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来读后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孔子如来读后感

时间:2021-03-09 10:08: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孔子如来读后感

  《孔子如来》是鲍鹏山教授对孔子言论的分类解读随笔,是一部阐发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的普及读物。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孔子如来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如来读后感

  孔子如来读后感1

  有一天,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参观鲁桓公庙,看到庙里面有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倾斜地放着。孔子就问管庙的人:“这是什么东西啊?”管庙的人告诉孔子:“这是宥坐器。”

  何为“宥坐器”?就是安放在国君座位右边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听听孔子怎么说:

  “哦,既然是宥坐器,那我知道:它里面没有水的时候,是倾斜的;水装到一半的时候,是端正的;装满的时候,它就倾覆了。”

  说完,孔子转身对他的弟子们说:“现在我们就试验一下。”实验的结果果然如孔子所说,当水满了,这个东西一下就倒了,水全泼洒出来。

  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心啊,万物都是这样:自满一定倾覆,骄傲一定倒台。”

  子路懵懂,问孔子:“老师,我们如何才能让人生完满而又不倾覆呢?”

  孔子说:“你记住四句话: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聪明要用愚来守。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功劳要用让来守;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勇敢要用怯来守;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富有要用谦来守。这就是损之又损之道。

  损,就是减损。孔子是在告诉我们,人生要学会做减法。我们总是想着往我们的人生中填充什么,务求填满,做加法;但人生更重要的是做减法。有了什么不一定幸福。有了钱就幸福吗?有了权就幸福吗?还真的找不出一个东西,可以保障我们的幸福完满。但是,假如我们没有了一些东西,我们还真的就会幸福。比如,浮躁、焦虑、贪欲、嗔怪,蝇头小利的竞争之念,种种人生的得失之忧,这些东西没有了,心灵平静,那可能真是幸福。

  这就是损之又损之道。

  孔子如来读后感2

  我们国内山东省有三处特点: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一山就是指的是泰山,这一水就是趵突泉,那么一瞬任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到孔子,我就会想到一本书《孔子如来》,那么我们今天就聊一聊吧。

  这里面有,许多关于孔子的篇章,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当孔子遇见老子的时候,孔子离开自己的家乡鲁国远道而来见老子,那么,孔子为什么会来见老子呢?第一,孔子来见老子是想让老子来证明他的学问,第二,孔子来见老子是想参考参考老子的学问。然后呢,孔子就来劲了,老子然后慷慨陈词,纵论古人,但是老子十分不情人意的就否定了孔子的.学问,把孔子心目中的古圣先贤轻轻掸去,老子还接着说道说作为君子吗?就是在天下太平,官场干净的时候就出来坐坐公车当当官,如果是朝政的腐败,政治腐败的话的就在乡下随风而行,安步当车吧!当时的孔子就是有远大抱负,然后一听老子这样就否定了自己的学问,之后就很生气呀!但是老子又说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8德,容貌若愚。”大概意思就是把自己的智慧藏起来,把自己的志向藏起来,把自己的理想藏起来,这藏起来呢?不是说放弃,只是说是,一种含蓄而坚定的保持,却不是咄咄逼人,老子还对孔子这样教训:“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而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什么意思呢?就是让孔子戒掉自己身上的娇气傲气,戒掉他自己身上的身上的过多的欲望过大的志向,因为这些东西对孔子没有什么太大的有利,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当时三十而立的孔子,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是何等的理想,崇高是何等的自信,自负,意志坚定。但是世界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呀,包括孔子也是,孔子呢他有了自己的学问,志向也有了,眼界胸襟都有了,但是他还缺少一个东西弹性的性格。那么,什么是弹性的性格呢?老子告诉孔子说,实际上就是一句话:性格即智慧。

  孔子到周去求教老子,但是呢,一见面,老子就给了他当头一棒,这件事对孔子而言似乎不是太够体面。

  那我们再想一想我们自己,在开始的时候,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学习目标,但又因为什么原因,我们没有完成这个学期目标,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傲气?自己的娇气?然后自己每天都要说自己要考一个非常好的学校就是光是口头说,而不用实际行动来证明,那你这就是相当于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而且现在你现在想的这个你要考一个很好的学校,是你过大的一个志向,过多的一个欲望,你现在就是要好现在制定好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但你也可以有你这个想考一个学校的这个志向,但是呢,要把这个志向藏起来。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希望大家可以戒骄戒躁,也是,不要做行动上的矮子,语言上的巨人,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并且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孔子如来读后感3

  对于孔子,我们并不陌生。他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教育家。当然,这本书也阐释了孔子对于他这一生的哲学和理念。不过对于这本书,我最欢的一句话还是,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用简单话来说,就是防人之心不可有。"不逆诈"就是在和别人打交道时,不能先怀疑对方的动机,去质疑别人。而只有那些内心坦荡,内心光明,充满活力的人,才会倾向把对方想象成为一个好人,这就是“不逆作"。

  正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老是用猜疑的眼光对待别人,那么他就会失去生活、朋友以及周围的一切。

  在我们班里,开玩笑的人,不少。如果他和你开一次玩笑,你就对他大喊大叫,无法理喻。那么这个人下次还会再主动理你吗?还会跟你交往吗?只会让人感到自已是个爱发脾气,不够亲近人的家伙,久而远之,大伙便会主动疏远你。

  比如我们班的x×,他最爱开玩笑,特别是跟我。但我不想去猜疑他,那样只会让自已变成"套中人",套在其中。而在学可忙碌时,有人跟你开个玩笑,是最好的。你既可放松一下身心,也可以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爱。细数下来,我也被他"骗“了不止五次,可我是快乐的,偶然被骗几次又何妨?

  就如书上讲的:人生最大的损失,恰恰是为了防止可能被骗,终身做了套中人,这样,丧失的东西就多了,而社会也是这样。

  假设在社会提倡"人防人",那么,便是一切人防着一切人,我防着你,你猜着我,那么这个社会便会彻底分裂。自认为,有防人之心所想的,便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坏人。而人这一辈子,要是防人的话,肯定是拿大辈子的生命作交换。这样活着,你愿意吗?更何况每天都要提心吊胆,长时间下去,没有一个人是不崩溃的。

  所以对于"防人之心不可有",我是支持的,因为防人之心是中国人的老毛病,而药方正是孔子所说的话。

【孔子如来读后感】相关文章:

用如来造句05-22

《孔子传》读后感01-05

孔子学琴读后感12-19

名人孔子的故事08-20

孔子周游列国01-09

孔子的怪壶01-09

《孔子集语》表06-25

《孔子集语》序06-25

孔子拜师励志故事11-05

《礼记》礼记·孔子闲居06-14