《杨绛全集》也一定行情不错。这是无论什么人都可以预料到的。另外,等到杨绛先生百年之后,又借着“怀念杨绛先生”的名义,再出一版《杨绛全集》,或者各种单行本也很可以并行不悖地再出一版。这不仅又让我们想到钱先生《读伊索寓言》里“蚂蚁与促织”的故事。当然,现在的“蚂蚁”是不会看着“促织”饿死的,因为“促织”此时此刻“唱的歌”就可以给它带来利益,而且每年趁着“促织”过生日的时机,也还可以借“祝寿”的名义,印刷“促织”的旧作,做成精装版,表面上是给“促织”做寿礼,实际上却又可以谋些利。达尔文的“进化论”到底有些道理,就拿“蚂蚁”来说,它们不像从前一样,专等“促织”饿死后,吃它的“尸体”,而是“促织”活着的时候,吃它的名声,死后再吃它的“尸体”。
《洗澡》读后感 篇2
公鸡洗澡的情形,大家好奇吗?当我看了《公鸡洗澡》这个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公鸡洗澡啊!
文章是这样介绍的:奶奶家有一只大公鸡,可为什么大公鸡的毛总是油亮亮地呢?难道奶奶天天给它洗澡?我的脑子里浮现出一个大问号。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决定亲眼瞧一瞧。
吃完午饭,我把一大盆带有垃圾的脏水“哗”的一声泼向大公鸡,只见大公鸡左拐右拐来到一个土坑边,望望四处无人,便“噌”地一下跳进土坑打起滚来。哈,你个大笨鸡,本来身上就脏,你还跳进土坑里打滚,可等我回来的时候,大公鸡的羽毛已经油亮亮的了。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大公鸡洗澡就是在土坑里打滚呀!
读了这个故事,我才知道: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不要自作聪明,要做一个喜欢探究的人。
《洗澡》读后感 篇3
书的开始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感觉很平实,但是通过幽默的笔触,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有着葛朗台式的吝啬鬼――余楠。一开始还以为这个就会是本书的男主人公?可是,看下去就会知道,这只是一个可怜可悲而又可恨的反面人物。余楠先是想傍上胡小姐,可是又舍不得投资,丢掉了向外跑的可能性,在走投无路之际,一封来自新中国的邀请信救了他的命,拉着他及全家投入了神圣的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伟大道路,而在这道路的尽头,却是一张无形的网。
一场神仙会让本书的各路神仙悉数登场了,这场会一口气展示了一二十个人名,害得我翻天覆地看了好几次才算是弄清楚之间的关系。这之中,有来自苏联的权威,有从法国回来的海归,有旧朝的老夫子,有新中国的年轻小将们,当然,掌握方向的是党的文化工作者。
小说随之展开了错综复杂的人物情节描写。之间穿插了两条线,一条线是事业线,充满了知识分子阶层特有的尔虞我诈,但是给我的感觉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高潮,仅有的一场盗稿事件也没引起多大的波澜便被轻轻地解消了,大概是想让所有的冲突在最后的“洗澡”吧。另一条线则是情感线,大体上以许彦成、姚宓和丽琳之间似有还无的三角恋为主,掺杂着罗厚、姜敏、余照等其他人做为陪衬,同事业线一样,情感线上也安排了一场高潮戏,也就是香山游事件,可是也没发展到激烈冲突的地步便结束了。我想,这是不是杨先生刻意这样安排的,将小说的整体氛围控制在一种含蓄的状态之中。
小说做了这么多的铺垫,最终的目的还是让这许多神仙们的性格与特点展示在读者面前,最后的高潮自然就是所谓的“洗澡”了。看着一个个大文人们在群众的目光中,以近似于裸体的方式剖析自己的灵魂的时候,我先是想笑,可是实在是笑不出来。按小说的说法,这时已经是三反期间的事了,也就是说应该是1952年的事了,经过三年,终于将各路神仙们的思想改造成同一种思想。不管他们内心如何挣扎,可是也不能改变这种事实,这也许是所有留在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们都必须经历的吧。
然而,相对于前面做了这么多铺垫,真正的洗澡经过我反面觉得没有想象中激烈,而最想看的许彦成的洗澡经过,更是简单的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对比前面几个人过关之艰难,很难让我相信他会这么简单地就能过关,这未免让我有些许失望。
尾声是耐人寻味的,给我留下映象最深的还是彦成那一句“你的话我都记着”,一霎那间,我竟然想起了贾宝玉对林妹妹说的“知己”那场面来,人世间的感情就是这么奇妙,不如意事常八九,小说只能以这种方式戛然而止,而这也许也是最好的结局。
凌晨5点,终于挣扎着看完了全书。可是竟然一点睡意都没有,因为我的记性向来不大好,如果不赶快写点什么,只怕又得再看一遍。
通观全书,很难让人不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做个比较,围城应该是描写旧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小说了,而洗澡则是以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作为出发点。然而这部小说,我感觉很象是围城的姐妹篇,甚至连语言风格都有几分似曾相识的感觉,含蓄而平实,从中却透出些许的悲意,引人深思。围城的冲突高潮阶段基本是在三闾大学中展开,洗澡则是在一个大杂院中。甚至连人物似乎也有参照系:许彦成VS方鸿渐,姚宓VS唐晓芙,丽琳VS孙柔嘉,余楠VS李梅亭........不知别的读者是否也有这种感觉。作为作者文章描写的主人公彦成与姚宓,我并不是十分欣赏。虽说是人无完人,可是彦成对丽琳的淡漠,对女儿的无情,对姚宓的犹豫,很难让我喜欢上这个形象。而姚宓呢,虽然作者极力想将她描写成一个发乎情止乎礼,坚强而又不失纯真的新女性形象,可是她却又实实在在地伤害了丽琳的感情,虽然如她所说“我和许先生说好了,绝不会如何如何....”可是这算是恩赐吗?反正看完后,我对丽琳寄与了无限的同情。作为一个对爱人付出全部的爱的女性,不应该对她保护自己婚姻的行为有任何指摘之处。好在经过这么多波折之后,终于他们还是压抑了不可能出轨的感情,采取了明智的行为,虽然也许三个人都会很痛苦。
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反而是两个小角色,一个是罗厚,呵呵,敢做敢当,充满了阳刚之气,小说最后似乎暗示他会和姚宓走到一起去,如果真是这样,我认为倒是姚宓的福气。另一个喜欢的人物是宛英,这是一个集中了中华民族妇女美德的妇女形象,善良而具正义感,只可惜,竟然会嫁给余楠这样的伪君子,不过最后也暗示她会离开余楠,而这也大概是所有读者的希望吧。
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将这部书当成是情感戏来看,书中展现的新旧思想的冲突也是颇让人寻味的。这么多有思想,有个性,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在新中国的阳光沐浴下,生活保障是没问题了,而思想呢?对于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来说,也许保持一个独立人格的健全要比五斗米更重要吧(除了余楠、妮娜等丑恶的投机分子之外),然而通观全书,让我想不到的是,真正付诸于反抗的竟然只有朱千里一个人,而这人似乎杨先生对他的讽刺反而是多于同情,总之,他那一句士可杀不可辱还是赢得了我的尊敬。至于其他人,经过大海式的洗澡后,最终全部磨平了棱角,成为或即将成为合乎标准的新中国御用文人,说一样的腔调,写一样的文章,而且,这洗澡还将一轮一轮地持续下去,不知到了反右,这些人的命运又会如何?可惜没有续集了。
《洗澡》读后感 篇4
小说《洗澡》主要描写的是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的思想改造,即“三反”运动。杨绛将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内心世界、外貌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他们的'身影。小说中,杨绛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诙谐的语言贯穿全篇。写知识分子改造,就得写出他们改造以前的面貌,否则从何改起呢?凭什么要改呢?改了没有呢?
本书第一部分写新中国不拘一格搜罗的人才,人物一一出场。第二部分写这些人确实需要“洗澡”。第三部分写运动中这群人不同的表现。“洗澡”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谁都没有自觉自愿。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这部小说里,只有一两个人自觉自愿地试图超拔自己。《洗澡》并不是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借一个运动作背景,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所以是个横断面;没有史诗性的结构,也没有主角。
《洗澡》读后感 篇5
当读者还沉浸在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长篇小说《洗澡》中的时候,人民网又推出了杨峰老先生的新作《洗澡之后》,它是一部题材新颖、构思巧妙、文字质朴完美的好小说;是一部大时代下才子佳人的完美组合,它没有花哨、低俗的话语,但它有极具魅力的语言。读完了《洗澡之后》,我的心灵被洗得如此纯洁、美丽、高雅而干净。
小说中的姚宓、许彦成是作者褒扬的人物。从一个读过托尔斯泰的《战夫兄弟》,还有《契诃夫全集》的姚宓身上所透出的浓浓书卷气,可以感受她独特气质与内涵——既有京都才女的淳厚蕴藉,又有江南闺秀的冰雪聪明。南北之气于此融为一体——杨绛先生在她身边安排了一个能干而无头脑、仗义又侠气的罗厚,看护着她。眼见各种运动已经开始波及普通人的生活,姚宓依靠智慧和内心的宁静,并没太受左右。正因为姚宓身上毫无俗气,因而得到许彦成的爱慕。许彦成才情学识倶佳,又混沌天真,宛如赤子,但他是有妇之夫,他的妻子杜丽琳出身于天津的富豪人家,人极为聪明大方,但她缺少姚宓的涵养,缺少经过苦难洗礼出来的平等慈悲心,她漂亮有风度,被杨绛称之为“标准美人”。杨绛先生花了许多笔墨细节,让读者体会到许、杜二人的隔阂。因而,许彦成舍杜丽琳而娶姚宓。但是在杨绛的笔下,许、姚两人至真至纯的爱与情,不是躯体,而是心灵;他们的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幸福温馨的心灵爱意,如同美酒一样柔美、淳朴、香甜;是那么的纯洁无瑕、又是那么的有韵味;他们之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饱含“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温情。
当我沐浴在杨峰小说《洗澡之后》的墨香中的时候,它让我这个乡村文化人,再一次的认识到,书是一种精神的食粮,用知识武装自己,武能安邦,文能兴国。过去我们想读书很困难,现在读书很方便,但是阅读的人越来越少,没有多少人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像主人翁姚宓和小李一样爱读书、多读书、读经典名著。
作者杨峰的《洗澡之后》就像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那样,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该小说让读者了解到高扬美感与理性的深刻内涵,《洗澡之后》蕴含着对人心、人性、人品地“检验”,杨绛先生将那些卑微、自私、投机者逐一驱逐出她的视野,而将那些美丽、纯洁、高雅聚合起来,在这些“检验”面前,善良、高贵者自会出淤泥而不染,卑劣、低俗者也自会欲盖弥彰。菩萨心肠的杨绛,在《洗澡之后》里撮合成了三对儿,事事圆满,再现了两情相悦的爱情。这些纯洁的人都住进了姚宓家的四合院,在这里,他们同吃、同住,一起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中。
在《洗澡之后》文字里,总有暖暖的感动,它传递着一种正能量。让我更加坚信,善良、纯洁不仅高雅可贵,而且永恒。
《洗澡》读后感 篇6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数学家,他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就连爱因斯坦和牛顿也曾从他身上汲取过智慧和灵感。他是“理论天才与实验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和伽利略等人都将作为自己的楷模。
阿基米德曾经有一次,家人给他抹上香油膏,让他去洗澡,可等了半天,还不见人出来,以为出事了,忙跑过去看,原来阿基米德正在用手指在抹了香油膏的身上画几何图形。甚至有时他为了研究一个问题常常忘记吃饭、洗澡、连穿衣服、脱衣服这类的事情都要别人来帮他。阿基米德曾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将敌人的船只烧毁。由于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他曾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我的感受:不勤奋,无所得。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天才不是天生的能干,而是靠勤奋。其实,所谓的天赋不过是就是努力工作而已。你再能干,再有天赋,只要你不勤奋,不努力,你就会失败。要想比别人聪明,比别人能干,就要比别人付出的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洗澡》读后感】相关文章:
洗澡02-07
洗澡04-18
洗澡08-03
洗澡11-19
洗澡12-13
洗澡03-14
洗澡06-30
洗澡04-24
洗澡06-18
洗澡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